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国师完本——by木兰竹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4-24
说起来,他现在已经改变了许多,主动做了许多事了,已经很不容易了。想当年,他那么逍遥自在,想做什么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不考虑未来。那种不费脑子的小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宿谊有些哀叹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把上辈子当童年,宿谊这也算是罕见了。
...............................
慕晏生病之时,太子已经赶往了许王封邑所在。
许王世子和他的妻弟早就被慕晏送往了京城,此次由太子带着,一同“回家”。
太子此行并非一帆风顺,听闻路上还遇到了刺杀。
因交通不畅,消息不畅,当宿谊得知太子被刺杀的消息的时候,太子已经完成了任务,准备回京了。这让宿谊不至于被惊吓太过。若是第一时间接到这个消息,宿谊说不定会一时慌乱,不管不顾的朝着太子赶去,谁劝都没用。
此次太子虽说是完成任务,但收获并不大。许王咬死了自己就是做生意而已,许王世子去青州,也是照看生意。并且许王还倒打一耙,说就算世子不应该出藩,但慕晏居然将人关了起来,还打上了世子妻弟,实在是太过狂妄,目无皇族,叫嚣着要参慕晏一本。
太子当然也咬死了既然世子不该去青州,慕晏又没见过许王世子,那么以为是有人冒充也是情有可原。有人冒充皇亲贵族,这是大事,慕晏此举十分合情合理,倒是许王世子犯了这么大的错,应该被惩罚。
最终虽然没能查出许王是否真的只和外国有经济往来,毕竟世子被抓之时,许王已经得到消息,太子去查探的时候,也查不到什么了。但太子以许王世子私自出藩一事,还是顺利责罚了许王。
许王世子更是先遭受了牢狱之灾,又挨了板子,甚是凄惨。看许王那模样,颇有些恨不得另立世子的样子。
只是许王世子乃是嫡长子,国家法令,不得更改。
至于太子遇袭之事,是一群北方胡人所为。好似跟藩王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因为北方战争之事。
那群胡人似乎早就潜入京城,伺机而动,此次是跟随太子南下。
皇帝当然是不信的。有了宿谊给他心中植下怀疑的种子,又遇到刺杀之事,皇帝越发猜疑藩王是否真的与外国有染。
藩王又乖巧起来,皇帝暂时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但司马家都遭了秧。谁让这次被抓的人有他们家的人。
其余世家也嘲笑他们,早就知道皇帝和其余几个藩王不睦,就他们家还往藩王身边凑,明摆着对皇帝说自己不忠心。
虽然以前其他世家也说不上多忠心,但慕家、王家、卫家等旗帜鲜明的改变方向之后,多数世家都朝着皇帝这边靠拢。皇帝强大了,世家就会弱下去,这是不变的道理。
如今皇帝军权在握,民心所向,世家就算想搞些什么,也要看看成功率。
何况,还有宿天师在呢。
宿天师都支持皇帝陛下,那他们还是歇歇吧。皇帝陛下是天之所向,真龙天子。
.......................................
原本这些世家对虽然接连遭受损失,但仍旧显示出大世家的气象的司马家也不是这么以看好戏的心态。但今年二月中旬第一次春试放榜,司马鹄一鸣惊人,斩获会试第五,殿试第二,得榜眼头衔,直接授官并留在朝中,真是让人看足了司马家的笑话。
当年司马家怎么对二房,怎么将司马鹄赶出家门,他们可都记得。司马家一直想要抹掉司马鹄的才名,压制司马鹄的前途。然而金子就是金子,该发光的时候总会发光。
其余世家嘲笑司马家,他们家再怎么斗,好歹自家人还是自家人。对于自家有才华的人,都是极力拉拢培养。内斗不能内损,不能伤了自家元气。不然不等别人对付你,你自己内部就把自己弄垮了。
当年他们就说,司马家这一代,也就司马鹄有些能耐,甚至比司马家老大更强。司马家老大诡计有余,气度不足。
现在看,果然如此。
司马鹄被自家人压制,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夺得榜眼桂冠,名扬天下,帝王亲自问策,带花骑马,风光无限。
看着司马鹄的风光,其余世家子心中隐约有些羡慕。好似这样真的很风光呢,比起自家暗搓搓的在朝为官,这样似乎更张扬一些。
于是一些对自己才气很自信的世家子也去下场尝试了,折戟的不少,脱颖而出的也不少。
比起司马鹄因司马家的事很是让京城中八卦了一番,其余两位,就少了些话题。
但也只是一些而已。
毕竟是第一批进士,怎么关注度也不会少。
这次状元乃是国子监博士谢寰长子谢淳。谢淳素有才名,在世家中也小有名气,且其父乃是儒学大家,即使世家笑其迂腐,但也不得不称赞其学识。谢淳夺得状元之位,乃是家学渊源,实至名归。
探花则是一贫寒学子,名为赵璀。不仅是庶族,还是寒门,不仅是寒门,甚至出身贫寒之家,连入京赶考都是借的盘缠。此人年纪也不过刚三十出头,一直默默无闻。此次一举夺得探花之位,可谓是鱼跃龙门,一鸣惊人,平步青云了。
因司马鹄,世家子也想风光;因谢寰,非世家的官宦子弟找到了另一条路;而赵璀的成功,才是科举兴盛的最关键的导火索。世间无数学子,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想要自我推销,却连世族的门都进不去。他们写的诗词歌赋被人扔进废纸篓,他们和人辩论只会遭到人的白眼和嘲笑。他们似乎学的再多也看不到那条青云路。
现在通过科举,通过层层考试,他们不仅看得到青云路,甚至还能踏上去。
虽然科举之路十分艰辛,虽然十年寒窗,成功之人寥寥无几。但至少有路,而不是之前那样,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看不见希望。
而且,就算考不上进士,考上秀才,就可以去给人当先生,去县衙当小吏,好歹有口饭吃。考上举人,就能补缺,当个小官了。
便只是一小小县令,对于大多数贫寒学子而言,何尝不算“青云路”?
这次春试之后,各地科举兴盛不少,或许世族还在观望,但庶族寒门学子,几乎都蜂拥而至,将科举当做人生第一重要事。若是落第之后,才会向以前那样,想着依附世族去当幕僚。
或许这种情况以后会改变,但现在,大家都认为科举是公平的,是皇帝的恩赐,是读书人的福音。而世族在无知无觉中,就被皇帝挖了人才的墙角。
可看不上这些庶族寒门的世族们,顶多只是担忧一下庶族寒门的官员多了,会挤占他们的官场名额,却没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皇帝挖了他们的墙角,就是断了他们的根。仅凭世族自己那点人,他们又能做什么事?
乡试和春试三年一次,但童试是每年都有的。青州作为自古读书人聚集的地方,今年童试的声势也很是浩大,有不少有名之人参与。
这些名士,有中的,也有落榜。毕竟吟诗作画可以,但论起科举考的那些,就不一定成了。于是专门钻研科举应试之人也逐渐兴起,各种习题之类也开始畅销。
宿谊觉得这算是财路之一,便搞起了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咳咳,现在还没有五年科举,那就一年科举一年模拟吧。
宿谊为了帮墨家人保存典籍,折腾出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这次他的印刷术才真正显示出威力来,各种模拟题和经书飞快的从工坊运出,其上好的质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让读书人们爱不释手。
宿谊见这书本生意挺好做,便做起了全城的生意。他让印刷工坊,可以接全城书坊的单子,什么诗歌集,什么经义集,什么文章集,只要给钱,都给印,给多少钱印多少。
宿谊还张罗了些话本,印了不少话本。那话本比什么诗歌文章还更好卖一些。
宿谊赚到钱之后,就亏本印了不少技术类的书籍,比如怎么纺织,怎么种地,怎么盖房子,怎么改进农具之类,将其刊印出来。
科举兴起之后,每家只要稍稍有点钱,都会让子孙读书习字,即使是农家。因此很快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至少,每个村子肯定会有一个识字之人。这些?0 楸荆芑崤缮嫌贸〉摹K淙幌衷诳赡苈舨怀鋈ィ匆欢ɑ嵊杏谩?br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他们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东西可不能就这么放在那里不管不顾了,刊印出来,总会流传下去。即使以后遇上战争什么的,文化断代。只要有书籍流传下去,这些生产技术总会恢复。
就算真的遇上恢复不了的,当后世子孙考古挖到这些书籍的时候,好歹会感叹一声,咱祖宗好聪明,原来科技发展到了这一步啊。
宿谊在赚够钱,和慕晏商量之后,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以及纸张和墨的改良的方法也刊印出去。虽然在许多人眼中,这种事实在是太傻了,但看到作者是宿天师的时候,就没人说傻了。
这是宿天师教化民众呢。
新的纸张、雕版和活字印刷,这将让书籍变得更加便宜,让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是读书人的盛事。
宿谊虽然之前在民间声望已经够高了,但此刻才在一些读书人心中地位高起来。
一些读书人,眼睛有问题,脑袋也有问题,不觉得民生是大事,认为那是俗事,俗不可耐。而宿谊现在,做的才是雅事,才是读书人的事。
宿谊对此只是呵呵,谁告诉你我是读书人了?我是道士啊,我是天师啊,别拿你的标准衡量我。
宿谊的确是有意推广文化知识,让书籍变得更加普遍,让更多人读上书。若将来有机会,他还想做更多扫盲的事,只是现在他没想到怎么做。
但这不是什么雅事,和推广玉米土豆红薯棉花等一样,都是应做之事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说起活字印刷,因韩国出土了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实物,所以韩国正在申请认定活字印刷是他们发明的。
☆、第129章
又近年关, 上个年关出了北疆战事, 朝中上下都没心思过年。
边疆将士经过一年浴血奋战, 北疆战事已经稳定,朝中以为今年终于可以过个好年。
青州棉花种植出来之后, 宿谊与慕晏商议, 庄园中收获棉花并未贩卖, 又从民众手中收购棉花,制成棉衣, 运往北疆。
此事自然得了皇帝允许, 也是皇帝名义, 官方采购。
慕晏和宿谊并非想要什么功劳, 不过是有了御寒之物,就想着北疆将士用得着而已。
皇帝在得到棉花制品,肯定其作用之后,已经下令,明年开春, 北疆军屯,就要将麻全部换成棉花。北疆种植的大麦小麦等, 也大部分换成土豆玉米之类。边疆将士最主要的是先吃饱, 其次再说口感。而且土豆玉米的口感也是不错的,至少比粗制的面粉口感好。
别说普通士兵,哪怕是将领,正在驻守期间,也不可能顿顿细粮。
如今边疆驻守的将士是真苦。要说腐化堕落, 大概要等着好几代皇帝之后。
有了御寒的衣物,北疆将士也能过个好年。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军备得准备充分。
不过或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过年当天,辽东出现战事。
高句丽趁着昱朝过大年,戒备松懈之际,连下辽东几城。
其实非要说这是辽东守备的锅,倒是冤枉了。
之前说到,汉末时候,辽东当地豪族占地为王。慕晏正在跟其死磕着,得皇帝要登基,急召回京。所以现在辽东有一块地是被当地豪强割据的。
这些地方待昱朝内部平稳了,国力提高了,肯定得收回来。
谁知道这还没收回来,先被外人给占了。
不管自家怎么打,都是自家的事,被外人占了,这口气昱朝怎么也不可能咽下去。但这要什么时候处理,便成了难题。
北疆虽然战事稳定,但胡人仍旧虎视眈眈;西南土族也有些不稳,刚镇压过一批。现在大军主力都在北边,这也是为何辽东几城被高句丽占了之后,昱朝才反应过来的原因,并非单单因为过年。
朝中分了两派意见,一派是这虽然被当地豪强割据,但仍旧是原本华夏的土地,怎么也不能被人拿了,一定得出兵要回来;另一派则是以北方战事为重,以休养生息为重,且那几城本就不属于昱朝,被占了就算了,不过是些边陲蛮荒之地罢了。
就在这时,高句丽又派人来求和,愿为昱朝属臣。后一派的声势就更大了些。
宿谊都快气乐了。
这一幕在他所在的世界也曾发生过,他正好为了查清那电视剧所谓“史实”的事,看到过。
当年高句丽就是从辽东豪强手中夺走了几城,但因为那时候中原还乱着,就没人管。后来唐朝帮着朝鲜半岛上最弱的国家新罗连灭高句丽和百济,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但新罗却是白眼狼,转眼占了高句丽从华夏夺走的那几城。但因为唐朝主力那时也在其他地方,新罗连忙称臣,说了几句好话,给了些土特产,唐朝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和如今极其相似?
你高句丽说愿意称臣,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既然你是臣国,那你之前拿走主人家的地盘,至少给换回来啊。
而且这些属国一个个主意打的精得很,借着一些朝中大臣“天朝上国”的思想,每次都拿些当地土特产来,然后哭穷。走的时候,就拉走一车车金银珠宝名贵瓷器回去。这当真是很好的买卖呢。
这一点宿谊还在京城的时候就跟皇帝陛下吐槽过,皇帝陛下拍着胸口说,他绝对不那么蠢。属国就该是供养宗主国的,哪有空手来主人家这里打秋风的?
宿谊知道以他皇帝老爹脾气,绝对不是就这么算了的人。只是如今昱朝主力都在北方,现在又是胡人草黄水枯,大肆犯边抢夺财物的季节,要说把主力拉回来对高句丽作战,又不太现实。
“高句丽这时机找的挺好。”宿谊气愤道,“按理说,他们不应该选这时候啊。北方战事已经平定了,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主力被抽掉了?这应该是秘密行事才是。”
这秘密行事并非防着高句丽,而是防着辽东的豪族。咱大天朝古代时候向来只看得起自家人。辽东那几城还被割据着,皇帝一直防备着,担忧其扩大势力。所以一直派人守在那里。
此次抽掉守备力量去北边,也是暗中行事,担忧辽东那些豪强趁机捣乱。
谁知道辽东那些豪强没捣乱,倒是被外族一锅端了。
慕晏听宿谊抱怨后,正打算说什么,突然大惊失色。
宿谊疑惑道:“河清?”
慕晏深呼吸了几下,道:“朝中有人私通消息。”
宿谊还没转过弯来,只顺着点头道:“我想也是。高句丽怎么能得知朝中机密消息。就连我们都是跟陛下互通消息才知道的。”
慕晏皱着眉,道:“我要将此事呈给陛下。”
宿谊不明所以的点头。是该给皇帝老爹知道,不知道当地驻军是怎么泄露消息的。
当宿谊转头离开,准备回自己的实验室鼓捣东西的时候,突然反应过来,惊出一身冷汗。
他想起,之前他“杞人忧天”,但没有查出来的事。
藩王和外族有联系,宿谊当时怀疑他们私通外族。此次又有消息泄露之事,会不会是藩王,或者一些世族做的?
只是这些人这么做,到底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是得了金银?还是得了什么承诺?还是单纯只是想削弱皇帝的威信?或者说想让昱朝两面作战,让他们有可趁之机?
宿谊想不明白,但若真是这些人做的……宿谊这么好的脾气,都想杀人。
经历过那段黑暗岁月,所有有良知有脑子的华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寸土必争”的执念。宿谊自认为是个正常的华国人。
因为一己之私,就将辽东几城卖了?这些人觉得那地方属于边缘之地,苦寒之地,无所谓吗?或者说,为了他们所谓的权力,即使再多些土地他们也能割让出去?
这和辫子国后期的那些统治者想法何其相似?
历史中,总有些人,丝毫没有家国观念,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
战国时,华国便设有辽东郡管辖辽东土地。即使是现在,在那片土地上,我们也能说一句“自古以来”。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现在就因为一些人的“利益衡量”,卖给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