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古代byALAMM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1-05
“我小时候有一年天旱,据其他村子的人连山下的大河河水都枯竭了,我们村这条小溪就还是有水,虽然水位浅了不少,但也够大家吃用了,靠近小溪附近的稻田也有些水汽,靠着收上来的那点粮食,和山里的野菜野果,大家也都活下来了。”
当时苏大荣说这话的时候可谓是一脸的骄傲。
要说起来住在上梁沟纵然有一百个不方便,但是只要有一点就足够苏大荣他们心甘情愿地在这里生活了。
这里的物产丰富,怎么着也饿不死人,哪怕真的遇到了大灾之年,靠着山里的这些树和草,村里人只是啃树皮都能活下来。
对于生活在永国的底层百姓来说,能活着不就是最大的幸运了吗。
造纸是会产生废水的,腌稻草要用到生石灰,村尾就住着林回星一家,这废水倾倒在附近也影响不了村里人,可以说是最合适绝佳的位置了。
至于这些废水会不会影响上梁沟之后的村庄,这也是不用担心的,不说小溪下游最近的一个村庄都有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就说林回星作为一个现代人,也干不出来把污染过的水直接倒在水源里的事情来。
到时候他只会倒在附近的荒地上,就算会污染土地,范围也有限。
而且林回星造纸也只是为了能够方便自己和村里人,到时候造纸工坊也不会大,那样一个小作坊,就算是常年累月,产出的废水也是有限的,土地自己就能消化掉这点废水。
听说林回星折腾着要造一种擦腚的东西,整个上梁沟的人都表示不能理解。
这擦腚不都是用厕筹吗。
竹片、木棍,用着不也挺顺手的吗。
哦,苏大贵倒是听山下的人说起过,在山下一些讲究的人家,会用绸缎擦腚。
当时苏大贵还琢磨过,这山下有钱的人真是讲究过了头,这绸缎是多么珍贵的东西,那些有钱人竟然用来擦腚,据说还都是一次性了。
苏大贵回到村里和村里人闲聊时也提起过,当时大家对此都表示不能理解,最后只能归咎于那些人钱多得没处花用了。
这次林回星说要造擦腚用的纸,倒是又让村里人想起这件事情了。
“林郎君你虽然手里有几个钱,但是你可不能学山下那些有钱人那么抛费东西,这厕筹也能用,何必费那个钱。”
知道村里的叔伯婶子误会了,林回星只能耐着性子解释:“我要造的纸可不像绸缎那么珍贵,用稻草和树皮就能做,左右不过是费些力气罢了。”
听完林回星的解释,村里人冷静多了,不过这并不耽搁有人觉得林回星娇气。
这村里祖祖辈辈都用着的厕筹,林回星却嫌不好用,这不是比小姑娘还娇嫩吗。
这人的小声念叨被身边的人听到后,对方还回了她一句:“要我说这林郎君的皮子确实比咱们村好的的小姑娘还要白嫩,他以前不还是家境不错的商户子吗,说不定以前他也是用绸缎擦腚的呢,现在他觉得厕筹不好用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林回星不知道村里的婶子们心里是这么想的,要是他知道了,肯定要大声嚷嚷了。
——污蔑,这纯粹是污蔑,他可是正儿八经的三代贫农,苗根正红,用绸缎擦屁屁什么的,那是从来没有过的,甚至在他小的时候,也是用过竹片做的厕筹的。
这不是十几年没用了,有点接受不了了吗,这舒不舒服的先不管,他主要是怕不干净啊。
作为一个现代人,这是万万不能忍受的。
而且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要是能把纸造出来,以后咱们村里人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做了纸下山卖呢。”
之前林回星教姚家人做豆腐的时候,苏大贵就问过。
作为上梁沟的村长,苏大贵可太想给村里人找一个稳当的营生了。
但是豆腐重,价格低廉,夏天还容易变质,显然是不适合在上梁沟做的。
这草纸就不一样了,草纸的原材料也很低廉,做好的纸只要保存得当,不被污染,那是放多久都行的。
永国还没有纸,这草纸做好后拿到县里或者郡城去,价格也不说和绸缎比肩了,毕竟两者的触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但是作为如厕时的东西,卖上个四五个大钱一斤,总归是有那条件稍微不错的小富之家愿意买回去改善一下自己如厕时的体验吧?
毕竟这一斤草纸也有不少了,节省一点都够普通的一家三口用上一月有余了。
对于县里或者郡城的老百姓来说,一个月在这上面花上几个大钱,还是可以接受的。
村里的男人都是能吃苦,他们下山一趟,随随便便就能带个一百斤的草纸下去。
按照五个大钱一斤算,这就是五百个大钱。
哪怕来回加上卖货花上四五天的时间,这个回报对于村里人来说也还算不错了。
林回星观察过,村里人种的庄稼品种还是很单一的。
现代的农民之所以这么累,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土地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
就拿林回星在现代的前庙村来说吧,农民要种油菜、红薯、玉米、花生、水稻、有些勤奋的,还会再额外种些,豌豆、黄豆、绿豆、高粱、胡豆这些农作物。
至于蔬菜就更加不用说了,普通人家的菜地,那是一年四季都没有空的时候。
永国没有这么多的蔬菜和作物,大家就春天播种水稻、粟米、大豆。
这些农活都是赶在一两个月之内做完的,之后农作物生长期的时候,大家就是除草、浇水、施肥,等到夏天和秋天地里的粮食相继收获过之后,村里人就到了农闲的时候了。
当然了,这中间也还有其他比较零碎的活,比如粮食收上来后要脱壳之内的,在缺少工具的情况下,这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要说起来这些农活也占据了村民们大部分的时间,但是得到的回报也是很有限的。
就算是把一切都按照最顶格的标准算。
村里每一户都有二十亩田地算,每一亩地都种上价格最高的水稻,亩产也按时下最高的一亩地算四石。
二十亩田地总共产出八十石稻谷,一石稻谷四十个大钱,那村里人一年到头,地里主要的出产也不过才三千两百个大钱。
至于村里人种的其他东西,就算作每年要缴纳的税把,实际上大家每年缴纳的税款只会比这更多,而实际收上来的粮食也比八十石要少得多。
苏大荣他们只用在农闲时做些草纸下山卖,一年下来的收入就远不止这一点了。
毕竟稻草做的草纸份量很重,林回星准备多建几个腌料池,到时候别说一年了,就是一个季度三个月,大家做出来的纸也有两三千斤了。
而且这草纸就独独只有他们上梁沟的人会做,到时候下山卖的时候,这价格说不准还能再卖高一点呢?
比如卖给那些郡县甚至于从平都来的商人,别说四五个大钱一斤了,就是十来个大钱卖给他们,他们把东西运出去后也是有得赚的。
原本对于造纸这件事情很不理解的上梁沟村民,听林回星描述的美好的愿景后,瞬间就干劲满满了。
事关赚钱,都不用林回星多说,在山下见姚家人做过泥砖的苏大贵就吆喝村里还闲着的汉子去溪里挖泥巴做泥砖了。
有位面生的婶子更是对特意找的林回星说道:“林郎君你说那个白色的粉末,我捡蘑菇的时候好像在南边的一处小山谷里看到过,那个山谷的石缝里面有很多那种白色的粉末。”
第112章
婶子说的那片山谷离上梁沟较远, 平常村里人也不太往那边去,也就是这位婶子的娘家在那个方向。
有一次婶子回娘家的时候发现那边有一几棵野栗子树,后面几年一到栗子成熟的季节, 她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去那一片山林捡栗子。
山上什么都有, 因为去过好几次,这位婶子才会在听林回星说起石灰的时候, 想到这一茬。
婶子一脸后怕道:“哎哟, 那一次我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不小心碰到了山壁上的白色粉末,那粉末就烧得我的手生疼,后面再去那边我都是避着那些白粉末走的。”
听婶子详细描述过后,林回星确定那就是生石灰无疑了。
对于一些皮肤比较敏.感的,这没烧熟的生石灰摸着本来就会产生灼烧感。
“那可太好了, 等到腌料池建好后,回头我们去担几担生石灰回来, 造纸的原材料就算是齐活了。”
原本林回星还以为自己要用生石灰只能回现代买, 或者去安平县买了, 没想到在山上就有这个东西。
虽说婶子说的那个地方离上梁沟也不近, 一来一回怎么都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不过村里的叔伯们多, 一人去担一担回来, 就够他们这个没什么规模的造纸坊用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作为刚落户不久的外来人, 林回星要想让村里人帮忙,少不了要用银钱开道。
这造纸作坊既然是林回星心里的想法,他也想当然地把这些事情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然而苏大贵可不是个只会和稀泥的糊涂蛋, 刚才他可是听林回星说过了。
要是按照林回星的意思,这造纸作坊建起来后, 他是不介意村里人人学着他的法子做了纸拿去卖的。
出于对林回星的盲目信任,哪怕现在这个所谓的纸连个影子都没有,也不耽误苏大贵觉得这是一样好东西。
所以在林回星找到苏大贵,跟他说他想请村里的叔伯和年轻汉子跟着那位桂花婶子去山谷里,帮他担生石灰回来,不知道给多少工钱才合适的时候,苏大贵直接开口道:
“不说之前村里人受了郎君你多少的照拂,就说造这纸你也想带着村里人一起赚钱,这种种照拂加在一起,不过是找些石灰回来罢了,有啥工钱不工钱的。”
“今天我还在琢磨呢,咱们村里的人也不能白用你的方子,回头这造纸要是真能赚到钱,我们肯定是要跟你分账的。”
这造纸可和做绣活不一样了,按照林回星的说法,不过是用些不值钱的秸秆和石灰,最后做出来的东西竟然卖得比稻谷还贵。
苏大贵又不是个傻的,哪能不知道这方子有多贵重呢。
这要是放在山下,只自家人关着门埋头造纸,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能成为小富商了。
这样的东西林回星竟然什么条件都没提,就这么大喇喇地要分享给村里人,苏大贵作为村长,苏氏一族的领头者,自然不能什么都不表示。
在林回星心里,这造纸确实不是多么紧要的东西,原本他没想着以此牟利,毕竟他和秦辉的这几次生意,赚得就够多的了。
不过林回星转念一想,在永国造纸的法子确实稀奇,他教姚家人做豆腐都收了钱了,这造纸也不能一点都不收。
苏大贵听苏大华他们说起过,之前林回星和姚老翁商量分成的事情,就是在他们住的客房里商量的,也没避着他们,所以他们知道做那豆腐生意是他和姚家人五五分成的。
这会儿苏大贵也主动道:“我们可不是那种不知道好赖的人,回头这纸要卖出去了,我们也和林郎君你五五分成。”
林回星只是想象征性地收一点钱,这造纸前期又不像做豆腐那样,需要置办下那许多的家伙什。
造纸只需要砌腌料池,按照苏大贵的意思,这些人都由村里人帮忙做了。
林回星不好叫着村里人帮自己做白工,苏大贵作为族长和村长,在这个村子里就是说话最有分量的人,但凡是他的安排,村里人就没人会不听。
由苏大贵出面安排,林回星前期是一分钱都不用出,就出个造纸的方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不好意思要五成利。
林回星忙不迭摇头道:“不行,我也没做什么,哪能要五成利。”
苏大贵正色道:“这方子就是最值钱的东西,五分利是林郎君你该得的,你就不要推辞了。”
“不成不成,五成利太多了,贵叔你真要给的话,我就要两成利吧,毕竟之后下山卖纸也不容易。”
不说别人,就是林回星自己,每次下山一趟,都好像抽空了他身体里的元气似的,没有个三五天根本就恢复不了。
虽然村里人比他耐造,但是来回一趟也不容易,后期村里人都会造纸后,林回星也帮不上多大的忙是,是以他觉得两成利就已经很不错了。
林回星是真心觉得自己能分两成利就足够了,并不是在苏大贵面前说些口不对心的客气话。
苏大贵劝了几句,见林回星打定了主意,他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其实分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来得及和族人商量。
按照苏大贵在族中的威严,他开口说要给林回星五分利,村里人就算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估计也会不满意的。
因为一半的利润确实很多,要是后期造纸、卖纸都得他们自己来的话,那确实挣得都是辛苦钱,要让他们每一次都给出一半,最开始还好,时间久了那肯定是会不情愿的。
但是两成利就不一样了,两成利不多,细算一下,哪怕是一趟只挣一百个大钱,分给林回星两成后,他们自己也能落下八十个大钱。
这个收入和帮林回星挖山药,摘野菜还不一样,只要学会了法子,这将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营生。
这意味着只要以后村里人不懒,哪怕是地里绝收了,他们靠着造纸卖,赚得的钱也能养活一家老小。
后面苏大贵把村里的当家人都聚在了一起,说明了这件事情,村里人果然对要分两成利给林回星这件事情没有一点的异议。
曾经亲眼见过跟着林回星做豆腐生意的姚老翁,家里的日子是怎么一下子变好的,苏大华对此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这是应该的,要不是林郎君慷慨,我们也落不下这么好的营生。”
苏大华家里人力少,虽然名下的地不少,但是缺少劳力,根本侍弄不了多少的田地,有了这造纸的生意,以后他和儿子可以在农闲的时候造纸去卖,加上女儿苏大妞还在做针线活,这日子怎么都能过起来了。
之后苏大贵又和村里商量了后续造腌料池的事情。
依照苏大贵的想法,既然林回星说这造纸处理好一批原料至少要一个月,那他们就得多砌腌料池,保证一次做出来的纸浆能够造足够多的纸。
多造纸就能多赚钱,这笔账上梁沟的村民都会算。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力气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林回星只想弄个小作坊,村里人却是奔着做大做强去的。
等到林回星再一次去看村里人脱泥砖的进度时,发现在村尾那片荒地上,已经摆满了正在风干的泥砖。
在林回星不知道的时候,苏大荣已经在做桌子凳子的间隙中,帮村里做了二三十个泥砖模子了。
事关大家以后的生计,但凡是地里能够撒得开手的人,都在这边帮着挖泥,和泥了。
村外的小溪下的沉泥粘度不够,用来做泥砖不合适,最后是林回星是让村里人在溪旁边靠山坡的地方,直接挖山壁上的黄泥来和水做泥砖的。
这种黄泥里氧化铁的含量应该不低,说是黄泥巴,其实它的颜色都快达到橙红色了。
让林回星意外的,还是这泥巴的粘稠性,那可真是不一般,延展性也很不错,比寻常的泥巴要好用不少。
虽然林回星对陶艺一窍不通,但是光看这些黄泥的质感,他就知道这玩意除了用来做泥砖之外,应该也很适合用来烧制成陶器。
以前上梁沟的人从来不知道这毫不起眼的泥巴,竟然也能有这么多的用处。
尤其是在林回星突发奇想,决定用这泥巴做咸蛋的时候。
这也是林回星的突发奇想。
这段时间林回星一直耗在上梁沟,也没有时间回现代。
村里养的鸡都在下蛋了,现在天气逐渐暖和了,那些鸡的产蛋量也是节节飙升。
就拿苏家人的那四只母鸡来说,之前刚下单的时候,一天能捡两个蛋就算是不错了。
现在天气暖和了,它们吃着蚯蚓和米糠,那产蛋量已经稳定在一天三个了,很多时候甚至会一天四个。
村里人养鸡的时间不长,大部分人的观念都还没有扭转过来,一想到两个鸡蛋就能卖一个大钱,他们自己就舍不得吃了。
单就这么一段时间,村里就又攒下了不少的鸡蛋。
林回星总不能就为了这么几百个鸡蛋专门回现代一趟吧。
但是这些蛋就这么放着又会变质。
林回星左思右想之下,还是决定自己动手把这些鸡蛋加工一下。
要说加工蛋类,在现代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皮蛋和咸蛋了。
这两样加工后的蛋储藏时间都不短,正适合林回星眼下的情况。
皮蛋林回星在现代时是尖锐做过的,他小时候不爱吃水煮蛋,就爱吃皮蛋,作为家中的独子,他的父母也没亏待过他。
市场上帮人加工皮蛋,一颗鸡蛋就要收两三毛的加工费,所以林家都是自己做的。
打从有记忆的时候,林回星就总见母亲坐在老宅的院子里面做皮蛋。
林回星早逝的母亲是个传统妇女,心思都在男人和孩子身上。
她会做皮蛋,也不止会把自家的鸭蛋做成皮蛋给儿子吃,还会帮村里人做皮蛋,手工费比镇上帮着做皮蛋的少收一些,村里人攒了蛋后也爱来找她帮忙。
说来也是巧了,做皮蛋的原材料上梁沟就有。
——生石灰、草木灰。
前两天苏大贵安排村里人去山谷去过一次石灰了,那边现成的生石灰不多,村里的汉子们把山谷里的石头缝都搜刮遍了,最后就只弄了五担石灰回来。
当时大家都担心这造纸的营生要不成了,最后还是林回星说山谷里那些发白的石料段煅烧后也是石灰,大家才放心。
眼下腌料池还没做好,这带回来的生石灰正好让林回星挪一些出来做皮蛋。
第113章
一共四百二十几个鸡蛋, 林回星按照自己的喜好,一百二十个鸡蛋用白酒滚过后,再裹上用盐巴和黄泥混合的泥浆做成了黄泥盐蛋。
剩下的三百个鸡蛋则被他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的泥浆做成了皮蛋。
上梁沟的村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做法。
看着那些裹满了灰色或者黄色泥浆的鸡蛋, 他们都有些担心林回星是在祸祸东西。
这鸡蛋对村里人来说可是顶顶好的食物, 这会儿见着林回星这么折腾,他们都心疼得不行。
这么多的鸡蛋, 外面的泥浆放干后林回星直接堆在了西厢房的地上。
按理说这些鸡蛋在质变的时候最好是密封起来保存, 但是林回星眼下没有这么多的罐子装,只能在木地板上铺上一层厚厚地稻草,鸡蛋放上去后再铺上一层稻草。
自从林回星说过要用稻草秸秆造纸后,现在村里人烧火已经舍不得用稻草了。
这哪里是稻草啊,这明明是能够卖钱的纸。
现在村里人都宁愿多费一点功夫,去山上搂松针回来引火, 也想多省下一点稻草以后用。
林回星去年还没来村里,他自然是没有储存稻草的, 连他木屋屋顶上的草片, 都是村里人你家两捆稻草, 我家两捆稻草众筹出来的。
其实这都春天了, 村里储存的稻草都已经用了大半了。
要按照村里林回星的宏远,造几千斤草纸出来, 就村里现在这点稻草肯定是不够用的。
不过能够用来造纸的材料很多, 稻草不够, 溪边还有芦苇,山上还有构树皮,这都是用来造纸的绝佳材料。
至于造宣纸用的竹子, 山上也是不缺的,不过宣纸的作用和草纸就不一样了, 林回星还不想一下子就把步子跨得这么大,所以暂时还没动过这个心思。
之后村里的小孩子们也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出去玩的时候得去山上剥树皮。
至于芦苇,这几天接连下了几场雨,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随着溪水的暴涨,村里是谁都不敢托大让自家孩子去溪边割芦苇的。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村里的汉子去地里拔草的时候,带着锄头和镰刀出门,回来的时候路过溪边,顺手就把芦苇割回来了。
不要小看了村里人想要挣钱的过好日子的决心,就村外溪边的那些芦苇,在林回星说过也能用来造纸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被村里人给搜刮干净了。
就连村长上下游生长着的芦苇,也被大家给瓜分了个干净。
当然了,村里人忙着往自家扒拉芦苇和树皮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林回星。
靠着做绣架赚了一笔铜钱后,现在林回星没有待在苏家做木工活了。
见村里人抢芦苇抢得热火朝天的,林回星也忍不住上去凑了凑热闹。
真的只是凑了凑热闹,同样忙着在溪边割稻草的村里人见到林回星后,连忙叫住了挽起裤腿就要下水的他。
“虽然开春了,但是这溪里的水还凉着呢,林郎君你就别下来了,我那里放着两捆已经捆好的芦苇,你直接挑回去就是了。”
林回星朝对面岸边看了看,果然已经有两捆割好的芦苇了。
现在还是春天,当年的芦苇刚冒出嫩芽,村里人现在割的,是去年已经枯萎变黄的芦苇干。
按理来说只要有植物纤维,都是可以用来造纸的。
这些芦苇稻草不管新鲜不新鲜,经过粉碎,蒸煮后,最后的形态都只会是纸浆,所以哪怕是去年的芦苇,也是可以用的。
等到村里人把造纸的原材料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之前在荒地那边脱好的泥胚也能用了。
原本林回星一直在为腌料池的密封性发愁。
这腌料池是万万不能漏水的,这关乎着造纸的成功与否。
最开始林回星想得是用他木屋地上铺的那种页岩贴在腌料池的底部和四面。
然而页岩也不是完整一块,缝隙处怎么都得掺水。
后来按照林回星脑子里的那点知识,他又想着用糯米浆或者桐油涂在缝隙中做填充剂。
不过上梁沟不种糯米,桐油虽然有,但是数量却也不多。
好在最后经过桂花婶子的指点,林回星知道山里产石灰。
那一片山谷,石灰都有了,山谷那些灰白色的石头不就是石灰石了吗。
有了石灰石和黄色的黏土,这土法水泥也就可以想一想了。
林回星先用几块石灰石加黄泥煅烧后尝试过,最后粉碎后的粉末确实是水泥。
因为石灰石和黄泥添加的比例不太对,最后林回星做出来的土水泥坚硬度不够。
确定这个方向可行后,林回星心里就有底了。
想着自己总是从外面拿稀罕东西过来,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最后林回星借着上山剥树皮的借口,又回了一趟现代。
这是林回星回现代时最轻松的一次,他没再拖着满满一板车的东西,只背了一个背篓。。
林回星把背篓放在地窖后,就回房间拿起手机开机准备查资料了。
林回星想造出合用的水泥,又不想一遍一遍的去试配比,索性就偷懒回现代抄抄作业。
作为一个现代人,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林回星习惯了拿着手机先登录社交软件。
然而就是这一登录,让林回星知道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这段时间林回星在上梁沟忙着造纸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倒是把日子给过糊涂了。
没办法,在没有手机和日历的朝代,要不刻意注意着时间,林回星都很难清楚地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
林回星也把宝德斋的春季拍卖会给忘了个彻底。
就在昨天晚上,宝德斋的老板邵柯一连给林回星发了好几条消息:“林先生,你看新闻没有,的那块汉代玉璧成功卖出去了,龙老先生买的,都上新闻了。”
“可惜你没在现场,你是不知道,龙先生为了这块玉璧,可是亲自到场了,从一千万的拍卖价开始,最后这玉璧一路叫到了一亿两千万。”
“当时还有好几个海外买家对你这块汉代玉璧也是势在必得,几人你一百万,我一百万的加价,竞争可激烈了。”
“知道你不想把玉璧卖给外国人,当时我可是捏了一把汗,好在龙先生足够给力,最后一亿两千万的价格一出,其他竞争者都放弃了。”
昨天晚上宝德斋的拍卖会可是大大地出了一番风头,龙老先生作为华国首富,在国内的关注度本来就不低,加上这玉璧的成交价,种种信息夹杂在一起,很快就让这条消息上了热搜。
也就是林回星这段时间都在上梁沟待着,才错过了这么大的消息。
好在他今天因为想查资料回来了一趟,不然邵柯那边联系不上他,还有得麻烦。
在这上亿的成交价前面,林回星也顾不上那点水泥了。
林回星直接给邵柯打去了电话,对于自己的失联,他也胡诌了个借口。
“前段时间我进山了,山里信号不稳定,没收到你的消息,这会儿刚看到你的消息。”
因为昨天宝德斋出足了风头,邵柯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有睡。
昨天的拍卖会冲着林回星的汉代玉璧来的大佬实在太多了,连带着昨天宝德斋的成交量都破了记录
没办法,有钱人就是这么任性,虽然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那块汉代玉璧,但是在那之前,看到有其他合心意的拍卖品,他们也是会直接举牌买下来的。
对于那个阶层的人来说,花个几十上百万买件东西,对他们来说和花了几十百来块钱随手买了个小物件没什么区别。
昨天晚上拍卖结束后,邵柯和宝德斋的几个古董在财务室听财务算账的时候,那真是不敢置信地掐了自己好几
对于林回星的说辞,邵柯心里是有些犯嘀咕的,毕竟现在国内信号覆盖得这么好,连在喜马拉雅山上手机都有信号了。
在拍卖会开始之前,邵柯就给林回星发了不少消息,对方一直都没有回过,要不是合同早就签了,东西也在宝德斋库房的保险柜里好好放着,他都要怀疑对方是不是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