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by墨尔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8-01
他不信。
只不过没人愿意主动告诉他罢了。
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察举制和征辟制,这样的制度催生了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大族。
与之相反,科举制的好处太多了,只要长了眼睛就能看出来。
第一,可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第二,也是汉武帝最为青睐的一点,科举制能为他带来集权。
将官员的任免权力集中到中央,再集中到帝王手上。
这对雄心勃勃的君主来说,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蜜糖。
他眼睛亮得不行,等仗打完了,把匈奴赶退了,整个国家机器就能停下来好好搞文治了。
到时候就是科举制的实验!
这样无疑会引来官僚集团的不满,可要是怕的话,他就不是那个刘彻了。
更何况,天幕就是他的虎皮。
他都想好了未来要怎么舌战群儒了:“天幕为我们介绍大唐,是
不是就是想让我们学习大唐,你们不同意科举制,就是反对天命,你们不怕被天罚吗!”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时机。
嗯,他要悄悄准备,然后给大臣们一个“惊喜”!
这时,天幕说秦皇汉武迷信。
汉武帝刘彻顿了顿……
面色平静,没有反应。
汉武帝是谁?不认识。
毕竟汉武帝是他的谥号。
此时,播放到了李贺的下一首诗文。
他高高兴兴地看起天幕,准备好好欣赏心爱的有识之士。
刘彻看到“煎人寿”之后,浑身起鸡皮疙瘩,为精妙的描写拍案叫绝,不由感叹:“他不是大汉人,真可惜,不然我们定能成一段君臣佳话!”
一群官员给刘彻拍马屁,拍得对方心情舒畅。
等到看见“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刘彻突然觉得有点不对。
神君是他供奉的神仙啊。
他的外祖母平原君经常去祭拜神君,祈求富贵,后来儿女果然发达了。女儿进宫生下皇子,外孙子刘彻甚至当了皇上。
外祖母从此对神君深信不疑,从小就跟他说这些故事。刘彻的脑海里深深埋下了关于神仙的种子。
他继位之后,曾
经听见神君说话。特意把神君请到上林苑供奉,非常尊敬她。
李贺这什么意思啊?说神君不存在?
好大的胆子!
不会的,李贺是他的福星,不可能会骂他的。
嗯,没错,一定是他想多了……
旁边的官员看清诗文的最后一句话,便面色浑身颤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其他人还没看到最后,此刻正懵逼着,看到别人都跪,只能跟着大部队跪了下来。
一时间,文武百官跪倒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息。
刘彻和茂陵两个词语出来,指的是谁,不用再说了。
汉武帝刘彻恼火不已,把牙咬得咯吱咯吱响:“好一个刘彻茂陵多滞骨。”
“好一个茂陵多滞骨啊!”
朕要杀了李贺!
这哪里是什么福星?这明明是个无耻狂徒!
大概没有人被剧透死亡之后,会高兴吧。更何况,他非常厌恶死亡,渴望长生不老,青春永驻。
这句话直接戳中了他的逆鳞,他色厉内荏,心里像是被划开了洞,呼啦呼啦地漏着风,生出无限的恐慌。
他如此尊敬神仙,送上的供奉如同流水,最后还是死了?
而且听李贺这意思,神仙根本不存在?
“不可能,朕还亲耳听见过神君说话,神仙不可能有假,只是朕还没有求到。”
李贺懂什么神仙?天幕会支持朕的!
这时,天幕继续播放。
【这首诗歌是非常具有议论性的歌行体诗歌。】
【简单给大家翻译一下就是:时光飞逝,请你喝下这杯酒。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只有日月运行,缓慢消磨人的寿命。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会瘦。
刘彻供奉的神君在哪里?太一又怎么可能真有……我要斩断神龙的脚,吃龙的肉,让龙没有办法白天巡游。
这样就能长生了,还有何必要去吞黄金吃白玉呢?
大家都说任公子骑驴飞升了?可谁又真的见到了?
刘彻如此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里缓慢腐烂成为尸骨。
嬴政很喜欢求仙药,可惜有什么用?最后反倒浪费了那些用来掩盖尸体臭味的腌鱼。】
【这是一篇非常辛辣的讽刺性的诗文,几乎不是暗讽,而是明讽了。】
【古代诗人想骂人,不敢直接骂,讲究借古喻今。】
【李贺表面骂的是沉迷于求仙问道的秦皇汉武,真正骂的是谁?当然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特别喜欢吃丹药,据传最后吃丹药吃死的。】
【服黄金、吞白玉就是指吃丹药。】
【《抱朴子》:“《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道教认为吞服金玉可以长寿。】
【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当然是非常荒唐的,吞金玉怎么可能获得长寿呢?】
【成天吃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体内积攒大量重金属,身体代谢不出去,损伤肝脏。这不是慢性自杀吗!】
【于是民间自古以来有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宪宗……本来应该活得更长,结果吃丹药吃死了。】
文武百官噤如寒蝉,不敢言语,生怕触怒了刘彻。
文武百官里也有不信神佛的人,出来劝过刘彻,却没有什么用。
如今这后世人一句话,抵过成千上万劝谏。
刘彻神情恍惚:“慢、慢性自杀……”
他的神鬼世界观岌岌可危,却还没有破碎。
他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
种符合逻辑的可能——天幕是肉眼可见的神仙,通天手段,做不了假。
这个神仙借后世之人的嘴,告诉他,他所信奉的神仙都是假的,吃的丹药没有用。
只有天幕背后的神仙才是真神,剩下的都是伪神。
他怒目圆瞪,气势汹汹地走到侍卫面前,拔出侍卫的佩剑。
侍卫感觉到了飞来横祸的气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觉自己要凉。
结果刘彻怒吼道:“来人,把那群方士给朕押来!”……
扶苏眼疾手快,把秦始皇扶住了。
秦始皇捂着心口,眼前眩晕,满心震惊。
他曾经也发过怒,讨伐楚国失败之后,他挥散左右,气得摔竹简。然而从未出现过头晕眼花的情况。
自己的身体怎么变得这么脆弱了?
这时天幕突然说:“堆积重金属……这不是慢性自杀吗?”
在这一刹那,他隔着时空,跟未来的汉武帝思想产生共振,攥紧拳头,冒出青筋。
他要杀了卢生那群方士,怪不得他身体变得这么差,原来那丹药居然有毒!
这时,他的儿子胡亥带着赵高走了进来。
胡亥一看见他这副模样,就焦急难耐,哒哒哒地跑到他面前:“父皇,你怎么了?”
父皇从来没有正式设置过太子,最近却带着扶苏处理政事,这给胡亥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哥哥恐怕要上位了。
他忙不迭地带着赵高过来,想刷一刷好感动。
赵高说得对。都是父皇的儿子,父皇如此宠爱自己,凭什么那个位置只能让哥哥来做?就凭他年长几岁吗?
天下没有这么荒唐的道理!
秦始皇看见心爱的儿子胡亥,心里松快不少,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坐直身体:“朕无碍。”
像是想到什么,他紧皱眉头,周遭的气息变得非常危险:“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卑鄙小人,侮辱朕的棺木,在后世留下了如此典故。”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他的棺木怎么会塞满臭咸鱼呢?这是要他死后也不得安宁吗?
扶苏心忧陛下,连忙拱手说道:“父皇,请派李斯调查此等乱臣贼子!”
胡亥眼珠子咕噜咕噜转,年纪虽小,心思却弯弯绕绕。
李斯目前是扶苏那一派,他是扶苏的老丈人。这么好的立功机会,怎么能让哥哥抢去?
他立刻推出自己这一派的人:“父皇,让赵高也去吧,他心思敏捷,一定能找出来的。”
秦始皇摆摆手:“且再听听,看看天幕有什么说法。”
“等到天幕给出更多的蛛丝马迹,再让李斯和赵高去调查,不然只会是大海捞针。”
与此同时,他心中犹如涌泉一样冒出无数猜测。
是六国余孽干的好事?还是天幕之前说的楚汉
他眼中寒光熠熠,应该就是他们!
好像上天听到了他的愿望,天幕真的开始详细讲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了。
【最后一句是秦始皇的典故。鲍鱼不是我们现在吃的海味鲍鱼,在古代是指臭咸鱼。】
【秦始皇去巡游,结果驾崩于沙丘。李斯和赵高为了隐藏秦始皇驾崩的消息,选择秘不发丧。买了咸鱼,放进车里,遮掩尸臭。】
【“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
秦始皇:“????”
李斯和赵高:“……”
第15章 唐宪宗:朕不会因为名字而发落人!
偌大的宫殿中,气氛降到冰点,无一人说话,落针可闻,寂静到可怕。
所有人都在艰难地消化古青青话语中那恐怖的信息量。
扶苏举荐李斯去彻查,弟弟胡亥则举荐了赵高。
这两位是秦始皇的心腹大臣,深得宠爱,能力高超,令人信服。
结果这天幕居然说,塞鲍鱼的就是李斯和赵高?
贼人居然在他们身边?!
这时,终于有人打破了寂静。
赵高跪地大呼,抢在前面解释,一脸惊恐:“陛下,此事还未发生,臣什么也不知道。”
“第一,这天幕说的未必是真的,第二,这天幕说得很清楚,陛下未来在沙丘……沙丘距离咸阳太远了,回去要很长时间。”
“陛下驾崩的消息如果传出去,万一路途生变,那就完了。”
“未来臣与李斯大人一定是有这方面的考量,才会秘不发丧,绝无二心!”
他的语气满是对帝国的忠诚,完全不像作假,而且话语之间也有理。
连扶苏听完之后,也暗中点头。
他不像胡亥那样汲汲营营。
他性格善良随和,对各位大臣态度都很好。
即使赵高属于胡亥那一派,他也能摒弃成见,轻声细语替对方说话:“父皇,赵高说得也有道理。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秘不发丧也是合理的。”
“莫要因此,错怪了两位忠心的大臣。”
秦始皇面无表情,反问道:“忠心?倘若真的忠心,就不会这样做。”
表面来看,赵高说的话很有道理,连扶苏都说服了。
可直觉告诉他,不对劲,这不对劲!
他正值壮年,不想死,也不认为自己会死。所以他很少去考虑自己的身后事,连太子都没有正式立下来。
倘若他真的求不到长生不老药、真的会在沙丘濒临死亡,他肯定会立下遗诏,让扶苏继位。
这一段空白期,自己的玉玺和诏书都落在这两个人手上。
他们是不是能假借自己的名义,去行使君王的权利呢?
这个国家的君主变成了这两位臣子!
电光石火之间,秦始皇已经无限触碰到了事情的真相。
赵高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头都要磕出血来:“陛下,臣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
这个耀眼夺目的帝王不会长生,未来会落幕,这让他很高兴和畅快。
可谁知道,自己居然会在混乱之际,办出秘不发丧这种事!
仔细想一想,他又不意外。这些年,他步步为营往上爬,不就是想站在高位、搅动风云吗?
未来在帝国巨变的时候,如果他明明有机会却不选择捞一把,他才会觉得奇怪呢。
只是未来的自己玩得实在是有点大……让现在的他有点兜不住了。
李斯本来在偏殿跟其他官员观看天幕,从看到诗文就觉得不妙,立刻跑了过来,抢先认罪。
“陛下,臣什么都不知道,臣绝无二心。”
秦始皇扫了一眼跪得整整齐齐的两个人,两只眼睛都写着不信:“来人啊,将两位大人请去牢房,等候发落。”
他冰冷的话语一出,两人头都不敢抬,恨不得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心中痛苦不已。
以秦始皇多疑的性格,他们解释不解释也不重要了,秦始皇心里自有论断。
紧接着,秦始皇让三公九卿前来觐见,和他们商量政事。
一,调查证据、搜捕方士、赐死方士。
二,搜寻全国上下的医者,解决所谓的“重金属中毒”。
从头到尾,没有让李斯和赵高这两位心腹大臣办任何一件事。
要知道,从前秦始皇通知下属,很少绕过他们两个人,如今却今非昔比。
两人不停哀求,却没有办法让秦始皇改变心意,只能被侍卫拖下去。
李斯二人不禁垂头丧气。
唉,如果天幕不洗清他们的嫌疑,他们恐怕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他们难受之余,不免腹诽。
他们未来顶多会在巨变时期谋取一点政治资本,又不会让大秦亡了!真是无妄之灾呀!……
大唐贞观年间的唐太宗陷入沉默。
尴尬,现在就是尴尬。
身旁的长孙皇后看向他的眼神,和看陌生人一样,满是震惊:“二哥,你……”
未来嗑药了?
“贞观元年的时候,你曾经和大臣说,神仙之事乃是虚妄,只不过是空有其名罢了。”
“你说秦始皇被方士所骗,派那么多童男童女随徐福入海求仙药,最后还是死在了沙丘,汉武帝为了求仙把女儿嫁给了方士,最后还是没有成功。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说明成仙就是假的。”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很崇拜秦皇汉武,言语之间不乏溢美之词。与此同时,也觉得两人求仙问道非常荒谬。
傻子才会去修呢!
唐太宗轻声咳嗽,清清嗓子,移开眼神:“嗯……我也觉得荒唐。可能是未来犯浑了吧。”
长孙皇后:“……”
他装作没事人一样转移话题:“世人忌讳谈死,李贺却反其道而行之,剑走偏锋,怪不得能登堂入室,被选为十大诗人。天幕说他是郑王一脉,看来我大唐皇室也出了个才子啊!”
“只可惜避讳一事太过疯魔,反倒埋没了才子。苦读数十年,却被如此对待,这不是要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吗?”
“来人啊,传令下去,以后的科举,不可因为避讳一事取消考试资格!”
虽然李贺是个没落宗室,可也算是皇亲。消息一出,李姓皇室面上有光。
毕竟这榜单如果全被其他人占了,这岂不是说他们皇室不行吗?
李世民在避讳这件事情上也很宽容。他觉得“世”和“民”被广泛使用,所以下了一道命令。只要“世民”这两个字不能连用,单独的字可以用。
可事实上,民间还是避讳诸多。
比如写“世”少一笔,儿子李治又把民部改为户部,达官显贵干脆把儿子名字里的“世”给去掉了。
唐朝避讳无处不在。如今天幕播放李贺的生平,再加上李世民下的令,很少有考生因为避讳这件事失去考试资格或者落榜了。
天下读书人每想起这件事,都心怀感激。李贺痛苦了,但造福了天下人啊。
【李贺表面骂的是沉迷于求仙问道的秦皇汉武,真正骂的是谁?当然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特别喜欢吃丹药,据传最后吃丹药吃死的。】
天幕的声音响彻云霄,唐宪宗李纯脸色黑如锅底。
任谁被指着鼻子骂,估计都受不了。更何况,这天幕还是对着天下人播出的!
这下全国上下,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要知道他被天幕骂了!
他还会因为吃丹药而吃死!
简直是无法挽回的社会性死亡。
文武百官闭口不言,噤若寒蝉。
宰相裴度为陛下尴尬之余,也有些爽快。
陛下好是好,修订律令,整顿科举,加强财政管理,算是很不错的君主了,民间甚至有人喊他“小太宗”。
可他实在太迷信神佛了,一百头马都拉不回来。天天吃丹药,脾气暴躁,经常杀宦官,人人自危。
如今终于有人能指出陛下的过错了!
宰相:“陛下,天幕都这么明示了,还望陛下不要再服用丹药,诛杀方士!”
唐宪宗李纯做了个深呼吸,闭上眼睛,有些泄气地答应下来:“好,就依你。”
他像是想到什么,试图为自己挽回形象,立刻做出一副渴求人才的模样:“这天幕所说的李贺李长吉不是在礼部当差吗,快叫他过来啊!”
其实在此之前,他连听都
没听过李贺的名字。
因为李贺指桑骂槐骂他,李纯甚至想砍下他的头。
事实上,在不久的未来,他也想砍了不让他迎佛骨的韩愈的头。
这一对师徒,在骂皇帝的事情上,非常有默契,让皇帝恨不得杀而快之。
宰相刚刚已经问出来了李贺的下落,尴尬地说:“李长吉已经辞官回家了,河南昌谷距离长安太远,已经派人去请他了,也不知道多久能得到消息。”
“陛下,天幕如果知道李贺能沉冤得雪,一定会庇佑大唐,陛下圣明啊!”
唐宪宗李纯非常受用,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这样一位大才子却不能参加科举,这是大唐巨大的损失啊。朕要还他一个公道!”
“没想到我堂堂大唐,还有如此丧心病狂之事件,因为父亲的名讳就不能考进士,简直是无稽之谈。”
“唉,还是基层官僚做事没有度啊,朕才不会因为名字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而发落别人!”
这时,他像是想到什么,又问:“那韩愈呢?快叫韩愈这位文章巨公过来,朕要亲自跟他探讨诗文。好久没在朝会上见到他了。”
他话音落下,众人闭口不言,空气接近冷凝。
唐宪宗李纯有些不解:“怎么爱卿们都不说话了?朕说的有什么问题吗?”
裴度小声说道:“陛下您忘了,荆南节度使之子裴锷平庸浅陋,大家都耻于称呼他的字。”
“可是韩愈和他们家私交甚好,所以在给裴锷送行的时候,为他写了序文,里面称呼了裴锷的字。”
“有朝臣上奏这件事,觉得韩愈卑劣,所以你把韩愈贬成太子右庶子。当然上不了朝了。”
韩愈也和李贺一样,在名字这件事情上掉了大坑。
唐宪宗李纯:“……”……
视频将各大位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依旧还在播放中。
悠悠我心:【总而言之,在长安的三年里,李贺工作不顺,妻子过世了,身体又不好,精神状态差到不得了。
【他又见到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盘剥百姓,却无力改变。实在是受不了了。】
【心中有火气,他文风大变,写了很多鬼诗,这也是他被称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燕昭王招待郭隗之后,高筑起了黄金台,用来吸引全天下的人才。写下“报君黄金台上意”的李贺希望被燕昭王这样大方又有进取心的君主赏识,可惜事与愿违。】
【唐宪宗和燕昭王的区别有亿点点大……】
【李贺心高气傲,受不了这种磋磨。】
【这996的芝麻官,不做也罢!】
【于是他称病辞去了奉礼郎,回老家养病。】
【在这段时间里,他又双叕给汉武帝写了一首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借此感慨时光易逝,沧海桑田。】
【他在这首诗的前面,写了背景。】
【汉武帝沉迷修仙,方士告诉他要喝露水才能长寿,所以刘彻派人打造了一个金铜仙人,仙人捧盘接露水。刘彻妥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男啊。】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是三国纷乱,再之后就是魏朝。】
【魏明帝的时候,官员把汉武帝的捧露盘仙人拿出来了,放到前殿,然后准备把仙人从长安运走。】
【那个接露水的盘子因为颠簸流出露水,导致金铜仙人像是哭了一样潸然泪下。】
【李贺离开长安的时候,想起了这个典故,来长安的时候踌躇满志,离开长安的时候浑身伤病、暮气沉沉。】
【长安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也偷走他的青春。】
紧接着,天幕出现新的画面。
古青青挑选的纪录片中,李贺的扮演者长相不算帅气,眉毛很粗,甚至连在一起。
才二十岁出头,头发却白了很多。
和史料上对李贺的记载非常相似。
可是气质却非常独特。
阴郁,落寞,孤独,沧桑,太特别了,没有人见到他之后会忘了他。
诗人远远眺望
长安,吟诵道:”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刘彻已经离去了,夜里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了无踪迹……
魏国官员把金铜仙人从长安运走了,金铜仙人带着汉月离开,甚至流下眼泪。
面对王朝兴衰,如果天有情的话,天也会悲伤吧!
【很多人描写王朝兴衰的时候,往往是靠写景,结果李贺用的是曾经被刘彻抚摸过的仙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这个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好像给仙人赋予了灵魂一样。】
【这就是李贺压箱底的绝技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自从诞生,就让人拍案叫绝,古往今来,无数人想对出下一句。】
第16章 刘邦:把魏朝的祖先阉了!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宴会上喝得正欢,看完视频之后陷入沉默。
他不是不相信神鬼,只是不迷信神鬼,不强求长生。
为什么要违背天命规定的生死呢?
结果后代居然出了个修仙大师,让他很是意外。
他搂着漂亮的戚夫人,感慨道:“唉,这天幕就讲了李贺三首诗,两首都在讲汉武帝呀。咱的种居然是这样,没继承到咱老刘家优秀的传统啊。”
“还接露水喝,真把自己当仙女了!有本事就喝水、别吃其他的东西呀!”
萧何立马说道:“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未来的天子是汉武帝,说明也不算差。”
“再说了,李贺这位才子在《苦昼短》中,把他和始皇帝放在一句诗里,说明他和秦始皇有类似之处。
在这首说金铜仙人的诗里面,诗人夜晚能听到汉武帝刘彻的神马嘶吼,白天还想去寻找。
说明李贺虽然讨厌汉武帝求仙问道,实际上,还是非常怀念他的。”
刘邦哈哈大笑:“你说得有理,汉武帝,恐怕是能振汉朝雄风的皇帝。可一点儿也不像刘盈那温吞性子能生出来的。”
他话音落下,文武百官心中皆是咯噔。
吕后眼中闪过冷光。
戚夫人像是没有察觉到这冷凝的气息,将头歪在刘邦怀里,笑眯眯地说:“如意武力那是极好的。”
刘邦想到刘如意,忍不住笑出声来:“如意那小子打小就聪明,生的孩子恐怕也不弱呢。”
支持太子的朝臣们心中不满。
吕后所生的刘盈是帝国的太子,本来地位很稳当。
可随着时间流逝,刘邦有了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刘如意长得可爱,又非常聪明,练武也非常厉害。
刘邦总能在刘如意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所有的儿子里,只有刘如意和他最像。
而太子刘盈则一副文弱书生模样,不讨刘邦的喜欢。
刘邦已经提了好几次换太子的事情,都被朝臣和吕后挡了回去。
眼下这是又要旧事重提了???
立马有朝臣说道:“陛下不可啊!太子刘盈那是中宫嫡子,怎可轻易废之?!”
刘邦倒也不生气,笑呵呵:“哦,可是太子并不像武帝的祖先。你们要是想要武帝存在的话……”
吕后眼中冷光熠熠,心中腹诽。
你父亲刘太公老实巴交,你大哥二哥也很老实,可还生出了你这个老混账啊。
那汉武帝,一定、必须得是太子刘盈的后代。
她语气波澜不惊:“陛下,您这就不用担心了,龙生九子,个个不同,谁说后代非要和祖先一个样子呢?”
戚夫人有些不满,她非常受宠,难免有些恃宠而骄,想和吕后碰一碰,正想张嘴。
结果刘邦拍了拍她的素手,给了她一个眼神,戚夫人只好安分了下来。
不过心底的烦躁和恨意却一点也没有消散。
哼,刘邦如此爱刘如意,必定会扶持刘如意,生出汉武帝!
薄姬并不受宠,被安排在偏僻的位置,此刻面对大人物们的狂风暴雨,选择安静如鸡。
皇位之争,真可怕。
她想到正在跟兄弟们一起读书的皇子刘恒,慌乱的心仿佛找到停泊的港口,放松下来,心里涌现无数期待。
她自己不受宠,刘恒也不被刘邦所爱,注定跟皇位无缘。
等到刘恒成年去封地,她就找吕后要个恩典,去陪儿子,安安分分养老。
皇后和戚夫人打生打死,不关她事。
在场的大人物们,要么支持太子刘盈,要么支持刘如意,愣是没有人注意到薄姬。
谁能想到汉武帝其实是她的后代?
皇后和宠姬打得要死要活,结果不受宠的姬妾生下来的不受宠的儿子居然会笑到最后,成为汉文帝。
刘邦还想借题发挥,试探一下文武百官对刘如意的看法。
结果天幕突然开始说金铜仙人的由来。
他瞬间忘掉了刘如意,被更重要的事情吸引了:“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