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幸亏有朝廷的提前预警,还给他们准备了安置点,让他们不仅能保下家中的贵重物品,还能在这样又是雨又雪的寒冷天气中,有个安稳的存身之处。
朝廷免费发放的热水和食物,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们的悲伤与焦虑情绪。
接到各处一早呈交上来的各种统计数据,虽然统计下来,城内依旧出现了上百人的伤亡记录,但是柳明月也觉略松了口气。
这年头无法确认地震等级,但是从房屋倒塌数,以及个人的亲自经历上,不难判断,这次地震等级不算低,地震爆发的时间点,又是人们最没有防备的半夜子时。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这么一场地震,那个死伤,绝对是难以计数,而这恶劣的天气,则会让本就糟糕的局面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皇上也觉稍松了口气,这样一场大灾难,只出现这么个伤亡人数,足以彰显朝野上下在昨晚忙了大半夜的成效。
至于那些伤亡者,多是不听官方人员的再三提醒和警告,心存侥幸,坚持要偷偷留在家中的人,对此,不仅皇上,连向来重视人命的柳明月,都没有多少感觉。
他们都已经竭尽全力,坚持不配合的人,只能为他们自己的选择负责。
“唉,朕现在最担心的是城外的情况。”
柳明月也是,城外百姓住得相对分散,倒不怕寻不到空地避灾,关键是,不确定昨晚有没有将消息传递到位,百姓聚居地周围有没有发生山体垮塌等灾难。
“是啊,现在最让人忧心的是城外,城里目前的态势还算稳定,不过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多,负担也不小啊。”
灾后重建将是一项大工程,柳明月打算干脆借此机会,将那些房屋倒塌严重的区域,都重新规划一番。
让那些受灾百姓以工代赈,无论男女老少,都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争取能早日盖成新房,让他们各自归家,连实在干不活的老人,都可以负责照看五岁以下的幼童。
听完柳明月的想法,皇上有些震惊。
“倒也不必如此吧,那些男丁去干活,妇女负责准备饭食即可,至于那些老少,就免了吧。”
柳明月却摇头道,“老人闲着容易多思多虑,小孩闲着容易生祸事,距离盖好房子,让他们住回去,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还是都给他们找些事干,才能让他们都消停些。
朝中大臣们听说这些安排时,也很震惊,他们甚至忍不住怀疑,皇后是不是因为见不得那些人吃闲粮,才会想出给那些灾民,不分男女老少,都给安排活干的操作。
柳明月才不在意那些人如何非议她,京城及周边区域的地动损失都统计出来后,她才放下一直提着的心,城外的受灾情况相对还算好点,也有出现房屋倒塌与受损现象。
只是与城内百姓相比,城外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的生存经验更足。
即便是在没有接到官方提醒的区域,他们根据家中猫狗、牲畜的异常反应,也有意识到情况不妙,并即时做出反应,所以人员的伤亡数,甚至还不如京城里的多。
至于距离更远的一些府城与村镇,也有不少受到影响,但因震感不算强,损失也就更小了。
如此一来,朝廷当下面对的最大压力,就是要做好安置好受灾百姓,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为此,柳明月拉着皇上,再次大出血,捐赠了大批的钱和物,尤其是水泥。
对此,朝中文武百官表示,不管怎样,皇后别的方面不说,论大方这一点,绝对是无人能及,遇到事儿,她是真舍得。
杨宛如对地动这件事,当然是抱着高度关注的态度。
当她得知,京城内外的伤亡人数只有不到三百,失去房屋的受灾百姓,也都得到朝廷统一的妥善安排,没有出现任何骚乱现象时,实在有些不敢相信。
毕竟从她爹进宫,到发生地动的时间点,中间只隔区区三个多时辰而已,宫中怎么可能做到力挽狂澜?
【作者有话说】

花了几天时间,才将因这场地震而引发的种种后续事务都给安妥善,一切都重回正轨后,论功行赏的这一步骤,才被正式提上日程。
谁也不可否认的是,及时进宫报询的杨弘深,当居首功。
只是杨弘深本就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被皇上任命为四品京官的,若非柳明月已在朝中确立起了自己的口碑,旁人肯定少不了会认为他是因裙带关系,才得以当上左佥都御史的。
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在暗地里对他升官一事表示质疑。
如今有了这桩功劳,也算是即时帮他坐稳了目前的位置,而皇上也不便再在短时间内,再提升他的官位。
杨弘深显然也对此有心理准备,所以皇上在朝堂上问他想要什么赏赐时,他谦虚的回道。
“启禀陛下,对于这次的事,微臣实在不敢居功,若非微臣的大女儿进京时发现了此事,又及时告诉微臣,微臣根本无从知晓此事。”
皇上笑着点头道,“嗯,幸好你家女公子是个心思灵敏的,能及时注意到那些异常现象,确实当得起这个首功,朕理应重赏她才是,依你之见,朕该赏她些什么合适?你尽管提,无需顾忌,她能立下如此大功,受得起一切重赏。”
重赏一个姑娘家,可比重赏一位朝堂重臣容易多了,因为顶天了也不过是赏个公主身份而已,皇上可不在意这个。
杨弘深当然能听得出皇上要重赏他女儿的诚意,迟疑了一下,才回道。
“臣确实有个不情之请,臣女已到摽梅之年,只是这亲事尚未有着落,若能劳烦陛下帮忙指门亲事,乃是臣女和杨氏的无上荣幸。”
皇上闻言,心中很高兴,还下意识瞥了皇后一眼,因为他已察觉到皇后认为他擅自给人指婚,乃是在乱点鸳鸯谱,并不支持态度。
可是如今,他连襟亲自开口求他帮自家女儿指婚,皇后总不至于反对吧,不过他还是要问一下。
“哈哈,这事简单,杨卿家可有中意的人选啊?”
想到凭借女儿的功劳,这事肯定能成,杨弘深直接坦言道。
“臣曾听人说,平国公长子是个英勇善战且人品贵重的好少年,便有意招他为婿,还请陛下成全。”
皇上愣在当场,有些没反应过来,柳明月迅速开口道。
“杨御史应当知道,平国公一家,这几年一直驻守在西南边境,咱们对他家的情况都不了解,事关令媛的终身大事,本宫认为这结亲,还是要慎重些为好,而且,你可曾征询过令媛的意见?”
听到皇后竟然为他女儿的事情开口,杨弘深莫名感到有些受宠若惊,其他大臣也觉得,这亲戚终究是亲戚,皇后对外甥女的亲事,还是很关心的,杨弘深拿女儿这么大的功劳换赐婚,实在糊涂。
“有劳娘娘关心,微臣不甚荣幸,微臣在家中时,曾与小女提起过此事,她表示愿听长辈安排。”
也就是说,这是人家父女俩商量好的事,柳明月只是微微点头,皇上已趁此机会收拾好心情。
“赐婚的事简单,只是平国公府不在京中,朕只知道他家世子还没成亲,但不确定他有没有定亲,这样吧,待朕派人传信确认过后,若那孩子还没定亲,朕就帮你们两家定下这门亲事,若已定了人家,朕与皇后会为你家女公子另择一门好亲事,绝对不会委屈了她。”
杨弘深赶紧谢恩,他当然知道,皇上这么做,也是对这件事确实很上心的表现。
不过他对这门亲事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根据他女儿梦中的情况看,那平国公长子应该是在过了而立之年后,依旧无子,才会扶持太子的儿子登上帝位,自己只当个摄政王。
但他不便将这个真相说出来,如今唯有耐心等待平国公府那边的回信了,杨弘深只顾着为即将达成目标感到激动和欣喜,压根儿就没注意到,他说的是平国公长子,皇上说的却是世子。
当然,他就算注意到也不会在意,平国公若已为长子请封世子,被皇上称之为世子,当然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下朝后,皇上忍住在勤务殿中来回踱步,明显是心情很烦躁的样子,柳明月边翻阅最新送过来的奏折,边问道。
“何事竟让陛下如此为难?”
皇上叹了口气,欲言又止,犹豫片刻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抱怨。
“你说这个杨弘深,他是怎么想的,一边给朕上了那么一份奏折,一边又盘算着想将女儿嫁到平国公府,他这是想干嘛?想左右逢源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干吧。”
柳明月听明白了,那平国公府也有涉及到兵部的案子。
“看来杨弘深对那件事,知道的很有限啊,没搞清楚状况,就急着来陛下面前争功,还真是急狠了。”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是啊,虽然现在的事实表明,朕可能有些高估了咱们这位大姐夫,但他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干出这种前脚刚得罪人家,后脚就将女儿往对方家里嫁的事。”
说起这件事,皇上忍不住叹了口气,烦恼道。
“再怎么说,那杨家大姑娘,也是咱们外甥女,这次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即便不说要如何拉拔人家,怎么着,也不能干出将人家往火坑里推的事啊。”
说起这件事,柳明月也很想叹气,摇摇头道。
“依我看,这件事估计没那么简单,要是不仅人家爹愿意,姑娘自己也愿意,咱们好心阻挠,可能还会被人家当成是坏他们家的好事。”
平国公府作为徐氏皇族中,目前看着最显赫的一支旁脉,即便没有被封王,在婚嫁市场上也确实很具有吸引力。
皇上最烦恼的也是这个,若那杨弘深不是当朝提出这桩亲事,他还能在私下里暗示对方一番,可是对方凭借自家女儿的功劳,当朝请旨要这么个赏赐,他也将话放出去了,可就不好再收回了。
如今消息已经传开,若是不找平国公府确认,直接拒了这门亲事,将来更加不好收场,若是真去问了平国公府,若是人家世子已经定亲了还好,若没有定亲,他将骑虎难下。
“要是清平还在就好了,他才是正经的平国公长子,以他的人品才能,配那杨大姑娘,朕虽觉得有些委屈了他,但也不用这么左右为难,唉!”
杨明月现翻了下原主的记忆,才找到与平国公长子有关的详细内容,那平国公长子是平国公原配发妻所生,而其发妻因生孩子大伤元气,在孩子不满四周岁时过世。
只是如今说起平国公长子,基本都是指现在的平国公世子,是平国公的继室所生,也就只有像皇上这样的少数人,还记得曾经的那位真正的平国公长子。
“陛下不必如此忧心,您先给平国公府去信,问问他们对这门亲事的态度,臣妾也以姨母的身份,将咱们那位大外甥女召进来问问,看她自己是个什么态度,只要她本人对这门亲事稍有抗拒,我们就抛开顾虑,替她作这个主就是了。”
皇上叹息着点头答应,每次提起那位真正的平国公长子,也就是他的大侄子,他总会感到意难平。
柳明月仔细了解过原主所知道的那些信息后,也忍不住为那位少年的经历感到惋惜。
有了后娘就有后爹的事,从不是个例,平国公原配的孩子在外祖家长到十六岁后,因其外祖父外祖母过世而回到生父身边。
平国公能在后来的那三年中屡立战功,全赖其长子的鼎力辅助,所以皇上很喜欢这个与他很投缘的大侄子,这份喜爱,从某些方面讲,甚至连他的亲生儿子都有所不及。
开国立朝后,皇上原本给平国公拟的是亲王爵王,还将这个大侄子直接立为王世子。
结果还没等到新朝正式举行祭天大典,那平国公长子就在奉令出京办事的途中,接连遭遇刺杀,从此杳无音讯,皇上亲自派人调查此事,得出的结果竟是平国公派人刺杀了他的长子。
皇上在当年因此事而勃然大怒,他都没想着要诛杀功臣,他这个族弟倒好,靠着长子才能立下那些战功,功成之后,首先想着要将长子给除掉。
哪怕平国公拒不承认此事,皇上也直接取消了原定的亲王爵,只给其封了个国公之位。
事后两人心里其实都清楚,平国公本人可能确实没想着要杀掉自己的长子,是备受其宠爱的继室夫人,以他的名义派的人。
可是即便如此,皇上也对这个族弟失望透顶,在得知他最喜欢的那个大侄子被迫逃到海上,从此下落不明,生死难料后,他对族弟夫妻更加没有好感。
原主曾因皇上只给平国公封个国公之位的事,与皇上理论过,皇上无奈之下,只好与她说了这件事,原主因此而非常憎恶平国公的那个继室夫人,想要严惩对方,却因没有切实证据而只能作罢。
而那平国公不仅没在事后为此与其继室夫人算账,还以长子病逝的名义,将长子从族谱上划去,奏请皇上将继室所生的长子立为世子。
皇上利用降爵的事情出了口恶气,在对方请封世子的事情上,倒也没有为难对方,直接准了,在他看来,他那大侄子就算还活着,估计也不想再与这样的亲爹扯上关系。
因为他自己对此深有体会,有那种不慈的父母,还不如彻底断掉关系来得舒心。
皇上早就打算好了,只要他那大侄子能活着回来,他会直接给对方封个王位,可惜这都正式开国立朝这么多年了,对方一直处于杳无音讯的状态,不知是生是死。
【作者有话说】

杨宛如接到宫中皇后的召见时,京中的杨府上下都喜气洋洋,杨弘深也不例外。
通过这次的地动一事,杨弘深算是彻底知道了皇后的能耐,以及皇上对她的信任和重视程度,关键时刻,甚至能以皇后的那些建议与安排为主导,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那些安排确实是极有成效的。
所以当皇后表现出对他女儿的关注时,杨弘深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趁机获得皇后的喜欢,与皇后打好关系,这是对她与杨家都很有好处的事。
相较而言,唯有杨宛如没那么高兴,她甚至还有些担忧,担忧她那位疑似也是从上辈子回来的姨母,会挑破她的秘密,会坏她的前程,阻挠她与平国公长子的亲事。
此时的杨宛如很庆幸他爹这次还算是说话算话,没有将她的功劳占去为自己与杨家谋利,而是当朝提出拿功劳为她换赐婚,这样一来,就算皇上与皇后不赞成这门亲事,也不好出尔反尔的拒绝。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皇上与皇后会不会在平国公长子是否已定亲的事情上动手脚,还有皇后这次召她进宫,是不是也是为了劝她放弃与平国公府的亲事。
对于在旁人看来,代表着荣耀的皇宫之行本身,杨宛如压根就没放在心上,毕竟她上辈子可是在宫里住了好几年,后来还曾一度成为宫中最有权势的贵人之一。
由于没有这辈子进京后的两年多时间的记忆,对现在杨宛如而言,这次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进宫。
在内侍带领下,一路来到坤元宫时,杨宛如总觉得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宫中这些建筑没变,沿途遇上的宫女内侍看着也有几分眼熟,也没什么变化,但是给人带来的感觉变了。
这些在她的印象中,都不怎么起眼的底层宫女内侍,好像变得格外鲜活,在给她福身施礼时,态度谦和有礼,没了她印象中的卑躬屈膝和怯弱。
当她被留在熟悉的延明殿外等候时,从门外看到的殿内场景,更加让她感到震惊,里面除了她那皇后姑母常坐的位置的,又多摆了几套桌椅。
不仅太子妃坐在距离皇后最近的桌边,她印象极深的邱宫令、叶兰、芳仪、卓公公,也都在那里有着一席之地,几人坐在那里都很忙的样子。
得知杨家大姑娘到了,让人将她带到偏殿后,柳明月将手中的一份文书交给红绫,又交待了几句,才起身前往偏殿。
柳明月早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前朝和宫中产业上,对于后宫的事务,她如今更多的只是负责把把关,基本不再亲自处理。
杨宛如被带到偏殿时,还有些担心,她那位皇后姨母会不会因为上辈子的事,将她晾在这里等着,给她来个下马威,然而没等她多想,就见对方已经来了。
柳明月本人与杨家,与这位杨家大姑娘,都没什么恩怨可讲,哪怕她对杨大姑娘会关注到地震前预兆的说法,存在一些疑问,但是不管怎样,她都会承认对方这次的功劳。
也很感谢,因为对方的预警哪怕只是提前了六七个小时,但是这也成功给朝廷挽回了巨大损失。
“臣女见过皇后娘娘!”
柳明月态度温和的笑着点头,并抬手示意道。
“不必多礼,坐下说吧,你这次能提前发现地动的预兆,帮朝廷立下了大功,我们都很感谢你。”
听到这话,杨宛如有些惊讶,她没想到,对方见了自己,毫不掩饰的直接表达对她的赞誉,这个态度,仿佛……是她多想了?
不过她还是没有掉以轻心,露出大家闺秀该有的落落大方中透着此许不自在的羞赧模样。
“娘娘过誉了,臣女不过是凭心做了件身为大安子民的份内之事,实在不敢居功。”
她这是在演我?柳明月借喝茶的动作掩去目中的惊讶和意外,随即便放下茶杯,若无其事的接着说道。
“本宫与陛下从来都是赏罚分明之人,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谁也无法抹煞,你既立下大功,就该重赏,只是以你父亲的意思,是想利用这份功劳,为你换取一份与平国公长子的赐婚,本宫考虑到功劳毕竟是你的,此番召你进宫,就是想要征询一下你个人的想法。”
听到对方直接言明召她进宫的目的,杨宛如一直紧绷着的心神略松了一些,面带羞赧却又语气坚定的回道。
“多谢娘娘对臣女的关照,臣女只是闰阁女子,在姻缘一事上,自当遵循父母之命,对于父亲的决定,臣女并无异议。”
果然,还真是人家父女已在私下商定好了的,不过考虑到这毕竟是件关系这个女孩终身的大事,她忍不住多提醒了一句。
“都说女子嫁人,相当于是第二次投胎,如果本宫以姨母的身份提醒你,那平国公夫人并非慈善之人,那平国公长子可能并非良配,你可愿改变心意?”
果然,这才是对方召见自己的真正目的吗?还打着姨母的名义,她可不稀罕。
“多谢娘娘的好意,只是……请娘娘见谅,这是父亲的决定,臣女不忍拒绝父亲的好意。”
柳明月叹了口气,最后又问了一句。
“你确定不会后悔?”
杨宛如大胆的抬头,目光坚定的对上皇后。
“臣女绝不后悔!”
对此,柳明月表示,她算是确定了,这个女孩有野心、有想法,这桩亲事还指不定是他们父女中的谁的决定呢。
反正于公于私,她都已经尽到责任与心意,既然对方不领情,她也只能作罢。
只希望这个女孩的运气好,能收到平国公府已定亲,也就是拒绝这门亲事的回应。
“好吧,这个世道,女子生存不易,本宫希望你在将来的任何情况下,都能记住今日的坚定和勇气,做到既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若放不下,这个女孩的将来可就难了,哪怕她现在看上去对自己的选择很自信的样子。
很自信?柳明月不动声色的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女孩,她在此前只注意到对方有些演,现在仔细一看,才发现对方除了莫名的自信,从其眼角眉稍处,还能隐约看到些许不以为然和不屑。
还没等柳明月细想,就见杨宛如已迅速换了个神情状态,语气恭敬的回道。
“娘娘说得是,臣女一定会铭记娘娘的教诲,不过臣女有一事不解,只是说起来,可能有些冒昧。”
看着她那故作迟疑的神情,柳明月不动声色的回道。
“你且说,本宫恕你无罪。”
杨宛如抬头露出个看似不好意思,实则眼中难掩幸灾乐祸与试探的浅笑。
“启*禀娘娘,臣女听说乐怡公主殿下的驸马实非良人,罔顾朝廷法规,在私下畜养婢妾,娘娘为何没有过问呢?”
得,她可真是一片好心被当作驴肝肺,被记恨上了,柳明月皱眉问道。
“本宫与陛下都未曾听说此事,不知你是如何得知这个消息的?”
杨宛如悄悄观察上首那个看起来年轻得不像是中年妇人的女子,发现对方真的只对此感到惊讶和意外,不像是知道却故作不知的样子。
“臣女也是在这次进京途中,在一家驿栈休整时,听到旁边有人在私下里议论,才知道此事,听他们说得言之凿凿,不像是虚言,才在见到娘娘后,忍不住提及此事,还请娘娘恕罪。”
柳明月神情凝重的回道,“你也是一片好心,本宫理应感谢你,当然不会怪罪于你,本宫定当派人彻查此事,若消息属实,肯定要按规处置。”
杨宛如之所以说出这件事,既有回敬对方说她认定要嫁的人‘并非良配’的想法,也有试探对方到底是不是与她有着一样经历的打算。
此刻听得出来,对方是真的不知道二公主驸马的行径,可是对方如果也有着上辈子的记忆,肯定不会忘记这件事才对。
毕竟杨宛如很清楚自己的这位姨母有多疼爱自己的女儿,上辈子听说女儿嫁到夫家,受丈夫的蒙骗和钳制,受了许多委屈的事,被气得当场吐血。
“娘娘不怪罪臣女冒昧就好,臣女实在当不起这您的感谢,只盼一切都是外人妄加揣测之言才好。”
柳明月可没错过对方此前的幸灾乐祸,不管是对她,还是对二公主,这位可都没怀什么好心。
“嗯,希望如此吧,既然已经知道了你对平国公府这门亲事的态度,本宫也就不再多过问了,这是本宫与陛下为表彰你的功劳,为你准备的一些礼物。”
冯含宁迅速将提前备好的一份礼单,送到杨宛如面前,而杨宛如在注意到这个身穿中品女官服的年轻女子时,脸色瞬间变了一下,眼中更是难掩惊恐之色。
柳明有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她可没忘记,当年她当众宣布,要将冯氏姐妹接入宫中抚养时,这杨宛如明明也在现场。
为何她此刻会在看到冯含宁后,露出如此震惊和不解,还对冯含宁有所忌惮和畏惧的反应?
要知道,这杨宛如在见她这个皇后兼姨母后,也只是在表面上装出恭敬、温顺的反应,实则对她充满防备与试探,丝毫不存在本该有的敬畏和忌惮。
见杨宛如迅速收敛好情绪,一脸恭敬的接过礼单的后,起身行礼谢恩并告退,柳明月笑着颔首,令冯含宁送其离开。
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消失,柳明月若有所思,这个杨宛如的身上,也藏着秘密啊!
与此同时,杨宛如正试图向冯含宁套话。
“冯妹妹怎么会想到进宫当女官了?你进宫多长时间了?”
冯含宁抬头看了她一眼,有些不太明白这位怎么会这么问,她们冯氏姐妹被接入宫中抚养,却主动选择做女官的事,在京中不是早就人尽皆知吗?
何况这位之前住在上阳伯府时,随伯府的夫人们出席宫宴时,她们都曾见过,打过交道,现在闹得是哪出?不过她还是很配合的回道。
“我们姐妹是在承天四年进宫的,距今已有两年半,娘娘人品贵重,十分令人钦佩,我们姐妹很想留在娘娘身边受些熏陶,若能习得娘娘……”
话未说完,就见一个锦衣少年拎着一只桶,往她们这个方向迎面跑来,见到她们,少年赶紧缓下脚步,快步走到她们面前停下,向二人略施一礼后,笑问道。
“冯二姐姐,娘娘这会儿可有空闲?”
冯含宁拿出帕子给他擦了下额头的汗水,微笑着回道。
“你也算是来得正巧,娘娘刚见完客,应当有一会儿空闲,你有何事,竟然这般急着要见娘娘?”
少年扬了下手中的木桶,笑容灿烂的回道。
“秘密!谢谢冯二姐姐,我先去找娘娘了,您先忙着,我先去了。”
冯含宁笑骂一声,“真是个猴子转世的,天天这么精神。”
杨宛如当然也有注意到那个说了两句话,就匆匆走过的小少年,她还认识,知道那是太子妃的弟弟。
只是在她的印象中,这个少年从来都是阴郁冷漠的,即便是在有他姐姐在的场合,那小年也只是神色稍温和一些,从没见到过对方脸上露出这么灿烂的笑容。
灿烂开朗得仿佛他不曾经历过父母双亡的打击,没有受到任何欺凌,活得没有一丝阴霭,让人看着他,只会觉得世界美好,生活也很美好。
“这位应该是太子妃娘娘的弟弟吧?”
冯含宁笑着点头道,“是啊,这孩子肯定又是在忙着给娘娘献宝呢,哼,还当人不知道他那点小心思。”
看着这个身着女官服的女子,同样笑容灿烂的样子,与太子妃的弟弟一样,周身没有曾让她印象深刻的那种苦大仇深的怨恨,只有让她感到陌生的爽朗与活力。
杨宛如只觉得这个世界都变得让她感到很陌生,明明人还是那些人,可是每个人都变了,忍不住有些茫然无措的问道。
“冯妹妹,你们进宫后,过得开心吗?”
冯含宁看了她一眼的同时,毫不犹豫的回道,“开心,当然开心,能跟在娘娘身边,再开心不过了。”
【作者有话说】

杨宛如是带着满心疑惑回家的,不管是冯家姐妹被接进宫,还是郭锦昭被接进宫的事,她没问,也就没人跟她提起过。
看到那冯含宁和郭锦昭在宫中的样子,以及她试探皇后,却发现对方可能并不像她所以为的那样,与她有着相同经历的结果,都让她的心中充满疑惑与不解。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七零娇气后妈  皮囊—— by  (综英美同人  (综漫同人)  回溯初声by赤  离心力——   女配修改一个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