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by默陌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8-06
杨大妞享受到了村里人羡慕推崇的目光以后,不得不再一次感叹,幸好当初孩子他爹做事果断,把家里的三个孩子都送出去读书了。
要是没有当初的举动,今天自家老大又怎么能够过上如今不用下地,十分轻松的坐在办公室给人看病呢!
自己的孩子能够这么出息,是杨大妞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想起以前大旱的时候,自己和三个孩子差点饿死了,那个时候想着能够继续活着,就已经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了。
哪里还敢想以后还会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啊。
自从王树林有了工作以后,每个月会定期给家里五块钱,说是回报家里这些年供他读书和孝敬父母的钱。
王树林每个月的工资如今才十几块钱,他能够拿五块钱出来给家里,陶长安好杨大妞两个人已经十分高兴了。
尽管陶长安和杨大妞他们因为家里有金条的缘故,并不算太缺钱,但有孩子出息了孝敬他们,他们做父母的还是十分高兴的。
至于老二王二妮,她如今才刚刚上高二,明年六月份就要高考了,因此这一段时间来,二妮一直忙着在学校那边学习复习知识,为明年的高考做准备!
尽管陶长安为了不让二妮有太大的压力,已经明确说了,即使二妮明年的高考成绩考得不理想,家里面也可以继续供她复读一年,然后再继续去考大学。
有两次准备的机会,二妮总有一次能够考上她理想的大学了。
至于老三王小松,如今也在读初二了,因为是五二二学习制,读完这一年,他的初中生涯也算是结束了。
王小松努力了这么多年,才勉强让自己考上初中以他目前的成绩来看,一年以后,他考试中专或者高中的几率非常小。
即使家里面愿意花钱让他继续复读,王小松觉得自己并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因此早就跟家里说了,读完初中以后,他就不会再继续读下去了。
毕竟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没什么效果的复读上面,还不如早点出来学点有用的东西,早早挣钱毕竟实在。
相比起读书,王小松发现自己对那些机械类的东西更加感兴趣。
平时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会专研自己买回来的那些机械类的书籍,对书上所说的原理感到十分新奇,经常忍不住沉迷其中。
陶长安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见老三对机械这些方面感兴趣,平常也会帮他掏点机械方面的书籍回来。
杨大妞虽然不大理解老三为什么好好的书不愿意去读了?
但见孩子他爹都没有反对,想着自己对这些不大懂,还是听孩子他爹的,随老三高兴算了。
孩子长大了,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在陶长安的影响下,杨大妞也懒得管家里的孩子想要干什么?
反正家里已经供三个孩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孩子们已经学到不少了。
如今已经到了明白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的年纪,孩子书比自己读得多,杨大妞还是决定跟着孩子他爹走,随孩子们高兴好了。
反正以后做事的也是孩子自己,既然孩子们选择了以后发展的方向,那以后无论是好是坏,就只能够让他们自己承受了。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的,但三个孩子当中,老大老二的前途要是没有出大的意外,基本已经定下来了,而且前途光明,下半辈子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了。
可老三才初中毕业,学历虽然看着比一般人高一点,但没有继续读下去,他以后做什么都还是一个问题?
到底是家里的老小,在杨大妞翻来覆去都睡不着,为小儿子担心的时候,陶长安只能够无奈的坐起身,说道:
“孩子他妈,老三如今才刚刚读初二,距离他初中毕业还有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呢,你这个时候也着急得太早了吧?”
杨大妞白了孩子他爹一眼,越是体会过村里人对读书人的推崇和羡慕,杨大妞越是发现了读书的好处,自然也就更加重视家里剩下两个孩子的读书情况。
她不大高兴的说道:
第117章
“眼看明年六月, 家里两个孩子一个马上就要进行高考,考大学了,一个也是初中马上要毕业了,至于毕业之后, 要怎么样, 到现在还不知道呢?
老二读书一直十分认真,我倒是不怎么担心她。
但是老三读书一直都是吊车尾的, 估计这次毕业考试, 还是有点悬的!
要是老三这次没有考过, 孩子他爹你真的打算按照老三自己的主意, 让他就这么不读书了吗?”
陶长安这还是第一次见妻子这么操心家里孩子读书的情况, 以前都是随便自己教,孩子们读得怎么样, 妻子可不是十分上心的!
如今见妻子开始这么关心家里孩子读书的情况, 估计是从老大王树林身上, 体验到了孩子读书所带来的好处了,这才开始上心了起来。
“关于孩子们以后想要做什么, 我当年开始教孩子们读书的时候就已经说了, 只要他们打下一定的基础,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后,我就不会再干涉他们所选择的路。
老大的情况已经定下来了, 就不用多说了。
老二既然愿意继续读下去, 也有能力读, 那就让她去考大学, 等大学毕业以后, 工作自然有国家分配, 不用我们操心。
至于老三, 逼着他读了初中,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以他的资质,即使愿意复读,估计也考不上中专或者高中。
既然老三想要学习机械有关的知识,那就让他往这方向发展。
我想了一下,老三既然喜欢机械,那等他初中毕业以后,得让他多学一点跟机械有关的东西,说不定等以后镇上的机械厂招工,以老三初中毕业的学历,还是有机会可以去试一下的!”
直接给老三安排一个工作不大可能,但因为之前想要给妻子安排一个工作的经验,不好给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妻子找个工作,但给已经初中毕业小儿子找点关系,迂回着进镇上的机械厂,陶长安还是有点把握的。
不过处于谨慎起见,在事情还没有办成的时候,陶长安可不会再夸下海口,说能够给老三安排工作了。
已经在妻子面前丢了一回面子,没帮她在县城那边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轮到小儿子了,陶长安就比较谨慎了起来,只是安慰妻子道:
“老三那边,等他初中毕业以后,我自然会有其他安排,孩子她娘你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了。
以老三初中毕业的学历,即使再差,也能够回到村里做一个会计,帮村里记记账什么的,你不用担心!”
当然,说是这么说,以老三那个性格,估计要不是没有办法,他肯定是不愿意回村里干活的。
前一段时间,通过陶长安的一次有意交好,已经跟镇上机械厂的一个修车师傅搭上了关系,在双方你情我愿,有意的来往下,以后把老三塞过去让人家师傅带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
杨大妞这边听到孩子他爹这么说,觉得他说得不错,反正老三再怎么样都能混一个初中毕业的文凭,可比大多数人好多了。
家里三个孩子都过得不错,以后的前途肯定也不会差,跟村里那些孩子比起来,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混得十分不错了。
不担心孩子那边的事情以后,杨大妞想到老村长开会时候说的,等收完这一季粮食之后,自己家里那五亩田地,就归村里所以了,就十分肉疼,忍不住跟陶长安说道:
“你说以后家里的田地都没有了,那我们以后真的只能够跟村里人一起干活挣工分分粮了,田地都不是自家的了,大家干活肯定没那么上心了。
那以后田地里收获的粮食,肯定也没有如今多,等交完公粮以后,按照公分分到我们手里那些粮食,肯定没有自己种的多了。
以后的日子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啊?”
幸好家里在峡谷那边还有一亩多田地可以偷偷种点粮食补贴一下,要不然自己一家人以后吃什么?
上面的政策经常变动的,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都还不知道呢?手里留点粮食,才不用担心一家人饿肚子。
五六年上面的政策下来,还是给村里带来非常大变化的,除了家里前后院可以留下三分地做自留地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收归了集体所有。
等到集体一起干活的时候,陶长安也没有特别表现自己,不过以他的力气,随便干一下都能够比得上那些最下功夫干活的汉子,所以他十分轻松的就能够拿到每天十个公分。
为了不吃亏,人家十个公分能够干多少活,陶长安就干了多少活,让他多干他是不想的,反正这日子过得也没有什么压力,那么拼命挣公分,到了年底估计也比人家多分不了多少粮食,何必那么拼命呢?
不要说他觉悟低,自己有那么大的力气,不想着帮集体多干点活。
要是其他事情,比如说有人需要救命,自己力气大去帮一下忙他还是愿意的。
但在这集体干活的时候,无论自己怎么拼命努力干,总有人在划水,自己这么拼命干难道是为了替那些偷懒的人把活干了吗?
为偷懒的人做贡献这点,陶长安还是不愿意干的,反正自己已经做到十公分活了,已经算是干活最厉害的那部分人了,问心无愧就好了。
慢慢干完自己那部分活,拿到自己的十个公分,陶长安就悠悠闲闲的回家去吃饭了。
如今因为是农忙时间,要在村里面上工,陶长安就没那么多时间进山了,而且上面也说了山里的东西也是集体的,禁止大家天天进山去砍伐集体所有的树木或者进山去打猎什么的。
不能够进山那就不进山了,反正陶长安小空间里面已经塞满了能够吃的粮食了,这些粮食有一部分是峡谷那边收获的,有一些是他趁着经常去镇上或者去县里的时候,提前去购买的。
有这些存货备注,等忙完这一阵子,为了过冬,村里人肯定还是要进山捡点山货,拾一些柴火过冬用的。
靠山吃山,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上面的政策最多只能够让村里人不能够随便砍伐山里的树木,但捡点干枯的树枝,干枯的树根草根还是可以的。
如今已经到了秋季了,山里很多那些野果板栗核桃什么的也成熟了,这些村里人不去摘点回来补充一下口粮,难道让那些果子板栗直接烂在山里吗?
想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禁止进山在山村这边是不可能的。
上面最多能够禁止不能够砍伐树木,即使进山打猎到了大型的猎物,那也是集体的,不能够归个人所有。
平时村民们上进采摘一点野菜野果,老村长他们还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有看到的。
至于陶长安进山挖草药这点,考虑到上山长的草药也是属于集体的,因此平时最多只能够采摘点药材自己用,想要光明正大的挖草药出去卖,那是不可能了。
不过若是陶长安自己有本事在山上挖了草药,不让其他人发现的话,那其他人也管不了他卖不卖草药的事情了。
杨大妞也是听了这一系列不准禁止以后,不由得开始担心起家里以后的收入来了。
尽管家里三个孩子只剩下两个还在读书,等老二考到大学以后,也不用家里这边再出什么钱了。
老三读过这一年以后,也没有打算继续读书,这样算下来,家里以后的开销其实也不大,家里那点底子还撑得住。
不过一下子少了这么大一笔收入,杨大妞还是十分心疼的跟陶长安说道:
“这样时候你也不能够进山挖草药卖了,就连山货那些,最多也只能够捡一点回来自己吃,这下子我们家可就没了很多收入了,这可怎么办啊?”
光靠家里这边挣的那点公分,还不知道年底能够分多少粮食呢?
因为陶长安不舍得让杨大妞干太重的活,平时上工的时候,杨大妞一般也只能够拿六七分。
夫妻两个一年干下来,虽然公分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了,勉强算下来应该也能够吃上几分饱饭了,加上峡谷那边种的粮食,吃饭这点,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可家里要是一点收入没有,就看年底村里分的那点钱,够干什么?
家里三个孩子尽管读书上已经不花什么钱了,但以后老大老二老三他们结婚娶媳妇,家里这边肯定得准备不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由不得杨大妞不早早开始打算了起来。
这一笔笔账算下来,你还真别说,确实需要家里这边多攒点钱了,要不然以后老大结婚的时候,家里总不可能什么都不出吧?
陶长安看着妻子那皱着眉头算计的样子,想着自己有小空间在,想要藏起东西不让其他人发现,那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
他不由得笑道:
“我还以为孩子他娘你在发愁什么呢?
你忘记了我们还有峡谷那边可以存放东西了吗?
大不了以后我在山里挖到的那些草药,我就放在山里晾晒好存在在山里,等积攒得多了,再卖出去就好了。
第118章
家里这边没有放什么药材, 即使是村里人想要挑什么毛病,没有证据的事情我们可不能够承认。
反正在村里面,我们可是十分老实的按照上面的要求办的,平常最多进山捡点柴火和野菜, 山货也是时放在家里面自己吃的, 可没有一点违背上面规定的意思哦!”
杨大妞被孩子他爹这么一说,想了想还真是这样。
毕竟深山那边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去的, 村里这边可没有一个人有孩子他爹的本事, 可以自由的出入深山。
即使偶尔有人进了深山, 但峡谷那边实在是非常隐蔽, 要不是有人带路, 即使经过那边,也很难发现峡谷底下有什么不同来。
想通了之后, 知道家里不会减少收入以后, 杨大妞十分开心的说道:
“行, 那我就这么办,不过到底上面已经不准个人卖这些东西了, 以后孩子他爹你挖了草药什么的, 先攒着放在峡谷那边。
等积累多了,再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拿点出去卖,可千万不能够让其他人发现了!”
尽管不想减少家里面的收入, 但杨大妞也不舍得让孩子他爹有什么事情, 只能够让陶长安小心点了。
关于这点, 陶长安还是十分自信的, 反正自己可以把东西放在小空间里面, 等去了镇上或者县里, 再偷偷的把东西拿回来卖掉就可以了, 别人想要抓住自己把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藏东西的本事,孩子他娘你又不是不知道?
只要我不想其他人知道,肯定会藏好不给任何人发现端倪的,我做事一向小心,可不会干有危险的事情,你就放心吧!”
孩子他爹从来不说大话,这点杨大妞还是相信他的。
不说别的,就说家里的那金条,杨大妞以前回家的时候,无论她怎么找都不知道孩子他爹把金条藏在哪里了。
可一问孩子他爹要,孩子他爹又能够很快的就把金条拿出来给自己,这藏东西的本事确实比自己厉害多了。
杨大妞怕孩子他爹太过得意,万一让人发现了就不好了,不由得提醒道:
“那以后进山孩子他爹你也要小心点,多注意一点还是比较安全一点的,可不能够大意!”
陶长安一贯都是一个思虑比较周全的人,谨慎这方面他做得还是不错的,不过对于妻子的好意提醒,他还是领情道:
“嗯,我会小心的,反正也不是天天带着药材和山货出去卖,平时存放在深山那边,倒是不怎么需要担心。
至于积累多了需要卖的时候,我肯定会十分谨慎的选一个没人注意到的时候卖的,几个月才去一次,加上足够小心,孩子他娘你就放心吧!”
既然不让经常进山,在上工的时候陶长安就跟着去干活,下工之后就回到家里面跟妻子一起做做饭喂喂鸡什么的。
尽管村里很多人家为了能够多点收入,在家里喂了两头猪,一头是公家的一头是自己的,到了年底可以杀猪卖肉或者送到收购站去,多少能够有一些收入。
如今每家每户按照两个人养一只鸡来算,一户人家最多不能够超过五只鸡,陶长安家有五个人,折合一些最多也只能够养三只鸡。
养猪太过辛苦了,陶长安没同意妻子想要跟村里其他人一样养两头猪的打算,反正家里不缺这点钱,何必把自己弄得这么辛苦呢?
回到家的时候,只需要忙活一下吃饭的问题,顺便喂三鸡,偶尔侍弄一下家里院子这边的三份自留地,种点青菜和粮食,也能解决家里平时吃菜的问题。
这点活计两个人顺手就干完了,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中午晚上没事的时候,就有点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杨大妞忙完家里的活计,就喜欢跟村里的妇女扎堆闲聊,顺便纳鞋底,陶长安则喜欢躺在自己用竹子做的躺椅上,悠闲的喝着花茶,吃家里各种炒的山货,顺便从自己小空间里面拿出以前收集好的各种书籍打发时间。
反正妻子又不识字,可看不懂陶长安看的是什么书?
每次看完之后,陶长安就会放到自己专门存放书籍的箱子里面锁起来,实际上却是把书籍放到自己小空间里面了,箱子里面放着的只有各种样式版本的伟人的语录。
没有办法,这个时候看书还是得小心点比较好,不然万一让人看到了自己看不该看的书,闹起来也不好收拾,还不如自己平时注意一点。
这个时候各地都在搞发展,工人农民们也在积极的发展生产,除了干活,其他的娱乐基本没有,在这样有点枯燥无聊的情况下,陶长安就只能够让自己继续去学习中医和对功法的修改上花费时间和心思了。
反正日子无聊,用这些来打发一下时间,偶尔借口进山拾柴火,去山里散散心给自己开开小灶什么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时间一下子又过了三年,二妮这个时候已经考到市里面的大学去读书了,老三小松也跟着镇上的修车师傅学了两年多的时间,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后,也成为了镇上机械厂的一名正式工。
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路走以后,陶长安和杨大妞两个人平常住在村里干些农活,要是想出去走走了,就找老村长开个证明,就到县里买的小院去住几天。
这些年,因为老大老三都在镇上干活,老二又去了市里,县里这边的小院就没什么人过来住了。
本来妻子觉得没人过来住了,小院闲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就想卖了换钱的,还是被陶长安给劝住了。
毕竟孩子们现在暂时用不到,不代表着以后就用不上,如今想要再买这样一套小院子,价钱可是当初陶长安买的三倍多了。
要是这个时候卖了,以后想要再买,估计价钱会更加贵,遇到这种合适的小院也不容易,毕竟现在大家都喜欢住筒子楼,那一层层的,住得也太过拥挤了。
老大王树林因为在镇上工作了几年,住的宿舍就是这样子的筒子楼,那住宿面积也太过拥挤了,厨房和厕所还是公用的,一点都没有家里住小院子舒服。
反正去过一次,陶长安和杨大妞两个人都不想再去了,实在要过去的话,最多也是坐一会儿放下东西,就回家了。
提到万一以后几个孩子结婚了,孙子外孙他们要是需要到县城这边读书的话,可不得有一个地方住这点以后,杨大妞想到以后的孙子孙女外孙这些小乖乖,顿时就不再提卖小院的事情了,反而时常跟着陶长安一起到县城这边打扫一下院子,到处走走买买东西什么的。
至于去县里的时候,对外就说是去看完的儿子,顺便去县里看看朋友什么的,家里在县城这边买了房子的事情,并没有对外说,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等以后孩子他们结婚的时候,家里这边在县城那边买了小院的事情倒是可以透露一二,就说是家里面孩子工作以后上交的那部分工资,和家里的钱一起凑起来,才买的小院子好了。
外人总不可能一个一个询问家里是怎么攒到这么些钱,孩子们每个月交了多少钱给家里吧?
反正对外的说法,只要过得去,不会引起其他人怀疑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老大王树林已经二十多岁了,到了可以结婚的年纪了,可惜家里这边帮不了他什么,只能看他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了?
这几年不少人给介绍,可惜老大王树林一直不愿意,说想等几年再说,如今一拖就拖到了二十多岁,要不是他有正式工作,不怕女方嫌弃,放在村里估计就是大龄青年了。
在陶长安看来,二十岁根本就不算大,先好好干几年,等自己的工作稳定了,也攒了点钱以后,再成家也不迟。
杨大妞催不懂大儿子,加上确实不怕老大年龄拖大了以后不好找老婆,最多也就平时见面了念叨念叨,倒是没有在行动上进行逼婚。
如今才是五九年春天,可是如今这个天气,让王家村里面的老人,都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
四□□七年干旱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情景。
上次饥荒才过去十来年,村里年龄稍微大点,已经能够记事的人,都对十年前那场饥荒印象非常深刻。
在发现今天春天雨水明显减少,有点缺水以后,大家在干活的时候,都忍不住有点怕今年收成不好。
王小草对五九六零这两年的饥荒印象也是非常深刻,当年她就有一个妹妹没有熬过这一场饥荒,直接饿死的。
她们几姐妹更是在这次饥荒当中,饿伤了底子,后面才会陆陆续续早早过世的。
如今王小草好不容易过上一点正常的日子,让几姐妹稍微养好了一点身子,她可不想因为马上就要到来的饥荒,就把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上辈子这场饥荒之所以饿死了那么多人,主要是跟村里没有提前预料到,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有很大的关系,
第119章
加上老村长拗不过其他人, 跟风的虚报了一部分产量,这才导致后面村里的粮食交完公粮以后,就没有多少了。
没有粮食,加上也没有发现什么新的能够吃的树根草根, 在山林再一起秃了之后, 村里不少人可不就被饿死了嘛!
为了能够让自己过得稍微好一点,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村里人少饿死一点, 王小草开始有意无意的在村里说着似是而非的话--说这次天气的情况怎么跟十年前那场饥荒那么像...会不会是干旱再一次要来了吧...这些话语。
这么传来传去, 加上村里的老人这么一观察, 相信的人不由得多了起来。
陶长安还没有想到办法, 应该怎么提醒老村长的时候, 就先听到了这样的流言。
稍微这么一打听流言的起源,就不难发现里面有王小草的身影出现。
村里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王小草在这里面的作用, 但同样作为知道接下来又要经历饥荒的人, 陶长安还是十分容易就能够发现了她的小动作。
既然王小草已经提醒了村里人, 那自己就不用再想办法提醒村里人了。
不得不说,王小草的存在, 还是给陶长安省了不少心的, 这让陶长安对她的印象非常不错。
如今因为家里的三个孩子非常出息,让老村长不由得开始重视起陶长安这个后辈来。
村里的流言老村长其实而已听说了,作为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人, 通过观察天气的情况, 其实他也有了一点不好的预感。
“大石, 你经常去县里和镇上, 看着天气的情况, 你觉得今年会不会跟四六年的情况一样, 老天爷又要让我们经历一场长久的干旱啊?”
其实这个问题, 老村长不是第一次问了,可是其他人并不敢给老村长一个十分肯定的答复,只是有点不大确定的猜测而已,并不能够让老村长下定决心为可能到来的干旱做点什么来。
陶长安也不能够说自己能够确定接下来从今年开始,大家又要经历的干旱的吧。
他只能够十分谨慎的建议道:
“关于今年可能又要干旱的说法,我其实也听说过了。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对比,我觉得这个流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趁着开春粮食还没有种下去,不如我们保守起见,种一部分水稻保证可以交得上公粮,剩下的部分我们可以种上一些比较耐旱、需要时间比较短的作物。
这样不管今年会不会有干旱,我们都不怕。
最多只是大家少吃一点大米,饭桌上多吃一点粗粮而已。
但要是今年真的有干旱,我们这样做,可就算是立了大功了,至少不用担心村里人因为干旱收不到粮食而饿肚子了,老村长您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老村长到处跟人询问干旱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心里其实也偏向相信今年可能会来干旱的猜测。
要是不相信的话,老村长估计早就让村里人开始准备春耕了吧!
老村长觉得陶长安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的,毕竟关系到大家今年饿不饿肚子的大事,肯定是要谨慎一点比较好的。
他点了点头,说道:
“连大石你都这么说了,看来也是相信今年干可能会来吧。
这事我再回去好好思量思量,再跟村里人商量商量,看看大家的意见是怎么样的吧?”
老村长一家老了,改变村里春耕这样的大事,他可不想自己一个人承担责任,还是打算把村里有点威望的人家都一起拉下水才行。
看老村长这么说了,陶长安就知道他这事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陶长安笑着说道:
“这样的大事,确实应该多跟村里人商量一下,不然万一后面没有发生干旱,村里人肯定又会有些怨言的,还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商量好接下来怎么做,至少以后不用担心村里人有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