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by临西洲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2
张阿花瞧了孙川一眼,笑道:“但是,你得去左边那些铁炉工里,挑选二十个工人,带成你自己的队伍。一共五十个队伍,每支队伍负责一个炼钢炉,接下来三个月时间,会有三次评选,干活儿最快最好的队伍,会获得每人三十文的奖励,以及一筐鸡蛋,一筐米。队伍的质检师傅,能当上副厂长!”
听着这些福利待遇,孙川惊呆了。
不仅是他,其余师傅们也都眼神炙热。
但其实大家还没明白具体咋做呢。
就听那张阿花又说道:“副厂长这个职位,还可以继续升职!第一炼钢厂步入正轨以后,副厂长可以去第二炼钢厂,当厂长,然后其余质检师傅接替副厂长的位置!只要你们带好自己的队伍,展现自己的实力,就能升职!你们有信心吗?!”
她话音落下。
“有!”
“我马上去那边抢人,技术好,识字儿,手脚麻利的,都得先抢到手。”
“当上厂长,这辈子都能飞黄腾达了,天大的好机会啊!”
“选好人以后,各自给他们分配工作,大家一起开会定目标,先把炼钢炉烧起来!”
也不知道是谁响应的。
可这气氛组是真到位啊,不仅加油鼓气,还给出了‘清晰的解决思路’。
孙川稀里糊涂就觉得热血上头,心脏扑通普通跳动,赶紧去抢人。
另一边。
李福也在给铁炉工加油打气:“跟对一个好的质检师傅,他当上厂长,你就能跟着做车间技术主任,月钱足足加了一百文呐!车间主任知道是啥不?”
工匠们心动又茫然。
有人在他们当中欢呼回应。
“知道,把一个锅炉车间管理好,给其余人分配好工作。”
“还得保证车间的安全,调和车间员工矛盾,跟其余部门做好对接,全力保证自己的车间干活儿最快最好!”
“不仅多了一百文的工钱,要是活儿干久了,还可以升职,做总主任!”
工匠们被说的眼睛都红了,只觉得激动到不行。
连没有技术,只负责清理炉渣、看守锅炉、运煤块、矿石的工人,都被积极带动。
“炉渣工来这里集合,咱们当中谁认字儿?要看得懂福利,会规划任务的!能当小组长,逢年过节可以领鸡蛋。”
“运煤组呢,加油干啊,要是干好了,能做煤块采办主任!”
“大家就算不升职,只要好好干,厂子效益越来越好,炼出来更多的钢铁。以后陛下也不会招兵了,都能过安稳日子。厂子效益好,后厨食堂明年都做炒菜,香的很。”
“过年业绩好,还给发盐巴和米。”
“还等什么,加油干呐!煤炉渣有毒,运输的时候要小心——”
厂子里的员工本来还在好奇,这群人究竟哪里来的。
后来就不好奇了。
因为每个人都心头莫名一片火热,干劲十足!
神奇的是,相比于先前,大家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怎么干。
孙川手忙脚乱的选了二十个工人。
他是老师傅,看着靠谱,所以很快就把人选好,先去员工登记处把小组人员报上去,然后获得了三号炼钢室的使用权。
这里以后就是他们小组的‘工作室’了!
那群劲头十足的人,可不仅仅只喊口号。
还有一些会主动来帮忙的。
当炼钢室的机器运转起来以后,本来还在加油鼓劲的李家村人都有些瞠目。
张阿花回头一看,也吓了一跳。
乖乖,县太爷这又是研究出来了什么好东西?
自己会干活儿的机器!
一段时间没看住,县太爷都把外面的世界发展成这样啦?
张阿花压下心里的震撼,瞧见孙川在的三号炼钢室第一个开始工作,当即大声道:“三号炼钢室最先开工,全小组奖励一个鸡蛋,中午去食堂领取。”
周围的工友们羡慕的眼睛都直了。
而孙川和他的小组成员,则是笑的合不拢嘴。
也就一个鸡蛋而已,金贵,但也说不上特别金贵,可这心里就是舒坦呐!
“七号炼钢室开工了!这速度,杠杠的。”
“炉渣工队伍准备好了,看这干活儿的劲头,钢炉子都比不上你们呐。”
“十五号炼钢室开工!”
“第一批钢出炉了,哎呦,这批钢材做的可真漂亮。运输师傅呢,赶紧清点出来,明天一起送去兵部。”
李家村的人是真有劲儿啊。
他们可不仅自己喊口号,还主动加入到这些队伍里来干活儿。
遇见手忙脚乱的,总能及时来帮一把,格外热心肠。
偶尔干活儿的时候,还笑着搭话:“师傅,你金州哪个坊的?我以前也炼钢,但我们可没你们这么好的条件呐。对对,都是咱江国的皇帝陛下,陛下是个好皇帝啊,咱金州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被搭话的是孙川。
大热天的,他干活儿都出汗了,因为精神劲头很足。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是嘞,多亏了皇帝陛下。大哥,你哪儿人啊,我瞧着你啊,厉害的很。”
被喊‘大哥’的是李福。
他笑呵呵说道:“我啊,从很远的小地方来的,你肯定没听过,我们那地方,叫江县。”
孙川愣住了。
就连周围热火朝天干活儿的工人们,也都不可思议的看过来。
随后有几个工人神情激动的向周围嚷嚷。
“奇迹江县人!”
“江县人竟然来咱们厂子啦?”
“我听说,你们那特别好,要啥有啥,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我一个亲戚,都去江县投奔了!我当时就很后悔,怎么没有勇敢一点,去江县!”
这下,换李福愣住了。
炼钢室里机器嘎吱嘎吱转动,炉火旺盛。
外面烟囱里冒出煤烟。
一帮热火朝天干活儿的普通百姓,都用惊叹、羡慕的目光,看着自己。
原来——远隔千里之外的地方,都有百姓在惦念江县啊。
真好,真好。
李福压下眼底的浑浊泪意,笑道:“不用后悔,你们去不了江县,但是江县人来找你们啦。”
短短两天时间,第一炼钢厂步入正轨,五十个炼钢室全部开工。
上万斤钢材,被运送往兵部。
收到钢材的兵部尚书惊呆了。
不久后,整个朝堂都被惊动,因为第一炼钢厂正式运转,第二、第三炼钢厂,陆续开始筹备。
兵工厂开始用这些钢材造热武器了!
预计在未来半月,铠甲、刀具也能跟进铸造。
第一农具厂、第一纺织纺纱厂同样开始招人。
金州百姓热闹的跟过年似的,大冬天,州城里人头攒动,一派生机勃勃。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啊!
泰安元年, 十二月十三,冬。
在李家村人的帮助下,江国第一炼钢厂正式运转, 数十个烟囱冒起黑烟,在南大营上空袅袅升起。
这工作推进速度,令百官震惊侧目。
金州百姓纷纷走上街头,看着南大营上方的天空,目露惊叹。因为烟囱里冒着的黑烟, 代表着大生产、大招工、以及安定的生活。
但朕却有些焦虑,毕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等明年,内燃机的发明也该提上日程了。
泰安元年,十二月十四, 冬。
老爹从定州来信, 说他和娘在那边开了一家水泥厂,生意很好。暂时走不开, 过完年以后再来金州。
朕知道, 当时朕数次想占领定州,却数次受挫。
所以江县全体迁徙后,爹娘,和裴叔、胡叔等人, 便第一时间赶去了定州, 想替我们这些后辈先把定州经营好,等朕出征结束后过去修战养息搞发展。
但谁都没料到, 朕一转眼在金州登基了。
老爹信里夸朕牛逼。
朕觉得他说的对。
但皇宫太大, 登基以后, 除了忙政务, 朕感觉越来越孤单。宝来去了永州,邵安在忙着搞发明,兄弟们见面,有外人在,总觉得拘束。
朕……有点想爹娘了。
泰安元年,十二月十八,冬。
邵安把蒸汽纺纱机、蒸汽织布机发明出来了。
目前还没到棉花种植期,为了提前适应搞生产,第一棉纺厂开始在全金州、包括金州城外的县、村里大量采买苎麻。
百姓们高兴坏了。
第一棉纺厂招工六千,其中四千都是女工,此事在金州城里引发了剧烈的轰动。
囿于厨房家庭的女性,第一次大批量走出家门,进入工厂上工。
朕知道,当前的女性地位低下,但朕选择尊重这个时代,哪怕是糟粕——改变思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步子跨越太大,反倒不是件好事。
朕不会去喊空口号,号召女性独立。
但朕会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岗位,让她们有读书的机会,来日进书院,或参加科考,入朝为官,或参与工作,赚钱糊口。
朕要给她们埋下独立的种子,然后让她们自己给予养分,生根开花。
泰安元年,十二月二十,冬。
李泉和兵部的人,研发出了野战炮、舀炮、以及大江战车。炼钢厂的钢材,也在源源不断送进兵工厂,给士兵们造铠甲、刀盾。
当夜,朕带领首辅,和各部高官去‘试炮’。
炮火打出去以后,轰鸣声震天,百官兴奋到吱哇乱叫。朕很怀疑,若非现在是冬天,不宜作战,他们恨不得立刻让朕带兵北伐。
泰安二年,一月三日,冬。
白日天气骤然升温,夜间越更加寒冷,天气越发不正常,朕怀疑,是小冰河时期即将到来的前兆。
好在,洛州赈灾很顺利。宝来稳住了永州,娄献和富先生镇守凉州,林景福和应卓镇守定州,一切都还算安稳。
泰安二年,一月二十日,冬。
短短数月时间,金州城恍若新生,州城内百姓精神饱满,六家炼钢厂全部进入生产正轨,棉纺厂里大量布匹被生产出来。
布匹衣裳价格回落,不再令普通百姓望而却步。
第一农具厂也开始招工,蒸汽拖拉机、蒸汽收割机、蒸汽播种机先后被邵安研发出来。
农具展示那天,全金州百姓都出来兴奋看热闹。
人们都在说,现在的金州,一天一个新变化。
由蒸汽机掀起的时代新浪潮,就此开始落入万千百姓家。
泰安二年,二月十三,春。
除夕夜的前一天,朕让花婶子和阿燕,也就是李泉的未婚妻帮忙张罗,做了些火锅底料,和百官组了个火锅局。
阿燕,数年前第一波来江县投奔的流民,后来被分去了李家村。
此次来金州,花婶子特地把她带上,准备年后朕结束北伐,让她和李泉成婚。
没想到李泉这小子,竟然是我们兄弟当中第一个成婚的。
别误会,朕没有羡慕,只是随口感慨一句。
说回正题。
当天朕正在跟百官吃火锅,一封‘檄文’从遥远的京师,传到金州。
是老朋友祁王发给朕的,大概意思是他在京师修生养息结束,发展的似乎还可以,让朕赶紧离开金州给他让位,不然过了年他就要来打朕。
命运好像真的是个轮回。
当年朕给祁王先发了檄文,没想到现在,他有样学样,也给朕发了一封檄文。
祁王这人,还挺幽默。
这封檄文朕没有回,因为朕准备过了年,亲自带兵去京师举行阅兵大典。
在金州修生养息了一个冬天,外面的人似乎忘了,招惹到朕的,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_^
【作者有话说】
写了个小剧场,但是我没考虑周全,看了大家的评论,先删除掉,不要这个版本了,等故事完结以后,写架空历史后世。
鞠躬感谢。
明日就是除夕, 工部提前三天已经把放假通知安排了下来。
按道理来说,工人们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在家休息了。
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坚守在岗位,忙到了除夕前最后一天。
倒不是工人们只想干活儿, 不想休息。
而是因为大家现在都知道,等这个年结束,北方雪停了,就要开始再次打仗。
陛下在金州登基后,这数月时间, 金州的百姓简直幸福到晕乎。
从先前的萧条、冷清,到金州大招工,人人都在奋斗。不管男女,只要肯努力,就都能找到赚钱的营生。
大家太喜欢现在的生活了, 生怕接下来的战争, 会让现在弥足珍贵的幸福日子化作泡沫。
炼钢厂产出的钢材,都用于给江国的士兵们配备武器装备。
他们工人多忙几天, 多产些钢用于造武器, 士兵们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这样陛下才□□啊!
只不过马上就除夕了,忙活这么久,也确实该到了休息的时候。
炼钢厂的烟囱相继熄灭, 工人们在做最后的整理, 确定锅炉、阀门、炉火都闭了,残渣之类的也都清理干净, 这才松了口气。
“花嫂子, 晚上去我家吃饭啊。”
“福叔, 这段时间多亏您帮忙照顾, 这条鱼您一定要收下。”
“李大哥——”
下工的时候,李家村的人被大家围住,有人在送礼物,有人热情发出邀请。
虽然在炼钢厂只待了短短俩多月时间,但这群江县人在厂子里无疑是‘团宠’一般的存在。而正是因为有这群江县人帮忙,炼钢厂才能发展的如此红火啊!
被邀请的张阿花笑着摆摆手,调侃道:“忙活了这么久,赶紧回去过年吧,我就不去你家啦,大过年的,上门拜访还得带节礼嘞。”
周围的工友们闻言一通哄笑。
大家都清楚,这是张阿花不想登门打扰呢。这群江县人,热情、勤劳、性格爽利,也难怪能短时间内获得所有人的喜欢。
不仅炼钢厂。
最近金州陆续开起来的棉纺厂、农具厂,厂子里都有江县人的身影。
有江县人的地方,当然也一定会有‘县太爷’。
从那天李福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江县人以后,当天就在炼钢厂引发了极大地轰动。
千万不要小瞧‘江县’的影响力。
乱世疾苦,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曾经那个被称为‘神仙桃花源’的地方,经过口口相传,不知道被多少百姓向往着。
而通过和李福、张阿花等人的交流,炼钢厂员工们才惊愕得知,如今占据金州,建立江国的皇帝,正是曾经的江县县太爷!
……钢厂的员工们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给惊呆了!
寻常百姓,哪敢去打听皇帝陛下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以至于陈庚年登基这么久,百姓们都对他一无所知。
反正皇宫里的陛下,都一个德行。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江县的县太爷在这里登基了!
难怪江县人会不远千里来到金州!
得知厂子里来了江县人以后,工人们的问题都出奇的一致:你们江县,真的跟传闻中一样好吗?
讲讲江县的故事呗,什么都行,我们都想听!
一听这些问题,李家村的人互相对视,都笑了。
哎呦,他们江县人,最擅长讲故事啦,因为讲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钢厂迅速步入正轨,烟囱纷纷冒起黑烟,大批量钢材被生产出来,源源不断的送去兵部。
然后是第二家钢厂、第三家钢厂……
钢厂的炼钢室里,厂房区的墙角,吃饭时候的食堂,只要有江县人在的地方,都会围住很多工友,神情向往又迷醉的听他们讲故事。
奇迹江县的故事!
嘎吱——嘎吱——嘎吱——
蒸汽炼钢机器在嘎吱、嘎吱运转。
而在机器的运转背景音当中,是李福笑呵呵的声音:“当时我们县区,是真穷啊。西北那地方,可不比金州,干旱、沙暴、暴雪——每一样都能要了我们的命。大概是五年前,当今的皇帝,我们曾经的县太爷,才十七岁,他走进了破败的江县县衙。然后,故事就开始啦……”
制造曲辕犁、耧车,挖掘坎儿井对抗旱灾,斗倒县丞郑文峰,对抗沙暴,栽种奇迹树,开厂房,造兵器,组建民兵,迎战五千草原蛮子——
炉火呼呼燃烧,大冬天的,厂房里温度很舒适,甚至还有些热。
听故事的工人们岂止觉得温度热,连心也是热的,脸上尽是神往惊叹,恨不得当时能身处江县,和江县人一起创造奇迹。
孙川这样憨厚的人,平时话很少,可听着江县人的故事,数次激动的直嚷嚷,偶尔还会抹一把湿润的眼眶。
这些江县人,可真了不起啊。
一开始,只是工人们在听。
后来六部的官员们,好奇炼钢厂进度为何会如此神速,来查看情况。
结果听了奇迹江县的故事,三天两头就往这边跑,听得欲罢不能,哪怕有些片段已经听过了,仍旧忍不住想听。
故事从炼钢厂,就这么传到了朝堂六部,引发一众官员惊叹。
怪不得陛下能力如此出众。
原来当年在江县的时候,他就已经这么厉害了!
但,关于【江县】的故事,到最后结局其实并不算完美。
十多万大军进攻江县,江县虽然战胜了,但富饶的县区被毁,江县人被迫迁往凉州。陈庚年自江县起兵,最后在金州称帝。
“这些人可真该死!”
“那么好的地方,就这么被毁了。”
“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心里都这么难受,你们肯定很难过吧。”
“别担心,来了金州,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大家都觉得江县人会难过,消沉。
凭心而论,家园被毁的伤痛,对人的打击可不是一星半点,谁能承受得住啊。
然而,让工人们震撼的是。
面对众人的安慰,张阿花显得毫不介意。
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渍,一边干活儿一边说道:“难受啊,肯定难受。从江县离开的时候,我哭的眼睛都肿了。可后来一想,哭有啥用啊,还不是因为这乱世有太多恶人,把世道糟践成这个德行。”
“陛下从江县起兵的时候说啦,既然没人管这乱世,那他来管!以后,他在前面打天下,江县人在后面搞建设。我们李家村抽签来到了金州,像是其余的村子,有去永州的,有去定州的。等年后陛下再出去打仗,他打下一个州城,我们江县人就从凉州派遣过去一个村子的人。我们江县人,要跟随着陛下的脚步,走到全世界去帮忙搞建设!”
“我们的家没了,不要紧,先把外面的世界都建设好。等世道太平了,没有坏人作乱了,我们就回家,回到江县,重建江县!”
这——单是听起来就好难,一个小县区,敢去建设全世界!
听故事的人只觉得深深震撼。
但包括说话的张阿花,以及所有李家村人,都神情十分认真。
显然,他们没有开玩笑!
那天,很多钢厂的工人们都大受触动,莫名从江县人身上获得了力量。
江县那地方,曾经那么穷,那么破,人家都能凭借着努力,硬生生创造了那么美好的富饶县区。
相比之下,他们金州如此得天独厚,那么他们又岂能不努力呢?
甚至还有一批年轻的工人,被奇迹江县的故事打动,私底下互相说:咱们不仅为自己努力,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炼更多的钢材,帮助士兵们打胜仗。咱努力把金州建设好,日子好了,江县人才能回家,去重建江县啊!
那么好的江县,但凡是听故事的人,谁会忍心看着她就此消亡呢?
李家村人忙活着在钢厂带头搞建设。
钢厂的人,也感激他们呢。
听说李家村的人没地方住,只能住厂子的宿舍房,工人们还特地联名上书,请求工部给李家村人盖房子。
但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陈庚年早就有意给李家村安排住处,是张阿花等人觉得,住厂子宿舍更自在,干活儿也方便,所以坚持留在厂区里。
后来经不住大家的热情,李家村人也不再推辞。
工部出面,在南大营钢厂附近,划出一片区域,给他们盖了新房,还亲切的将这里命名为‘江县街’。
再后来陈庚年打天下,江县人去各个州城搞建设,他们住的地方,都统一叫做‘江县街’。
甚至等后来江国大一统,江县人返家的时候,州城里的百姓们依依不舍相送,还把江县街一直保留着,舍不得拆除。
那些都是奇迹江县人帮扶这个国家的证据啊!
而张阿花、李福等李家村的人,也没有辜负金州人的热情。
有了他们的加入,钢铁厂快速步入正轨。后来兵工厂、农具厂、棉纺厂开了以后,他们又分出去一批人,去其余厂子帮忙。
奇迹江县人的故事,就这样在整个金州城里传来了。
作为故事里的主角,从县太爷,到当今陛下的陈庚年,自然也被百姓们空前拥簇。
短短数月时间。
兵工厂里无数武器、铠甲装备被生产出来,农具厂里的新型农具,令百姓们振奋又惊叹,而棉纺厂的开办,则是让布匹衣服价格不再昂贵到吓人,大量的女工找到就业岗位养家——整个城市都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欣欣向荣发展。
铺子纷纷开门营业,路上百姓各有各的事情忙碌,老人带着小孩嬉戏满脸安逸……日子明显开始舒坦起来了啊!
尤其是最近年关,更是格外热闹。
南大营的烟囱口,冒起滚滚黑烟。
时长有百姓,孩子,老人们来驻足观望,眼睛里都是笑意和惊叹。一边看,一边跟周围的同伴们聊‘奇迹江县’的故事。
金州城,仿佛迎来一场新生。
而这一切改变的根源,都是因为陛下,因为这群江县人呐!
所以,到了年关。
大家担心张阿花等人远在他乡,过节冷清,纷纷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过年。
张阿花笑着拒绝。
她今天晚上早就有安排嘞!
等辞别了工友,从南大营钢厂走出去,张阿花正准备出发呢,瞧见远处停着一顶小轿。轿子里,陈庚年笑着走出来,示意她赶紧悄悄过来。
张阿花小声道:“县太爷——!”
说道一半,她又四下看了看,确定没人发现,这才松了口气,上了那轿子离开。
只是,张阿花和陈庚年都没发现的是。
她刚走出钢厂,孙川和儿媳就从后面追了出来。张阿花性格好,在后厨帮忙的儿媳,和孙川,都受过她的照拂。
李泉比较忙,再加上身份特殊,很少来钢厂这边,都是张阿花休息的时候,去探望儿子。
导致大家都以为,张阿花孑然一身呢。
孙川心热,和妻子吴清商量着,邀请张阿花去家里过年。
可公媳二人刚走出来,就看到了张阿花坐轿子离开的一幕。
儿媳尚且还在疑惑。
但孙川却震惊的瞪大眼,因为他刚才听见,张阿花小声喊了轿子里那个年轻人‘县太爷’!
江县的县太爷——那不就是当今陛下吗!
而这位年轻人,孙川认识啊,对方不仅模样好,身上的气质也出众。孙川一眼就认出来,数月前,这个年轻人在南大营帮了他。
他当时出于感激,送了对方一条鱼,还觉得对方拮据,特地没收鱼钱。
结果闹了半天,人家是皇帝!
和故事里一样,江县的县太爷,亲民又和善,是一位好官,更是一位好皇帝啊!
这种故事照进现实,和故事里的人物相遇的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孙川激动到不行。
他带着疑惑的儿媳,一路急匆匆回家,拉着妻子,三人神神秘秘的进了里屋。
如今吴家日子也好啦。
吴清去纺织厂找到了工作,一家三口都在赚钱,过年也买了许多年货,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为买盐、买米发愁。
吴清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了这是?让你请阿花嫂子回来吃饭,你们怎么没把他带——”
下一刻,就听孙川激动道:“我看见陛下了,江县的,那位陛下!”
就这么一句话,让吴清和儿媳都瞪大眼。
等听完孙川和陛下的交集以后,一家人既激动,又振奋。
没想到阴差阳错,他们早就认识了那位陛下,还给对方送了一条鱼呢!
吴清埋怨道:“就送一条哪够,陛下这么好,不仅帮了咱家,还帮了整个金州的百姓。应该把两条鱼都送出去的,好事成双嘛。”
孙川也很懊恼:“是嘞。”
这事儿成了家里一晚上的谈资,一家三口热热闹闹做饭,到最后,由吴清做主,饭桌上又添了条鱼,还把买来的酒打开。
“这杯酒,咱们敬陛下!”
吴清说道:“虽然陛下肯定不知道,也不会认识我们,但哪怕因为这条鱼,咱们也希望他以后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这大概就是普通百姓最真挚的祝福了。
孙川、儿媳、吴清三人互相碰杯。
大时代浪潮下,一个最普通的家庭,因为蒙受福泽,日子越来越好,所以对皇宫里的陛下,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语。
“祝日子越来越红火。”
“祝江国一直强大,一直繁荣。”
像是这样的一幕,在无数小家庭里上演。
或许陛下看不到,听不到他们的祝福,但——心意总是要给到的啊!
而江国,关于【国】的概念,开始真正刻进寻常百姓的心里。
曾经的大晋,没了也就没了吧,大家不在乎。但江国不一样,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江国啊。
陈庚年推进的政策,奇迹江县的故事,江县人的努力,重新焕发生机的金州城,都在为【江国】的凝聚力添砖加瓦。
一个昌盛国家的诞生,可不仅仅只是宣告建立,还要有无数百姓自愿站出来,相互扶持,共同建设,以这个国家为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