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 by九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9
一般情况下,哪怕是吴城开了家新店,店铺衣服质量好价格优,它也不会这么快被所有人知晓,哪怕是通过口口相传,也需要时间,发酵非常的缓慢,甚至好多人根本就不知道。
完全不像这家店,那广告打的,传播速度简直像病毒一般,整个吴城的人都晓得了。
其他开服装店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去看过了,衣服质量确实不比他们差,款式也好,可人家价格只有她们的一半,这还怎么和人家比?
她们仔细一算衣服的成本,这个价格卖出去,不仅一分钱赚不到,还倒亏钱进去。
这样算的话,难道那店老板讲的是真的?他真是那什么江南制衣厂的员工?不然就这个价格,衣服的成本价都不止这么多了,还有路费、住宿费、铺子的租金,各种费用,要不是厂子倒闭拉出来的衣服,卖这么便宜,不得亏的裤子都没得穿?
可是能怎么办?总不能叫人家店不开了吧?
也好在,一中那条街偏的很,平时人根本不往那地方逛,那条街上基本没人,而且,看他们店铺的衣服,应该快卖光了吧?
是的,江柠他们店很多衣服买断码了,于是王咏又给他叔叔打电话,说赶紧再发一些衣服过来,上次发的卖光了。
王咏叔叔接到电话也吃惊的很:“这么快?那吴城人还挺有钱啊?”
王咏叹道:“什么有钱?薄利多销。”
王咏叔叔听到他的话,突然想到:“我还有一批去年的库存,料子都是好的,是去年没卖完,压到今年的,今年出的都是新品,那批货到现在还压在仓库里,你问下你手下那作者要不要,要的话,我以最低价给她。”
他是想着,大城市的人追求新品,吴城那小地方如果不介意是去年款式的话,便宜点也能出出去,总比他对在库房里发霉来的好,还能进一笔资金。
王咏问江柠她要不要。
江柠自然说要。
王咏打完电话回来,正要开门进店铺,就看到了傍晚余晖中,坐在板车上,看着他的江爷爷。
王咏和江爷爷就这么错不及防的见了面。
江爷爷从板车上站起身,有些无措地问王咏:“请问,这店铺……”
王咏想到江柠讲的,这店铺是为了给她爷爷开的,忽地福至心灵:“你是江柠的爷爷吧?”
江爷爷点头,有些疑惑的看着王咏:“对,对,江柠是我大孙女,你是……?”
他有些不确定王咏身份。
听到江爷爷声音的江柠,一下子拉开了卷帘门,“爷爷?你咋这时候来了?啥时候到的,咋不叫我?”
江爷爷见到江柠,总算是放松下来了,说:“我下午到的,见你铺子里一直有人,挤不进去,就没喊你。”他不在意的摆手:“你忙你的,不用管我,我在这坐着又丢不掉。”又看向王咏,问江柠:“柠柠,他是哪位?”
江柠这才想起来,店里现在王咏在住着呢。
江柠赶紧给江爷爷介绍:“爷爷,这是江南制衣厂的王咏,咏哥初到我们吴城,人生地不熟,刚好我租了店面,咏哥就把衣服拿我店里卖了,卖的好,以后我都从咏哥这里拿货。”
突然成了江南制衣厂员工的王咏:……“啊对对对,是,我是江南制衣厂的员工,江爷爷你好!”
江爷爷一听,这小伙子是自家孙女的供货商,也放下心来,连说:“你好你好你好你好你好。”
这小伙子虽然看起来斯斯文文,但他可不想孙女这么早就结婚,孙女还要考大学,当城里人呢,那些十六七岁就谈恋爱,十八九岁就结婚的姑娘们,有几个过的好的?嫁了人,生了孩子,一辈子被困在那个方寸大小的小山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二十岁的年纪,一辈子就看到了头。
江爷爷看了太多这样的姑娘,可不想他的孙女也这样过。
就是他女儿,当年他也是想尽办法,将她嫁到镇上,现在日子比村里的妇女们,好过不知道多少。
他希望他的孙女能和当初来他们大队下乡的知青们一样,考大学,考出去,考进城,像只小鸟一样,离开这片狭小的村庄,飞往广阔无际的天空,当城里人。
这是他对孙女最大的期盼。
也是他年轻时,看到过那些知青,听他们说起城里事情后,内心对于城市最深的向往。
他由衷感谢道:“多谢你帮我家柠柠了。”
王咏有些尴尬的摆手:“没有没有,不用不用。”
他和江柠一起将江爷爷扶进店铺。
店铺卖空了很多,架子上鞋子也少了不少,帘子后面的存货也不多了。
江爷爷说:“我还有东西在外面。”
江柠连忙过去,把板车拉进铺子里。
板车上放了好几个菜坛子,没吃完的大米也用米坛子装着,上面盖了个碗,用麻绳一圈一圈的绑的严严实实,还有一大篮子的菜,江爷爷打算明天早上在门口摆个小摊,看能不能卖掉。
江爷爷将板车上的东西一个一个的卸下来,江柠发现,江爷爷把他的东西全部都带齐了,只要买个炉子,买点煤球,就什么都不用准备了。
江爷爷见到了店里床铺上的被单被褥,王咏也看到了说:“这几天店里没人,我就过来借住几天。”他对江柠说:“江柠,既然你爷爷来了,晚上我就去招待所了。”
主要是来吴城出差的时间太长了,这段时间,他每个周末都陪江柠去网吧码字,网吧的网管,也就是老板,都认识了他们,王咏觉得,他是时候回去了。
江柠将江爷爷安顿好,和江爷爷说了这些衣服的价格,因为价格都是固定的,墙上又白纸黑字的贴了大大的价格,她一说,江爷爷就懂了。
鞋架上的鞋子价格也和衣服一样,全都明码标价。
江柠估摸着江爷爷还没吃饭,刚好他们也没吃,就在对面吴中旁边的小餐馆,叫了三个菜,三碗饭,等会儿送到店里来。
等江柠将江爷爷都安排好了,王咏才背好自己的包,出来对江柠说:“我来吴城也有两个半月了,我见你这边也稳定下来,网吧那边也熟悉了,而且也年底了,我差不多,明天应该就回去了,到时候我们电话和邮件联系。”
江柠以为王咏要待到年底的,没想到这时候就走了,这段时日,他帮了她许多忙,江柠原本决定寒假她去沪市住建局取房本的时候,顺带买一个相机,送给王咏,表达他对她这段时间帮助的感谢的。
“真的很感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帮助。”江柠有些遗憾地说:“你明天什么时候走?我去送你。”
王咏笑着说:“你明天要上课,不用来送我了,我自己走就成。”
他可是知道她学校的门禁有多严的。
其实单位派他来吴城,一直守在江柠身边,这段时间他对她的生活琐事如此上心,除去也是真心想帮她之外,也未尝没有打感情牌想要笼络江柠的想法。
江柠现在可是凭一己之力,将他们整个杂志销量带飞起来的作者。
当然,也少不了杂志社对她的营销和推广,但最开始她的作品在他们杂志上连载,可是一点宣传都没有,纯靠作品本身,就把他们当月销量从总月销量五十万,直接翻了一番还多的。
这样的作者,他们是再怎么笼络都不过份的,所以当时李主任派他过来时,就有叮嘱他,只要能江柠安心写稿,生活上的事,他能帮忙就多帮忙,见面三分情,以后江柠身份暴露,有人想来挖江柠,只要价格没高出他们太多,江柠总会考虑到她和《武侠》这边的这份香火情,不那么容易,甚至连给他们开价的余地都没有,一声不吭就给挖走的。
江柠也没勉强,点头:“那行,你到了给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她报了班主任王老师办公室的电话,“这是我们班主任的电话,平时我在学校出不来,无法给你发邮件,看邮件,你有急事的话,就打这个电话,让我们班主任转叫我。”
王咏望着眼前这个明显又长高了一截的小姑娘,带着眼镜的脸上透着刚毕业大学生的斯文之气:“你回去吧,不用担心我。”
说到回广市,王咏一时也有些归心似箭。
他还从没离过家、离过广市这么远这么久过。
这段时间,他在吴城,语言不通,饮食也不习惯,人也瘦了一些,想到回去后,就可以吃到地道的云吞、肠粉、虾饺。
本来就没吃晚饭,王咏想着想着,不由吞咽了下口水,刚好对面小炒店将炒好的饭菜送来了。
三个人赶紧吃了饭,江柠将王咏送到招待所,要给他付房费,王咏也拒绝了:“我回去可以报销的。”
两人相视一笑,江柠说:“那我就先回去了,提前祝你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收到这个祝福的王咏想到这次回去,他恐怕就能有编制了,不由开心地笑道:“借你吉言了。”
次日江柠上完早读课,就赶紧跑去食堂食堂打了两份早饭,给王咏和江爷爷送去。
还和门卫说了,她爷爷来了,就在旁边铺子里,她有些不放心,想去看看,门卫看了她手中端着的两个饭缸好几秒,知道她说的大概是真的,才放人说:“没有下次了啊,快点回来啊!”
江柠忙谢过门卫大爷,先去附近的招待所找王咏,王咏已经退房离开了。
他要先坐汽车去邻市,乘邻市的火车去广市,光是路上就得花费二十多个小时,所以要早一些。
江柠扑了个空,又带着她打的早饭去找江爷爷。
江爷爷年龄大了,觉也少了,早早就起床,在门口摆了个小摊子,摆放着他昨日带的蔬菜。
因为昨天摘的,蔬菜没有今天新摘的新鲜,可有路过的人见江爷爷卖的便宜,你一把我一把的,也卖了不少。
还有人好奇地问江爷爷:“怎么是你老在卖菜呀?店老板呢?”
大家都以为王咏是店老板。
江爷爷不知道,只以为衣服是王咏的,那说王咏是店老板,似乎也没错,就说:“他回去咧。”
听得人都不由恍然大悟:“肯定是衣服卖的差不多了,人家回去了。”
买到衣服的人都暗自庆幸,果然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遇到便宜果然是要抢的,这不?人家店老板衣服卖完就回去了?
想到自家嫂子之前还犹犹豫豫要不要来买的,她们回去赶紧跟自家亲朋好友说,让她们赶紧来买,店里衣服不多了呢,卖完就没了。
没看到吗?老板都回去啦!
还有问完后,当场就想买的。
江柠过来时,就是看到有人来店里买衣服,因为店里换了人,店里衣服也不多了,看江爷爷老老实实乐乐呵呵,看着很好欺负的模样,就不由跟江爷爷还价说:“这衣服都没几件了,给我们便宜些得了,我多买几件。”
江爷爷就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已经是最便宜了,听我孙女说,再便宜就要亏本了。”
原本就觉得这些衣服很便宜的婶子,听到连老实的江爷爷都这么说,更是觉得这个价钱已经压到底了,买了衣服高高兴兴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江柠来看江爷爷习不习惯,江爷爷不以为意地说:“这有什么不习惯的?习惯,我习惯的很,你上你的学去,不用担心我,我好的很!”
江爷爷觉得,就再也没有比现在更美的日子了。
孙女就在距离他百米左右的学校里,想看就能去看到,住的屋子明亮又干净,屋后有个小廊檐,廊檐下接了个自来水管,取水洗漱什么的都很方便。
尤其是,刚来第一天,他大孙女居然还过来给他送了早餐,听大孙女说,这东西叫小馄饨。
江爷爷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这玩意儿,皮擀的比纸还薄,里面包了指甲盖那么大点的肉,问江柠多少钱,知道要二两饭票后,江爷爷顿时嫌弃到不行:“就这么点玩意儿就要二两饭票?二两饭票都够吃一碗大米饭了,这东西吃到肚子里不就跟吃了空气一样?下次别给我买了,我不爱吃这玩意儿。”
一边嫌弃着,一边将汤都喝的干干净净。
江柠还给他带了个学校食堂做的大肉包。
此时食堂的肉包,那是真大肉包,陷是好陷,就是此时的人吧,吃包子图的都不是多好吃,而是要吃饱,所以一个大肉包子,那是真的大,皮厚馅儿大,一口咬下去,都是鲜香的肉汁。
江爷爷问江柠肉包子多少钱一个,得知是五两饭票两个后,江爷爷立刻说道:“以后就给我带这个,这个好吃,也能吃饱肚子。”
他心想,刚刚那什么小馄饨吃到肚子里,不是撒泡尿就没了?城里人也真是闲,居然擀那么薄的皮,有这闲工夫,不如吃顿饺子了。
唉,回去得跟那帮老家伙们好好说说,这什么劳什子的小馄饨。
他们肯定没吃过。
想到他的那帮老伙计们都没吃过,而他吃过这什么小馄饨的东西,江爷爷想想就觉得心里美滋滋。
又可以去吹牛了呢。
江柠就看着江爷爷那副口嫌体正直的样子,心底暗暗好笑。
她其实是明白,江爷爷是最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他对她给他买的所有新东西,新食物,都很乐意去尝试,哪怕尝试了后,他不喜欢,甚至嫌弃,他还是会去喝。
比如电视上广告天天在放的‘某某豆奶,欢乐开怀’,听说这东西有营养,江柠后来拿了奖学金后,每个学期的假期回到老家,都给江爷爷买各种老年人奶粉,豆奶、藕粉,给江爷爷补身体。
江爷爷特别讨厌豆奶的豆腥味,可因为是大孙女买的,电视上也天天播放广告,他每天都要冲一杯豆奶,用透明的罐头瓶装着,然后慢慢悠悠踱步到放牛的老人们中间,打开透明罐头瓶,叹气地抱怨道:“唉,我大孙女在大学拿了奖学金,买什么不好,听说那豆奶有什么营养,用奖学金给我买了一堆牛奶、豆奶,说给我补身体,这东西又不好喝,难喝的要命,还要我天天喝。”
说着怅惘地喝了一口,眉头都皱了起来,用实际表情向大家展露,这豆奶有多难喝。
难喝到那群放牛的老伙计们听了想打他。
店铺里开火不方便,江爷爷就一个人,江柠怕他一个人又不好好吃饭,干脆跟他说,让他别做饭了,她每天中午去食堂打了饭菜给他送来。
“食堂饭菜做的给师生吃的,食堂大师傅们自己都吃自己做的菜,卫生应该没问题,又不贵,省的自己烧饭麻烦,又要煤炉又要煤,还要洗碗筷,我就直接从食堂给你打了饭菜送来,中午直接在水房给你打一壶开水,一起拎来,水不够的话,傍晚我再给你打!学校一壶水只要一两饭票,你点个煤炉,一天烧的煤都不止这个钱了。”
那对江爷爷来说是再好不过。
江爷爷一个人吃饭,正懒得费事呢,就想着中午一碗芝麻糊了事,现在食堂能打菜打水,省的他烧了。
只是江柠偶尔出来一趟,门卫大爷还能放行,一日三次的这样跑出去,就是走读生也没这么干的,门卫说,必须要拿到她班主任和政教处主任开的证明,他才能给她放行。
江柠又去王老师和政教处主任那里开证明。
王老师那里证明倒是好开,事情讲清楚明了,班主任了解情况确实属实,就给开了,可到了政教处主任那里,江柠磨了半天,又是讲好话,又是说爷爷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说服他来到吴城,就是想就近照顾他,监督他好好吃饭,甚至连江爷爷的体检报告和医生开的病历本都拿出来了,政教处主任才跟着去实地考察了情况,见江柠说的情况确实属实,这才松了口,给江柠开了早中晚放学后,可以离开学校二十分钟的证明,并严格规定,离开学校和回到学校,必须在进出登记本上写明出去和回来的时间,去了哪里。
“除了你说的这个店铺,别的地方哪里都不能去。”政教处主任面容很严肃:“不然出了事谁能负的起这个责?”
“对对对,您说的对,您这是对我们学生负责呢,若不是有您这些负责人的好老师,好领导,也不能把我们一中管理的这么好,学生成绩也这么好,成为我们吴城首屈一指的重点学校,我作为一中的学生,深深的为自己身一中而感到骄傲,为自己能考中一中,成为一中的学子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江柠一顿彩虹屁输出,把政教处主任都夸笑了,用笔点了点江柠笑道:“滑头。”
可明知道她是拍马屁,政教处主任还是被她拍的舒舒服服,证明马上就给她开好了,还忍不住叮嘱她:“每次只有二十分钟啊,我会跟门卫打招呼的!”
“放心!主任!我外号飞毛腿,保证只会提前,不会延后!”
搞定了证明的事,江柠中午打了饭菜,就往江爷爷那跑,顺便看看江爷爷过了一上午适不适应在店里卖衣服的活。
“咋不适应?适应的很!有啥不适应的!”光是一个上午,他就卖出去十一件衣服了,其中两个大妹子都是买了两件。
他以为一件衣服也就赚个一两块钱,十一件衣服,那就得十几块钱了。
一上午就能赚到十几块钱,那一个月,不是起码得挣三四百块钱啊!
江爷爷算清楚这个账,简直惊呆了。
这下什么巡山的工作, 什么怅惘迷茫,通通都没了!
一个月能赚三百块,哪怕减掉房租、水电, 一个月起码还有一百多块吧?
如果能有一百二十块一个月, 一年就有一千五,孙女一年两个学期的学费就够了。
想到这里的时候, 原本还因为辞掉巡山工作,情绪有些萎靡和不习惯的江爷爷,一下子就支棱起来,那是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天空都蓝了。
中午江柠给江爷爷打的菜是青椒炒藕片干和雪菜红烧肉。
食堂的饭菜除了雪菜红烧肉,是常年不变的外, 食堂其余的菜,会根据市场上上市的时令蔬菜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此时, 正是藕上市的季节,市面上的藕极其便宜,学校食堂为了节约成本,就会买藕,每天不是炒藕片就是炒藕丝, 买的藕也不是中间段的好藕, 而是藕两端的小藕节和扁扁的长藕节, 本地人称之为藕屎。
这样的藕没有中间段圆润的藕好卖, 卖藕的人通常都是将两端的小藕节和长藕节切下来, 中间的藕段送入市场, 两端切下来的藕节就送到学校附近的小食堂,学校食堂为了减少成本, 也会低价收这样的藕节。
这些藕节的口感和营养和中间圆润的藕段没区别,就是小和扁,看着没有中间的藕好看,切下来一圈一圈的,做炒藕片倒是刚好合适。
江爷爷这些生在河边长在河边,家乡的河滩一望无际都是野生莲藕的人,一眼就看出这些藕片是出自藕身的什么部位,嫌弃地吃了口藕片说:“这些都是小藕屎啊?”
食堂大师傅手艺不错,藕片炒的清爽脆嫩,里面点缀着些许的小米辣,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江柠吃的津津有味:“这么多藕片才二两饭票呢。”
要不是足够便宜,哪会有这么大的量。
在江柠看来,只要食物卫生方面没有问题,吃藕身上的哪段都是一样。
江爷爷只吃藕片,却是一块没动,推到江柠面前,故作嫌弃:“我不吃这玩意儿,你拿去吃了。”
江柠直接把自己的饭缸往江爷爷面前一伸:“我也有呢,食堂打菜的姐姐们都可喜欢我,每次给我打的菜都多多的,足足的。”
江爷爷听了就乐。
他觉得自家孙女哪哪儿都好,没人会不喜欢自家的大孙女。
他就想到了江妈,笑容又敛了敛,心底暗暗叹了口气。
“你正在长身体,多吃肉才长得高,唉,你这身上都没二两肉。”在他眼里,孙女永远都是瘦的,她上大学后,身上明明已经长了许多肉,可每次回家,爷爷看到她,都还是会心疼的直说:“瘦了,瘦了,是不是没好好吃饭?”然后将自己平时不舍得吃,腌的咸鱼咸肉都拿出来蒸给江柠吃。
儿女们给他买的桂圆红枣之类的食物,他也舍不得吃,一直留着等江柠回来给她带回学校吃,生怕她在学校吃不好。
那些桂圆红糖,因为放的时间太久都生虫结块变味了。
江柠红烧肉打两份,就是为了防止江爷爷要把肉让她吃的情况,边吃饭边说:“肉太多吃了腻,我吃不下了,爷爷你吃。”
江爷爷还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吃肉能吃腻的,一时又觉得,老百姓日子是真的越来越好了,孙女都能说出吃肉吃腻了这样他想都不敢想的话来了。
他也就没有拒绝孙女的好意,夹了几块吃。
食堂大师傅的手艺是真的好,红烧肉肥而不腻,雪菜的酸香中和的恰到好处。
吃了几块后,江爷爷就说什么也不吃了,见江柠也不吃,江爷爷无奈:“那你带回去给你二哥吃。”
江柏在接过江柠送来装着红烧肉的陶钵的时候,才知道,江爷爷居然到了吴城的事。
“爷爷来吴城做什么?他不巡山了?”
他们从小就跟着江爷爷巡山,是在山里长大的,所以在江柏的既定思维中,江爷爷一直是和巡山绑在一起的,这时候他还没考虑到,江爷爷年龄渐老,不再适合做巡山工作的事。
江柠和江柏说了让江爷爷不再去巡山的原因,江柏其实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想尽快工作挣钱,让爷爷能早点退下来。
可惜,前世江柏高中毕业后,去人家汽修店给人家当学徒,想跟师傅学手艺,白白给人家干了好几年的活,冬天冻的耳朵、手都裂开了,师傅都不教他们真本事。
还是江柏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又有几分悟性,时间长了,哪怕师傅不教,他偶尔看到,慢慢自己摸索,后来也出了师,这才有了工资,慢慢又干了几年,积攒了资金后,后来终于开了属于他自己的汽修店。
只是和江柠一样,等他终于熬出头,江柠也大学毕业了,江爷爷却不在了。
傍晚江柏也来到江柠的店里。
江柏这才知道,江柠居然在这里盘了个店铺,还进了这么多衣服!
他转头吃惊的看着江柠:“你哪来的钱?”
江柠满脸无辜状:“就……稿费啊。”
江爷爷之前已经听江柠说过,作文登上杂志,杂志社还会给她稿费的事,听到他们的对话也不觉得有什么。
倒是江柏很震惊,稿费有这么高吗?
他又问她店铺租金的事,江柠将租房合同给江柏看。
合同上租房日期是三年,房租75一个月,看到这么多房租,江柏顿时心头一紧,75块钱,这都相当于现在很多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他望着店里已经所剩不多的衣服,很难想象,这些衣服卖出去,够不够付房租,又怀疑江爷爷会不会做生意,卖东西。
实在是江爷爷看着真不像会做生意的样子。
江爷爷对于小孙子看扁他做生意的事情,很不服气,说:“这有啥难的?有人来买,衣服卖给他就是了,我这一天都卖掉二十多件了。”
江爷爷很得意的将今天卖的钱都拿出来,递给江柠。
江柏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
听到江爷爷话,江柏这个只卖过泥鳅黄鳝的人,也以为这衣服一件就只赚一两块钱,想到一天卖掉二十多件,那就能赚二十多块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利润,也让江柏震惊了。
他有些怀疑的望着因为放学,街面上终于有了些热情景象的街面,然后又看到因为到了放学时间,江爷爷已经半关起来的店门。
街面上好不容易有点人气的时候不开门,反而关门,白天街上没人的时候反而开门,这样衣服真能卖的掉?还能一天卖出去二十多件?他怎么听着这么不信呢?
天方夜谭呢吧?
江爷爷还在得意自己一天卖掉这么多衣服呢,有了这些钱,别说小孙女高中的学费了,大学学费都能挣出来了。
就是吧,店里衣服有些不多了。
他有些忧心忡忡的问江柠:“柠柠,那小伙子回去,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再寄点衣服过来?今天好几个人来买,都没有码了。”不然还能多赚几块钱呢。
江柏听到什么小伙子时,心中顿时警铃大作,转头问江柠:“什么小伙子?”
江柠:“就……这些衣服的供货商啊,他们制衣厂倒闭了,工资发不出来,厂里就拿仓库里的衣服抵工资,他拿了那么多衣服,想到我们吴城来卖,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刚好我有店铺,却没想好卖什么,就和他合作,我出铺子,他出衣裳,他七我三,两个人一起卖衣服,现在衣服卖的差不多,他就回去了,剩下赚的利润都是我的,后续衣服卖光了,他就寄过来。”
“他们厂里积压了很多货,员工都在卖。”
江柏想从中找出什么漏洞,都找不出来,谁让这个年代,到处都是倒闭的工厂和下岗的工人呢?这种厂子倒闭发不出来工资用衣服来抵的事,在这年代太常见了。
而且衣服都已经在店里卖了,钱都在江柠手上,要说她上当受骗,也没啥可骗,就是她手里的这些钱,都足以抵这个店面半年的房租了。
他又说:“你和我仔细说说那什么小伙子的情况。”
“人家都回去了,家在几百公里外,以后都不晓得能不能见到面了,说啥?”
江柠拿广告的八卦虽然很火,但江柏因为是高三生,除了周日,基本都在学校里学习,即使是周日,大多也在学习,很少有人会关注外面八卦的事,是以吴城传的沸沸扬扬的狗血大八卦,江柏愣是不知道。
江柠不想让江柏追根究底的问下去,加上晚自习时间也快到了,对江爷爷嘱咐道:“爷爷,你以后每天都这个时候关门,店里衣服不多,估计没几天就能卖完了,你就随便卖卖,别太累了,热水我给你放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