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发家致富奔小康—— by九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9

钱经理自己也留了套房子。
他家现在住的房子只有三十八平,他作为公司内部员工买房有优惠价,这房子本身就比市面上可以送蓝印户口的房子价格便宜了一半,房子又这么大,即使地理位置偏了些,周围也是一片混乱,可钱经理当时还是狠狠的心动了,没跟他老婆商量,直接买了一套。
为此还被他老婆狠狠说了一顿,原本就下岗,还拿家里的全部存款去买房,买的还不是沪西的,而是周围全都是农田的沪东,每个月都要还七八十块的巨额贷款,他老婆差点没被他气死。
想到贷款,他不由想到一口气买下两套房,一次性要还两套房的巨额贷款的江柠,觉得她装修上可能没钱了,到时候能给她省多少就省多少吧。
江柠的账户里确实没钱了,光是房子首付就付掉了八千块,这一趟去沪市、车费、住宿费、吃饭、体检,账户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想到办房产证时还要交一笔不小的税,江柠又有一种想要努力赚钱的紧迫感。
江爷爷的体检报告还没到,还不知道江爷爷的身体状况怎么样,如果非常不好的话,她还要预留一笔钱给江爷爷看病。
但房子买了也是要装修的,有钱经理帮忙一起装,她也省心了很多事,便说:“谢谢你了钱经理,那我就一事不烦二主,到时候我找个时间再去趟沪市,我们确认下装修的事。”
“行,你放心,材料和价格上,绝对都给你优惠!”说一点不赚她的钱,那也是不可能的,他不赚,那些装修工人还要工资呢,况且他自己每个月也有巨额房贷要还,装修房子同样要钱,只是相比于别人来说,他不会坑江柠,价格也会很公道罢了。
他转而说起另一件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听说《大宋》要出版了,到时候能送我一本签名书吗?我女儿也很喜欢你的作品。”
其实是他很喜欢。
李主任因为要打开北方市场,出版社那边想蹭《包青天》的热度,在收到江柠寄过来的合同后,就先打了百分之三十的稿费给了江柠,剩下的百分之七十,要等出版书上市后,才能给她打过来。
这笔钱虽然比不上大宋在《武侠》上连载的稿费,但也确实缓了江柠一时之急。
只是她现在被关在学校里出不去,这笔钱目前还没有出现在她存折上,但知道有这笔钱打过来了,江柠心里就有了底。
很快,出版社那边将剩下的稿费也打过来,随着一起过来的,还有出版社那边寄过来的一千本书。
需要她签名。
《大宋》的上市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杂志社这边,还是出版社那边,都在全力推进《大宋》的出版事宜。
因为杂志社这边每次连载,都会先进行校对,出版社那边便省了校对这一工作,只做了一校之后,找了他们合作的画手画了封面,就紧锣密鼓的送到印刷厂印刷了起来。
此时的书号还是好申请的,很快,《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的出版书第一册 就全部弄好了。
江柠现在要上课、学习、还要每周交给杂志社三万字的稿子,《知音》《读者》那边也定期投稿,现在再加一千册签名书,让江柠有些分身乏术的感觉。
趁着现在书还没到,江柠让王咏去四中那边看看,有没有印社,没有印社的话,有没有会刻章的老师愿意接刻章的活,她要刻几块章。
不得不说,有王咏在,真的省了她许多事。
别的不说,光是一中除了双休日,禁止非走读生出校门这一项,就把江柠限制在学校内,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王咏一边要去帮江柠去办刻章的事情,一边帮她找门面找铺子,还要帮她联系广市深市那边的货源。
他叔叔厂子附近就有鞋厂,和他叔叔都认识,只要江柠这边款子到账,可以给江柠寄货。
王咏跟他叔叔说,需要货源的人,是他手下唯一一位作者,关乎到他未来编制能不能顺利下来的作者,他叔叔对此事立刻就上了心,说如果她需要衣服的话,他也可以给她寄衣服:“你让她放心,定然给她寄款式新质量好的衣裳。”
问题是,王咏在附近迟迟没有在学校附近看到有铺子出租或转让的,问她远些地方的可不可以,可江柠坚持要学校附近的。
“找不到等一等也没关系的,我并不是马上要,到年底看看有没有要转让的。”就江爷爷那身体,江柠很担心他一个生活的话,摔一下或者怎么样,她不在他身边,到时候他一个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也是她不愿意他再做巡山工作的一个原因。
她说:“也不必四中那条街。”她望着他们所在的一中这条明显和那边比冷清了许多倍的街道:“这条街就行。”
这条街因为一中和吴中都是封闭式管理的缘故,人流量不大,冷清的很。
学校附近的两条街,没有一家卖衣服鞋子的店,几乎全都是小卖部和吃的,偶尔有一家奶茶店和理发店。
鞋子衣服区,基本全部集中在吴城另外一条繁华街道上,距离一中这边有两条街的距离。
其实要王咏说,江柠真想给她爷爷开个店,最好是去四中和二中所在的那条街,那条街才热闹,人流量大,一中、吴中所在的这条街上都没啥人,尤其和邻街对比十分明显。
“不急,等到年底再看看吧,刻章的事情怎么样了?”
王咏忙了几张画着章的设计图案给江柠看:“找了四中的一位国画老师,这是他设计的几款字体,你喜欢哪个?还有刻章的材料不同,价格也不同,有贵的,有便宜的,这个还要等周末了你自己去看。”
江柠和王咏二人隔着学校大铁门说话,颇有种探监的感觉。
门卫还悄咪咪的竖起耳朵偷听,生怕两个人在他眼皮底下谈恋爱。
虽然那小姑娘看着就不像会谈恋爱的,但社会上小伙子坏呀,小姑娘单纯被哄了怎么办?
江柠望着时不时将目光瞟过来的门卫,快速和王咏沟通完后,对门卫笑了一下,转身回教室。
又过了些天,沪市那边的体检报告和出版社那边寄过来需要她签名的书,也前后寄了过来。
江爷爷此时的身体尚没有太大的致命的问题,主要还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慢性病和老年病,这些都是通过治疗和调理进行改善的。
这算是让江柠放下了自重生以来,压在她心头最大的一件事。
出版社寄过来的书全都在王咏那,要江柠说,全部寄书签过来,名字签在书签上就好,省的这么多书搬来搬去。
可出版社那边就是要她在书上签名:“签名书签名书,不签在书上怎么能叫签名书?”
江柠无奈,到了王咏租的小房间,整个房间都堆满了出版社那边寄过来的书。
江柠觉得,她眼有些晕,手也有些晕。
她有些可怜巴巴的问王咏:“咏哥,我只盖章,不签名行不行?”
王咏默默的打开一本书,翻到扉页放在她手边:“写吧,后面还有两千本要寄来呢。”

听到要签三千本书的时候, 江柠对比前世签过的五千本,居然还挺淡定的。
她和王咏配合默契,她每签一本, 王咏就负责的在她名字旁边盖上她新刻的私章, 印泥还是刻章的老师送给他的。
两人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签完了一千本书, 之后江柠还有时间去了趟网吧,又撸了一万字回来,才回了学校。
门卫大爷看看天色,又看看她,慢悠悠地说了句:“回来了啊?”
他都已经记住江柠了, 让她在出入登记本上签字。
江柠今天签了一天的名字,条件反射就在出入登记本上写下了龙飞凤舞的‘柠萌’二字, 然后离开了。
宿舍里只剩下何小芳一人。
何小芳在宿舍等了江柠一整天,可算是把江柠等回来了, 整个人都从床上跳了起来,没掌握好力度,头碰地一声撞到天花板上,痛的她哀叫一声,捂着头高兴地喊:“柠柠你回来了!”
“吃晚饭了吗?一起去吃饭?”江柠来拿她的饭缸。
何小芳哧溜一下就从上铺滑了下来, 粗马尾一甩:“水我已经给你打好了, 去打饭就行了。”
江柠注意到, 她原本放在床铺下面的鞋子, 也被何小芳刷了晒在了阳台的窗户上。
“谢谢你啊小芳, 下次不用这样, 我自己会刷的。”
“没事,我刷自己鞋子, 顺手就帮你刷了,又不费什么事。”何小芳很开心自己能帮江柠做点什么,如果什么都不让她做,她反而不开心。
可惜江柠每天换的衣服,洗完澡就顺手洗了,一点都不给她发挥的余地,不然她连江柠的衣服都可以一起洗了呢。
江柠依然是打红烧肉吃,打菜的小姐姐并不是每次都在打肉的窗口,江柠也从不特意去看她在哪个窗口,都是想吃哪个菜,才去哪个窗口,倒是那小姐姐,每次见到是她,都会和她打招呼,还会给她多打些。
今天江柠回来的晚,食堂又没人了,打菜的小姐姐干脆将剩下的菜一股脑儿的都给了江柠,一个饭缸装不下,小姐姐还问她:“还有没有饭缸了?刚好一起给你,我也下班了。”
这个点基本是没人了,菜盆里也只剩下最后一点菜,肉也剩的不多了。
江柠忙将何小芳和江柏的饭缸也拿了过来。
小姐姐还挺偏心,给何小芳饭缸里打的都是素菜,红烧肉全打在江柠递过来的空饭缸里了。
看的何小芳羡慕的要命,她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打菜阿姨对江柠的偏爱了,每次看到是江柠来打菜,都会给她比给别人多,今天她算是沾了江柠的光,才也被多打了些菜。
江柠又去给江柏饭缸里打了些饭,小姐姐就直接关上了打菜的窗口下班了。
江柠分了一半的红烧肉给何小芳,“你帮我打水,饭票我就不给你了,但肉不许拒绝。”
一瓶水是一两粮票,红烧肉是八两一份,她如果每次都给何小芳肉,何小芳也不会接受,再说朋友间也不是这么交的,现在她帮她打水,她分给她一些肉,反而让何小芳更容易接受些。
可自觉占了便宜的何小芳还是很不好意思,“我……我就是见你没回来,怕你回来没热水了,就顺手打了。”
江柠笑着点头:“我知道,谢谢你啊。”
打开水的地方一般七点钟就没人了,江柠周末有时候会踩着学校七点多门禁回来,等跑到打开水的地方,运气好,打开水的人还没走,运气不好,那里已经关门了。
比如今天食堂旁边打开水的地方就关门了。
江柠吃完饭,把打好的饭菜给江柏送去。
江柠一到五楼的高三八班后门,童金刚就激动的推着江柏:“江柏,江柏,咱妹子来了,她是不是又给咱们送吃的来了?”
原本在专心刷题的江柏转头,还真看到了江柠手中的白色搪瓷饭缸。
“你怎么又来送饭?不用给我送饭,我自己回去打。”江柏说是这样说,可胸腔中莫名的泛起他自己都不懂的暖意。
江柠将饭缸塞到他手中:“打菜的小姐姐把最后的一些菜全给我了,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就给你打了些饭在上面,给你当个夜宵。”
他们兄妹三人中,只有江柏最像江妈。
不是像她的脾气暴躁,而是像极了江妈的省钱和抠门,一直到十几二十年后,江柏都还保留着一直存钱的习惯。
他对别的事情的物欲很低,只有两个爱好,一是下棋,一是赚钱。
江柠觉得,他即使多了一百斤饭票,他也舍不得打肉吃。
她可不想二十年后,再听他说他高中经常饿的晚上睡不着,睡着了又被生长痛疼醒的事了。
出版社的稿费全部到账后,江柠的小金库再次丰厚起来,便想着找个周末再去趟沪市,把房子装修的事情敲定,而且还得请一天假,把房产证办下来。
就是这请假的事情,除非是病假,不然在一中,想请假,非常难。
江爷爷回到江家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村口的大槐树下早已没了人,大家都各自回家看《包青天》去了,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都传出‘开封有个包青天’的歌。
江爷爷快步的往山上赶。
江大伯已经在山上住了两天,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山上到处都是蚊子,江大伯觉得,江爷爷再不回来,他就要被蚊子抬走了。
看到江爷爷回来,他是一秒钟都没有多停留,立刻就扔下手中的大蒲扇,摸黑就下了山,还没到家就扯着嗓子喊:“桂香!桂香!”待见到江大伯娘的身影从家中出来,他才总算舒坦起来,喊:“桂香,快给我下碗面吃。”
旁边邻居听到江大伯的叫喊声,还出来取笑江大伯:“我的天啊,都这么多年老夫老妻了,还一天都离不得啊?”
江大伯才不承认他离不得江大伯娘,说:“我哪是离不得她?我是离不得她烧的菜,你嫂子做菜有多好吃你是知道的,啧啧。”
说着说着,他就忍不住炫耀起来,听得邻居一阵牙酸。
江大伯还补刀了一句:“你不懂。”
江妈看到江大伯下山,就知道江爷爷回来了,脸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她已经知道江柠回来过,并将江爷爷接走的事了,见江大伯回来,冷着脸问了句:“老爷子回来了?”
因为找不到江松的事,她这段时间憔悴了很多。
“回来了,再不回来我也待不住了。”江大伯回屋端了一壶茶出来,一口牛饮了大半杯,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舒坦的长吁了一口气。
“他有没有讲柠柠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去哪儿了?做什么去了?”
“这我哪晓得?”江大伯满脸莫名:“这事你不如去问老爷子去,我还管这些事?老爷子一回来我就赶紧下来了,好几天没吃到桂香烧的饭了,这两天都把我饿瘦了。”江大伯摸了摸自己并不突出的小肚腩。
江大伯突然想到什么:“估计跟柠柠一起去捡破烂了吧?你没给钱给柠柠念书,他们不去捡破烂还能去做什么?”江大伯理所当然的说。
他倒并不是让江妈给江柠读书的意思,而是一句纯粹的陈述句。
江妈想想也是,想到江爷爷捡破烂和打猎的钱,全都给了江柠,她心里又不舒服起来,松子都不念书了,她一个姑娘倒是去念书了,她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松子不愿意复读,搞不好就是心疼家里供他们兄妹三个人读书,怕他们没钱,这才不愿回来复读,一定要去深市打工挣钱的。
想到长子如此懂事孝顺,知道心疼她这个妈,江柠却一点都不晓得心疼兄长和她这个妈,越发心疼大儿子不容易,恨江柠不懂事不贴心不孝顺。
想到江松,江妈心里又是一阵不得劲,回去问江爸:“还没找到松子吗?”
江爸也郁闷:“没有,他在省城还好找一些,他跑到深市去了,我去哪儿找?一点消息都没有,他也没打电话回来。”
这段时间,江爸真是头发都急白了许多,都是为江松。
可江松早已被他们惯的只以他自己为中心,又哪里会想到他不联系家里,他父母会不会担心?估计知道他们会担心也不会在意,不然也不会连地址和联系方式都不和他们说一声,这么久都不给他们打电话,一声不吭就跑到深市去了。
江妈忍不住说:“要不是江柠天天吵着要念书,松子哪里会不回来复读,要去工作挣钱?现在好了,她去读书了,松子打工去了,你这下开心快活了。”
江爸这段时间也着急上火,闻言忍不住和她吵了起来:“你能不能别每天说这些有的没的?柠柠读书和松子不愿意复读有什么关系?松子高考结束就去了省城,之前叫他回来去补习班都不愿意去,一定要去打工。”
江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她就觉得是江柠吵着要念书,江松是怕家里困难才不愿意读书的,如果不是江柠,江松一定会回来复读,考大学,将来吃公家饭,光宗耀祖。
江妈气的在一旁抹泪。
江爸一看江妈哭,就没办法了,也坐在旁边叹气:“他怎么就不晓得往大队部打个电话,至少要告诉我们他到哪儿了,在做什么呀?”
家里三个孩子现在都不在家,家里冷冷清清,江爸连做饭的欲望都没了,只简单的炒了个饭,夫妻俩随便吃了点,就睡下了。
江爷爷连着在山上巡了几天山,才终于有人牵着老水牛来山上放牛。
他们这里的人放牛,一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山上,一个是大河两岸的河堤两侧,他们都是两处轮着放牛,今天在山上吃几天,明天到河堤两侧吃几天。
放牛的人都是一群一群的,老人和孩子们一起,牵着小牛老牛,小孩们还会骑着大水牛,将牛赶到山坳处,牛们在吃草,他们自己就找个大石头,一边看着牛,一边吹牛打屁。
小孩子们不耐烦听他们讲这些,就自己跑山坳处,挖一种会结手指头大小宛若瘤子吃起来口感清甜的东西吃。
江爷爷早上巡山回来,便看到了他们,忙喜气洋洋的下去,和他们说起前些天他去沪市两日游的事:“我大孙女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去领奖的时候,还特意把我带过去玩了两天,路上所有车票、住宾馆、吃饭全都主办方报销。”他夸张地说:“乖乖龙地咚,那沪市,遍地都是高楼大厦和小汽车,我这回跟着去沪市,还坐了小汽车呢,一点声音都没有,稳的就跟没坐车似的。”
“大城市的灯,晚上都是不关的,我们到沪市都晚上十二点了,外面的灯还是亮着的,灯都是彩色的,一闪一闪。”
“我们晚上睡的还是招待所,那马桶干净的就像被舌头舔过,上完厕所水一冲,什么都干净了!”
周围挖那野地瓜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都围了过来,听江爷爷讲他去沪市的见闻,听的如痴如醉,心向往之:“大爷爷,城市里真有你讲的那么大,那么好啊?”
江爷爷说:“要不怎么说知青们一个个都想回城呢?你看我们大队,除了小安老师,还有没有知青了?”
这一代新出生的孩子们,连知青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都摇摇头,放牛的老人们说到知青,也忍不住回忆起他们年轻时候,一听到他们讲古,小孩子们又一窝蜂跑开玩游戏去了。
江爷爷炫耀完了孙女,吹完了牛,心满意足的回了小屋,又坐回到他的摇椅上,泡着一壶他自己炒的野茶,慢慢悠悠的晃着。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着,在江柠又签完了两千本签名书寄出去后,江柠的《大宋》也终于出版上市,因为是出版社和杂志社联合推广,李主任还特意在《武侠》上面打了很大的广告,专门用了一页宣传《大宋》的出版作品。
南市、沪市这边的读者看《大宋》居然出了书,都赶紧跑去买,有些是纯粹的喜欢《大宋》,想要收藏,有些是以为有后面的情节,想抢先看。
结果,书的第一册 ,只有十六万字,只有前面四个案子,《武侠》这一期连载的新案子凶手是谁,书里并没有写。
可他们还是买了,打算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
这种在杂志上一周一期的追连载,和直接买了书,一次性看完一本书的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武侠》杂志尚未辐射到北方,但他们合作的出版社在北方的渠道却很好,书一上市,就迅速的在北方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都铺上了货,还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重点推送。
很多喜欢在图书馆、书店看书的人,看到书店门口最显眼位置张贴的海报和书,都会不由自主的过去翻看一下,有没有什么新到的好看的书。
在看到《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时,首先是被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名字给吸引。
毕竟这年头书的名字大多取的都很板正,尤其是武侠类,大多叫某某传某某录某某记比较多,在这一群板正的名字中间,突然冒出一本这么通俗的,他们都不由拿起这本书,就地翻看起来。
他们都是没有看过《武侠》的,更没有看过《大宋》。
看着看着就不由看进去了,一直看到末尾发现,没了?
顿时被这结尾处下的钩子给钩的抓心挠肺似的难受。
他们再看这本书的名字《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之初到大宋》。
初到大宋?那这后面还有啊?不由都纷纷问书店老板或是管理员:“老板?这本书后面好像没写完啊?后面的书在哪里看?”
书店老板就指着杂志区竖着推荐的《武侠》说:“那本书上就有连载,每期都有。”

第45章 45 【一更】
北地本土杂志一般都集中在各大报刊亭中, 《武侠》因为在北方没有渠道,这次是跟着出版《大宋》的出版社,在各大正规的书店、图书馆铺货的。
看完《大宋》出版书的人, 想看到接下来情节, 又忙跑去买《武侠》杂志。
因为《武侠》杂志外面是有透明袋子塑封的,不给拆开阅读, 他们就只能花钱买了。
有些是在书店里一次看不完,买了书回家看,看完后又回到书店,得知在《武侠》这本杂志上有后续的连载,有些人直接就在书店买了杂志, 有些人想到自家附近就有报刊亭,想着在报刊亭上买杂志可能会便宜一丢丢, 就去自家附近的报刊亭买。
结果跑去报刊亭一问,没有《武侠》。
“就是连载了《我在大宋当捕头那些年》的《武侠》啊, 我看书店都有的卖的!”见报刊亭实在买不到,没办法,又去距离自己家最近的书店,书店里果然有。
报刊亭的人听说了《武侠》后,也去打听这本杂志。
其实《武侠》在北方并非完全没有销量, 只是因为《武侠》的大本营在广市、南市、沪市这块, 所辐射的市场也是以这三个地方为根据地, 对北方的影响非常小。
可只要人是流动的, 就多多少少会相互传递一些。
只是九十年代的《武侠》式微, 头部作者被挖, 员工调动频繁,使得《武侠》上连载的武侠小说没有以前好看, 市场压缩,杂志卖不动,北方这边的商家自然就不会去订阅《武侠》,加上北方市场这边本身就有很多销量极高的杂志社,这才使得北方市场的读者,很多人完全不知道《武侠》。
现在有人向他们来买《武侠》,有了需求,他们自然会去寻找,并也去书店买一本《武侠》,看是什么杂志,有些连带着《大宋》一起买了。
这样的场面,发生在北方许许多多的地方。
江柠以为首印十万呢,应该不用再加印了,毕竟在她后来所处的年代,纸质版书籍受电子版书籍冲击极大,一本书能有个五万十万的销量,就属于是畅销书了,没想到,因为《大宋》在《武侠》上的连载,和出版书的广告,直接带动了《大宋》在南方的销量,十万首印,分给南方市场也就一半,一下子就消化完了。
连出版社那边都没有想到,《大宋》的销量会这么好,又紧急和王咏联系,要和江柠签加印合同。
有一些出版社,在与作者签订了出版合同和首印数后,因为作者对市场数据的不了解,通常书都卖光了,又加印了十几二十万,作者本身却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出版社瞒着她们私下加印的事。
可李主任这次选的出版社,和他们杂志社是有深度合作的,这次也是他们一起合作共赢,你提供渠道帮我进入北方市场,我提供平台用他们的杂志影响力帮你在南方做推广,这种情况下,出版社想要对江柠隐瞒加印的数量,根本做不到。
他们和江柠的加印合同还没签呢,就已经先和印刷厂那边签了加印的量,赶紧加印了,等江柠这边合同签好,寄过去,他那边加印的书都已经上市了。
随着《大宋》出版书在北方的热销,《武侠》也终于顺利的打入了北方市场。
李主任打听到《包青天》一共有二百三十六集,在《大宋》在《武侠》上连载之前,《包》就已经在电视台热播了相当一段时间,现在《大宋》在《武侠》上的连载都第八期了,又是两个月过去,按照《包》目前一天两集的播放速度,李主任估计,最多到元旦,《包》就能全部播完并下播了。
到时候《包》的热度必然会随着新的电视剧的上映而下降。
虽然《大宋》现在看着火热,并带动了《武侠》的销量,但谁都不能保证,在《包》下播后,《大宋》是否依然能保持现在的热度。
作为亲自给《大宋》做宣传策划的李主任很清楚,《大宋》在宣传上,就是蹭了《包》的热度,甚至连腰封上的人物,都是直接请画手按照展昭的形象画的。
李主任始终担心,《大宋》的热度下降,连带着《武侠》的销量也下降,杂志社又将随时面临被撤销,那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现在北方市场的打开,终于让李主任不用担心杂志社被面临撤销的命运了,毕竟,光是一个北方市场,现在一个月都至少能给他们增加五十万册的销量,而随着他们在北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销量必然还会上升。
津市那边的杂志社分社也开了,由于广市分社太多的人员调动,导致能够真正主持大局的,就只剩下李主任和鲍主编两人,鲍主编还要负责杂志编辑工作,对《武侠》的整体内容做把控,李主任只能亲自去津市那边坐镇,先把那边的队伍拉起来,等招到适合的主编和编辑团队,再回广市。
这一切带给江柠的,就都是存折上,实实在在的收益,有了这些钱,她就可以带爷爷去看病,沪市那边办房产证时也有钱交税了。
沪市那边手续都弄好了,就等着她去住建局交了税,就可以拿到证。
之前江柠一直没有时间,随着《大宋》的上市,元旦也快到了。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他是不是喜欢  我靠吃瓜兑换  吾妹千秋——  银河下热吻—  星河入我怀—  心跳晚霞——  第一游戏设计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