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医汉—— by春溪笛晓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5-07

霍善见群众反响这么热烈,放下粥碗后便去看他师叔何必批量做蜡烛。
这个从苏轼那里弄来的课题,他们宋人是最爱搞灯会的,在蜡烛制作方面也有相当成熟的经验。
什么白蜡、桕蜡,全都是苏轼给霍善讲过、霍善又一五一十转述给李长生听的。
李长生去年趁着秋高气爽,与何必他们就地采集了许多源自于动物或植物的蜡,合力研究如何科学取蜡、批量制蜡的流程。
他们现在只需要把蜡灌进批量制作蜡烛的工具里,就可以一口气获得上百支蜡烛!
生产效率超高的!
就是原料和灯芯比较难搓,不过大冬天的男男女女都没法出门干活,给各家分派点搓灯芯之类的活儿问题不大。
这也是霍善有底气号召大伙一起搞灯会的原因。
顺便给富户卖点蜡烛赚钱。
就霍善这整天不是救济、施粥就是举办热闹活动的劲头,节流是肯定不可能的了,只能争取能多多开源!
别小看这小小的蜡烛,实际上它价钱可不低。
毕竟这东西便于携带,烧起来烟小,亮度还比油灯高,深得达官贵人们的喜爱。点得起蜡烛,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在汉初这东西还是贡品来着,比如南越王就曾给朝廷进贡“蜜烛两百支”,这蜜烛就是用蜜蜡做的。
在南方,蜜蜡比蜜源稀少的北方更容易收集,只是这东西到底是从蜂巢里头弄来的,数量还是稀少得很。
唐代的韩翃有句诗叫“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讲的就是寒食当日天下禁止生火,唯有以“五侯”为代表的达官贵人能获得皇帝赏赐的蜡烛,破格点烛照明。
所以说这既然是身份的象征,卖贵点怎么了?
面对这明显是想掏富户们钱袋子的活动,富户们会上当吗?
那当然是……会的!
不说这扎花灯的手艺值不值得学吧,光是可以批量订购蜡烛就足够让大伙心动了!
要不是官府不让他们敞开了买,他们肯定得买它个一万根!
这东西放着又不会坏,囤再多都没问题。
可惜太守府限购啊!
霍善当然不是有钱不想赚,而是……去年收集的原料只够先宰他们一笔。
等接下来把圈定的几处蜡源给收拾出来经营个一两年,说不定就可以把长安那边的钱也给赚了!
长安那边的有钱人可比江夏郡多多了,目光要放长远一点。
反正就算是限购,这一波蜡烛和花灯卖完也足够让霍善把元宵灯会的花销全给赚回来了。
甚至还能有大笔盈余。
事实证明,霍善还是低估了众人对灯会的热情,每天的十个号牌都是天没亮就被人抢光,没抢到号的人也不顾外面天有多冷,纷纷围在外面探头往里看。
衙役们见赶他们不走,便也不赶了,自己也跟着站在一边学。
要是里头有人学得太慢,他们则是全都痛心疾首,觉得要是换成自己在里面肯定早就学会了!
遇到脾气暴躁的围观群众说的话就很不好听,弄得后面再放号牌时那些做事太慢的人都不敢抢了。
毕竟被那么多人一骂,他们可能直接学不会了。还是不要去浪费名额为好!
霍善每天上课之余都要过去溜达一圈,见群众的学习热情这般高昂,心中欣慰不已。
今年一定能过个热闹年!
与此同时,何必他们制作出来的第一批量产蜡烛,也通过江夏郡的专用进贡路线送到了长安。

第170章
汉朝地方官可以通过驿站往长安递送信件, 但也有些官员特别会来事,专门安排一条长安专线,不管是送给上司或者皇帝的信件或者好东西都以最快的速度直达长安。
要不怎么活该别人升官,许多事都是于细节处见真章啊!
你就算在基层埋头苦干, 干得政绩斐然, 长安那边不晓得你的努力,不知道你的存在, 你这几年还是等于白干。
像人家专门设置长安直达专线的人就不一样了, 有点什么好东西就往长安送, 没事也要写信嘘寒问暖一番,或者表示自己遇到点小问题希望能得到前辈的指点。
这样坚持不懈地刷足了存在感, 长安那边想忘记你都很难对吧!
霍善当然不懂其中的门道, 但他手底下有的是人懂, 比如霍光就会帮他把东西都准备好, 并且及时提醒他给长安那边写信。
霍善平时话就很多,霍光一提醒, 他马上就敞开了写。比如连着蜡烛寄过去的信,就讲述了他关于元宵灯会的宏大构想。
虽然他在新丰县那边搞过中秋灯会, 但那只是在福寿里范围内搞的, 所有人家加在一起也就那么百来户。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在西陵城搞灯会,城里城外可是有好几千户人的,到时候几千盏灯一起点起来, 瞧着肯定壮观得很!
虽然距离元宵灯会还隔得老远, 霍善已经在心里想了百八十遍了, 给刘彻他们描述起来自然也写得活灵活现。
他对灯会的期待都快溢出纸面了!
到时候满棚的花灯挂在那儿上,会解灯谜的有缘人就可以带走自己心仪的花灯啦!
他们府衙的媒人们还会针对处于适婚年龄的男男女女出一批成对的花灯, 要是在茫茫人海中看到提着相似花灯的少男少女可以勇敢地上去和对方说说话。
这未尝不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有句诗叫什么来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对了,听说孝文皇帝敲定元宵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这天是祭祀太一神的重要日子,所以他们还要举办盛大的游神仪式,到时候将会敲锣打鼓舞狮子诚邀太一神来江夏郡玩耍。
至于这些习俗起源于哪里的,霍善其实也不太清楚,反正怎么热闹怎么来就是了。
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筹备起来是忙不忙累不累。
常年只负责提出“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的霍善在信中猛吹了一通,才把信连着蜡烛一同送往长安。
等远在长安的刘彻等人收到信,灯会的筹办流程都已经走了一大半。
刘彻收到蜡烛,也没觉得多稀奇,毕竟他是皇帝,皇帝还不至于用不起蜡烛。
唯一比较特别的是霍善送来的大多是白蜡烛,颜色和蜂巢中取出来的黄蜡有一定的区别。
刘彻随手拿了根蜡烛给旁边坐着的卫青看,没旁人在,两人的坐姿都挺随意,靠得也近,卫青一伸手就能把蜡烛接过去。
刘彻嘲笑:“这小子没见过什么好东西,得了几根蜡烛就往长安送,也不嫌寒酸。”
卫青应和道:“小孩子能有什么见识,自己觉得好的就径直送来了。”
刘彻未置可否,心里却还挺受用。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虽然送来的东西挺普通,但也算是小孩子的一番心意。
可等展信一读,刘彻脸上的笑容就渐渐消失了。
这家伙居然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元宵灯会!
你小子去了外头怎地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最关键的是,你跑那么远去玩,我连夜出发都赶不过去。
真是岂有此理!
刘彻对此十分愤怒。
怎么不早点说!
卫青道:“就算他提早说了,冬天也不好出门。”
刘彻还是很不满,开始在心里计算举办这个灯会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算完以后他就舒坦了,乐道:“你看他这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的,不会把全部身家贴在江夏郡里头吧?”
别的不说,光是这满城灯烛就耗费巨大。
长安城这种遍地富豪与权贵的地方还好,江夏郡哪有那么多能陪着他整日豪奢的豪商巨贾?
事实上刘彻答应把霍善放去江夏郡,也不全是因为觉得这小孩有几分神异在身上。
这小子年纪这么小,到了地方上难免有人欺他什么都不懂事,动点不该动的心思、干点不该干的勾当。
刘彻是要对南边动兵的,要是将来事到临头这些家伙却推三阻四不配合,扯起皮来更麻烦。还不如提前把这些心怀鬼胎的家伙给勾出来,找个由头把他们全收拾了。
至于霍善这娃儿会不会真的被人欺负,那肯定是不会的。真要有人敢叫霍善受了委屈,霍去病那脾气还不把整个江夏郡给掀了。
只是霍善上任这小半年,居然没生出什么乱子来,反而还有传言说他是什么“断案如神小太守”“妙手回春小神医”。
真要问他神在哪里,又说不出太玄妙的案例来,治的都是些极寻常的病,断的也都是些极寻常的案。
这点儿本领霍善在京师时便展露过,再听别人汇报上来似乎也没多稀奇。
刘彻觉得他这又义诊赠药又大搞灯会的,迟早会把他那不怎么宽裕的钱袋子给掏空。
说不准得把冠军侯府也给赔出去。
刘彻说道:“等他们父子俩回长安,说不准得靠你这个当舅公的接济过活了。”
卫青倒是有不同的意见,他觉得李长生等人绝对不会让霍善随意挥霍。
提到彼此都挺亲近的晚辈,卫青不免也与刘彻开起了玩笑:“万一阿善把江夏郡治理得富可敌国,陛下可就要烦恼怎么给他升官了。”
刘彻说道:“有什么好烦恼的,他真要能把江夏郡治理好,便是给他当个丞相都无妨。”
卫青:?
这玩笑不开也罢!

第171章
虽说史书经常点评刘彻爱把丞相当摆设, 遇事只找自己看重的人讨论,不过扔个奶娃娃上去当摆设还是儿戏过头了。
为防刘彻当真把霍善扔上去当靶子,卫青不得不敛容正色劝刘彻不要开这样的玩笑。
见卫青这一本正经的模样,刘彻笑呵呵地手里把玩着江夏郡进贡的白蜡烛:“看来你对这孩子还挺有信心的。”
这都帮忙推辞上了。
卫青道:“他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 担不起这样大的责任。”
当初卫皇后起于微末, 不少人都说她宠冠后宫,以至于刘彻为她废了自己姑母所出的陈皇后。
街头巷尾还传唱“生男无喜, 生女无怒, 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之类的歌谣, 实际上刘彻想废后能有几分是为了卫皇后这个人?
只是这件事卫皇后与卫霍两家得了利,这些风言风语自然得他们担着了。
刘彻把那么小一个奶娃娃扔去当太守已经很过分了, 真要再继续把他放到其他要紧位置上去, 霍善可能就要提前面对许多本不该由他来应对的风雨了。
刘彻瞧卫青还真担心上了, 摆摆手说道:“行了, 一句戏言也值得你那么操心。”
卫青便没再多话。
远在江夏郡的霍善哪里知道刘彻差点又随口坑他一把,他正和苏轼读汲黯的来信呢。
霍善上任之后抱着“甭管别人回不回信反正我要给别人写信”的奇思妙想, 积极地往周围那一大圈太守都去信一封,诚心诚意(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向人家请教有什么绝妙的地方治理经验可以传授给他这个官场新丁。
他可是足足四五岁大的年轻人!
苏轼在这边跟着忙活了一整旬, 不是给花灯题字, 就是给花灯作画,还热心地指导众人如何沿街搭花灯架子,打造一个具有大宋特色的元宵灯会。
他的努力也是有回报的,这不, 这就让他等到了汲黯的亲笔回信。
汲黯之所以会回一个小娃娃的信, 不是因为他也在淮阳郡当太守, 更不是因为他和卫青也算旧相识,而是因为……霍善给他们这些“邻居”写信时顺便给送了一叠纸。
纸这东西朝廷去年造了一批, 但因为产量和规模的关系,一时半会还没能普及到地方上。而且霍善还表示年后可以给他们淮阳郡批发新纸,价格公道,订购数量达到一定数目后包送货上门。
这就让汲黯不得不心动了。
别看他已经是个糟老头儿,瞧着还有一股子倔劲,实际上他也是很喜欢研究新鲜事物的。毕竟是个能去刘彻面前表示“陛下您用人可真喜欢后来居上”的家伙,脑子当然灵活得很!
虽然长安那边迟早会给他们安排上,可能提前用谁愿意等呢?
汲黯这次回信,前头洋洋洒洒地给霍善归纳总结了几百字自己当太守的心得,后面才真正进入正题,给霍善送了张已经签名盖章的订购合约,说是期盼能在天气暖和以后收到这批新纸,他想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秀才选拔。
为朝廷举荐秀才,那也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应该做的。
当然,纸张这么珍贵,这些有资格参加秀才选拔的人也是通过重重筛选才有资格应试的。要是敢有人妄想鱼目混珠,他汲黯第一个不放过他!
苏轼看了汲黯的话,只觉自己读史书的感觉没错,这果然是个暴脾气的小老头儿。
只是看到汲黯说是要选秀才,苏轼不免又张嘴就来:“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霍善问苏轼是什么意思。
苏轼说道:“这讲的就是汉末连皇帝都带头卖官鬻爵,底下的人有样学样,所以整个大汉的人才选拔制度彻底坏掉了,选出来的秀才呢,没几个是读过书的;选出来的大孝子呢,都不跟自己父母住一块!”
卖官鬻爵这件事并不是汉末才开始的,早在汉文帝时期,晁错这个改革爱好者就积极上书提议效仿商鞅实施“粟爵粟伍”“武爵武伍”双线并行的政策。
也就是说你想获得爵位或者军中的实职,有两条路子可以走,一条是捐粟,也就是给边关输送军粮;一条则是正儿八经地攒军功。
人家出钱出粮出人把军饷运到边关,也算是军队后勤吧,给个爵位并不过分。
这个政策一路实施到刘彻登基之后,更是因为缺钱打匈奴而大力推广,都快导致整个大汉遍地都是不用服劳役的末等爵了。
所以这也不能说后来汉桓帝、汉灵帝他们胡来,都是刘彻他们这些祖宗带的好头啊!
霍善恍然了悟。
他让人把汲黯的订单拿去排队,自己则是趁着苏轼在那品鉴汲黯真迹的空档提笔给汲黯回信。
回信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不知您对卖官鬻爵这件事有何看法?听说有首童谣叫“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云云,您听说过这种情况吗?您选出来的秀才和孝廉会有这种问题吗?如果有的话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呢?……
苏轼品读完汲黯分享的大汉地方官管理经验,转头一瞧,就见霍善正现学现卖地在信中向汲黯提问。
苏轼:?????
倒也不必这么好学。
苏轼反省了片刻,对霍善说道:“他回信了记得发给我看看。”
霍善道:“你到时候自己过来看不就行了吗?”
苏轼道:“也行,收到回信了喊我一声。”
霍善连连点头。
苏轼便回去了。
这次苏轼纯粹是来帮忙筹办灯会兼休疗养,药没吃多少,给的诊金不算太多,不过倒是给霍善带来个挺有趣的技能——
【嫁接保活(一次性技能道具)】!
霍善回忆了一下,想起苏轼刚来那会儿给他吹嘘过,说是他妻子王闰之特别会嫁接黑牡丹。当时他只好奇过黑牡丹是什么,却没关心过啥是嫁接。
看了介绍他才知道,嫁接居然有许多妙处。
比如一株花很难种活,即便种活了也要很久才能开花。可要是把这种花的枝条嫁接到容易成活、健壮无比的砧木上,它说不准就能靠着砧木的供给当年开花!
不仅牡丹这样的观赏花卉可以进行嫁接,果树也可以!
给酸酸的果树嫁接上甜甜的果枝,它就能结出甜果了!
霍善看得两眼一亮,第二天就跑去找李长生说起这件事。
他要让许许多多酸果树统统变甜!
李长生:?
了解完霍善的话是什么意思以后,李长生说道:“等天气转暖后再试试看。”
霍善应得很快:“好!”
有师父帮他记住这件事,他就不用惦记了!

第172章
何必, 楚墨这一代的大师兄,他师父失踪以后,整个楚墨的担子就压在他肩膀上。这一切本来也算不了什么,直到有一天, 他们共同的小弟子被人拐到西陵城, 他们与世隔绝的日子就此划下了句号……
每旬何必都要负责统筹几个师弟师妹的研究进度,收集他们下一阶段方方面面的需求, 拿去与李长生或者霍光等人对接。
何必也想过等手头的事告一段落就回云梦泽深处去, 可是……停不下来, 根本停不下来。
一件事还没了结,另一件事又起了头, 有时候几个师弟师妹甚至还多线并行。
只要这些项目没有结束他们就还不能抽身, 谁能甘心自己搞的课题没看到成果就放手?!
这日一早, 何必拿着底下师弟师妹本旬的需求清单来找李长生, 却见李长生在手头的册子上写着什么。
何必没有防备,迈步上前询问道:“李兄是又有什么新想法了吗?”
李长生微微一笑, 大方地把自己刚记录好的嫁接事宜给何必看。
嫁接之法其实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人摸索了,比如《尔雅》中有个字叫“椄”, 代表的就是嫁接的花木, 诸如李子、梨子之类的,都有或天然或人工的嫁接木存在。
还有人种葫芦也用过嫁接之法,当葫芦藤长出两尺长的时候把十根葫芦藤用布条绑缚在一起,再用泥土将连接处埋起来。
不出几日, 这十根葫芦藤就会长在一起, 接下来就可以观察十根葫芦藤看谁长得比较茁壮, 适时地把剩下的给掐掉!
可以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
霍善要是抽到这个【嫁接保活】,开春便可以多实践几种嫁接技术。即便没有抽到, 他们自己也是可以摸索的。
这种得一两年才能出成效的事情,最好是能多线进行。所以……得多找几个人来一起跟进。
已经看完李长生记录的何必:“……”
他早该知道的啊,李长生手里那本册子绝对不能看!
好在霍善这个江夏太守话语权还是很大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资也能及时拨给物资,众人完全不需要操心别的事情,只需要专心致意将这些项目落实到位就好。
问题不大。
霍善丝毫不知道自己给人造成了多少困扰,他趁着天晴领着几个小伙伴前往毗邻太守府的郡学视察。
朝廷还是很重视官学建设的,孩童八岁入小学,学到十五岁后可以考入大学,如果表现格外优异的话可以由太守或藩王举荐前往长安读书。
一般而言,“小学”设立于各乡各里,而郡中的“大学”则设置于西陵城这种一郡治所,方便太守随时能过去考察本郡人才。
霍善也是听汲黯说起他准备通过文试选拔秀才,才想起自己也有为朝廷举荐人才的重要职责来着。这可不能落后于汲黯他们啊!
霍善趁着这日天气转暖,溜达过去准备和郡学中的少年人们聊聊天,看看其中有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这不是过了年就要搞元宵灯会了吗?反正他们官学除夕和大年初一又不放假,正好可以薅点人来干活。
贴心崽崽,绝对不让师父累着!
霍善没提前跟郡学的人打招呼,径直过去瞅人家的上课情况。
作为一个跟着太子蹭过课的先进儿童,霍善听郡学这些夫子讲课还是听得懂的,这边听了听,一本正经地点点头;那边听了听,又一本正经地点点头。
直至有夫子恰好进行到提问环节,这家伙开始踊跃抢答,众人才发现他这位小太守的到来。
夫子生怕把他们的小太守给冻坏了,忙要把霍善迎进屋。
霍善道:“外面不冷,读书这么久了,大伙都出来晒晒太阳吧。”
众夫子都没再继续讲课,纷纷把学生放出来享受难得的冬日暖阳。
主要还是想让自家学生在霍善面前露露脸。
霍善向来是不怯场的,为了显示让自己更有气势一点,还让易知把自己扛到金日磾脖子上去,骑着高大英武的金日磾对众生员进行太守直聘考核。
表现优异的可以编入元宵灯会临时工方队!
虽然只是临时工,但也有资格到太守府一起来搓芝麻汤圆吃!
表现特别优秀的,当晚有机会和我们一起卖汤圆哦!
众人:?????
虽然不知道汤圆是什么,但是你一个太守为什么要去卖东西?
有生员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霍善道:“我们应该自己赚钱自己花,不然我们都这么大的人了,看到想买的东西难道还要向爹娘伸手要吗!”
郡学生员大多是官宦子弟和富家子弟,再不济家里也有个掾吏之类的。
毕竟穷人家地里可是离不开人的,哪里能让十五六岁的劳动力去读劳什子书,合举家之力能供出一个读书人都得烧高香了。
正是因为家境颇为优越,对这些年方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来说,钱这东西当然是伸手向家里要啊。要不然难道要他们自己去赚吗?
可现在听个几岁大的小孩说“我们都这么大的人了”,众生员顿时都有些羞惭:瞧瞧人家小府君这觉悟,难怪陛下能把他放出来当太守!
众生员都踊跃参与这场霍善临时起意的考核。
别看霍善年纪小,实际上他见过的人还真不少,而且他的学问堪称博古通今,考校起这群生员来简直轻而易举,几轮问答下来就摸清众人的基本水平。
本来打算陪霍善这位小太守玩耍的生员们也感受到了霍善的渊博学识,同样不由自主地认真起来。
都是十来岁的少年郎,喜恶都非常直接,认可就是认可,佩服就是佩服,心思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一时间俱是满含期待地围着霍善等他点自己的名。
霍善见大家热情高涨,马上表示可以多给几个名额,虽然卖汤圆不需要这么多人,但是过些天他们可以摆摊卖春联。
这生意他熟,他在儋州和苏轼一起摆过春联摊子。
当务之急,就是让大伙用剩下十来天把字给练好!
当然,跟他一起卖汤圆的只能是最出色的人!
众生员:“……”
所以汤圆到底是什么玩意啊!
霍善并没有给别人答疑解惑的意思,他在郡学里玩耍了半日,直至阳光没那么好了他才快乐地归家去。
到了年二十八,霍善又跑郡学里检验过众生员的习字成果,挑了几个能在纸上把字写得最好看的生员陪自己去摆摊。
苏轼以前教他的春联他都记得牢牢的,正好拿出来再卖一轮!
霍善先在自己的太守府门口把春联给贴上当活广告,接着才依葫芦画瓢地带着众生员卖起春联来。
春联有便宜的,也有贵的,像那洒金红纸配上苏轼写的春联,那肯定得卖最高价;而寻常红纸配上寻常生员写的春联,价钱就非常亲民,基本上住在城里的人家都买得起。
要是肯多出点钱,还可以按照各家情况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春联呢!
有苏轼在旁边帮忙,霍善大言不惭地表示一点问题都没有。
城中大多数居民都已经打心里认可霍善这位小太守,听闻他在太守府前设摊卖春联,自然都第一时间赶过来捧场。
人一多,霍善就更加来劲,宣讲得格外卖力。
门口贴上春联的效果那也是人人都看得见的,瞧瞧这太守府把春联一贴,看着多么喜庆!
迎春接福就是要这样的喜庆!
一整天忙活下来,众生员也凭借劳动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虽然普通春联扣除纸张成本后获利非常少,可他们那手字本也卖不出高价的,只能走薄利多销路线。
听霍善念叨着要把赚来的钱给家里人买什么吃的喝的用的,众生员不由看着自己手上得来不易的酬劳陷入沉思。
若是换做平时,他们是看不上这点小钱的,可如今却觉得必须要把它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去才行。
一行人索性和霍善约好第二天一起出门采购霍善所说的“年货”。
翌日他们果然一大早等在太守府外,浩浩荡荡地跟着霍善扫货去。
江夏郡本来对待除夕并不隆重,一般只把它当成寻常的月末来看。毕竟秦汉时期一度以十月为岁首,假期都放在十月去了,哪有空闲来庆贺腊月和正月这些节日?
俗话说得好,假在哪里,节日就在哪里!
现在霍善这个太守说要过节,不仅给了众人假期,还给发了各种福利,甚至还身体力行地带动节假日消费,民众自然也快快乐乐地参与进来。
当天傍晚霍去病也过来了,因为霍善说除夕要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还说这叫什么团圆饭。
既然是一家团圆的日子,霍去病当然不会缺席,安排完手里的事就过来了。
一见到霍去病,霍善就骄傲地表示今晚的饭菜都是他亲自赚来的!
霍去病见他大冬天还跑得脸蛋红扑扑的,只觉这是个好兆头,来年这孩子肯定也能继续这么活蹦乱跳。他摸着霍善的脑袋笑道:“那我要多吃点。”
霍善闻言认真点着小脑袋说道:“一定要多吃点,吃好喝好身体好!”
吃过饭,还要守岁。
除夕守岁喝的是花椒酒,按照杜甫提到过年节应当要来个“椒盘颂花”,也就是以盘盛着花椒捧上来,喝酒的时候抓上一把放进去,酒的辛加上花椒的辣,暖和又提神,保证能让大伙一起清醒着谈天说地,相携度过这漫漫长夜。
除了霍善和苏轼,众人都是第一次守岁,都感觉颇为新鲜,一时竟是没人犯困。
霍善吃吃喝喝够了,又有了新主意,提笔要给远在长安的亲朋好友写信。
比如叮嘱二柱他们新的一年要帮他喂好霍小黑和霍小白,得了空要给它们多念念兵法。
比如给他几个表叔挨个传达自己的想念和问候,问他们有没有想自己以及长安有没有出什么新鲜事物。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我有酷炫通灵  无所谓,我会  关于我飞升后  晨昏妄想——  穿越之皇室纨  冒牌县令,被  be文求生指南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