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田地也多围绕溪流两边的山上,在溪流造水车,润泽山上所有田地不太可行,但要是顺着溪流造,又有水被截留的问题。 这还要多加商量才行。 宋问想起宋父说过溪流对面的山上有一条山水,能引下来,但水量少,所以引的人也少。 原身没去看过那水源头是什么模样,于是与里正提了一句,问说:“我见村人对面山上的田地边却是有一条沟渠,想来就是我爹当初说的那山水引下来的路径。不知那水源尽头如何,能挖开,供上吗?要是能,就将水车建在那里,再搭竹子下山,这比取溪水要方便不少。” 里正摇头说:“村里之前去看过,是从一块有一间屋子那么大的巨石缝里流出来的,再后头就不知道是什么模样了,没人去过。要建在那边,怕是要先将巨石弄开……” 这肯定人力不行了! 一时没商量出其他水源,只能让工部两位员外郎和少原县令一块跟着,去溪流那边看看实际情况,谈论下究竟要如何架设。 平溪村这边是会种植水稻的,但原身印象中产量很低。 一个估计是大理朝这时候种子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他们没有插秧,直接种子来种。田地就那么些,他们习惯了能多种就多种,也不太注意空隙,最多留点让稻谷生长的缝缝来,这对水稻是很影响产量的,插秧也是为了后期规划间隙。 还有一个就是水肥的问题。肥这一块,宋问没什么想法,但水要是有水车,起码水稻能长得好。今年是晚了,要是明年,最好鼓励他们在稻田里养点鱼,肥力也能上去,稻米口感也能更好,鱼也是个收成。 至于立体农业,在村里不适合,光是那些框架,成本就太高了。村人平常打个家具,都是家中一件大事,不适合他们。倒是县里有富户,可以推广推广。 村里还是要想别的赚银钱的法子第52章 平溪村的溪流水量大的地方地势不太行, 需要人力改造。而更重要的是, 宋问发现自己太想当然了,溪流倒是穿村而过, 可对面山高,溪流的水最多能浇灌溪边的田地,再高些就不行了。溪边滩涂面积倒是不小,可惜水稻也畏水,水太多了, 水稻死得更快。 少原县令、里正与两位工部员外郎商议,选定不下究竟是在村子水量最大处建大的水车, 还是平均下来,尽量兼顾着多造几个小水车。就算是要造小水车,选在什么位置造,离谁家的田地近, 可不单单是水量能决定的。 造水车对于少原县令和两位工部员外郎, 甚至里正都是功绩, 他们肯定会上十万分上心,宋问乐得放手, 招呼了一声,与萧略一道上山去找找如今见着已经水流十分小的那处水源。 俗话说, 靠山吃山,宋问也有上山看看山上有没有什么山货的心思。嘴馋是一回事,也有想着为村子想个赚钱法子的意思。 原身虽然会下地,但大多数时候都在读书, 对山上有什么,都是打猎的宋父口述的,翻了翻记忆,具体什么模样是完全没有头绪,且名字全都是当地方言的叫法,宋问努努力,翻译失败,只能自己上山看。 萧略出身皇家,年少时不曾离过京城。后来父亲谋反失败,他自请从军,镇守边关,而边关连年大仗小仗不断,多是不毛之地,他还真没应季在山上找过什么山货。 萧略听宋问问自己,想了想认真说:“我吃得最多的山货,大概就是兔子、野猪之类的。这些个头适中,好抓,能一顿吃完,也不用路上带着,很不错。” 宋问:“……”我吃个水果罢了,你管兔子、野猪这种叫山货?! 萧略全没注意到宋问的刹那沉默,继续认真说:“不过宋大人要是想着为村里添个赚钱法子,这不太可行,村里百姓能打猎得少。” 他还心中高兴宋问难得有不擅长的,觑着他面色,小心建议他放弃“山货”这条赚钱法子。 宋问:“……” 山腰上正好有一串小孩儿的说笑声传来,解救了宋问。他赶紧举目张望,拒绝跟萧略说话,正见着三五个小孩儿提着竹子编成的篮子,蹦跳着下山。透过篮子的缝隙,以及篮子外头沾着的红渍,宋问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杨梅。 是了,平溪村位置要是参照现代中国的地形,该是华东。七月可不就是杨梅正好吃的最后一波季节么! 宋问喊人:“你们篮子里可是杨梅?” 几个小孩儿一下子就站住了,有些瑟缩,好半天才有个胆大的皮孩儿拎着篮子小心走过来,将手中篮子举到宋问面前:“宋大人,这是我们在山上摘的杨梅,给大人吃。” “那你呢?”宋问看他巴巴献殷勤的模样,这副样子,在小孩儿身上特别好笑。 小孩露齿腼腆一笑说:“山上还有,我再去摘。” “你能带我们去吗?”宋问一边和蔼蛊惑小孩儿,一边指着萧略说,“这位将军没摘过杨梅,十分想试试。你愿意教将军摘杨梅吗?要是你教了,你可就是将军的先生了!” 小孩儿眼睛一下子蹦出强烈的光亮,跟镶上了天上最亮的那颗星似地,他顾不上宋问了。刚才对萧略有些怯懦,余光都不敢漏点过去,这会儿却是挺起小胸膛,看着萧略说:“我愿意做将军的先生,我教你!” 宋问扑哧一笑,乐呵呵地看着萧略反应。 萧略却是郑重点头,一点都没觉得不妥。伸手托了一把笑歪了的宋问,对小孩儿说:“我们去杨梅那。” 小孩儿认真点头,也顾不上篮子里是杨梅了,颠颠地用小短腿跑在前头,追上还在上面踟蹰没下来的小伙伴,指了指宋问和萧略,又说了几句,想来是介绍说要给将军做先生。那三五个孩子都激动不已,纷纷眼巴巴地望着他们两个,等他们两个快些上去。
宋问也不拿乔,几步就追上去,带着小孩儿去杨梅林那边。农历七月,杨梅已经剩下最后一波,但也是最甜色泽最好的一拨。 一行人又上山走了一段路,绕过一块巨大的石头,后头露出一块山坡地,上头长着不少杨梅树。一颗颗紫红的果子沉甸甸挂在杨梅叶间,没靠近就能闻到浓浓的杨梅味儿,瞧着就能咽下好一口口水。 皮孩儿率先招呼:“大人、将军,到了!” 宋问快步过去,伸手直接摘了个最大最紫红的,转身就塞进跟着过来的萧略嘴里,手指一按,杨梅果酱崩裂,指头上、萧略的唇齿间,全都是杨梅渍。 “甜吗?”宋问笑问。 萧略启唇,舌头一卷,杨梅就进了他的嘴里,牙齿一咬合,杨梅果酱炸裂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嘴里口水瞬间横流,跟杨梅汁混合在一起。他点头,眼睛跟小孩儿似地亮了:“好吃!” 宋问回头,动手就摘了一颗放进嘴里,阻止了嘴里继续蔓延的口水,嘴里含着杨梅含糊着说:“好吃就多吃点。这杨梅最好吃就是刚摘下的时候。杨梅不经放,现在摘了,没两个时辰,就会长杨梅虫,直接吃也行。我爹说,杨梅虫是吃杨梅长大的,滋补得很。讲究点的,就拿盐水泡一泡,杨梅虫就能泡出来。” 不过宋问不喜欢盐水泡过的,觉得坏了杨梅的本味。就跟他吃菠萝,也不喜欢拿盐水泡,喜欢直接吃。 萧略没见过,也没吃过杨梅,下手就没个轻重,跟着宋问在杨梅树间来回窜,时不时就塞一个到嘴里,等宋问发现的时候,发现他面前的那一边竟然被萧略吃秃了…… 宋问:“……你没觉得牙酸倒了吗?” 萧略又摘了个放进嘴里,给宋问表演了下,不用牙,跟没牙老太太似的,抿着杨梅就又吃下一个! 宋问:“……” “快别吃了,一会儿回去饭都吃不了,有得你后悔的!”宋问无奈说,“这杨梅果子不错,不过杨梅难保存,也没办法卖去远些的地方,最多只能去镇上,估摸送去也不新鲜了。” 这会儿就交通这点不好,去镇上用牛车,怎么也要一个时辰。加上路上颠簸,除非用脚走,挑着去,否则杨梅没果皮,等到了地方,大概只能剩下撞坏的杨梅汁,加上天热,估计还能闻着发酵的酒气。 说起酒气,宋问终于想到,赚钱的法子了。 宋问招呼几个发现不用他们教摘杨梅变得有点恹恹的小孩儿过来问说:“这杨梅是谁家的?” 小孩们相互看看,摇头:“没人要的。平日也就大家随便摘来吃,或是晒干了当零嘴吃。不过因为宋大人回村,所以这几日村里都没人过来摘,我们……” 他们都低下了头,明显是趁家里不注意,自己偷跑着过来的。 宋问笑说:“你们可是特意带我过来的,摘杨梅回去,爹娘肯定不会骂你们。” 小孩儿一听也对,顿时又高兴起来。呼啦啦一下子散开,要去多摘些回去。之前怕被说,他们都是吃了好些,然后只用篮子摘了个底,准备偷着吃,不让家里知道的。 萧略见宋问问,就知道他要拿杨梅做文章了。不过不是说杨梅不好运送,容易长虫子?这般想,他也就问出了口。 宋问狡黠笑说:“记得当初在京城我问将军,花生多少银钱一斤,花生油又是多少一斤吗?” 这就是现代说的农产品附加值。 杨梅能做成杨梅干,舍得加糖,在世面上也能多卖不少银钱。只不过村人都嫌糖贵,不愿意做了杨梅干拿出去卖。 然而宋问也看不上杨梅干,主要是赚的其实不多,他要做的是杨梅酒。酒在这时候能卖大钱! 杨梅不好存放,但要是做成杨梅酒,酒能喝,杨梅还能吃,只是会带些酒味,风味不同,但吃起来也很不错。重点是泡了酒的杨梅,倒出来跟新鲜杨梅一个模样,外观上也比黑乎乎的杨梅值钱。酒水容易运送,卖去京城,那些个有钱的富户权贵,最喜好一个新鲜物什,价钱肯定差不了。 更甚至,泡过酒后的杨梅,再晒成杨梅干比单纯的杨梅干要好吃非常多,这价钱自然也要翻上一翻的。 何况大理朝跟中国历史相似,以粮食酒为主,果酒几乎没有。这样一来,南方的山上七月,还有杏子、桃子等等,能做杏子酒、桃子酒。 说到酒,萧略就感兴趣了。也不吃杨梅了,望着杨梅林,恨不得全做成了杨梅酒。 宋问稍稍惊讶,他倒是不知道,萧略竟然是个好酒的!好酒之人必能喝酒,估摸着是要喝烧酒的,他翻了翻原身记忆,村里基本每家都会酿酒,不能拿出去卖,只能家中酿些家里吃吃。 南方多是糯米黄酒,做了果子酒,度数低,适合不会喝酒的,倒是能卖到后宅去。 杨梅不太适合黄酒,要用烧酒。杨梅酒里,杨梅能减轻酒的辣味,多了些果香,但泡过的杨梅又多了酒香,简直相得益彰,也不影响好酒之人啊。 宋问瞥了萧略一眼,心中一动说:“我们这有个风俗,家中生了男孩,会酿一坛酒埋在地下,等娶亲再将酒挖出来,宴宾客。故而这酒也叫男儿酒。” 萧略满眼疑惑,望着宋问道:“不是女儿红?” 宋问:“……”毫不心亏,面不改色,“是男儿酒!我爹就为了我酿了一坛子,埋起来了。” 刚想说两人一道酿一坛子,看来如今之计,只能自己默默酿一坛子混过去了。 偏偏还有不识相的小孩们,那皮孩也不知怎么就过来了,听着宋问的话,忧心忡忡道:“宋大人,我家怎么没有男儿酒?那我岂不是娶不成亲了?” 说着话,十分委屈地,眼睛里已经悬上了泪珠子! 萧略回望宋问:“不是习俗吗?” 宋问:“……”你个小屁孩,毛没长齐,想什么娶亲!本大人都还没娶呢!第53章 从杨梅林回来, 平溪村水车之事已有了定论。 水车位置还是要主要顾及村子大部分的田地, 至于田地实在偏僻、亩数又抵不上造水车银钱的少数村户,就从村中祭田里每年出些粮食, 算作没能用上水车的补偿。毕竟造水车的银钱是朝廷所出,没道理落下任何一个百姓。 当然有要自己出银钱造水车的,也是可以。 只是如今就两个工部员外郎能造水车,定是要在当地择工匠传授水车器造一事,他们私人要造要排到朝廷后头才行。 虽宋问和阿二也会造水车, 但宋问是主负责官员,不用上手。而阿二不是朝廷的人, 更不可能给朝廷办事。 这般一来,择匠人学水车之事,在平溪村造第一架水车时,就要将匠人安排妥当, 方能最快教导出头一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