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 番外篇完本——by长恨歌行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10
一番交涉后往里走,只见装丝绢的筐换了几个,被杨修用剑刺破的地方正有人修补,刺坏了的绢帛也有人小心翼翼地收拾出来放好,看着竟有几分心酸。
曹丕挽着裤腿出来,满头是汗,还裤脚上还粘着泥,显然之前是在劳作,怪不得之前没有出来与杨修交涉。
曹操也不知与这长子说什么好,只拍了拍他的肩,道:“苦了你了。”
心中已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得拨乱反正了。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曹丕和吴质密谋被杨修发现然后用这个计策反过来让曹操厌恶杨修是确有其事,时间不确定,这里改了一下,反正已经变成了平行世界了哈哈哈,半架空,半架空吧23333
考试将近,要是更新断掉的话……小天使们就原谅我吧QAQ
第92章 世子
建安二十一年, 魏王长子曹丕被立为世子, 曹家的储位之争落下帷幕。
世子, 是诸侯、王继承人的称呼。
汉初, 诸王继承人亦称太子, 比如汉景帝刘启还是皇太子的时候, 用棋盘失手砸死的那个吴王刘濞的倒霉儿子,就是吴王太子。
后来为了与皇太子区别,诸侯王的继承人后来就变成了世子,往后一直沿袭了下来。
曹丕成了世子, 曹植自然失意, 但是他从前受宠,不懂得像曹丕那样隐藏自己的情绪,显露出来以后,反而更让他降低了在曹操心中的评价。
可以说, 从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无论曹操从前对这个儿子是怎么想的,是要磨砺他还是在兄弟相争后选中了他,日后都不会再更改了。
一旦继承人选定,更改废立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所有的政体, 需要的都是“稳”。
继承人的确定困难,继承人的改易更是困难。
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攀附之人比从前更多,但是他更为看重从前苦心积虑助他的那一群班底, 又晓得应该韬光养晦,不要在这些地方惹父亲的眼,因此闭门谢客,很是安分,反倒让曹操又高看了他几分。
曹丕没被立为世子的时候怕是曹操还更为看重曹植的才华,对这个长子不甚在意,如今却是慢慢地、一个个地发现自己长子身上的优点了。
建安二十一年末,曹操率军征孙权,二十二年春,又至濡须口,大败孙权,孙权乞降。
曹丞相答应了孙权的条件,不管他老人家怎么想的,是不是因为忌惮刘备,现在的司马师还不是很懂。
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吗?
后世那些成霸业者,哪一个不是短短十几、二十几年内席卷天下的?
要司马师来说,魏王如今年纪大了,又开始看重名声起来,已经失了锐气了。
三国乱世持续几十年,期间三国相争打掉的都是无数的人命啊!
怪不得晋朝初立,统计人口和东汉末年的比较起来,数量几乎是十不存一呢!
要是三国期间死去的汉族数量减少一点,五胡乱华就不会那么严重。
汉族可是一个以人口基数碾压外族的族群啊!
曹老板的雄心壮志尚在否似乎存疑,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年轻的儿子曹丕还是很有斗志的。
事实上,只要自己称皇做帝的,怎么也不希望有人与自己并称,所以曹丕逼献帝禅让之后,吴、蜀也相继立国,之后纷纷把灭掉对方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来看。
不过说起几率来,曹魏一统天下的几率其实比吴蜀都要大,现在又不是宋元之后,占城稻之类的稻种也引了进来,南方也得到了足够的开发,三国时期,南方地区比起北方来,确实有点先天不足,除去明朝朱元璋的个例,自古以来,未有以南统北者,就是这么个道理。
就只看地盘,也能看出来曹魏势力的优势。
孙权这边乞降,刘备那边却还是劲敌,除此之外,作为北方的势力,曹操这边还肩负起了抗击胡人的重任,火急火燎烧眉毛似的。
虽然现在汉中还在曹魏的手中,但是司马师估计,很快那里就要保不住了。
刘备可不会让这个心腹之患一直存在着啊!
可是司马师人微言轻也就算了,就连他爹司马懿,当初劝说曹操得汉中后趁机进攻刘备刚立足的蜀中都没能成功,可见劝服曹操的可能性是不大了。
至于曹丕嘛,倒是能够一试。
说起曹丕来,若是他能活得久一点,逃过历史上那个四十而亡的魔咒,那曹魏就真的稳了,只可惜,曹丕只当了七年的皇帝就没了,他的儿子也没能活多久,比起孙权短命多了,比之于刘备的蜀汉政权就更不用说了,总共就传了刘备和刘禅两代人,稳是真的很稳了。
司马师被老师带着去拜访书法名家的时候又正巧碰到了曹叡,和他约好了改日聚一聚,结果被父亲带着去参加葬礼的时候先受到了惊讶。
他们去参加的是侍中王粲的葬礼,王粲与曹丕、曹植的关系都很不错,文学才华很高。
司马师因为是蔡琰的徒弟,因此特意被父亲司马懿给带上。
王粲是司马懿的同事,但是如果不是关系很亲近的人家的话,别人家办丧事,是用不着把家中的孩子给带过去的。
只不过司马师是蔡琰的学生,蔡琰又是蔡邕的女儿,王粲少年的时候很受蔡邕的赏识,两家的关系很是亲近,甚至王粲家中有许多藏书原先是蔡邕的收藏,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书是可以传之子孙后代的、类似于不动产一样的财产,蔡邕对王粲可谓是除赏识之外还有大恩了。
蔡昭姬归国后,有不少受过蔡邕帮助的人在暗地里帮衬过她,虽然主要是锦上添花,但是能维持从前的关系,添一笔人脉,自然也是好的。王粲也帮衬过她不少。
蔡琰先嫁河东卫仲道,丧夫无子,后来又被胡人掳去,回到大汉之后被转嫁给了董祀,如今虽又生了个孩子,但生下来的孩子年纪尚小,不能随便带出来——尤其是参加葬礼,带着年纪幼小的孩子可不吉利——只好让作为她的学生的司马师代替出席,也算是全了王粲从前偶然在董祀府上见到他之后对司马师表达赏识的佳话。
不过这样一来,就代表着司马师和蔡琰家的关系比别人想象的还要密切,若不是蔡琰生的是个男孩儿,历史上的司马师也只有第一任妻子夏侯徵生育了孩子,司马师真以为他以后就要变成老师的女婿了呢!
当然了,鉴于蔡琰和她的夫君董祀日后在史书上就没有什么出场了,那么就代表着他们的未来起码没有什么波折,要不然,以蔡琰的名气,肯定是有记载的。
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正月,按照年龄算,司马师已经十岁了,算是个小大人了,再加上灵泉水的作用,看起来比寻常的十岁小孩儿还要大一两岁,因此就被司马懿带在了王家的前院。
司马师觉得自家老爹一定有让自己露脸的意思,王粲的葬礼上可是来了不少的朝堂中坚,司马师最眼熟的那个就是魏王世子曹丕。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也属于名士风流的那一类人物,才华又高,名气也不小,所交的朋友里也有几个不羁的人物。
曹植与王粲在诗赋方面的名声常被人相提并论,但是显出友谊深刻的却是曹丕。
王粲的两个儿子侍奉灵前,悲戚不已,曹丕与一众同僚都致哀毕,忽然开口道:“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在他灵前哭啼,他怕是会牵挂人世,徘徊不去。我们就各自学一声驴叫,送他走吧。”
曹丕说完,便先学了一声,别说,还挺惟妙惟肖的。
一群吊丧的人面面相觑,然后几个平日为人洒脱不羁的各自学着叫了一声,其他人也纷纷跟随下去,一时之间,哭泣之声半点不曾听闻了。
司马师是小孩儿,从前也没听过驴的叫唤,只能随波逐流地叫,虽然怪异,但是在一群人里不甚显眼。
倒是他发现了好几个,就连学驴叫都学得特别优美的人才,按司马师估计,他们长啸的声音一定很好听。
长啸,也是古代文人的特产,具体一点,“弹琴复长啸”里的啸就是指的这个,大概就相当于无声清嚎,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司马师觉得这东西和音色好不好听、肺活量高不高也有关系。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除了颜控,当然还有声控、手控、足控,就算脸不好看,声音好听也是可以的。
其中一个学驴叫学得很好听的是和王粲同为侍中的和?2文库(danmeiwenku.com)是完全免费的,要充钱请别相信,关闭即可,微信dmwk520大家务必都加上、有腐利。没有关注微信dmwk520的请尽快关注~避免网址河蟹换网址找不到我们~ ⅰ?br /> 听说王粲老爷子——是的,虽然王粲去世的时候也就四十刚出头,要不是死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正月而是去年的话,那就正好四十,但是,按照司马师和他的年龄差,以及这个年代的平均寿命,叫一个早就能自称老夫的人为老爷子好像没什么不对的——因为曹丞相尊敬和洽、杜袭甚于他,就颇为闷闷不乐,得亏好基友和洽好言劝说,他才放下心思。
照司马师看,王粲能轻易被和洽说服,而且曹丞相也很重视他,除了他品行高尚、才学出众以外,一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声音好听。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司马师老是盯着和洽看的原因,他回过头来,朝司马师点头致意——若是在人家的葬礼上笑,怎么说都是不礼貌的——又不一会儿,等到曹丕吊完丧先行离去的时候,和洽已经与司马懿攀谈在一起了。
甭管日后司马懿有多牛,但是在现在这个曹操当政的时候,被曹操认为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还真没有和洽的地位高。
和洽和司马懿谈了什么司马师不知道,去参加人家的葬礼并不是一个能肆意攀谈、结交的好时机,总得尊重人家,但是司马师觉得司马懿还是与几位吊客攀谈了一段时间的,他也被领着见了几个人。
若说这葬礼让司马师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只有曹丕带头学驴叫了。
真是厉害了,我的世子。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要考试了,结果还是挤出时间来码了存稿233333
这一章是15号的更新,16号考试,15号不码字,16号的更新就等考完了现更好了……星期五的更新应该不太可能会准时了Orz
第93章 甘蔗
和司马师自认为的东西不一样, 在王粲葬礼上, 他们家的收获虽然没有马上体现,但是确实是有的。
司马懿同和洽搭上了路子, 而和洽是个好人, 常劝魏王曹操莫要怀疑、治罪臣下——当然,能好好劝说的前提是和洽有特殊的说话技巧。
知道司马懿与和洽的往来频繁之后,司马师才知道,原来曹操有退出汉中的意思是因为和洽劝说的。
从某种情况下来说, 和洽的建议也没错。
如果当初曹操按照司马懿的建议,在刘备于蜀中立足未稳的时候, 自汉中出兵, 那么一定能给刘备势力以重大打击, 说不定, 还能扭转赤壁之战后北方被遏止的败势, 高歌猛进之下, 说不定能成功地一统天下。
但是曹操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这也就代表着, 刘备在蜀中站稳脚跟, 又没有后顾之忧以后,一定会不计一切代价把曹操手中的汉中拿下来。
正所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从保存北方实力来看, 曹操在错失良机之后,确实应该早点从汉中撤军。
建安二十二年的年末,魏王又添了一些天子才能享用的仪仗、规制, 且魏王世子晋太子,离天子的位置又近了一步。
曹丕对司马懿的观感一直很好,两人是同辈人,司马懿又得曹操令去辅佐曹丕,之后频频为曹丕出谋划策,可谓是亦师亦友。
虽然魏王世子改称太子,实际上看的是魏王的颜面,但是这也算是曹丕地位进一步稳固的标志,曹丕这一派的人更是为他开心。
曹太子开心的标志和别人有点不一样,看到自家“供”在显眼处的甘蔗,司马师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曹丕同学有两好,一是葡萄,二是甘蔗。
送到司马家的甘蔗应该不是曹丕自己种出来的,他家后园倒是种出了一些菜,甘蔗司马师是真的没瞧见,大概在自家种出随地可吃的甘蔗只能是曹太子美好的愿望了。
甘蔗是上层权贵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东西,虽然司马师对自家老爹未来的名气、地位很有信心,但是平心而论,现在的司马家根本吃不到这东西,也就是曹丕想着一群人,才每人家送去了一根或数根。
过了两天,司马懿带着司马师到曹丕府上致谢,曹叡兴冲冲地拉着司马师去他的房间,里头又摆了一盘已经切好的甘蔗。
司马师:说好的甘蔗是魏文帝后援团的准入信物呢?怎么现在看来,你们全家都是甘蔗的迷弟啊?
然后,仔细交谈之后,司马师发现,原来不是曹叡特别喜欢甘蔗,而是他特别崇拜他爹。
自从魏王曹操立了曹丕为继承人后,曹叡在曹操那边就更得青眼了,相对的,大概是在郭女王出现之后终于正视了自家府中的变化,曹叡同学终于迈向了向着父控进化的道路。
司马师:孺子可教。
总算曹叡还没有傻到这种地步。
大概是这个时代父子亲情普遍偏淡的关系,像司马家父子这样父子浓烈的还是挺少见的。
其实想也知道,司马家接触的这一批权贵,家中多是有姬妾的,儿子也生了一大堆,不常相处,就算是亲生的,也没有多少感情,像司马懿这样府中的孩子都是正妻所出的还算普遍,毕竟门阀士族对于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这里指的普通人家是连寒门都不是的那种,当然了,在某些观念根深蒂固的人家,原先是官宦人家但不是门阀、抑或本身只是寒门的人家也算出身普通——认为其乃是“贱人”,也就是卑贱之人,但是鄙夷归鄙夷,享受的时候一个个都忘了自己坚持的观点。
也就是说,很多人府上尊正妻,但是蓄养婢妾,但是像司马懿这样一个侍女都不沾的就比较少了。
而司马师能够确定,自家老爹和老娘的感情原本就是这么好,琴瑟和鸣,所以历史上的司马懿和张春华最后怎么到的那一步?
当然了,自诩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的司马师觉得,一定是因为历史上的司马师没有他这样早慧——废话,谁刚出生就是成年人的心智啊——没有看着老爹、也不会劝谏老娘收敛一下强硬的脾气,而且历史上的司马师还没有金手指,这几点综合下来,指不定历史上的司马懿就和这个时代的诸多文人一样,尊重正妻,家中也蓄养一些婢妾。
话说回来,司马师都不知道在自己出生之前,老爹有没有妾室乃至于侍奉的丫鬟呢,毕竟张春华对后院的掌控还是很强的,也没人不长眼地和司马师这个少爷说起老爷年轻时的风流韵事。
虽然历史上的司马懿和张春华的感情最后破裂了,但是他对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看重,司马懿其实儿子众多,三个嫡子以外,还有诸多庶子,但是他在世的时候,为人所知的就只有最年长的两个嫡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话说司马懿和张春华的感情破裂之后,某次又有不愉快,张春华悲愤之下绝食,孝顺儿子跟着一起绝食,司马懿最终妥协。
但是他的台词不是幡然醒悟从此继续疼老婆,而是嫌弃夫人作妖,要饿坏了两个孝顺的好孩子。
可以说,这真的是很渣男了。
但是呢,从司马父子的父子感情来看,倒是能看出司马懿对两个儿子的重视来。
如果说历史上的司马父子情感度有8,那现在的司马师和他爹父子亲情值就是满分10,但是很悲催的是,依照他对曹家父子的父子亲情值的评估的话,只有5,不能更多了,而且还有岌岌可危的趋势。
当然了,现在的曹叡同学幡然醒悟,终于知道祖父虽然靠得住,但是祖父早晚会挂,早晚都是要讨好老爹的,还不如现在就开始。
讨好老爹的第一步,从老爹的喜好开始。
司马师坐在曹叡的房间里啃甘蔗,边啃边想:你叫我来就只是聚餐的吗?
但是呢,曹叡同学嘴巴漏风,倒是透露了不少消息给他。
话说他爹司马懿虽然早年拒绝了曹丞相的征召,但是自从司马师出世之后,他最终还是来到了邺城,此后一直兢兢业业,是个不能更称职的好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