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by木南斐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7-22
【而两年后,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也突然去世,时年22岁,死因不明,史书上只记载了三个字“寝疾薨”。】
【太平兴国七年,即公元982年,有人告发赵廷美骄横恣肆,有异谋,故罢免赵廷美开封尹之职,出为西京留守。】
【赵普又告发赵廷美与宰相卢多逊来往诡密,私赠弓剑,一起诅咒“愿宫车早晏驾”,并多方结交文武群臣,阴谋篡位,后赵普再次使人上书,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
【赵廷美再降为涪陵县公,被安置到房州。】
【雍熙元年,即公元984年,赵廷美被贬至房州任职的两年后,忧悸成疾而死,时年38岁。】
赵普……
赵普也想要再跪了。
【这个“毒”啊,也不单指下毒的毒。】
【尽管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但金匮之盟的受益人——赵德昭,赵廷美,以及被认为是赵匡胤属意的继位者赵德芳,竟接连相继去世死亡,甭管究竟是怎么死的,这巧合也太多了。】
【而最终的受益者,无疑是赵光义和他的儿子。】
赵光义简直要欲哭无泪了。
天幕,你为何要害我至此!
【赵光义继位之后,不是结束了藩国割据的局面吗,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死,也和赵光义有关。】
【李煜接任南唐的时候,南唐面临着北宋的强大军事实力,已经岌岌可危了,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宋军南下攻灭南唐,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北宋京师开封,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
【这期间,李煜在开封的前两年生活还算平淡,同时还创作了不少诗词作品。】
【等赵光义即位之后,李煜又被晋升为陇西公,只是在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的七夕这天,李煜突然暴毙而亡,而这一天正好是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有关于李煜的死因,也是各种说法。】
【比如李煜创作的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是正经挺好,意境也挺美,但这首词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你说你作什么不好,非得缅怀这个缅怀那个的,寄人篱下还说这种话,这不听着就让人不爽吗?】
【于是这绝美的词,成了绝命的词。】
【坊间流传,这首词触动了赵光义敏感的神经,就派人将李煜给毒死了,当然坊间还有流传,说赵光义看上了李煜的妻子小周后,那小周后天香国色,所以赵光义想将其长期霸占,于是就除掉了李煜。】
【反正不管坊间怎么流传,无论哪种说法都认定了李煜之死的幕后主谋就是赵光义。】
赵光义:“……”
【还有——】
还有?!
【吴越末代国君钱俶,他并没有像李煜那样顽抗到底,最终打不过北宋才投向,而是自知无力抵抗,主动纳土归宋。】
【然而端拱元年,即公元988年八月,钱俶在自己六十大寿这一天突然暴毙,死法和李煜如出一辙。】
【尽管北宋的官修史书不可能指认钱俶是被毒杀,但有不少宋代私人笔记,以及民间记载等,都认定这事和宋太宗赵光义脱不开关系……所以赵光义“绝命毒师”的称号,基本上就是这么得来的。】
赵光义真的是:“……”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了一声:“这才是宋朝第二个皇帝吧?‘绝命毒师’,可真是够贴切的。”
“还有那‘高粱河车神’,现在想来,恐怕也不是什么好词。”
【咳咳,其实怎么说呢,赵光义还算是“胸有抱负”的一个帝王。】
刘彻又是啧了一声,就这?还胸有抱负?
想起那一大片被什么契丹辽国占领的地盘,他就胸闷气短!
【别忘了大宋面临的割据复杂局面,虽说赵匡胤在位时,已经为统一中原,结束割据局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确切来说,五代十国的真正结束,的确是在赵光义手里完成的。】
【此外,在面对燕云十六州的问题上,后周打回了一半,赵匡胤也的确是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吧,他对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是比较消极的,为此赵匡胤专门设置了一个购买燕云十六州小金库……】
【对,他一直想要拿钱赎回燕云十六州,预计每年存点钱,目的就是为了有机会可以把燕云十六州买回来。】
【至于大辽卖不卖,那就看运气了。】
赵匡胤:“……”
【但赵光义对于怎么收回燕云十六州有着不同的看法——】
【赵光义对燕云十六州可谓是志在必得,立志有生之年必须要将燕云十六州给打回来,他一直谜一样的坚信大宋有这个实力,而且简直是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毕生目标,于是在收拾了北汉之后,立马挥师北上直奔大辽去也——】
赵光义不禁暗自挺了挺胸膛,对,他其实——
【当然结果大家也知道,那必然是毫无意外的落败了。】
挺起的胸膛瞬间就漏气了……
【而且赵光义也是由此诞生了“高粱河车神”这个名号。】
【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对对,怎么来的?
刘彻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五月,宋军平定北汉以后,赵光义欲挟战胜之威,直捣幽州,一举夺取幽云地区。】
【嗯,赵光义试图达到唐后期的疆域水准,他也是有理想抱负滴。】
【然而真的迷之自信,当时宋军围攻太原累月,早已军士疲乏,大多数将领都不赞成即刻北伐,可是赵光义,他非是不听呢,然后就亲自率军进围幽州,指挥诸将攻城,又于幽州西北的高粱河与大辽援军交锋——】
【当是时,赵光义亲赴前线督战。】
【然而赵光义,他的军事指挥能力简直一塌糊涂,性格急躁,根本不会打仗,偏偏跟对大宋实力迷之自信一样,对自己的实力也同样迷之自信,中原士兵最拿手的围城战,让他打成了费工费力的攻城战。】
【在亲赴前线督战前,宋军每天的损失都很大,但就是攻不进幽州城,时间一长,宋军士兵甚至都开始懈怠了。】
【当然,赵光义亲赴前线督战后,在高粱河这个地方,辽军耶律沙一方的确不敌,很快就退走了。】
【但是,赵光义为了取得全胜,仍旧想要挥军追赶,可是这个时候,宋军已然很是疲惫,追击显得很力不从心。】
【结果就怎样呢?赵光义就成了顾头不顾尾,顾前不顾后,等耶律休哥的援军赶到,与耶律斜轸各率所属部众从左右翼钳形夹击,南北对进,发起了猛烈攻势,宋军就在辽军的猛攻之下,开始阵脚大乱。】
【除此之外,幽州城里的耶律学古,也在此时打开城门冲了出来,而之前本已经被打败的耶律沙,竟同样也是在此时挥军杀了回来,于是宋军一下子就陷入了更为困顿的包围之中。】
赵匡胤倏然看向赵光义,咬牙切齿道:“疲军之战,你是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是吧?!”
赵光义此时还能勉力为自己找补:“臣……臣弟恐是因为求胜心切……”
然而再继续听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之前宋军已是疲惫不堪,显得力不从心,如今陷入包围,又是军心不稳,应当是要崩溃了……可是!他们竟然又坚持住了!而且不止顶住了敌人的攻击,还让带头冲杀的耶律休哥挂了彩。】
【而后宋军一看对方主将受伤,气势更甚,更加奋力拼杀,拼死作战,大辽的军队,竟眼看着要顶不住了!】
赵匡胤不由得振奋握拳,立即更加凝神细听之——
难道这“求胜心切”到最后,还真能有个好结果?
可这“高粱河车神”之称……
刚想到这里,只听天幕突然话锋一转——
【可是关键时刻,身上已经多处受伤的耶律休哥开始发了狠,直奔赵光义的黄罗伞盖而去——】
赵光义的心脏骤然咯噔了一下。
【这一战,从七月六日,到七日黎明时分,赵光义大腿中了两箭,当时就被吓傻了。】
【然后呢,他撤下伞盖,火燎屁股一样,只身就逃离了战场!】
【结果就是,他这一跑,彻底动摇了军心。】
【这让原本已经开始超常发挥的宋军,因为赵光义这一跑,再次丧失了信心,终于还是崩溃了,于是大军连夜南退,在道路上争相踩踏,死者竟足有上万人之多。】
【而带头逃跑的赵光义,因为与将领和士兵失散,加上大腿中了两箭,他没办法骑马了啊,于是乎赵光义身边的大臣就给他找了一辆运粮的驴车,让赵光义坐了上去,至此,高粱河车神正式上线,驴车漂移了整整一宿——】
赵匡胤憋着气:“……”
赵光义抽着气:“……”
【还是不敢停留,继续漂移。】
艹,这口气抽不上来了!!
【赵光义一直架着驴车,绕过涿州直奔金台屯,到了金台屯,他才敢停下来喘口气。】
【金台屯在哪里,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单说从幽州到涿州,按照现在我们走高速的速度,那也得有80公里长。】
【而在古代,这条路又要长上不少,所以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腿上中箭,骑不了马的皇帝,是怎么驾着一辆破旧的驴车,逃跑了这么远的……所以让我们来为赵光义鼓掌,高粱河车神的称号果然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赵、光、义!”
赵匡胤不禁怒吼:“大宋的脸都要被你丢尽了!”
前有大唐的安史之乱,现在他看赵光义的高粱河车神也不遑多让!!
电光火石间,赵匡胤又想起天幕的那句“宋朝尤甚”……只觉得脑袋一阵晕眩,之后是不是还会有诸如此类之事?!
【赵光义在前面玩驴车漂移,大辽军队在后面追击。】
【从速度上来说,赵光义驴车漂移跑不快,耶律休哥受伤也追不快,但契丹军队大多是骑兵,按理说对上一辆驴车,怎么都该追得上才是,可最后赵光义确实没事,那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宋朝的军队,成了垫底的炮灰。】
【赵光义“高粱河车神”这个名号之下,是诸多士兵沦落为契丹人战利品的结果啊。】
赵匡胤面皮骤然抽动了一下,脸色越加难看起来。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叹了口气,真是既可恨又无奈!
【除了高粱河之战,还有雍熙北伐,这两场尽皆以大败收场告终,并且几乎将大宋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赔了个精光。】
【也是从此,北宋的整个军事实力便开始由强转弱,并且导致此后大宋长期受到北方辽国的压制。】
宋朝赵匡胤时期。
此时整个大宋的朝堂都变得寂静无声,安静得可怕,又凝重得让人发颤。
大宋军事实力由强转弱,并且将长期受到北方辽国的压制……
还有两场战败,将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赔个精光……
大宋?!怎会如此?!
说起秦朝,至少还有秦始皇那等统一天下的霸主。
说起隋朝,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至少也能于历史铭记。
说起唐朝,更有李世民那等千古一帝,缔造大唐之盛世!
可说到大宋,为什么会是这样?
这为什么啊……
何止文武百官五味杂陈,赵匡胤心中更不是滋味,脸上也更是抑制不住难看表情。
一想到这天幕会被历朝历代所观,一想到所有人都将“见证”大宋如何,一想到说到现在,一直到这里,竟没有一件可拿得出手的事情……赵匡胤只觉得面皮抽动不止,直想掩面而遁!
难道真的从一开始,从他这里就错了?!
一想到此,赵匡胤失落到连追究赵光义等人的心思都淡了些——
【赵匡胤弄了个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好歹也算是安抚住了那些跟随他的兄弟,把控住了局面。】
【可赵光义,不止军事能力一塌糊涂,还不喜欢比他强的人存在。】
【在赵光义继位之后,他开始疯狂排挤赵匡胤时期的旧将,跟整天有被害妄想症似的,总觉得武将会对他构成威胁。】
【而这也导致大宋的政策方针,从“崇文抑武”,真正的变成了“重文轻武”。】
赵匡胤:“……”
淡他娘的屁!!
赵匡胤猛地朝赵光义看去,直喘粗气——
你他娘的到底还有什么是老子不知道的!!!
【于军事上,赵光义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开始频繁的更换边境武将,而且还在军中设置监军,其监军甚至可以干涉主将的指挥,此外,继“高粱河车神”的惨痛经历之后,赵光义还有个名声不太响亮的称号——即“微操大师”。】
【就是说,他不敢再去亲赴战场指挥,就在后方遥控指挥。】
“等等……又来个遥控指挥?”
刘彻摸了摸下巴:“这不就和那隋炀帝杨广殊途同归了吗?”
卫青点点头。
霍去病也点点头,可不,这不就完大蛋了吗。
果不其然,就听天幕继续说道——
【可赵光义明明压根就不懂兵法,却偏偏就是喜欢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什么“军事奇才”,总是喜欢画作战图瞎指挥,然后每次大军出征,赵光义就要求将领按照他的作战图去作战,并且要不折不扣的去执行!】
【一次和辽国打仗,才摆开阵图,就被辽军打得稀里哗啦,要不是几位将军狠心及时变阵,恐怕大军就要全军覆没!】
【结果这位继续迷之自信,坚决不承认是自己没有能力,再次整合军队,拿出了二十万大军,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而这一次,带队的将领有潘美,杨业,田重,曹彬。】
【杨业!就是我们现在影视剧中广为流传的杨家将形象,一门忠烈,找的老婆也全部武力值都很高的杨家将!】
一门忠烈杨家将!
赵匡胤刚想缓一口气。
结果就听提天幕继续道——
【可惜了。】
可……可惜?!
这让赵匡胤想起了之前天幕提到的卫青和霍去病。
也是这么个转折语气……
【虽然大宋在与大辽几十年的拉锯战中,几乎就没打赢过,但大辽也不是有着绝对的优势,毕竟大宋的皇帝不行,可真的有可行的武将啊,杨业就是其中一位,大家都败下阵来的时候,就杨业有能力打胜仗。】
【但是这场战役中,赵光义还是要求分三路进发的大军,要严格执行他的微操命令,于是到最后,全军大败。】
【其中负责西路军的副帅杨业孤军奋战到底,最终仍被辽国所俘虏,因其坚决不肯投降,以至最后绝食而死。】
赵匡胤……
赵匡胤直接晃了一下,脸色由青转白,又由白转青!!
“赵、光、义!!!”
赵光义早就又两股战战的跪了下去。
“哥,哥……我错了,哥……”
【一次次的失败,以及对武将的猜忌等,赵光义无能狂怒,越发“重文抑武”,也逐渐为宋朝埋下了祸根。】
【赵光义,不得不说一声军事鬼才,宋史里面有一段话形容赵光义——“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是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算是有志气有骨气的,但是,有志气有骨气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自知之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最怕就是既没有能力,结果也更没有自知之明……】
【我们国家的一位伟人在近代阅读宋史这句话的时候,就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了一句批注——】
【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但无能。】
“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但无能……”
李世民摇了摇头,叹息道:“真可谓是极其精准了。”
【但客观上来说,这时候的辽国,也是真的强,因为当时的大辽在萧太后这个狠人手里。】
【这位可是辽国的终极武器,致使辽**事实力变得非常之强盛,也确实要比大宋的军事实力高几个档次。】
【而且到了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与其皇帝辽圣宗亲自率军大举南下,并且来势汹汹,竟是直奔京城汴梁!】
【这个时候的宋朝皇帝是宋真宗赵恒。】
【而与赵恒相关的最主要两个标签词——其一是“澶渊之盟”,其二就是“泰山封禅”。】
【不过要说起“澶渊之盟”这个标签词,这其实还是要起源于赵光义这里。】
赵光义骤然眼前一黑——
还是他?!为什么还是他?!
秦王宫。
嬴政不由得眯起眼睛,泰山封禅?
为何泰山封禅竟也能成为标签词?
听到这里,他可不认为天幕这所谓的标签词是什么好话……所以这泰山封禅究竟是何意?
另一边的汉朝未央宫中——
刘彻也不禁注意到了“泰山封禅”这四个字。
自秦始皇之后,就是他于泰山封禅,这宋真宗赵恒,何德何能也能泰山封禅?
第34章 丢人至极 宋朝,大善人,散财童子嘛……
【澶渊之盟,就是北宋与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战争后所缔结的盟约。】
【那为什么说澶渊之盟起源于赵光义时期?】
【当然就是因为之前说的赵光义那些骚操作了。】
【在接替赵匡胤登上皇位后,才刚登基不久的赵光义,可谓是雄心壮志,野心勃勃,想让宋朝像大唐一样拥有辽阔的疆域,以及强大的影响力,但还是那句话——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但无能。】
赵光义猛地捂住胸口,脸色涨得通红。
这种类似胸口中箭的感觉,怎么回事……
【不止无能,关键是还没有自知之明。】
【而且没有自知之明还不是一次两次,自信使他膨胀,结果膨胀不起来后,又恼羞成怒。】
刷刷刷——
赵光义此时的脸色可谓是五彩纷呈,精彩至极。
赵匡胤挑了挑眉,心想这人还是要有对比,这一有对比,他心情都好了不少。
挺好……好个屁!!
一想到这才说到哪,赵匡胤的脸色瞬间又扭曲了起来。
赵光义……
赵光义偷偷瞥见赵匡胤不断变换的脸色,更是欲哭无泪,他哥是不是要气疯了啊!
【几次大败之后,宋军损失惨重,加上赵光义恼羞成怒后的各种骚操作,于是宋朝对上辽国,开始由原本的战略进攻,转变为了战略防御,这也就为后来辽国进攻宋朝时,签订“澶渊之盟”埋下了伏笔。】
【于是到了宋真宗这里,于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当是时,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要南逃,并且惊慌失措想要将都城南迁。】
李世民狠狠皱眉:“不去迎敌,竟又是想着南逃南迁!!”
另一边的李隆基……
默默捂住胸口,再次认真默念,他绝对不会再如天幕先前所说那般。
这摆在他面前的例证太多了,真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
宋朝赵匡胤时期。
听到这里,赵匡胤不由得咬牙看向赵光义:“这就是你的后代?!”
积弱,积弱!
竟然还没开始打,就想着逃?!
大宋之后竟会变成这样吗……
“赵、光、义!”
赵匡胤恨得都咬牙切齿了!
【不过就在宋真宗要逃跑的时候,被主战派的宰相寇准给极力制止了。】
赵光义也极力示意他哥快听——
快听快听,没跑!
他现在是抓住一点稻草就死命的扯。
【寇准坚持说服宋真宗到前线澶州去亲自督战。】
【最终宋真宗赵恒采纳了寇准的意见,御驾亲征到澶州。】
【而皇帝亲自来督战,使得宋军士气大振,最后得以成功击退辽军,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宋朝以获胜方的身份,与辽国签订了合约,这就是澶渊之盟的由来。】
“获胜方……”
刘彻疑惑挑了挑眉:“那这‘澶渊之盟’岂不是个好词?”
另一边宋朝。
赵匡胤听到这里,也下意识是这种想法。
毕竟宋朝是获胜方——
【宋朝获胜之后,辽国那边想要议和,宋真宗一听,好啊,议和好啊,不用再打仗了耶。】
【然后宋真宗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即公元1005年1月,与辽国订立和约——】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而因签订合约的地方在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赵匡胤听着不禁点头,然而才点到一半之时……
等等……等等!!!
这好像不对吧?!
什么叫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宋给辽?每年?!
【对,没错,宋朝以获胜方与辽国签订合约,辽国向宋朝提出了“助军旅之费”。】
【于是宋朝每年要向辽国提供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同时宋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燕云十六州仍属于辽国,辽国只将遂城以及瀛、莫二州归还宋朝,并且约定两国百姓不得越过彼此的边界,凡是非法越界者,皆为逃犯等。】
【这简直就是——兄弟,我超有钱的!所以我每年给你点钱,你就别来我这里惹事了,行不?】
【你看我赢了我都没蹬鼻子上脸,还要给你钱,我多体贴和善啊!】
【我们宋朝,大善人啊!散财童子嘛!】
“噗……”
刘彻是真的忍不住,脸上又气又忍不住想笑,一时间,面上表情都要扭曲了。
卫青等大臣听到这里,也是满脸不知该发笑还是该气愤的表情。
这宋朝……可真是叫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秦王宫。
嬴政等人也是一脸不忍直视。
赢了竟然还要割让赔款?这是什么道理?!
而又一想到宋朝那比之秦朝还要小的疆域图,最终都不由得化作一声冷哼,这宋朝!!
宋朝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这里更是一言难尽。
甚至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只能咬着牙再次看向无言以对,脸色惨白的赵光义,眼底暗色深沉。
“可真是你的好后代啊。”
的确是没跑,但这议和的内容,可着实叫人心梗!
大宋这脸面,是不是还要再丢几次?
又还能再丢几次!
【澶渊之盟,使得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并且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怎么说呢,澶渊之盟听着的确很让人闹心,但是又的的确确为大宋争取了一百年左右的和平时期,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乱,而这期间,也让宋朝得以安心发展经济文化等,其边境也因此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而其实辽国进攻宋朝,也并非灭国之战。】
【因为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宋朝缺少了天然战略屏障,一直想要通过武力夺回来,辽国自然是不愿意。】
【所以这二十五年间,两国之间经常在边境发生战略冲突,其中赵光义致使的几次军事战败,导致宋军在北部失去了主动权,让辽国有机会进攻宋朝领土,使得边境百姓饱经战乱之苦。】
【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举兵南下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在掌握了进攻主动权之后,想要迫使宋朝主动向辽国求和。】
李世民再次狠狠蹙眉,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次军事失败,就可能导致战局发生逆转,更何况是几次军事战败!
而这宋朝的对手……
李世民不禁摇了摇头。
听天幕所说的这位辽国萧太后,确实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啊。
掌握向宋朝进攻的主动权,那亲自举兵南下的目的,岂不是为了——
【萧太后想通过战争的方式,为辽国在与宋朝的谈判上增加筹码。】
【毕竟常年战争下,岂止是宋朝饱经战乱之苦,就算掌握着进攻主动权,恐怕对于辽国而言,也是弊大于利的处境。】
【再加上萧太后想要在辽国历史上留下属于她的光辉一页,以及想要在她晚年解决宋辽之间的边境问题,而主动向宋朝讲和,那必然是不可取的,于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辽国举兵南下,想要借此迫使宋朝主动低头求和。】
【而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的亲征,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赵匡胤的怒气暂时先压制了下去,眉心却蹙得更紧——
这辽国萧太后……果然是个狠人。
如此的心机手段,还有这魄力……
【萧太后希望通过澶州一战重挫宋军的锐气。】
【只是她大概没想到,随着辽军主将萧挞凛的中箭身亡,辽军士气受挫,以及辽**队的孤军深入,宋军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加上宋真宗御驾亲征,极大鼓舞了宋军这边的士气……】
【于是在可战和可和这两手准备中,见辽军恐难取胜,萧太后立即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但即使如此,辽国萧太后的此次亲征,也算是达成了她出征南下时的目的。】
【对于辽国而言,澶渊之盟的签订,相当于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而对于宋朝而言,尽管换来了百年的和平与发展,但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仍旧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每年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并且以金钱换取和平的方式,使得北宋不再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