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by红叶似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5-05

普通人知道这事,怕是年都过不好了。
可他们知道又有什么用呢?还是只能听天由命。
“在下明白,大人放心。”夏喜民郑重点头。
回去之后,他也悄悄购入了一批粮食做不时之需。
送走夏喜民,郑深对陈云州说:“大人,我派人去京城问问是什么情况,你也不必担心,江南距咱们庆川有上千里,应该不会波及到咱们。”
这只是理想状况,但若朝廷没法平息江南的动乱呢?
陈云州没郑深这么乐观,但还是勉强笑了笑说:“这或许就是偏安一隅的好处吧,打听消息的事就麻烦郑叔了。”
虽然他们还很弱小,左右不了大局。
可也需要清楚当前的局势,才能做出有利的判断和决策。
郑深点头笑道:“此事就交给我吧。”
陈云州点头。
等郑深出去后,他一个人窝在书房中思考一个问题,他能做什么?
庆川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思来想去,庆川最缺的就是武力值,若是这场动乱不幸蔓延到庆川,他能不能带领庆川百姓在动荡中立足,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陈云州心里没底。
所以这个年,他也没闲着,一直在翻阅各种兵书、史书,思考应对之策。
练兵?除非他想造反,不然这事捅到朝廷,庆川官员大部分都得掉脑袋。
而且练兵消耗太大了,每个人每天的饮食,武器装备等等,这些加起来可是个天文数字,庆川虽然比过去好了一点,但底子还是太薄了,消耗不起。
还是先观望观望吧,万一朝廷很快就平息了江南的动乱呢?
练兵不能做,但有一件事可以准备起来。
过完年,趁着还没春耕,陈云州迅速发布了一道命令下去:征集青壮年修补城墙,每人一天一斤粮食,全凭自愿,庆川府辖下百姓都可参加。
庆川城的城墙已建了好几百年,这期间虽也经过一些修补,可到底还是历经岁月和风霜侵蚀, 有很多地方的砖块掉落,出现了裂缝或是缺口。
平时这点小问题对厚实巍峨的城墙来说不算什么,但若是战争起,兴许这就会成为敌人的突破点,所以修城墙迫在眉睫。
而水泥成为修筑城墙的重要粘合剂派上了用场,城墙表面都被涂抹上了一层水泥,抹得特别平,晒干之后,表面会很光滑,增加攀爬的难度。
绕庆川城一圈城墙有好几十公里,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数万百姓夜以继日,也用了两个月才将城墙修补完成。
这时已到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又一年春耕到来。
与此同时,郑深的朋友也回信了,详细地给他们讲了江南这场动乱的缘由和当前的局势。
去年八月,正逢秋收之际,江南突发暴雨,倾盆大雨下了五天五夜,江河泛滥,湖水漫灌,无数的房屋被冲毁,一些地势较低,又临水不远的城镇也被大水淹没,繁华的江南瞬间化为了一片汪洋沼泽。
无数百姓只好坐着木桶、木船、木头逃生。
八天后,水位才逐渐下降,半个月后,大水终于退去,留下了满地狼藉,即将收割的水稻、大豆等作物尽数被冲走,到处都是淤泥,沼泽。
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的百姓回到家乡,看到的遍地是淤泥、冲毁的树木,还有人和动物的尸体,发现他们的家早就没了,回来也无家可归,无物可吃,甚至连野草都找不到,只有比较高大的树皮树叶可以充饥。
而且暴雨过后又迎来了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尸体腐烂发臭,蚊虫滋生,也无人管。
官府的救助迟迟不到,直到九月中下旬,才来了第一批赈灾粮,而且数量非常少,不能满足这么多灾民下所需。
更致命的是,因为这段时间很多百姓饿了就随便抓起动物、鱼吃,甚至是死掉的动物尸体吃,喝的水也都是露天的生水,有部分人出现了腹泻、高烧等症状,而且这个群体还在扩大。
大灾过后必有大疫。
赈灾官员一看这情况就意识到灾区可能发生了瘟疫,生怕传染到自己,屁滚尿流地滚回了京城向朝廷汇报这情况。
朝廷对此的措施是将这些灾民隔离起来,两座县城因此被封。
这本来并没有错,传染病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隔离,以免继续扩散传染,然后再想办法救治,消灭疾病。
但朝廷没有为这批隔离的百姓提供任何的粮食、药材等生活必须物,几乎就是让他们在里面活活等死。
此举彻底激怒了这些百姓,于是他们拿着锄头、棍子冲破了朝廷的封锁线,杀了守卫,冲了出去,沿路抢劫,先是那些大户人家,然后队伍越集越多,最后蔓延到直接去抢官府的粮仓。
地方官员连忙调遣地方官兵去镇压。
可一州通常只有两千人左右的地方常备兵力。
而且这些人并没有严密的训练,装备也非常普通,战斗力很低,平时仗着人多剿剿土匪,护送田赋进京还行,让他们上阵杀敌,敌人还没来,他们很多自己先乱了阵脚。
尤其是这些地方官兵中很多都是本地人,家乡遭难,死亡、逃亡中很可能就有他们的亲人、朋友、故交,所以这些人在战斗中也不尽力,有些甚至临阵脱逃,投奔了乱军。
最后导致官府剿匪越剿越多。
到十月底, 乱军已经占领了五个县,甚至还组织大军攻打过余州。虽然最后因为余州城墙高厚,乱军没有有效的攻城设备和充分的后勤补给,再加上余州知府带人固守城门,龟缩城中不出,乱军久攻不下最后只能放弃。
此事传回京中震惊了朝野,皇帝非常愤怒,一口气斩杀了数十名赈灾官员和从江南逃到京城的地方官员,然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招抚这些暴民,因为他们是迫不得已落草为寇,若有地可分,有粮可种,生活安定,不少都会放下武器,重新回归农田。
正好江南这次水患死了数百万人,许多田地荒芜,沦为无主之地,分给这些百姓也可迅速恢复农耕,来年国库多少有些进项,还能节省一大笔打仗的费用。
另一派则主张出兵剿灭这些乱臣贼子。若是不严惩,大燕王朝的威严何存?其他各地的百姓以后群起效仿如何是好?难道下次朝廷也要妥协招安,还要给这些乱臣贼子高官厚禄吗?
吵了几日,皇帝最后采纳了主战派的意见,命大将军楚弢率十万大军前去江南平乱。
十万大军前往江南打仗,后勤人员就要配几十万,方才能满足这支军队的日常所需。
于是朝中各部立即行动了起来,准备军粮、武器、车马、冬衣等等。
可天公不作美,大军还没来得及出发,一场几十年难遇的寒潮席卷而来,大雪纷飞,连下数天,将路都给淹没了,放眼望去,一片冰天雪地。
过几天,好不容易雪快化了,又一场寒风袭来。
冬腊月那两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冰天雪地,这样糟糕的天气不利于行军打仗,于是打仗的事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直到过完年,冰雪消融,天气转暖,朝廷派的十万大军这才浩浩荡荡地奔赴江南。
至此,为备战,朝廷已花了上百万两银子。若能速战速决还好,若是战事拖延僵持,那就还得不继续往里面投钱。
这些钱从哪儿来?只能从百姓身上来。
打仗的各种军需物资不会从天而降,只能从没打仗的各州府百姓身上盘剥。
陈云州的担忧进一步成了真。
放下这封厚厚的信,陈云州叹道:“希望朝廷能顺利吧。”
早点平息动乱,天下太平,对大家都好。不然打起来,即便推翻了朝廷,等新皇出世,天下统一太平,至少也得一二十年后了,这中间还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历史上,每次王朝更迭,人口都要锐减几百上千万。
郑深将信收了起来,说道:“我托友人,若京中有什么变化,江南的战局有了结果,速速派人通知我们。”
“有劳郑叔了。”陈云州是真感谢郑深。
若非郑深,他还真是对京城的情况一无所知。
陈云州敲了敲脑袋,哎,若是能恢复原主的记忆就好了。怎么说,原主也是个读书人,在京城多少有几个相熟的官员,有了记忆也能写信问问他们。
但他现在这种状况,写信给别人太容易露馅了。
而且郑深的调查的资料中,也没有跟他关系特别亲近的官员。
郑深看着陈云州这样子,还以为他是在担忧,劝道:“大人不必急,楚弢将军能征善战,定能平息江南之乱。对了,平义仓的八个仓库昨天都装满了。”
这可是个好消息,但陈云州还不知足,他抬头看着郑深问:“郑叔,你说咱们要不要多建几个粮仓?”
郑深蹙眉道:“如今在外面购粮也越发艰难了,再建粮仓,除非咱们庆川本地今年丰收,不然也没余粮。可今年的年景是什么样的,现在谁也无法预料。”
哪怕现在看起来一切都挺顺利,春雨绵绵,可一场洪水,半个月的干旱都可能让百姓颗粒无收。
陈云州琢磨片刻后道:“话是这么说,但咱们总是要试试,总不能因为人始终是要死的,大家干脆就什么都不干等死啊。这样,一会儿我跟陶大人商议,给各县下发通知,鼓励农耕,若是没粮种的,官府可低息借给他们。”
“再统计一下最近这两年,庆川府开垦荒地最多的家庭,每家每户可免息贷一只小猪给他们养。等到年底,再还猪仔的钱,没有利息。等七八月看看情况,再考虑要不要多建几个平义仓。”
这主要是为了鼓励百姓开荒。
去年开荒最多的大部分是桥州灾民,他们一穷二白,是买不起猪仔的。
可养猪的好处太多了,单是提供肥料这一块就能让农作物增产不少。
现在有了猪仔做刺激,庆川本地的百姓开荒的热情也会高涨起来。
郑深笑着说:“大人这么丰厚的奖励,只怕今年开垦荒地的人更多。”
陈云州无奈地说:“现在不囤积些粮食,万一战乱起怎么办?未雨绸缪先做准备吧。”
除了粮食,他还在城中囤积了一批煤炭、水泥等物资,这样即便遇到动乱,龟缩城中一两个月也不愁。
好在庆川城足够大,整个城市人口只有十来万,有的是地方安置这些东西。
囤积东西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四月。
这时候,江南动荡的消息也经由各地行商逐渐传入了普通百姓耳中。
城里甚至有说书先生说起了江南的情况,讲得绘声绘色的。
陈云州都去听过一次,然后发现说书先生的故事应该是半编半造的。郑深都还没得到消息,他都知道朝廷大军打得江南乱军抱头鼠窜了。
不过这种消息倒是让庆川百姓喜闻乐见,毕竟普通百姓,谁想打仗呢?
陈云州摇摇头,放下钱,起身离开,不再这浪费时间。
出了门,没走多远,他就遇到了夏喜民。
夏喜民高兴地说:“陈大人,在下正想去找您呢,没想到就在这碰到了您。”
“找我什么事?”陈云州笑问道。
夏喜民看了看人来人往的马路,笑着说:“咱们去旁边的茶楼里谈吧。”
两人进了另一家安静的茶楼,要了个包间。
等茶上来,夏喜民才说:“是这样的,我们商队的马车用的球轴承载重增加了不少,而且速度也提高了一些。我有个朋友认识军需官,可以将咱们的球轴承推荐到军队那边,大人您意下如何?”
陈云州眼睛一亮,是哦,球轴承也可装到运输马车上,增加运力,加快速度,这应该赶制一批新的马车备用。
至于夏喜民说的事,陈云州思考了一会儿道:“可以,既是军队所需,降一半的价吧,但要拿现钱。夏员外,我可以不赚钱提供给朝廷,可这个
本钱一定要拿回来, 你慎重考虑。”
陈云州担心夏喜民拿不到钱。
法治社会都尚且有很多包工头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拿不到钱,更何况古代战乱年代。
军队后勤运输的车辆成千上万,需要的球轴承可不少,若是都要他贴钱生产,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现在庆川府囤积了这么多物资,已经快将陈云州的小金库耗光,让他免费送几十几百个球轴承可以,几千上万可不行。
夏喜民点头:“这个一定。我那老友相识多年,必不会坑我,这样,我从陈大人这儿拿的就将账结了。”
该提醒的陈云州已经提醒了,陈云州也不好再多说:“行,既如此,就按二十贯钱一个给你,你卖给军队多少银钱我不管。”
“多谢陈大人。”夏喜民拱手道谢。
陈云州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起了其他事:“听说夏员外也囤积了一批粮食?”
夏喜民点头:“这不是看大人囤了不少吗?我也担心……希望战乱快快过去吧。”
“夏员外交由甚广,可有江南的消息?”陈云州询问道。
夏喜民摇头道:“暂时没有,我们的商队为了安全,今年都没去过江南。道听途说了一些,也不知真假,大人若是感兴趣,我就说说。”
陈云州点头表示感兴趣。
夏喜民便说了起来。
目前乱军主要有三支,其中最大的一支头领叫葛镇江,原是一名私盐贩子。因为贩卖私盐,他结识了不少人,在江南的白道都有些人脉,因此混得风生水起。
谁料一场洪水,将他的一切付诸东流。
灾后,他也沦为了难民,还被关在了城中等死,于是他干脆就拉了一群私盐贩子、盐工冲出县城占山为王,最初只有几百人,但经过近半年的发展,他的队伍已经扩大到了十来万人,而且还占据了两个县。
第二支乱军有八万人,为首之人名叫龚鑫,原是驿站的一名驿卒。江南动乱发生,上面责怪他传信不够及时,要斩他人头,他说服了衙役,从牢中逃出,落草为寇。其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多是江南灾区的衙役、官兵。
所以他的队伍里武器是最多的,行军打仗也相对比较有经验。
第三支乱军有七万多人,为首之人叫汪迅昌,农民,其手底下的人多是他的同乡。
除了这三支队伍,江南还有大大小小好几十支小的乱军,不过这些顶多就只有几千上万人,不成气候。
陈云州听完深思,人虽少,可几十支小队乱军加起来也好几十万人,再加上最大的三支队伍,乱军总数已经在五十万上下了。
虽然都是些未经过系统训练的普通百姓,可架不住人多啊。
蚁多也能咬死象,朝廷的大军能剿灭他们吗?
夏喜民这里没有答案,倒是郑深收到了消息。
陈云州回衙门,他就将刚收到的信递了过来。
陈云州接过一看,战情有了进展,擒贼先擒王,楚弢一去江南就带兵先攻打了葛镇江。这一仗打得很顺利,抢回了被葛镇江占领的两座城池。
葛镇江损失惨重,带着残部往南逃窜。
朝廷正准备对余下的乱军进行一一的清剿。
看完后,陈云州却高兴不起来,轻轻摇头说:“郑叔,看来这场战乱估计得持续好几年才能平息。”
“是啊,做好加税的准备吧。”郑深叹道。
战争的每一天都是在烧钱。
持续几年,要花数以千万计的白银。
而且江南失地去年今年还不能为朝廷贡献多少税银,朝廷的税收减少,可开支却变大了。
这些窟窿势必都得全部分摊到其他州县的百姓身上,意味着百姓肩上的税赋会进一步增加。
果不其然,五月底,朝廷的诏令就送来了。
今年田赋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征两成。
陈云州看完后,直接将文书摔在了桌子上:“两成,百姓一年所获,四成交给朝廷,三到四成给地主,辛辛苦苦自己只得两成。如今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两成,意味着百姓忙碌一年到手不过一二成,除掉种子,几乎等于白干。”
郑深劝他:“大人,现在战乱,情势所逼,这也是不得已。若不加征税赋,前线将士的开支从何而来?等战乱平息后就好了。”
“况且,咱们庆川已是幸运的,因为离京城和江南远,不受战火侵扰,朝廷征兆劳役也嫌咱们这地方太远,都没从咱们这边征兵征役,相较于北方各州,已是很幸运了。”
会好吗?
陈云州可不信。
人性是贪婪的,涨了的价就别想降回去。他去买个肉夹馍,店老板借着猪肉等原材料涨价,也长了价,可猪肉价格降下来,他们却不会将价格降回去。
朝廷的开支上去了,再想降下来就难了,上面的人总能想各种法子花掉这些钱。史上这些王朝,哪个不是建立之初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然后一代不如一代,连年加赋?就没听说过那个往后后期还减赋的。
可朝廷的命令又不能不听。
陈云州琢磨了一阵,决定先观望:“再看看吧,各州府应该都接到了这道公文,看看他们怎么做,咱们再说。”
若是能拖,定然要想办法拖延拖延。
去年他不就拖过去了吗?
可能是江南的事太大,朝廷上下都忙这个去了,所以也没人追究庆川府没交余下的两成粮食的事。
最后这事不了了之了,倒是省了一笔粮食。
郑深有些不赞同:“大人,今年国库的压力更大,这事怕是拖不过,万一让上面的人想起了咱们前一年所做的事,朝廷怕是要问责。”
“这还早着呢,郑叔你急什么,咱们先观望观望。”陈云州宽慰他。
郑深想想也是,也许不到九十月,这场动荡就结束了呢?
这事之后,朝廷也没发其他的诏令,而江南的战事也陷入了胶织状态。
天气进入盛夏,转眼就到了立秋,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
今年老天爷总算是仁慈了一回,庆川、桥州以及附近的几个州县都风调雨顺,迎来了大丰收,产量比去年高了一些。
尤其是庆川府,大力推广土豆、红薯、玉米这类更高产易种的作物,增产不少。但水稻的产量增长有限,仅仅比去年高出了一成左右。
大燕最传统的主食还是水稻和小麦,田赋也主要是缴纳这两者。
所以百姓陷入了增产却没有增收的怪圈,相反,他们今年水稻的纯收益比去年还要少一些。
没有种植红薯玉米等额外农作物的百姓,迎来了丰收, 口粮却比去年还少,势必要饿肚子。
陈云州觉得这太讽刺了。
可陶建华和郑深他们都劝他,今年不能再像去年那么干了,该收多少就收多少,庆川百姓的情况比之其他地方要好很多了。
陶建华还表示,他们可以出面,邀请各地豪绅相聚,然后示意他们今年减免一成的田租,想必这些人会给陈云州这点面子。
陈云州知道,田赋是地方官员评价的重中之重,若是出了岔子,不光是他这乌纱帽不保,陶建华等官员恐怕也要受到牵连。
所以他最终还是妥协了。
官府按照朝廷要求征收田赋,但召集各地豪绅减免了半成的田赋,这样算下来,百姓所得勉强跟去年持平,日子还能将就能混过去。
相较于庆川,桥州的情况要糟糕很多。
桥州虽也丰收,可因为旱灾,去年不少百姓都欠了债,好不容易熬到丰收,朝廷又加田赋,再去掉租子,种子,最后所剩无几。
吴炎派人将去年陈云州支援他们的种子还了回来,一起来的还有一封信。
吴炎表示,年底任期满了之后,他将辞官回乡安度晚年。他的家乡在北方,这次一去,此生怕是不会再来南方了,因此在卸任离开之前,他打算过来拜访陈云州,以表达感谢。
又一个同僚要离开了。
先是杨柏川,现在是吴炎,估计文玉龙今年底考核也要升迁,离开庆川。
熟悉的人一个个的离开,而且这一离别可能就再也没机会见面了,陈云州不免有些伤感。
他回了一封信让桥州的人带回去,便重新投入到了征税运粮这事中,他们得赶在北方大雪来临之前将田赋上交,不然再遇去年那种糟糕恶劣的天气,倒是有运粮将非常麻烦。
今年的田赋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府库都塞满了还装不下,最后朝廷只能跟庆川城中几个大户借了仓库临时放粮。
一车车的粮食运入庆川,又送入府库,九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庆川府各地的马路上几乎都是运粮的队伍。
不知情的还以为庆川府发达了,今年收获非常丰厚,殊不知,他们只是过一道手,还得贴补不少进去。
府衙上下都为此事忙得不可开交,多增两成的粮食,意味着押送粮食进京的马车和人员也要增加两成,还有路上这些粮食的防水措施也要做好。
以往,庆川府要交的田赋都是运到长江边上,然后再由渡船经江南北上入京,这样走水路成本最低,风险也最小。
但今年江南战乱,只能走陆路,成本高出不少不提,路上也要艰难很多,只能临时征召一批青壮年服役运粮。
陈云州忙得脚不沾地,庄子、府衙上的杂事都交给了郑深。
这天,郑深刚才庄子上回来,一个衙役就上前,递给了郑深一封信:“郑先生,大人的信。”
郑深接过,只见信上写着“陈云州亲启”五个大字,但下面没有落款,信封也非常普通。
他蹙眉问道:“可知是何人送来的?”
衙役连忙说:“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脸上涂抹着灰,穿得破破烂烂的,有点像乞丐,丢下信就一溜烟地跑了,他跑得太快,小的没追上。”
郑深捏着信沉思,乞丐为何要给大人送信?
除了朝廷下发的命令,给陈云州的私人信函大多都会在他这里过一遍,那些乡绅宴会邀请或是大胆闺秀的信件礼物,陈云州都是不会看,便都由他处置。
重要的豪绅,他会代陈云州写一封简单的信,表示公务繁忙,没空前往,然后送上一份相应的贺礼保持交情。
姑娘家的来信,若是不过火的他就当没看见,没有回音,那些姑娘也没勇气第二次再写信过来。
若是有那等大胆的,连番送信,穷追不舍又或者送了贵重礼物的。他会让人将信和礼物都送回去交给其父母,让他们管教好府中的姑娘,切莫再来打扰大人了。
只有比较重要的信件,他才会交给陈云州。
当然,这些邀请,他也会例个清单,月底给陈云州过目一遍,看是否有疏漏。
可这封信,信封的纸有些泛黄,字迹粗犷,还有点皱,实不像有身份的人送来的。
郑深犹豫片刻,挥退了衙役,拆开了信。
里面只有一张纸,纸张很粗糙,信上写着:大哥,好久不见。你当初可是说好去了庐阳会回来看我们的,可这么久了,你都没回来过一次,那只能我们来看你了。大哥,后天下午申时,常来香酒楼见面,我们给你庆生,祝贺大哥终于要及冠了。
郑深手一抖,纸直接掉到了地上。
哪怕早知道陈云州的身份有问题,可两年多了,一直不曾有过人找来,他都要以为陈云州是个孤儿或是外乡人,却不曾想,对方的家人竟找上了门。
那这事还瞒得住吗?
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风险。
郑深是打从心眼里不想让陈云州知道这事。因为只有骗过他,才能更好地骗过其他人。
不然等入了京,陈云州肯定会心虚恐惧。
不知者无畏,什么都不知道,他反而不会怕,表现得也会更自然。
不行,一定不能让他们见面,一定得想办法阻止这事。
郑深思来想去,决定自己出面,悄悄去见见陈云州的这些家人,希望他们能为了陈云州的前途,藏起来,不要现身,也别将这事捅出去。
他也有把握说服对方,毕竟假冒官员这事曝光,可是要杀头的,搞不好还会牵连到家人。
深吸一口气,郑深正想弯腰去捡落到地上的纸,忽地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他吓了一跳,蹭地跳了起来,抓起纸就往背后藏。
陶建华进来就看到这一幕。
他蹙眉上下打量着郑深,见他额头汗珠直冒,有些诧异,目光不自觉地往郑深藏在背后的右手望去。
郑深口舌发干,舔了舔唇强自镇定地说:“陶……陶大人有事吗?”
他刚一出口,房间里就响起了陶建华的声音:“你背后藏的什么?”
“没,没什么……”郑深连忙否认。
陶建华点了点头:“哦。郑先生,陈大人有急事,让你过去一趟,快跟我来吧。”
“好。”郑深扯了扯嘴角说,“陶大人先去吧,我一会儿就来。”
陶建华一眼就看出来了,他这是想支开自己。
郑深今日的表现太反常了,问题应该就出在那张纸上。
本来陶建华不应该管的,可现在这是在府衙,又正值运粮的关键时期,若是出了岔子,他和陈云州都担不起。
所以他站着没动,直接问了出来:“郑先生,你拿的是什么?”
“没……没什么,就是家里给寄的家书。”郑深扯了个幌子。
但陶建华不相信:“共事快两年,不曾听说郑先生有家人。郑先生,纸给我看看吧,不然我就让人叫陈大人了。”
郑深知道,陶建华这是起了疑心,今天不给他看,他恐怕要将事情闹大,到时候更没法收拾。
思虑许久,郑深决定堵一把。
他将纸拿到胸前,手指按住最右边那一排约见地点和及冠这些字眼,然后将信摊到陶建华面前,笑道:“你看,是家里人写给我的信。”
若是没有郑深先前那紧张的反应,陶建华还真的可能相信。
但现在他可不认为事情这么简单。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开局一座旅馆  港城大佬算我  成了死对头的  红楼花下客—  八十年阳寿换  抱歉我修轮回  娇软咸鱼x野狗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