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柳明月淡淡哼了声,将目光投向兵部尚书。
“于尚书,本宫要求兵部筹备的兵器、盔甲等军需物资,准备得如何了?”
于尚书拱手道,“娘娘,臣以为,西北暂无战事,现在就准备那些,未免有些浪费。”
柳明月闻言,顿时脸色一冷,“看来于尚书这是将本宫的话,都当做耳边风啊,既然尔等办事不力,就休怪本宫落你们兵部面子,高大监,拟旨给将作监,由将作监负责督造这批物资。”
高长庚难掩喜色的一口应下,十二监才是他的大本营,皇后给他与十二监增加权重,他当然不会推辞。
何晋英见状,忍不住开口道,“娘娘何必如此动怒,兵部近期的开支太大,一时周转不开,拿不出这么多物资配给西北边防,也是可以理解的。”
皇上这次去西北的主要目标,不便现在就透露出来,柳明月想要提前为西北军多备些军需物资的计划,也难免受掣肘。
但是不管怎样,事情还是要做,明面上不好做的事,就在私底下进行,前线将士将要在边境冒着生命风险保家卫国,她绝对不容有武器装备及粮草药材等物资短缺的事情发生。
“何丞相,本宫也知道,说到底,都是银钱的事,只是本宫既然提出这个要求,肯定是都盘算过的,即便让兵部为西北军配给这批物资,也不会侵占其余各军的份额,如今拿不出来,需要自省的是尔等诸位。”
听到这话,于尚书下意识低下头,心中暗自怀疑,是不是皇后娘娘发现了什么,才会说这番话,用以警告他们。
何晋英则在看到于尚书的反应后,心中立马一咯噔,恨不得给自己来一下,他又犯了新人乍到,不明情况就张口,然后让自己无端受牵连的错。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书友了秋的投雷,以及大家的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
感谢在2024-08-15 22:16:50~2024-08-16 18:18: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了秋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君艺10瓶;长安雾色浓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何晋英再怎么有才,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有高,但他空降成右丞相后,在朝中少了积累和沉淀,到底有些虚。
这种难以‘合群’的处境,导致他难免有些急躁,遇到事情急于出头,为的不仅是彰显存在感,还有想要拢络人心的打算。
只是这位大儒终究少了由低位逐步晋升上高位的打磨,隐居多年,著书无数,心中还始终怀着理想主义,换句话说,就是还有些天真,对人性和官场生态都不够了解。
在不知前因的情况下,就冒然出头时,很容易成为偷鱼不成的猫。
不过柳明月即便知道这位不怎么支持她理政的事,但她对这位何丞相的印象还不错,所以她并没有迁怒对方的想法。
毕竟真要论起来,在满朝的文武百官中,数这位身上最干净,还没来得及沾染上那些复杂的东西。
柳明月也曾是个非常爱憎分明的人,只是随着在她所生活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发达,再加上专业方面的影响,明白了很多的所谓现实考量,心中的黑白界线也逐渐变得有些模糊。
再加上前段时间的突击训练,让柳明月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世上实在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
有些真相和内情,即便心里知道,也得憋着,所以不管是皇上,还是她,即便大权在握,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处置某些人与事。
即便殿内气氛凝重,户部李尚书还是站出来道。
“娘娘想为西北军配给的这批武器盔甲,造价实在不菲,西北军防的相关费用,户部都已按例如数支付给兵部,如今实在拿不出另一笔钱,支付给将作监。”
扫了眼兵部的于尚书,柳明月淡淡回道。
“李尚书不必多虑,这笔费用将由本宫的私库支付,这批物资将算作是陛下此次前往西北巡防,本宫这个做妻子的,特意帮他为西北军上下准备的礼物,绝对不容有失。”
听到柳明月说到由内库支付时,有的人迅速在心中开始盘算,不能让皇后厚此薄彼,西北军有的,其他军也要有。
可是听到后面的话,某些人只得歇了心思,妻子为丈夫准备上门拜访的礼物,确实说得过去,也实在扯不到偏心上面。
至于已经由户部拨到兵部,该由兵部负责采购粮草及武器装备的军需资金,是否已如数发往西北军,不是她现在能较真的。
毕竟她现在坐镇后方,首要任务是能**,而不是清查弊政,尤其在这件事情中,牵扯到的兵部,可比工部、礼部棘手多了。
应付完这些重臣后,柳明月才觉清静一些,不过她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听到皇后遣退其他人后,给卓辉下令,让他从坤元宫的私库支取大笔银两,令宫中各处产业在外收购布匹、马匹、粮食和药材等物资,高长庚迅速猜到一个真相。
“娘娘,莫非是西*北将要起战事?”
从皇后娘娘的采购规模看,还将是规模不小的战事,可是皇上正好去了西北啊。
作为跟在皇上身边最久的心腹之一,高长庚对皇上还是有着一定了解的,随即便意识到,真相可能是正因西北将要起战事,皇上才特意以巡防的名义提前赶过去。
柳明月没想着要瞒这位,但也没有直接承认什么。
“高大监,你且派人将本宫在年前委托你们制造的那批火器,先一步运往西北,其它的也要加紧赶工,本宫可以多出些辛苦费,对了,你们若有库存,只要质量过关,且西北用得上,也可都拿出来。”
有了那个猜测后,高长庚迅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同时也知道了这批物资的紧急性。
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说道,“幸亏有娘娘帮忙周全,据微臣所知,自打西北大营打完承天四年的那场战争后,朝廷中的一些人,就以西北经过那一战后,短期内应当再无大战为由,在军需方面多有克扣和挪用。”
也就是说,西北大营的情况,可能比预期中的还要更惨一些,物资更匮乏一些。
想想也是,失去先昌国公和郭长平这位大将后,西北军相当于是群龙无首,又因当年的那一战打得太过惨烈,致使全军实力大降,那些惯爱看人下菜碟的家伙,怎么可能会像过去般,继续捧着他们,在资源分配方面优待他们。
皇上肯定也知道这些,所以他才在判断西北又将起战事后,不惜放下京中这一摊子,亲自去西北坐镇。
因为他很清楚,在当前的形势下,唯有他自己亲自去,朝廷中的某些人才不敢在战争期间,继续胆大包天的克扣西北军的物资供应。
毕竟身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将军,皇上肯定很清楚,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柳明月之所以急于筹备物资,也是出于这方的担忧,算是做最坏打算。
“本宫也看出来一些,只是不确定,只好尽量多筹备各方面的物资,如今看来,还真不是本宫多虑。”
柳明月手上有不少位置靠近西北边境区域的产业,得益于那些管理人员的得力,皇上的御驾还未抵达西北,就有一批批粮草、药材等物资陆续被运抵西北大营。
西北军上下本来还在为将要面临的接驾事宜发愁,却先行接收那一批批军营紧缺的物资,不禁都有些发懵。
从押送物资过来的一个个负责口中得知,那些都是皇后奉皇上之令筹备的,西北军将士的心情都很复杂,也很振奋。
他们两年前的那场惨胜后,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朝廷的重视。
哪怕他们这些在西北边境作战经验丰富的人,也能根据已知信息,判断出今春定有一战,但是他们没有确切证据。
将相关猜测上报到兵部,根本没能得到重视,还给出危言耸听的训斥,没想到兵部不重上,皇上却很重视,甚至重视到亲自来西北边境坐镇的地步。
而留下代理朝政的皇后,也不负其贤后之名,短时间内,就保质保量的为他们西北军防送来一批又一批物资。
是的,保质保量,兵部给调集过来的粮草,多是陈粮,就那还混有用来压称的沙子和泥团等杂质。
皇后娘娘派人送来的粮食,却多是新粮,即便有部分陈粮,也是保存得很好的那种,都很干净。
那些布匹虽然不是细棉布之类的好布,但是粗布和麻布的质量,也远比兵部调集和采购的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皇后竟然还送来了马,哪怕数量不算太多。
但是对他们西北大营而言,马匹绝对是多多益善,每多一匹,都能多提升一分战力,毕竟草原异族的精锐骑兵是其最大优势。
看着空得老鼠乱跑得一个一个仓库,开始被填充进一批批物资,有人兴奋得感慨道。
“大将军,您看,皇上不愧是和咱一样的军中出身,比朝廷里的那些家伙可靠多了,要是让咱皇后娘娘掌管兵部,咱们也不用吃那么多的亏。”
现任镇西大将军郭长义迅速呵斥道,“钱明,慎言!两位贵人岂是你我能议论的?”
话虽这么说,但是看到库房中新到的这些物资,郭长义也欣喜不已。
“将那些成衣先收好,把那些的布匹都安排下去,尽量多招募些人手,要在最短时间内给缝制出来,争取能在陛下抵达前,让大家都穿上新衣,别辜负陛下和娘娘的一番好意。”
钱明笑呵呵地应下,“将军大气,这帮小子算是有福了,到时一定能拿出最精神的模样迎接圣驾。”
皇上此行前往西北边境的目标明确,当然不会在路上多做耽误,收到西北大营那边传来的消息,让他十分欣慰。
“果然,只有将后勤交给皇后负责,朕才没有后顾之忧啊。”
何忠笑着恭维道,“陛下圣明,说句真心话,微臣原本还对陛下的决定感到不解,却没想到,皇后娘娘竟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钦佩,不过追根到底,还是陛下最有识人之明。”
皇上朗声笑道,“哈哈,你们要是以为只有这点儿东西,那可就短视了,皇后的手笔,可比朕大得多,这一次,朕一定能打场不用瞻前顾后的富裕仗。”
说起这个,皇上就觉期待不已,在他看来,能有机会打后勤保障充足的仗,是每一个将领的梦想。
听出皇上的意思是说,这些物资竟然都是皇后个人下令筹备的,并不像郭大将军呈上的谢恩折中所写得那样,是皇上令皇后筹备的,何忠着实有些意外。
“陛下允微臣猜上一猜,是不是娘娘在将作监那边,也备得有一批?”
皇上笑着回道,“嗯,算你聪明,不错,将作监那边也有,而且还不止一批。”
高长庚已经将皇后的安排以密信的方式,禀报给皇上知道,当然,其中也有提到皇后本来是想让兵部准备相关物资,结果却被兵部以预算不足为由给拒绝的过程。
皇上本来有些生气,不过想到皇后的妥帖和用心,心情这才好转起来,毕竟他现在已离京在外,再怎么气恼兵部的怠职和克扣挪用军资的行为,也无济于事。
同时,他也对皇后在面对兵部的敷衍时,立刻选择让将作监负责打造相关武器和装备,只警告了兵部两句,没有提及要追究任何责任的反应,深感满意,这表明皇后比他原以为的更知道轻重。
而将作监因为多了海上作战队这个大客户,在近两年一再扩充规模,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哪怕时间紧了些,加上皇后在年前就下单的那些,也能为西北送来数量可观的大批武器和盔甲等装备,其中还包括一批杀伤力很强的新式火器。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8-16 18:18:18~2024-08-16 22:36: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明天去哪儿10瓶;看花吃酒唱歌去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启禀娘娘,今日收到一封二公主的信。”
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坤元宫,还没来得及喝杯热水,叶兰就来禀报她那便宜女儿来信的事。
柳明月都不用看,就知道对方在信中写了什么,不是她有多聪明,而是原主的那个女儿,完全被宠坏了,是个完全只知索取,毫无感恩之心的东西。
太子即便是碍于宫规,总归是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请安,关心她两句,好歹还算存在那么点当母子的面子情。
而这个二公主,即便是名义上的请安信,信中所写内容,不是提要求就是各种抱怨,根本不会想到要关心一下母亲的健康和心情状态。
所以柳明月知道,那信中的内容,绝对不是关心她这个母后如何,而是在得知她现在临朝掌权后,赶紧趁机提要求的。
“这信,本宫就不看了,叶兰,你看着给她回一下,就说本宫每天忙于国家大事,没有时间处理这些私事,让她与驸马在江城要低调行事,千万不可行仗势欺人之举,若有违背,莫怪本宫大义灭亲。”
叶兰难掩错愕得抬头看向皇后,虽然皇后越来越懒得看二公主的信,好歹在之前还亲笔回复几句,如今竟是连敷衍的回信,都让她给代笔了吗?
不过看着周身威严日重的皇后,叶兰终究还是咽下满心的质疑和不解,没敢多问,更不敢再劝。
因为她已彻底明白,二公主曾拥有过的那份无比深厚的母爱,是真的不复存在了。
“臣遵旨!”
柳明月随之便将这件事抛之脑后,在冯含宁的侍候下梳洗的同时,边听的冯含慧为她讲后宫的一些稍重要些的事,以及宫外递进来的一些消息。
“……根据目前收到的信息看,各处作坊总计已筹集价值一百三十七万两银子物资,已送往西北大营的有近三分之一,其余部分尚在途中,其中有近三分二,皆是我们各处作坊与田庄的产出,原是为出海船队备的货。”
说起这些,冯氏姐妹都忍不住咋舌,皇后娘娘实在太大方了些。
“船队需要的货,可以向外采购,如今一切都要为西北边防让路。”
冯氏姐妹以为是因皇上去了西北边防,皇后才会这般重视那里,不惜从宫中产业中拨出那么一大笔资金,也不敢多问什么。
“五皇子的十六岁生日,一切从简,跟常贵妃说明一下,人多容易生是非,如今皇上不在宫中,本宫又忙得分身乏术,实在顾不了那么多,将本宫和皇上准备的生辰礼,加重三分。”
冯含慧迅速应下,“是,娘娘,微臣记下了。”
几可预见的是,常贵妃一定会很生气,可她再怎么生气没办法,她现在与皇后根本不是一个牌面上的人,皇上又不在京中,她注定只能气一下而已。
常家和常贵妃想让五皇子随皇上一起前往西北的事,柳明月当然知道,只是她压根就没将那些小动作放在眼里。
事实证明,皇上也没将他们的怂恿放在心上,只带了郭锦昭,没带其他任何皇子。
想想也能理解,皇上此行去西北,是抱着一定要打仗的目的去的。
带郭锦昭,除了那小子的身份特殊外,还因他在习武领兵方面确实很有天赋,皇上也很愿意将其陪养成才,想让他趁这次的机会见习一下真实的战场。
常家那么积极的建议皇上带五皇子同去,打的是什么主意,皇上心里自然跟明镜似的。
若真的只是去巡防,他可能不介意成全,但是他此行是去办大事,当然不会同意带个拖后腿的。
让柳明月没有想到的是,次日当她从乾元宫回来时,竟然听到常贵妃在坤元宫等她回来的消息。
柳明月只能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先去中厅接见由太子妃应酬了许久的常贵妃。
“免礼,听说贵妃一直等在这里,坚持要见本宫,何事如此紧急?”
自从开始临朝理政后,柳明月就将五日一次的请安也给免了,毕竟她要以前朝为主,实在没那个时间与精力再应付这些妃嫔。
所以算起来,常贵妃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到皇后,看着这个言行都变得更加利落大方,周身气势和威严变强许多的女子,她突然觉得无比陌生。
不过皇后的问题提醒了她,令常贵妃迅速将那些陌生情绪抛开。
“启禀皇后娘娘,妾身今日前来求见,是为五皇子的生日宴而来。”
柳明月抬手示意了一下,“坐下说吧,关于这件事,本宫不是让人与你解释过了吗?如今皇上不在宫中,本宫既要操心前朝,还要管着后宫,怕是难以周全,今年只好委屈一下五皇子了。”
常贵妃就是听了这话,才坚持要守在坤元宫,要当面与皇后说此事。
“皇后娘娘说得这些,妾身当然能够理解,只是太子十四岁就开始议亲、成亲,五皇子今年已满十六岁,也是时候该为他的终身大事考虑一下了,妾身才想借他的生日宴操办一下。”
得,这是在说她这个皇后偏心,只顾亲生儿子,不管其他皇子的终身大事呢。
可她还不能解释,不管是太子当年的那场选妃,还是紧随其后的成亲,其实都是出于皇上的政治需要,她这个皇后从头到尾都没话语权,只有配合的份。
“太子与太子妃的亲事,常贵妃当年应当也曾听说过一些,所以才会在皇上的谕旨下,那么仓促的给办了,至于五皇子的亲事,依本宫看,最好还是等到皇上回京后,再由皇上定夺为好。”
常贵妃当然知道太子的亲事是怎么回事,毕竟她当年为这事,可没少在暗中笑话中宫,让太子娶那么个父母双亡,亲族无靠的太子妃,简直是自断臂膀,失去可以拉拢一大助力的良机。
“妾身考虑到五皇子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就想先相看起来,至于将来到底定下哪家的姑娘做五皇子妃,自然是要等到皇上回宫后再做定夺。”
十五周岁的年龄,怎么就年龄不小了?面对这种三观认知上的巨大差别,柳明月很有些心累。
不过她也懒得与对方纠缠这个问题,直接冷下脸道。
“不管贵妃再怎么心急,给五皇子相看的事,也要暂缓,等到皇上回来,贵妃想怎么相看,只要皇上允许,本宫都不会过问,但是在这之前,后宫必须要遵照本宫的安排,禁一切人多聚集活动。”
常贵妃再次感受到那种令人下意识心悸的慑人气势,不自觉的就气短了两分,强笑着应道。
“是,妾身一定会遵照您的旨意,安心等候陛下早日回宫。”
有了‘都不会过问’这么一句承诺,常贵妃的心里就踏实了,也算是不枉她坚持在这坤元宫里守了大半天。
当年太子的亲事定下得那么急,而且还是那样一个太子妃,让常贵妃对五皇子的亲事更为重视。
而她仗持着皇上对五皇子很重视,再加上她自己在皇上面前,也能说得上两句话,并不怎么担心皇上会在不跟她商量的情况下,擅自给五皇子定下亲事。
可是如今换成皇后在前朝后宫一家独大,她就忍不住担心了,担心皇后会借机谋私,给五皇子指一个家世背景更为不堪的五皇子妃。
所以她才借着五皇子的生日一事,前来试探皇后的态度,同时也为向皇后表态,五皇子的亲事她要作主。
直到常贵妃心满意足的离开,柳明月才逐渐领会到常贵妃此行的真正目的,不禁嗤笑出声。
她可没有给别人乱点鸳鸯的爱好,在她看来,强行让人家结为婚姻不幸的怨偶,完全是在造孽。
所以柳明月不仅从没考虑过要为五皇子妃指婚的事,即便皇上强行将这活摊派给她,她也会设法推出去。
至于常贵妃在担心什么,柳明月也不难猜到,毕竟在对方与许多外人看来,都觉得太子娶太子妃一个孤女,实在太亏,若想打压五皇子,现在是最好机会。
可是在柳明月看来,太子妃是个人品性格都非常好的女孩,虽然是被皇上一意孤行,强制推给他们母子的,但是在她与太子妃接触过后,只觉得庆幸,没有半点的埋怨。
所以她又怎么可能会像常贵妃所揣测的那样,因为觉得太子妃没有娘家势力做依仗,就想趁机干涉五皇子的亲事。
扶着婆婆往后边宫殿走得太子妃见她突然失笑,不禁有些好奇。
“母后这是突然想到什么开心事了?”
柳明月笑着拍拍她的手道,“我是突然想到常贵妃这趟过来,到底在打什么小算盘了,哼,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辛苦你了!”
让她一个太子妃,应酬一位贵妃,轻不得重不得,陪着一坐就是大半天,着实挺难为人。
郭锦秋却笑着摇摇头道,“母后言重了,儿臣虽觉有些无聊,但也谈不上辛苦,只是与贵妃娘娘聊了聊她年少时候的事,她的记性挺好的,就是儿臣听着,仿佛与有些事对不上。”
在郭锦秋看来,常贵妃实在不算聪明,聊得兴起之际,将自己的老底都给漏了,还浑然不觉,不过因事关重大,她在说到后面那句时,声音压得极低。
柳明月闻言,下意识挑了下眉,她已经猜到太子妃通过这大半天的应酬,发现了什么,便抬手示意了下。
郭锦秋难掩惊讶得点头,她没想到,自家婆婆似乎也知道些什么,这也证明,自己的猜测没有错。
“随她去吧,本宫这一天天的,都要忙得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了,哪有时间计较那些无关紧要的事,你也不用放在心上。”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书友了秋的投雷,大家的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
感谢在2024-08-16 22:36:31~2024-08-17 18:00: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了秋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看花吃酒唱歌去5瓶;流心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当了近三年的皇后,别的不说,后宫这些妃嫔的大概情况,柳明月还是了解的,尤其是像常贵妃这样的重点关注对象。
所以柳明月当然是早就发现了,这位不怎么聪明,真正值得在意的,是她背后的常家人,其中有着能屈能伸,很擅长把握机会的人。
幸亏人家是将家族利益放在首位,对扶持五皇子上位一事,并没有那么大的执念,要不然,原主和太子还真不一定能坚持到换她来。
郭锦秋显然是在陪着常贵妃聊了大半天后,无意间从常贵妃的话中发现了漏洞,发现常贵妃提起某些闺中之事时,与五皇子的出生日期对不上。
对柳明月而言,曾让原主感受到巨大压力的五皇子,在她这里,已经完全构不成威胁。
所以她即便能确定五皇子是皇上心中白月光的孩子,也没那在意,总而言之,就是她已确定,对方的杀伤力,远没有原主所认为的那么大。
事实已经表明,皇上是个很现实的人,他的思想观念和当前时代的普世观念看着很相似,本质上其实不太一样。
这可能既是皇上能从无数枭雄中脱颖而出,又能亲自将她这个皇后推到前朝的原因,总能出人意料,让人难以看清的虚实。
毕竟皇上可能是因其出身经历,近乎本能地擅于伪装,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很符合这个时代的普世观念的人,心中却又存在很多与世情不相符的思想观念。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他一边大张旗鼓的追封他那些死去的先祖和长辈,彰显孝道,一边不顾旁人的质疑,无视那些还活着的亲族的操作,连柳明月都觉得佩服。
而皇上却能通过这番操作,获得百姓的认可,也让那些受封的功臣深感自己跟对了明主,觉得自己的爵位更加珍贵和难得。
同时,皇上既能省去大笔用来供养宗室亲贵的钱,还能不必受那些亲手足的亲族长辈的钳制。
真可谓是一举数得,至于此举可能遭受的些许非议,务实的皇上显然压根就不在意。
这种思想,在当前的这个时代,实属罕见,尤其是在身居高位者身上,纵观所有前朝历史,都没见到其他开国皇帝会这样操作。
所以在发现这点后,柳明月早已放弃初来时的一些打算,她更相信,只要能让皇上发现她这个妻子的存在价值,后宫那些个宠妃都将是浮云。
从皇上主动选择让她临朝听政的决定上,不难看出,她的判断是对的,这两三年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如此一来,再去针对让原主深感威胁的常贵妃母子,反倒显得她心胸狭窄,难堪大任。
皇上离京,没给热闹繁华的京城带来多大影响,唯有上伯府受到的影响最大。
以往不说是门可罗雀,总之不算热闹,不管是在勋贵圈,还是在权贵圈,存在感不算高的上阳伯府,可谓是一跃成为京中顶级名利场中贵客。
带着大笔礼物去拜访上阳伯府的人,更是多不胜数,上阳伯府的门前形成了车水马龙的盛况。
这种变化在初时,的确让柳家上下都为之感到惊喜和享受不已,可是随着他们在随后就收到来自宫中的警告,迅速变得低调起来,再不敢出去招摇,也不敢放人进门。
最近这两三年消停了许多的柳老夫人,此刻正在府中大发雷霆。
“……你们不趁这个机会,带着她们多出走动,给她们定门好亲事,还要等到何时?再拖下去,让我如何跟她们母亲交待?”
柳五夫人满脸为难得看向她大嫂,柳大夫人在心中叹了口气,终究还是出面替她拦下婆母的诘问。
“母亲,娘娘代理朝政,看似无比荣耀,实质是步步艰难,她既有旨意示下,我们务必要遵旨行事才好,要不然,一旦惹出什么事非,让人拿到把柄,势必会给娘娘和府上带来更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