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by木南斐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7-22

【其中最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开始大量作词,是的,你敢相信吗,苏轼作词,竟可以说是半路出家。】
【之前说苏轼开创了豪放和旷达两种风格的词作,大概就是因为他半路出家,别人专业填词,他专业“突破”。】
"嗯?"
李世民看了看苏轼写的那首诗,又听天幕说起最后这一句,心想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所受局限性更小,由此反倒是让词作的风格更多样化起来了吗?
那就不知这豪放和旷达风格的词作,究竟是何种模样了。不过这首诗倒是写的也当真不错。不知这苏轼的词和这诗相比起来,又是如何?
【之所以说苏轼的仕途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因为苏轼在做了三年杭州通判之后,又去了密州做知州,而他到密州任职期间,正逢宋朝和
西夏开打,更确切说是西夏在入侵大宋。】
【于是苏轼在和朋友一起打猎的时候,为此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词。】【这首词就是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世民念着这首词,眼睛一瞬间就亮了起来。这词,可当真是狂气十足啊!
比之那婉约派的词作风格,更叫他忍不住赞叹!亲射虎,看孙郎。
西北望,射天狼。
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
此词一出,这苏轼,倒也真是名不虚传。
【这首词与之前的词作风格大为不同,如果说之前的词作风格,是由歌伎在宴会上唱的那种,那苏轼的这首词,就该由将士们击鼓传唱,豪放又气概十足,且充满了阳刚之美。】
【而这时候的苏轼,已经40岁了,在密州的时候,他还梦到了自己已故的妻子王弗,且距离亡妻去世,也已经有十年了,所以苏轼因为格外怀念自己的亡妻,再次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堆砌和雕琢,但却深刻表达了苏轼对于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意,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实为脍炙人口的千古词作。】
【而在苏轼于密州做知州的这期间内,他和自己弟弟已经七年未见了。】【所以因为特别思念自己弟弟,苏轼再次写下了另一首千古名篇——】
【即我们更为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不是听到这个词牌名,都要唱出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这首词还有个"前缀”,就是在“明月几时有”前面,还有一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中的“子由”,指的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加上这句后,这首词是不是看着就跟写日记似的,只不过我们写日记大概就是今天的天气好,心情不好,而苏轼写日记,却能写下千古名篇来,啧,人与人的差距。】
人与人的差距……>这几首词下来,也真是让他们见识到了何谓人与人的差距了。
怀念亡妻和想念弟弟,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词作来,叫他们还能说什么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词从头到尾,竟无一处不美,不叫人震撼!怎能把对亲人的思念写的如此超脱和美妙?真是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多出彩?】【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而且话说回来,以往的词,很少是写给妻子和兄弟的,而苏轼写的这两首词,可谓是从内容上,也再次扩展了宋词的内容边界,除此之外,其实也是在表达仕途在外,失意却也乐观超脱的旷达胸怀等。】
“兄长!哥!”
苏辙也不跟自己兄长打闹了,一把就握住了苏轼的手,感动到泪眼汪汪。他的兄长,竟是给他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还是余词俱废的那种。
他何其荣幸!
一想到会和自己弟弟七年未见,苏轼也是不禁握住了苏辙的手。
“弟弟——”
苏洵:"……"
他在旁边暗自叹了口气,眼不见心不烦,再继续听着天幕往下说——
【因为苏轼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所以他一直在外漂泊做官,在继密州担任知州后,苏轼又去了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而也就是这个时候,苏轼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巨变——】
【简单来说,就是苏轼曾经写了很多反对变法的诗作,所以被改革派记挂在心,于是为此编织了罪名来诬陷苏轼,而这也就是和苏轼有关的,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里,甚至还给自己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他是想要自杀的,但在被关押期间,苏轼的朋友亲人一直都想救他,这其中还包括王安石。】【王安石还写信给宋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所以一番运作下来,宋神宗最后还是放了苏轼,但有一句话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是被放出来了,可也被贬到了黄州去,自此,从乌台诗案过后,苏轼的人
生就可谓是跌到了人生谷底。】
【就像苏轼写的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足以见证他沦落成为一个犯官,心理的落差之大。】
苏洵这时候往旁边一看。
行,兄弟两个都不说话了,表情还都有些复杂。
“这大概才是天幕说的‘词穷而后工’,都给我好好听着。”两人只能蔫嗒嗒的开口道——
“是,父亲。”
【黄州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也可以说是凝练苏轼的地方。】
【毕竟别忘了,苏轼可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苏东坡”,而黄州之地,就是使得苏轼真正凝练为苏东坡的地方。】
【苏轼很多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出自黄州。】
【作为一个犯官,这时候的苏轼可没什么钱了,那没了收入,苏轼得到一个粉丝的帮助,只能在一处废弃的军营中种地,而这块地在城东,所以他的“苏东坡”别号,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此期间,苏轼还像杜甫一样,给自己盖了一个屋子,叫做“雪堂”,这时候的苏轼,不再是通判和知州,而是一个更加走进百姓中间的普通人,而且让人跌破下巴的是,这时候的苏轼,不仅吃耕牛的肉,甚至还会半夜翻城墙。】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犯法的事,而且苏轼这时候年纪也不小了,竟还能有如此心性,也可见他旷达的人生观。】
"嗯?竟是还有很多重要的作品?"
原先以为申请外调,去那么多地辗转任职,已经是仕途跌宕了,没想到竟还有更悲惨的遭遇,可真是令人想不到。
看来写诗真的有风险!
但话说回来,穷而后工啊……
这四个字,可真是更让他们纠结和难言。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真是难啊难,真难啊。
不过倒要看看,这苏轼在黄州期间,又有多优秀和出众的作品出来。
【提起苏东坡,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我们现在极其出名的“东坡肉”了,这东坡肉就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研究出来的美食,而且不止是东坡肉,其实苏轼还研究了很多其他美食,比如还有东坡饼,只不过东坡
肉最出名罢了。】
【甚至苏轼还为东坡肉写了一首词,想必苏轼对这东坡肉也是真爱吧。】
【不过大家都熟知东坡肉和苏轼有关,不知道了不了解“河东狮吼”这个词,其实也和苏轼有关?】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苏轼的雪堂旁边,他的一个好朋友陈糙也住在这附近,于是苏轼经常去陈惜家里和对方聊天,而有一天晚上,两人聊得太过尽兴,于是陈惜的妻子柳月娥就急了,朝两人怒吼,大意就是都几点了,还不睡觉!】
【“河东狮吼”的典故就是出自陈惜和其妻子的故事,没想到苏轼也沾边吧,甚至还体验过一次。】
【不过这些都只是苏轼在黄州生活的一些趣事等,而要说起真正缔造神话的事情——那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在这一年里,苏轼竟接连产出了六部作品!而这每一部作品,都毫不夸张的说,完全足以让苏轼屹立文坛不倒!】
"什么?!一年内六部作品,每一个难道都是千古佳作?是这个意思吗?!"
"这……究竟怎么写出来的?!"
"不是真的如此夸张吧?"
听到这里之时,唐朝的文人尤其反应极大,也很有些不敢相信。
都是文人,创作一首诗容易,可要说能流传下去,成为千古佳作的,那可就不容易了。
尤其还是能流传下去那么多千古佳作的。
他们唐朝诗人如此多,能有如此成就的,不也就单李白杜甫两人吗?所以听天幕说到此,确实是让人一时间难以信服。可天幕接下来却是立即就给出了实证——【在这一年的春季,苏轼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月的时候,写下了《黄州寒食帖》,也就是之前说过的“天下三大行书之一”。】【七月十六日,写下了前散文《赤壁赋》,是必背赋之一。】【九月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十月十五日,又写下了后散文《后赤壁赋》。】
【还有一个月份未知,但也是元丰五年所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其中这最后一首是典型的怀古词,前人就有写过许多次,但和苏轼这一首作比,实属无法相提并论。】
【而且这一年六个作品,两首必背词,一首必背赋,效率之高,真的是能让高中生泪流满面。】[叮叮——]
诗词文章模块中,关于苏轼这一年中的六部作品骤然连出,着实是叫人看得吸了口气。数量之多,质量竟也如此上乘!
简直叫人无话可说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和几个大臣也是不由得赞叹出声。
文人相惜,哪怕不是处于同一个时代,见到如此多佳作,也着实是忍不住赞叹和佩服。"有如此多佳作,大概也是和这苏轼被贬经历分不开吧。"
房玄龄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这究竟是福是祸,谁又能说得清楚。”
穷而后工,若是没有这些曲折辗转的经历,这些作品,又如何衍生出来?大概也是没有如此深刻的意境和感悟了。
杜如晦也是不禁感叹了一声,而后道:“就是不知道这位苏轼之后的经历如何,会不会峰回路转,守得云开见月明?"
【苏轼能在一年内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来,和他被贬黄州的经历和心情是分不开的,他当然还是想回归仕途,但无奈之下,只能将情思寄托于这些作品之中,不过算起来,苏轼只在黄州待了五年,之后离开这里,就再也没回来了。】
【五年艰苦的时光,也算是给苏轼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概是已经跌到了人生谷底,于是再来就是往上升了,毕竟苏轼是个大才,所以宋神宗还是觉得人才不能浪费,想要起用苏轼,而苏轼在去上任之前,先去见了王安石,这两人虽然政见上有些分
歧,但私底下,两人关系其实很不错。】
【毕竟都是才子,都是能人,必然是相互欣赏的。】
【而这一次相见,两人也是相谈甚欢,所以在宋神宗去世之后,由高太后把持朝政,起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哪怕苏轼从犯官升到三品大员的位置,在司马光废除新法的时候,苏轼还是站了出来。】
【他坚定反对司马光这么做,认为好的政策不应
该废除,甚至由此还和司马光产生了分歧和隔阂。】
【苏轼的侍妾在一次与苏轼的问答中,就指着苏轼刚吃饱饭的肚子,说这是“一肚皮不合时宜”,的确是“不合时宜”,但也由此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大文豪,一代文人,一个真正有自己思想的大臣,当如是。】
苏洵一直背着手听着,直到此时,才转过头看向自己的儿子,问道:“若还遇到此事,我儿现在又当如何?"
这问的自然是苏轼,只见苏轼立即笑起来。
"该如何,自当如何!"
他毫不迟疑,也没有半分犹豫。就是该如何,就当如何,无愧于心是也。
"哈哈,好!"
苏洵也瞬间笑起来,随即重重拍了一下苏轼的肩膀。“尽管人生艰难,但也更当恪守己心才是。”“父亲教诲的是,儿子谨记。”
苏轼与苏辙共同说道。
这个时代在变好,而不管如何变,其心是总不会变的。
【苏轼的这种情况,和当时的李商隐陷入了一样的窘境,甚至可以说是更难的境况,而且他还陷入了党争之中,于是苏轼又萌生了退意,再次想要外调出去,于是他又来到了杭州。】
【当时杭州淤泥堆积,苏轼为此招募人手和资金,在此筑起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西湖现在有名的“苏堤”,属于西湖十景之一,而除了苏堤之外,西湖的三潭印月也是苏轼安排人建造的,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哦。】
【不过毕竟距离当时太过久远,所以我们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早被多次修补过,还是有些不同的地方的。】
【但总体而言,苏轼这一次到杭州,也是做了不少实事,只是他在杭州的日子没过几年,宋哲宗亲政之后,又开始想要实施新政,而苏轼在宋哲宗眼里,是属于反对那一派的,于是在这一时期,苏轼便迎来了“三连贬”。】
【而且一次比一次远,先是被贬到了英州,接着又被贬到了惠州,最后又被贬到了琼州,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海南岛。】
【去海南的时候,这一年苏轼已经62岁,他的弟弟苏辙也一路同行,只不过一个去海南,一个去雷州,而这一分别,再见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或许此生都无法再相见,而且在送别苏轼的前一晚,咳咳……苏轼的痔疮
复发……】
【悲惨加悲惨,他弟弟苏辙就给苏轼念了一首陶渊明的《止酒》,借此劝苏轼赶快戒酒。】【不过虽然分别中透着一点“无厘头”,但两人这一分别,确实是永别了。】
【因为尽管苏轼在海南待了几年,宋哲宗去世,于是他申请去常州养老,可在北归途中就生了病,最终到常州后就也离开了人世,而苏辙为兄长作了墓志铭,随后逐渐淡出政坛,也隐居了起来。】
“弟弟——”
兄弟两个执手相看泪眼,又是不禁一阵唏嘘。
苏轼没想到自己一生竟是这样的,竟然去过那么多的地方。
而励精图治想要实施新政的两位皇帝……哎,想到天幕曾经说过的历史,就不得不道一声可惜。不过他这仕途也是真的好跌宕起伏,叫苏轼心绪实在是有些难以平静。但好在有他的弟弟在,有此弟,此生无憾矣。又在一旁看着的苏洵:"……"算了,他也是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纵观苏轼这一生,其实很多人提到苏轼,大概都会把他归类为“豪放派词人”这一流派,但其实苏轼的作词风格除了豪放之外,也还有婉约和旷达这两种,而且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又说了——“东坡之旷在于神”。】
【所以用旷达一词来形容苏轼总体的词作风格,其实是更合适的。】
【而苏轼之于宋词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他不仅在风格上,在内容上也扩展了宋词的边界,使得宋词发展更多样起来。】
【不过在苏轼之后,北宋的词作发展,也就告一段落了。】
【那接下来的南宋词人,我们重点说两位流派代表人物,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而这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可还是苏轼的徒孙,并且曾这样评价苏轼,说他的词是“不协音律,句读不葺之诗。”】
【就是说苏轼的词根本不算词,其实就是句子长短不一的诗,并且以诗为词,没有音乐性,太拗口,唱不出来。】
“嗯?”
苏轼一听就眉梢跳了跳,他未来的徒孙?
倒真是会说,哈哈。
这不由得让苏轼立即就起了兴趣,也不知这徒孙是哪位……
【不过在说起这位词人之前,其实关于宋词的发展,还有一位词人也起
到了不小的作用,虽然听过他名字的人很少,但王国维又评价了,这位词人可是有着“词中老杜”之称,也就是和杜甫作比,是词的集大成者。】
【而且这位词人的作品,在婉约派之中还长期被尊为“正宗”,除此之外,旧时词论也称他为“词家之冠”。】
【对于南宋作词的风格技巧,这位词人可谓影响之大,所以在讲两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前,也不得不提一下这位词人,对方也可以说是上承北宋,下接南宋的人物了,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词中老杜,词的集大成者?这个评价可不低。"
先有和李白相提并论的苏轼,现在又有一个被誉为“词中老杜”的词人,众唐人心中观感多少有些微妙复杂。
不过听完这苏轼的诗词文章,现在又来这一位,倒让他们不敢太过于妄言了。只是这“词中老杜”的评价,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所谓词的集大成者,又是从哪里判断的?
【在主要讲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前,我们现在要说到的这位词人,有可能是词人里面音乐玩得最好的,而先前也讲过,词的出现和发展是从燕乐中演变出来的,所以可以说,词本身就是拿来唱的。】
【那这位词人,就格外看重词的音律和音韵的和谐。】
【而他之所以被王国维评价为“词中老杜”,就是因为这位词人用词精工,并且除了善用典故之外,同时还善于铺叙,从而使得词的格律结构很是谨严和精致,而整体又透着精雅和曲丽,除此之外,还有着音律音韵的美感等。】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这位词人——”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这其中的欧指的就是欧阳修,秦指的就是秦观,而美成,就是这位词人的字了,所谓“词中老杜”,则周邦彦是也。】
[叮叮——]
周邦彦名字一出,他的作品也随之出现在诗词文章模块中。历朝历代的众人都得以看到这位词人的众多作品。
比如很长一篇的《汴都赋》,竟是歌颂新法的,还有《兰陵王·柳阴直》,整体一共三段。
这听天幕讲词,他们多多少少也有了些鉴赏能力。
看到这首词之后,一路通读下来,竟发现这词调中间竟还有转调,尤其最后一段,其音调之感竟尤其高,不过通篇结构严谨,语言也很是精巧,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和寻思。
【王国维之所以这样评价周邦彦,其实就是在称赞周邦彦汲取了前人在技巧和手法上的长处,包括一些历代的评论家在内,对周邦彦在填词技巧上的评价都很高,不过王国维也说了,周邦彦的词,在意境上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如果说苏轼在词的风格内容上扩展了边界,那周邦彦则是在作
词的技巧上进行了规整,集众家之所长,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并且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也颇大。】
【或者再确切说点,是对南宋的词人影响更多,因为周邦彦算是北宋的“小尾巴”词人,之后便到了南宋。】
北宋末尾,还有南宋啊。
提起这两个阶段,想起先前天幕讲过的那段历史,这时候的宋人就难免有些沉默了。又怎么可能不沉默。
无论何时想起这段历史,都是种难言的痛和恨!
如果不是天幕提前泄露“天机”,他们当真要遭遇那一段惨痛的历史啊。好在一切都已改变,他们必不能让历史重演!
宋朝赵匡胤时期。
自从出现这资料库之后,赵匡胤这心情,就着实是复杂难言,心绪也是颇为不平静,当然也难以平静去面对,毕竟相比于那秦朝和汉朝,还有唐朝而言,这宋朝的排名,着实是不够看啊。
而且除此之外,还得时不时和明朝竞争一下上下的位置……这真的是叫他有些情难以堪,不想去面对。但再不想面对,也得面对。
甚至不止要面对,还要做出改变才行,否则他们这大宋,当真要被甩下去了!
而宋朝以他打头,若他不先做出行动变化,其后朝代又如何破釜沉舟的做出改变和效仿?若是有朝代比他还率先做出成绩,倒是也能让赵匡胤赞叹一声,但目前为止还未出现,所以赵匡胤不得不急啊。
可能也在改变着,但需要动作变化的地方太多,所以只能一步步来。既如此,赵匡胤不得不更进一步的快速做出表率才行。尤其是这北宋末尾和南宋阶段……
南宋还好说,现在有岳飞在,而这北宋后期阶段,则当真要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并且要择善而从之啊。
所以当真要再次多听听这段历史!牢记教训!
【周邦彦被称为“词中老杜”,唐朝也有诗仙诗圣诗鬼等等,那宋朝的词人,自然也有类似的别号——比如很多写的好的词人,都被称为“词宗”,不过这其中被称为词宗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因为一共有“两宋四词宗”。】
【苏轼算一个,还有苏轼的弟子秦观算一个。】
【而另外两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说的,其一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二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虽然秦观
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越过秦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词人,个人觉得更加特殊。】
【如果说周邦彦的词作风格,是集众家之所长,那么这位词人,其词作风格就是独成一派,自成一家。】
【而且这位词人不止特殊在词作风格上,更是因为对方在我国整个历史中,也可以是单拿出来璀璨的闪耀明珠,在诗词文章都以男性为主的时代下,她是历史的“例外”,是四大才女之一,也有人
称她为“千古第一才女”。】
【这四大才女有蔡文姬,有上官婉儿,有卓文君,也有她——李清照,是难得有可靠史料能佐证的才女之名,是在男性对于文学的垄断下,让我们得以见证,在那个时代,也有女性可以发光发彩,并且丝毫不输给男性!】
“竟是女子!还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词的才女?"
"能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位女子的词作也不知究竟是何样的……独成一派,自成一家,竟也是很高的评价了。"
“是女子啊,竟是女子。”
"女子有何稀奇的吗?这天下之大,优秀女子何其多,先前天幕讲了那么多,对于这女子之能,着实不能小瞧了啊。"
"是……倒也说的是。"
女子究竟能做到何种地步,现在大多数人心中,都已经能清晰认知到和体会到,所以也不敢再妄下断言。
不过一路听到这里,突然来了个女词人,却也的确更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他们也更迫切想知道,这位女词人究竟如何。
【说起李清照,她也生活在北宋过,也经历过北宋到南宋的风雨飘摇,还有那国恨家耻,她这一生,从北宋到南宋,从少女时代,到晚年时代,可谓是见证了宋朝的荣辱兴衰,而李清照的所有成就,也与她这一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其实在少女时代,李清照家境很好,她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的后四学士,旧党中人,她的母亲王氏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很擅长写文章,所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李清照也是从小就很优秀,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文章写得好,作词也更是个中好手,这妥妥就是古代版“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李清照1

6岁时,写的第一首词,就一下子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这首词我们也很熟悉,就是开启了李清照词人生涯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骛。】
汉朝未央官,
刘彻不禁嘶了一声,这首词看似简单,寥寥数语,随意而出,但却有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啊。
不简单,这李清照可当真是不简单。
秦王宫,
嬴政倒不是对这词有多少见地和想法,就是又一次见证了这女子的才能和学识。
果真是不比男子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下定决心创办那女校,从未有过后悔。
这首词一出,别说是刘彻在那里感叹,历朝历代下,确实也有不少文人受到了震撼。主要是这短短几句,言尽而意不尽啊。
美,句子美,境界也美。
果真是能震撼和轰动文坛的一首词。
若是让他们来说,也只余下赞叹的份了。
【这是李清照16岁作的第一首词,质量之高,而在她17岁的时候,作的另一首词,更是评价甚高,且千古流传。】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我在古代写小  爹系夫君日常  神明她只想当  启禀摄政王,  反派非要攻略  当高门找回我  鸡飞狗跳大杂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