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古诗剧透历史by邀月酒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8-01
“本就如此,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王安石弯腰扶起苏轼,又亲自给他掸去袍上的尘土,将他摁回座位。
见苏轼仍然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王安石故意扬声打趣:“好了,我们不提那些个腌臜事,你且听听仙人如何评你——说不定啊,后世也有人给你集句!”
苏轼一个激灵,顿时打起了精神。他眼睛紧紧盯着天幕,口中喃喃祈祷:后世大家们,还请饶过轼啊!
【说起来,苏轼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的时候,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其中《赤壁赋》就有一言:“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这《赤壁赋》我亦听闻。”王安石的手指轻叩桌面,缓缓思索:“下一句不就是‘何为其然也’?后世人怎断在此处集句?他们集句的要旨究竟是什么?”
苏轼也拧眉思索。
不知为何,那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突然在脑海浮现,而天幕刚才展示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后世集句也在他脑海中竞相翻腾。随着苏轼的思考,仿佛有一根看不见的绳索串联了那些集句,引导着他缓缓向真相靠近……
苏轼猛地起身。
他像是明白了什么,又像是不肯明白什么。手上的汗毛骤然立起,苏轼惊恐摇头推拒:“不不不不……千万不要是……”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苏轼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第27章 【集句诗】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王安石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自发地接了下去。他挂着笑玩味半天,越想越有趣,可惜始终没听到身边主人公的反应……
“东坡,你怎么这个表情?”
王安石看着对面人双目紧闭,一副恨不得就地撒手人寰、羽化登仙的悲痛模样,颇有些惊奇。见苏轼面色沉痛,王安石勉强收敛了脸上的放肆笑容,轻咳几声宽慰道:“虽然这对子不整齐,没有东坡你的原文精妙,但后世人既能从《战国策》中选句,想必也是花了心思。”
“是啊,的确花了很多心思。”苏轼一副了无生趣地模样,背着手在亭中来回踱步:“王公,轼算是明白后世人集句的要旨了。”
“哦?说来听听。”
“后世人集句,一不求平仄工整,二不求立意创新,平生唯重一个‘趣’字。”
“我等集句,难道无趣?”
“我等之趣,力求同类相似,前言后语一以贯之。后世之趣,在于以阳春并列,却求云泥之别、大俗即雅。尤其是……”苏轼顿了顿,微微转开了脸:“他们就爱拿我们这些老家伙寻乐。”
王安石在心底暗自发笑。
他比苏轼老道许多,早就看出了后世人的恶趣味,只因现在接受调侃的是苏轼,王安石是万万不肯错过这个看笑话的好机会。
王安石眼里闪过一丝笑意,面上却故作惊讶,半信半疑地替后世开脱:“刚才白诗的集句,前面那几句都对得挺好啊!东坡啊,你不能因为人家给你集得不行,你就怀疑别人的动机……仙人之前都说了,后世人集句的水平不高,你且放宽要求,能对上就行了。”
“王公啊,这不是要求高低的事情。”
苏轼原本背对着王安石,听到这话,他当即转身:“王公,你不觉得这句接得有些突兀吗?若说问客之语,前人有‘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现今有‘问客何人来,官满或一再’,实在不行,我另一篇《答王巩》里也有‘问客何所须’,为何后世偏偏要从《战国策》里单取这句‘吾与徐公孰美’?此二句凑对,文意完全不贯!”
“你呀你呀!”王安石笑着摇摇头,明显没把苏轼的话放在心上:“我倒是不知,东坡你竟如此小肚鸡肠……后世不过戏弄你一句,也值得苏大家耿耿于怀?”
王安石噙着笑意,无比自然地开始翻旧账:“再说了,东坡你戏弄别人的时候还少?我那本《字说》,当初可被你好一通‘指教’。竟拿‘鸹鸠在桑,其子七兮’打趣我!”
说到这个,苏轼顿时来劲。他年轻时就爱较真,纵使岁月摧残,依旧不改当初本性。只见苏轼一屁股坐到王安石对面,盯着他的眼睛无比认真:
“王公啊,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你释字就是这个毛病,过分重形,牵强附会!你说“坡”乃土之皮,那“滑”可不就成水之骨了?如此说,‘鸠’这一字,可不就是树上七只小鸟,加上两只成鸟,正好凑九为‘鸠’?”
眼见苏轼越说越来劲,王安石无语凝噎。他瞪着苏轼看了半晌,不客气地挥袖赶人:“去去去!仙人说话了,你别打扰我!”
【这集句的上半句来自于苏轼的《赤壁赋》,而下半句则取自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结合,起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与《赤壁赋》同时期作的《赤壁怀古》被誉为“古今绝唱”,同样颇受后人喜爱。此词怀古抒情,意境开阔,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云人物周瑜的追念,表达了苏轼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和情怀。】
【当然,提到赤壁、周瑜,后世常把此词与杜牧的《赤壁》相提并论。苏轼《赤壁怀古》写周瑜赤壁得胜后的意气风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而杜牧的《赤壁》,则用假设的口吻探讨周瑜败后历史被改写的可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对于两人的诗作,后世多有集句,就比如……】
王安石竖起了耳朵,两眼放光。
苏轼生无可恋地低头品茶。
【东风不与周郎便】
【白头鸳鸯失伴飞】
(下句出自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东风不与周郎便】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下句出自杜甫《蜀相》)
苏轼缓缓挑眉,有些意外地放下茶盏,望向天幕:“尚可,虽平仄不合,句意倒是通顺。”——莫非,是我多心了?王安石撇撇嘴:“那是杜诗集句,你且等等你的。”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使我不得开心颜。】
(下句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哈哈哈哈哈。”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惊喜”,王安石忍不住笑出了声。直到对上苏轼那双充满怨念的眼睛,王安石一噎,惊觉自己竟忘了调整表情。
“王公。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苏轼语气凉飕飕、阴恻恻,和江边呜咽的风声混在一起,让人不由毛骨悚然。
王安石一个激灵,赶紧移开了眼神:“怎么会呢……我觉得东坡你刚才说的颇为在理,这后世人好生调皮,怎能拿苏大家打趣?!东坡,不会是你荔枝吃多了,遭人眼红吧?”
苏轼表示不想搭理王相公。
“仙人,换个人讲吧。”苏轼双手合十,虔诚许愿:
仙人讲讲吕惠卿、何正臣、张璪……啊不对,此类小人,不配被仙人提及。那就讲讲黄庭坚、范纯仁、秦观吧!他们人品高洁,词作的也好,想必后世大家一定喜欢他们。如若实在不行……家父苏洵和舍弟苏辙在诗文方面也颇有建树,反正都是苏家人,仙人讲他们的集句也可以,只求别再讲轼的词文!
闭眼的苏轼没注意到,他的对面王安石同样双手合十,口中喃喃的却是:“再来点东坡词、再来点东坡词……”
【东坡先生的人气果然火爆,月兮这里收到了很多网友的投稿。大家都很有默契,挑选了苏轼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来集句。】
【《江城子》一诗作于1075年苏轼被贬密州之时,这首诗也是苏轼自己的得意之作,他曾寄信给好友鲜于子骏,信中不无骄傲地认为此作自成一派,颇有“苏”味:“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我听闻过你这首词。”王安石微微颔首,望向苏轼的目光里流露欣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东坡,不减当年风采!”
苏轼谦虚地摆摆手,眼里却是不容错辨的骄傲:“哪里哪里,自然比不得王公。”
王安石看着翘尾巴的苏轼,恶趣味地话锋一转:“就是不知后世人看中你哪一句?要我说,‘酒酣胸胆尚开张’就挺好作对,‘会挽雕弓如满月’也不错,就看后世人会不会用典。”
一提到集句,苏轼如打了霜的茄子,骤然蔫了。他不想附会王安石的打趣,只能忧郁仰头,望向天幕——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老当益壮的豪迈气概,开篇一个“狂”字总领全文,奠定了全诗潇洒不羁、豪放快意的诗歌风格。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后世的大家纷纷围绕此词集句,誓要花式展现老年人的快乐生活!】
【老夫聊发少年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下句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一树梨花压海棠】
(下句出自苏轼《戏张先》)
【老夫聊发少年狂】
【小轩窗,正梳妆】
(下句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当然,除了老夫一展轻狂,老妪也不遑多让。杜甫《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妪随军行的故事流传千年,后世亦没有忘记这对老夫妇。大家针对老翁与老妪作出了许多精彩的集句。】
【老翁逾墙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老翁逾墙走,绝云气,负青天,旬有五日而后反。】
【当逾墙已经成为条件反射,说不定跑着跑着就开始腾云驾雾。但就算如此老翁也不嫌快,毕竟要是跑慢了就会被县吏送上战场,到时候就算能乘鲲鹏扶摇而上,恐怕也回天乏术。比起一跑了之的老翁,老妪的形象在大家眼里明显更为高大彪悍。】
【老妪力虽衰,会须一饮三百杯。】
【老妪力虽衰,波撼岳阳城。】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后世人竟连诗圣都不放过?”白居易诧异地瞪大眼睛,突然觉得心里平衡了许多。他从歌伎的手里接过酒盏,一饮而尽:“唉,我算是明白了,后世人集句就是想拿我等逗趣。”
元稹斜眼看他:“谁让你刚才洋洋得意,这就叫乐极生悲!”
闻言,白居易挤到元稹旁边。他盯着元稹端详片刻,突然发出古怪的长叹:“不应当,不应当啊!”
“你又在打什么哑谜?”元稹警觉地坐直身子:“白乐天,你这一肚子坏水,又想给我惹什么麻烦?”
“要真能给你惹麻烦就好了。”
白居易肩膀一垮,一边腹诽一边仰头。只是在看清天幕的那刹,白居易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它来了!
给微之惹麻烦的机会它真的来了!
「杭州」
看到白居易眼睛一亮,元稹暗叫不好,他猛地抬头,顺着白居易的目光望向天幕,看清天幕的那刻不由浑身一颤:
【接下来又到了激动人心的中场游戏时刻。下一位诗人我们来讲谁?他又有什么有趣的集句?后世人是如何评价他的?……月兮将选择权交给大家!本次的中场游戏是“抢第一”,在月兮发出“开始”的指令后,请大家将你最喜爱的诗人名字发送给月兮,月兮会取第一位发送回答的观众进行讲解哦!】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拼手速的时候到了!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准备,祝大家好运!】
月兮语毕,天幕上骤然出现了三张方块。第一张写着“壹”,第二张写着“捌”,第三张写着“零”。在众人的注视下,第二张和第三张方块像是被无形的手翻动,分别变成了“柒”和“玖”
………如此几秒后,所有人都弄明白了“三分钟”的含义。
与刚才投票的操作类似,白居易盯着天幕上的数字看了一会儿,面前很快就跳出了一个半透明的方框。
他也不顾好友在身旁虎视眈眈,以指为笔,直接写下元稹大名。如此尤嫌不够,白居易似乎担心重名,他摸着下巴思索几秒,继续抬手补充:“元稹,字微之。白乐天挚友,现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元和元年举制科,对策第一,作有《行宫》……”
元稹虽然看不到白居易面前的方框内容,但他跟随着白居易上下翻飞的手指在心头默写,顿时明白了白乐天这是在干什么,眼见白居易越写越离谱,元稹终于忍不住怒吼:“我成亲的时间不用往上写!”
“我怕仙人不知道你。”白居易笑嘻嘻地收回手指,习惯性地朝面前空气一吹,酣畅淋漓得样子像是刚刚完成一幅大作。他偏过头,对上元稹阴森森的目光,白居易刻意向后仰去,语气夸张:
“微之,你这么看我干嘛?狼顾鹰视,真是令我好生害怕!”
元稹冷哼一声:“害怕?你要是真害怕,就把名字去了。”
白居易八风不动,充耳不闻。
见白居易不为所动,元稹想了想,放缓语气、循循善诱:“仙人都说了,要我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诗人,乐天,我是你最喜爱的诗人吗?”
“微之,你可以是。”白居易微微一笑,深情款款。
见元稹讶然地挑眉,白居易不怀好意地歪头补充:“或者说,你可以短暂地是一会儿。”
元稹平静地压下眉头。
“微之,反正都是靠手气,你何必如此愁眉苦脸?”白居易朝元稹身前空处点了点,潇洒挥袖:“我不介意你写我的名字。”
元稹被白居易那有恃无恐的模样气笑了,他将酒杯搁回台面,抬手在方框内写下白居易的大名,顿了顿,又挂起温和的笑意向远处的歌伎们走去,俨然准备“拉票”。
白居易无所谓地耸耸肩。
他盯着天上不断变化的数字,心里默念数字的节奏,将手指悬在方框的“发送”字样上,全神贯注地准备点击……
【倒数三秒,三、二、一、开始!】
“等等,我还没……”听到声音,元稹豁然转身,可终究慢了一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面前的方框消散在风中。而更悲惨的是,他眼角余光没有错过白居易那指如疾风、势如闪电的一戳。
“啊呀,微之,谁让你不专心呢?”
白居易哈哈大笑,一看元稹的黑脸,他就知道元稹恐怕根本没来得及点击发送。而他背后的那群歌伎们还在疑惑地比划手指,看模样似乎是在空中写“易”字——元稹刚才一直在教她们如何写白居易的名字,只可惜元、白二人贫嘴的时间太多,剩下的数十秒根本不够所有歌伎学会写字。
“千人万人,我就不信你白乐天会是——”
【恭喜这位编号为0823、昵称为白乐天的观众,他就是本次中场活动的幸运儿,凭借着过人手速成功在本次活动中夺得第一!让我们来看看他推荐的诗人是……】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元稹神情恍惚,身形摇摇欲坠。
“这个白乐天是重名!一定是重名!”
白居易一跃而起,两眼放光。
【元稹,字微之。白乐天挚友,现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元和元年举制科,对策第一,作有《行宫》……】
元稹沉痛闭眼:这次休沐时间到了,再去官衙里请几天病假吧。这段时间算是没脸见人了,先在余杭这儿躲躲风头……
【这位“白乐天”观众不愧是元稹的“挚友”,对元稹的生平相当了解,甚至还附上了好几篇元稹的大作,包括《行宫》《遣悲怀》等著名诗篇。但月兮有点好奇,这位“白乐天”观众,你既然在推荐语中反复强调白居易和元稹的真情厚意,那为何不提那首著名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这篇诗作可以说是元、白二人友谊的最佳证明之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作于元和十年八月,是诗人元稹得知挚友白居易遭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元、白二人有很深的友谊,元和十年初,白居易因为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同一时间,元稹正任通州司马,他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惊闻好友蒙冤被贬,震惊悲愤之下,创作了此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全诗最为传神的一句莫过于“垂死病中惊坐起”。一个动作,将元稹当时震惊、愤懑、悲痛、惋惜的复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前言“垂死病中”,可见元稹身体衰弱,更别说突然坐起,但突闻好友噩耗,这一“惊”一“起”的反常表现,将他当时动作的陡然、内心的震惊写得惟妙惟肖。】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令人动容。当元稹的这首诗寄到江州后,白居易读完亦是感动无比。他后来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听着月兮的介绍,白居易不禁回想起当初读信时的感动。他望着身侧的好友,一时心潮澎湃,不由握住了元稹的手,深情道:“微之,你待我情真至此,我……”
元稹毫不留情地抽回手,面无表情地指向天幕。
“我待你情真,你待我就是如此?”
白居易巴结地捧住元稹的手掌,不让他挣脱:“我那《长恨歌》与《琵琶行》皆为长诗,诗句一多,自然吸引人集句。微之你的诗作都是绝句短诗,想必不会被后人……”
【而诗中这句“垂死病中惊坐起”因其生动的形象刻画、强烈的情感表达而颇受后人欢迎,大家纷纷为此句对仗。】
白居易手指一松,在元稹凉凉的眼神中,默默退回座位。
【垂死病中惊坐起】
【无人知是荔枝来】
【小小荔枝竟有如此大的魅力,竟能让人起死回生,祛病延年?虽然下句来自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月兮敢肯定,杨贵妃绝不会为小小荔枝而喜出望外,而“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东坡恐怕也早已对荔枝习以为常。】
「北宋·公元1084年」
「江宁·钟山」
“这荔枝究竟什么味?”王安石砸吧着嘴,好奇无比。他伸长了脖子望向苏轼,咽了口唾沫,示意他给自己解说下口味。
苏轼无奈一笑:“王公,我都说过了,那是我未来写的诗……不过这后世人反复提荔枝,真让轼心痒难耐。我原惧岭南湿热,又有瘴气毒虫,如今读罢我未来写的《惠州一绝》,倒觉得我在岭南的日子过得也不错。反正过几日就要被贬,到时候我上书官家,且让我去惠州呆几天……等我吃了荔枝,我就写信告诉您它到底什么味。”
王安石笑着拍了拍苏轼的肩膀:“别人费尽心机不想流放,东坡你倒是提前给自己挑好了地方,你呀你呀!”
“舍弟也曾劝过我,一朝不改这臭脾气,日后恐怕还有苦头。”苏轼坦然自若地承认,但面上神情却颇为骄傲潇洒:“如今半生已过,轼也不愿再改。老夫聊发少年狂,就如此罢!”
“你这倔驴脾气!”王安石摇摇头,眼里却多了分喜爱与欣赏。他望着滚滚水流,轻叹一声:“那便如此罢!”
“日后到了惠州,可要常常寄信来!”
「公元779年·萧山」
年迈的贺知章躺在小院中的竹榻上昏昏欲睡,小院正对着一大片开阔的田野,村里的孩子们嬉笑着在田中奔跑,拿着几只纸鸢彼此玩闹。孩子们的笑声伴随着竹林里的鸟鸣,显得格外岁月静好。
贺知章有一搭没一搭地睁眼看天幕,手上还握着一只酒葫芦。他年轻时颇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他曾与李白、李适之等人被杜甫誉为“饮中八仙”,上一段【纪实诗】专题里的《饮中八仙歌》就有提到他。
如今老来,贺知章脾气越甚,没了庙堂杂事,他越发痴醉酒、诗二字,甚至当真有点吕洞宾的味道。本次见月兮将【集句诗】,他自忖平生从无集句,便早早放平心态专心看别人乐子,尤其是听到后世人恶搞老友们的诗句,贺知章那叫一个笑得见牙不见眼,当即痛饮一壶。
“元微之的诗句写得如此深沉精妙,后世人怎可如此糟蹋?”贺知章身边的小童气鼓鼓地蹲在地上,一边给贺知章的酒葫芦里灌酒,一边念念叨叨。
这孩子约莫十三四岁,说是贺知章的仆童,其实是他老友的侄子,早早就托付给了他。贺知章把他当半个孙儿看,平日得空便教他些章句,还经常要他默背自己的诗文。这个年纪的小童颇为调皮,贺知章原本令他在书房整理自己的文章,他却偷溜了出来看天幕。
贺知章朝天上看去,只见天幕上写着【垂死病中惊坐起,不知木兰是女郎】。他笑了笑,又瞥了小童一眼,见他嘟囔着给自己灌酒,两颊上的肉鼓鼓地堆在一起,像只愁眉苦脸的小青蛙。
“这么大的人了,气宽些。”贺知章接过酒葫芦,痛饮一口:“玩闹而已,何必较真?”
见小童还不依不饶地生闷气,贺知章一哂,干脆把话掰开了揉碎了跟小童说明白:“你没看见那观众的名字?”
“白乐天。”小童有些怨念,明显对提议伤害“元稹”的观众耿耿于怀:“他叫白乐天!他怎么敢一边用着元微之好友的名字,一边又损元微之呢?真正的白居易知道了,该多么生气啊!”
“是白乐天0823!”贺知章拍了一下小童脑袋:“你这娃子,看书就看半截,如今连听话都只听一半了。”
小童哎哟一声捂住脑袋,默默往旁边挪了诺,远离了贺知章的攻击范围。
“你莫不是忘了上次的天幕?0751是安史之乱,那0823不过百年而已。我猜啊,这白乐天就是元稹诗名提到的那个江州司马白乐天!”
“老翁,您是说这观众就是白乐天本人?!”小童猛地扑到榻上。
贺知章嫌弃地拿酒葫芦隔开了小童肉嘟嘟的脸颊:“边儿去,就算不是白乐天本人推荐,这元微之能被后世人集句,也是他的福分!”
这一切原本非常和谐,直到他听见自己的诗——
【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一个激灵坐直了身体。
他腰板发出的“喀拉”脆响声令一旁的小童面色大变,但贺知章不仅无知无觉,甚至还直接翻身下榻,夺过小童手里的拐杖就迈出院门,就连酒葫芦掉地都没顾得上。
他堪称健步如飞地窜到孩子们的面前,敲着拐杖大声道:“轻点声,阿翁我耳朵不好,听不清仙人的声音了!”
小孩子歪头打量贺知章片刻,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微微一转,随即又大声笑闹开。
孩子们拍着手掌围着贺知章转圈,他们一边跑一边齐声笑:“伯伯听不见,我们给伯伯念——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哎哟,老翁!”小童紧赶慢赶,总算在贺知章即将倒地时将他一把扶正。
“老翁呐,气宽些!仙人说别人的诗,您这么激动作甚?”
听到小童这么说,贺知章的嘴唇抖得越发激烈。他有气无力地招了招手,示意小童靠近。
小童不疑有他,立刻俯耳相就。
等小童凑近,贺知章一改虚弱模样,眼疾手快地揪住小童耳朵,上去就“噼啪”两个栗爆,怒目圆睁地咆哮:“这就是你老翁我的诗!”
“半个月前我才刚作的新诗!我要你整理诗稿,你是不是又偷懒了?!”
“哎呀老翁,这是您的福气啊!您都多大岁数了,气且放宽些……哎哟哟,老翁手下留情,我错了,疼、疼……”
【这一副对子的下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原诗的意思是贺知章年少时离开家乡,直到两鬓斑白时才返回故里,年迈的贺知章虽仍会说方言,但家乡的人们却早已认不出他:“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一副对子表面上颇具喜感,但细细品来,却完美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好客精神:尽管主人奄奄一息、身患重病,但只要有客人到访,立刻笑意盈盈翻身下床,如此殷勤周到,誓要让人宾至如归。如此好客精神,让人不禁想到《论语》中的那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友好善良,主张以和为贵的民族,但热爱和平绝不意味着无底线退让,我们不主动惹事儿,但事儿来了也不怕。面对一些不请自来、贪得无厌的强盗客人,我们中华民族绝不会对他们心慈手软,必要好好“教导”他们,给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懂礼貌,什么叫做守规矩!】
【怀揣恶意的“客人”,我们必定会给他们血的教训。若是如此仍不能让他们长记性,那就别怪我们——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唐·公元823年」
「杭州」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元稹坐在白居易身边——是的,他们又和好了——面上的表情十分复杂。他既有些生气后世人竟拿孔老夫子的经典调侃,但同时又觉得莫名畅快,恨不得举杯痛饮一番。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白居易微微颔首,目露欣赏:“后世人也挺有趣。若只言‘汉’,那朝代未免太过局限,总不能每次改朝换代都对原文进行一番改动。”
“但若言‘有敌自远方来’,未免也太过杀意凛然。我大唐礼仪之邦、万国来朝……”白居易一笑,不怀好意道:“自然要先礼后兵,表面功夫到位,无可指摘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