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君—— by枝呦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8-15
兰山君冷冷看向她。
“母亲,慎言。你若是再这般说话,我明日从东宫回来,便往寿府再住到出嫁了。”
朱氏:“……”
她自知失言,却又觉得兰山君这是翅膀硬了,从前还跟她讲脸面,如今却连彼此相和的脸面的都不要了。
她哭道:“你都不知道,慧慧如今有多倔,根本不听我的话。我难道会害了她么?”
兰山君却道:“母亲这般的话,该去跟父亲说。慧慧也是他的女儿,你有为难处,该叫他出力才是。母亲这般的话,也该去跟大哥哥和三哥哥说,他们作为兄长,也该努力朝着上走,叫镇国公府的门第重新光耀起来,这样,姐妹们才好嫁。”
“——如此种种,都不是要逼着慧慧去嫁高门,好叫你出门的脸面光耀些。”
朱氏彻底傻了。她发现这次回来,兰山君的态度截然不同。她似乎是已经彻底将自己跟这个家分开,连一句抱怨也不愿意听了。
她喃喃道:“你说寿老夫人病着,可你不是也让她给文渊侯府的大姑娘说亲了么?还是说的庆国公府。怎么,难道你妹妹不能配庆国公府,难道我们家门第比文渊侯府更低?”
兰山君听了这话,总算是明白母亲今日这一股邪气是从何而来了。
她好笑道:“这事啊……这可不是我去找庆国公夫人说了就成的。那是她自己就选好的人,我不过是顺手推了一把,不然,你以为我能让她娶谁就娶谁?母亲,我可没有那么大的份量。”
又笑了笑,道:“但且不说她家也没有跟慧慧年岁一般的儿子,等不到慧慧长大,只说母亲和她的关系……实在是算不得好吧?母亲在我们面前骂过庆国公夫人多少回,她又是见面就讥讽我过去的,从不给你面子——母亲想将慧慧嫁过去,可想过慧慧在她手里会不会好过?”
兰山君不免叹息,“母亲这样,实在是伤人心。”
朱氏本也是急了才这般说,被兰山君说了一顿,又开始后悔自己说错了话,她抬起头,想要递个台阶,却见兰山君眉宇之间,竟没有丝毫气闷。
朱氏神色一顿,兰山君却站起来,打开窗户,让光熙和风都进屋子里。
她晒着煦煦日光,感慨道:“母亲,天下有我们这般并不亲近,无缘无分的母女,自然也有你和慧慧那样亲近,相互在意的。”
“我与母亲,疏离远走,所以母亲对我如何,我并不在意。只是慧慧在意极了你,便由爱生怨,却又不敢离开。”
她笑笑,劝诫道:“慧慧不容易的,母亲且珍惜吧。”
朱氏怔怔听着,而后突然问,“你这么说,也是伤我心了。”
兰山君摆摆手,喝下一杯钱妈妈给她做的蜀州姜茶,“你伤心便伤心吧,我却高兴得很。”
她以前总是陷入母亲爱她还是不爱她,她要不要爱母亲的周旋里。
我与我周旋久,就忘记了,其实还有人在独一无二的爱她。
她其实从碰见老和尚那一刻开始,就并不缺爱护。她也懂得爱人。
她的孺慕之情,让老和尚多活了十二年。
她笑起来,慢吞吞将手放在朱氏的肩膀上,而后轻轻拍了拍,“母亲,我并不恨你。”
但我也没有多爱你。
她终于替十年前的自己,十年后的自己,在这段浑浑噩噩的光阴里,把这段关系,理清了。
她叫赵妈妈收拾东西,“等明日咱们回来,还是回寿府去侍奉寿老夫人。”
赵妈妈哎了一声,“是。”
屋子里动了起来,朱氏愣愣坐着,直到慧慧过来,她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她是个要体面的人,因方才有了争吵,此时连挽留一句都觉得失了体面。
慧慧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一句话没有说。
倒是三少夫人听见动静过来问出了何事,兰山君揽着她的手笑着道:“寿老夫人的病一直不大好,我受了她的恩惠,本是想要两头跑的,但母亲念着我辛苦,让我去寿府主住下。”
三少夫人蹙眉。
婆母可不是这般的人。
她叹息一声,“好。”
这一家子的事情,实在是糟心。
第二日,郁清梧早早的就来了镇国公府里接人。四老爷还特意留了他说话,问些朝堂上的事情,“听闻苏大人跟陛下提起了茶马互市的事情?”
郁清梧解释道:“是,苏大人觉得,这本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既然是为民为国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用呢?”
四老爷:“可这些年,不是一直在以茶换马吗?”
郁清梧话语圆滑,“之前不是被博远侯吞了么?已经不是国之利器,而是贪官污吏的谋财手段了。”
四老爷沉默,而后叹息道:“若是能成,苏大人是可以得万民伞的。”
郁清梧点头,郑重道:“他老人家确实值得。”
苏大人领头,即便陛下不同意,却也会因为博远侯的丑案要多思虑几分,最后应该会让利一部分。
苏大人说,“就这么一点,也能活很多人了。”
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吧。
四老爷虽然平庸,却于这上面是个明白人,拍着郁清梧的肩膀道:“我是信你的。”
郁清梧没想到能听见这句话,笑道:“四叔,等我回来咱们再喝一杯。”
兰山君就发现,郁清梧其实跟谁都能相处得很好。
她坐在马车里,撩起帘子看郁清梧,取笑道:“恐这个世上,你这幅好人模样,是骗不到我三哥的。”
郁清梧骑在马上,就赶紧摇摇头,“可不敢,我可怕他想跟我抵足而眠。”
兰山君忍俊不禁,放下了帘子。
等到了东宫,她还是一脸笑意。
太孙妃忙里偷闲出来见她——皇后早不管事,平时都是林贵妃处理六宫之事。如今林贵妃因为博远侯的事情病了,事情就落在了蔡淑妃的身上。
蔡淑妃滑溜得很,什么事情都要来问问太孙妃的意见。
太孙妃烦不胜烦,但对方是长辈,又没说让她管,只是拐弯摸着上门问话,她又不能拒绝,免得给皇太孙招惹麻烦。
不过即便是忙里偷闲,对兰山君她也不曾怠慢。
她对郁清梧还是很喜欢的,自然爱屋及乌。她笑着道:“听闻你之前是蜀州的?”
兰山君点头,“是。”
太孙妃:“那你刚来洛阳,肯定吃不下东西。”
当年舅祖父刚从蜀州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加点辣子才行。
阿虎又不能吃辣,却想偷吃,便总是吃了泻肚子,还不敢说,最后还是她捏着鼻子陪着他去偷偷的解决。
她想起从前一笑,而后就瞧见了自家两个偷偷摸摸进来的儿女。
她朝着他们招手:“怎么了?”
又给兰山君介绍,“这是阿狸,这是阿蛮。”
兰山君赶紧行礼。
太孙妃抱着两个孩子:“是不是又调皮了?”
阿狸抱怨,“妹妹的刀被先生拿走了。”
太孙妃:“怎么说?”
阿狸:“她读书的时候还摸刀呢。”
太孙妃:“别叫你阿爹知晓了,否则必定是要打你的。”
阿蛮羞涩的笑。她虽然喜欢刀,却是个腼腆的性子。
兰山君一直笑盈盈听着,等太孙妃教完孩子,才又说起家常来。
兰山君:“臣女一直都在寿府住着。”
太孙妃并不喜欢寿老夫人,但想到从前她也曾对自己好,还是问了一句,“她老人家的身子还好吗?”
兰山君摇摇头,“不大好。”
太孙妃沉默一瞬,道:“我让人去库房里拿着补药,你带回去给她。”
兰山君:“是。”
又说了几句话,扯到了孩子身上,她道:“臣女方才听着,小郡主喜欢刀?”
太孙妃笑笑,“最近从太孙那里取了去玩的,估摸着是新鲜着呢。”
兰山君:“我也练过十几年刀的。”
太孙妃感兴趣道:“是么?”
兰山君点头,“是。”
她问,“我给您看看?”
太孙妃:“好呀。我也好久没看小姑娘舞刀弄剑了。”
只是实在不凑巧,刚说完,就有宫女来道:“蔡淑妃来了。”
太孙妃:“……”
她闷闷站起来,“兰六姑娘,你等我一等。”
又叫人去取刀来。
太孙府里果然是什么都齐全的。太孙妃不过一句话,太监们就取了十几把刀来任她选。
兰山君笑着道谢,在两个孩子的好奇注目之下,挑中了一把弯刀。
阿狸和阿蛮忍不住过来看,问,“你真会用刀?”
兰山君点头,“会。”
阿狸:“很厉害吗?”
兰山君:“算是吧。”
阿狸就道:“我阿娘也会,但她只会一点。”
兰山君:“只会一点?”
阿狸点头:“阿娘说,教她刀的人,只教了她一点。”
她一进门,就瞧见阿蛮正坐在兰山君的腿上听她说各地刀的不同。
“蜀州喜欢在刀柄处缀一个铁环,朔州却爱直接在这里打一个洞,云州人不喜欢有洞和环,只爱给刀配彩漆。”
兰山君温声道,“这也与各地的习性有关系。蜀刀上有环,是因为蜀州当年战事多,铁环能让刀的力量更大,这样直直往前,刀环就会落下来,让刀更直,自然刀力也更大,活命的机会也便多了。”
太孙妃听到这里笑着点头,进门坐下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云州人爱彩绘,因为那里常年风沙,四处是沙丘。若是刀丢了很难寻,于是做成彩漆,这样容易看见。云州人也什么都爱做成漆色——他们那里灰朴朴的,所以大家很喜欢亮丽的颜色。”
阿蛮听得连连点头,“原来还有这样的学问。”
太孙妃:“你要学什么,当然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学刀也是一般的。”
兰山君笑起来,“是,是这个道理。”
老和尚也是这样对她说的。
她又站起来给太孙妃行礼,而后道:“您这里的刀很好,臣女挑花了眼,挑了一把弯刀。”
太孙妃:“我自小只学了一年的刀,如今十几年没碰了,已是生疏,弯刀怎么使都不知道。”
兰山君便笑着去庭院里耍了一段。她的刀很利索,毫无杂招,刀去刀回都只用一招,看得太孙妃和两个孩子连连叫好。
兰山君收了刀,头上一点汗没有。
太孙妃好奇道:“你跟谁学的?”
兰山君:“一个和尚,也是臣女的师父。”
她倒不怕太孙妃认出刀的招式来。老和尚当年不教她写字,是怕她学了他的字会惹出麻烦,但是肯教她刀法,想来是这刀法没有什么错漏。
太孙妃果然没看出来什么,还道:“我大概知晓你这是梧州那边的用刀习惯,他们就喜欢这般利利索索的。”
兰山君,“是,我师父是梧州人。”
太孙妃夸赞道:“你就是去考个武状元也行的。”
兰山君摇摇头,“那就是班门弄斧了。”
她顿了顿,试探道:“但您要是喜欢,臣女可常来东宫给您耍一段看看。”
太孙妃婉拒,她不爱跟人来往。兰山君也不纠缠,笑吟吟的道:“是。那下回得了机会,再来给您请安。”
她走的时候,阿蛮倒是舍不得,依依不舍拉着她的手,奶声奶气的问:“兰家六娘,你什么时候再进宫呢?”
兰山君弯腰看她,轻轻道:“回郡主,下回?”
她说完看太孙妃,见她没有拒绝的意思,便道:“等九月重阳后?那时候臣女再来看郡主。”
等出了宫,郁清梧正等着她,过去接了人上马车,而后自己也爬上了马车,问:“如何?”
兰山君低声:“是个好脾气的,但不知道皮相下是什么样子。”
郁清梧:“不要着急,等多相处相处,知道她的秉性了再做打算。”
他顿了顿,又道:“其实你也不用想着借用太孙妃的力,太孙这个人,并不愿意太孙妃碰这些,他像是想把太孙妃养在东宫里,什么烦心事也不用有。”
兰山君却摇头,“还是要跟她熟悉,常常进东宫才行。”
无论皇太孙怎么想,太孙妃确实是逝去了的。
她跟郁清梧说的是想要借助太孙妃来做事——这也确实是她的意图,她手里没什么人用,若是能攀附上太孙妃,很多事情就好做多了。
但她心里更想看看能不能将人救回来。
兰山君记得,太孙妃逝世于元狩五十一年夏。
也就是三年之后。
彼时她正努力跟宋国公夫人打擂台,对皇太孙夫妇并不关切,于是对这段过往,她只是听人说了些闲话。
传闻,太孙妃是得了急病去世,从得病到去世也不过是三天时间。
三日之后,太孙吐血,昏迷七日不醒。等到太孙妃下葬,太孙依旧瘫坐不起,是被人抬着送葬的。
送葬途中,他不顾仪态几度哭泣,紧紧抱着棺木不放,恨不得随之而去,被史官记为“盟山誓海”。
兰山君知道此事,也是听姑娘们感慨这对夫妻的情意,希冀将来夫婿如同太孙般一心一意。
但现在仔细想来,好似是从太孙妃去世之后,齐王原本被压制的势头又渐渐的起来——她跟宋家各人去博远侯府赴宴的次数更加频繁了。
兰山君还记得兰三在她回镇国公府的时候说,“皇太孙哀损太过,陛下不喜他这幅面容,还下令申斥了。”
可若仅仅是哀损太过,即便被申斥,也不会让齐王的势头又冒出来,这里头应该还有什么其他缘故。
这事情,距离现在还有多年。兰山君本是不着急来的,急也急不来,还容易露出马脚。
但是最近随着寿老夫人身体越来越差,有些事情变得跟上辈子截然不同,她又不敢不找了借口过来。
寿老夫人本是要两年后才去世的。
即便她身子越来越差,兰山君都以为这般的寿终正寝,应不会因为她的重回而改变,她应该能坚持到两年后。
但显然,老夫人已经熬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那太孙妃呢?
她思来想去,又道:“等相处长久了,看看她的性子,再看看她对老和尚还有几分情意。我若是想要跟她相知,还是要她知晓我的身份才行。”
一条船上的人才可以得到信任。才能知道更多的事情,才可能救她一救。
郁清梧就发现她步步都是盘算着去的。想来之前她和他的婚事,也是她这般细细想好了所有盘算出来的吧?
他不免心疼,觉得她这样慧极必伤。
他实在庆幸她能信他,也有个人可以帮着理一理。
郁清梧道:“不急,再等等才好,等我去打探打探。”
兰山君点点头,“我现在的身份,其实并不好找由头进宫拜见,下次再去,还是因着小郡主念着我。但等到咱们成了亲,以郁夫人的身份进宫就好多了。”
郁清梧的耳朵便慢慢的又红了起来。
——郁夫人。
这三个字,像是一道咒语在他的脑海里盘旋,却又不敢露出分毫孟浪之意来。只好拼命压制。
兰山君却没察觉,还在那里道:“你说——齐王和魏王会不会杀太孙妃?”
郁清梧那层孟浪就被吓得变成水从后背流出,一身的冷汗,“你是知道什么吗?”
兰山君缓慢摇头,“不知道,只是突然想到了。”
郁清梧也觉得即便有这样的事情,山君也不可能够知道。
他松口气,“应该不至于。”
他想了想,这样解释道:“陛下喜欢看人斗,看子孙争,却不喜欢子孙之间彼此下杀手。”
他都这样将孩子圈起来斗了,却还希望他们和和睦睦的。
兰山君越是知道这些事情,就越是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
郁清梧:“不知道。可能帝王都是这样的吧。”
兰山君却皱眉道,“我曾经见过一些老人家,他们觉得自己的寿命跟子孙有关系。”
“子孙长寿的,便要折他们的寿。于是他们为了活命,便要折子孙的寿命。”
郁清梧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倒是……跟寻常人不同。”
兰山君点点头:“除了折寿命,他们也不喜欢家里的后辈生出太多的孩子,因为他们也相信,每出生一个孩子,老人家的寿命就会短一些。”
郁清梧听到前头还觉得皇帝与这些老人不一样,但最后这句话却让他有些发怔,“皇家子嗣,确实挺少的。”
先太子只有皇太孙一个人。齐王倒是有两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女儿。魏王也只有魏王世子一个儿子。
这些年,皇帝也没有催着他们生下子嗣,好开枝散叶。
兰山君:“陛下与这些老人,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
郁清梧听得沉默起来。他一直都对皇帝有一种敬畏之心,这次博远侯的事情后,他对皇帝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
他一直觉得,陛下深不可测。
但山君不懂朝堂,只把他跟村中老汉比,竟然也有一些道理。
他笑起来,“你这般一说,我倒是不太怕他了。”
兰山君抿唇,手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我也是。”
她又何尝不恐慌呢。
两人对视一眼,又相互笑了起来。
她笑完继续沉思,郁清梧却忍不住偷偷看着她依旧攥得紧紧的手喟叹起来:有朝一日,他若是能牵着她的手宽慰该有多好。
他一生应都会有这个念头。
他有了这个念头,便总是要做点什么安抚自己。于是下马车的时候,他先跳了下去,而后伸出手扶住她下来。
——如此,也算是牵手了。
但这样想过,便更加空虚。
尤其是几日后,兰山君搬到寿府,笑吟吟的跟他道:“郁清梧,以后我们就要长住了。”
郁清梧晚间都没有睡好。
他睁着眼睛到寅时,到底睡不着,爬起来在札记上写道:“俱都怪钱妈妈为老不尊。”
做什么要给他那般的书呢?
又苦闷写道:“也怪我不懂节制,多看多想,酿成祸端。”
他一个要做太监的人,做什么要看那般的书呢?
想来开了窍,就要有这般的苦恼。他深吸一口气,索性去挑水砍柴,做完这一切才急匆匆出门去太仆寺上值。
钱妈妈起床的时候一瞧,啧啧称奇,“哦哟,定然是田螺姑娘做的。”
第二日特意起早了等着瞧,而后跟兰山君道:“田螺姓郁。”
兰山君笑了好一会儿。
接下来两个月,她一直在寿府陪着寿老夫人。
她每日都晒晒书,挑出一本书读给老夫人听。其他的时日,也去东宫见了太孙妃三次。
太孙妃还对她道:“阿蛮颇为喜欢你。”
兰山君便会笑着教阿蛮几个招式。有一次她刚教完,就见皇太孙站在廊下看着她和阿蛮,好似透过她们看见了其他的人。
兰山君觉得,可能以前老和尚也这般手把手教过他和太孙妃。
但他什么都没有说就走了。
不用他说,兰山君都觉得他对自己的情感应该颇为复杂。他既不想让她见到太孙妃,但看见她和阿蛮这般,又忍不住顺其自然让她们多见几面。
虽然没有接触过皇太孙几次,但她却觉得他是个十分矛盾的人。
她跟郁清梧道:“太孙小时候受的是老和尚和先太子的教导,后来受的是皇帝的教导,这两种教导混杂在他的脑海里,只看谁胜谁负。”
郁清梧就发现山君的思绪尤其清楚,她只在脑海里想,就能把一件事情想得尤为清楚。若是想不明白,她就会睁着眼睛一直想——所以说,住在一起久了就会有这般的好处,他更加清楚她的小习性了。
他斟酌问,“你怎么会有这般的习惯呢?”
兰山君一愣,而后垂眸道:“自然是习惯使然,练出来的吧。”
郁清梧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便将自己变成笑话给她听,“山君,你不知道,钱妈妈暗地里叫我郁田螺呢。”
兰山君闻言忍俊不禁,站起来道:“她不是暗地里说的。”
郁清梧:“……”
他就知道,钱妈妈藏不住话。
而后又看着山君的背影叹息。
——这样的习惯,是需要一个人长久的待着,而后才能练出来吧?
但凡有个人说,就找人去说了。如同她现在有了问题,便找他来说一说。两个人说的时候,当然不用一直睁着眼睛。
山君到底经历过什么,才会让她成为现在这般的人呢?
越是窥探,越是了解,他就会发现,她过去十七年的经历,与她现在的习惯和阅历不相配。
这是不合道理的。
他回到屋子里,重新拿出了一张纸,将她这些与阅历和经历不符的习惯写下来,轻轻吁出一口气。
他总有一日,是能窥破这个秘密的,只是到时候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为她愈合。若是不能,他又该如何自处呢?
人一多思,就有烦恼,好在晚上的烦恼只有山君,白日的烦恼却多得吓人。
太仆寺因要重开茶马之道,于是四处来走动的人就多。郁清梧一日跑动不断,四处圆滑,不得罪这个,也不得罪那个,倒是跟之前死咬着博远侯的时候不同。
皇帝还挺喜欢他这样的。
他对皇太孙道:“郁清梧跟那些清高的文人不同,他是个识时务的。”
皇太孙笑着道:“本以为他跟邬庆川一般,是个喜欢唱高调的性子,没想到是个能吏。”
皇帝:“所以才跟邬庆川闹翻了。我瞧着他也没有喊什么口令,就是踏踏实实做事。”
皇帝很讨厌那些喊口令的人。比如段伯颜。
这个人总喜欢说天下和百姓,总是说民不聊生,总是说哪里哪里又死了多少多少人——那你就去救啊,你为什么要来跟朕说?
他对段伯颜道:“天下之大,总有百姓饿死,朕是天子,只要让大部分的人活着不久行了?这才是功德。”
段伯颜却硬是要跟他争:“可是陛下,已经有一半的百姓要饿死了,他们本可以不死的。”
他跪在大殿之上,沉痛道:“臣带兵打仗,一路所见所闻,实在是骇人听闻。洛阳的人高歌艳舞,可是百姓已经易子而食。”
“这般的大夏,只要有了天灾,人祸,咱们又拿什么守住这些城池?”
皇帝大怒,“可朕敬畏上苍,勤政爱民,在位期间,上苍从不曾降下天罚。倒是人祸——只要太子不带着你瞎霍霍,哪里会有人祸?”
他失望极了,“伯颜,你从前不是这样的。”
段伯颜便哭道:“陛下,生死存亡之际,您睁开眼睛看看吧。蜀州一战,虽然胜了,但却死了数十万的将士啊。”
“军粮不至,户部贪污银两,上行下效,即便是查了出来,却说贪污白银的人只是锅碗不干净。大理寺的人审查此案,明明是户部尚书□□幼女致死被人抓了把柄做下此事,他们却只说是帷薄不修。兵部的人纸上谈兵,支援不及时,用人昏聩颟顸,到头来只按了个不算称职的评语。”
“朝廷已经到了如此地步,臣不明白,您为什么就不睁开眼睛看一看,管不管!”
皇帝气得拿刀狠狠拍在他的背上,“那也不能你来说,你来问!你是朕的人,只要听朕的话就好!”
段伯颜抱着他的腿哭:“可是陛下,若是连臣都不能来您面前说,臣不知道,还有谁敢跟您说。”
皇帝气得心口痛,他说,“伯颜啊,你别总哭着逼朕。”
皇帝很喜欢段伯颜。这个人对他忠心耿耿,是他最能够托付后背的人。
可这样的人也会变。
皇帝还是换了户部尚书,大理寺卿,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但是他对段伯颜已经越来越恨了。
他经常会想,伯颜要是一直听话那该多好,这时候他们还可以君臣相知,后世也会说他们是一段佳话。
皇帝觉得,段伯颜就是出去打了几次仗,把心打野了。有了这般的教训,他便把皇太孙关在了东宫读书。
皇太孙果然很听话。连选中的郁清梧也很听话。
皇帝很满意,道:“他明年开春不是要成婚了么?到时候朕也赐些礼去。”
皇太孙就笑,“那他当天晚上怕是欢喜得不敢洞房,唯恐自己在做梦。”
皇帝哈哈大笑,而后瞧着天一看,“今年的雪倒是早啊。”
十一月初竟然就开始下雪了。
太孙伸出手接住一缕,点点头,“确实是下雪了。”
他背着手看天:“去年这个时候,也下了一场大雪吧?”
外头下了大雪。郁清梧得以歇息一会。他抱怨道:“日日这般,我的脸都要笑僵了。”
太仆寺卿苏老大人便定定的看了他一会,笑着道:“你刚来时,我特别担心,你是段伯颜那种人。”
郁清梧一愣:“您觉得段伯颜……是什么样人?”
苏老大人在太仆寺待了一辈子,郁清梧不是第一个来这里想做点什么的。
但他们都想大刀动,只有郁清梧愿意微不足道的去改。
苏老大人就道:“段伯颜啊……他是一个天真的人。”
他以为自己跟皇帝自小相识,情同手足。他以为自己可以改变朝廷的弊端。
他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对抗满朝的贪官污吏。
苏老大人拍拍郁清梧的模样,“你就这样,很好。”
郁清梧却温和的道:“但若不是他的天真,让陛下最终换下了户部,大理寺,刑部,兵部等大部分官员,换了拎得清的人上去,恐十几年前的蜀州一战,便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在那样兵败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到蜀州投降,难道不是他天真的结果么?”
他笑着道:“我知道,我永远也做不成他那样。但老大人放心,我永远也不会成为他那样的人。”
“我有自己的路要走的,不然家里人恐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