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成知青去种地by雁起卿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1-15

这是公社好不容易才申请下来的,万一耽误了,到时候就算书记不扒他的皮,他也没脸见人了。
“要上就快点,不上了就早作决定,我一会还有要紧事,要是耽误了,不管是你们还是我,都担不起那责任。”说完下巴向四周扬了一圈,“拖拉机不好坐?有的坐就偷笑吧,有人想坐还没得坐呢,不想坐就下去走路。”
公交车早就走了,下一趟要等到下午才有,但不可能全部人一起等到下午,而且坐公交车的体验也不一定就比拖拉机好。
停在周围的交通工具,最好的也就是拖拉机,有的公社甚至连拖拉机都没有,出动的是牛车。
知青们四周望了一眼。这下没人再吱声,刚才不愿意上车的那两位女孩也终于上了车,但她们就只能坐在车尾了。
终于可以走了。
拖拉机手嗤笑一声,操纵着摇杆把机头摇得轰轰响,整个车身在突突声中开始震动起来。
真是的,跟这些城市来的娇娃娃打交道,比发动拖拉机还累。
拖拉机手甩了甩手,放好摇杆,终于可以坐回驾驶座了,屁股沾上椅子,心里不由得默默松了口气。
不管是哪一世,小时候的姜棉都是坐过拖拉机的,对此没有什么惊讶和好奇之心。
拖拉机开始上路,除了和姜棉一样背靠驾驶室的,坐在其他地方的看着都不怎么安全,唯有倾力扒拉着堆在车斗中间的行李不让身体往下摔。
特别是坐在车尾的那两个女孩,不知道是懊恼还是嫉妒,直直地看着背靠驾驶室坐着的姜棉几个,双眼恨不得喷出火来,好几次欲言又止的样子。只可惜,对方的半个眼神都没给她们。
拖拉机突突突地一路轰炸似地开过去,大家都在尽力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没空理其他的。
从县火车站到公社坐拖拉机就半个多小时的路程。
一路上经过了好几次阵大风的洗礼,终于可以下车了。
姜棉觉得脸上有股特别的厚重感,用手轻轻一抚,一看,一手尘。还有衣服,行李上,全部都粘上了大风送的礼。
没人顾得了这些,在拖拉机手的催促下,晕晕乎乎地下了车。
到了公社,接下来就是分送到各个生产队。
姜棉,唐建设,王长军,另外还有一男一女,都被分到了铃木生产队。只是宋长明被分到了林石生产队。
不过听说两个生产队是相邻的,要见面并不算太难。
分开之前几个相熟的做了有空相互探望的约定。
生产队派来接人的是牛车。
姜棉这边赶车人是铃木生产队的队长,叫李国强,一个四五十岁模样的大个汉子。
姜棉悄悄瞅了两眼这个生产队长。
脸庞黝黑,脸型方正,身材高大,声音洪亮,走路带风。不过眼神威严中带着股正直,看着应该是个会干实事,没藏多少阴谋诡计的正面人物。
总结完这个新上司的第一印象,姜棉稍稍舒了口气,不出意外,自己以后要在这人手底下生存好几年呢。如果是个心思多难相处的,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李国强正好到公社办事,接这几个知青只是顺带。他对知青没什么意见,不过这些知青的劳动力相对乡下人来说确实差了点。但这知识青年下乡是上面定的政策,要接收的又不是只有他们一个生产队,他不能抱怨,有时候听到抱怨的话,如果是他能管得了的,还要主动制止。
只是土地面积不变,总产出也就那么多,人越多,个人均分粮就越少。所以,知青下乡,对当地的社员来说,并不是一件多值得高兴的事。说的难听点,这是来抢食的。
姜棉不清楚其他人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弯弯绕绕,她自己是有想过的。毕竟她要比这帮人多了好些年的经历,而且她上辈子就是个农村娃出身,小时候也没少听父辈祖辈聊以前的事。
别觉得自己是城里人,就看低种地的,其实人家一样不喜欢你。
虽然都是强买强卖的受害者,但这毕竟是别人的地盘。还是保持低调的好。
做个低调、勤快的人,平安、平淡的度过这几年。这是姜棉给下乡后的自己定的基本主调。当然前提是没有人来惹她。
◎最新评论:
大大,加油

第10章 铃木生产队
[ 姜棉他们被带到牛车前时,车上已经装了一些东西,再加上他们五个人的行李,就装的差不多了,……]
姜棉他们被带到牛车前时,车上已经装了一些东西,再加上他们五个人的行李,就装的差不多了,没多少地方可以坐人。
姜棉成了那个唯一有坐上牛车机会的人。
本来她是这几个知青中年龄最小的,又是女性,头上还贴着块白纱布,脸色经过她的修饰后显得苍白中带着一点暗黄,一副标准的需要照顾的病弱模样。
李国强最怕的就是接到这种病弱的知青。说句不客气的,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麻烦。但人已经送到了他这里,也不能把她丢下不管,那样恐怕会摊上更大的麻烦。
以免人半路晕倒,李国强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姜知青,你到这儿来坐。”
李国强看向姜棉,指了指牛车上可以腾出的唯一的一个位置。
几个男知青倒没什么意见。
唐建设和王长军本来就和姜棉认识,没什么好反对的。另外一个叫方为的,人长的高高大大,却是个沉默寡言的,一路上就没见他开过口,这时候也没什么表示。只有剩下那个叫吕文玲的女知青,不出声,把头扭到了另一边,撇了撇嘴。
姜棉不喜欢坐牛车,不但颠簸而且还走得慢。当然,如果是人太疲累了,这不失为一种代步工具。可她现在不但精神气爽,而且精力充沛,那脸色只是一个假象,在那车上一步三晃的,还不如自己走呢。
“李队长,我跟大家一起走路就可以了。”
姜棉话音一落,吕文玲反应极快,三步作两,等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一屁股坐到牛车上了。
“既然你们都不坐,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位置占好了,那笑容该多得意,就有多得意。
李国强看了吕文玲一眼,再看了看姜棉。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小知青不知深浅,爱逞强,让她吃吃苦头也好。
“走了。走路的跟紧了。”李国强叮嘱了一句,赶起牛车走在前面领路。
姜棉跟几个男知青紧跟在后面。他们也怕,万一走丢了呢,人生地不熟的。
街道的人不多,都绕着牛车走,偶尔有人抬眼望一望这群陌生人。
走过一条街,再拐两个弯,牛车面前出现一条不算很宽的土路。
牛车刚拐上往铃木生产队的路口,一个身影突然从路边窜过来。
“李队长,等等我。”窜出来的是个姑娘,俩手各挽着一个大包裹。
众人皆被这突发事件吓了一跳。
定睛一看,姑娘十八九岁的样子,留着过耳短发,刘海向上挽了夹起,唇红齿白,脸蛋红中带粉,上穿白衬衫,下着军绿色的长裤。提着包袱直直向牛车走去。
“楚知青,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其他人呢?”
李国强拉停了牛车,一副丝毫没有感觉到意外的样子,显然他认识这姑娘,而且对她会出现在这里并不是特别惊讶。
“他们都买东西或办事去了,估计要到下午才能回去。我拿了包裹不想在这儿干等,想着你们应该还没回去,就到这碰碰运气,果然让我碰上了。”姑娘说着话,一边把包裹往牛车上推送。
姜棉在旁边看她弄得吃力,上前伸手托了一把。
行李很快安置好了,牛车又开始向前走。
许是姜棉为行走队伍中唯一的女孩子,那位叫楚知青的姑娘自然而然就走到姜棉旁边。
“你好,我叫楚婴。也是铃木生产队的知青,下乡两年了。”这姑娘有点自来熟,同走几步路就挽上了姜棉的手臂。
“我叫姜棉。以后也是铃木生厂队的知青。”姜棉看了看搭在自己手臂上的小手,终于也没有甩开。
从公社到铃木生产队,脚程走了一个多小时,这姑娘一路上嘴巴叭叭个不停,像个喜鹊叽叽喳喳。不过姜棉倒没感到厌烦。毕竟这姑娘除了问她来自哪里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打听,倒是跟她说了不少生产队里的情况,另外还有生产队里其他知青的一些情况。
不过能提前了解一下情况,对于他们这些先初来乍到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在筋疲力尽前,一行人终于回到了铃木生产队。
楚婴在进入村路的第二个转弯处就提了包袱自己走了,走之前还邀姜棉有时间就去找她。
李国强还有事,一路直奔知青点,到了地儿,直接把人交给一个老知青,交代几句,然后急匆匆地赶着车走了。
接手的老知青叫丁浩,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据他说到铃木生产队将近七年,是目前留在知青点时间最长的知青。
因为人比较热心,办事也稳重公正,在知青中很有威信,算是知青点的负责人,虽然没有工资可领,但知青的涉外事情一般都是找他,平常大家有事也会找他帮忙拿拿主意。
这是楚婴小姐姐给的信息。
对于接新这种事情,丁浩也算轻车熟路。
新人到来,最关键的先是吃住安排。
丁浩把在知青点的老知青给新人作了介绍。
过两天春耕农忙就要开始,趁着农忙前期活还不是太紧,李国强便给社员放了一天假。知青们大部分都出去了,剩下的除了丁浩,另外就只有一男一女。
大家相互作了介绍后,丁浩讲了生产队的一些情况。大致跟楚婴讲的差不多,只是楚婴的多了不少细枝末节。
铃木生产队在姜棉他们到来之前就有十几个知青。除了少数的结婚的以外,住的方式分两种,大部分住知青点,小部分借住在社员家。
不过为了避免不良影响,借住在社员家的,要么是家里只有老人的,要么是孤寡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子。那种家里有青壮异性的,那是万万不能安排进去的。
知青点当下也是还有位置的,但不足以安排全部的新人。
丁浩想了想,决定还是把问题交给新人们自己商量去:“知青点目前还有三个床位,男同志这边两个,女同志一个。你们现在一共有五个人,床位不够。你们商量一下,谁住知青点,谁去社员家借住,商量好了,我带你们去找李队长,他会安排。”
丁浩的语音刚落,吕文玲就马上接话:“丁同志,我自己一个人来的,在这也没个熟人,我就住知青点吧。”
姜棉没接话。她本来就无意住知青点。
先不说前世她过了那么多年的独居生活,单单就她身上那么多秘密,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她不会去过集体生活。
早在路上楚婴说有部分知青借住在社员家的时候,她就有了打算。最好的是自己一个人独门独户,凭她的底牌,安全不是问题,但这可能性不大。次一点也要有个单独的房间,她想过了种种途径,就算为此出点些钱也愿意。
丁浩看了一眼姜棉,见她也没说话,只对自己点了一下头,便明白她心中所想,招呼那位唯一留下来的女知青,让她带吕文玲去安置。
至于男知青那边,方为也表示他想住在知青点。唐建设和王长军从小就一起长大,现在也不可能一人住一处,两人也没让方为难,主动说合适的话愿意出去借住。
安置好了两个人,还剩下的三个必须找李国强才能安排。丁浩看了看时间,便安排女知青去做饭。
“午饭你们就和我们一起吃吧。你们的粮食,到时候李队长会安排的。我刚来的时候这里是有知青食堂的,后来取消了。目前在社员家里住的知青他们各自安排,我们这些住知青点的都是一起吃,轮流做饭。”
姜棉暼了一眼被指派去做饭的女知青,只见女知青那瞬间拉长的脸想忽视都不行。
姜棉对这个倒是可以理解,换了谁可能都高兴不起来,本来粮食就紧张,突然又凭空多出几张吃白食的嘴,还是什么交情都没有的陌生人。
吕文玲和方为还好说,人家毕竟以后要住在知青点,回头领了粮食也是会放这里的,他们这三个出去住的可就是吃白食的了。
姜棉转头去看了一眼唐建设,刚好唐建设也看过了,两人目光隔空交流了一下。
姜棉打开挎包,拿出周悦安之前给她的布袋,从里面拿出了几张小麦玉米饼,差不多是她个人两顿饭的量,然后直接把饼放在桌子上看似平常放干粮的簸箕里。
跟在姜棉后面的唐建设,摁住了王长军伸进挎包里的手,也从自己的包里拿出来一摞饼。
“这是我和军子的。初来乍到,多谢老同志们的帮衬了。”
其余两个同来的,看这架势,也多多少少拿出来一点干粮。
老知青们虽然嘴上都没说什么,但那嘴角,不知不觉全部向上翘起。
餐桌上,气氛还算和谐,吃过饭,丁浩带着姜棉他们去找李国强。
一路走过去,丁浩不紧不慢的声音跟他们解说着村里的情况。唐建设和王长军偶尔会插问一两句。姜棉没参与他们的聊天,安安静静的打量着路两边的房屋。
沿路两边的房子大部分一看就是黄泥混稻草打的砖砌成的。姜棉对这熟悉,在她小的时候,也见过这种房子。黄泥砖房不像红砖房那样不怕水,所以建好之后外墙都要再抹一层灰。而红砖房则没有这个问题,外墙都是大大咧咧地裸着。
一座座的泥砖房中间偶尔出现一两座赤色的,明晃晃地像是炫耀。
不管是哪一种的砖墙,屋顶绝大部分都是盖瓦的,那种稻草覆顶的房子几乎没有。
这个生产队的整体生活水平看起来应该不会太差。
姜棉正在悄悄地做印象总结,丁浩适时地给出了解释:“铃木生产队以前有个制瓦的作坊,这个村子的家家户户也因此受惠,本村人盖房子用的瓦只收成本费,或者做工抵也成。你们看,这里家家户户的房顶都能铺上瓦。不过可惜,作坊几年前已经解散了。”
众人跟着丁浩走了好几分钟,然后离了村中的大路,向左拐,十几步路后,停在一座红砖大瓦房面前,房子的院墙只到成年人的胸口高。丁浩指着那个大大的院落:“这就是李队长的家。”
◎最新评论:

这个年代的农村,大多是聚族而居。
像铃木生产队,社员大部分都姓李。当然也并非全部,另外还有两个小点的宗族。不过都是同在一个村子里住了好多年的。
一般人家,都不会防备左邻右舍。
大白天,李队长家的院门开着,大门也开着,家里应该有人。
丁浩带头走在前面,进院门径自进去,一边走一边喊:“李队长,在家吗?”
丁浩刚喊完,就见李国强高大的身影从东边的厢房走出来,嘴巴还动个不停。显然刚刚才放下饭碗。
李国强在檐下用手巾擦了擦嘴,直接把人带进平时会客的堂屋。
“李队长,新来的吕同志和方同志住知青点。现在姜同志、唐同志和王同志的住处还需要你帮忙安排。” 丁浩也不多寒暄,直接说正事。
“知青点那住满了?”李国强对知青点的情况大致是了解的,这一问也只是例行公事。
“女同志那边满了,男同志这还有一个空床位。方同志想住知青点,唐同志和王同志相互认识,想住一起。我想着都是要外住,李队长你看看能不能安排两人一起住。”丁浩知道李国强是个讲道理的人,也了解他只是想问清楚情况,并没有责问的意思,赶紧把原由说清了。
“男同志倒好解决。张知青和吴知青住的那里还有空房,唐知青和王知青既然是认识的,就一起安排在那吧。这女同志这边……”李国强顿了顿,手指无意识的敲着桌子,“我先想想。姜同志有什么想法吗?”
“一切看李队长的安排。只是我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如果跟别人合住,怕到时候会造成大家的不便。能安排到的话,希望李队长能尽量让我单独住一个房间,到时候我可以自己出补贴。”姜棉没料到这李大队长还会问她的意见,顺着竹竿赶紧爬。她也不怕别人说她搞特殊,反正她是会出房租的,不知道现在房租两个字好不好提,换个字眼就是了。趁早把自己的意愿说出来,免得到时安排下来了双方都不满意。
李国强抬头看了一眼姜棉,也没说话,只是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子。
屋子里的其他几个人看他这样子,也不知道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一时间全部人都没出声。
气氛瞬间沉默下来。
“三伯!三伯在家不!”一阵快要喊破音的少年声突然撞进院子。打破了这份沉默。
李国强听到了,起身快步走了出去,一众知青相互看了一眼也跟着走了出去。
只见院门处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正大口大口地喘气,见了李国强,更是像见了救星:“三伯,快……快……大根伯两兄弟打架,阿奶刚好路过,让他们用石头打破了头,流了好多血……,付医生……没在队里。”
李国强拔腿就跑。
姜棉摸了摸背在身上的挎包,也跟在少年身后跑了起来。
丁浩看着事情还没办完,主事人走了,也办不成,带着唐建设和王长军也跟了过去。
一行人到了事发地点,围观的人群见了李国强,自动让开了路,姜棉跟在后面也挤了进去。
只见一位老妇人半卧在地上,另有一个妇女护着她坐在地上,用一边腿当靠枕头,一手半抱着伤者的头,另一只手安按着她的额角,不过效果一般,血还是不停地从指缝间流出。
再看地上,已经有一摊暗红的血迹。
“他三伯,快想想办法,付医生没在队里,五婶这血止不住。”
帮忙止血的妇人见了主心骨,稍稍松了一口气。刚才咋一看见那嗞嗞外喷的血,真的把她吓坏了。
“我家也没伤药了。”李国强想了想,转向围观的人群,“大家谁家有伤药的,借我用用,等付医生回来了,双倍还都可以。”
“队长说的什么话呢?有药早就拿出来,但我家没有。”
“我家也没有。”
“唉,我家也没有。自从付医生到了咱们队里,我家就没再备过这些了。”
“李队长,我这有药。”一到这里,见了伤者,姜棉就暗暗地陶药了,为免旁人起疑,只能找最小包装的,翻来翻去,才迟了一点点。这会儿找齐了,赶紧拿出来。
姜棉拿出来的小袋子里有消毒液,脱脂棉,止血药,一块纱布,还有一卷绷带。都是能用得上的。几样东西,放一起也没多大,一只成年人的手就能握住。
握着东西,姜棉也没让其他人接手,用酒精给手消了毒,在那位“止血妇女”的配合下,很快地给伤者做了简单的清洁消毒,上药止血,然后包扎。
很庆幸的是,这些热心人并没有像姜棉小时候偶尔遇到的那些老人家那样,磕到碰到出血后,随手就拿蜘蛛网或是香油拌锅灰当止血药,或者更恐怖地直接抓把土就往伤口上撒。
那位三四十岁的妇女,仿佛会读心术一样,姜棉在做清洁消毒时瞅了一眼她那只血淋淋的手,她注意到了,笑着说:“我的手没脏,出门前我刚好洗过了,也没碰过什么东西。”
包扎完毕后,李国强先去处理了那兄弟打架的事了。
等他处理完事后出来,看到姜棉这几个知青还在原地待着,猛然想起还有姜棉这个女知青的住处没着落呢。
之前的那几个选择在脑海里滚了滚,不管有没有姜棉提的要求,好像都不太合适,突然想到一个可能,便让丁浩带两位男知青先去找地方,让姜棉留下跟他一起送伤者回家。
到了伤者家,姜棉看着眼前的房子,有点意外,同时也想到了一个可能。
这是一座红砖大瓦房,用料和布局也许比不上,但占地面积绝对比原生爷爷建的那座的还要大,李国强家的那一座就更比不上了。
李国强忙着把人安置好,来帮忙的都是和主人家相熟的。进进出出的地方,不是厨房就是房间。
姜棉作为一个连主人叫什么都不知道的陌生人,自然不好往前凑,只能在院子里面待着,暗暗打量着这座可能是这个生产大队里最漂亮的房子。
房子很新,应该建成也就几年的时间。房屋的举架看起来也比村里其他的要高,凹字型的结构,一共有11间房,正面五间,东西两面各三间。不过西边的生活痕迹似乎少了点。
这是姜棉穿过来后看到的这么多间房还这么齐整的人家。
就算是在上辈子,记忆里八十/九十年代的农村老家,也鲜少见到这样的。
上面那11间是人住的,两边挨着墙还有一间半敞开的棚子,算是柴房,东边的那间里面装了大半棚的柴火。
再往下,中间空了一段,在接近院门的地方,有两间较矮一点的房子,看起来应该是猪舍,但里面没有养猪。
猪舍的上方有一间小小的房子,看那位置和面积有点像厕所。
西边除了一个空棚子,两棵树,就只有空地了。
院墙没有在处为止,继续向下延伸了好几米。这个院子实在是太大了。
院子里还有一口手压式的水井。
可能因为房子在村边,又有点远离村子的味道,院墙建的跟村里常见的只有大半腰高的那种不同,至少两米高以上。
这种位置,这种格局,这房子实在让人无法不喜欢。
想到某种可能性,姜棉的心有点热了起来。不过主人家还没正面接触过,无法判断,心里那股热气渐渐被压了下去。看了看院子里晾衣杆上的那几件衣服,她的心里又有了些许计较。
终于等到事情处理完毕,来帮忙的人也都走了。
李国强出到院子,拉了两张椅子放在屋檐下,招呼姜棉过去坐。
“姜知青,今天的事,谢谢了。”
李国强在心里叹了口气。五堂叔这一家,原来的日子过的有多好,看看这座房子就知道了。
这不过几年时间,家里的壮劳力,病逝的病逝,出意外的出意外,现在只剩下五婶一个老人家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孙子孙女过日子。
五婶的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又遭遇这无妄之灾。那两兄弟也都是脸比墙还厚的,家境又不好,找他们要点赔偿也是难上加难,而且流了那么多血,要吃多少好东西才能补的回来?现在这个家里,哪里还买得起什么好东西?真不知道这叫什么事儿。
“李队长,不用客气。一点药而已,也是恰好我前几天受过伤,身上刚好有药。”
姜棉看着李国强脸上一会儿变一个样,也没法猜到他心里想些什么,便顺着他的话客套一下。
“嗯,总之谢谢你。对于你的住宿问题,考虑到你的要求,我比较了几个地方,最后还是觉得五婶这里最合适。”李国强的手绕着院子指了一圈,“我们整个生产队数一数二的房子就在这里。屋子亮堂,宽敞,院子又够大,还带有水井。不过你怎么住法,还有你之前说的补贴要怎么给,给多少。这些你还是进去和五婶谈。”
“好。谢谢李队长的成全。”姜棉有点小小的兴奋,如果住的问题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解决了,那以后的生活就方便多了。
◎最新评论:
女主有空间还是从现代来的那安排的男主应该有特殊吧?
这文名改的不好,如果看到这文名,我肯定不会点进来,以前那文名很有特色,一看就知道是年代文。
女主代替下乡那人,就这样算了吗?女主就这样白白的代替下乡?

第12章 住处安排
[ 统一了双方的意愿,把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简单作了说明,李国强便把姜棉直接带进了里屋。
统一了双方的意愿,把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简单作了说明,李国强便把姜棉直接带进了里屋。
“五婶,我把姜知青带进来了。”
“五奶奶好,我叫姜棉。谢谢你能答应把房子借给我住。”
刚受了伤,又流了那么多血,五奶奶精神的肯定不好,姜棉也不过多寒暄,直接说正事。
“不客气,我还得谢谢你,救了我这条老命。”五奶奶的声音听着有点气短,此刻头上正顶着姜棉缠的纱布,半卧在床上。
床边站着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最大的十二三岁的,就是刚才跑去李国强家里找人的那个,最小的也就八九岁,是个男孩,唯一的女孩看着十岁左右。
这三个就是五奶奶那两个意外去世的儿子留下的小孩。
“奶奶,你吃点吧,今天你还没吃东西呢。”最大的男孩捧着个碗,一边劝说,一边把碗送到五奶奶嘴边。
“奶奶不饿,吃不下,你们先去吃午饭吧。”我奶奶把碗推离了嘴边,有气无力的样子,还歉意地对姜棉笑了笑。
“五婶,你是不是哪里还难受?一定要说出来,等一下付医生回来了让他过来看看,必要的话,我们就去公社,去县里。”李国强拍了拍那小孩的头,“振兴,你先带振华和振民去吃午饭,你奶奶这里如果有什么需要我来想办法。”
旁边站着的姜棉悄悄抬眼看了一眼,高大的汉子眼里除了坚定和怜悯,没有其他。
“我没事,只是一时没什么胃口,躺一会儿就好了。”五奶奶知道李国强所谓的想办法,就是回自己家里找细粮拿过来,平常这侄子就经常接济他们,不过他自己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就算他媳妇儿是个通情达理的,自己家也不能总是欠他的。
姜棉在那三个小的出去的时候,悄悄的让最大的那个倒一碗热开水过来。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芙蓉寝昼by半  闻妻有两意b  夏天的蝉鸣b  被献上的美人  宛平冬汛byL  既钟情——   人间绝色反派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