夫夫孩子热炕头 番外篇完本——by初吻江湖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4-21
买人的人家,要么是高门大户,要么其实就是买门面,例如买个漂亮丫头什么的,甚至有人攒钱,就想买个媳妇儿,当然,这种事情不多见。
而且娶回去的媳妇儿,也不一定好生对待,不然妇女保护法不会向着他。
穿越前辈很有先见之明,女性在这个封建社会里太弱势,他就用法律保护她们,尽管一百年来,见效甚微,但是也给了全天下的女性一个保护伞,起码没人敢对她们随意欺负。
尤其是嫁人之后,妻子是有独立的财产管辖权和所有权的,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圣太祖要设立个“女人法”?
后来很多嫡妻跟侧室、小妾、姨娘和通房丫头等的战斗中,因为圣太祖的法律,保护住了自己的一切,尊严,孩子和在夫家的权利。
而她们的孩子,长大之后,才明白,多亏了圣太祖的那些条条框框,才逼得他们那些喜欢侧室、小妾、姨娘和通房丫头等女人的父亲,哪怕想宠妾灭妻,也不能够。
从那之后,就没人再说这个法律没用了,都闭上了嘴巴。
“但愿能找到合适的。”哪怕是雇佣仆人,也要找个合适的才行,他们要用人,恐怕就要用不少年,不合适的可不行。
这种买人的方式,也不能说不合适就能辞退。
“会的。”他都说的那么明白了,要是给他找个不合适的,他肯定会去给他们舒一舒皮子。
晚饭的时候,俩人还说到了过节,五月节,还有三天就要到了。
“弄点粽子?”于良吉提议。
“东北这边也不时兴吃什么粽子啊!”石宏大还奇怪,于良吉一个东北小举人,怎么会提议吃粽子?
于良吉一噎,他前世都习惯了,大家五月节吃粽子,一开始的确是南方时兴吃粽子,北方吃的是蛋,但是后来大家也不分南北方了,粽子还有里头包咸蛋黄的呢。
“那个……古书上不是说了吗?粽子是为了纪念贤者屈原,所以吃粽子才好,当然,也得有鸡蛋鸭蛋和鹅蛋。”于良吉想的可好了。
“好吧,明天我去县城,看有没有糯米。”石宏大搬完东西:“缰绳给我吧,我送马回马厩。”
“哦。”于良吉把缰绳递给了石宏大。
石宏大接过缰绳,趁机在于良吉手心挠了一下。
于良吉:“……!”
石宏大美颠颠儿的牵着马去了后头的马厩……。
整块的十两一个的大银锭子,于良吉收了起来,五两一个和二两一个以及一两一个的碎银子,他放到了钱匣子里。
想了想,拿了两个五两的出来,分别放到了两个绣着五毒的荷包里。
第二天石宏大真的又去了一趟县城,买了一包糯米回来,还有一摞甘竹叶子和草绳。
家里因为守孝,是不可能挂五彩葫芦的,连小朋友的于宝宝,也只是在过五月节的头一天,被于良吉用了深蓝、藏红、藏青和黑白五种颜色的红绳系在四肢和脖子上,一点鲜亮颜色都没用。
“小叔叔,这个什么时候拿掉啊?”于宝宝不习惯,总觉得束手束脚。
“等过了节儿,第一场雨的时候,就可以摘掉了。”于良吉看小家伙别别扭扭的小样儿,特别可爱。
“那什么时候下雨啊!”于宝宝由衷的希望,快点下雨吧!
于良吉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安慰他道:“很快的啊!”
过节前一天,于良吉费劲巴力的做出了粽子,很普通的蜜枣味儿和咸蛋黄味儿,一盆大概六十多个,不到七十。
还有各种水煮蛋,咸的和不咸的都有。
给自家留下几个,剩下的俩俩绑在一起,亲自拎着,挨家挨户的送了粽子,算是答谢大家前些日子不忌讳来他家给他搬家。
别人家都是一对,一个蜜枣的一个咸蛋黄的,只有老村长家是四个,以显示跟别家不同。
除了粽子,还有两个鸡蛋一个鹅蛋一个鸭蛋,用一个小篮子装着,于良吉欢乐的去送了一圈儿,结果大家认为举人老爷登门,是很荣幸的事情,每家也没别的东西,蛋类不少,都这家三五个,那家四六个的给他回礼。
等他回来之后,发现送出去不少蛋类和粽子,接回来的蛋类更多了!
“看吧,这么多,怎么吃?”石宏大牵着于宝宝,看着桌子上摆满了的三座小山,一座最大的是鸡蛋,第二大的是鹅蛋,第三大的是鸭蛋。
每个起码二三十枚,还都是咸淡不一样的那种。
“慢慢吃呗!”于良吉双眼有神地看着他回答。
于是早饭他们是吃饼喝粥配咸蛋,中午他遵照昨天答应宝宝的事情,做了春饼卷菜,打了鸡蛋酱,只是一人一个鹅蛋。
晚上他就没让一大一小见任何蛋类!
“怎么不吃了?”石宏大颇为纳闷儿。
“吃那么多蛋,也不怕胆固醇增高啊!”于良吉可不想给他俩吃坏喽。
第124章 开始忙活
过完五月节,北方也迎来了初夏,天气一天比一天好,五月节的第三天,下了一场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
“这回该出苗子了。”石宏大看着外头的雨舒了口气。
北方春天的时候,本来就少雨,很容易就干旱,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要是旱的严重点,就会影响地里下下去的籽儿,不发芽不出苗子,也怕出了苗子没有雨水浇灌,也会干枯而死。
“嗯,还能出的很好。”于良吉也跟着他一起看窗外的景色,没有江南烟雨的妩媚,只有北方春雨的珍贵。
“明天我去地里看看,要是可以的话,得赶紧安排人手铲地,还要找工程队过来扒房子盖房子。”石宏大算计了一下,过完节了,也该动工了。
“行,带一千两去,别舍不得花钱,我想了想,还是把老疯子改成祠堂吧。”于良吉早有打算。
搬家的时候,于家的灵位是他亲自捧过来的,就放在主屋他的书房里,反正于家原来的牌位,也是放在原主的书房里的。
但是毕竟有些不伦不类,老房子盖了新的出来,他就打算把那里改成祠堂,这样既不丢了老房子贵重的份儿,也能让他心里好过些。
空房子不住人不好,但是住人的话谁去?
又不能让外人进去,只有改成祠堂合适。
第二天雨停了,石宏大再次骑马去了县城,那匹马都跑习惯了,不用石宏大怎么赶,它自己就哒哒哒的带着身后的马匹跑了起来。
于良吉扶着门框笑的不行。
于宝宝还在旁边拍手叫好。
马背上远去的石宏大扶额。
工程队来得很快,反正是早就说好了的,只不过果姐得给人放假,让人回家过节,过完了节日,就再次前来上工了。
这回就得他们自己做饭了,因为要铲地了,除却朝廷的工程队伍,别的都暂时歇工了,都回家伺候地去了。
在他们的眼中,赚钱也没粮食重要。
可以在种地之余打工赚钱,绝对不会在打工之余种地。
有金有银有什么用?
没粮食,光有钱你也买不到温饱啊!
于良吉舍得吃喝,他们是在村子西头的空地上搭了帐篷的,于良吉就买了一头猪给他们加菜,并且派石宏大过去,名义上是监工,实际上就是让他去打打牙祭。
毕竟素油再多放,也跟荤油不同。
工程队一分为二,一组老房子重新建,一组在他们家前头的空地起学堂,村里人本来有点议论纷纷,毕竟刚盖完房子,这还盖是怎么回事?
但是眼看着就要铲地除草了,也就没那么大闲心了,而且出了苗子之后,有些籽儿坏掉的,或者是被东西吃掉了籽儿,没发出芽的地方,都是需要他们补种的,这是一个细琐活儿,要人走在田间地头,眼神看得远,看得准,看得清。
他们家这活儿是石宏大去干的,他走遍了自家的地,补种了点苞米和花生,还减了减土豆苗儿,太多了它该长不大了。
老房子本来就有地基,很快就盖了起来,是两间青砖瓦房,一间小一点的放置香烛冥纸等物品,一间大的那个,打了龛笼供桌等物品,用来放灵位。
前头的学堂也盖成了三合院的样式,上梁的那天,村里人因为忙,就一家来了一个,不过也很热闹了。
尤其是三合院那边,老村长是亲至的,看着放置上了大梁,乐呵呵的露出了牙花子。
“老村长,您这是吃了蜜蜂屎啦?”有不明白的人打趣老爷子。
“去去去!你们懂什么?这是小于举人,给咱们村儿搭建的小学堂,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老村长很感慨,他当年去张家村那边上公立学堂,就认识点儿字,人家根本没打算多教什么。
他明白,不是一个姓的人家都不乐意搭理,更何况他们十八里铺一直名声就不太好。
要不是出了小于举人,他都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看到自家村子里有学堂这一景儿。
“这是啥?”听到的人都有点不敢相信,以为自己幻听了。
把茫勖鞘死锲套约旱难茫∮诰偃艘丫伊宋奈湫悴牛妊酶呛昧耍凸础!崩洗宄た牧丝难檀樱骸八裕忝嵌几姨昧耍∮诰偃耸窃勖谴宥ㄒ怀鱿⒌模思液昧耍勖遣拍芎茫继靼琢寺穑俊?br /> “哎哎!”大家伙儿点头。
这话说的旁边的付大柱子满脸通红,他们家老付家怎么就这么点儿背呢!
又过了几日,铲一遍地之前,房子终于盖好了,于良吉先是给自己家的祠堂提了字,就叫“于氏祠堂”,里头香案香炉都齐备,是石宏大买回来的,还有各种祭司使用的东西。
“自父母起,于氏开宗立祠,一愿香火传信,子嗣绵长;二愿耕读传家,;三愿尽忠职守,爱国护驾。”于良吉上了第一柱清香。
“编有于氏家训一本,敬供双亲,兄长与嫂嫂过目。”于氏家训是于良吉根据前世他听说过的那些个有名的家训编篆出来的,当时探寻古生活的节目不少,其中就有一个专门找那些百年望族,探寻他们的故里,祖屋和祠堂。
有了祠堂就有供奉的族谱和家训,他妈妈特别喜欢看这种节目,于是他也跟着看了不少。
如今凭借记忆力编撰了一个出来,算是给于家增加点儿底蕴。
石宏大没有进祠堂,他就站在门口那里,里面站着于良吉和于宝宝,一大一小很认真的拜灵位。
他还不是于家的人,按照规矩,宗世祠堂外姓人免进。
仰头看着天,蓝蓝的,阳光灿烂,明年他一定要进去!
“来,宝宝给爷爷奶奶和爹爹娘亲上香。”于良吉最近让于宝宝对着牌位磕了头,上了三柱高香。
供案上摆着一碟五个馒头,一碟炉果儿,一碟油炸丸子,都是于良吉新做出来的贡品。
这个时候也没有水果之类的东西,两边的花瓶子里,倒是有石宏大去看田地的时候,采摘回来的杏花。
“哦。”于宝宝乖乖照做,磕头磕的很虔诚,他已经知道什么是“去世”,什么是“失望”了。
祭奠时间并不长,但是很隆重很认真,于良吉亲自提笔写了对联在祠堂门口:于天地间立心,氏渊源而久长。
巧妙的将“于氏”镶嵌在了对联的第一个字上。
因为是于氏宗祠,跟旁人没关系,所以村里人都没来,但是于家老房子改成了祠堂,大家都是知道的,也佩服于良吉,这还是十八里铺第一个祠堂呢。
举人老爷就是跟他们不一样,谁家的祖宗板儿都是放在屋子里的,虽然不至于随便放个地方,可也没郑重到哪里去,像于良吉还专门盖了个房子供奉的,有些人小声嘀咕:钱多烧得慌!
祠堂就这么立了起来,平时门是关着的,不过初一十五于良吉都会带于宝宝过来打扫卫生,顺便上香上供品。
供品摆一天就拿下来吃掉,鲜花也是放个三五天,就撤掉了。
石宏大觉得花瓶光秃秃的摆在那里难看,暗暗打算了一番……
到了五月十二,石宏大穿戴整齐后,又要进县城一趟了,这次是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买回来两家也好让家里的活儿有人干。
“这次去要是没合适的就先买回来差不多的吧,眼看着很多活儿都要人干的。”于良吉给石宏大拎着褡裢往马上放。
家里已经搭好的鸡架鸭架鹅圈之类的建筑早就打扫干净了,车姥姥都说了,再有个三五天,就能将鹅雏带回家里养了。
还有张家二婶子和乔大娘的鸡仔儿鸭仔儿,也都孵了出来,等过几日硬一硬,就可以直接捉回家养了。
再有就是老倪家的老母猪都下崽儿了,正好过几日也够卖了,他早早就跟人说好了,要两头猪崽儿呢!
这些东西抓回来,打猪草,挖食菜,都需要人,他倒是想自己去干,可石宏大肯定不会同意!
于宝宝他宝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让小孩子出去干活儿?
“我知道了,不过这次肯定能找到合适的!”石宏大很有信心,而且家里眼看着就要忙起来了,再不来人,难道还要小于举人做饭不成?
“外出当心,别太晚回来。”这里是没有污染了,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他真怕石宏大碰到什么狼啊狐狸的,听说前些年这附近还有老虎和豹子,不过被老村长上报给了县里,县尊大人就跟离这里最近的驻军说了一声,然后驻军拉练的时候,就在他们十八里铺待了两天。
介于穿越前辈可能是个军事发烧友,他苏出来的各种火枪火炮都很有用,驻军几发子弹打出去,除掉了老虎和豹子,十八里铺这才安生了。
只是没想到,没有了老虎豹子的威慑,狼又成群了,幸好石宏大身手了得,村民们又一心,狼群也被灭了。
“今天不会早回来了,恐怕要带人一起过来,不过天黑前肯定到家。”如今天时长了很多,石宏大也打算好了,他去城里买两辆驴车,驴子买回来还能拉磨,磨个粉儿啊面的,也不算闲置。
“行,我做了晚饭等你。”于良吉点头,随后加了一句:“是你们。”
于良吉的话让石宏大一晒:“好,等我们回来!”
起身上马,趁着晨光微凉的时候,走了。
石宏大前脚走了,后脚孙大爷就路过于家门前,他是要在村子里走一圈儿,卖卖豆腐,同时,也是给于良吉送豆浆来了。
“孙大爷,今天给我留半板儿水豆腐吧,晚上我们家来人!”于良吉看到冒着热气的豆腐,就想买下来些,做晚饭用。
石宏大可是说了,会带人回来的,人口可能还不少。
“现在别留,我中午回去还要新点一盘,下午四点左右给你送来。”孙大爷乐呵呵的将豆浆递给他:“现在留了都走了水份,晚上吃着该不嫩了。”
“行,那我就先预定下了。”于良吉接过豆浆,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三个大钱给孙大爷:“这是豆腐钱。”
“有钱留着多好?给个黄豆吧!”孙大爷没想到于良吉给的是现钱。
农家人都习惯用黄豆换豆腐的,没几个人家花钱,一板豆腐也才值五六个大子儿,也就是五六十块钱那样。
“家里黄豆还有用处,换不了豆腐了,只能给您老现钱了。”于良吉将钱直接放到了老爷子手里:“少了您担待,多了您给补块豆腐。”
第125章 添丁进人
“好吧,老头子就给你多切几块豆腐过来,家里还有做好的豆干,也给你拿点,到时候配上豆芽,炒一盘菜肯定够。”孙大爷也不客气,收了钱后就跟小于举人告辞了。
他还要去卖豆腐。
这个时候青黄不接,菜没多少,野菜倒是有,但是那个不挡饿,还是需要吃些菜的,例如豆腐,就不错,酱炖豆腐,你呕吐放上点大蒜葱花,爆锅的时候放点油,丢进点儿干辣椒,那味儿,谁吃谁吃到。
于良吉送走了孙大爷,就让于宝宝喝了一碗豆浆,剩下的他喝了,此时的太阳刚升起来,晓风青拂,真是一个很好的早晨。
于良吉让于宝宝在庭院里玩儿,井上有盖子盖着,且沉实得很,连他都搬不动,还是石宏大有劲儿,能搬动那东西,所以他也不担心于宝宝会有危险,自己则是进了菜园子。
如今菜园子里头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茄子苗都长大了,开花了,过不了多久就能吃到新鲜的青菜了,恰好家里的干菜也都吃的差不多了。
还有各种瓜苗也都爬蔓的爬蔓,开花的开花,比起大田里还要担心雨水不足,菜园子里的菜,一般都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