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荀令 强推番外篇完本——by yana洛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10
荀攸和崔琰都是严于律己之人,几杯酒下肚之后便不再碰酒樽,吃了七分饱之后也都放下了竹筷起身告辞,天色太晚了,他们也该回府了。
因为有戏志才在这里,荀彧也没有挽留他们,只是让仆从带了伞并吩咐了将人送到家门口再回来。
让人将剩下的东西收拾了,荀彧朝着戏志才眨眨眼,“志才今日可还要回府?”
“天色已晚,文若可介意忠在此逗留一晚?”慢吞吞的抬头看着荀彧,戏志才眼含笑意回了一句。
或许是方才的酒意上来了,或许是旁边没了碍事儿的人,戏志才一放松,也恢复了平日里和荀彧相处的模式。
他们俩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多客套的说法?
“既然如此,今日一醉方休可好?”说着,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一个酒坛,荀彧笑着看过去,眉眼间罕见的带上了些许调皮的意味。
看着那熟悉的坛子,戏志才哑然失笑,没想到荀彧还有如此孩子气的做法。
这不起眼的坛子正是他们埋在外面树下被他以为用来招待客人的佳酿。
“方才的酒是之前从奉孝手中扣下来的,树底下的今天落雪才挖出来,特意为你留着呢!”起身走到戏志才身边,荀彧将酒坛扔到这人怀里,然后裹紧了外衣准备回房。
虽然这儿燃着火盆,但是到底不是过夜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他们两人就好办了。
以前一起把酒言欢的日子并不少,酒坛到怀里的一瞬间戏志才便明白了荀彧的意思,脸上的笑意愈发明显,掂了掂手中坛子的分量,戏志才快步跟上了荀彧。
脚步极稳走在戏志才身边,若非耳尖有些泛红,旁人根本看不出这人方才喝了酒。
微微歪头看着戏志才,荀彧开口问了一句,“鄄城那边情况如何?”
“奉先带兵,又有仲德在一旁相佐,自然是极其稳妥。”
为了避免张邈陈宫拉着吕布一起造反,在吕布外放的时候荀彧特意提议将陈宫留在昌邑,换了办事极为稳妥的程昱跟在吕布身边。
吕奉先性子急不能激,但是程仲德却不惧他,身为胆大心狠的代名词,吕奉先若真惹急了这人,最后吃亏的是谁还不一定。
世人皆道曹操心狠屠了名士边让一家以致好友叛变,却不知张邈叛变不只是这一个原因。
史上曹操讨伐了徐州两次,次次无功而返,第二次更是因为张邈的叛变偌大的兖州只剩下三城容身。
能让曹操托付家眷,二人之间的情谊自然不简单,如果说因为曹操杀了边让等名士让张邈心生不满才叛了曹操,荀彧无论如何也是不会相信的。
若是因为边让要背叛,早在曹操第一次讨伐徐州的时候他就该出手了,何必要等到第二次,归根到底,还是张邈不甘居于人下罢了。
身为党锢名士,张邈乃是时人推崇的八厨之一,厨者,言能以财救人也,名望地位皆高于曹操,一朝被原本不如自己的人压上一头,任他怎么心胸阔达也会感到不自在。
虽然现在曹操并没有对边让等人下手,而是将人晾在一边,他们想骂就骂吧,天下人多了去了,骂他的人也不少,不听就是了。
在身边人有意无意的劝说之下,曹操根本没有精力将注意力放在边让等人身上。
不过边让虽然没死,但是曹操对兖州本地世族的态度和史上却没什么不一样,比起直接从世家大族之中挑人,他更喜欢以才选人。
兖州名士豪强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重用,对曹操自然有所不满,张邈是兖州人,州牧的位子被曹操夺了也就罢了,连世族的地位也跟着降低,就算他不做些什么,那些世家大族也是不愿意的。
寒门与世族之间的矛盾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荀彧虽出身世族,但是对现在看家世才能出仕的弊端也清楚的很?6" [三国]清歌荀令15" > 上一页 18 页, ?br /> 不用说那在大唐发扬光大的科举制度,只是在之后几十年被捣鼓出来的九品中正制也比现在强的多。
未免有挑拨离间之嫌,荀彧不能直接让曹操多注意张邈,但是在吕布身上下点功夫他还是能做到的。
以他对如今吕奉先的了解,那人在曹操手下待的正开心,张邈怕是没有办法说动他,更何况他身边还跟着一个程仲德。
智将智将,程昱并不只是一个谋士,他还是武将,如果吕布真的有造反的意思,他能直接带着兵马将吕布绑回昌邑。
比起谋略,吕奉先还差得远。
眼看荀彧的心思又跑到了军务之上,戏志才快走两步到前面推开门,“政务明日自有时间处理,今日你我只饮酒,不谈这些。”
跟着进了房间,看着戏志才将炉火挑的更旺,荀彧抬眸笑道,“只希望奉孝明日得知不会太过怨念,那小子对这酒可是觊觎已久。”
脚步一顿,戏志才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反应,好像每次只有他们二人的时候,这人都能给他找出来败坏气氛之人。
低声叹了一口气,戏志才摇了摇头走到荀彧身旁拿出酒樽将酒满上,“今日也算是接风,文若不能吝啬这些酒水。”
“那是自然。”直接点头应下,荀彧表示他这次绝对不会吝啬,毕竟家中如今能入口的就只有他们身边这一坛了。
有郭奉孝在身边插科打诨,他身边还能存的了多少酒水吗?
作者有话要说: 咸鱼瘫~
第53章
四时有序, 四季有常,春主生, 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农时如此安排,行军打仗亦是与之息息相关。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春主祭祀,而秋主杀伐, 如今已经入冬多时,就算要打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真正的战事是不会放在这个时间点的。
他们地处中原,积雪严重阻碍粮草的运输, 寒冷也是一大危害,御寒的棉甲在战场上起不到多大作用,为了避免白白折损人手,极少有人选择在寒冬腊月起兵。
兵虽然兴不起来, 但是其他方面的勾心斗角可半点也没有停止,武将们趁着冬天能好好休养生息, 文臣们可就没那么闲了。
兖青徐冀四州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孙瓒虽然站在袁术那一方,但是在没有开战之前和袁绍曹操也不是没有联系。
好歹是一州之主,他又怎么会将所有筹码都放在一方之上?
虽然不想和公孙瓒再有交集,但是好歹是之前的盟友, 袁绍也只能忍着火气招待来使,招待虽说招待了,但是这态度怎样就不好说了。
前往兖州的乃是公孙瓒帐下小将田豫田国让,此人大名这时或许不显,但是后世评价却极高,智计战略比之程昱也丝毫不差。
北却匈奴,东破孙吴,这位在后期常年镇守曹魏北疆的能人此时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青涩小将罢了。
身为来使前来兖州,还可能是敌对方面的阵营,说实话,田豫对自己能够得到的待遇没有抱多大希望。
不过他也不是在意这些事情之人,他来兖州只是礼节性,袁绍派人来,公孙瓒自然也能派人来,若是能让曹孟德在之后对袁绍的援助减少也是意外之喜了。
可是到了兖州之后,田豫发现事情有些超乎自己的意料,他已经做好了遭受冷待的打算,但是兖州曹操的人却并没有给他想象成真的机会。
尤其是那几位看上去温和有礼的先生,那慈爱宽容的眼神放在他身上时每次都让他有种是家中长辈在看着他的感觉。
难道是看出了他的意图,所以准备采用怀柔手段让自己放弃?
他还没想着做什么,这些个先生就算未卜先知也有些太早了吧、
私下里没少打听关于荀彧荀攸戏志才等人的事情,但是在卫兵们警惕防备之下他也得不到多少有用的信息,试探了几次田豫也只得作罢。
可能是看他年纪小,所以才对他特别关照吧。
仔细想想,曹军之中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将领确实不少,大概这些先生们不小心将对自己人的态度套在了他身上。
这也不至于,他虽然自负不凡,但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在幽州或许说得过去,但是这里是兖州,距离幽州何止千里?
丝毫不知道因为他的到来,留在昌邑的几个谋士私下里都讨论了些什么,有荀彧的青睐在前,原本对田豫没太多想法的其他人也都默默关注起了这位小将。
挖墙脚虽说名声不怎么好,但是也不是做不得。
只出使一次就想让人背叛公孙瓒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可以从其他的方面入手,至少在日后能让人少绕那么多路直接朝着曹军而来。
人才,他们一向不嫌多!
每天除了日常的交涉之外,田豫近几天极少外出,他的烦恼荀彧戏志才等人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们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去管。
和公孙瓒合作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公孙瓒手下的人他们可不会拒之门外,等来日袁绍越过袁术直接和公孙瓒撕破脸皮,到时候想要让人转移阵地就要费上一番心思了。
“不过公孙瓒麾下一小将而已,何至文若如此关注?”颇为不解的撇了撇嘴,懒散的半躺在席位之上,郭嘉饮着樽中美酒将问题问了出来。
文若眼力向来不俗,能让他看上这田国让的本事也不小,不过一敌军将领,又无甚出彩之处,文若何至于每日关注?
只这些天和田豫的接触郭嘉也能看出来此人日后定然成就非凡,战略智谋皆出常人一等的人并不多见,而田豫恰巧就是这其中之一。
他不解的是从来没有和田国让接触过的荀彧为何只听到这个名字就能断定这人有大才,这小子的名声已经传到兖州来了吗?
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甩了甩脑袋,郭嘉眯着眼睛换了个姿势,依旧没有一点儿正形。
对郭奉孝这般德行习以为常,荀彧已经懒得和这人计较,只是移开眼睛不去看他,免得最后被气到的还是自己。
“国让乃是使臣,怎可不时刻关注?”头也不抬直接回了一句,荀彧皱眉看着手中的竹简,转而将之递给一旁的崔琰。
果然,安稳了两日就又开始搞事情,摊上这么一位皇帝,大汉如何不亡?
并不满意荀彧的回答,但是到底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郭嘉转而便将之抛之脑后,看旁边二人皆端坐于席案之前,唯有自己衣襟凌乱依偎着火炉,揉了揉下巴也将视线放在面前的一摞竹简之上。
这就是和正经人待在一起的悲哀啊!
快速将荀彧递过去的竹简看完,崔琰的眉头皱的死紧,竟是直接训斥出口,“简直荒唐!”
荒唐?
确实是荒唐!
自桓灵开始,龙椅上坐着的人又有几位不荒唐的?
听到崔琰的声音,再看看旁边荀彧明显沉下来的脸色,郭嘉起身走过去将竹简看了一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消息能让这两位向来喜怒不予形色之人气成这样。
看完上面写的东西,郭嘉将竹简放回案几上,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吐出了几个字,“确实够荒唐。”
竹简上的消息是洛阳传来的,三百里加急今日送至昌邑,所以上面所述之事也不过是刚刚发生。
自从回了洛阳,刘辨就一直试图不走朝臣给他安排好的道路,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年纪尚小,为了天下百姓朝廷掌权的几位也不敢真正将权利教出来。
反抗失败的小皇帝安稳了没几天,朝臣原本以为他只是闹些小性子,谁知接下来的事情却吓的他们肝胆欲裂。
心血来潮的小皇帝在上朝之时,面对朝中百官直接说了一句话。
——朕要退位!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小可爱们,这几天状态不好,正在努力调整过来,更新的太晚你们也别熬了,对不起,我尽量赶紧将状态调整回来。
第54章
中平三年灵帝驾崩, 小皇帝历经千辛万险才成功登基,不求他能处理背后多方纠缠的势力, 只要安安稳稳的坐在上面便足够了。
灵帝在位多年几乎不问政事,朝廷已是一片混乱,刘辨就是再荒唐估计也超不过他的父亲,因此,不管朝中究竟如何, 他在就好。
何太后等人计谋算尽才将陈留王排挤到失去帝位候选人,虽说到头来除了刘辨一人, 他们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等到大权在握便丢了性命,但是无疑,刘辨是知道他登上皇位是有多艰险的。
何太后乃是他的生母, 除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其他也大多不会瞒着他,只不过小皇帝过于依赖旁人,自己不肯用一点心罢了。
母后要他当皇帝, 舅父要他当皇帝,身边人都想他当皇帝, 既然那么想,为什么不自己去当偏偏将事情推到他身上?
当然,这些话刘辨也只敢在心里说,皇室不只灵帝一脉,宗族之中人数不少, 若是他敢将帝位随便交给一外姓人,恐怕接下来迎来的就是逐出宗族了。
太深的事情他不知道,但是这一点他还是懂的。
既然已经登基为帝,除非再出现之前那种皇帝被掳至长安打不得也救不得的状况,朝中人也不会轻易将另立天子的想法提出来。
说好听点那是为国为民,说难听点那就是大逆不道。
先前外戚干政,宦官乱政,如今没了那么多糟心事儿,只要等小皇帝长大并文治武功兼备,朝中大臣们也不会不放权。
这大汉,终究还是刘氏的江山。
他们不求刘辨能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只做个守成之君就足够了,然而,心思永远和他们不在一条线上的刘辨可不管朝中大臣都是什么样的想法。
那群人每天只会让他早起上朝给折子盖章罢了,其他还有什么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