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发家致富奔小康—— by九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9

不得不说,不愧是《包》的原编剧改编出来的剧本,原班人马拍出来的剧情,柠萌《大宋》写的好,剧情紧凑连贯,一环套一环,剪辑师更绝,剪辑部门的剪辑师们,大概都是《大宋》的读者,一期一期的追过《大宋》,所以太明白每期《大宋》断章时,那种叫人抓心挠肝的感受,于是,剪辑师们充分的将他们追更时的感受,用在了对《包青天》的剪辑中,每一集都断在关键处,断的你欲罢不能。
当李台长看完剪辑出来的最后一集时,别说还没看的观众们了,他自己都恨不能把连夜剪辑的剪辑师们关在剪辑房,不把第三期的案子剪出来,就别给我出门了!
又去问《香帅传奇》那边的情况,问下映了没有。
《香帅传奇》五十集,从放寒假那天上映,专门就是针对寒假的观众群体,寒假二十八天,《香帅传奇》播放二十五天,正好在正月十五那天大结局。
李台长原本还想先把《包》一上映预热一番呢,听说《香帅》下映了,连忙打电话到《包》二剧组,问他们第四个案子拍的怎么样了,得知第四个案子也拍的差不多,正准备换下一个场景,拍第五个案子,又去让台里的工作人员计算了一下,如果从现在开始播,每天两集的话,目前的拍摄进度和已有的集数能不能保证电视台每日的播放量。
《包》二剧组在最开始拍摄时,因为编剧需要磨合,剧本要现写,加上语言不通,在最开始的时候,进度是有些慢的,但是在现在磨合好,又有了翻译相互沟通后,如今的拍摄进度已经上来了,可还是无法保证一天两集的量。
李台长在办公室来回踱步,最终拍板决定:“播!就从这周末开始播!周末先两集两集的播,非工作日再一集一集的播,先看看收视率再说!”
实在是现在这个时机太好了,《香帅传奇》刚下映,没有新的爆款电视剧上映,这中间处于一个非常好的空档期,哪怕有别的台重播《香帅》,热度也没有寒假时候那么火热了,毕竟寒假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看过一遍,虽然不乏有没看过的,但若有新的电视剧上来抢收视率,也是能抢走一部分的。
李台长实在是舍不得如今这个大好时机。
《包》二播出之前,李台长杂志社那边打了电话,定下了《包》二的上映日期,问《武侠》杂志社那边,能不能在最新一期的杂志上宣传一下,由《大宋》改编的电视剧《包》二即将在多少号,在Z省卫视台上映的消息。
李台长这边承诺,他们会在电视剧的开头,标明电视剧由《武侠》杂志社连载的作品《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改编。
这就相当于相互打广告了。
之前电视台就是通过杂志社和出版社这边联系上的江柠,两边都有联系方式。
杂志社这边的鲍主编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也打电话跟李昂主任说了这个好消息问他:“下周的《武侠》的首印量要不要增加?”
之前《包》下映之后,《武侠》的首印量就已经随着《包》的下映而进行了调整,跟着降低的首印量,以观市场行情,如今《包》二上映,他们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李昂没想到《包》二这么快就要上映了,心底感叹电视台李台长那边的效率和魄力的同时,也说:“这周的排版上,将《大宋》改编的《包》二要上映的事,放在封面上,首页作全页面宣传,另外,让电视台那边发一张宣传照片过来,制作成海报,将海报放在《武侠》的塑封里面,一起发!”
这不光是给Z省电视台打广告了,这是双赢的好事,同时,他也给出版社那边打了电话,说了这件事。
电视台当初是先找到出版社,再由出版社找到电视台的,所以出版社早就知道柠萌的《大宋》的电视剧版权卖了出去,并在紧锣密鼓的拍摄当中,寒假是肯定出不来了,但他们没想到,电视台那边动作如此之快,《香帅》一下映,就立刻上《包》二,之前让柠萌签的五千份签名签,已经全部由印刷厂,制作成了《大宋》一二册合体的精装版,同时给电视台那边要了宣传画报,又加印了二十万册没有签名但有海报和书签的二合一精装版,这边一边加印呢,那边加印合同就寄加急件到了一中。
江柠算是最后一个知道,《包》二即将上映的消息的了。
她也不甚在意,仔细看过合同没问题,就签好名字寄了回去。
最新一期的《武侠》上市后,伴随着杂志一起的,还有两张大大的海报,一张是所有人都看到了画报上那大大的标题‘由《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改编的电视剧《包青天》第二部 ,将在2月20日晚上八点,在Z省卫视台上映,敬请期待!’,下面是电视剧宣传画报,另一张是印有《大宋》名字,但只是展昭和女主两人的宣传画报,都贴在各个报亭的显眼位置,北方市场的很多书店中,显眼的位置,也贴了这样的宣传海报。
这样,不管是《大宋》的读者,还是原来《包青天》的观众,都看到了这个消息。
没看过《大宋》的《包青天》的观众,看到《包青天》是由《大宋》改编的,不由好奇《大宋》这篇原著内容,有余钱愿意买书的,就好奇买了一本先看,看过《大宋》的读者,也看过《包青天》的观众,见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居然被改编成了他们也喜欢的《包青天》,也不由都期待起来,等着星期六的到来。
此时电视上连载的电视剧,一般都是在工作日的晚上黄金时间段播出,双休日的晚上黄金时间段,是要留给综艺节目的。
可目前Z省台并没有什么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或谈话节目,之前拉来的收视率,全部靠电视剧《包青天》,这也使得Z省电视台在节目选择上,更偏向于电视剧,而非综艺节目。
别的台周末黄金时间段,全都是给综艺节目让路,Z省台不,他们恨不能快点将去年年底他们买的没有水花的低收视率电视剧赶紧播完,然后上《包》二,若不是刚好播完了,李台长甚至让台里将这部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换到白天去。
吴城这边也有很多人关注到了这条消息,更多人惊讶的是,《大宋》居然拍成电视剧了,还是拍成了《包青天》。
这个时候的人,对于第一部 第二部这样的概念还是模糊的,在看到宣传海报上写着《包青天》二是《大宋》改编的后,传着传着,不知怎么,就传成了《包青天》是改编自《大宋》。
“啊?《包青天》就是这本书改编的啊?”于是越来越多的《包》的观众去书店、报刊亭,去买这本书。
他们看着看着,先是发现,咦?根本就不是嘛?然后又觉得,也挺好看,就接着看下去了。
四中是个走读生居多的学校,很多学生都是本地人,学校的老师们,还时不时带着学生们去附近的护城河边写生,门禁并不是特别严。
贺乔生本来就是《大宋》的读者,在知道柠萌本人就是他们吴城人后,更是成了《大宋》的死忠粉,没一起《武侠》上市,都会第一时间去买,自然也就看到《大宋》要拍成电视剧《包青天》的事,作为《大宋》粉,内心又骄傲又自豪,想第一时间恭喜柠萌,可是又找不到她人。
期期艾艾的好半天,才跑到二中门卫室那里,手里拿着《武侠》最新一期的杂志,红着脸问门卫:“能帮我叫一下你们学校的马冬梅吗?”

二中的门卫不耐烦的赶着贺乔生:“走走走走走, 没有这个人!”
看你这少男怀春的模样,有也不帮你叫。
他完全没有怀疑,自己学校没有一个叫马冬梅的女生。
实在是这个年代, 叫梅的女生太多了, 什么王梅、许梅、雪梅、腊梅,就连英语书上, 都有个女生叫王梅梅,你在大街上喊一声XX梅,说不定就有不少女生回头。
他生怕他们学校的女生被四中的这个黄毛给带坏了,根本不帮他喊人。
门卫不帮忙,贺乔生也没办法, 只眼神哀怨的看着二中大门口,期待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 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这种想和最喜欢的作者分享喜悦,想第一个跟她说恭喜的心情, 在久久见不到那个人后,让他误以为自己是喜欢,他仿佛尝到了思念的感觉,又仿佛尝到了失恋的苦涩,在这种又苦又涩又喜悦又期待的心情下, 他拿起笔, 继续写歌, 然后为歌谱曲, 一遍一遍的弹, 一遍一遍的拉。
他是个走读生, 二胡在家里,他只能在家里拉, 拉出来的曲子又哀又怨,如泣如诉,听的他妈下班回家时,以为自己儿子发了什么神经,大晚上不睡觉,居然用二胡拉这么哀伤的曲子。
四中虽是以艺术类为主的学校,但学校也是不给染黄毛的,此时贺乔生已经被学校主任勒令将头发染了回来。
她推开儿子的房门,好笑地看着一脸闷闷不乐状的儿子,屈起手指在门上扣了扣:“失恋啦?”
贺乔生脸色爆红,恼羞成怒地看着他妈:“没有!”
“没有你一副怨夫的样子给谁看?快跟我说说,我看看是哪个小姑娘能收拾得了你?”贺妈一边将包挂在挂钩上,一边洗手看热闹。
“哎呀,我都说了没有!”贺乔生放下手中的二胡,站起身:“就是一个朋友!”
贺妈一边用毛巾擦手,一边笑着问:“我猜你这个朋友是女孩子对不对?”
贺乔生扭捏地应了一声。
他其实也不懂他对柠萌是什么感情,在二中的门卫大叔没有说话之前,他很确定他对柠萌,真的只是读者对喜欢书的作者的喜欢,可以说是喜欢作品大于喜欢作者。
可被大家这样一调侃,加上自己这几天因为找柠萌找不到而患得患失之后,他也分不清自己的心情到底为何了。
难不成他真的对柠萌产生了好感?他忍不住自我怀疑。
想到柠萌那精致白皙的面容,他觉得他会喜欢上柠萌也不奇怪。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只要想到自己‘喜欢’上柠萌,就有种怪怪的感觉,说不出有哪里不对。
他只好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写在歌词之中。
江柠还不知道有个萍水相逢的人,因被别人调侃,和找不到她人的,而就自我攻略,成为了她的半个暗恋者。
她之前就没想过和他再有交集,不然也不会连真实姓名都不留一个。
她已经在一中进入了正式的学习的节奏中。
和上学期一样,在开学考成绩出来后,她依然稳坐全班第一,成绩依然甩出第二名很多分。
老师们看到成绩出来后,江柠成绩并没有因为寒假的到来,有所下降,心底满意,但对其他学生成绩的下降,就不满意了,在班里发了好大一通火后,一中的教学进度也步入了正轨,江柠也恢复到白天在三班上课,晚上去行政楼的竞赛班上课的事。
大概是认为江柠迟早是一班二班的学生,新学期开始后,竞赛班的同学和江柠之间也没有了陌生感,看到她来还跟她打招呼,还有人向她来打听,她是怎么学习的,怎么进步的那么快。
别人有问,她也从不藏私,将自己的学习方法都和他们分享:“主要还是上课听老师讲课,把老师们教的知识点吃透,基本上我们平时考的内容,都在老师们上课教的知识点里。”很少有脱离上课教的知识点的。
至于偶尔有那么一点脱离的嘛?江柠前世都学过,虽然忘记了大半,可学着学着,记忆就一点一点的复苏了,且是越学习复苏的越多,有时候刷题刷着刷着,就不由用起了高一学生还没学过的知识点来解题了。
这一点,在物理、化学上还不明显,毕竟她前世学的文科,物理化学到高二就没学了,但在数学上,进步就特别明显,明显到竞赛班的计剑伟老师都无法忽略的程度。
若不是竞赛要下半年九月份才开始,他恨不能今年就重点培养江柠,让江柠代表一中参加竞赛去。
现在只能等。
他也可以趁着今年上半年加暑假的时间,交给江柠更多的竞赛知识,以期望江柠下半年能取个好成绩回来。
为此计老师可谓是干劲满满,教学都教的更有劲了,他将主要教学精力全都放到了培养江柠的竞赛上。
吴中的宋培风也在被吴中的老师们重点关注培养着,为下半年的竞赛做准备,今年因为吴中多了宋培风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吴中对今年的竞赛成绩也是很期待的。
更难得的是,不论是他原本班里的学习成绩,还是竞赛成绩,他居然都处理的游刃有余。
江柠不知道计老师的想法,只觉得计老师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晚上上课盯自己也盯的很紧。
她并不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只专注的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
在户口转到沪市之后,她就在观察江爷爷的状态。
考虑到江爷爷可能会不适应在沪市生活的语言问题,江柠并没有打算立刻转到沪市的高中去学习,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吴城一中学习,不光是江爷爷会面临语言不通的问题,江柠其实也是。
她从不高看自己的智商,也不认为前世自己学过高中课程,在可能语言不通,听不懂老师上课,或者听的吃力的情况下,能够在高考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重要考试中,能够超过自己前世的成绩。
她也怕在江爷爷刚刚才适应吴城的生活,和左右邻居才稍稍搭得上一点话的情况,又突然将他带离这个他才熟悉的环境,又要去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江柠打算慢慢来,是在江柏考到沪市后,让江爷爷跟过去,还是让江爷爷跟自己过去,都要考虑到江爷爷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毕竟,她是希望看到一个开心的江爷爷,而不是一个周围全是陌生环境陌生语言,孙子孙女也在学校上学,他一个人孤零零的面对空荡荡房间没人说话的江爷爷。
如果是那样的话,她情愿选择在吴城再待两年。
决定一做好,她就立刻给沪市那边学校打电话,说了自己的决定,沪市学校那边也尊重江柠的选择,毕竟语言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表示以后会每周定期给她寄这边的辅导书和试卷,让她能适应沪市这边的考卷模式。
反正江柠户口已经转过去了,未来两年多,她什么时候想把学籍转过来都行。
江爷爷原本以为,他将户口转到沪市去之后,就要跟着来沪市生活了。
在高兴孙子孙女在大城市买了房,未来将要定居在大城市,成为城里人的喜悦劲过了后,他就回到吴城的铺子里,坐在摇椅上,望着老家的方向,一日比一日的沉默。
他并没有说什么不愿意去沪市的说法,相反,他很愿意,他很开心孙子孙女成为沪市人,他也很开心他能成为沪市人,也想和孙子孙女去沪市生活。
可开心之后,剩下的就是沉默。
他知道他即将面对的会是什么。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陌生的语言。
他现在在吴城说话,还勉强有人能听得懂,但到了沪市,是真一个人都听不懂了。
去了沪市几趟,他也知道,他也听不懂沪市的话。
他也并不介意,在沪市至少还能看到人,他在山里当守林员的那些年,除了隔三差五来山上放牛的老人和孩子,他常年都是一个人。
一个人又怕什么呢?
他都打算好了要离开这里,去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了。
没想到并没有,孙子和孙女都打算继续留在一中读书。
孙女说,怕现在过去,语言不通,听不懂老师的话,影响学习成绩,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在吴城读书,将来高考时,再转过去。
目前只有江柏的学籍转过去了,江柠的还没转。
江柠明显的看到,在她做完这个决定后,江爷爷原本一直紧绷的神情放松舒展了。
他依然是躺在躺椅上,望着老家的方向,手里握着个据说是紫砂的茶壶,一摇一晃着,慢慢喝着茶。
春天到了,马上又是一年采茶的季节。
二儿子二儿媳过年那几天就在计划去深市找江松,现在估计已经去深市了,老大估计也带几个孙子出门给人家建房了,老家只剩下大儿媳和他老伴儿还在家里,家里的茶叶她们不知道摘不摘的完,还有他老弟,巡山的工作也不知道干的咋样。
脱离了他干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他依然会时不时的有种不适应感,经常半夜醒来,会想到:“哦,我该去巡山了。”
然后猛地清醒,啊,已经不用去去巡山了。
接着坐在床上,心底空落落的,好半响才能缓过来。
这种失落感随着天光的大亮,新的一天到来,打开店铺的卷帘门后,他又乐呵呵的按下录音机开关,开始新的一天。
周五,又有很多学生收拾着行李回家。
已经预热了几天,Z省的电视台也在黄金时间段打了好几天的广告,很多《大宋》的读者,或者《包青天》的老观众们,在周六的时候,都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Z省卫视台的《包青天》二的上映。
童金刚还把他家淘汰的一台二手的老式黑白电视机搬来,放到江爷爷的店里。
今年因为长红带着国产品牌的彩色电视机和日国电视机品牌抢市场,一下子把彩色电视机的价格打了下来,童金刚家过年也新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这台黑白的就放到了他的房间,可他每天晚上晚自习上到九点半,高三学习任务重,电视机在他房间几乎没有打开过,他见放着也没人看,就搬到江爷爷这来了。
“江爷爷,今天晚上Z省台放《包青天》第二部 ,你没事可以躺在床上看看。”
童金刚家第一台电视机买的早,外形非常的迷你古早,屏幕比江柠的十四寸显示器还要小,就放在她显示器的旁边,正对着江爷爷床的方向,让江爷爷躺在床上都可以看电视。
津市的李昂,广市的王咏和鲍主编他们,出版社的主编和编辑们,南市、沪市的《大宋》钱主编、钱经理、杨美蓉他们,省城的吴公安他们,全都守在电视机前。
吴公安他们在看到《大宋》居然改编成电视剧即将上映后,都看着自己手里握的书,说不出话来。
好半响才有个老公安说:“这……这不是瞎胡闹吗?这怎么能拍成电视剧呢?”这要是被上面写的案子的凶手看到,那凶手不是要逃脱了?
他们都相互打量,看看这事到底是谁干的,是谁把他们所的案子写成小说后,还拍成电视剧的,又紧张的守在电视机前,生怕有凶犯看到《包青天》后,联想到现实中的案子。
不过在看了两集电视剧后,他们彻底放松了下来。

第96章 96
《包二》的改编并不是瞎改编的, 原编剧在改编《包二》时,还得与《包一》的情节相互串联起来,比如朝堂斗争、太师、丞相、皇帝的戏份等等, 电视剧情节因为改成了包拯和展昭他们的视角, 查案过程中还加入了很多打斗、武功套路等。
案子还是那个案子,但看起来不能说和他们经历的没有一点关系, 只能说和现实中完全不相干。
他们是这些案子的查案人,才会觉得每个案子都和他们大队没破的案子有些相似,但各个案子的凶手,其实都是独立,他们在看到与他们不相关的案子的时候, 是不会有这个案子我看过的既视感的,且因为查案的过程, 都是以女主和捕头们的视角去写,更多的是在写女主和捕头们查案时发现线索的心理动态, 除非是刚好有凶手看到的正好是自己犯的那个案子,不然基本不会往现实案件中联想。
而一般凶犯在逃跑后,也是能低调则低调,哪里偏僻往哪里钻,也很少会有人选择《武侠》这样的杂志看, 首先‘侠’这一字, 就与他们是背道而驰的, 就算偶然翻到了一本《武侠》, 武侠是连载期刊, 他们也不会每期都追。
加上加入了太多的宋朝时的民生、武侠因素的存在, 非公安系统的读者看起这部小说来,就跟看《包青天》、《陆小凤》《狄仁杰》时的感受一样, 谁会把《陆小凤》《包青天》《狄仁杰》往自己现实中的案子上代入呢?最多会觉得作者写的很专业。
吴公安他们看完两集《包青天》后,还有些意犹未尽,不禁又拿出《大宋》出来翻看。
通过《大宋》这本小说,他们已经破了三个案子了,最近他们在看第四个案子。
第四个案子很有意思,说的是女主他们在查案过程中,发现某县的县令,居然早已被杀,现在的这个县令,居然是冒充这个县令的凶手,且已经冒充了多年,因为山高皇帝远,信息传递速度慢,竟一直没有人发现这个县令是假的。
女主角他们是追踪一个逃犯到本地,经过一系列的查案打斗过程,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县令的秘密,县令的秘密被人发现,自然也会派人追杀她们,女主他们一路带着这个秘密被人追杀进了开封,将消息递进了开封府。
江柠在写小说时,刚开始几个案子,还能按照她原本设定的剧情来写,因为剧情这个东西,她既可以控制,有时候又不受她控制,每个人物的反应,说的话,加上某段时间她非常忙碌,紧急赶稿时就难免卡文,一旦卡文,情节就会不受控制的放飞,不知不觉,有些情节就脱离了自己原本的大纲,变得和现实中完全不一样,加上并不是每个案子都参考改编现实中的案子,她也会根据情节走向,不停的修改和修正情节,以更符合当时社会、朝堂的逻辑,以至于与现实中情节毫不相干,改编的面目全非。
可能案子的凶犯本人看到书,都不知道这个案子和自己有关,实在是里面写的都是主角在查案,查案过程中又有太多配角出现,每个配角又有自己的故事线,然后又夹杂一些江湖风云,云谲波诡,真正出现凶手本身的,只剩下最后揭开真相抓捕凶手的时候,因为是武侠,凶手要么是江湖人士,要么是潜藏在开封城中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人。
这并不受作者本人意志所控制,江柠在写文时,也是当时脑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后面也没有时间去修改修正,每期都是写完就发出去了,到了王咏那边,他就更不会给江柠修稿了,他如果有给江柠修稿的能力,他就可以自己写了,他假如乱改,改的跟江柠后面写的对不上怎么办?最多就是在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上,给她做个校对。
江柠在回忆起这些情节时,下次能做的,就是尽力将放飞的情节再度拉回到主线上来,这样一放一收,使得除了前三四个案子,吴公安他们看着还能眼熟,再翻看后面的案子时,看到这样完全古色古香,符合宋朝时代特色又充斥着武侠风的离奇案子,吴公安他们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有时候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太多,这纯粹就是一个巧合?
可要说完全是巧合,这也太巧了吧?
他不由抬眼去观察他的同事们。
这些同事和他一样,也都看小说看的津津有味,光是从他们的表情和平时表现来看,确实难以想象,他们中有人会是《大宋》的作者。
刚开始他们看小说的时候,十分确定作者就出自他们之间,可了解到《武侠》这本杂志后,新的疑惑又产生了。
《武侠》这本杂志是个周刊,也就是说,它是每周都要发行的,追了这么久,每期都买,他们现在也就了解了,杂志一周连载两万字左右,这些同事们每天都和他一起在外面风吹日晒,有时候经常到半夜都没时间回家,他们哪来的时间去写稿?
这让他不由怀疑起所里的文职人员,首先怀疑的,就是档案室里的小陈,也就是当初将《武侠》杂志买来放在大厅茶几上的女警。
她在档案室工作,每日是有足够的时间来写作的,而且作为他们所的文职人员,偶尔听他们聊天,聊到案子时,她听到说不定也能凭借一些线索和想象,写出这样的情节。
哪怕这个猜测当中,有太多逻辑不通的地方,可他实在是想不到别人了。
江柠和江爷爷也看完了《包青天》,江爷爷还是第一次看《包青天》,还有些意犹未尽呢。
江家也有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江爸开养鸡场的那几年买的,当年还是全村独一份,很是风光,可江爷爷一个人在山上,除了双抢期间可以下山帮着抢收粮食,晚上还得睡在稻场看稻子,其余时间一直留在山上巡山,根本没有看电视的机会。
所以江家虽然有电视机,他却没有看过几次,大多数时候都是抱着收音机在听。
现在一下子看了两集电视剧,江爷爷就忍不住说:“怎么这么快就放完了?”
江柠起身给江爷爷掖好被子,关掉电视:“明天上午还有重播呢,你要想看,明天再看,现在赶紧睡吧。”
江爷爷的生物钟很稳定,他当守林员时,一个人在山上,晚上不用巡山,都睡的很早,这还是头一次看电视看到这么晚,躺下后没几分钟就打起了呼噜。
江柠也回了学校。
一中的门禁是七点,刚开始门卫是严格执行的,现在因为和江柠熟了,知道江柠的爷爷就在旁边开了个铺子,江柠每次出去也不是去别的地方,而是去她爷爷店里,给爷爷帮忙,加上江柠之前考了全校第一,门卫知道她就是那个全县第一后,对于她回来早一点迟一点,就没那么多话了。
此时看到江柠这么晚才回来,刚刚看完《包青天》的门卫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下次早一点知道吧?”
门卫是躺在床上看的,还得披着外套起床给江柠开门,江柠回宿舍时,宿舍下面的大铁门还开着,大铁门是每天晚上十点锁门。
李台长是在家里和妻子一起看的《包青天》,此时电视台的电视机前,也围着一群工作人员在看,等第二集 看完后,剪辑师非常满意自己的剪辑,现在就等着明天的收视率了。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他是不是喜欢  我靠吃瓜兑换  吾妹千秋——  银河下热吻—  星河入我怀—  心跳晚霞——  第一游戏设计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