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by临西洲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2
孙成揉了揉脑袋:“北边在加班加点修路,同样忙疯了!县太爷让他们提前一个月完工。因为随着县衙开始修缮水泥路面,需要烧制大量水泥,那就要用更多的煤炭。除此之外,化肥厂,砖瓦厂,哪个不需要煤?路再不修出来,会耽误进度。”
那见鬼的崎岖山路,那么大的工程量,提前一个月完工?
胡铭露出同情的表情。
这时候,有马车快速赶到县衙。
邵安急匆匆从外面小跑着进来,隔老远就嚷嚷:“水!水!赶紧给我递碗水!”
胡铭赶紧给他倒了一碗水。
邵安咕嘟咕嘟一口喝了,正准备说话,孙成拍拍他的肩膀:“兄弟,赶紧上去,县太爷等着呢。”
于是邵安话也没力气说了,他反手拍了拍孙成肩膀,快速上楼。
楼上县太爷办公房,陈庚年正在跟富春、以及一个五十岁的老者商量排水排污系统铺设的问题。
这个老者叫做丁建。
他跟儿子都曾经在工部任职,如今丁业在水泥厂做技术骨干,而丁建,则是因为擅长修路搭桥,被收纳进了工房。
“商铺街这里,将来肯定不管是污水还是雨水,都排泄量比较大,草民先前去看过,这里地势偏低。将来修路的时候,路中间需要拔高,两侧做人行道的同时也拉低路边,走排水泄洪会比较合理。下水井得再多打几个,这里人多,不能做明渠,要挖地下排水涵洞——因为人多,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所以还得在涵洞下面造铁闸门,砖石做通道,闸门要用铁的。做棱形孔状,可拆卸,能阻挡住较大的垃圾仿制通道堵塞,后期方便清理——”
邵安进来的时候,听到丁建在说这番话。
不愧是工部出身,曾经负责过京城的路面铺设和地下排水搭建,所以说出来的话都很专业。
陈庚年跟富春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附和。
注意到邵安进来,陈庚年将手中的图纸交给他,说道:“暂时商议出来了排水排污的整体规划,但具体还是得按照实地调整。走吧,一起去商业街,先打个样板出来。后面的规划,就是翻盖哪条街的房子,先挖排水沟渠,然后扒房子盖新房,同时铺设水泥路做绿化,工程只要一开始就抓紧进行,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把房子建出来。房屋修建期间,只能安排百姓住临时棚区房,这个你就暂时不用管了,我找其余人去办。”
邵安闻言长舒一口气:“好。”
关键忙碌期,大家也不耽搁时间。
既然邵安来了,陈庚年就带着他们赶往商铺街。
此刻的商铺街,可谓是乱哄哄的。
老板们在着急忙慌搬家,嘴里还笑着跟附近民众打招呼:“不是不干了,等盖好房子再搬进来!我们都在隔壁那条街摆摊啊,每家店都去,衙门划分好了固定的摊位,有需要都来!”
但一部分上工的民众在催促他们赶紧搬家,因为要等着扒房子呢!
另一部分工人已经热火朝天开干了,他们要挖排污排水的明暗渠,还得挖下水井,井下到时候还得做砖石涵洞,除此之外,渠道里还得铺走水的陶管——
哦对,说起来陶管!
来这边监督工作的县衙工房差役一拍脑门,大声喊道:“有人去通知葛华了吗?他人呢!”
这会儿已经开始动工了,工人们在挖渠,有人往外面运土料残渣,有人往里面推沙子准备垫路基。
一片闹腾当中,一辆牛车拉着一板车的陶管,逆着人群驾驶进了商铺街,引来一片张望。
娘嘞,这啥玩意儿呐?
板车上,葛华大声回应:“来了来了,县太爷到了没?”
“还没有——”
工房的差役正准备回话,一回头老远就瞧见有民众们自发让路,当即改口:“已经到了,时间刚好!葛师傅,您赶紧过来吧!”
葛华不敢耽搁,赶紧从车上跳下来,抱着两小节陶管就去找县太爷。
陈庚年一下车就在找葛华呢,瞧见他抱着陶管过来,当即笑问道:“成了?”
现代城建的地下水管道,一般都用的pvc材质。
但古代没有这玩意儿,不过没关系,陶制管道其实并不输给pvc分毫!又有葛华这样的烧陶工匠在,做一个暗扣,将两截陶管卡在一起的工艺,对他来说并不算难。
“做成了!县太爷您看,这两节陶管,就这样对准卡槽位置,刚好可以契合。到时候如果还觉得不牢固,可以外面再用水泥封死。只留下固定的一些管道活口,将来方便替换或者修缮。”
葛华将陶管卡在一起,给陈庚年看。
果然是巧夺天工的手艺,卡的十分严实,完全不用封水泥就能行!
陈庚年赞叹道:“好精致的手艺。”
旁边,丁建同样一脸兴奋:“有了这些陶管,排水系统肯定能顺利施工。”
陈庚年当即笑道:“走,去做个样板路出来试试。”
“县太爷来了!”
“快快,都给县太爷让出路来。”
“县太爷要做什么?”
“应该是要做排污水,以后县城各户人家用完的污水,都会通过地下排出去。你看到那人抱着的陶管了吗,应该就是从这陶管里把污水流出去。到时候不仅商铺街,整个县城都要挖沟渠,埋陶管。”
“乖乖,这么大的工程量啊!”
民众们其实也不懂什么是‘排污系统’。
但一听说全县城都要铺陶管,都被这大手笔给惊呆了。
那可都是钱呐!
确实都是钱。
所以陈庚年已经计划着,再开一家烧陶厂,节省一下成本开支。
来到街道上以后,已经有污水渠被挖掘出来。
陈庚年带着丁建、邵安等人,核对图纸上的渠道定点,下水井位置,同时让人去修建涵洞,最后做了个排污实验。
这个还算是比较简单的,将陶管接起来放进沟渠里,然后在下水井位置往下倒水,水流顺着涵洞接进陶管,然后流淌出去。
看似很简单,但这实际上包括了排蓄、分流、过滤等功能,确保将来家家户户的污水都能排出去,也确保雨水太大的时候能够泄洪。
这边排污实验刚做完,那边工房的人来汇报,说是商铺街搬空了,工人们准备扒房子。
陈庚年跟富春对视一眼,笑道:“行,那咱们也赶紧退出去,去外面瞧个热闹。”
是真瞧热闹!
商铺街在江县存在了这么多年,如今也要扒了,谁不想来凑个热闹呢?
民众们都被劝到远一些的安全区域。
大家看着那边施工工人商量怎么扒房子,一个个纷纷议论。
“哎呦,真要扒了啊?这条街从我出生开始都有了,以前不在意,现在一听说要扒了,心里咋有点空落落的。”
“空落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
“对对,这扒了又新盖的砖瓦商铺街,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地里四百多斤的亩产量,大豆和棉花,还有方便好使的煤块,都是咱江县人日子越过越好的证明啊!”
另一边,扒房子的工人们可没有那么多感慨。
大家站在外面的围墙处,齐齐开始喊口号——
“3、2、1——推!”
伴随着工人们的口号,一家铺子轰然向前倒塌,激起一片尘土飞扬。
江县人看着那坍塌的街道,一个个眼睛都在发亮。
扒掉旧城区,盖起新城区,咱这也算是亲自来见证‘江县蜕变’,一起跨进‘新时代’咯。
接下来,撸起袖子干活吧!
◎大豆棉花成熟,豆油豆皮豆腐、棉布棉袄统统安排!◎
随着商铺街被拆除, 江县这场全民参与的城市建设,算是正式拉开帷幕。
七月份的天气还是很热的,但架不住人们内心有干劲儿啊!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大家都觉得,今年夏天其实没有去年那么热了。
六月底、七月初那几天,也就是秋种过后没多久,甚至还下了几场雨!
虽然下了雨以后,路上一片泥泞, 还耽误了县城的项目。
但那可是夏天的雨啊!
对于地处西北、常年干旱的江县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
人们猜测,是因为北部沙漠区那片奇迹树林,不仅帮江县挡住沙暴、狂风,让冬天变得温暖, 同时也让气候变得湿润, 不再像往年那么干燥。
等再过些年,说不定江县还真能像是当初种奇迹树时候, 县太爷说的那样:冬暖夏凉, 绿树成荫,河水流淌,土地肥沃,甚至还会有水鸟来江县栖息。
哎呦, 要是真到了那一天, 江县该多漂亮啊!
下雨在家歇息的时候,大家都在商量着, 等今年秋天, 北边梭梭树成熟开始结种子的时候, 一定还得继续去种树。
种树的甜头, 大家都尝到了,想要彻底将这片贫瘠之地变成良田沃土,种树绝对不能懈怠。
不仅要种树,坎儿井也要继续挖!
那些从井渠里流淌出来的雪水,不仅仅只是用来喝的水,用来浇灌田地的水,还是流淌在田野间的风景线,是各家各户喂养的鸭子们的游乐场,是用来肥沃土地、装饰江县的甘泉呐!
想想前些年的江县,再看看如今,变化是真的大。
因为有雪水滋润,坎儿井两侧的青草长势旺盛,甚至还有各种野花争相绽放,引来蜜蜂和蝴蝶流连。
这就是对江县最好的装饰啊!
现如今的江县人,哪个不是亲眼目睹、亲自参与了江县的发展和蜕变。
唯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
大家对于江县这片土地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人们越来越富裕,条件越来越好,也也不能忘本,江县也得跟着大家一起越变越好才是啊!
下过雨以后,整个县区的燥热都被短暂清洗掉,整个世界一片干净。
人们难得有个休息日,看着仿佛焕然一新的江县,突然意识到,好像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
“我还一直念叨着,去北边种梭梭树,可冬天的时候,家里人想一起把房子翻新了。”
“哎呦,我们村也是这样!坎儿井的挖掘现在已经停工了,大家忙着种地,种完地忙着去县衙上工赚钱,都顾不上咯。”
“照这样下去可不行。”
“可能怎么办呢,咱们日子确实好了,但感觉也越来越忙了。倒也不是抱怨忙碌,就是觉得,怎么忙都跟不上趟呐!”
“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现在在县衙上工,但等过了九月农忙期,就得去辞工了。”
“这么高的工资,你辞工干啥?”
“我得申请开垦荒地啊!你最近忙,没去地里看吧?我们村人种的大豆,豆荚特别饱满,听说胡老爷已经提前开始出钱预定了,那价格是小麦的两倍!还有那棉花,哎呦,真跟花儿似的,最近已经陆续开始开花了,雪白雪白的,漂亮得很。不仅漂亮,价格还高,是大豆的两倍!”
“那我家也得赶紧去申请开荒了,你家准备申请几亩?”
“我家三口人,能申请九亩地,棉花大豆跟小麦错开种植收获,应该是能忙活过来的。”
“吓!那就更没时间去挖坎儿井,种梭梭树了,而且以后连上工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说我愁啊,究竟是去上工好,还是去开垦荒地种植棉花大豆好?棉花将来能做衣裳,大豆能磨油,这些也都缺不了啊,要是去上工,反而还得花钱去买,不如自己种呢!”
“唉,要是再有一些流民来咱们江县就好了。像是年初那时候,那些流民都缺衣少食,只要给口吃的就愿意干活儿。有他们帮忙,不管是种梭梭树,还是挖坎儿井,或者开垦荒地收种庄稼,都能轻松解决。咱们自己还能腾出时间,出门去上工赚钱。”
“有道理啊!李家村不就这么搞得吗?要不是有那些流民,他们村哪能这么快就盖砖瓦房。”
快速发展可不只有好处,同样也有弊端啊。
落后的生产力,跟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之间,有着不可调节的矛盾。
先前江县发展没这么迅猛,矛盾也就没那么明显。
可随着陈庚年开始大刀阔斧搞城建,那些隐藏起来的弊端,全都暴露出来了。
供不应求,导致很多人开始忙到过度疲惫、甚至生病。
首当其冲就是大江村的砖瓦窑、北部矿区的采煤工人,甚至包括陈申陈老爷的水泥厂。
大江村。
今天新一批砖瓦出货,瞬间被哄抢干净,甚至后面四五个月的订单都排满了。
田大山把货送出去,回头去砖窑查看情况,一看有两个烧砖工匠都不在,忧愁道:“又累病倒了?”
其余两个工匠累兮兮的点头,浑身疲态。
他们这群烧砖工匠,这俩月来已经忙到没办法合眼了,村子里订单爆满,不得已又开了两个窑,根本兼顾不过来。
之前听说哪个村也开了砖瓦窑抢生意,大家都很紧张。
现在巴不得他们赶紧抢点生意呢!
别说他们这些工匠,整个大江村人都忙的脚不沾地。
甚至有村民找到田大山,说道:“村长,钱是赚不完的,咱要不把砖瓦窑停了吧。”
可根本停不下来啊!
县衙的商铺街最近刚拆,一条街都等着盖房子呢,接下来还要一条街一条街的去拆!
田大山快要愁死了。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这样,我去李家村,去找李福商量商量。让他们村先别着急盖房子了,给咱分担一些订单,先把货出了。后面咱少接点单子,或者干脆停窑休息一个月。”
大江村的砖瓦窑还能停。
可北部的挖矿工人根本停不下来啊!整个县区都在要煤!大家都在忙,也赚到了钱,自然是要花钱买煤球来节省做饭时间的。
忙了一天下来,谁还乐意顶着大热天汗流浃背去厨房烧柴火啊!
除此之外,化肥厂、水泥厂、砖瓦窑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煤。
没日没夜的挖,还是不够分!
很多煤矿工人都因为劳累疲惫,身体开始遭不住。县衙没办法,只能继续招人的同时,给工人们加补贴。
陈申的水泥厂,最近同样忙到疯。
是真疯。
因为不仅县城铺路要水泥,县衙内部地面也要全铺水泥,北部那么长一条路,也在等着要水泥!接下来全县城的路,都需要水泥!
甚至连城墙的修建,这都是需要水泥的!
前两天因为有几个煤矿工人请假了,水泥厂没有买到煤,被迫停工了一天。
邵安急的从北边杀回来追着陈老爷屁股后面要水泥,陈申被逼无奈,厚着脸皮去孙家借了一批煤炭才继续顺利开工。
自从夏种后,县衙开始启动城建大项目,整个江县都在热火朝天的忙。
但看似花团锦簇的忙碌之下,各种无解的、影响社会安稳的因素,开始一点点浮现。
不过高速发展嘛,相当于每个人现在都参与进来,被绑上江县这条极速奔驰的列车。
虽然有些小问题,但大方向上来看,各种项目还是在推进,并且根本停不下来。
时间一晃而过,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商铺街的房子扒了又快速盖新的,一排排的红砖瓦房,漂亮又惹眼。干净的水泥路宽敞又平整,整条路不仅扩宽了,还规划有车行道人行道,绿化花坛也安排上,据说马上就要开始种树种花。
现在的江县,可真是一天一个样。
你要是三五天不来县城,再来一趟就会豁然发现,好家伙!人才公寓楼都盖起来了啊?商铺街不是前几天才扒了吗?这马上又要建好啦?
哎呦,那漂亮宽敞的水泥路,你走上去都觉得飘忽,这哪是江县啊,皇城都不见得这么气派吧!
北边经开区更离谱,壕沟城墙都开始修缮,同样准备全铺水泥,还有民众准备拿补贴搬到那边去盖房子。
而且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大部分人都来县城上工,这些人都是要吃要喝的。
商铺街虽然暂时拆了,隔壁街道摆摊的老板同样不少,各种吃食摊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走街叫卖声不断,那叫一个热闹。
东边居民区来了个神医,说是县太爷从凉州特地找来的,以前在京城太医署工作,叫做林杏山。
林神医在临时棚区房里接诊,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听说等到了明年,林神医接诊那里,要建一个大医馆,到时候全江县人都能去那边看病!
虽然偶尔会抱怨忙到赶不上趟。
可看着县城这堪称‘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江县人还是眼睛瞪得老大,并且有种奇异的自豪幸福感。
挖掘坎儿井、种植梭梭树,是在装饰江县。
铺水泥路、修建城墙、重建街道房屋、盖医馆,同样也是在装饰江县呐!以后他们的衣食住行,全都不用愁咯。
这种亲自参与、亲眼见证江县飞速蜕变的感觉,可太让人满足了!
当然,等时间到了八月份以后,人们暂时都把注意力从飞速翻新的县城挪开,再次回归到田地里——
因为棉花和大豆要到采摘的时候了!
县衙,晨会。
“挖矿工人的工钱再提三十文,最近就开始再继续招人!大江村准备停窑一个月?不行不行,一个月太久了,你去跟田大山说,最多半个月。看看还有没有村子想要做砖瓦生意的,县衙出面去帮忙——算了,县衙现在也腾不出人手了,找周茉,让他们砖瓦厂的人去帮忙。还不够的话,停掉青砖瓦外输的生意,改做红砖,先保证县内需求。”
陈庚年最近也忙的焦头烂额,他先处理了几件要紧事,随后又说道:“北边的路应该修的差不多了,邵安从今天开始留在县城吧。商铺街的房子已经盖的七七八八,让他们那些摆摊的商贩赶紧搬回去,最近老有居民反应,摆摊的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了。还有,住进去以后,不能随便倒生活污水,地下排水系统还在搭建,等彻底搭建好了才能用。”
邵安闻言张了张嘴,正准备应声。
这时候外面有差役来催促:“县太爷,胡老爷、裴老爷在外面等着您呢,说是今天忙的很,特地空出来半天时间,问您能不能先过去一趟?”
陈庚年闻言叹了口气,这事儿他确实得过去一趟。于是只能说道:“胡铭,你来主持接下来的晨会,我出去一趟。”
言罢,他急匆匆出门。
后面还听见胡铭喊道:“县太爷,等您回来以后,再确定下医馆的选址。还有,东区的壕沟具体挖到哪里,咱也得重新商量下,原定的学堂地址和公园打冲突了!”
“行。”
外面穿来县太爷疲惫的声音。
办公房里,众人互相对视,各自苦笑。
真是要把人给忙疯了啊。
胡铭叹了口气:“泉儿跟宝来都关在军营里仨月了,还不出来帮忙。我琢磨着,等他俩出来,看到现在的江县,估计都不敢认。”
因为变化真的太大了。
简直一天一个样!
县衙外面。
着急忙慌的胡志峰瞧见陈庚年出来,狠狠松了口气:“庚年,你总算是来了,我跟你说,你再不来这真得出事儿!走走走,先去地里瞧瞧。”
旁边,裴仲也很着急:“那我——”
胡志峰急声道:“一个时辰,我就占一个时辰时间,事儿解决了我就去自己忙。老裴你先等等,算了,要不你也一起来吧,反正地里也有棉花。”
裴仲一想也是:“行。”
既然他俩商量好了,陈庚年点点头:“那就走吧,去顾家村。”
三人坐上县衙的马车。
饶是两位老爷现在正忙,可坐在马车上穿梭县城的时候,看着四周围的变化和热闹场景,都忍不住惊叹。
前面街道上,一群工人正在扒房子,还是同样的口号——
“1、2、3——推!”
又是一条街区被全部扒掉。
房子的主人们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神情激动又唏嘘。
这种画面,如今在县城里已经不新鲜了。
扒掉旧房子,才能住上新房子呐!
“这条街我记得,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地方,还有人卖过儿女。”胡志峰唏嘘道:“一转眼,全都盖新房了啊。”
裴仲深以为然点头:“看江县现在这个发展速度,有时候我都觉得害怕。还好咱老哥几个都开了厂子,要不然铁定得被远远甩开。”
谁说不是呢!
可刚没唏嘘着呢,一提到开厂子,胡志峰又急了,他看向陈庚年:“庚年——”
陈庚年摆摆手,一脸疲态:“叔,我都知道。到了再说,你让我先眯会儿。”
胡志峰闻言一怔,和裴仲都没再开口。
这还是他俩头一次见陈庚年如此疲惫呢,看来最近这段时间是真忙狠了。也是,江县现如今发展如此迅猛,作为县太爷,不操心才怪。
陈庚年一路都在眯着补觉。
但其实也没睡安稳,他心知肚明怎么回事儿,因此最近已经差人去凉州送信,联系了娄姝。希望娄小姐这次要不掉链子,赶紧给他送一批人过来,先把挖煤烧砖修路的燃眉之急给解决了。
但除了这些,别的地方也需要人啊!
到了顾家村以后,陈庚年带着裴仲、陈申去了顾小牛家的田地。
四月份种下的大豆秧苗,如今已经开始收割,一亩地的豆子产量,约莫在三百斤上下。
当时一百多位佃户,开出了大概四百亩的田,两百亩种棉花,两百亩种大豆。
按照正常估算,大豆应该能收上来六万斤。
胡志峰和县衙签约的契书里,是有盈利指标的,也就是说,他必须得赶紧把豆子都磨成豆油。一部分在县区内售卖,一部分输送去凉州。
至于为什么县衙要私家厂保证‘盈利指标’?
当然是因为要钱啊!
现在城市建设这么多项目,哪个项目不要钱?想要持续大肆敛财往城建里砸,江县就必须去赚凉州那边的钱!外输贸易绝对不能断!
可并不是地里收成六万斤大豆,磨油厂就能收到六万斤豆子的!
因为人们见到了大豆的利润,都想要开荒种大豆。既然要种大豆,肯定要买种子。
这些大豆刚收割出来,就被民众们买走了,这家买几十斤,那家买几十斤,最后胡志峰粗粗估计一下,他们胡家磨油厂能收上来八千斤豆子都算是好的!
因为县区内还有其余三个乡绅老爷跟着开了磨油坊,那边也在收豆子!
反倒是棉花还好,因为棉花要的是花絮,种子反而都能便宜卖出去,纺织厂也不需要棉花种子。
但轧籽、弹棉花等等,都是新的工艺,需要陈庚年来盯一下。
所以裴老爷跟胡老爷才会这么着急啊!
可开工厂的乡绅老爷们着急,种棉花、大豆的村民们最近都乐开了花。
尤其是顾小牛夫妻俩。
他们家三亩地大豆,现在才刚开始收割,就已经全部卖了出去。
那黄澄澄的豆子剥出来晾晒的时候,好多村民们都来看稀奇。娘嘞,这豆子瞧着是真稀罕人啊,来年他们也要种大豆!
豆子只是稀罕人,那棉花就是真能让人眼馋了。
不仅眼馋,还有点震撼般的冲击力。
八月份的天,碧空如洗阳光毒辣,光线强的很。但那日头有多毒辣,地里的棉花就有多漂亮。
一眼瞧过去,棉花的枝叶都已经枯萎发黑,唯独留下枝头上雪白雪白的棉花在太阳底下绽放,那颜色是真白净啊,在阳光下白的近乎刺眼。
有人忍不住用手摸一摸,那软和的哟,让人眼睛都瞪直了。
这东西要是塞进被子里、衣服里,到了冬天该多舒坦呐!怪不得县太爷说棉花能制作衣服、棉被呢,如今上手一摸,稀罕的大夏天都不舍得撒手。
而且棉花的价格,还是大豆的两倍呢!
就这段时间,时不时都有江县人来田地里看棉花。
那雪白的颜色,柔软的触感,在县区内造成了好大的轰动。谁不想盼着等冬天的时候,穿棉布袄子,盖棉花被子呢!
因此,江县人种大豆、种棉花的热情空前高涨。
大家都在争先恐后买种子,准备申请开垦荒地,争取明年都能种上大豆棉花!
“县太爷,县太爷您来啦!”
顾小牛瞧见县太爷过来,喜笑颜开打招呼,可一看到后面跟着的胡志峰,尴尬道:“胡老爷,您怎么又来了!我家真只能卖你五十斤豆子,其余的都被乡亲们买走了,我自家还得留一些。”
胡志峰张嘴就要再劝。
陈庚年抬手打断他的话:“胡叔,先这样吧。你看看,能收八千斤就暂时收,把豆油先磨出来,实在不行今年先不考虑把油卖去凉州,明年再说。契书利润指标的事情,我后面给你宽限一些,先保证县区内人能用上豆油。”
主要是,民众们要种大豆,陈庚年也拦不住啊。他现在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盼着娄姝给他送一波人过来。
只要人送来,陈庚年立刻就能松缓好多。
胡志峰闻言狠狠松了口气:“行,那庚年,你看你要不要跟我去厂子里一趟,我已经收了一批豆子,如今正在抓紧时间磨呢。”
这个确实要去看一眼。
“行,我待会儿跟你去。”
陈庚年点点头,一抬眼,裴仲也在巴巴看着自己。他叹了口气:“裴叔你这个先不着急,我先跟他们说说怎么收棉花。”
顾小牛家的婆娘闻言赶紧说道:“县太爷,我们现在都不敢收,就等着您发话呢。”
收棉花虽然不是啥技术活,可是个精细活儿,还是个很累的活儿。
陈庚年走向棉花田,跟他们说道:“最近天气好,你们都在地里直接摘吧,我看这花壳都开的很好。你们看,就像是这样,用手把棉花轻轻拽出来,注意用点巧劲儿,别把花絮都留在壳里,那就浪费了。还有,干活儿一定要精细,棉花的叶子枯萎了,那些叶子碎片枯枝败叶,很容易黏在棉花上,而且棉花本身就容易黏连这些东西。黏上去以后,很难扯下来。这些棉花,是要用于织布或者做棉被、棉衣的,你们前期干活儿越不精细,后面就会影响工厂的干活儿进度。等摘下来以后,放在干净的地方晾晒,晒干了,就可以送去棉纺厂了。那边会有个脱籽工序,谁家想种棉花,可以去棉纺厂买。当然也可以自己在家脱籽,但这个用手脱的话会很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