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by临西洲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2

说实话,娄姝干了这么好几年赔本生意,还真没有被夸过一句‘有天赋’,现在骤然被这么一夸,整个人都瞪大了眼,莫名有种亢奋感。
然后就听陈庚年说道:“你认识流放村的村民,他们那边有很多人才,但不是每个人才都适合做生意,没有一个好的老板,人才空有技术也不行。但每一个人才,肯定都是一个好的老师。接下来,我会跟你哥合作,在凉州开办一些工厂,比如养猪场,比如砖瓦厂等等。你可以换个方向,不做卖东西的生意,做人才培育介绍的生意。比如养猪,赶在你哥开养猪场之前,你去培养一批养猪的员工,给他送过去,瞬间就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还有,你还可以发展猎头挖人中介行当。比如你做过那么多的生意,自然对很多行业有所了解,也认识很多店铺的老板或者员工。今天这个掌柜的想跳槽,明天那家老爷想招人,你都可以作为中间人去给他们牵线,因为他们彼此并不了解,不信任对方,由你这个中间人在,就能促使双方互相了解最后达成合作。等你生意真做大了,整个凉州人才市场都是你说了算,有娄知府在后面帮你撑腰,你这个关系网只会越铺越大,因为你背靠凉州最大的官。你甚至还可以请诉讼状师,每一个从你这里介绍到工作的人,都可以来找你处理后续,比如他们东家不给工资啊,在工作上被打压欺负啊,你都可以在收取一部分钱以后,帮他们出面打官司。人才网一旦构建起来,你是最权威的,不管是人才找工作,还是老爷老板招人,都会来找你,因为最方便也最稳妥。甚至你还以扩展更多的业务,比如哪家店铺需要买什么节礼年礼员工福利、或者想要以便宜的价格去进货,你都能帮忙去办,因为你肯定认识相关行业的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步的话,到时候就连我,也要上赶着去找娄小姐你合作。”
听完这番话的娄姝惊呆了。
像是醍醐灌顶,又像是打开了什么新世界的大门,她满脑子都在震撼的想着:原来还可以这么做生意?怪不得是天下第一会赚钱的男人,人家这思路,这想法,随便指点几句,都够自己受益终身的!
那个瞬间,娄姝在心里想,一定要跟县太爷打好关系,一定要跟他做朋友!
所以在听见陈庚年说后续会跟自己合作的时候,娄姝赶紧问道:“什么合作?县太爷您说,我保证努力去办!”
谁能会拒绝一个教你赚钱的县太爷呢!
会赚钱的县太爷很厉害,那带她一起赚钱的县太爷,就是天下第一厉害加可爱啊!
陈庚年说道:“目前江县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但是我们也陷入了一个尴尬期,缺少劳动力和人才。外面世界太乱了,我不确定引进来的流民会是什么情况,而且大肆引进流民,也会让江县暴露在危险的境地。所以娄小姐若是真能把人才资源的生意做起来,以后到凉州的流民,娄小姐可以给他们做个简单的初筛,除了风险评估之外,还要有能力评估,哪些流民适合做什么工作,会什么才艺,或者干脆就是身强力壮能干体力活。体力活的流民可以直接送过来,有些技术傍身的,培养一下再送过来。当然,肯定不会让娄小姐白费力气,这个其实相当于外包性质,我举个例子,江县需要开采一千亩地,或者要盖房屋修路搭桥,需要二百流民来干活,每人每个月给开一百文的薪资。这个活儿我外包给你,你接手以后,吃一些回扣,给流民八十文。但你得保证送来的流民没有问题,并且他们能顺利给我们干完活儿。后面看他们的意思,要么留在江县,要么我再把这批人给你送回去,你在给他们找新的活儿,或者安置在凉州。”
人才培育、人才挖掘介绍、诉讼官司、节礼福利、员工外包。
这些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力资源公司所有的业务承包范围。
娄姝听得眼睛都在放光。
这些事情听起来对别人来说肯定很难办,但她不一样啊,她做过那么多生意,认识很多人,还有哥哥娄献在背后站着,所有的业务都在她的能力范围内!这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制的生意!
单是听完陈庚年这话,娄姝就产生了这辈子都没有过的某种直觉:这个生意她肯定能干,而且能干好!
“多谢县太爷指点!您放心,只要这个生意我能做起来,我免费给您一年,不对,两年!以后两年内,我输送来的流民,不抽成,您只用给他们工资就行!”
娄姝振奋极了,她看向陈庚年,期待道:“那这算不算是你和我之间的合作?我意思是,你跟我哥之间有合作,但那是你们的合作,我们单论。以后有遇见什么问题,我可以写信请教您吗?”
陈庚年笑道:“当然可以。”
他也确实需要一个有背景的人,去帮忙给江县输送流民。如今只希望,这位娄小姐能把这人才资源生意做起来。
不用陈庚年担心,得到指点一心振奋的娄姝,火速回到江县。
她把化肥、水泥、麦钐拿出来以后,眼巴巴等着的娄献笑的十分开怀。
可很快,当听完娄姝的‘人才资源生意计划’以后,被惊的目瞪口呆。
这,县太爷是真厉害啊,这生意,听起来她妹妹还真能做?
“等着瞧吧,以后我给你赚大钱,就算世道乱了,我也能护着你!”
娄姝头一次见她哥这种表情,心里得意的很,并暗中发誓,一定要把这生意给做起来!
且不提准备大刀阔斧做生意的娄小姐。
江县这边,县衙同样开始大刀阔斧搞建设了。
拿到城市规划图纸后的第二天,陈庚年通过县衙,张贴了一份告示。
告示上的内容,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上面写着,农忙期到来,县衙决定暂停水泥修路和盖房子工程,全力让大家做地里的活儿。
但这活儿并不是不干了,而是等到农忙期结束后,再大刀阔斧的干!
“县太爷不仅要给全县城铺设水泥,还要把全县城的房屋都重新翻盖!”
“因为是县衙主动倡导的盖房,从今年六月份到明年六月份,凡是接受县衙倡议主动翻盖新房的人家,都可以得到一百文的盖房补贴。”
“县衙的道路会重新规划,以商铺街为基准中心道路不变,向外部扩张,将来还会修缮城墙!”
“县城北边那些工厂,也会被收纳进县城里,县衙鼓励村子搬迁去那边,也鼓励工厂的员工在那边盖房子,这些同样可以拿到一百文盖房补贴。”
“不仅会铺设水泥路,还要做绿化和垃圾收容,还有排水系统!”
“这是啥子意思?”
“下面有解释!意思就是,以后咱们走在县城里,路上会有花坛里面种植漂亮的花草,垃圾不可以乱扔,只能扔进垃圾桶里,各种脏水污水不能随便乱倒,会通过地下渠道排出去。”
“乖乖,那以后江县县城岂不是干净又漂亮?”
“豁!县太爷还要在城东建医馆和学校,以后咱们家里的娃子都能读书认字儿了,看病也不愁没地方找郎中!”
“听说城东那边,县太爷还准备建个小公园!”
“对对我也打听了,小公园意思就是里面有水有花有假山,可以去溜达,跟皇帝老子的那个御花园似的!”
江县的民众们已经习惯了县衙时不时会搞大动作。
可这次的大动作,也实在是太大了吧!
这事儿在江县足足热闹了小半个月,大家出门都在谈论,以后要是新县城建好了,那该多美多漂亮啊!
而县城的人们更加激动,他们赚到了钱,早就想盖新房了,现在又有一百文盖房补贴,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盖房子啊!
一时间,北边大江村的砖瓦订单飞速开始增加。
大江村人笑的合不拢嘴,大生意又来了啊!
或许六月注定是江县丰收喜悦的季节。
人们惊叹议论着县衙的大动作,与此同时,经过五月份阳光的暴晒,地里的粮食终于到了能收割的时候。
而这次的粮食产量,比去年的三百多斤更夸张,很多人家地里的粮食,都稳稳冲破了四百斤!
大夏天的,天气热的不行,人们一个个累到汗流浃背,但脸上都是止不住的笑容。
新一茬粮食下来了,兜里马上又要有钱了。
县衙还在搞大动作,各种招工,再去干半年活儿,到时候肯定能赚到盖房的钱!
县太爷可是说了,水泥路只会修缮到村口。
要是想村子里都铺上水泥路,那就得各个村子筹钱,到时候县衙会报销一部分,但大头还是得村里自己出。
但这也架不住村民们心里想要水泥路啊!干净,平整,还漂亮,谁不稀罕?
听说已经有村子开始商量着,到时候全村铺水泥路了,不仅村里铺,家里院子里也得铺上呐!哎呦,真是想一想都觉得心情好。
最近,李家村也在忙着收割粮食。
可问题是,李泉被关在了军营里,张阿花的养猪厂最近忙着出第二批猪肉,她忙啊!忙到根本顾不过来!
还好今年有麦钐,村子里的麦地,都是统一收割的。
因此这天,张阿花在厂子里忙完以后,请了一天假着急忙慌往家赶。走到田埂上的时候,遇见同村的嫂子站在地头一直笑,张阿花用草帽遮住太阳,扯着嗓子喊道:“嫂子,隔老远都看着你在那儿美呢,收了多少粮啊?”
那嫂子得意道:“刚脱了一亩地出来,整整四百一十斤!”
哦豁,这么老些!家里怕是要堆满粮食了吧!
张阿花正准备惊叹呢。
另一边地里,李福从麦田里钻出来,急切道:“阿花,我就说听见你声音了。赶紧的,麦子割到你家地里了,你人赶紧过去,把钱给了当场就给你割,要不然得把你家跳过去排在最后了!”
村子里统一收割粮食就是这样,轮到哪块地先给钱,给了钱帮你收割,要是人和钱都不在,那就只能等到最后了。
张阿花闻言拔腿就跑:“福叔,你让他们等等,哎呦,我这紧赶慢赶的,累死了。”
田地里有同村人打趣她:“张厂长大忙人,忙着在厂子里捡钱,地里的粮食都不稀罕了。”
听见这话的人都在笑。
张阿花边跑边回嘴:“你再瞎说,今晚去你家吃好的,昨儿个我路过你家,瞧见你家杀鸡呢,还故意搁屋里,生怕别人瞧见。”
那人被怼的脸色一红:“你什么鼻子啊,这么灵光。”
粮食收成好,所以大家都开心。
田地里到处都是笑声。
张阿花也顾不上拌嘴,紧赶慢赶来到自家田地。
她旁边上一家田地都快割完了,那麦钐是真厉害啊,往麦田里对准一大片麦子就这么一切割,大片大片的麦子被网兜网起来,整整齐齐被运送出去。
“哎呦我的娘,这是真方便啊。”
张阿花站在田地头,交了割麦子的钱,看着自家田地里的麦子唰唰唰被收割完,心里那叫一个美啊:“这要是搁以前,哪敢想?瞧瞧现在,我张阿花也享受一把地主婆的滋味,连收麦子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啦。”
还真是地主婆待遇!
不仅李家村,这些天江县各个村子都是这么收割麦子的,不仅比往年轻松,收成还多的吓人,基本都在四百斤出头!
粮食收上来以后,晾晒、装袋,然后又是大家喜乐闻见的‘交粮税’环节。
好笑的是,今年村子里的人都抢着去县衙交粮税。
“去年我在县衙吃了一次白面窝头,那滋味,到现在还记得!”
“瞧你那点出息,家里这么多粮食,你自己做啊。”
“那不一样,县衙的更好吃!”
“咱还是老传统,带点好东西给县衙送过去。去年家里穷,看你们都送,我都没好意思张口。”
“哈哈哈哈哈已经有村子去送了,县衙门口摆的都是好东西,县太爷怎么喊都没用,这帮人放下东西就跑。”
“我也想去交粮税!想去看看县太爷,想让他知道,咱们都是因为他,才能有了如今的好日子。”
“对对,大家伙儿其实心里都是这个意思,要不能这么多人往县衙送好东西呢!以前家里穷,吃不饱饭,见天儿让县太爷操心给咱处理麻烦。现在日子好啦,收成这么多,咱不给县衙带麻烦了,咱带点粮食,带点好的、带点收成的好兆头跟开心,去找县太爷说道说道。”
一时间,各个村子推着粮车,大家喜滋滋赶去县衙。
倒也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县太爷亲自看看,咱江县这日子都好起来啦!

又到新一年收粮税的时候。
相比于去年, 今年衙门人手充裕,新县衙的粮仓也经过重新修缮,不会再出现粮仓被塞满导致粮食放不下的尴尬情况。
丁晴收了三四个徒弟, 又有流放村来的两位厨娘帮忙,众人齐上阵,在衙门外的平整水泥路上支起六七口大铁锅。
现在不用烧柴火了,一个煤炉子都能轻松搞定,方便又干净, 而且煤块火势旺盛,一锅饭很快就做好了!
做的饭依旧和去年一样,是大白馒头和花卷,只不过因为这次用的面粉,是胡老爷厂子里细细研磨出来的, 所以吃起来更香。
因为条件好了, 面糊汤里的鸡蛋放的也多了,旁边棚子里还配有腌制的萝卜丝小咸菜, 脆口的, 微微有点甜辣,咬在嘴里咔吱咔吱响,夏天吃清爽的很。
乡下土路不好走,推粮车也是个辛苦活儿。大家按照去年的流程, 把粮食堆放去县衙, 然后绕回前门,来丁厨娘这里吃饭。
水泥路上, 还有县衙搭建的临时棚, 大夏天有地方遮阳, 所以也不算热。关键是还有风啊, 县衙这路口刚好是个风口,夏风呼呼的吹。
人们就这样或蹲、或坐、或靠在墙边,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端着面糊糊汤,神情惬意的吃饭。
还有人夹了一些萝卜丝塞进馒头里,哎呦,那滋味,是真香啊!
粮食收成好,人们心情也好。
所以这一片的民众们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还有人吃完了主动来帮丁厨娘干活儿,那氛围叫一个轻松舒适。
有女人吃完了饭,咂摸着那萝卜丝的味道,赞叹道:“丁厨娘这厨艺是真没得说,这萝卜丝做的可真好吃,回头我也试着做一些。”
丁晴正在忙活着照看新一锅馒头呢,闻言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笑道:“嫂子,这萝卜丝多着呢,你要是喜欢,我让人给你带点装回去。来你过来,悄悄地装一碗,可别让人瞧见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半点没压低声音。
周围一群人都笑了,他们听得一清二楚呢好吧!当即就有好几个人过来,都想带点回去。
丁晴大手一挥,都给!
旁边两位流放村过来的厨娘人都麻了。
事实上,从江县开始夏收以后,不管是先前误打误撞进来的那波流民,还是流放村来的这批人才,都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粮食亩产超过四百斤,这种骇人听闻的产量,他们这辈子都没听过啊!
交粮税的时候,县衙还会管饭,白面馒头、鸡蛋面糊汤等好东西,不要钱似的往外拿。
更离谱的是,大家来交粮税,还会带来各种鸡蛋啊、肉啊、腊肠啊之类的好东西,县衙外一片小空地都要摆满了!
到最后丁晴做饭都开始就地取材,锅里的鸡蛋,就是从那边拿过来的。
这种不可思议的一幕幕,也就只会发生在江县了,外面人过的那么苦,为一口吃的就能拼命,这里却像是个幸福的世外桃源!
因此,喜欢上这里,喜欢上江县,真的是个很理所当然的事情。
身处这个富裕且幸福的地方,有时候流民们甚至会觉得恍惚,恍惚觉得曾经那场逃亡反而不真实,唯有这里,才是他们今后最真实的生活。
“哈哈哈哈衙门门头外面东西又堆满了,县太爷正准备把门口封起来呢。”
正当这一批人吃饱喝足的时候,下一批交完粮税的人过来了。大家当即给他们腾出位置,去旁边开水缸里洗碗。
一听到县衙那边又堆满了东西,人们都忍不住开始笑。
笑的时候,也有人咂摸着嘴,憨笑着回味去年:“丁厨娘的手艺没得说,但要我说啊,还是去年的馒头最好吃。我交完粮税出来,闻到那个白面馒头的香味儿,馋的呦!当时刚好瞧见丁厨娘掀开锅笼,哎呦我的娘,那一大锅的白馒头,给我人都看傻了。刚出锅的白面大馒头,烫得很,但我拿到手就忍不住往嘴里塞,那味道是真香,把人香迷糊那种香。到现在了,我有时候脑子里还会想起来,嘴里都是那个白面馒头的香味儿。”
当即就有好几个人附和,去年县太爷请大家吃饭那次,不知道被多少人记在心里。
也有人眼巴巴听着,突然间觉得嘴里的馒头都不香了,表情上带着后悔,因为他们去年没来啊!
这大概就是忆苦思甜?
而且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真的就止不住,总想忍不住跟着一起回忆细节。
“去年我记得可清楚啦!那个时候县衙门口也是摆放了好多好东西,到最后县太爷都被惊动了,说是谁在往门口放东西,就把谁给抓起来。”
“哈哈哈这事儿我也记得,但那个时候差役们忙着收粮,哪里还能腾出空抓人?大家都不怕,卯着劲儿往那边放好东西。”
“后来我还记得,吃完饭以后,县太爷还说给大家惊喜。结果还真是大惊喜,回到粮仓以后,每个人还能把粮税的十分之一带回去,那天带着粮食回去的路上,我龇着大牙一直傻乐。回去就让婆娘把那粮食磨碎了,也做了一锅大白馒头——”
他们这边笑着闹着回忆去年的趣事儿。
这时候有人突然在远处激动喊道:“今年也有惊喜!大惊喜!县衙那边说,今年的粮税按照三百斤的一成来收缴,多出来的粮食都赶紧带回家!”
今年也有惊喜啊!
众人闻言都激动的站起来,现在谁家没有五六亩地,要是按照三百斤来收税,那每家都能节省几十斤粮食呢!
一时间,整个县衙外的民众们都轰动了。
“真按照三百斤来征税?”
“哎呦我的娘,那这次又能带回去好多粮食了!”
“今晚回家就吃顿好的!”
大家吃饱喝足,本来都准备走了,一听这消息,顿时都来劲了。
纷纷激动的呼朋引伴,又往粮仓那边赶。
饭棚子底下。
那位流放村来的厨娘目瞪口呆的看着这阵仗,回头呆滞的问丁晴:“交上去的粮税,还能退回来?”
老天爷啊,这简直不可思议到了极点。放眼这个吃人的世道,从来只听说过官府增加赋税徭役,搞得民不聊生活不下去,怎么到了江县,全都反着来了呢?
丁晴闻言笑道:“对,去年也这样。咱县太爷啊,是一等一的好官,要不然为什么衙门外面能堆那么多好东西呢。婶儿,你尽管在这里安生待着,等到了明年,你也能开垦自己的田地了。到时候等你家人从苦役场里出来,也接过来一起过安稳日子。”
厨娘闻言眼睛有点酸。
她重重点头,再过两年,她男人就能从苦役场里出来了,到时候一定要把男人接过来,一起过好日子!
按照三百斤缴纳粮税,是陈庚年和富春商议过后,给娄献写信,双方共同定下来的。
因为税粮送去凉州,还得往上边继续缴纳。
一旦江县这边缴纳的粮税过多,就很容易被有心人给盯上。
所以就按照三百斤去缴纳。
事实上就算这样,这批税粮也是很多的,到了凉州以后,娄献完全可以留下一部分,再送去京城。
当然这也不是陈庚年故意折腾民众,让他们把粮食带来,再带回去。
凉州和江县距离远,陈庚年也是今天刚收到娄献的回信,对方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这个请求。
收到回信后,陈庚年当即吩咐衙门的差役,给民众们返还粮食。
没多久后,外面就听到了民众们的欢呼声。
办公房里,听着外面的欢呼声,陈庚年靠在椅子上,神情惬意放松。
最近县区又迎来一茬新的大丰收,民众们都很振奋,他这个县令,自然心情也跟着十分舒坦。
办公桌对面,富春笑呵呵说道:“带着几十斤税粮回去,像是白捡一样,也难怪大家会开心。县太爷,按照我们和娄献的协商,从六月份起,包括这批税粮,以后都夜间进凉州,他们那边会安排人接应。”
树大招风,怀璧其罪的道理,大家都懂。
以后去凉州就得低调,板车运货队伍都尽力选择晚上运输。
“行,我让物流厂的人去安排。走夜路更劳累,工资这方面,得再给他们涨一涨。”
陈庚年说到这里,突然叹了口气:“去年送税粮去凉州,是宝来带的队,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还带那么多的粮食,当时我还不放心。结果今年,他现在一直在新兵营里加训,一个月没出来了吧,也不知道这群小子们能不能撑得住。”
富春闻言笑呵呵的说道:“这帮小子虽然以前是混,但现在都能靠得住,县太爷您就放心吧。”
陈庚年无奈点点头。
世道如此,他们江县需要自保,实在别无他法啊。
县衙按照三百斤粮食来征税的事情,让县区的民众们兴奋又欣喜。
大家高高兴兴去交粮税,回来跟去年一样,不仅吃饱喝足,还带回去了更多的税粮。
虽说现在地里粮食收成好了,可谁会嫌弃粮食多呢?
这大丰收的好时候,真是到处都是惊喜和幸福感啊!
先是有了麦钐,人们夏收的时候都没有太劳累,家里有煤球,也不愁做饭手忙脚乱。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夏天农忙期,绝对是江县人最舒坦的一次!
现在日子是真好了啊,以前只想着吃饱饭,现在反而想着能别那么劳累,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想要提高生活质量,肯定还得继续赚钱嘛。
因此夏收以后不久,地里晾晒出来,大家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夏种。
这次不一样了,因为技术再次升级,人们大多数都买了化肥!
孙家的化肥厂,已经昼夜不停歇的忙活了两个多月,就这,还是不够卖。
最后还是有几个乡绅看到商机,也陆续开了化肥厂,算是勉强达到市场供应需求。
人们夏种之前,先把化肥洒进地里。
然后用曲辕犁犁地,把化肥都翻埋进土壤里,再晾几天,就可以下种子用耧车播种了。
有了这些化肥,秋天的时候,估计收成还能再涨!
大夏天,热是真热,可架不住大家心里美啊!
来地里干活儿之前,先喝一碗藿香正气汤,然后撸起袖子开干。
他们可都听说了,这肥料撒下去,将来亩产量估计能达到五百斤!
那可是足足五百斤啊!
不管再热再累,心里想一想这个可怕的产量,大家都干劲十足。
至于为什么江县人笃定,化肥有大作用呢?
当然是因为亲眼瞧见的啊!
四月份种植的大豆、棉花,在肥料的滋养下,如今长势十分旺盛。大豆已经结了饱满的豆荚,棉花更稀奇,结的都是花骨朵,听说再过些天,这些花骨朵就能开花了!
农忙收割期,地里的麦子都收割了,唯独留下那些大豆、棉花,那可真是惹眼的很,走过路过的时候,想不注意都难。
再等俩月,八月多的时候,棉花和大豆就能收了。
有时候江县人路过大豆地、棉花地的时候,感觉自己看到的不是庄稼,是香喷喷的豆油,和暖呼呼的棉被棉衣啊!
大家走到田地里,总是会忍不住驻足观察一会儿,眼睛里是浓浓的期盼和艳羡。
等明年,他们也要种植大豆和棉花!
虽然现在只有眼馋的份儿,但人们也并不沮丧。
因为要赶时间,把麦子都种下去!夏种结束以后,县衙新一波大招工又要来了,县城里又是盖新房、又是盖人才公寓,又是铺路挖下水道的,这么多活儿,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去赚钱呐!
等赚到了钱,自家的砖瓦房也能盖起来,哦对,还得铺水泥院子!
瞧瞧,现在这日子里到处都是盼头,每天都在奔着新目标努力,累是累了点,可晚上睡觉都是香甜踏实的啊!
相比于幸福到夜晚睡觉都在笑的江县民众,凉州的民众们,仍旧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
因为今年的夏收,收成仍旧不理想。
亩产量一百斤的粮食,交完粮税以后,还得往地里洒四五十斤的种子。
余下的粮食,一家人肯定是不够吃的,哪怕一天只吃两顿饭,还抠抠搜搜数着麦子粒过日子,都很艰难。
所以每年粮食收成,缴纳粮税的时候,反而是农民们最难受的时候。
辛辛苦苦大半年,就见这么点粮食,能高兴到哪里去?
更别提,他们很多人身上还带着伤。那些伤,有的是去年冬天的冻疮,因为舍不得花钱治病,只能就这么拖着。
从冬天拖到夏天,伤口不仅没好,反而开始溃烂发脓了。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当然是因为挥锄头、镰刀的原因啊。镰刀收割麦子虽然也累,但相对来说也算好点,锄头是真要人命。那么多亩地,一锄头一锄头的刨,刨到最后整个人累到不成人样,不仅受伤,还会中暑。
因此一到夏种夏收期间,各个村子里的人都一脸麻木。
年纪大的老汉、老妇坐在田地里抹眼泪,他们年纪大了,干不动活儿了。可不干不行啊,农忙期就是要抢时间去干活儿,但凡迟一点,就会影响收成,让本就少到可怜的收成雪上加霜。
这一切,是从夏种之前开始改变的。
那天,知府大人带着一群人来到这个村子,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闻所未闻,又有着大作用的农具!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学渣被逼考科  过鲸—— by休  直播讨债,一  (咒回同人)我  (咒回同人)身  贾贵妃日常—  背叛—— by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