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田园安宁 番外篇完本——by善徊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09

机缘巧合之下,何宁放牛的时候碰见了在私塾外偷听的何小天,心里便生出一计。与何小天聊天的时候,“不经意间”露了两手算数的本事,在对方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学心时,何宁摆出了请他做管理员的需求,并答应教他算数,还给他开了工资,一步步把这块可造之材挖到了自己旗下。
就这样,何宁升级成了董事长,除了检修溜冰鞋、定下规矩以外,什么事也不用管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张开始字数就上去了,以后没意外的话每章3000+,我也想早点完结的啦。
还有以后可能会倒V,大家现在看了以后就不用买啦!
第34章 祠堂可期
初春的清晨天亮的晚, 勤劳的农家人也不会真的等到太阳升起来了才起床忙活, 往往天蒙蒙亮鸡鸣后就起床收拾倒腾起来准备开始一天的劳动了。
何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何家众人起床放完水后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做饭,而是要先活动活动松松筋骨。
早在四年前, 何宁就打着玄幻的大旗,教大家太极拳了,何家众人也觉得这能强身健体的什么拳是个好东西,便生了兴致跟着学。奈何有些事情仅靠三分热度是不够的,天分以及持续的努力才是关键。
很快,几天后, 大家的兴趣就被自己的表现一盆冷水般浇灭了。那一刻, 何宁才发现之前被自己嫌弃的何安是块多么难得的“好材料”。家里面的人虽是做惯了地里和木头上的活,但在舞蹈或者功夫上毫无半点基础,学起太极来才发现自己的手脚原来竟如此不协调。
做起活儿来仿若有三头六臂的人,打起太极来却束手束脚。迷信的时代里,大伙儿不会归结于自己肢体不协调, 反而会想起何宁扯的虎皮,最终得出这么一个让他哑口无言的结论:神仙教的本领, 那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
何家众人兴趣来得快也走得快,何宁也没必要强迫大家非要学太极, 但还是希望他们可以早上起床坚持锻炼一段时间,便把一套体育课前的热身活动教给他们了。
热身活动都是些妞妞脖子,转转腰, 摆臂屈腿等活动关节的简单动作,难度系数仅有一颗星,但一套动作下来,大家都觉得身上热乎乎的,接下来干活也仿佛灵巧不少。因此,这套不及小学广播体操地热身活动倒被坚持了下来。
让何宁感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何柳与何杏俩姐妹不仅把太极坚持了下来,现在还打的有模有样了。
这俩姐妹虽是半大的孩子,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尽管一开始各种跟不上何宁的教学进度,但依然每天坚持练习。小孩子身体柔韧度好,协调度不错,学习接收能力也强,再加上何安常常帮助她们,就这样,何柳与何杏成为了何家这批学员中唯二的成功者。
现在,何家的成年人们早已习惯了早上起来做一套松筋骨的活动,然后做饭的做饭,洒扫的洒扫,修理农具的修理农具。而何宁、何安以及何柳姐妹则继续打完两遍太极拳才去洗漱整理自己。
饭后,何大爷带着长子何大柱到大伯何大顺家串门,想着商量一下何氏祠堂的建造事宜。正月里不易动土,但可以先联系一下砖窑定好青砖。
说到这何氏祠堂,今年能开始动土已经很是难得了。
自从四年前何大爷与李氏宗族把话摊开了讲,表明自家想以西瓜种植技术作为交换条件的意愿后,双方是拉锯了三年多,才有了个结果。
一开始,李氏宗族并不着急,毕竟何家承诺在先,他们就是不答应,何家照旧得公开技术,除非他们想毁了自家几代人在北李村积累下来的好名声。
李氏宗族这招以静制动确实让何大爷愁了一段时间,但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年迁移定居在北李村的何氏可不止他们一家,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何大爷当年在第一届西瓜评赏大会上的言论,已经让不少何氏人心潮澎湃了,大会过后他们自是跟何大爷家走得更勤了。
于是,何大爷就将大伙召集起来,一起想办法。而这群头脑风暴的主力就是几个年纪不小的老人,这些人年纪大了,见过的世间百态也不少,论套路,那可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众人商量了几天,就拿出了一套稳妥的方案出来应对。
到了西瓜种植的第二年暮春,北李村针对何家的舆论压力就越来越大了,何大爷也就顺势履行诺言公开了种植技术。
这下村子里欢腾的气氛已经不亚于过大年了。
想想今年自家也能够收获大又甜的西瓜,再想想三年后第二届评赏大会五十两的奖金,村民们一个个磕了药似的摩拳擦掌,期待着夏天的降临。而北李村的族老们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等到了西瓜收获的季节,北李村种西瓜的人家果然收获了比第一年更大更甜的西瓜。可还没等众人高兴起来,就传出何大爷家种出了铁锅那么大的西瓜。
传言虽有夸大的成分,但何大爷家的西瓜确实是比普通人家的大了两倍。李地主以别家三倍的价格收购了何大爷家的西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有心人还发现,北李村的何氏人家种出来的西瓜普遍都比李姓人家种出的大一些,此番言论一生出就在北李村引起了不小得风波。
这时北李村的族老们也意识到何家耍了心机,何大爷只是公开了一部分技术而已。要命的是,现在村子里的何氏人家已经拧成了一股绳,何大爷明显是区别对待了。若非如此,村民们也不会反应这么大。毕竟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何大爷留了一手,自家比他家种出的西瓜小也算情理之中,但村子里别的几家凭着同样的姓氏就能得到优待,就不免让人眼红了。
村子里为此闹得沸沸扬扬,何大爷见时机差不多了,就在几户人家上门的时候就透露了几句。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平日里我们家也受过几位的照顾,这些情谊老头子我都是知道的,我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家里这些小的以后还得托大家相互帮衬,跟这些相比,那些西瓜的种植技术又算得了什么呢?”
以情理动人,何大爷几句话就让来者意识到他也是有苦衷的。
“都是酒桌上喝了这么多年的好友了,老何的为人,我们也是知道的。像这种不妥当的做法你以前肯定是不屑的。可为何如今宁愿知错犯错,办这种糊涂事呢?难道真像何大顺说得那样你想立祠堂?”
说话的人是来者里面年纪最大的,平日里也惯会做人,和众人的交情都不错,也是他从何大顺那里套出来的话。
何家想立祠堂的事儿一开始也没瞒着,却被李氏宗族压了下去,后来何氏众人有了计划,也就没人再提这事。如今透露出去,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哎~不瞒老兄,确实如此。自我何家定居北李村开始,就将这里当做生根的地方了。如今,我们在这里住了也有近百年,几代人下来为村子里的建设出了不少力,当然,做这些事情我们都是心甘情愿的。唯一遗憾的一点,就是不能建个祠堂,供奉起把我们带到这里过上好日子的祖宗们。”
想起自自己爷爷开始何家人的努力,何大爷真是动了感情,声音都有些哽咽起来。
“倘若我活着的时候能见到祠堂建成,能给祖宗一个交代,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在座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谈论起生死来总是比年轻人有更多感慨,也更能体会出何大爷一番话中的执着与坚定。此时,来者也大都理解了何大爷的做法。
等几人离开何家没几天,当日的谈话内容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何家想立祠堂,村民们倒是意见不大,毕竟自己没什么损失,还能从何家得知更多的西瓜种植技巧。
但对于李氏宗族来说就是在分割他们在北李村的话语权,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利啊,拥有过的人怎么愿意失去呢?
村民们渴望利益,而族老们渴望权利。于是,北李村上下级出现了意见分歧,矛盾的祸根已经埋下。
这一年,族老们忽视村民们的意见,仍是不同意。
可下一年西瓜收获的时候,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因为村子里何氏人家种的瓜已经跟何大爷家第一年种的瓜差不多了,李氏人家的瓜根本没得比。这一年何氏人家的瓜卖的价钱高出他们两倍。
以此类推,可以想象,明年的西瓜评赏大会上,大家别说一等奖了,就是二等奖、三等奖也没机会获得了。
若没有办法种出好瓜就算了,可现在的情况是,明明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种瓜技巧种出更好的瓜,却因为族老们的阻拦而被无视,这怎么能忍?!
一个枉顾下级人民需求和利益的上级怎会受到下级的尊重和顺从呢?李氏的族老们受到了更多的来自村民们的压力,甚至来自自己家里亲戚们的压力。
平日里对自己颇为尊重的小辈们,现在眼里透着埋怨,有的见了面招呼都不打一声的走了;一起喝了几年酒的好友们也开始对自己有了脸色;甚至自己家里的孙子孙女也被村子里的孩子们给孤立了。
这样的情况下,李氏族老们不仅尝不到权力的快感,反而品味到了权力带来的刺痛。此时,明智的都放软了态度,等着小辈们给个台阶就顺着下了,糊涂的,就只能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买单了。
李氏族老大部分还是明智的,最终同意了何氏在北李村设立祠堂的决议。
而何大爷也是言而有信的痛快人,当天就毫无保留的公开了他所知道的全部关的西瓜种植的技术。
等村子里第四年收获种植的西瓜后,摆在人们面前赤裸裸的事实,验证了何大爷的坦诚和言而有信的魄力。
这一年,北李村种瓜的人家都收获了不比何大爷家差多少的大西瓜。
如期而至的第二届的西瓜评赏大会上,何大爷家险得魁首,李大山家第二,而第三则是何大顺家。
此事到了这里才算是有了个了结。
何大爷以及何氏其他几户人家才开始商量着,凑钱,建立祠堂。
作者有话要说: 如今,写了文才知道,三千字真是一道坎儿啊~~~
宗庙是皇家才可建的,所以蠢作者犯了大错,还好及时发现
第35章 筒车
在何家男人们的人眼中, 西瓜种植技术再好, 赚的钱再多,也比上有一套更趁手更锋利的木工工具,比不上在木工一技上的新突破,甚至比不上几块上好的木料。西瓜种的好是锦上添花, 而木工之道却是他们的立世之本源。
这一点,作为何家掌舵人的何大爷心中一直都明白,并且身体力行,为小辈们做了榜样,才没有让何家的下一代们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先被利益迷了眼、乱了心智。这也是跟着何大爷学习的何禾与何林兄弟俩最大的收获。
从来到何大爷这里学习开始, 已经快要四年了。何禾与何林从一开始的旁观打下手, 处理初始木料,到做一些小零件、小板凳,再到如今能单独完成一架何氏摇篮,做一些大件儿的家具,进步不可谓不大。
何大爷倾注在他们兄弟俩身上的心血不比何宁少多少, 也没有想着私藏什么。毕竟,家族技艺的传承没有师傅与学徒之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 何大爷是真心盼着能将何家的祖传的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倘若下一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不仅能显出他老人家教人的本领, 最重要的是还能让何家的手艺发扬光大。
何家之前居住在临近北猛国的北方,那里民风剽悍,人们大多喜欢厚重而不失大气, 奔放而不失庄重的风格,何家出产的木制品也多是这样的类型。到了地处中原的北李村,由于隶属沟通南北的要道枢纽,信息流动快,商品贸易昌盛,人们都喜欢追逐时尚,而近十年比较流行的不是北方的厚重奔放,反倒是南方的精巧细致。
为此,何大爷以及俩儿子何大柱与何大兴也是活到老学到老,近今年也在雕刻之道上下了不少功夫,经常到镇上买一些南方过来的精巧玩意儿,带回家一边琢磨一边练习。于是,他们手里也常常出品一些花样新潮,雕刻繁复的精制品。
而跟着他们学习的何禾与何林兄弟俩也在雕刻之道上下了不少功夫,每天花费大把的时间雕刻花样。
与之相反的是何宁,对这些花里胡哨的款式依然不太感冒。如果不是何大爷时不时的给他布置一些强制性的任务,他估计都不会碰几次刻刀。
适应了现代快捷、便利工具的何宁,更倾向于创作出更精准有效,能最大限度的解放人力的器具,成为像木圣张衡那样的人物。
这四年里,何宁也是在不断地吸收知识,快速成长,再加上有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时常交流着,他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两年也确实研制成功了那么几个挺有实用的成果。
其中让他花费心血和时间最多的,还是最早开始的筒车。其实就原理而言,筒车的原理并不难,见过几次的人大致都能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即便其中有些细节问题做不好的话会影响运行效率,但只要肯花点心思实验总结,就能完美解决。
但之所以耗费这么久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建造一架筒车花费很大,仅凭何宁与王章沐的小金库可撑不起反复的试验花费。虽然,一开始何宁提出先用小模型来模拟,但实物与模型虽然构造原理相同,使用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却大大不同。实物筒车除了要考虑结构合理的问题,还要考虑选材制作、运行效率、机械磨损等实际问题。这些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模型模拟中是难以发现的,必须通过建造实物繁复实验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实际情况中,一般村子里要建造筒车,是要向全村的村民集资的,可见一架筒车花费可不小。即使,何宁这几年又搞出了不少新发明,小金库也有各种进项,也实在抵不住建几架筒车的,这也是耗费了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了。
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筒车是何宁与王章沐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都是只看过几次大致了解的程度,没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没有师傅告诉他们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技巧与诀窍,两人只能用掌握的一些方法触类旁通,摸索着行进。再加上何宁与王章沐都是精益求精的个性,总想着找到最合理有效、磨损度最小的构造。这也造成过程中多次出现否定重来,修改方案的情况。
尽管个中辛苦一言难尽,两人还是竭尽心力耗费两年半的时间攻克了种种困难完成了。
何宁不知道他们设计出来的这一款筒车和现在南方普遍使用的筒车有多少相似之处,但他知道,他的这款筒车绝对不比他们的差就是了。
两人完成的第一架筒车作品搭建在何家田地附近水流比较湍急的河岸边,试运行成功那天,何家就顺着河道挖了浅浅的一条小沟渠,可以直通自家地里。
当时,还引来不少村民围观,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村民们又不是傻,一眼就看出了筒车的妙用。有了这么个大家伙,何家以后浇地得省多大力气啊。这种不需人力就能自行灌溉的物件儿既让人为之巧妙惊叹,又让人觉得大大的实用。一时间,过来的村民们纷纷围着何家人打听情况。
如此一来,何宁不仅宣传了他的筒车,还在北李村甚至周边几个村子里出了名,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木工小神童。
说起来,这两年打从何宁手里出来的新鲜玩意儿也不少了,从一开始的何氏摇篮,到溜冰鞋,再到后来改良的梳妆台、折叠伞、摇椅以及折叠床榻等等实用又不贵的产品,给何家带来不少收益。要是这个时代有申请专利一说,何家定能赚得更多,何宁也不用愁筒车的建造费了。
尽管,设计出这些的都是何宁,但村民都是从何家人的嘴中听来的,真实性有待考察,毕竟何宁之前痴傻过一段时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的。
然而,此次筒车试运行时,是何宁指挥着安装,大家问起筒车的事情,何宁也是回答的滔滔不绝,显然是对它的每个零件儿都熟悉到某种程度的。这件事给北李村村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也相信了之前何家人的话。
筒车成功设计出来了,给何宁带来了名望,让王章沐也扬眉吐气了一把,但他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这一点,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何宁已经意识到了,也没有太失望。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外星少女今天  不一样的崩坏  女皇穿成林妹  全世界都自带  我爸是Voldy—  一人之下:超  重生为奈奈的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