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这话顿时引得周围众人一片惊呼声,郭引章正听着,耳边就传来同僚的声音。
“郭贤弟,你也来了,我还以为你不喜凑这种热闹,就没问你,没想到你这次竟然也来了。”
郭永章是上科的会元,殿试时被钦点为榜眼,在翰林院任正七品的翰林编修,皇上很欣赏这位年轻俊杰,又破格提拔让他兼任起居舍人,负责记录朝议。
所以对于这位若无意外,定会前途无量的同僚,翰林院的人多抱着要尽量结交的态度。
郭永章倒也没有因此而自傲,态度谦逊得拱手道。
“有劳吴大人挂念,下官也很好奇娘娘所说的那种材料,若真有那么物美价廉,还真是国之幸事。”
吴大人正是与其同科的状元,在翰林院任从六品的修撰,因着既是同科,又是一同进得翰林院,两人走得也就相对要近些。
“是啊,可惜前面视野好的位置,都被老大人们给占据了,咱们落在这后面,怕是看不清什么。”
若非有大批的御卫军在周围维持秩序,这么多的人聚集在此,还真容易发生动乱。
而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宫门尚远,与不能靠近宫门一定范围的百姓们混在一起,周围还有不少与他们差不多情况的低品阶官吏。
以他们的身份,其实有更往前站的资格,只是在这种场合下,聪明人都知道要低调些。
稍有不慎挤着哪位勋贵或老大人,甚至不必真正挤碰上,只要碍了哪位上官的眼,都有可能惨遭针对。
好在没让两人等太久,随着前方传出一片嘈杂声,就见常在皇后跟前听差的太监总管,带着两队人从宫里走了出来,一队抬着一个类似石块的东西,一队分别抱着盆或挑着桶。
两队人停在正前方特意空出来的位置上,那个疑似石块的东西被放到一个提前搭好的台子上。
那太监总管上台说了几句后,就有几位大人上前,拿起御林卫提供的锤子,相继用力朝那块大‘石’块上砸了上去。
远远看着那‘石’块在相继承受数次锤砸后,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幕显然让人看着很不服气,又有大人上台,接过锤子开始砸。
几位明显是武将出身的大人出手,那个块状物这才开始出现变化,最终碎成了数块。
即便砸开了,也足以让人看出那一块东西有多结实,比他们熟悉的墙壁结实多了,可能也就比石头差点?
远远看台上情况的场景,就能知道那‘石’块若是由皇后娘娘说得那种材料制作出来,那种材料绝对是能用来修筑工事的利器。
接下来,就是另一队人上台,将各种沙土混在一起,又往里面倒上水,然后开始搅拌的场景。
“看来那些笑话娘娘说大话的人,都能闭嘴了,有了这么结实,还这么方便的材料,重修苍河大坝的事,还真变简单了呢。”
以他的身份资历,注定没有资格去肖想主持这项工程的职位,但是只要能参与进去,就能获得一份漂亮的功绩和履历吧。
想到这里,吴修撰的心中忍不住有些火热,迅速凑到郭永章耳边低声问道。
“郭贤弟,你有参加昨天的大朝议,可知娘娘对重修苍河大坝的事,有什么安排?”
听到这个问题,郭永章心思微动,迅速明白对方是在打什么主意,不过他没有在意,直接选择成全。
“娘娘当朝下令,让有意竞任重修大坝负责人一职者,写份含有个人履历和对河工见解的自荐书呈上去,这个要求应当不会局限于竞任主管者,吴大人若有想法,想来也能一试。”
结合皇后娘娘上次搞得那场大招募,不难看出,皇后娘娘要用人,首先要看的就是带有个人履历的自荐书。
他特意加了句‘对河工见解’的要求,则是根据娘娘昨日的态度,得出的判断,便顺手帮一下这位同僚。
毕竟这位同科能在殿试中压他一头,所依仗的就是他的文章写得很务实,平日爱好广泛,在水利、营造,乃至农业方面,都很有见地。
无论是皇上,还是现在代理朝政的皇后,都毫不掩饰他们都喜务实的一面,在这么两位上位者面前,文章写得再怎锦绣华丽,只要不够务实,就会落于下乘。
吴修撰闻言,顿时双眼一亮,他当然知道这个消息的重要性,也许他不用设法求人举荐运作,就能凭借自荐拿到这次机会。
而这个消息虽是在大朝议中当众公布的,但是有心人肯定不会让这个消息被广泛开,毕竟那样的话,竞争可就更大了。
“大恩不言谢,郭贤弟的提点,在下定当铭记在心。”
郭永章笑着摆摆手道,“吴大人言重了,希望你能得偿所愿。”
若他不是兼任起居舍人,可能也会设法争取这个机会。
毕竟事关苍河大坝,本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大工事,绝对是个用来立功刷资历的好途径,要不然,也不会引得那些老大人不顾体面厮打出手,更如何如今又有了这么好用的新材料。
只是那些与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朝野动向,甚至是观察与了解上位者言行的起居舍人的位置相比,又都不算什么了。
在才华水平方面,曾与他在仲伯之间的魏长延,在距离宦途只差一步距离之际,毅然选择放弃,走上了另一条路。
之前他还觉得,即便魏长延能在宫中产业里脱颖而出,最多也不过是得皇后欣赏重用,这辈子的成就终究有限。
可是现在的他,已经不会那么想了,如此精明厉害的皇后,皇上都放心让她代理朝政了,她若想提拔谁上位,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不想被比下去,郭永章很珍惜现在的位置,也想利用这个可以接触权力中心的机会,给上位者留下个好印象,这势必能给他的后继升迁带来极大便利。
收到群臣和百姓们皆对新材料感到大为惊叹的消息,柳明月很满意,毕竟水泥除了将要用在苍河大坝上,还将用在朝廷的其它工事上面。
更重要的是,它还将对外出售,所有大安人都有可能成为消费水泥的潜在客户,从而为她的水泥作坊带来丰厚收益。
即便对于水泥,她从开始就打着要薄利多销的策略,但是架不住那玩意产量高。
哪怕受限于现有的条件,现在的筑窑技术相对较差,但是一窑也能出产个十几二十几砘灰,成本还低,只要卖出去得足够多,就能大赚特赚。
这次在宫门外展示水泥凝结后的坚固程度,又当众演示了一下水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也相当于是在大安最具影响力的一群人面前,为接下来水泥的销售,免费做了一次效果极佳的推广与宣传。
看着最新递交上来的几份自荐书,柳明月忍不住感叹道。
“本宫将用来修大坝的水泥都给准备到位了,结果负责修大坝的团队还没组建起来,这些人的办事效率,真让人失望。”
高长庚笑着恭维道,“要是那些大人们做事,也都能像娘娘这般雷厉风行,毫无私心杂念,咱们大安何愁不能尽快恢复天朝上国之威?”
听对方提起‘天朝上国’,柳明月就想起了西北那边的情况,她令各处作坊负责调集的采购的物资,大半都已运抵西北大营。
“首批运往西北的那批武器装备,现在到哪了?能赶上陛下的行程吗?”
“娘娘放心,运送军资的队伍虽然晚出发了几日,但是行进速度更快,根据目前的情况看,若无意外,应当能赶在陛下抵达威远城前,和御驾汇合。”
柳明月笑着点头道,“那样就再好不过了,等他们办好这件事回来,本宫要重赏。”
高长庚赶紧谢恩,柳明月摆摆手道。
“现在谢恩,还太早,本宫可是有前提条件的,武器局那边,你也要帮忙盯着些,本宫既要产量,也要质量,若只能保证一个方面,那本宫选质量,那些可都是给将士们用的东西,是要在关键时刻保命用的,绝对不容疏忽。”
身为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高长庚听到这话,感触格外深,强压下心中涌动着的感动,沉声应道。
“娘娘放心,微臣也是上过战场的人,当然知道轻重,一定会为您把好质量这一关。”
与此同时,皇上也收到首批从京中运出的武器和盔甲等物资,晚了近十日出发,在昼夜兼程的努力下,已经快追上御驾队伍的消息。
放下手中的奏折,皇上忍不住感慨道。
“皇后有心了,现在想想,倒是朕有些思虑不周,都没想到要带些礼物去。”
何忠边给他添茶,边笑着恭维道。
“陛下与娘娘夫妻一体,娘娘能够想到,而且备上,也是一样。”
皇上笑着点头,“也是,皇后给朕准备的,跟朕亲自准备的,没什么差别。”
有了这些礼物,皇下对接下来的西北边防之行,乃至边境大战,都更有信心了,更何况这还只是第一批,算算时间,第二批应当也已整装待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8-19 22:38:27~2024-08-20 17:11: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明瞳5瓶;18岁风流女富豪、此人梦游中~~~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想到除了竞争主管者,可以递交自荐书外,其他有心想要加入重修大坝团队者,也能呈交自荐书的人,当然不止郭永章。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天,柳明月收到一大批自荐信,她白天的工作本已够多,只得在夜里加班看那些自荐信。
总算从中选出一些她认为能满足基本要求的官员,然后逐一对他们进行面试。
这般加班加点得连续忙了四天,才将负责重修大坝的成员都给确认下来,东河府那边。
因承天三年的修坝贪腐案,东河府的官员基本算是被彻底清理了一遍,被拿下的人近半。
只有现任河东府知府,和前段时间刚被调去补缺的官员中,与河工有关联的几位,是未经面试,就被直接纳入名单中的。
当朝宣布完入选名单后,柳明月又接连点出七名官员。
“为了避免承天三年的事件重演,本宫要成立一个由七人组成的资金监管组,由李尚书亲自任组长,这笔重修大坝的资金若是再出现问题,本宫会如何做,你们都是知道的。”
听到这话,朝堂上的众人都下意识低下头,他们当然都见识到了,从而也都知道了,皇后是个遇事毫不留情面的人。
没犯在她手上,一切都好说,犯到她手上,可就没有网开一面的说法,所有人,根据涉事轻重,有一个算一个,都被给拿下,不惜出动驻军,也不愿轻拿轻放。
不管心里再怎么吐槽,群臣还是高声道,“娘娘圣明!”
随着御驾越发接近威远城,皇上这边收到的奏折,也在日益增加。
当何忠再次抱着一大摞奏折进来时,皇上忍不住嗤笑出声。
“这批奏折中,又有几成是参奏皇后的?”
何忠闻言,忍不住露出个苦笑。
“近八成,不仅有京中的,还有地方上的,微臣都想不通,娘娘应当还来不及与他们打交道才对,怎么连他们也跟凑热闹。”
皇上冷哼一声道,“还不是官官相护,皇后这次出手太利落,将所有涉案的人都给一网打净,那些人敢伸手,背后当然都是有依仗的,他们不敢跳出来捞人,只能针对皇后了。”
何忠露出愤愤不平的神色,“还好陛下英明,不会被这些人蒙蔽,娘娘也不过是想为陛下出口恶气而已,就引来他们这么大的恶意。”
这话算是说到皇上心里去了,承天三年,东河府上奏要大修苍河大坝,国库一贫如洗,建议缓个一两年再修。
“是啊,真当朕是个耳根子软的,他们将冤枉皇后的话说上无数遍,朕就能相信他们,哼,怎么可能?”
皇上因自己的出身,很担心大坝会提前溃堤,致使下游百姓遭灾,便力排众议,将还在路上,没有正式入内库的三十万两银子,直接拨去修坝,说是倾其所有都不为过。
毕竟那时为给二公主筹办亲事,宫里的各种花费支出本就极大。
结果时隔不到三年,就被曝出,他顶着巨大压力拨出的几十万两银子,真正用到修坝上的,只有不到两成,八成多都被那些贪官给昧下了。
而他在后来还因收到汇报,说是大坝被修得十分规整,用料极佳,又能再坚持个百年不用大修,对所有参与修坝的官员,都予以重奖。
收到确认苍河大坝在承天三年的那次大修中,只修了个表面,根本没有解决大坝存在的根本问题,所以只坚持不到三年,就到了将要彻底重修地步的奏折时,幸亏附上的还有皇后对相关涉案人员的处置决定,要不然,他得被这件事活活给气死。
所以何忠说皇后是为他出口恶气,才会那么不留情面得严惩涉案人员,皇上本人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在皇上看来,皇后一向是善良大度的,要不是为了他,肯定不忍将那些人重的都砍头,略轻的都流放,或是罚到矿上做苦工,还都是全家一起的那种。
何忠整理完那些奏折,将其中一摞推了下。
“陛下,这是京中最新送来的,负责重修苍河大坝的名单出来了,这些也是参奏娘娘的。”
皇上直接大手一挥,“全都搁置,朕不用看,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因为记恨皇后没选他,或是他们一派人,这才找朕告状。”
何忠负责对这些普通奏折进行初*选分类,哪怕都没详看,只略扫了一眼,也能知道个大概内容,轻笑着恭维。
“陛下英明,好像还真是如此。”
皇上再次冷哼一声,“那些人,一个个的都瞪大双眼,想要纠出皇后的过错,结果他们连‘任人唯亲’四个字,都没机会栽赃给皇后,只能反复说皇后霸道、独裁、任性妄为、朕能理他们?”
不过嘴上虽然这么说,皇上心里清楚,也有些人参奏皇后并不一定是为了针对皇后,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向他表忠心。
何忠若有所思得回道,“微臣实在想像不出来,娘娘能有多霸道、独裁、任性妄为,只知她安排宫宴、祭典等事务,都会叫来其他娘娘一起商量。”
皇上点头,他才是一直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当然知道想要让下边人听话,肯定要表现得强势果断些,要不然,只有被那些人拿捏的份。
“是啊,还不是因为皇后做的某些安排不如他们的意,才会受到这些攻讦,通过这些事,就能看得出来,朕肯定也会令许多人不满,只是他们不敢像这样说出来而已。”
但凡是坐在那个位置上,所做出的决定,都做不到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就势必会引起另一部分人的不满。
对于这个话题,何忠就不好接话了,随即转移话题道。
“就是不知那个叫水泥的新材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竟然那么好用?”
提起这个话题,皇上的心情也很好,毕竟那水泥作坊也有他的份。
“皇后说话,向来实诚,她说好用,那肯定好用,可能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京中众人的评价了。”
对柳明月而言,总算将重修苍河大坝的事情落实好,她才算是松了口气。
毕竟苍河大坝实在关系重大,其下游不仅生活着上百万百姓,还有着大片的良田,是大安的重要产粮区之一,连她都在那里购置的有田庄。
所以苍河大坝的溃堤风险,一定要提前解决,以免让整体形势刚刚开始好转不久的大安,遭遇难以承受的重大损失。
郭锦秋亲自端着一盅汤过来,“母后这些日昼夜操劳,看着清减了不少。”
柳明月笑着接过汤道,“瘦点好,人精神,到了本宫这个年纪,人一胖就容易百病生。”
说起这个年龄问题,她就感到憋屈,奔三的她一觉醒来,就到了奔四的年纪,还没处说理去。
其实奔四也就算了,在她自己的时代,三十多岁,还年轻着呢,可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可以当祖母的年纪了。
每次被大皇子、二皇子家的孩子叫皇祖母时,她就会感到头皮发麻,实在太考验心理状态了。
喝完汤后,柳明月笑着问道。
“你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吧?”
郭锦秋笑着摇摇头道,“有母后挡在前面,儿臣所面对的这点,算不上什么压力,倒是太子,他常在各部行走,认识的人不少,这段时间以来,接待了许多人,也拒绝了许多人。”
这是在给太子表功呢,柳明月对此当然是深感欣慰。
“太子这是长进了,以他的身份,可不能做个抹不开嘴,不好意思拒绝人的青涩少年。”
这段时间以来,有许多人都在绞尽脑汁的四处钻营,想要将自己的名字写入名单中。
当然有人想找太子说情,昌国公府那边,也有找到太子妃,托她向皇后说情。
毕竟皇宫内外的人,都知道皇后很宠爱太子妃,不仅亲自将她带在身边教导,还让她接手部分宫务的事。
“毕竟有母后以身作则,太子与儿臣当然要以母后为榜样,绝对不能坏了您的大计。”
太子妃是真心敬佩自家婆婆,觉得她太厉害了,给她带来巨大的震撼,她做梦也没想到,原来女子不仅可以优雅端庄,还能出现在朝堂上力压群雄,让他们只能无奈臣服。
与此同时,提前下达到地方,要求东河府及周边区域,开始征劳役,确保新的苍河大坝能及时开工的消息,也已在地方传开。
这个消息宛如一石惊起千层浪,迅速在无数人家引起轩然大波。
在老百姓们看来,三年前就曾征过上万劳役,辛苦了数月,那次还只是大修,这回则是重新修建,肯定会耗时更久,更加的辛苦。
而征劳役,在无数百姓看来,都可以称得上是去送命,就算人没死在役中,服完一场劳役,也能让人丢掉半条命,或是累坏根本。
看到一家家百姓在收到征役通知后,皆如丧考妣般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一桩桩家族纷争,乃至拼死也要逃役的现象,让负责征役的官员都有些不忍心。
“府公,能不能朝远处征,我们这附近,在承天三年已经征过一遍了,如今再征,还要征得更多,百姓们的怨愤极大,下官觉得这么下去,说不定要生变啊。”
现任东河知府刘树仁长叹了口气,他的心情也很沉重,所承受的压力更是极大。
“本官又何尝不知这件事情的难处,且不说娘娘的旨意是要就近征召劳役,关键是我们的时间有限,即便有了娘娘提供的新式材料,也不一定能赶在汛期到来前完工,此时不心狠一些,等到真到了那天,再为今日因心软而误工期感到懊恼,也无济于事了。”
不过刘树仁嘴上这么说,回头就上了一份奏折,向朝廷申请,希望能减少首批劳役的服役时长,同时能从外地征调一批劳役过来,好确保能在不误工期的前提下,还能安抚民心。
对于朝廷而言,征调超十万的劳役,大批的青壮男丁聚集,本就是件极具风险的事,尤其是在大安尚处开国之初之际,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民变。
刘树仁在自己的奏折中,充分讲述了自己的担忧,充分展现出对方想为民请愿的心。
只是当这分奏折被拿到朝廷上议论时,群臣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从外地征调劳役,也容易引起被征区域百姓的怨愤。
而且每次征役,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征役,都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支出,这样是在给朝廷增加负担。
眼看文武百官又要吵成一团,对此早有准备的柳明月直接抬手制止住他们。
“本宫自从收到这份奏折后,就觉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的百姓实在太苦了,忧心到夜不能寐之际,本宫终于下定决心,纵然朝廷也穷,帮不了他们,可也不能将朝廷的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再给他们增加苦难,所以,本宫决定,好好改善一下此次的征役待遇。”
崔丞相还真没看出皇后哪有夜不能寐的迹象,可是人家既然这么说了,他们也就只能这么信了。
“娘娘仁慈,不知娘娘打算怎么改?”
在这些人看来,那可是关系到数量多达十万以上的劳役的待遇,想要改善,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说简单点,就是想给那些劳役改善一顿伙食,都需要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
早在柳明月下旨让苍河府就近征役时,就已经有了想法,如今收到刘树仁的奏折,不过是就着台阶下,顺便将自己的早就做好的方案送出去而已。
所以她在昨夜不仅没有夜不能寐,还睡得尤为踏实,一早起来,就让人将她早拟好的谕旨送了出去。
“为了能够尽快安抚好民心,本宫所制定的改善方案,已经发往东河府了,所以诸位大人都不必再争了。”
敢情皇后将东河府知府的这份奏折拿到朝议上,只为通知他们一下,该怎么做,人家已经连夜安排好了,压根就没打算参考他们的意见呗。
“娘娘,此乃涉及十数万劳役,稍有不慎,就能酿成严重后果的大事,您这般直接给出处置结果,恐怕不妥吧。”
“王大人说得是啊,娘娘,此次重修苍河大坝的预算,本就不算充足,哪怕有您的产业给提供的水泥,就那点预算,也不经花,不管您想从哪方面为劳役们改善待遇,怕是都负担不起,若是您的承诺许出去后,到时兑现不了,可就更难收场了。”
随后又有多位官员相继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话说得都还算委婉。
由此可见,这段时间以来,她也算是在这些大臣心中初步树立起了威信,而不像最初的那段时间,总有人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她一女流之辈不懂国家大事,不要瞎掺合。
“诸位的考虑都很有道理,不过在本宫看来,这道理虽是愈辩愈明,但是在如何处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诸位大人理该在如何才能为国为民好的前提下,摒弃一切私心,共同群策群力,而不是在争吵中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此话一出,众大臣不禁有些心虚,毕竟他们都已习惯遇到重大决议时,先你来我往的争吵,朝上吵不明白,还要一边在外联络,引导舆论风向,一边找能说得上话的上位者,为己方争取更多支持。
如今皇上不在,由这么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后掌权,在关系如此重大的决议上,也敢先斩后奏,完了还要把他们奚落一顿,偏偏他们还都无言以对,因为人家是站在为国为民的大义上,正气凛然得奚落他们。
还是身为百官之首的崔丞相很有担当得站了出来。
“娘娘教诲得是,臣等惭愧,只是不知,娘娘决定从哪方面着手?”
反正圣谕已经下达,在凌晨时分就送了出去,柳明月坦然回道。
“当然是从衣食住行方面,全方位进行改善,过去都是无偿征役,本宫决定,这次给工钱,每人每天二十文钱,能力强,表现优秀者,还能额外给予奖赏,体力无法负担所有工种,或是不愿服役者,皆不得强求,严禁出现官吏殴打催工现象,有怠工现象者,直接令其返家即可。”
李尚书骤然抬起头,“娘娘,不可啊,每人每天二十文,那十多万人,朝廷如何负担得起啊,更何况,一天二十文,是京中打短工的工钱,那东河府,用不了这么多吧?”
柳明月皱眉道,“为何你们都说是十余万,谁告诉你们这次征了十余万劳役?本宫是令东河府征召四万多劳工。”
听到这话,殿内一片寂静,群臣都觉得难以相信,不是说要赶工期吗?不多召点劳工,如何能够早日完工?
在柳明月看来,那苍河虽是她熟悉那条河,可他们又没条件修三峡大坝,有了水泥和粗制版钢筋,不必伐木,也不必开山挖石,也就不必频繁的长途搬运那些材料,哪里用得上十余万人。
之所以征召四万多人,还是为了方便两端同时施工,力争早日完工。
只是这些考虑,柳明月都没跟这些人商量,任由他们误会而已,毕竟说出来了,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扯皮,严重拖拉办事效率。
仅召了四万多劳多的消息,实在太过惊人,众大臣迅速忘了她说要从衣食住行,全方位改善劳工待遇的问题,也忘了继续反对她要给劳工发高额工钱的事。
“娘娘,您说只征召四万多劳役,是指首批吧?”
柳明月十分淡定得回道,“嗯,也算是首批,后续看情况,若有需要,肯定还要再召人。”
听到这话,群臣才觉稍感放心,就是他们总觉得这事好像没那么简单,皇后也太独断专行了些,这么大的事,都不与他们商量,就擅作决定,放出的消息,还有利用十和四的读音相近,误导他们之嫌。
当即就有不少大臣决定,回去就给皇上给折子,参奏皇后任性妄为,却不知皇后瞒着他们,可没瞒皇上,早就提前将她所做的一切安排,都详细汇报给皇上了。
与此同时,接受征召的首批劳工提达位置时,竟然发现那里在修建房子,建房的人中,既有就近征调的驻军,也有最先到的劳工,每人都有工钱的那种。
知道有工钱,本来还满脸苦涩的人,顿时来了劲头,赶紧去报名参与盖房工作。
参与进去后,才知道他们盖的那些上好的砖房,竟然都是给他们这些劳役准备的临时住房。
“俺地娘欸,这么好的房子,竟然是盖给俺们住得?”
这是每一个刚抵达工地的劳工,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得感慨,这房子比他们自家的房子还好得多,竟然是给他们盖的,而且还给发工钱。
要知道他们从前服劳役时,都是在官老爷划定的区域内,随便搭个窝棚,就算是住处了,何曾有过官家还给专门盖房子住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