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by墨尔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8-01

他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是文坛大佬了,仕途的失意并不影响他诗坛上的名气。
很多本地的文人邀请他参加聚会。
中秋夜,明月当空,月光洒满地面。
周围的文人说道:"今日中秋,皓月当空,不记录下来可惜了,大家不如写一篇文章,纪念这个风景独好的中秋。”
于是,很多文人都开始吟诗作赋。
苏轼想起了自己的弟弟苏嗽。如今,他们的父母不在了,只有他们兄弟相依为命。明明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弟弟却远在济南,不能见面。
月亮啊月亮,你为什么偏偏在我跟弟弟离别的时候如此团圆?
他举杯望月,心中惆怅,写下了那一首流传干古的《水调歌头》。
【有文人评价,《水调歌头》一出,其他中秋节的诗词都废掉了,从此没有人再敢写中秋咏月的词!】
天幕此话一出,无数文人顿觉不满。
这话也未免太打击人了,中秋诗词一直是个热门题材,古往今来无数人写过,苏轼的这篇凭什么当第一?
他们的笔都很厉害。如果苏轼不足以服众,他们定要喷死他!
高适听见这《水调歌头》这么厉害,有些不满:"太白兄也有很多咏月的诗歌,怎么就比他差了?”
李白看到天幕中的中秋节,正有些惆怅。
关于咏月的诗,他也有《把酒问月》,还有《静夜思》。
他年轻的时候一直游山玩水,花的都是他爹的钱。结果花钱太奢侈,很快口袋干干净净。
他住在旅馆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想爹了,想爹的钱。
李白收回思绪,含笑说道:"苏轼能不能当第三,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紧接着,天幕便放出来完整版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言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还以为苏轼会直接描写明月的美,结果第一句就惊掉了他的下巴。苏轼居然想问青天,明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这这这,光是这第一句,就饱含哲理。有屈原《天问》的色彩啊!”

第50章 苏轼居然被称为圣人?
“等等。”高适像是想到什么:“太白兄,你的《把酒问月》里面也有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不是有……抄袭?”
李白轻声咳嗽:“这是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做抄袭?要你这么说,那我跟王维都写了一句侠骨香,那我们还互相抄袭了?
这么写的人太多了,是你见的太少。”
高适哦了一声,有些恍然:"原来如此。"
李白望着天幕,怀揣着好奇之心,到底什么样的词才能让后人都不敢写中秋咏月词?
紧接着,他眼睛亮了起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痴凉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苏轼想去天上却觉得太寒冷,并不贪恋月宫的美丽,感觉还是人间好,难得有这样肯脚踏实地的人。换成是我,早就要上月宫逍遥快乐去了!"
高适忍俊不禁:“太白兄,你太促狭了。”
李白脸上含笑,喝了两口酒,倍觉畅快淋漓,心中有些满意,可不多。
“这上阕写得不错,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还不能被称为千古第一咏月词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确实有哲理。
不过张若虚写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也写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些干古名句都问得离奇,问得超脱。苏轼到底是泯然众人。
可是紧接着,天幕把诗词的下阕放了出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李白看着看着,眼神忽然一滞,擢酒杯的手不自觉捏紧,突然长长叹息:"千古第一咏月词,当之无愧。”
高适还在品其中的味道,没有李白反应这么快,便好奇地问:"怎么说?"
李白:“我以为苏轼会表达不能团圆的愤懑和不满。
结果他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希望天下人都能圆圆满满,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斥欠赏月亮。谁读到这种豁达开朗的
词不觉得高兴呢?”
连李白都被勾起了思乡之情。他自从离开四川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
苏轼不拘泥于小家,目光放在大家上,格局直接就打开了。
高适闻言有些感慨:"天幕说苏轼这位诗人乐观豁达,我还没什么感觉,被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感觉他挺好相处的。恨不相逢同时,和他一起游遍山川。"
李白闻言,眉毛微挑:“怎么?和我玩不快乐?”
高适小声说道:"……每次出去玩的时候,我们一不留神,你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好找。”
李白天性散漫不羁,往往会被一棵树一朵花所吸引,便甩下众人一个人玩去了。他学过剑法,身体强健,弱一点的文人还真的跟不上他。
李白:“……”
天幕放出了完整的《水调歌头》,引得无数人拍案叫绝。
那些之前有些看不起苏轼的人纷纷闭麦。光是这首词里透出的文采,苏轼就甩了他们无数条街。
千古第一咏月词,当之无愧。
最妙的是,天幕不单单是放了这篇文章,还放了当代著名女星唱的歌曲。
女明星低吟浅唱,流露出哀婉的意思,能轻易勾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不仅有诗文,还有音乐,犹如王炸一样投入各大世界,惊艳了无数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把这种感情熔炼为语言的结晶,这短短十个字写透了天下离别之情,也饱含着人类最朴素的愿望。
再也不用担心以后中秋找不到词来emo!
很多人都在学着哼唱这首词,连小孩都不例外。很快传遍大街小巷,没有人没听过。
苏轼的词以另一种姿态在无数时代重新活过来。
很多文人也生出了向往之情,不得不说,他们好想成为苏轼的弟弟!
能有一个大诗人哥哥,就能经常出现在他的诗文里,可以搭名留青史的,顺风车,太爽了!
曹操的儿子曹桔望着天幕,心中触动不已,看向自己的哥哥:"阿兄,你我二人都擅长诗文,也是一母
同胞,而且不曾分离,和苏轼兄弟二人何其相似?”
“我们俩的兄弟情会不会也变成一桩千古美谈呢?”
曹植给他哥哥写了无数诗,简直是大写的兄控,目前曹丕还没有称帝,他们两个关系还算不错。
曹丕冷眼看着兴奋的弟弟:“比起我们的兄弟情,你和你嫂子的名气才更高吧?我记得那李商隐可是直接用了你们的典故啊。”
曹植:“……”
这天还能不能继续聊了?
曹植心中不满,撇过头去,不想说话了。
真是羡慕苏轼兄弟那么和谐的兄弟情啊!
人人都在羡慕苏辙有个好哥哥。因为只要去了解《水调歌头》,就避不开苏轼的弟弟。
苏辙望着天幕,有些惆怅,哥哥写《水调歌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可感动之情依旧盘旋在他的心头,至今没有散去。
苏轼是在被贬谪到黄州之后,碰上了张怀民。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苏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官。或者说,从前是,但是苏撤放弃了。
在乌台诗案之中,苏辙主动提出要交出自己的盲位,替哥哥赎罪,所以也被牵连,如今正在江西当盐税小官。
妻子史氏看到苏轼所站的高台的名字,微微睁大眼睛:“夫君,我记得这名字好像是你取的。”
人们都说苏轼深情,其实苏辙更深情。宋朝官员纳妾养歌女成风。可苏辙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从来没有纳过妾。
苏辙颔首:“我曾经在密州找到了一个废旧的高台,取名超然台。兄长从杭州到密州当官,其实也是想跟我近一点,共赏超然台的风景。
结果那年中秋,我们同在山东,他在密州,我却在济南。
所以兄长只能独自写下那一首《水调歌头》。"
妻子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因为苏辙向来寡言少语,非常沉稳,很少如此情绪外露。
妻子惊讶地说:“原来如此。那这首诗怎么不多写一点你呢?只有序里面写了一句兼怀子由。”
苏辙被打开了话匣子:“其实不止。
我们兄弟曾经在一个雨夜,一起读韦应物的诗词—————————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我
们二十三岁之前从未分离,便许下愿望以后也要对床眠。”
“因为我不在,没有办法对床眠。所以哥哥写下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妻子恍然大悟,为他们的兄弟情谊动容:"原来如此,不知道你兄长他现在在黄州怎么样了?"
苏辙看着天幕上演员轻薄的单衣,有些触景生情:“他在黄州几乎没什么俸禄,要靠种田来养活一大家子。我上次去看他们的时候,见他们穿得非常单薄,我们寄点银两和衣服过去吧。"
贤惠的妻子自然没有说不,答应下来,笑着安慰道:“想他了是吗?他都说了,但愿人长久,干里共蝉娟,你们即使不在一个地方,一起中秋看月亮也算团聚啊。”
苏辙陷入沉默。
之前的中秋节,他哪里有看月亮?
凭哥哥这拉仇恨的能力,难保不会再来一次乌台诗案。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夜晚都在挑灯夜读,研究王安石变法的细节。
唉,他太难了。
【这些年,苏轼在杭州修建河堤,在密州治理蝗虫,在徐州治理水灾,政绩非常好,于是就被他的政敌所嫉恨了。
他们一直想趁苏轼病,要他命呢。
巧的是,苏轼这个人,他向来直言不讳,谁都敢怼一句,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他上任湖州的时候,给皇帝写了份奏折《湖州谢上表》,讲一讲自己干的事情。他里面就怼了新党,“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新进”是指那种突然升迁的无能之辈。
好家伙,这新党一听,居然敢骂我们!
他们翻阅苏轼这个文坛大佬的文章,找到了很多批评变法的东西。
比如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直接禁止私盐,导致百姓三个月没有盐吃。苏轼批评了这种操之过急的行为,当时没有人管他,现在全都成了呈堂证供。
这些人找到宋神宗,举报苏轼:"皇上,苏轼居然敢说变法派是突然升迁的无能之辈,还敢写批评变法的诗文。他这是在反对英明神武的皇上啊!"
宋神宗一听,也很生气。他像秦孝公运用商鞅一样派王安石进行变法,整个人锐意进取,也容不了反对的声音。
于是,苏轼就被投进了大牢。】
与此同时,天幕出现新的画面。苏轼的演员正在湖州快乐游玩,同行的人有他的长子,还有苏撤的女婿等等人,浑然不知道大难临头。
没过多久,朝廷派来的官差就气势汹汹地上门,要把他从湖州运到京城。
湖州的百姓连忙挽留,但是没有任何用,苏轼还是被关进了大牢。
狱中,苏轼跟儿子约定好,让儿子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
如果哪天皇帝放出消息要杀他,儿子就提前送一道鱼来,这样苏轼好做个心理准备。
突然有一天,儿子口袋里没钱了,要去找人借钱,于是把这个差事委托给了自己的朋友,但是忘记把这个约定告诉朋友。
朋友早就仰慕苏轼的才华,准备饭菜的话,当然怎么豪华怎么来,于是便送了鱼。
苏轼一看到饭盒里有鱼,简直五雷轰顶。糟了,皇帝这是要杀他!
他默默流泪,开始写诀别诗。先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我们一家老小都靠你来照顾,辛苦你了,来生我们再做兄弟!”
李定等人还在神宗旁边抹黑苏轼,各种计谋轮番上演。
宋神宗却挺喜欢苏轼,一直下不了决心。
病重的太皇太后曹氏听闻苏轼落难,在病榻上嘱咐神宗:"仁宗觉得他们兄弟俩是宰相的人才,为何要轻易杀死他们呢。因为写诗而坐牢,大宋开国一直没有这种例子,不能因此破了祖宗之法。"
宋神宗答应下来。
不久,太皇太后病重。神宗决定大赦天下,为太皇太后祈福。
太皇太后说:“不需要赦免那么多人,只需要赦免苏轼就行了。”
除此之外,苏轼老迈的恩师张方平等人一直在为他发声,积极奔走。
连苏轼的老对头王安石也上奏说:“圣人统治的时代,怎么可以轻易杀名士?”
王安石这个时候已经退下来了,但是讲话依旧很有分量,神宗非常信任他。可以说,他帮了苏轼大忙。
最终,宋神宗决定放了他,从轻发落,把他贬到黄州。
苏轼被整整关押了一百三十天,接近半年时间,终于得见天日。
台有个别称叫乌台,所以苏轼这场事件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宋朝一场著名的文字狱事件。
如果苏轼的生命在这里夏然而止,那么中小学生估计要长舒一口气,不知道少背多少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哑然失笑:“朕看完他的文章,和那宋仁宗差不多,也觉得苏轼是个能当宰相的人才。结果居然因为写诗,而被下监狱。这未免太荒唐了。”
“这个才子不会一辈子就要在乡下蹉跎了吧?”
纵观整个大唐,也没有几个因为写诗而进监狱的诗人。
他还以为苏轼会节节高升,没想到大宋这土壤是真不行啊。
大宋开国没多少年,已经有了大唐晚年的模样,一副亡国之兆。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这宋朝挺优待士大夫,想来不久,苏轼就能回到朝廷,一展宏图。”
唐太宗微微颔首:“嗯,有道理。”
女皇武则天望着天幕,有些无语:"一两句诗就让皇帝抓狂了?大宋的皇帝真不自信啊。"
“要是让骆宾王给他们写一篇《讨武檄文》类似的文章,他们是不是要发疯了?”
骆宾王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还编造了很多有颜色的谣言,说武则天秽乱后宫。
结果武则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案叫绝,责怪宰相:"这种才子居然没有进入朝廷,这是宰相的过错!”
武则天望着天幕中的苏轼,有些怜悯。
她很喜欢吟诗作赋,经常开办宴会,邀请文人来写文章。
苏轼出生太晚了,但凡早一点,也不至于鬼门关前走一遭。
白居易倒吸了一口冷气:"还好我没有生在宋朝,光是我那首《长恨歌》,就不知道要被凌迟处死多少回了。”
再说了,他还写了《观X》《卖炭翁》,尺度完全不亚于苏轼的诗。
放在乌台诗案中,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好朋友元稹感慨:"苏轼真是太惨了。再没有比这更离谱的文字狱了吧?"
乾隆也觉得离谱,虽然知道偶像苏轼的遭遇,但是再看一遍还是会很生气。
“苏轼明明没有一点反叛的心思,却被如此对待。文字狱真是
离谱。倘若苏轼身在大清朝,绝对好多了。”
纪晓岚忍不住提醒:“陛下,你是忘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吗?”
雍正年间,有位诗人写了这首诗,结果被人认为是诋毁清朝,所以被处斩。
乾隆还真的忘了:“……”
天幕下,真正的苏轼望着天幕,闭上眼睛,心里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意味。
他对张怀民说:"王安石和我一样都是关心百姓的人,所以捞了我一手。弟弟虽为朝廷重臣,却肯抛弃前途,换自己这条命。”
“对了,还有章悖。我们年轻的时候关系特别好,他还劝我要谨言慎行。可惜后来我们政见不同,关系逐渐变得疏远。没想到,他在这场案子中,也肯捞我一把。"
“我至今还记得他说的话,他说诸葛亮号称卧龙,难道这也有反叛之心?”
“真是患难见真情!我现在才看明白了,章惇是我的好友!”
张怀民很动容: "这么一说,章惇确实很在乎你,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啊。"
苏轼笑着说道:"等我回到京城去,一定要请他吃我研究出来的猪肉,再请他喝我酿造的好酒,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他非常感动,想和这个朋友重归于好。
张怀民闻言,头皮发麻。
猪肉倒是不错,可是苏轼酿的酒不说也罢,上次喝了一回,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回去不拉肚子。
这到底是想感谢章淳,还是想害章淳?
天幕还在继续播放。
古青青:【苏轼蹲了这么久的牢房,难免有点ptsd,一开始非常消沉,躲在寺庙里很久没见人。
苏轼从小就喜欢读《庄子》,庄子这个人有一个观点,他觉得世界上本没有什么贵贱,是因为人的主观念头,世上的万物才有了贵贱。
苏轼觉得自己得学习庄子,居庙堂之高,和居江湖之远,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环境不一样。
普通人因为写诗而受罪,可能就不会写了,可他不一样,他就是头铁,他还要写。他要是轻易屈服,就不会是苏轼了。
不久之后,他终于调整好心态,开始疯狂写诗。
他几乎所有的
代表作都是在黄州写的。】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苏轼犯了罪,很少有人敢跟他来往,从前那些朋友很多都不给他写信了。
苏轼也理解他们,于是转而交了很多新朋友。他生性乐观开朗,没有架子,能跟天子侃侃而谈也能跟街边乞儿坐地聊天。
很快,他的身边又簇拥了很多新朋友。
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思想越发成熟,阅历得到积淀,诗文水平又高了很多。
黄州风景秀丽,苏轼经常带儿子游山玩水。
这天,苏轼来到赤壁,望着滚滚的长江,想起三国的赤壁之战。
他致君尧舜早已落空,只留下了浓浓的悲哀。可是在漫漫时间长河之中,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一点不得志很快便要被淹没了。
他纵观古今,诗兴大发,念出了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一首词深深奠定苏轼“词圣”的称号。】
天幕下的众人:“???”
文人交头接耳,不敢置信:"这天幕知道圣人是什么意思吗?这不是在瞎说吗?"
圣人是中国古代名人的最高荣誉,是人世间最完美的人。三皇五帝,周武王,周公,老子,孔子……也只有这些人才称得上是圣人。
《水调歌头》反映苏轼确实有文采,但是比起圣人还差得远了吧。
可是紧接着,等到天幕放出原文,无数人心神激荡,倍感震撼。
等等,苏轼好像真的当得起圣人这个称呼。

第51章 周瑜:罗贯中这个混蛋!
向来保守的杜甫听到苏轼“词圣”的名号,微微皱眉,和很多文人一样,觉得过于夸张了。
杜甫:“白居易的诗文写得确实好,被称为王,也算说得过去,可是诗词的国度怎么能出现圣人这个称呼?这回都出来一个词圣了,马上不会要出来一个诗圣吧?”
杜甫的妻子好奇地问:“也不知道谁能被称为诗圣?”
杜甫思考半天,想出一个答案:“如果我来评价的话,唐宋两朝绝无可能出现圣人,如果非要弄出一个圣人来,那我觉得应该是屈原和陶潜。”
李白,杜甫,王维……不管是有名气的诗人还是没有名气的诗人,几乎都喜欢陶渊明。
或者说,陶渊明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了。他们都羡慕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精神。
他的妻子曾经是官家小姐,也读过不少书,闻言颔首道:"确实,多少诗人看着他的诗长大。"
杜甫怀揣着审视之心,看着天幕上的文章。
“对了,我记得太白兄也有一首写赤壁的诗,写得一点也不差。”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难道还不如这一首词有名?后世人真是乱评价。”
紧接着天幕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放了出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檐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杜甫目光停滞住,视线粘在诗文上,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大家都觉得水调歌头是苏轼的巅峰,结果苏轼给了所有人一耳光,他还有更厉害的东西没给大家看呢!
这场赤壁之战中有足智多谋的曹操,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威猛射虎的孙权,可没有人能比周瑜更加风光。
他是整场战争中最靓的仔。
苏轼把周瑜的形象描写得太过帅气。
杜甫光是看着这些文字,就感觉自己身处在赤壁的古战场上,不远处,那个青年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这个犯了罪的官员来到赤壁下,怀念周瑜这个英雄。周瑜大放异彩的时候还是青年,而苏轼已经早生华发还犯了罪,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杜甫还以为接下来苏轼会大发牢骚,表达对皇上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结果苏轼,笔锋一转。
人在时间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苏轼感觉自己要和周瑜一样被时间的长河淘尽了。他没有落笔于自己的苦难遭遇,而是把视角转到了宇宙和时间。
如同水调歌头一样,结尾的格局再一次打开了!
杜甫瞬间眼前一亮,紧接着,思绪悠远,心神触动。
“苏轼一定看了很多庄子的文章。庄子曾经说过,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人应该保留赤子之心,不要对前程感到忧虑。无论是顺境和逆境,都应该坦然接受。”
“读苏轼的诗词,我感觉心中的郁闷之气都消散了。正如苏轼所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梦,有什么可愁的呢?享受当下最重要。”
妻子见他一反常态,给苏轼这么高的评价,好奇地问:“那你觉得他当得起词圣这个称呼吗?”
杜甫摇摇头:“我还是觉得圣人不应该如此泛滥。”
“不过——”杜甫话锋一转:“不过当词王是绰绰有余了。”
苏东坡的诗合了他自己那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连杜甫都被苏东坡的豁达精神感染,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唐太宗李世民沉浸在这一首词之中,久无法自拔,良久之后方才说道。
“苏轼,奇人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真是真性情!”
文武百官也颇为动容。这世间能平静面对贬谪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连向来乐观的白居易偶尔也很痛苦:"江州司马青衫湿。"
文人一向是心高气傲的。
可是苏轼这个朝廷大员被投入牢中,面对接近半年的严刑拷打,普通人估计旱就受不了了,可苏轼却能很快走出来,还写出如此豁达开朗的文章。
在他身上,好像找不到什么负面的情绪。他们读
他的文章,便觉得心中豪迈,浑身畅快,也被这种快乐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突然有些明白苏轼为什么能被称为词中圣人。
虽然有点夸张,但他确实值得人敬佩。
不光是历朝历代的中原人通过这一首《赤壁怀古》喜欢上苏轼,其他国家的人也不例外。
天幕的播放范围仅限于中原。
辽国太后收到探子的消息之后,非常不满:"终于盘点到苏东坡了,可是那天幕却如此偏心,只在宋国播放,导致我国人没有办法去看坡仙的文章。"
在她眼中,这首《赤壁怀古》写得多好,多陶冶情操啊!
她颇为心烦,吩咐:“来人啊,派一些读书人去集市上,朗读坡仙的《赤壁怀古》。别到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苏东坡的文章,我辽国人却一个都不知道,倒显得落伍了。”
左右说道:“娘娘,感觉没什么必要。”
辽国太后好奇地问:“为何?”
左右:"之前苏轼的弟弟来到我大辽,当时举国欢腾,多有官员和百姓询问苏轼的消息。举国上下,知道苏东坡的人多了去了。”
当时,很多人以为苏辙是苏轼,所以频繁宴请苏嗽,后来才知道搞了个大乌龙,所以很多人改问苏轼的下落。
苏辙回去还给他哥哥写了首诗———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辽国太后闻言,有些为苏东坡高兴,可转念一想对方频繁被贬的遭遇,又非常不满。
垃圾大宋!
早晚有一天,大辽要攻破大宋,把苏东坡变成大辽人!
与此同时,海的另一端日本也不平静。
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光芒万丈,蜚声国际。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依旧很有名气,可中原人都有点不敢在明面上说了,毕竟苏轼是个罪官。
在宋徽宗时期,顶流苏轼还因为站队问题被封杀,诗集都成了禁书。
而另一头的日本人却不在乎这点小事,苏东坡的文章从传入日本,就开始飞速扩散,人人都以诵读他的文章为荣。
苏东坡在黄州写了一幅著名的行书作品寒食帖,日本人也觊觎不已。
后来,这篇寒食帖被清朝皇帝收藏。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滚烫—— by桀  漂亮炮灰真香  晚来听雨——  华宫宴—— b  我在玄学直播  七零年代技术  我家猫猫有特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