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发家致富奔小康—— by九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9

汪主任笑眯眯的想。
计剑伟批改完数学和化学两个竞赛班的试卷后,伸了个懒腰,心情颇好。
原本他每次上课,看江柠听的认真,问有没有哪里没听懂的,她也不说话,还以为她听不懂也不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班里成绩上的,毕竟班里不少人都这样做,没想到这次小考成绩出来后,江柠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意外。
她虽然卷子也没有做完,可只要写了的,正确率非常高,这说明她上课不仅听懂了,连她之前没在班里学过的,有些居然也都做对了。
这真的是非常有悟性了。
而学数学,悟性是很重要的。
有些同学,看似一道题会解了,但实际那个知识点并没有掌握,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是它不论出现在怎样的题型中,你都会通过掌握的知识点,把它解出来,而不是只会解那一道题。
有悟性的学生,掌握的便是知识点,有些看似考试成绩也不错的同学,记得便是那一道题,或者几道题。
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状态,所以老师们让学生们多刷题,题目刷多了,题型见得多了,都刷过了,考试的时候遇上了,自然就会解。
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是计剑伟老师说的,真正掌握知识点的人。
这一点,连他自己都不敢说自己一定是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江柠也不一定完全掌握了,但她有这个悟性。
计老师以为江柠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竞赛班上,觉得江柠可以作为竞赛生重点培养,到时候说不定能在省里拿个名次。
月考成绩出来后,三班的各科老师们也很满意,以为江柠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上了,对于她没有傻了吧唧的把主要精力放到竞赛班这个聪明的做法,他们嘴巴上没说,私下却和别的老师聊起江柠的时候,都夸这小姑娘聪明。
他们也不夸别的,就夸她成绩,进步大:“上一次才说过她语文不用心,你看看这次,语文成绩就上来了。”
计老师因为是年轻的新老师,不带班,只专心搞竞赛班的成绩,和别的组的任课老师们,不在同一个办公室,他和他的校友有个单独的竞赛班的办公室,就在楼上的计算机教室旁。
总之,两边的老师们都很满意。
610寝室的同学们也很满意,因为她们今天吃到了江柠送给她们的红烧肉加餐。
当然不是给每个人打一份红烧肉,租书的钱倒也没那么多。
只有两块二毛钱,刘萍以七毛钱换一斤粮票的价格,不知道和谁换了三斤多的粮票,打了四份红烧肉。
寝室里八个人,平均每人大概能分到半份红烧肉。
即使是半份红烧肉,也足够610寝室的女孩子们,喜的眼睛都弯了起来,满是期待的看着江柠分肉。
这也是江柠提出来的。
江柠前世在大学时,就有个寝室的学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染,但不巧的是,那个寝室的女生好像是通过在一起吃饭,不知怎么,被传染了,后来曝出来,才知道她们寝室有人是乙肝。
江柠前世的职业,让她们在吃饭这一块尤其注意,给领导们夹菜,是一定要用公筷的,当然,也没有谁会没事给领导夹菜,领导们也不需要,但用公筷是一定的。
徐秀丽也很介意大家的筷子戳在一起的夹菜,对江柠说分开吃的说法很是赞同。
本来江柠是想让大家自己分的,结果大家都怕别人多了,自己少了,让江柠分。
江柠就随手分成几份,放在桌上,让大家自己拿,每个人都伸手往自己觉得多的那份去拿,被别人抢先的也不介意,反正看着都差不多,一个个吃的很开心。
何小芳也很开心,吃完饭去打水的时候,她想让江柠在外面等她,她去打,结果还没说话呢,寝室长已经帮江柠把水打好了。
怎么还有跟她抢活干的?何小芳危机一下子就来了,江柠要去给江爷爷送饭,她跑回到寝室,看到江柠衣服没收,赶紧帮她把衣服都收回来,再一件件的折叠好,放在江柠的床头。
寝室里的卫生现在归了刘萍一个人,刘萍就拿拖把拖地,何小芳嫌刘萍打扫的不干净,把江柠床铺下面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拖了一遍,又将鞋子都整齐的摆放好,抬头的时候,看到江柠床铺上铺的浴巾折了一角,她又给她把床单扯平,然后看着自己整理好的江柠的床,满意了。
自从寝室里分过肉之后,寝室里气氛空前和谐了起来。
寝室长对于租书的账目问题,也十分上心,刘萍也很开心,哪怕租书换来的钱不是她一个人的,可每天看着有进账,她就干的不亦乐乎。
卢雪花也因为之前刘萍对她的欺骗,和私自拿江柠书租出去的事,对她人品产生怀疑,对监督她租书这件事,也十分上心和严格。
这些刘萍也不在乎,每天腻在卢雪花身边乐乐呵呵的。
何小芳因为整天跟在江柠身边,江柠不在的时候,江柠在寝室里有点什么事,都是何小芳在帮她做,大家都默认何小芳和江柠的关系好,吃了江柠分的肉,以后还将继续有肉分给她们吃,她们也不好再对何小芳冷脸了,还对何小芳说:“小芳,你晚上打呼噜声音能不能小点声啊?我每天都被你吵死了!”
何小芳有些不好意思,抓抓乌黑浓密的头发:“这个我也不知道,你们看晚上把我叫醒行不行?”
“根本不行!”刘萍也对大家诉苦说:“我现在都不敢跟她头对头睡,我晚上踹过她好几回,把她踹醒,她翻个身又睡着了,一点用都没有。”
睡在下铺的寝室长汪霞也说:“唉,我也用脚顶过她好几回,心想把她叫醒应该会好一点。”她无奈地摇摇头:“没用。”
“我现在都是拿棉花团子塞耳朵。”
“我是用纸团子塞,根本挡不住她的呼噜声!”
大家虽然是在说何小芳的呼噜声,却不是之前那样宛若冷暴力般,完全不提,也不和何小芳说话,或者给她白眼了。
何小芳被大家说的不好意思,只好挠挠头傻笑。
不知不觉,何小芳也融入了这个寝室,而不是每天只能跟江柠一个人说话了。
大家熟了,自然也不好意思再欺负何小芳,只是何小芳不懂拒绝别人,有时候大家叫她帮忙做什么事,依然会喜欢喊何小芳,何小芳也乐意帮助他人。
她从小干活干的惯了,也不觉得帮了别人做一点顺手的小事,就吃了多大的亏,反而是别人愿意喊她做事,比之前那样完全不和她说话,要让她在心理上感受轻松的多。
就是有一点,寝室里的人都喜欢跟她抢江柠的活干!
柠柠本来就独立,什么事都自己做,好不容易她不在寝室的时候,有点需要洗洗刷刷收收的小事情,她做的十分快乐,现在老有人跟她抢。
有时候她水还没打,江柠的水壶都已经被人拎回寝室了,害她每次都抢不到。
尤其是寝室长!
于是何小芳更勤快了,连江柠床单上出现一个褶皱,她都要给拉平,让她们谁都抢不过她,哼。
或许是有了共同收租的事业,一时间,610寝室空前的和谐,气氛空前的美好。
这种和谐的环境,带给江柠的,也是情绪上的舒适和放松,不知不觉,心头的紧绷感就消失了,人也舒展起来。
对寝室里变化感受最深的,还是何小芳,原本心情紧绷的她,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放松下来,江柠不在的时候,她不光能和寝室里的其他人说说笑笑,偶尔在寝室长和她抢江柠的活干的时候,还敢跟她斗嘴了。
元旦节过后,《包青天》也要完结下映了,《大宋》已经在《武侠》上连载了快四个月,因为江柠的勤奋,她在《武侠》杂志社还有十多万的存稿,《武侠》在北方的市场也逐渐稳定下来,杂志开始往报刊亭铺货,这也使得《大宋》传播的越发广泛,看的人也越多,《大宋》的实体书也再次迎来了加印。
同时《大宋》的第二册 《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之寻龙迷踪》,也开始制作并上市。
出版社那边很着急,想趁着《大宋》现在的热度,赶紧上市,但杂志社那边却不得不考虑《大宋》在《武侠》上的连载进度。
如果《武侠》上还没连载,实体书就发了出去,到时候谁还会来买他们的杂志?所以这一点他们是不可能同意的。
目前《大宋》的出版版权,被柠萌授权给了他们,由他们来全权代理,出版社也无法通过江柠本人来拿到《大宋》第二册 的出版授权,而且,他们也不想得罪死了杂志社这边,毕竟《武侠》在进入了北方市场后,现在的月销售量实在太大了,高的惊人,就连在《武侠》这本杂志上,打一个小小的广告,都要上万块钱。
好在《大宋》的第一册 销量也很高,他们已经加印了数次。
随着一期一期的连载上市,已经连续出现五个精彩之极的案子,随着案子的展开,一个个极具个性和魅力的人物也随之出现,女主也终于走进了开封府尹包大人的眼中,即将和展昭见面。
剧情到这里戛然而止,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使得《武侠》的销量又上升了一些。
即使是不太看杂志的人,多多少少都听过《武侠》这本杂志,有时候在路过报刊亭时,看到最显眼处放的几本杂志封面,有些是书店门口贴的《大宋》的宣传画报。
还有些单位跟沪市钱经理一样,专门买几本《读者》《青年文摘》等这样的杂志,摆放在单位的小书架上,方便有人过来坐时,随手可以翻看。
有些没有书架的,就放几本在小圆桌上。
省城某公~安~局内,走访调查了一整天回来的吴公~安疲惫的给自己倒了杯水。
他同事见他累成这样,也过来倒水,问他:“案子还是没有进展吗?”
吴公~安摇摇头,“没有。”
他们这些天在追一个凶杀案,案子中一家五口被杀,但通过他们的社会关系,始终找不到凶手是谁,已经查了不少时间,时间拖的越久,线索就会越少,越到后面,就越难查。
这些天他们到处走访调查,想从这家人的社会关系上,找到杀害了这一家人的凶手的线索和突破口,可凶手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要么就是和现场找到的线索对不上。
这在这个年代也很常见,现在的刑侦手段和技术都还不发达,警察查案多是靠经验,经常会遇到那种凶手杀了人,跑到外地,隐姓埋名,几十年都找不到凶手的,这样的案子放在档案之中,最后也会不了了之。
也有到十几二十年后,才找到早已在外地成为当地知名企业家的凶手。
他有些颓废和烦躁的靠在他们办公室的木质靠椅上,目光沉沉的看着窗外的飞鸟,数日的疲惫和找不到案子的突破口,让他精神上有些困倦。
他打开口袋,抽出一支烟叼在嘴巴上,在桌上翻找着:“有打火机吗?给我借个火。”
木质的茶几上,放着一些摊开的报纸和杂志。
有《武侠》、有《故事会》。
有时候他们不忙的时候还会看看报纸,杂志基本就是个摆设,只有办公室里的文职人员,偶尔会来翻翻。
会有《武侠》这本杂志,还是办公室里的人听说这里面有个作者是他们系统内部的人,写的一些查案的刑侦手段很有实际参考价值,才有人随手买了一本扔在了这里,平时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看。
吴公安将《武侠》的杂志拎起来,从杂志里面掉出一个打火机来:“谁把打火机夹书里了?”
他给嘴上的烟点了火,将打火机又扔回了茶几上,胳膊肘架在两条大腿上,随手翻开了《武侠》。
可能是之前打火机夹在这里,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印记,他打开的位置,刚好就是《大宋》的页面。
这是一个新案子,吴~公~安原本只是心中烦闷,随便瞅两眼,可看着看着,便觉得有些不对起来。
这个案子……怎么和他们正在办的案子,那么的相似?连很多细节都写的和他们现在正在查的案子一样,这不由地让他心头一惊。
这若不是一个写的是大宋,他都快以为,这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写的了。
他不由的翻到前面,看了看作者,又看了下这本杂志发行的时间,之后又想接着想往下看,是连载内容,后面已经没了。
他拿起这本杂志,去别的办公室问同事:“这本书是谁的?后面还有吗?”

第64章 64 【二更】
这期杂志的刊印日期是半个月前, 如果这是月刊或半月刊的话,后面就不会有,如果是周刊的话, 说明后面可能还有一到两期内容。
因为细节写的太过相似, 连里面捕头寻找线索的细节,都和他们这些天经历的有些像。
照道理说, 这些细节除了他和他同事,不应该还有别人知道,哪怕是他们所里的其他同事,没有一起去办这个案子,他们都不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江柠在《大宋》里写的案子, 确实是从她当时在公~安~局档案室内已经结案的案子改编而来,且为了故事更具戏剧性, 她还提议挑的重案和难案,有些是时隔多年才又重新被提上刑侦日程, 用后来更加先进的刑侦手法,找到的线索。
有些是人口失踪,多年后,误被人挖出尸骨,这才案子告破。
全是在当年十分棘手的悬案, 难案, 很多还是当时亲自调查案子的老公~安亲自来跟她说, 当年他们是如何寻找线索, 追踪罪犯, 因为时隔多年, 能被他们记起来,并说给江柠听的, 都是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一些细节,有些是档案卷宗上有的,有些是档案卷宗上没有的。
有的没有的,在江柠经过艺术加工后,都写在了案子里,才会更让人有真实的代入感,也才会让一些看过这篇杂志的体制内的警察在看过这篇文后,那么斩钉截铁的认为,柠萌一定是他们体制内的老公安。
吴公安原本怀疑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他同事所写,突然一想,不对,上面一个捕头寻找线索的细节,怎么和他今天亲身经历的很相似,即使是他同事,也不能未卜先知吧?
又怀疑作者是不是凶手,先是提前写下他作案的一切细节,公开发表在刊物上,挑衅公安机关,再按照他写的布局杀人,然后逃离的过程。
可他不至于连今天他自己经历的事情,也能提前半个月得知吧?
他是怎么想都想不通,或许这只是巧合。
可一样的案情和太多相似的细节,又让他无法忽视这个故事,让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找接下来的情节看。
还真被他找到了。
因为《大宋》里面的刑侦手段写的太过专业,很多细节写的就像作者亲身经历,他们档案室的一个女同事,是《大宋》的忠实读者,每期都买,每期都看,她觉得这本书或许可能对对他们局里的其他同事有所帮助,这才放了一本在外面茶几上。
只是他们每天在外面跑,累的像条狗,有时候加班追凶到很晚还在外面查案子,报纸都没有时间看,哪里还有时间看杂志,哪怕有时候看到,翻了两张纸,实际上一个字都没有看进去,脑子里想的都是案子。
《武侠》是连载杂志,上面很多作品都是连载文,如果没有看前面,只看中间一段,没头没尾,其实很难看。
导致这几本杂志放在茶几上半个多月,愣是被人无视了。
《大宋》的这期连载,能被吴公安看进去,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刚开始的新案子,加上作者的写法很吸引人,又很专业,才让吴公安一不留神就给看了进去,结果越看越心惊。
《武侠》的后面两期,档案室的女同事并没有带到单位来,还在家里,说明天带给他。
吴公安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及,干脆跑出了局里,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报刊亭,问有没有《武侠》。
报刊亭老板一听是来买《武侠》的,当下就从他脚下的一摞书中,抽了一本给吴公安。
吴公安当下就撕开外面的透明包装袋,打开里面内容,翻看了一下,对不上,又连忙问报刊亭老板:“有上一期的吗?”
“没有咧,卖光咧,下次要,来早一点哎,好多人喜欢《武侠》,我货进的都算多了,每次上来就卖光。”老板说着,笑着露出泛黄的大烟牙:“你也是追《大宋》的吧?好多人买《武侠》,都是追的大宋,也不知道这个案子的凶手是谁,不过你放心,《大宋》的节奏很快的,一般四期肯定能结束一个案子,再开启下一个案子。”
保安亭老板显然是《大宋》的老读者了,连作者的写作习惯都清楚了,目前《大宋》已经完结了四个案子,这一期开始了第五个。
吴公安不想听他说这些,问他:“那你还记得上一期内容吗?”
保安亭老板当然记得,但是他说的太笼统了,吴公安听的着急,一边往回跑,一边打开最新的一期,果然,最新一期上,只有这案子的结尾,女主带着他们找到了凶手,抓捕回凶手,带回开封府大牢审问凶手,为何要杀死农户一家,问明缘由,让人瞠目。
原来此人并不是第一次杀人,他原是江陵人士,在家乡就已经做过一次类似的案子,逃到开封,会杀这家农户,纯粹就是路过,肚子饿了,身上没钱,去这农户家中找些吃的,顺便翻些钱财,见农户被惊醒,干脆利落的把农户杀死,又顺便把他全家都杀了。
因为是武侠小说,里面自然少不了武侠的描写,故事中的杀人凶手,也是一位会武功的武林人士,说起他杀人经过,十分淡然,仿佛他杀的不是活生生的人类,如此凶残的灭门惨案,在凶手口中,仿若被随手剁死的五只鸡鸭,而在凶手轻描淡写的描述中,若不是女主他们抓他抓的快,他早已经改换姓名,逃之夭夭,天大地大,又能去何处抓他?
就连此人要改换什么姓名,将要去何方,凶手形貌、年龄、籍贯,文中通通都写了。
但是,就是没有上一期的关键性内容。
吴公安那个着急,又在附近找了找,问了好几家报刊亭,都没有上一期的内容了,直到跑到一个书店,本以为书店里不会有这样的杂志书籍,或者也没有上一期的内容,没想到一问,居然有。
吴公安喜出望外。
计老师在批改完竞赛班试卷后,心底已经生出想让江柠参加竞赛的事,他觉得江柠如果专心走竞赛这条路的话,应该是能出成绩的,如果能拿到省级的奖项,不说保送一些顶尖的学府,像他们省的省大这样的985学校,应该还是没问题的,便来找三班的班主任王老师说了这事。
王老师怎么可能让自己班重点大学的苗子,去走什么没什么希望的竞赛路线?一中往年的竞赛成绩是什么样,他会不知道吗?
若不是新挖的两个新老师来,一中往年都是直接放弃竞赛这条线,专心搞高考的,这也是生源不如吴中,但在考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上,一中能够紧咬吴中,和吴中一起成为吴城最出名的两所重点高中之一的原因。
吴中作为吴城所有高中的‘老大’,不仅是在升学率这一块做的好,吴城的竞赛路线成绩,几乎全靠吴中,一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去一日游,真正能出成绩的极少。
毕竟主要生源还是来自下面的乡镇中学,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够进入一中学习,能够为了考大学这个梦想而努力,就已经费劲他们全部的力气了,又哪里还有余力去搞什么竞赛?能去走竞赛路线的,除了那种特别有天赋的,哪个不是家庭条件还不错,先天的家庭环境熏陶和影响,后天家里父母也愿意给孩子花钱培养,才有那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搞物理竞赛、化学竞赛、数学竞赛。
以为书上学了些死知识,就能去市里、省里、甚至全国在这个科目顶尖的一批人去竞争拿奖?
怎么可能呢?
不过这话,王老师也没有说死,而是反问计老师:“她要是把主要精力搞竞赛去了,自己本身成绩下降,又没有拿到保送名额,这要怎么算呢?再说我也不是她爸妈,这事也得要人家父母同意才行吧?”
这也是吴城大环境下,竞赛不行的一个原因。
家长不支持。
老师和家长们都想求稳。
计老师自己就是省城人,也是从小耳濡目染,若不是他对象分配在了这里,他也不会来吴城,对于吴城的竞赛环境,确实有些不好。
可他还是争取说:“江柠同学在这方面是真的有些天赋,如果她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竞赛上的话,有我和张老师全力辅导她,国奖不敢说,省奖还是能争一争的。”
计老师也不敢一下子把话说死,这也确实是吴城这样的小地方,对于竞赛路线的无奈。
他说:“我去问一问江柠同学吧,看她自己愿不愿意。”
就是江柠自己愿意,王老师也不愿意。
计老师还没找到江柠谈话呢,王老师先过来找江柠了。
办公室里人多,整个英语组的人,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不方便谈话,他把江柠叫到办公楼前的大花坛那里,跟她说了计老师找他说的话:“你晚上去竞赛班上课,计老师估计会找你说这件事。”
他面容严肃的跟江柠说:“不是老师不愿意让你去搞竞赛,但我们学校往年的竞赛成绩就摆在那,走不通,老师还是希望你能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主要科目上,竞赛那边放一放,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顿了顿,“你明白老师说的意思吗?”
他们一中在吴城虽然是重点高中,但放到整个市,整个省,又不算什么了。
他们省重点大学的录取率仅在百分之2,211大学的录取率都不到百分之五,可想而知这样的竞争压力有多大。
而更好的教学资源,必然在省里,在市里,能够分配到他们吴城来的,又有多少?
吴中和一中的校长,真的是拼劲全力给学生们找好老师,找好资源,同时,也需要学生们自己拼劲全力,才能在这已经很低的录取率中,和省里、市里的重点高中抢有限的大学资源,抢有限的重点大学的名额。
江柠现在成绩能够进入年级前十,并且在这次月考中,不仅没有因为进入竞赛班就成绩下降,反而稳步提升,这说明江柠此时还是有余力和潜力再往上冲一冲,努力一把,不说全国排名前十(虽然除了清北,其它学校都认为自己排第三)的学校,排名下面一点的大学还是能冲一下的。
作为一个平行班班主任,王老师对班里学生最大的期望,也就是211了,211还是今年刚出来的概念,至于那些全国顶尖的高校,他是想都不敢想。
江柠如何能不明白,作为一个前世就是一中的老一中人,对于未来三年的一中竞赛成绩心里清楚的很,虽然因为计老师和张老师的到来,让一中的竞赛成绩提高了一大截,但在结果上,想拿到省奖还是不容易的。
竞赛这些,从来都不是江柠所追求的,会去竞赛班,不过是学校需要,她在自己本身学习上还算游刃有余,这才去的。
而她既然做一件事,当然就会好好做,做好它。
她态度特别端正地点头,认真地说:“谢谢您王老师,您说的我都明白,我知道怎么做的。”
江柠的语言天赋一般,她会说英语,会说标准的普通话,还会说水埠镇地地道道的方言,偏偏身为吴城人,半普通话半方言的吴城话,她不会说。
在她看来,要么就是标准的普通话,要么就是标准的水埠镇方言,非得让她把舌头扭成发音奇怪的半普不方的,她舌头真的扭不过来。
此时和王老师说的,是一口发音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这让习惯了说英语和吴城普通话的王老师有点不好意思,这孩子讲话就讲话,讲的这么正式做什么?
他摸摸自己头上的短发,挥手说:“你是个聪明孩子,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回去吧。”
晚上在竞赛班上完一节课的计老师果然来找江柠。
他站在讲台上,直接朝江柠一招手:“江柠,跟我过来一下。”
夜晚的办公楼,楼上的灯除了三个竞赛班教室,其它教室和办公室全都是一片黑,就连走廊都是黑的,没有灯。
计老师一向注意和学生保持距离,此时也不例外,他没有把江柠叫到办公室,而是就在教室外偏计算机教室那边一些的走廊上,这里既安静,不会有人打扰到,方便谈话,又是公共场所,别人都能看的见他们在做什么。
计老师站在走廊的扶手前,面对着教室那边,教室那边传来的微弱的光照在他清瘦的娃娃脸上,让他看起来不像老师,像他们同学。
他先是习惯性笑了一下,又轻声问江柠:“你们班主任王老师跟你说过了没有?”
江柠点头:“说过了。”
“那你是什么想法?”他怕江柠一口气拒绝,补充说:“你也别急着拒绝,你可以先试试,你才高一,班里的成绩那边也不必放下,只要稍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放在竞赛上,先试一试。”
他认真地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我都看过了,是觉得你真的有这个天赋,才想让你试一试的。”
毕竟,他也不敢拿一个学生的前途开玩笑,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天赋,还劝人家不搞成绩,搞竞赛,那不是害人家嘛?
当然,也不是没有竞赛成绩都抓的好的学生,有,但在吴城,少。
像他以前读的省城重点高中里,就有和他一样专门走竞赛路线,后来竞赛成绩不理想,又回去复习走高考路线的。
这样的同学他自己见的就不少。
江柠还从不知道她居然还有学数理化的天赋,她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天赋的,最多就是前世学过一遍高中课程和高数,又多了二十多年人生阅历,所以在竞赛班老师上课时,她很容易就能接受和理解老师教的知识,并融会贯通。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他是不是喜欢  我靠吃瓜兑换  吾妹千秋——  银河下热吻—  星河入我怀—  心跳晚霞——  第一游戏设计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