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发家致富奔小康—— by九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9

他们制衣厂啥时候倒闭了?不会是这两天吧?他们厂长卷走三千五百万跑路了?我滴乖乖龙滴咚!三千五百万啊!这王八蛋贺厂长……等等, 不对啊,他们厂长不姓贺啊?倒是他们隔壁的江南皮革厂的厂长叫贺什么的。
他们不由靠近了江柏和童金刚这个小摊子。
这条街上摆满了各种摊子, 一般人家门口都不让人摆摊,但江柏的衣服摊子摆在江姑姑家门口。
江姑姑家上开水果店, 兼卖一些年货,现在的人买年货,还是习惯性的往供销社跑,觉得那里便宜,质量好, 不坑人, 可随着改革开放后, 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商贩出现, 也有不少人来私人家买东西, 只要你不坑人, 自有老客户愿意来你家买。
此时江姑姑家门口挤满了人,全都是被江柏放的大喇叭声音吸引来的人, 有些人挤不进去,就先去江姑姑家的店铺里,看有没有适合的年货要买的。
江姑姑的公公婆婆本来看到江柏过来,要在他家拿插电板用,还有些不乐意,板着张晚娘脸孔,江姑姑就像没看到一样,满脸笑容的招呼自己小外甥:“哪里弄来这么多衣服?卖的这么便宜,有钱赚嘛?”
她给自己小外甥找插电板,给他拉线,见他还带了电熨斗,说:“你哪里会熨衣服哦?给我,我来吧。”
“不用不用,姑姑,你忙你的去,我会熨的!”
过年,水埠镇上的每个商家都十分忙碌,江姑姑也是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就没歇息过,此时还早,童金刚和江柏两人昨晚放假后,就商议,两人一起把衣服拖到水埠镇来卖。
童金刚脑子比江柏活跃一些,见这衣服赚的太少了,还自发的学会了涨价,一件衣服涨了十块钱。
可这个价格,还是比水埠镇上铺子里的衣服,要价便宜了一倍都不止,像羽绒服袄子之类,店铺里一件都喊到了一百五六十了,要是遇到不会砍价的,还个二三十块就买下,那商家一件简直要赚死了,遇到会砍价的,直接对半砍,七八十一件卖给你,他们一件依然能赚二三十,依然赚的盆满钵满。
此时遇到一个通通只卖三十九,四十九的,很多不会砍价的年轻人和男人们,全都为了过来,把江姑姑家铺子的门前围的水泄不通,连带着江姑姑家生意都好了不少,笑的江姑姑的婆婆合不拢嘴。
江姑姑自己实在走不开,就喊了儿女下来帮忙。
江姑姑的两个儿女也才十三四岁,见到门口围了这么多人,直接吃惊地长大了嘴巴:“这么多人?我怎么挤进去啊?”
里面童金刚还在喊着:“不要挤,大家都不要挤,都有!每个人都有!明天还在这!”
江姑姑的儿子才十二岁,身高已经一米六多了,像个小大人般扯着嗓子喊:“不要挤哦!挤也没用哦!一个一个来哦!”
江姑姑的女儿也拍着手喊:“你们挤不进去就不要挤啦,先来店里看看年货,衣服又跑不掉!”
还真有不少挤不进去的,听说衣服还有很多,就先在江姑姑店里逛逛买年货啦,买完年货还问江姑姑:“能不能先把东西放你这放一下?我先去买两件衣服,一会儿来拿东西。”
江姑姑家的房子,是他们自家的自建房,两层楼,楼上两间正房,她公公婆婆住一间,以前他们夫妻带两个孩子住一间,现在孩子大了,就在房间中间拉了个帘子,隔成了两间,姐姐单独一间,弟弟在江姑姑和江姑父房间打地铺。
下面两个房间都做了铺面,公公婆婆那一间属于公公婆婆的,卖些鸡鸭鱼,江姑姑这边一间卖些烟酒牛奶红枣麦片水果什么的,各管各的,后面还有个院子和小厨房是公用的。
见有人要在这放东西,江姑姑就将人引导后院,将东西放到院子的走廊上,说:“东西可以放这,但你要自己看好啊,我这做生意忙的要死,也不能帮你看着,你要自己注意一下!”
放东西的人挑着担子,用麻绳把蛇皮袋口子系好,说:“你放心,我就在你家大门口买衣服,不跑远,我自己看着!”
说完,人就猛地往人群里面一挤:“老板!两件能不能给我便宜点?”
“不还价的,全部是底价,要还价的到街中心买!”童金刚忙的满头细汗,不停的收钱找钱,江柏原本还想把一件件衣服都熨烫平整,谁知道这些人根本不在乎衣服平不平整,他们只在乎衣服料子好不好,衣服暖不暖和,耐不耐脏。
这些人中,很多都是三四十岁的大男人,手粗劲大,摸着这些料子,拽了拽,又结实又暖和,见说不下来价,干脆掏了钱,买了两件赶紧走人的。
过年他们想给家里媳妇孩子买两件新衣服,去街中心的店铺一问,一件衣服一百二三十,还价再怎么便宜,也得一百块一件,他哪里舍得?
没想到挑着担子到下面来,却听到这里说‘羽绒服,棉衣,棉袄,通通39,49’,他们在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心里首先听到的都是棉衣棉袄三字四字打头,而不是四十,五十,再对比那些还了半天还要一百多块钱的衣服,棉袄,三十九,四十九,听在他们耳朵里,简直便宜一大半都不止。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质量问题,可听着大喇叭中说,是江南制衣厂倒闭了,衣服原价全都是一百多两百多三百多的好衣服,那捡了便宜的心理立刻就来了,等进来摸到衣服看到衣服,发现料子确实结实耐磨又暖和后,都连忙掏钱买衣服。
不用还价好啊,不坑人,那需要讨价还价的衣服,太坑人了,哪怕你成功还下来,人家痛痛快快卖给你了,你还是会心里不痛快,觉得自己买贵了。
这下好了,所有人价格都一样,不还价,原本一件衣服的价格,现在买到两件袄子了,家里媳妇和儿子一人能得一件,想到回去后,媳妇儿子穿上了他买的新衣服,家里媳妇夸他衣服买的便宜,汉子们心中就美得很。
还有完全想不到别人,只想给自己买衣服的年轻小伙子们。
他们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这个不舍得吃,那个不舍得买,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买一身新衣服回来撑场面,现在看到水埠镇上居然有这么便宜的衣服,捏捏兜里的钱,想到在家的老子娘,不由也挤进来,看到居然有皮鞋,问皮鞋怎么卖的。
江南制衣厂的员工们,好不容易挤进来,想拆穿这个骗子,结果挤进来后,就被摊位上放着的三十九,四十九的皮鞋给迷的走不动道了。
而且他们看了摊位上的衣服,确实便宜。
即使他们是制衣厂的员工,他们能拿到的也只是瑕疵的衣服,真正的好衣服,他们是拿不到的,哪怕扣扣搜搜,从厂里带回来一点东西,也是大卷的团线和厂里不要的碎布头,这样的好衣裳,即使是他们内部员工,拿也差不多是这个价了。
他们自己就会做衣服,倒不会买衣服,都花钱买了双鞋子。
一边买,一边使劲掰鞋缝检查质量,确定没问题后,才问江柏:“你们是哪个江南制衣厂的?我是二厂的,我怎么没听说哪个江南制衣厂倒闭了?哪个贺厂长带着小姨子跑路了?”
吴城人说普通话,平翘舌音不分,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加上这年代的大喇叭和录音机的声音都不高清,有很多杂音,这些江南制衣厂的员工们也分不清,童金刚喊的到底是‘贺厂长’,还是‘何厂长’还是‘何厂长’,甚至分不清他说的到底是‘江南制衣厂’,还是‘江蓝制衣厂’‘江兰制衣厂’,还有人能听成‘江郎制衣厂’。
童金刚和江柏也没想到他们会遇到真的‘江南制衣厂’的员工,但江柏和童金刚都对王咏出自江南制衣厂这件事是深信不疑的,还问他们:“你们是哪个江南制衣厂?”
由于几个人全部都是‘南,蓝,兰,狼’不分,几个人听了半天都如同鸡同鸭讲,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哪个制衣厂的。
江柏和童金刚又实在太忙了,还没讲几句,童金刚就不耐烦了,说:“兄弟,我这边还忙着,咱回头再说啊!”
水埠镇的正中间有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左右连着去邻市和炭山,水泥厂的路,上下连着去渡口和吴城的路,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交通要塞,尤其是十字路口到渡口的这一段主路和网状小路,全都是人,整个与十字路口的相连的四条街,生意都好的不得了。
江姑姑家便在十字路口与邻市方向的那条街,靠近尾端的位置,这里原本人上没有十字路口中心阶段的街面人流量大的,可今天因为有了江柏和童金刚的小摊,愣是把街中心位置的人流量,吸引了一大批过来。
江爷爷是完全没有想到,一下车虽然没有看到小孙子,可听到那熟悉的有节奏的广告词,还有童金刚的声音,他就知道,他小孙子在里面。
到了水埠镇,就跟回了家没两样,江爷爷也不急了,走后门去了江姑姑家。
江家,江爷爷才是真正对儿女做到一碗水端平的人,他对每个子女,都费心筹谋。
给江大伯学了泥瓦匠的手艺,江爸爸愿意读书,也读的进去书,就让他读书,江姑姑年龄最小,只读了小学,认识几个字,不当个睁眼瞎,可到了她要定亲嫁人的年纪,就费心托人将她往镇上介绍,找了现在的小姑父。
可以说几个子女,都安排的不错,江大伯娶了临县脾气温和敦厚的江大伯娘,江爸性子温吞,娶了炭山小队长家的闺女,江妈虽说现在性子泼辣暴躁,可年轻时也是家里家外一把抓,一手拉扯大好几个弟弟妹妹们的好姑娘。
小闺女就更不用说了,虽公公婆婆厉害些,可他们就这一个儿子,小姑父不是个愚孝的,也踏实肯干,夫妻俩早早就分家单过,自己的日子自己做主,不用下田干农活,不用风吹日晒雨淋,哪怕做生意忙碌些,也比在农村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江姑姑一见说江爷爷过来,脸上笑容都止不住:“爸,柠柠,你们来啦,快坐,我去给你们捡几个点心去。”店里她走不开,拿了钱给大女儿:“明月,给阿公和姐姐倒杯水,去你阿姨家捡些点心来!”
水埠镇喊早点都统一叫点心,用筷子一个一个夹到盘子里叫‘捡’。
江姑姑家除了淡季,基本上都不会做早饭,全都是在早点铺子里买早点吃。
江爷爷看到小女儿日子过得好,就放心地笑着说:“你忙你的,我和柠柠子邻市吃过早饭了,我就坐坐,等会儿柏子。”
“柏子从那什么江南制衣厂拿了许多衣服,在门口卖,哎哟,生意太好了,我把明亮叫去帮忙都忙不过来。”江姑姑给江爷爷,江柠倒了水,挥手叫女儿去买吃的,唏嘘地说:“就是那什么制衣厂厂长特缺德,卷了那么多钱跑了,剩下整个厂的工人都没工资,厂子都倒闭了,真是作孽。”
江爷爷就笑呵呵地听着,很快明月就端了一盘子锅贴饺子,包子,油条,糍粑等点心回来,江姑姑让江爷爷和江柠吃。
江爷爷吃了个包子就不愿意吃了,江柠吃了两个饺子,江姑姑就用包装袋包了两根油条,挤到门口,给江柏和童金刚一人塞了根油条。
江柏和童金刚两人一大早就从吴城赶来,路上只吃了两个大包子,就在江姑姑家门口卖衣服到现在,累的口干舌燥,见有吃的,两人连忙啃油条,童金刚还特别自来熟的喊:“姑姑,有没有水喝?”
周明亮早饭都没吃,饿的面如菜色地撒娇:“妈,我也要吃,我也要喝。”
江姑姑特别好脾气地笑着说:“行,给你去拿。”
一直忙到吃中午饭,人流量才稍微少了一些,江姑姑回楼上拿了个大塑料袋下来,递给江爷爷说:“本来想年初二拿给你和妈妈的,年初二我又没时间,现在刚好给你们带回去!”
袋子非常大,江爷爷接过来打开一看,是几双用棉线手工织的棉鞋,里面有好几双。
“两双酱红色的是你和妈妈的,那双小些的是给柠柠织的,松子和柏子有嫂子操心,我就没给他们织了。”
江妈和江奶奶一样,都是外面活计一把抓,家里活计做不好的那种,江大伯家的鞋子,都是江大伯娘做的,江松就买鞋子穿,江柏就捡江松的鞋子穿。
也就是平时店里不忙,她才能一边看店,一边给家里人做鞋子,除了有江奶奶江爷爷的,她的公公婆婆、一双儿女、丈夫,包括她自己,都织了厚棉鞋。鞋底都是买的现成的放话泡沫鞋底,鞋子里面都填充了厚厚的棉花,非常的暖和。
她将鞋子给了江爷爷,这才有时间打量江爷爷说:“爸,你这段时间过好了,脸上都有肉了。”
江爷爷拿着小姑娘给他织的鞋子,笑呵呵地说:“我搬到柠柠学校附近了,她天天给我打肉吃,一顿打许多肉,我都吃不完,能不长肉吗?”
说完江爷爷太满意自己说的话了,瞧瞧他都说什么了,‘肉都吃不完’,他如今都敢说出‘肉都吃不完’这样的话了,天哪噜!这句话回村了一定要和他的老伙计们说。
他的老伙计们,全都是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头,或是年纪比他长几岁,或是小几岁,都是儿女都已长成,在村里除了放牛带孙子就无所事事闲的磕牙的老头们,他们聚在一起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吹牛。
江爷爷也喜欢。
江爷爷在江姑姑家等了一上午,才跟江柏他们说上了几句话。
童金刚一看到江柠,嘴角都咧到了耳朵根:“妹子,今天你可不能小气,柏子有的提成,可不要不舍得给哥呀,你看看今天哥给你挣了多少钱!”
他从兜里抓出一大把的钱,神神秘秘的凑近江柠,朝她挤挤眼睛:“我给你每件衣服涨了十块钱!”
他简直得意死了好吗?他给江柠的利润翻了十倍啊!十倍!原来只能赚一块钱一件,现在能赚十块钱!
天啊,他简直不敢想象,今天一天他给江柠妹子赚了多少钱!
想想他都要晕乎了。
江柠笑道:“行,等这批衣服卖完了,我回头给你们包个大红包!”
两人一听到大红包,眼睛都齐刷刷的亮了!
妹子说有大红包哎!有多大?
好期待啊!

过年前的水埠镇渡口, 每天船流如织。
江柏和童金刚今天不回江家村,他们还想着今晚回吴城,在店铺的小床上将就一夜, 明后天再回水埠镇卖两天, 今年的除夕夜在一月三十一日,他准备三十日傍晚再回去, 正好可以赶上三十一日除夕夜当天的上午祭祖。
江柠没有勉强他们。
若不是江爷爷归心似箭,江柠还想和他们一起卖呢。
江爷爷戴着他的狼皮雷锋帽,身上穿着江柠给他的黑色保暖羽绒服,里面穿着要毛衫和他自己的狼皮马甲,腿上穿着厚厚的羊毛裤, 膝盖部位还有孙女特意给他找的羊毛护膝,脚上是高帮加毛的黑色皮鞋。
他依旧佝偻着背, 头微微前伸,慢悠悠的往前走着, 像只年迈的老乌龟。
将近小半年的吃药和饮食改善,让他原本皮包骨的脸上,多了些肉,气色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江柠要搀扶他,总是被他不耐烦的拨开:“不用你扶, 又不是走不动道了, 扶什么扶?”
他倔强地将双手背在身后, 穿过人流如织的街道, 像闲溜达一样, 展示着自己身上的新衣服, 新鞋子,直到上了船。
船上许多认识江爷爷的人, 看到江爷爷都与他打招呼:“大爷,上街办年货呢?都买了啥?”
江爷爷听着这些熟悉的乡音,亲切的很,笑呵呵地回道:“没买啥。”
见江爷爷确实空着双手,又看他身上的衣服:“老爷子发财了呀,穿着一身的新衣服,儿女买的吧?”
一说到身上的新衣服,江爷爷脸上的褶子笑的就更深了,向船上的人展示自己身上的新衣服:“是我大孙女买的,我身上衣服,裤子,鞋子,都是我大孙女买的!”
他们又都夸江柠:“你孙女可真孝顺!”
把江爷爷夸的,乐的见牙不见眼。
船上的人都是一个临河大队的人,临河大队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以许家村和江家村最大,现在他们坐的这条船,便是许家村的船。
他们不太了解江家村的事,只以为面前这个小姑娘,出去打工,到今天才回来。
这在他们这很常见,厂里放假不像学生有寒暑假那么长,一般只有五六天假,腊月二十七回来都算早的,还有腊月三十,甚至除夕夜当天赶回来,过了年初三就要回去上班的,比比皆是。
此时船上就有不少从外地打工回来,拎着大包小包行李,望着老家方向面露激动的年轻人,船上也有不少人和这些年轻人打招呼,问他们在哪里打工,工资多少,厂里效益如何。
年轻小伙子小姑娘们,为了面子,都说外面好,厂里好,工资高。
真问到工资高的,这些人又连忙问他们家在哪儿,过年能不能把他们家的姑娘小子也带上等等,把这些脸皮嫩的年轻人们,问的最后只好呵呵笑,也有那回来事的,满口打包票,说:“过了年你把你孩子们送到我村里来,我保证带他们出去。”
这样满口打包票的,家长们听了反而不放心,响起今年夏天江家村出的那事,又不放心起来。
回老家的船并不止一只,一艘船满,没有同村约好的熟人了,又到了点,就启程出发。
船只在行驶时,河风极大,带了孩子上街买年货的人,都将孩子塞到船头的乌篷内,江柠也将江爷爷塞在乌篷内,自己坐在乌篷外的船沿上,眼睛顺着静谧的湖面眺望远方。
越是靠近江家村,她越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排斥与厌恶,没有哪一刻,如此刻这般让她正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她想逃离。
冬季水落而石出,他们家门口的沙河也一样,水面的下降导致河面上露出大片的沙滩,很多想要趁着冬季农闲采砂的人,都挑着担子来河滩上挖沙。
此时沙河的河沙还尚未被人承包,只要是自家建房的人,都可以来河岸上挖沙。
原本可以在渡口附近停靠的船,现在要在距离他们村下面的两个村距离很远的深水堤坝处泊船。
江柠扶着江爷爷下船。
河堤两面的河风吹在江柠脸上,宛如刀割,那不是魔法形容的刀割,而是实实在在因为寒冷因为冬风拂面带来宛如刀割,又如针扎般的细密的刺疼,即使她手上戴着兔毛手套,也依然抵挡不住这寒风的刺骨。
早晚冻的硬邦邦的地面,却因为今日难得的晴日,融化了地面上的寒冰,使得河堤的地面极其的泥泞难走,一脚下去,鞋底能陷入黄泥五公分深,可挑着担子的人,依然走的极稳极快,很快只给众人留下消失的背影,只剩下江柠扶着江爷爷,和一众从外地打工回来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轻人们,穿着他们好不容易置办的体面衣裳和鞋子,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的行走着。
有些年轻人舍不得他们为了过年回来面子上好看,才特意买的新鞋子,干脆脱了鞋子,将鞋子拎在手上,赤着脚走在烂泥路上,等到了村口,再在沟渠里洗干净脚,胡乱的擦干脚上的水,穿上新鞋回家。
江爷爷也想脱鞋赤脚回家,江柠坚决不许。
山上湿寒露重,他常年当守林员巡山,树丛草丛上的露水会打湿裤腿,一到阴天雨天,他的腿就会钻心的疼。
过去无法,再疼也只能一个人忍着,如今孙女几次带他去沪市体检治疗,目前也能稍稍缓解一些。
江柠岂会同意他如此伤身体的行为,直接威胁说:“爷爷,你脱鞋子赤脚走路,我就跟你一样脱鞋子走路,我听说女孩子年轻时如果腿受冻了,以后不光会老寒腿,以后还生不了孩子。”
深受老寒腿折磨的江爷爷听了再也不敢说想要脱鞋赤脚走回去的话了,一路走一路心疼脚上的鞋子:“我应该穿雨靴回来的。”
好不容易走过王家村,穿过许家村,终于抵达江家村的范围。
江爷爷望着熟悉的乡村景色,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放松,脚步也越来越轻快。
路上有人看到江爷爷,看到他身上没有补丁,看着也很厚实暖和的衣服,意外的跟江爷爷打招呼:“大爷,你这是从哪里回来啊?看着过的好了。”
又打量江柠,面露惊讶之色:“这是柠柠吧?咋半年不见长这么高了?你们一家都是大个子,你再长长都能赶上你妈了!”
江柠依然穿着之前从家里带出去的破衣服,毛衣和薄款羽绒服穿在了肥大的棉袄里面。
这件棉袄是大表姐穿完二表姐穿,二表姐如今大了,到了说亲的年纪,要穿些好的衣裳说亲,这件袄子旧了后,就给了江柠。
大表姐二表姐都是成年人的身高和体型,江柠这半年虽说蹿高了些,可依旧是瘦,原本肥大的衣服,在她里面穿了一件羽绒服后,反而合身了起来,上面看着蓬松又肥嘟嘟的,她两条腿又细又长,远远望去,像圆圆的苹果下面插着两根细长的筷子。
唯有她露在围巾外面的脸依然又小下巴颏又尖,“咦?”看到江柠白嫩嫩小脸的婶子面露惊讶:“柠柠也长好了啊?”
原本骨瘦嶙峋的江柠在村里婶子们眼里,绝称不上好看的,婶子们眼里好看的姑娘,都是圆脸盘子,有些微胖好生养的姑娘,小脸尖下巴颏在婶子们眼里都是发育不良没福气的表现,江柠这半年每天红烧肉的吃,不光是个子嗖嗖往上长,脸上也终于有了肉,有了点婴儿肥的模样,这到了婶子们眼里,那就是粉嫩嫩肉嘟嘟变好看了。
她们路过江柠,打量她后,都不由地说:“眨眼间柠柠都长成大姑娘了,好嫁人了呢!”
一句话把江爷爷脸都说黑了,说:“我们柠柠还小,还在上高中呢,还有两年才毕业,以后还要上大学呢!”
“这有啥?现在相亲相中了先订婚,等到了高中毕业再结婚就行了!”婶子们不以为意地说,“好小伙可都要快点定下来,迟了就被人家订光了,最后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你家柠柠这一表人才的,还是高中生,可不得挑个好的。”
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自家有哪个子侄年龄相仿的,有合适的可得赶紧叫人来江家提亲,前两年看江家这小闺女,还瘦的皮包骨,一副营养不良豆芽菜的模样,这才过了两年,就长成如此体面漂亮的大姑娘了,这要不快点定下来,到时候怕是江家门槛都被人踏平喽!
江爷爷哪能看不出来这些人的心思,笑呵呵地说:“柠柠一个高中生,以后考上大学,少不得得找个跟她一样高中或大学的。”
婶子们听江爷爷这么说,不由一讪,想到这老头,八十年代就晓得想办法,把姑娘往镇子上找,还真让他找到了,现在孙女读了高中,还不得把孙女往吴城找啊?
一时间都讪讪地歇了心思。
江家村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大村落,四房合居,村子非常大,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江爷爷去吴城给江柠陪读的,只知道老爷子年纪大了,守林员的工作让给了弟弟。
这让很多眼巴巴等着江爷爷退休想顶上他工作的人的打算落了空,说话就不由不好听起来。
回去和邻居提起这事,还忍不住嘀咕呢:“我看大个子家那小闺女长得一表人才,还是个高中生,本想着给我娘家侄子说个亲,哪晓得她那爷爷眼光高着呢,说要给她找个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她忍不住哼笑说:“真是命比纸薄,心比天高,哪个高中生大学生,会找一个乡下的丫头?”想到江家那比周围都矮一圈的灰扑扑的老房子,不屑地嘀咕一句:“她家穷的叮当响。”
她们这些住在下面的,多是上面的地基已经分完了,才会来沟渠边建房子的,都是二房三房混居。
说话的人是二房的,邻居是三房的,听了这话就不舒服了,说:“乡下丫头怎么了?那城市里娶乡下姑娘的多了去了!别的不说,大爷的小闺女小学毕业,都嫁到镇上去了,柠柠怎么说都是高中生,要是再能考上大学,以后毕业分配个铁饭碗,怎么就找不到城里人了?你也不看看他家的人长的多好看?从大个子,到爱莲,到他兄弟家的两个儿子,再看看他几个孙子长的,哪个不是俊俏的很?尤其是江松兄弟俩!”
江柏还罢,男生女相,并不是村里婶子们欣赏的类型,江松就不一样了,完全继承了江爸江妈身上的优点,生的浓眉大眼英气勃发,为人又热情大方,见到谁都热情地打招呼,村里哪个婶子见到江松不夸一声人中龙凤?
就连他小学的老师,对江松的评价都是:“你这儿子,将来不是成龙,就是成虫。”
听在江爸耳朵里,那就是铁打的成龙。
邻居嗤笑道:“就说他兄弟家的国安吧?要不是生的好,他媳妇能看上他,给他买房,还让他老丈人把他调到吴城去当老师?虽说他人不怎么回来吧?可一个国家教师,旱涝保收,一年寒暑假三个多月,日子过的不知道多快活!”
三房的婶子想到刚刚看到的,江柠那张被卷在围巾中,依然掩不住好看的面容,不由撇撇嘴,不说话了。
江爷爷不理村里人的碎嘴子,还跟江柠说呢:“别理她们知道吗?她们懂个啥?一辈子困在这一亩三分地的小山村里,看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水埠镇,哪晓得大城市的大?大城市的好?”
跟着江柠去过几趟沪市,又走吴城待了小半年,江爷爷越发坚定的让孙女读书考大学,飞出这个狭窄的小山村,去大城市生根发芽的想法。
他佝偻着背,颤颤巍巍的扶着江柠的胳膊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说:“那些叫你不要读书的话,你不要听,你就努力读书,读书才有出路。”
他并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他也知道他自己的出身、见识、知识,困住了他的眼界,他教给孙女的话,有时候不一定是对的,所以他总是沉默着,很少说话,只知道有一点肯定是对的,那就是要多读书,要多看书,他不会的大道理,书上都会教给孙女的。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他是不是喜欢  我靠吃瓜兑换  吾妹千秋——  银河下热吻—  星河入我怀—  心跳晚霞——  第一游戏设计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