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曾照小重山by闻檀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3
谢昭宁笑道:“姨娘此话说得,若是杀人亦是事出有因,岂非杀人也是正确无比之事了?何况姨娘此时还领着家中的管家权,不怕上行下效,府中人人都做出此事来?”
谢煊颔首,昭宁这话亦是对的,众目睽睽之下,又犯了家中忌讳,他是必须要拿出态度的。
他道:“但毕竟规矩在此,我也不能轻饶了你。否则家中众人岂不是都没了规矩。”顿了顿道,“如此一来,除了禁足,你也并不适合管家了,便去了你的管家权以示惩戒,由昭宁暂领!”
蒋姨娘嘴唇动了动,知道此时并不适合申辩了,否则只会让谢煊的怜惜变成不耐烦,故也只能伏跪道:“妾身亦知是自己之错,愿领命受罚,毫无怨言!”
她这般态度,并不再纠缠,谢煊也是颔首。
谢宛宁站在旁,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蒋姨娘一个眼神看过来,谢宛宁才什么都没说。
谢昭宁见着两人跪的狼狈,如此终于去了两人的管家权,她自是心中舒畅,嘴角轻翘。她旁边坐着的姜氏也甚是高兴,站了起来正欲好生夸夸她的昭昭,谁知紧接着,却是眼前一片金星,比前些日子更重的眩晕感上头来。竟一时间昏迷,人直直地倒了下去。
谢昭宁只听姜氏撞到太师椅上的声音,才侧头一看,发现母亲竟昏迷了过去,心头一惊,立刻上前抱住母亲唤她,见她毫无苏醒的痕迹,又焦急地道:“快请范医郎过来!”
谢承义和谢煊也连忙上前,蒋姨娘和谢宛宁后一步上前查看,有女使婆子去打热水,有的去传医郎,有的赶紧去准备软轿,正堂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姜氏被一顶软轿抬回了荣芙院。
含霜、含月两个赶紧将床铺好, 将姜氏放置于床上,见她呼吸有些急促,又解下了她外面的褙子, 将衣领略松开些,姜氏的呼吸才好了起来,可是人却并未醒。
谢昭宁看着母亲昏迷不醒,眉头紧皱。
待白姑打了热水上来,谢昭宁将热帕子接了过去, 给姜氏擦脸。将脂粉都擦去了, 才发现姜氏脸色苍白, 竟像是血色都褪去了, 她的心也越来越沉。
此前范医郎不是说, 母亲不过是守夜劳累, 休息几日便好了么!为何今日又会晕倒?
前世母亲出过此事吗?似乎是并没有的,但毕竟已是岁月漫长, 她又如何都能记清。
究竟是哪里变了?是不是,这一世有人在暗中动手脚——
谢昭宁眼中闪过冷光。她以前只是惯性地想着祖母会出事, 因此多防着祖母那边, 日常的饮食起居都叫白姑好生盯着。反倒是忽略了母亲这边,若是母亲被人暗中所害, 那着实是她的大失误了!
谢煊、谢承义迟几步到, 谢承义虽然焦急,但略微查看过后,也只能守在屏风之外。谢煊则大步进了西厢房, 先问谢昭宁:“如何了——”话音刚落, 他已经看到姜氏不仅没有醒,反而脸色早已白得如纸一般。
毕竟是多年夫妻, 又是相濡以沫,谢煊心里焦急,三两步上前,握住她的手连声唤:“阿婵、阿婵!”见姜氏并没有丝毫醒的模样,又问外面的小厮,“快去巷子口看看,范医郎可已经到了!”
范医郎所在的甜水巷离榆林巷不过一条街,派的马车去接,因此谢煊问后不久,范医郎就很快到了,进了西厢房。
侍奉的女使便如往常般,将月稍纱的纱幕放了下来,只将姜氏的手放在外。
谢昭宁见了却道:“母亲已昏迷至此,必要让医郎看个究竟,不要放纱幕,只将被子掖好就是了!”
含月含霜飞快地又将纱幕卷了回去。
范医郎听了暗暗地点头,就诊自是望闻问切最好,可他行医多年,见惯了许多人家,莫说望闻问切了,有时遇到生死之虞的事,譬如只能以针灸治病,也绝不肯让女子露了半分肌肤,白白误了性命的也大有人在。谢家于此上倒是不拘泥。
他定了定神,上前给姜氏看诊。
范医郎先是翻了姜氏的眼皮,看了舌苔,才隔着一层纱布,将三指按于手腕三门九部之上。
谢昭宁见范医郎脸色越来越严肃,心也越发的沉。只等着听范医郎究竟如何说。
范医郎却又轻轻地咦了一声,突然睁开眼道:“恕老朽冒昧了,敢问尊夫人月信……这些时日可准?”
含霜就答道:“夫人月信已有两三月未至了,只是夫人忙于药行,本就时有不准,因此并未在意。”
谢昭宁听到这里,突然有所感——难不成——
范医郎才含笑道:“那便是了,尊夫人这脉是有喜了,约有三月余了!故劳累、惊惧才会以致昏厥。”
这话一出,谢昭宁只觉浑身一轻,方才的紧绷都松了下来。本以为母亲是得了什么怪病,谁曾想竟是有喜事了!
谢煊闻言也很是高兴,忍不住追问:“先生当真没看错?”又有些疑惑,“上次看诊也不过是几日前,按说若是三个月余,应早已显出脉象,为何当时并未看出?”
谢昭宁看向范医郎,其实她也有此疑问。
范医郎有些惭愧:“上次诊脉时,夫人脉象很是紊乱。今日夫人脉象略平缓了些,老朽才听了出来,不过此次定是不会再错了!”
范医郎这般一说,谢煊自然觉得是自己话没说好,道哪里哪里,范医郎医术精湛云云。
范医郎顿了顿,却又道:“不过夫人三十余才有孕,胎像不稳,必要好生养胎,绝不可操心过多,也不能惊悸忧思。老朽再开上几帖安胎药,尊夫人慢慢调养着,定能平安产下麟儿!”
谢昭宁就道:“先生放心,我们决不会让母亲累着。安胎的药方先生尽管开便是了。”
范医郎拱手应下,谢煊心里高兴,不仅让小厮给了范医郎准备了封红,还亲自送范医郎出门,一边细细向他询问,日常饮食起居都要注意什么。
因姜氏是喜脉,屋中的气氛也轻松起来。
谢昭宁松了一口大气,忍不住握着白姑的手,只觉得自己从未这般高兴过:“白姑,母亲身子没事,我还要有弟弟妹妹了!”
她觉得往日云翳甚多,难得像今日这般晴朗起来。
白姑看着谢昭宁先是紧张,到现在的放松,额头都微出了细汗。她从袖中拿出手帕,慈爱地为谢昭宁擦拭额头,笑道:“是的,大娘子尽可放心了,咱们夫人没有事!”
且她心里还为姜氏感到高兴,她深知谢煊和姜氏的情谊已不如从前,举凡姻缘总是如此,在岁月的蹉跎,日常的打磨之下,谁又能一直浓情蜜意,情深似海?如此,那蒋氏可不就是趁虚而入了,她又资质甚高,与郎君年少相识,怎能不胜过了夫人去?她只盼着有了这个孩子,谢煊渐渐地把注意力又都用回到夫人身上,将那蒋氏尽快忘了是最好的。这多亏了大娘子,正好在如此关键的时候,设计将蒋氏禁足了,实在是大大地对夫人有利。
白姑想到这里更是眼神更是温柔,只觉得大娘子真不愧是夫人的女儿,亦是夫人的福星。
正是这时候,床上的姜氏传来一声低吟,渐渐睁开眼来。
谢昭宁见母亲醒了,立刻上前将姜氏从床上扶起,问姜氏觉得如何了。
姜氏只觉得头晕脑胀,见到女儿的面容,疑惑道:“昭昭,我们此前不是在正堂吗,怎么回来了?”又揉了揉肚子,“母亲现在觉得饿得很……是不是已经过了吃晚膳的时候了?”
谢昭宁却笑了起来,她对女子有孕的吃食并不熟悉,只能吩咐含霜:“快给母亲准备些清淡的汤食,还有她寻常喜欢的糕点,不可过分油腻了。”又对姜氏说,“眼下小厨房已经歇了火,明日再给母亲做些炖鸡炖鸽子的。”
含霜笑着应喏去吩咐。
姜氏定了定神,也明白自己大概是在正堂莫名昏过去了,那应该是生了大病,怎的她们一个个的脸上却带着笑容,尤其是谢昭宁和白姑,笑得嘴角都压不住了。
她反而心里沉了沉,心想人家常说,若得的是什么瞒也不瞒不住的大病,家中人为了免她担忧,才是满脸的笑容。她郑重地拉着谢昭宁的手说:“昭昭,母亲究竟得了什么病,你好生说说,母亲受得住!”
谢昭宁才知母亲是误会了,她也不隐瞒,握着姜氏的手告诉她:“母亲,您有身孕了!”
姜氏先是一愣,随即眼眸都亮了。她本以为自己生了病……没想到,竟是有孩子了!她心里欢喜得很,只是虽欢喜着,又握着谢昭宁的手,有些担心道:“这般一来,岂不是叫你又要管家,又要管药行……累着你该如何是好!”
听母亲这般说,谢昭宁笑了笑,她才不怕累呢。只要能将蒋姨娘等人算计下去,让母亲和弟弟妹妹平安,她做这些又算什么!
她对姜氏道:“母亲可千万不能多想,您现在要紧的,就是养好身子把孩子生下来。”
她以前在西平府的时候,是一个人孤零零地长大的,极想有自己同胞的兄弟姐妹。只是回来后,谢承义对她那般模样,她心里失望,也并未将之当成亲兄长对待。可是现在,她却要有自己亲生的弟弟妹妹了,是她能看着长大的弟弟妹妹!
她心里期待得很。
白姑也笑道:“夫人,您就不要操心这么多了。左不过还有奴婢帮衬大娘子呢。正如大娘子所说,您如今最要紧的啊,就是赶紧将身子养好,把腹中的孩子生下来,给大娘子添一个弟弟妹妹!”
姜氏又笑起来,脸在烛火下有着一层朦胧的温柔光辉。
见屋里的女使们已经热热闹闹地商议着,要何时做婴孩的小衣服、做摇摇床了,谢昭宁也被这般的热闹感染。她心里默默地想,母亲上次有孕已是十七年前,这次有孕得又这般辛苦,她必要好生守好母亲和这个未出世的弟弟妹妹。
她不知道他前世有没有来过,但是现在她知道了,她就绝不会让任何人来伤害他,她要保他和母亲都平安!
这时候含霜也将糕饼和汤饭端了进来,谢昭宁自告奋勇接过去,亲手喂母亲吃。
姜氏则抚摸着自己尚未显怀的肚子,也对这个即将出世的小生命有了憧憬,心想一定要给昭昭生下个弟弟妹妹,叫她在这世上有更多与她相亲的亲人。她笑着问谢昭宁:“昭昭,你是想要一个妹妹,还是想要一个弟弟呀?”
此时谢承义刚走到了母亲门外。方才他被父亲叫去一同给姜氏拿药,得知母亲有孕,他高兴得很,正想来看看母亲是否安好。
他刚走到门外,门口守着的女使立刻瞧着了他,屈身行礼,马上就要进去通传。谢承义却摆手道:“……不要扰了母亲休息!”
他跨过院子朝着母亲的主屋走去。
只见槅扇半掩着,暖黄的烛光从槅扇中透出来,主屋里语笑喧阗,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高兴,不论是仆妇还是母亲,她们都在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这样的暖和,像是明亮的光辉从屋子里洒出来。
可是他却处于黑暗之中。
谢承义想到这里,不由几步上前,似乎也想被这样的温暖浸染。走近了,就正好听到了母亲问昭宁想要弟弟还是妹妹的话。
不知怎的,谢承义顿住了脚步。
他从槅扇看进去,只见昭宁掇了一只圆凳,坐在母亲的床前,正在喂母亲吃饭。他只能看到她水滑一般墨发的半披在肩头,衬得她的肩背是那样的荏苒。可是她的姿态又是那样的闲适、从容。他的妹妹,寻常时宛如烈火,此时又宛如青莲一般优雅。
她听了母亲的问话,玉一般的指节将勺柄一捏,似乎只是略微一想,就笑道:“女儿想要一个妹妹!”
姜氏并非重男轻女,只要是她的孩子,她都是疼到心里去的。何况她也希望是女孩儿,她只是笑着问道:“昭昭为什么喜欢妹妹,若是兄弟,以后可以保护昭昭呀!”
谢承义站在静谧的夜晚里,只听谢昭宁停顿了片刻,笑了笑道:“可是母亲——哥哥就从来没有保护过我呀。”
她的声音是那样的平淡,仿佛根本毫不在意一般。但是这样的一句话,却让谢承义浑身一震,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种说不出是什么的滋味弥漫了他的全身。让他涌起了羞愧,难过,自责等各种各样的情绪,让他面红耳赤,让他无言以对。
他拳头紧握,突然想冲进去,想对昭宁说什么。可是想到今天发生的事,他又没有了冲进去的勇气。
他神色复杂地看着昭宁的背影良久,终究,还是不敢进去。
他悄悄地退出了母亲的院子。
第51章
初夏的夜仍然凉爽, 谢承义离开了荣芙院,走到了池塘边,看到池塘上倒映着庑廊上一盏盏的灯, 宛如浮在水面上的红莲。
几只早蝉已经迫不及待地叫起来,不知从何处传来,亦或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穿透心肺。
谢承义正看着水面时,背后传来柔婉的声音:“哥哥怎的在此?”
谢承义听到这声音, 突然觉得蝉声令人有些说不出的烦躁。
他转过身, 果然看到谢宛宁站在不远处。
她的模样比平日还要惹人怜惜些, 未带发簪, 素净面容, 整个人只裹在一件单薄的斗篷之中, 可素白的手上,却提着一只乌木的三层食盒, 似乎有些沉。面上带着笑容说:“给哥哥做了几个小菜,可是去风宣堂却未寻着哥哥。想着哥哥应是去看母亲了, 才过来寻哥哥, 却不想哥哥在这里看水。”
若是寻常时候,看到谢宛宁对自己示好, 谢承义总是感动的。在知道宛宁并非自己亲妹妹之后, 他不仅没有疏远宛宁,反而对她更好了。他想得极简单,不能让宛宁因自己不是亲生而生分。
可是今日之事呢?若非因她来告状, 他怎会平白去拦昭宁, 冤枉了昭宁?说了那些伤害昭宁的话。
他还记得昭宁离开时,连个正眼都未曾给他。
谢宛宁知道了为何不去告诉母亲, 要来告诉他。难道她心里,根本就是想离间他们兄妹的,就如上次来给他送东西,她的女使突然莫名开始说昭宁的坏话,若非她示意,她的女使当真敢突然开口吗——
想到这些,他只是淡淡道:“今日你也辛苦了,实在不必做这些。还是先回去歇息吧。”
说着也不伸手去接,而是转身就走。
谢宛宁看到谢承义比平日冷淡了极多,心中微急,有些哽咽道:“哥哥莫不是错怪了我!可是哥哥听我说——我当时也只是听药行掌柜这般说,只想着告诉了哥哥,哥哥去将长姐拦下来,也免得惊动了长辈叫长姐受罚。妹妹只是一片好心,并不能料到后面之事,更没有挑拨之心啊!”
谢承义的背影只是顿了顿,纵是谢宛宁说得有些理,他现在也并不想听。
他头一次并不听完谢宛宁的话,仍然朝风宣堂的方向回去了。
谢宛宁看着谢承义归去的方向,气得有些手发抖。
这时候,她背后的孙姑,才从回廊的梁柱后显出身形来,轻轻地道:“二娘子实在是不必生气。刚出了这样的事,您本不该来找大郎君的。”
谢宛宁轻咬了咬唇道:“姑姑,您知道的,姨娘被夺了管家权关了禁闭,姜氏却突然有了身孕,我只是心里慌。若是哥哥不再疼爱我,我就只剩父亲了!何况这次姨娘禁足,父亲并未说姨娘何时能放出来,倘若——”
她没说下去,孙姑却明白她心中的恐惧。
——倘若姨娘会永远被禁足呢?
孙姑却缓缓一笑道:“二娘子,您瞧着姨娘被罚禁闭的时候,可慌乱吗?”
谢宛宁愣了一愣,自蒋姨娘回来,不知不觉,她竟全心地开始依赖姨娘,许多事都毛躁了起来。她想了想,方才在正堂之上,姨娘虽哭得厉害,但似乎……是并不慌乱的。
想到这里,她有些浮乱的心才安稳下来。
她轻轻地吐了口气道:“姑姑见谅,是我心急了。”
孙姑上前,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娘子慌乱亦是情理中的事,所以奴婢才要告诉娘子,娘子不用慌乱,姨娘还有后手呢。眼下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姨娘不仅会出来,还会帮您将失去的一切都夺回来——您眼下只需回去好生睡一觉,等您睡醒了,许多事就会开始扭转了。”
谢宛宁此时才完全地镇定下来,姨娘告诉她的事情,是从没有错过的,她自然相信姨娘。
她道:“幸亏姑姑在我身边,您说得对,眼下只需回去好生睡一觉罢了!”
孙姑这才释然,服侍着谢宛宁往回走去。
这时候的谢家,大门下了钥,已然进入了夜晚的静谧之中。
将目光再放远一些,此时的汴京,却正是热闹的时候。
无论是繁华似锦的御街两侧,缚彩楼欢门的潘楼、樊楼,还是物目繁多的州桥夜市,甚至是金明池、相国寺,都是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整座汴京城金翠耀目,香车宝马。聚天下之风流,集四海之奇珍,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正是汴京盛景,繁华热闹之极。
但若将目光凝聚于汴京城中的宫城之中,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宣德楼列五门,巍峨壮丽。宫城之内雕梁画栋,琉璃覆顶,朱栏彩槛,一派皇家庄严气象。此时正是入夜,宫城四处屋檐下,已浮起千万盏的琉璃宫灯,将整座宫城衬得宛如天上的街市。可往来穿行的宫人,却都是训练有素,手轻脚轻,走在宫殿的庑廊之下,用长杆将琉璃宫灯一盏盏取下,又一盏盏点亮,举起宫灯再挂入檐下,与无数盏的宫灯遥相辉映,泛连成海。
壮丽广阔的福宁殿主殿中,宫人们也正在点灯。
往来的宫人穿梭,黑漆金砖的地板上倒映着烛火,层层叠叠的宝相纹潞绸帷幕,一身着大袖礼服,青色霞帔,戴白角团冠,面容妍丽端庄的女子,在众宫婢和内侍的垂拱下,走入福宁殿的正殿之中。
她看到不远处坐在案几前,一手支颐,一手上正摆弄若干零碎铜物件,着一身月白织暗银云纹罗长袍,墨发以玉冠,俊雅无匹,百无聊赖的青年,脸上露出缓缓的笑容,唤了一声:“阿鹤。”
顾思鹤略将头抬起,见女子缓步向他走来,收起在外人面前随意懒散的模样,坐直了喊了一声:“姑母!”
只是坐直了喊,却也没有行礼。
此人正是顾思鹤的亲姑姑,当今贵妃娘娘顾含真,封号为“贤”,深受太妃器重,亦是顾家能如此煊赫的真正保障。
按说此时已然夜深,顾思鹤作为外男不该留于深宫。但贤贵妃却是他亲姑姑,且这偌大的宫城内不过两个妃位,并无皇后。她还被太妃赐予协理后宫之职,位高权重,自是无人说半句。
顾含真看了侄儿今儿这身华贵异常,浑不似平日叫花子一般的打扮,笑道:“今儿怎的不穿你那些破烂道袍了?”又往他腰间一看,配的竟是玉坠香囊,且还是极精贵的羊脂玉,更是失笑,“罗盘也不戴了?”
顾思鹤一边装着手上的铜器,一边随意地回道:“突然觉得也没什么意思。”
顾含真却知道,他自离家出走被捉回去后,叫他父亲——便是她哥哥狠狠打了一顿,几乎是吊起来打,打得老太爷在旁边哭天抢地要救他,可定国公却只一句话:“你若再不着四六,这定国公府你便也别回了!”
想来是因了如此吧。
顾含真在顾思鹤对面坐下来,挥手叫身后的宫人去备几碟顾思鹤爱吃的点心,道:“你父亲、祖父都叫你学武,你偏生不肯,不怪他们生气。你若是像你庶出的长兄那般,勤奋肯学,练得一手好刀法,你父亲又怎会教训你。你若再不学,只怕家里世袭的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一职,就要叫你长兄去当了!”
蠢材不会叫人不甘,偏生是这种,满身都是天分,学什么都轻易能成之人。却不肯珍惜自己的天分,最是叫人生气。
顾思鹤听了更是不在意道:“长兄勤学苦练,还苦读兵书,比我用功得多,便让长兄去当吧!”
顾含真笑着摇头,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一职,虽不如禁军三衙中的另外两个,但也是位高权重的武官。若非当年父亲舍命救下太上皇,还没有这样的封赏,偏顾思鹤说不要就不要了,可他已经是定国公世子爷,尊贵无比的身份,自然不在意这样的锦上添花。
宫婢端了天青色的汝窑御贡茶盏上来,顾含真抿了口茶,才听顾思鹤终于顿了顿,淡淡开口道:“我惹了一个人生气……”
顾含真轻轻挑眉,他说他惹了一个人生气?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他才惹了一个人生气吗,他不是天天都在惹人生气吗。难道这个生他气的人,他很在意?顾含真轻轻放下茶盏,手指抚过自己手上金嵌东珠双螭纹的手镯,看着自己的侄儿,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顾思鹤想了想才继续说:“分明也没有很惹她生气,只不过是利用了她,又未曾危及她的性命。她究竟在生气什么?我送了她……财宝,她亦不肯接受。”
顾思鹤差点说出了簪子,但顿了顿还是咽了回去。
他家家世太高,家中对接触他的女子都格外慎重,他并不想让谢昭宁经受这种审视。她是那样的聪明,又那样独特,就好像辽阔的戈壁上生长的沙漠玫瑰,总是独自摇曳,猎猎不屈于风。
顾含真微微挑眉,她未曾见过侄儿竟会因别人的情绪而烦忧,他向来何曾在意过别人的看法?
顾含真笑道:“阿鹤,嫂嫂三十未育,阖府都以为嫂嫂是不能生的。虽你父亲反对,但为着宗族繁衍,嫂嫂还是逼着你父亲收了房妾室,生下了你兄长,记养到你母亲名下。可没想到,却在三十这年有了你,你一生下来,你父亲立刻便给你请封了世子,家里人人都将你宠到了天上,姑母我有时也是恨铁不成钢,可看着你玉雪可爱的模样,姑母也只能宠着你。”
贤贵妃虽只比顾思鹤大十岁,算是看着他长大的。
“你又极聪明,这世上所有的事,除了学武功,哦还有相面,什么你不曾手到擒来。你从来都高高在上,周围人都要仰仗你鼻息而过,你何曾真的在意过旁人的看法,在意过她们的喜怒哀乐。你若是诚心向一个人道歉,便好生看看他究竟想要什么啊!”
谢昭宁想要什么?
顾思鹤倒是有些为难了,他怎知她想要什么?
明明她原不原谅他是她自己的事情,他有什么好在意的,可是今日看到她疏远和冷淡,总还是觉得像是有根木刺扎进了肉里,并不致命,也未必疼,但若是不拔出来,却也总觉得是一直不舒服的。
顾含真看着自己侄儿微垂的长睫盖住墨瞳,狭长的下巴。她难得看到她侄儿这样一身金装,随意一坐便真是仙鹤之姿,自然要欣赏个够了,谁知下次他又要穿什么奇装异服的来。
顾思鹤微眯了眼睛,才慢慢道:“我还以为世人都喜金银珠宝呢。”
他说着,已经将手下的那堆铜器已经装好了,模样奇怪,有一个长筒的形状,口部雕凿花纹,还有一个手柄般的东西。顾含真都懒得评说他刚才的话,而是看着他终于装出来的这个东西,好奇问:“你这做的是什么?”
顾思鹤道:“我最近研究之物,若是扩了数倍,塞了火药球,以弓箭之理投射出去,一次便能杀数人。”
他说完,顾含真背后的掌事宫女吓得即刻就要跪下了,脸色苍白道:“世子爷,这禁宫深处,这……这样的东西是决不能进的!”
顾思鹤笑吟吟地看她道:“不要紧张,又没有装火药。”
顾含真轻轻摇头,顾思鹤是进来才装的,禁军也不会注意,也犯不着跟他较真。
这时候,顾思鹤身边服侍的护卫铁木走了进来,拱手道:“世子爷,找到那日田庄那个人的踪迹了……只是此人来头甚大!”
顾思鹤听此言,却坐直了问道:“究竟是谁?”
他定国公府在这汴京已是烈火烹油,顶级豪绅的权贵,还有什么人对他们来说来头甚大的。
铁木倒也不卖关子道:“是已故邕王殿下之次子,君上的亲侄子……赵瑾赵郎君!”
顾思鹤眼睛微眯,难怪铁木说此人来头大,能与顾家相比的,除了四个家族,恐怕也只有皇族之人了。
邕王是当今君上的庶兄,当年凡事不争不抢,甚得君上垂爱,后因病逝世。生得两子,一为顺平郡王,次子赵瑾并未封爵,十分神秘,似乎也并不经常在外走动。
顾含真听到赵瑾的名号,却起了慎重之心,问顾思鹤:“你究竟在做什么事?可千万莫要冲动,赵瑾虽未袭爵,但是我听近侍的人说,赵瑾极得君上器重。长子顺平郡王反倒是资质平平,邕王两子,这次子才是真正厉害的人物,不封爵说不定是有更大的封赏等着他。我顾家如今,风头太盛,你父亲在前朝,我在后宫,都是独一份的尊荣,你行事反而要慎重才是!”
顾思鹤却是一顿,姑姑说君上之事,竟然是用‘我听近侍的人说’这样的话。他看了看姑姑,姑姑的面容仍像当年被太妃选中时那般端重而妍丽,宫中之事,姑姑是什么也不会与家里说的……天威难测,姑姑不说,他们就什么都不能问。
他只道:“他与我要追查的事情有关,且夺走了我想要之物,我是必须要去围堵他的。姑姑你就不必管了!”他跟顾含真告别。一边朝外走,一边对铁木道,“君上亲征于夏州得了大捷,定要安排大相国寺祈福敬灵,此事一向是皇室宗族之人操办,赵瑾定然会去……我们也去一趟!”
顾含真只能无奈地轻摇头,她如何真能管住顾思鹤!只能寄希望于他别惹出大乱子来就是了。
第52章
因着姜氏有孕这样的大喜事, 府中处处都是喜洋洋的,谢昭宁特将此事告诉了祖母,她老人家也是乐呵的不得了, 病竟比前些日子好了许多,谢昭宁扶着她已经能在院中走上几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