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 by九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9
因为太过与众不同,李昂也无法预估这篇文上市后的市场反应如何。
鲍主编笑着说:“我倒觉得,这份不同才是目前市场上最难得的,能让读者耳目一新的作品可不多。”她对王咏说:“如果可以的话,你让柠萌赶紧写,我们趁着《大宋》还有两期完结,赶紧接档,看看市场效果如何。”
《大宋》在《武侠》上即将要完结的事,不光是他们自己的杂志社知道,所有在关注这篇文的人,只要有眼睛,都能看得出来《大宋》已经到了收官阶段,最多还有一两期,就全部完结。
这也让关注这篇文的其它同类型杂志社松了口气。
自从《大宋》在《武侠》上连载以来,《武侠》杂志社直接从月销量五十万,到如今的月销量三百多万,简直创下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之前他们派遣了许多人去打听《大宋》的作者是谁,结果只打听到是体制内的公安,这个公安大概是顾忌自己体制内的工作,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做的很到位,就连签约的身份证都没有选择自己的,而是选择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行业内的人都猜测,这个小姑娘应该是《大宋》作者的女儿,《大宋》作者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恐怕也是代入了自己女儿的身份,他自己代入了女主的父亲,也就是每次跟着女儿出去查案的中年捕头的角色。
再想深入打探,就打探不到了。
挖不过来他们原本也没有着急。
他们以为这篇文会跟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武侠作品一样,写个二三十万字就完结了,到时候被《武侠》侵占的市场份额自然会回到他们手里,结果这个作者不仅写作速度非常快,每周都连载两万多字,这篇文还写的非常长,一个案子连着一个案子,在《武侠》上足足连载了大半年不说,还签了影视,直接把《武侠》这本濒死的杂志都被带飞了。
把同类型其它杂志眼睛都看红了。
现在看到《大宋》的情节到了收尾的阶段,这些杂志社也不由都松了口气。
这大半年,他们可以说完全被《武侠》压着打。
其实何止是同类型杂志的杂志社松了口气,其它言情类、故事类也都松了口气,实在是他们被《武侠》侵占的市场份额太大了,《武侠》它不光是侵占男性读者市场,它是连女性读者市场通吃。
如今终于等到《大宋》完结,哪怕下一篇连载的还是柠萌的作品,想要再创《大宋》的奇迹,也不可能了。
奇迹之所以叫奇迹,就在于它的可不复制性。
很快王咏那边的合同就寄了过来, 一式两份,上面都盖着杂志社的章。
她仔细的看了一下,和她之前签《大宋》时候的合同一样, 签的依然是单本, 上面各种版权都写得很明晰详细,除了千字升到了三百外, 其它基本没什么变化。
江柠见没什么问题,就把合同签好,给王咏寄了过去。
王咏收到合同,就可以在《武侠》上连载《白蛇》。
《大宋》这一期连载完后,还剩最后一期, 杂志社这边为了推柠萌的新文,直接在封面上就打出大大的广告词‘柠萌最新力作!《我当白蛇修仙的那些年》’。
读者们还以为《大宋》已经完结了, 结果一看,《大宋》没有写完, 后面就紧跟着出现了他的新文。
很多人对白蛇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会来看这篇文,纯粹是被修仙二字吸引,有些读者是看到‘柠萌’二字,才来看这篇文的, 没想到一个开头, 就被吸引住了。
开篇女主就发现, 自己在一个封闭空间, 然后努力破壳, 发现自己穿进了一颗蛋里。
这样的开头实在是他们没有见过的, 这个柠萌怎么这么多奇思妙想啊,别的武侠作品, 开篇要么血海深仇,要么遇到绝世高手老爷爷,他穿成一颗蛋。
这个角度太新奇了,在一众武侠小说当中,突然来了个不一样的,这让读者们一下子就有了记忆点。
看着看着,他们就不知不觉看到最后,第一期连载,断在小白蛇被采药男子所救这里,读者们这才意识到,这不是苹果台正在播的《新白娘子传奇》吗?
这也算武侠小说?
但因为有柠萌之前写的刑侦武侠在前,又看到名字是‘修仙’,以为后面和《白娘子》一样,是爱情小说呢,男读者对这个其实不太感兴趣,反倒是女读者们挺喜欢的。
没想到第二期上市后,上一期还是凡蛇的小白蛇,直接就因为遇到六十年一次的帝流浆而成就妖身。
一颗帝流浆能涨六十年修为,很多动植物们懵懵懂懂,傻傻的被动接受这天生落下的仿佛月华的东西,小白蛇却在帝流浆落到它身上,发现这是个好东西后,一整个晚上都在不停地接帝流浆,主动吞噬,然后因为吞噬的过多陷入了沉睡当中,醒来后发现,身边的兄弟姐妹,都会说话了。
妖界的生存一向残酷,别的蛇妖们,发现了这条虚弱的小蛇后,就想来霸凌小白蛇。
咔嚓,第二期又被断在了这里。
刚才看出点滋味的读者们快疯了,他们已经从柠萌埋的金手指里品出些味道了,别的小蛇身上只落了一颗帝流浆,小白蛇可是吞吐了一整晚啊,这些小蛇想来欺负小白蛇,那下面肯定是要被小白蛇狠狠的打啊?
是会狠狠的打回去吧?
打脸情节即将到来,关键时刻,杂志社居然在这里断开了,简直不做人!
纷纷打电话到杂志社崔更,让杂志社一期多连载一些,别扣扣搜搜的。
同时,雪花一般的信件,也飞到《武侠》杂志社。
杂志社这边也很冤啊,因为要接档《大宋》,杂志社这边收到柠萌的稿子后,就赶紧上了,根本没有多余存稿,江柠这边也是每天傍晚到店里写四十分钟,写完就直接发送给王咏,一个星期下来,也就两万来字,杂志社为了推《白蛇》,都是尽量能多连载就多连载,先把读者留住,柠萌发来的稿子,他们是一点没留,全都连载上去啦。
李昂也发现了,为什么别的武侠小说,在他们杂志上连载的时候,很多读者追着追着,就追不见了,杂志销量越来越低,柠萌写的《大宋》的读者,却能每期都看,追的那么稳定了。
不是他们杂志社不做人,实在是柠萌不做人,柠萌她就是个断章狗,不论他们连载到哪一期,你去看,她都能给你搞成高~潮章。
他们是发现了,柠萌出品,必属精品,虽然和传统武侠写的一点都不一样,可还是好看呀。
李昂他们天天被人打电话骂,骂的李昂他们喜笑颜开,“继续把这篇文放在最好的位置推!”
在《大宋》完结后,李主任他们就已经降低了《武侠》的首印量,哪怕目前《白蛇》有稳稳接档《大宋》的趋势,李昂主任他们依旧不敢太乐观,实在是《大宋》就跟之前的电视剧《香帅》一样,太现象级了,它的大爆,也具有太多的巧合性。
《白蛇》即使也跟《大宋》一样,蹭了《新白娘子》的热度,可这部剧毕竟是两年前的热播剧,如今苹果台拿它出来,也不过是炒冷饭而已,其热度无论如何也无法跟去年新播的《包青天》相比。
吴公安他在查询了近一个月后,也终于跨省寻找到了真县令大人的尸体。
之所以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就是因为第一凶杀案的现场,并不在本地,书中哪怕用了本地口音的音译化名,可因为字不同,他也搞不清楚是音译出来的哪两个字,一点一点的查线索去找,就算找对了外省的地点,具体埋尸地也写的非常的笼统,就在他快要以为柠萌写的这个案子,是自己脑补过多,想要放弃的时候,终于有了确定的线索,带着他手下的刑侦小队成员们,挖出了尸首。
在这之后,他们也没有去声张,而是暗暗去寻找真县令的家人,让他们去认尸。
这桩案子在时隔大半年后,才终于告破,比江柠原本知道的世界,早了足足六年多。
江柠之所以会知道这个案子告破了,是因为这个案子太具有特殊性,一个京里下派下去的官员,居然能够被凶手替代,当了大半年的县令无人知,案子破了后,媒体报导出来,江柠才从新闻中看到。
吴公安之前就已经因为前面破的几个案子,已经升为了大队长,这一次直接被提拔为了公安局政委。
很明显,他的名字是在上面挂上号了,别看他现在局机关小了点,可政委属于副县级,再往上升就是局长了。
就连吴公安的爱人都没有想到,他人到中年,居然还能官运亨通,从一个刑侦大队的教导员,升到了‘副县级’。
如今他们刑侦大队,人手四本《大宋》实体书,办公室内的杂志《武侠》,更是摞了厚厚一堆,他们不是在报刊亭买的,而是直接订阅了一年的《武侠》杂志,每期新上市的杂志出现,就会直接送到他们局里来。
现在他们每天,没事就研究《大宋》,想从《大宋》里面,看还能不能抠出什么线索来。
可惜后面的一个案子,他们研究了半天,也没有研究出什么来,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武侠世界的虚构出来的案子。
吴政委也看了最新一期的《武侠》,发现《大宋》已经完结了。
别的杂志社的人,都期望《大宋》早点完结,只有吴政委他们,希望《大宋》不要完结,写多点,再写多点,不管背后这个作者是谁,是如何得知的这些线索,他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醒他们,不管对于他们刑侦人员,还是对于死者和死者们的家属来说,都是好事,他们查案都来不及,又何必去深究这个提醒他们线索的人是谁呢?
他还有些遗憾,恨不能《大宋》能够永远写下去,没想到这么快就完结了。
想到此,他目光不由又落到了档案室,看那个安静的在档案室整理档案的小陈,然后目光又落到柠萌新出的作品《白蛇修仙的那些年》上,不知不觉就看了进去。
不管和案子相不相关,他们局的人都已经养成了每周固定去看柠萌最新的作品的习惯。
江柏二模三模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江柠也根据江柏考出来的三模的成绩,帮他分析志愿表要填哪个学校。
他们这一届的考生,高考前填志愿表的政策尚未改革,所以三模之后,他就要去沪市先填志愿表了。
他这次去沪市,就直接在沪市待到高考结束才回来了,为了照顾他的饮食,江爷爷是关了店门,陪他一起去的。
他们走前,江柠就叮嘱江柏:“直接跟你在沪市高中的班主任或者学校老师们打听,哪里有可以租的房子,最好离学校近一点,每天能够在学校食堂吃饭最好,如果不能的话,最好租的房子有厨房。”
江柠买的房子周围还在建设当中,杂乱一片,不仅环境吵杂,不适合高考生居住,她的房子目前也只有一个公寓房装修了,别墅和其它公寓房,要么是还没装修,要么还是期房没下来,离的也远,根本不适合当他们如今的落脚地。
到了高三之后,一中附近的房子几乎全被人租光了,很多在乎孩子成绩的父母,都会来学校附近租个房子,贴身照顾孩子的学习,一般都是父亲留在外面工作或在家务农,母亲来到学校伴读。
有的一整个学年都在伴读,少的,最后一个月也得过来照顾学生。
江柏这种情况,尤其需要有个人来帮他在学习之余,解决他一日三餐的饮食问题。
江柠走不开,江爸江妈那边联系不上,江爷爷做饭贼难吃,没办法,只能请了江大伯母来。
可江大伯母一辈子都没出过水埠镇,除了江家村和她的娘家外,她连吴城都没有去过,更别说让她去沪市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了,她又不识字,语言也不通,她怕她出去买个菜迷路了都不知道怎么走回来。
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江大伯娘也是真的怕。
江大伯也不让江大伯娘出去,让江爷爷去找江姑姑去。
江姑姑每天店里生意走不开,她虽和公公婆婆住一个屋檐下,却是分了家的,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
江姑父和三个堂哥目前都接了水埠镇新街建房的活,活没干完人也走不开。
最终没办法,还是江爷爷陪江柏去的沪市。
有江爷爷在,江柏心底就有了主心骨,而且他可能还要反过来照顾江爷爷的缘故,这使得他不知不觉就立了起来,带着江爷爷坐车到沪市,再去他学籍所在的高中。
不知道是不是在沪市买了房子的缘故,哪怕这个房子还没下来,他也没有见过房产证,江柏还是莫名的对这个城市有了一点说不出来的归属感,也不像过去那么害怕离开吴城。
这个城市依然陌生,人也陌生,可只要想到爷爷在身边,不久后,妹妹、爷爷、童金刚,都会来这里,他并不是一个人,他心里就没有了彷徨和不安。
江爷爷不能进学校,就等在学校门口的门卫处。
江柏找到班主任领取了他的高考志愿表,按照他之前和妹妹商量过的,在第一志愿上,填了沪市理工大学。
沪市第一梯队的学校基本是不用想,江柏之前两年落下了太多,哪怕有这一年的进步,最后一次三模已经进了年级前百名,第一梯队的学校肯定是没戏的。
江柠让他第一志愿试试华东理工,可江柏内心始终不够自信,他不想像江松那样冒险,他想求稳一点。
江松当初就是太过自信,学校填的太好,直接就没考上大学,又不愿复读。
在江柏心中,自己只要能考上大学,有大学读就很好了。
这在这个年代是非常常见的选择,因为这种先填志愿后高考的政策,这个年代甚至有高考状元没进双一流,反而选了很普通学校的事情,都是怕自己在高考中发挥不好,反而没大学读,求稳的结果。
这个政策当然有好处有坏处,坏处是,给很多原本可以进入很好学校的学子们,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好处是,优质生源并没有集中在最顶尖的那些学校,而是让很多不那么出名的学校,也分到了一些很优质的生源。
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让他们复读,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复读的。
江柏自己根本就不想复读,也没有机会复读。
江爸是在忙了一天之后,晚上睡在床上,才突然想起来,问江妈:“爱莲,柏子是不是要到高考了?”
他每天三点多就起床去买菜,回来还要熬汤,焖煮米饭,只能在江妈洗菜备菜的时候,才能在床上躺着睡个回笼觉,到九点半,他就要起床继续烧菜,准备中午的盒饭,下午也没的休息,去准备晚上的盒饭,每天晚上都要卖到八九点钟才回去。
日复一日。
在这样的忙碌中,他也忘记了江柏高考是哪天。
家里洗洗涮涮的事,都是江妈做的,出去卖盒饭也是夫妻俩一起,江妈累了一天,听到江爸的话,没好气地说:“这我哪知道?”
“你去年不是去给松子陪读了一段时间吗?去年松子是哪天高考的?”
事关江松,江妈倒是记得很清楚:“七月七号。”
江爸一惊,“那柏子下个月就要高考了呀!”他坐起身:“这一忙就把这事忙忘记了,要不你明天回去一趟,等柏子高考完了再回来。”
实在是卖盒饭太赚钱了,别看这东西利润微薄,可架不住火车站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多啊,他做的菜好吃,又有免费的骨头汤送,那些舍不得买水买汤的,吃过盒饭就在他这舀一大碗骨头汤喝,他每天生意都很好,赚的比他过去在工地上干活多多了。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挣了钱年底回去就可以建楼房了,确实是把江柏要高考的事情给忘了。
江妈困的不行,说:“行了,这坐火车回去一趟要三四天,就为了照顾他一个月,他也不是小孩子了,这么大的人来,连照顾自己都不会?再说不是有老头子在吗?”
江爸不放心,第二天卖完中午的盒饭后,打电话到大队部,问江大伯娘。
等了一会儿,他才又打电话回去,这回是江大伯娘接的,跟他说,江柏去沪市了。
江大伯娘唠唠叨叨地说:“柏子高考这么大的事,你们怎么说也要回来个人吧?之前你们在外面打工,一听江松要高考,两人都留在家里,一个都没出去,去照顾江松,现在柏子高考,你们至少也要回来一个人吧?都是儿子,你们这么区别对待,当心以后柏子怨你们。”
江爸心里也有些愧疚:“我们来深市找松子一直没找到,现在在这边卖盒饭,每天天不亮就起,晚上九十点钟才睡,都忙糊涂了,要不是突然想起来,我都忘了这事。”他问:“怎么现在就高考了?不是还有一个月吗?”
江大伯娘叹气:“之前爸回来,想让我去沪市照顾柏子几天,可我这辈子,连吴城都没去过,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我的娘家,我哪里敢去沪市照顾他?。”她娘家虽然在邻县,却是农村山里的,她每次回娘家都要翻山越岭。
而且家里还有江奶奶在,她大儿媳又怀孕了,她如果走了,家里就只剩下江奶奶和一个孕妇在家,她也不放心。
江爸听着却疑惑地问江大伯娘:“柏子去沪市做什么?”
江大伯娘说:“我也不懂,好像是柏子要去沪市高考吧?”
江爸挂了电话,怎么也想不通,江柏要去沪市做什么,难道是高考已经结束,柏子考上了沪市那边的学校?
可考上沪市那边的学校,直接到学校报名就行了,也不需要他嫂子去沪市照顾的。
而且,他再没常识,自己也是参加过高考的,又经历了去年江松的高考,现在这个时间,高考应该还没开始,更别说大学录取通知书了。
他实在是想不通,江柏为什么要去沪市参加高考,会不会是他嫂子听错了?
这也有可能,嫂子毕竟是没有读过书的农村妇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城里,不了解这些,听错了大概也是有的。
大概是他爸喊嫂子去吴城帮忙照顾江柏几天,嫂子不懂,听成了沪市?
第103章 103
江柏填了志愿后, 又领了准考证,留了江爷爷店铺的地址,向班主任打听附近租房的事。
班主任说:“你的考场在十中, 你最好是去十中附近去租个房子, 你要去的话最好早点去,不管是住招待所还是租房子, 迟了可能就没房了。”他知道江柏是外地学生,对沪市不熟,又仔细的和他说了从这里到十中要坐的公交车路线。
江柏拿了自己的准考证等物出来,接了江爷爷,又坐了公交车往十中走。
到了十中附近, 江柏又要去打听租房的事,被江爷爷拉着去住了十中附近的招待所。
来这里考试的, 大多都是本地的学生,不需要住招待所, 所以此时招待所还有空房间。
江爷爷他们来沪市的时候,江柠给江爷爷塞了一千块钱,跟他说,如果不好租房,就带江柏先住招待所:“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二哥一生中最重要的几天, 如果考上大学, 人生都会和此前完全不同, 他考试要紧, 这个时候就不要省这几百块钱了。”
江柠今年的春夏装, 赚翻了, 每天生意有多好,江爷爷是知道的。
别人家一件衣服要卖二三十, 她都九块九、十二块九甩卖,衣服就跟不要钱似的,吴城的人现在都知道她店里的衣服是江南制衣厂倒闭了,卖不出去的,清仓大甩卖。
你问为什么去年就倒闭了,今年还有衣服卖?那去年年底倒闭的,春夏装衣服冬天卖不出去,不就积累到今年春天了吗?
于是只要是想买衣服的吴城人,都往江柠店铺里跑。
江柠的店铺都没有名字,可人家都称呼她的店铺为:江南制衣厂。
只要问去哪儿买衣服,人家就回:“我去江南制衣厂!”
尤其是不舍得买衣服的穷学生们,他们之前衣服穿得破旧,听闻江柠店铺里衣服这么便宜,多多少少也给自己整一件。
王咏叔叔厂里积压的春装,干脆一起给她寄过来了。
不过今年的新款要比老款贵一点,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当库存称斤的卖给她,那也比吴城别的店的衣服便宜啊。
江爷爷每天卖衣服的卖的都笑的合不拢嘴,所以对于江柠给他的一千块钱,他不光接了,还把去年江柠给他发的一千二的工资也带过来了。
江柠之所以给江爷爷,没有给江柏,就是因为江柏太抠。
她怕这钱给了江柏,江柏也舍不得住招待所,反倒是江爷爷,在他心里,当然是小孙子考大学更重要了,加上现在不缺钱,他也就舍得花。
他掏出钱来,一张一张细细的数了,才对招待所前台的员工说:“先住一天,后面如果还要,再补可以吗?”
前台说:“可以的,要在退房前来提前说,不然房间就可能给别人了。”
江爷爷颤颤巍巍的点头:“行。”
江爷爷现在才六十来岁,按道理来说,年龄并不算很老,可他少年与青年时亏空太过,让他看起来格外苍老。
江柏还想出去找房子,江爷爷对江柏说:“你先去复习吧,我去找房子。”
在不缺钱的情况下,江爷爷比江柏大方多了,在江柠小时候,江爷爷只要手里有钱,就给她买油条。
那时候人哪里舍得花钱买油条啊,别说女孩子了,男孩子都没有油条吃。
全村所有的小女孩中,只有她和江钢琴两个人小时候吃过油条。
大孙女说了,要找安静一点,环境好一点的房子。
可江柏根本不放心江爷爷一个人走,看书也不在乎这么一时半会儿了。
可惜江柏和江爷爷实在是低估了语言不通这个障碍,住在十中附近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沪市本地人,说的全都是沪市本地话,江爷爷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他们也听不懂江爷爷的乡下土话,两边说话,完全就是鸡同鸭讲,完全不通。
江柏也听不懂他们说的沪市话,他自己说的是吴城普通话,什么叫吴城普通话呢?就是ZCS这样的平翘舌不分,en/eng这样的前鼻音后鼻音不分,nl也不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普通话。
两个人讲了半天,也听不懂后,江爷爷只好劝他歇了租房子的心思,到招待所前台这,又补了三天的房费。
进了招待所房间,江柏还在庆幸:“幸好我和柠柠没转到沪市这边来读高中。”
只和沪市本地人沟通了这么一会儿,他都觉得心累,要是每天上课,身边的老师同学也说的是沪市话的话,那他真的要崩溃了。
之前和沪市高中的老师虽然说的是普通话,却也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是和江柏一样,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普通话,有些语言习惯并不是那么好改的,他们说话的时候,也时不时的夹杂着几个方言的词,江柏也听不懂,沪市老师听江柏说话,口音也别扭,有时候几个词,几个字,他完全听的一头雾水,偏偏江柏一无所觉。
江爸江妈那边还以为江柏要一个月后才高考呢,完全不知道,江柏此时已经走入了沪市的考场。
考完试的江柏,一分钟都不带多停留的,当天晚上就带着江爷爷回了吴城。
他们虽然高考结束了,但高三宿舍还是能住的,并不是马上就要求他们搬出来。
江柏他们回到吴城时,已经夜里八点多了,他们只简单的吃了点东西,江爷爷回了铺子睡觉,江柏回了宿舍。
宿舍的人见他居然回来了,还好奇的问他:“江柏,你不是去沪市了吗?怎么回来了?”
他们以为江柏以后都待在沪市不回来了呢。
他们这些常年关在学校,连沪市都没有去过的学生,不知道沪市现在是买房送蓝印户口,所以也不知道江柏怎么就把学籍转到沪市去了,去沪市参加高考了,都以为江柏以后就留在沪市了,对江柏的感觉很微妙。
一方面,江柏说起来确确实实是他们同窗了三年的同学,一方面,江柏在学籍上,和他们又不是同学。
江柏神色冷淡地说:“考完了就回来了啊。”
高中三年,他一直都是这样的神色,对谁都不苟言笑,就连对童金刚,也是这样的表情,所以寝室里的室友们都习惯了。
“沪市的试卷难不难啊?”他们都好奇的问江柏,然后又说起了填志愿的事。
寝室里的其他人相互之间都已经知道他们分别报考了哪个学校,唯独江柏的志愿是在沪市高中填的,他们还不知道。
这也没什么好保密的,江柏说:“第一志愿填了沪市理工大学。”
其他人也都说了自己报的学校,几乎全部都是和江柏一样,往低了报。
第二天寝室就有人收拾东西回去了,整个宿舍楼都空了一半。
还有一半是舍不得回家两趟路费的,应该一周后,就有□□发下来,大家可以通过答案来评估自己考了多少分,能不能考上他们填的大学,如果没考上,想要继续复读的,也要准备了。
江柏第二天一早,就来到江爷爷的铺子里,尽职尽责的打工。
至于别人担心紧张的高考分数问题,他倒是轻松的很,考上了就读,考不上就给妹妹的店打工。
因为忙于高考,他已经好些天没来店里了。
江爷爷并不是一个讲究的人,有客人来了买衣服他就卖,没人来买衣服,他就自己坐在摇椅上,或看电视,或捧着个紫砂壶,眯着眼摇摇晃晃的喝茶,如果有人试衣服把衣服弄乱了,他也不在意,等到他起身了,再去收拾不迟,收拾的也不仔细。
江柏是一点杂乱都受不了的人。
在寝室里是没办法,他只能把自己床铺的一亩三分地收拾干净整齐,别人的床铺鞋子袜子只要不扔到他床铺这里来的,他都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