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那么,依刘兄之见,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才是上策呢?”
“在下性格保守,为一大家子的前程着想,只打算求稳,所以不打算做什么,只负责听上令行事。”
刘少保离开时,目光饶有深意的看了眼他们谈事的地方,心中嗤笑,还想要上策,我直接跟你们说了,你们也领悟不到,就这点道行,还敢在外现?
这显然不是曲少傅与洪少师所愿意看到的,但是他们也知道,这确实是刘少保此人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若他突然改了,他们反倒要起疑。
不过受刘少保的这番话的影响,本该反应最大的世家大族一系的人,对宫中将从大招募中选拔出来的人,大批的安排到地方衙门的行为,只象征性的挑了几句刺,没有太过反对。
剩下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清流派系,毕竟此事将直接影响到无数底层读书人的利益,相当一部分职位,原本都属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多少有个功名的读书人,同时也是用来激励人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他们可都发现了,在这批参加大招募的人中,真正读过书的人占比并不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读书人在基层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有人认为,是世家大族派系的人太过奸猾,只想跟在后面得好处,却不愿出头,想要找对方合作,却被拒绝。
本就常在朝堂上互别苗头,只在有需要时会合作的两方派系,为此再次开始互撕,撕得朝堂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忘了初衷。
【作者有话说】
因时间比较充足,这次的大招募面试工作,在时间方面宽松了许多,柳明月也因此而轻松不少。
终于结束面试的那天,柳明月回宫较早,去乾元宫见皇上,就见他在和郭锦昭一起喂乌龟,比谁能喂得更多。
“你们爷俩可要悠着点,闲着没事就来喂,小心把它给撑死。”
郭锦昭扬了下手中的木杆,难掩得意的回道。
“娘娘放心,不会的,我们主要是在逗它要多动弹,真正让它吃到的并不多。”
柳明月走过去,看到他们在钓线末端拴只小鱼小虾,相当于是用钓鱼的方式逗兼喂乌龟。
“看它的体格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明显长大了一圈,就能知道你们没少喂。”
皇上笑着将手中的木杆交给身边内侍,边洗手边问道。
“总算将面试这摊子事忙完了?感觉怎么样?”
柳明月笑着点头道,“感觉还不错,发现了几个组织能力、反应能力都非常不错的好苗子。”
就是其中几个的家世背景也很不错,如此一来,这成分就显得有些不清不楚了。
不过柳明月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在当下这个时代,真正的底层除天赋异禀,或是运道特别好者,很难有机会被发掘出来,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被发现有何特长。
那些出身好、家境好的人,明显要更容易出头,出人才的机率也更高些。
见她有些意兴阑珊的样子,皇上心里就有数了,这是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能遇上几个,也就不错了,不枉咱们辛苦折腾这么一场,尤其是你,这段时间累得不轻。”
郭锦昭从旁附和道,“陛下说得是,我觉得娘娘这段时间都累瘦了,每天早出晚归的,真是太辛苦了。”
柳明月有些好笑的捏捏他那有些婴儿肥的小脸。
“你个小家伙懂什么,依本宫看,你这段时间的体能训练有些懈怠了,这脸又圆了一圈。”
郭锦昭下意识抬手摸自己的脸,口中还不忘给自己辩解道。
“陛下可以给我作证,我才没有偷懒,就是最近吃得有点多而已。”
皇上点头道,“在这件事情上,朕确实可以给他作证,他只是一天三餐吃得多了点,还顺便跟着他那小外甥加餐,才吃多了点儿,问题不大。”
柳明月笑着点头道,“以你的年龄,多吃点是应该的,不过你要不想长成个爬不上马的小胖子,可就得加练了。”
郭锦昭毫不犹豫的选择去加练,笑看着小孩迅速跑开,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一起来到书房中后,才谈起正事。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反应都很灵敏啊,臣妾虽然考虑到有些人会往里面塞人,但也只是想到他们可能会往里面塞些资质平庸之辈,在里边个当眼线之类的,却没料到,有些人还真有魄力。”
皇上饶有兴致的问道,“哦,除了那常向和、崔定山,还有哪家的后辈?”
柳明月拿出一份名单,上面还标注出了一些简单人际关系网。
“这上面的人,都是臣妾觉得不错,打算在面试中重点关注的对象,结果却查出这几个,都有些来头,身后分别有朝中几个派系的影子,而这还是被查出来的,想必还有隐藏更深的,原以为这一届的人选,应该是最清白的,真是没想到啊!”
听得出她的失望和郁闷,皇上笑着安抚道。
“只要咱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会出现这种情况实属正常,毕竟让他们参加大招募,又不代表着就此不让他们考科举了,所以那些人就算派出自家资质出色的后辈来试探一下,也没什么太大损失。”
柳明月点头道,“是这样的,只是臣妾小看了那些人,以为他们会看不上这种招募,不屑让自家优秀的子弟参与进来。”
皇上明白她的想法,他也对此感到意外,只能说有些人,对与权势地位有关的一切,都十分的敏锐,这与他们本身是什么性格的人无关。
“你打算怎么安排这些人?”
柳明月叹了口气道,“不问出身来历,继续按原计划行事,只要他们能熬得住,不主动放弃,而且能做出一番事业出来,我们倒也没必要故意针对打压他们。”
皇上欣慰的点头道,他很欣赏皇后的这种态度,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固然也免不了会有个人的喜恶,重点是他们在用人时,绝对不能给表现出来。
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江山社稷,只要是能做事,而且能做得好事的人才,他们就得好好用。
“是啊,该用还是要用,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可用之人太少,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柳明月绝对对此深有体会,叹了口气道。
“还是咱们的底子太薄,在推广教化方面,多有不足,能给底层百姓提供的上升途径也少,才会出现当前的这种情况,唯今之计,也只能是一步步的慢慢来。”
皇上点头道,“不错,不过等到这批人都安排下去后,这一场大招募,就算是暂先告一段落了,那军事学院的事情,我们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提起军事学院,皇上就感到有些激动,在军中取得的成就,是他这辈子的最大骄傲。
虽然之前教出来个大侄子,如今又在教郭锦昭,也算是过了把教学生的瘾,但他还是很期待和重视军事学院首任院长的身份。
只需想像一下那个自己也能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杰出将领的将来,皇上就会觉得莫名兴奋。
“是该提上日程了,等到参加大招募的人都有了去处,咱们就继续修建军事学院的屋舍,同时往各地军营发文,要求他们提前展开选拔工作,尽量选出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将士。”
初创的军事学院,在教学与住宿环境等方面,都没什么要求,能满足最基本的吃住教学需要即可。
这也就意味着军事学院其实已经完成了初期建筑工程,如今所需要做的不过是进一步完善一下环境条件而已。
偏远边境地区的驻军想要上京,纵然骑马,也要走上个把月,的确有必要要求各地驻军尽快准备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皇上可以说一直保持着这种有些振奋的好心情,惹得许多人都在私下里打听,却打听不到任何消息。
不过随着能通过复试,进入面试的这批人的安排被正式落实,再次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也就没什么人再关注皇上心情好的事。
因为与上次的那批多达三千余人的小吏相比,这次的近两千人,近半都被安排在京中各部基层。
哪怕能拿到正式官位的人数,加起来只有不到五百人,而且绝大多数都被安置到地方充任县丞、县尉、主薄等职,有些甚至是被安排到各地驻军充任文职。
而这批人被充入地方衙门、驻军和京中各部后,也算是极大的缓解了因战乱结束,国家稳定下来后,出现的人口增长迅速等现象而产生的官方人手不足的压力。
所以真要论起来,这批人基本都是补缺,而不是侵夺别人的位置。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引起了许多相关阶层与势力的不满,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就算是吃亏。
那些自家有钱有势有关系,就有机会拿到的位置,如今突然落入外人之手,即便那些人是宫中安排下来的,也不免会遇到许多针对和排挤。
只是没过多久,那些人就发现,他们低估了这批通过大招募的层层选拔,最后能得宫中看重,直接安排下来的人。
他们的意志都很坚韧,目标极为坚定,有的敢想敢做很有魄力,有的八面玲珑,十分的精明圆滑,能屈能伸,还都很有能力。
大安的文官编制加起来,总计不到两万人,结果宫中再次一举拿走五百多个位置,这件事再次引起朝中种派系的严重不满。
之前先是银庄,后是商队与战队,每次都关系到数百上千个位置,但因银庄、商队、战队的官位,都能算作是宫中特批的,他们再怎么眼红,宫中坚持不给,他们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强求。
可是这次的事情显然不同,不仅被拿走那数千个胥吏的位置,又拿走这么多关系到朝廷运转的正式官位,让他们如何甘心。
眼看各方派系的大臣们都联合起来,想要向皇上讨个说法,抗议宫中的一意孤行之举,皇上被吵得有些头大,柳明月幽幽开口道。
“陛下一直以来,都很尊重诸位大人的意见,既然诸位大人对这次的事情如此不江,本宫提议,不妨在大安上下,举行一场考核,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方式,从此彻底改变胥吏的选拔方式,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刚刚还热闹不已的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虽然早知道皇后一开口,往往都没好事,可是皇后的这个提议,还是让他们感到如鲠在喉,十分难受。
皇上满意的看着朝中大臣的反应,“皇后的这个提议甚好,大家都各凭本事,虽然这次安排下去的人,都是曾接受过层层考核的,但是你们既然觉得不公,朕就让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再考一次。”
“若技不如人,就让他们将位置腾出来,朕与皇后绝无二话,毕竟大家都知道通过大招募的那些人的来历,他们与朕和皇后没什么亲戚关系,也无私交,绝对谈不上什么任人唯亲,对吧?”
这是让众大臣都感到最憋屈的地方,他们想要抨击皇上、皇后不该这么做,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因为人家选人的方式和过程,都能经得起质疑。
【作者有话说】
在得到刘少保的提醒前,看到这一幕,洪少师等人只觉得皇后反应快,有急智,与皇上配合得好。
但是现在得到提醒后,换个角度再看这一幕,就能发现刘少保的判断应该是对的。
应该是帝后二人在私下里达成一致意见后,由皇上出面,再由皇后从旁辅助,两相配合之下达成目的。
再仔细回想一下,就能发现,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过许多次,基本都是由帝后二人以绝对的优势,拿到话语权而结束。
莫非这才是皇上将皇后一直留在前朝的原因?
不仅能为皇上出谋划策,还能辅助皇上达成目的,巩固皇权地位。
可是皇后如此有心计,还很强势有魄力,皇上难道就不担心自己会被反噬吗?
只是他们的这个疑问,显然注定没人会给他们解疑。
在柳明月提出让大安所有小官小吏都一起参加考核,以示公平的建议后,众大臣再怎么心有不甘,也不敢再继续纠缠。
毕竟宫中这排下去的这批人,都是正经考出来的,据说一个个的都有将大安法规给背诵下来,一般人谁能考得过,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
所以真要组织大考核的话,不仅会让他们损失更大,还会让他们得罪现有的势力阶层,那些人不敢对主导这件事的帝后不满,却难保不会记恨他们这些挑事的人。
直到下朝后,皇上的心情还很好,换下朝服后,笑着对柳明月道。
“那些人一个个都自诩是饱学之士,举荐人时,也总将所谓家学渊源,文才如何放在前面大夸特夸,原来他们也怕考试,怕一考,就让他们推举的那些草包现原形。”
柳明月有些遗憾的摇头道,“臣妾倒是希望他们不要这么有自知之明,好趁机真来一场大考核,看看咱们大安底层的官吏,都是个什么成色。”
“听皇后这么一说,朕恨不得让朝野上下的官员,都给考一考。”
当年新朝初立,在许多人与事情的安排上,都是凑合着来的,这也就使得有大批良莠不齐的人,没有经过仔细审核,就直接充入官吏队伍。
如今大安已开国七八年,那些人已经有了不少的势力和影响力,若无法及时解决掉这个问题,拖得越久,越难解决,到最后成为积重难返的顽疾。
有了柳明月提出的这个大招募的选拔方式,这个难题就有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方向与可能,皇上当然高兴。
他在此前也不是不知道这些隐患的存在,只是与此相比,朝中有太多的事情都比这个更重要,让他根本顾不上。
柳明月笑着回道,“陛下莫急,咱们慢慢来,将来会有机会的。”
坐到自己的御案前,看到柳明月提交上来的那份奏表中的内容,皇上不由得挑眉道。
“皇后终于将那十几个女子的去处落实好了?”
说起这件事,柳明月难掩担忧的感慨道。
“只是暂先拟定出了一个草案,还请陛下帮忙把把关,对于这些后,臣妾真是左右为难,一边不想辜负这些鼓起勇气参加大招募的女子,另一边,又实在不想因为这件事,为陛下招来非议和质疑。”
皇上冷哼一声道,“朕有什么可惧的,在举办大招募时,我们就有言在先,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这些女子,也是咱们大安子民,是那些提出非议和质疑的人心胸狭隘,朕既然能让皇后临朝,就能让女子当官。”
能得到皇上的这毫不犹豫的维护和支持,对其动了点心眼的柳明月是真的有些感动。
“参加大招募的女子本就不多,臣妾都有重点关注,让人调查过,这十五名女子,除了杨宛如,其他人都很难得,可惜却因命运多舛,处境都不怎么好,臣妾很看重她们能勇于迈出这一步,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意志。”
奏表中有提到那些女子简单的生平履历,真可谓是各有各的不幸,有人甚至已沦落到青楼教坊,靠参加大招募通过初试,获得从银庄借贷的资格交赎金,才得以脱身。
而这些女子各自的不幸遭遇和处境,也相当于是非常直观的向他们这些高位者,展现出了大安当下的世情百态。
“莫说是皇后,就算是朕,看到她们这不幸经历,也忍不住想要提携一二,这世道艰难,男子终究还是要好过些,就是苦了这些女子啊。”
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咱们大外甥女也不容易,她一个大家千金,成亲没几日,就成了和离妇人,还敢于参加大招募,在条件简陋的庄子上坚持了三个多月,也挺难得。”
从皇上的视角看,杨宛如敢于放弃锦衣玉食,有人伺候的生活,去庄子上过自给自足,还需接受种培训和训练的生活,值得赞赏。
可是在柳明月的视角看,这分明是杨宛如在其上辈子的后来,处境颇为不佳,活得有些艰辛的证明。
要不是想给对方提供可以再次及时上报‘预知’信息的机会,柳明月都不打算让其进入面试环节,更别说是给她安排女官的位置。
“在臣妾看来,比起其他人,杨宛如会有那番遭遇,更多的原因在她自己身上,比不得其他女子,基本都是身不由己,命运和她们身边的人,没给她们留下选择机会。”
想到皇后将杨宛如召进宫中劝其放弃那桩亲事,以及他在正式赐婚前,还给对方留下选择机会的事,皇上只觉心情复杂而又矛盾。
理智上,皇上很清楚杨宛如会有如今这下场,多少有点作茧自缚,可是对方用一场不幸的婚姻,为顺利侦破平国公府谋逆一案立下的功劳,皇上也有放在心上。
“话虽这么说,但是在朕看来,不管怎样,咱们大外甥女都是个有功的,将她的品级往上提提吧。”
眼看皇上比她这个便宜姨母更重情分,柳明月也只能无奈应下,只能期待对方不要辜负皇上对她的这份照顾和维护。
通过大招募初试的女子共有三十三人,其中近半都没有通过初试,征询过她们本人的意见后,都被安排到各地的宫中产业中任职。
剩下十几个进入面试环节者,对于她们的安排,就成了个问题。
大招募从一开始就有强调,会对所有者一视同仁,可是女子在这个时代的地位,以及时人的思想观念,都让她们没什么机会获得可与男子一样的公平对待。
不过柳明月在这件事上,多少存了些私心,在她看来,每一个敢于突破当下固有的思想观念,勇敢的迈出那一步者,都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而事实上,这些女子也确实都很优秀,几乎是人人都有拿手的本事。
想想也有理解,若非确实拥有能拿得出手的本事,她们也不敢参加大招募,即便参加大招募,也会在初试环节,就被地方衙门给名正言顺的给淘汰。
所以即便是对没能通过复试的那些女子,柳明月也很重视她们,愿意根据她们的特长,给她们提供能够一展所长的机会。
没能通过复试的女子,多是在女红、手工、农桑稼植等方面有特长,她们多出身于贫寒之家,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短短三个月的临时培训,还不足以改变她们的某些思想认知,让她们敢于去和由男子统治的平台上,一较高下。
通过复试者,多是能有机会读书,出身经历都比较复杂,甚至是怀着孤注掷的勇气和魄力,想来大招募一试,想通过大招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者。
留在庄子上的最后一批人,也终于接到自己的任命状时,个个都激动万分,甚至有些不敢置信。
因为前一批接到任命状离开的那些姐妹们的去处,本就让她们羡慕不已,对她们而言,能去宫中产业做事的机会,也足够珍贵难得,那本是她们参加大招募的目标。
哪怕从理论上讲,她们能有机会通过复试,得到皇后的亲自面试,应该会有更好的前程才对,可是她们身为女子,根本不敢奢望自己能像一同参加大招募的男子般,拿到官吏之位。
却没料到,她们以为的不可能,竟然变成了现实,她们竟然真的拿到了赋予她们身份地位的任命状,哪怕有正式品阶的只有不到十人,可是即便是不入品的胥吏之位,也是此前曾让她们感到高不可攀的存在。
更别说是还有同伴拿到的是正式的八、九品之位,这可是正式的官位,而不是宫中内官的品位,足以让她们相信,她们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有些女子激动到当场放声大哭,命运和亲情都抛弃了她们,世态炎凉更是将她们逼得走投无路。
却没料到,这世上最尊贵的那两位,不仅没有鄙视看轻她们,还给她们提供改变命运的途径,将她们从泥潭中拽起洗净,让她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活着,重新做人。
【作者有话说】
这些女子拿到的基本都是录事、主事、承务郞、书令史等职位,多与典籍、文书、案卷及宫中的宫人内侍打交道。
这是柳明月几经思考,结合当前的世情和大环境,再三斟酌后,才给她们安排的职务,皇上也能看得出来,所以除了给杨宛如提了下品级外,直接都给通过了。
杨宛如拿到的是八品录事的位置,柳明月给她定的原是从八品的主事,看到任命状的那一刻,她也感到有些无法置信。
虽然她来参加大招募的最大目标,就是想要拿到正式的官位,但是真正拿到的这一刻,她还是感到有些不真实。
宫中说是会公平的对待的所有大招募参选者,真的说到做到了,而她与这些同伴们,也确实以女子身份拿到了真正的朝廷任命。
让柳明月没有想到的是,相关消息公开后,朝中大臣们的竟然没什么反应,很有种爱咋咋滴,反正跟他们又没什么关系的感觉。
正所谓是事出反常必有因,柳明月不仅没有因此而放松,反而更为警惕,与两位丞相商讨完当日的重要政务后,她试探着问道。
“不知二位对宫中任命女官一事,有何看法?”
儿子已经拿到个八品的职位正式入仕,不必那些普通进士差,崔相近日的心情很好,直接回道。
“老臣觉得此事实属正常,毕竟宫中在诏告天下要举办大招募时,就曾有言在先,会公平对待所有参选者,如今不过是宫中说到做到而已,臣等并无异议。”
崔相知道皇后在问什么,可他总不好说,你与皇上直接拿走数千的胥吏之位,又直接安排了五百多个低阶官位,那才是真正能让大家感受到威胁的大事,与之相比,如今不过是安排了十几个女子,根本不算什么吗?
尤其是在皇后临朝的情况下,时常要调用各部的存档和文书等资料,各部多几个做事细心的女官女吏负责相关事宜,并不是坏事。
何丞相也赶紧表态道,“崔相说得是,此举不过是彰显陛下与娘娘处事公平公正,真正做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而已,臣等当然不会有异议。”
眼看皇上在与他们商讨政务之际,看到郭家的那个走了大运的小子跑过来问个问题,就好为人师的赶紧跟人家去了校场,直接将一应事务都交由皇后决断。
对于皇后任命几个小女官的事,他们有什么好说的,只能是无话可说。
结合他们恭敬有加的神情,听得出他们不像是在说违心之话,柳明月满意的点头道。
“如此甚好,看来大家都是深明大义之辈,能够理解本宫与陛下的苦心,这样,本宫就放心多了,就怕大家心里有意见,却不说出来,起了嫌隙,那样就不好了。”
崔相笑着点头道,“娘娘放心,臣对大招募十分看好,才会建议犬子前去参选,看到他能侥幸中选,心中十分欣慰,看到他在接受三个月的培训后,取得的进步和改变,臣对陛下和娘娘更是感激不尽。”
这是崔左相的心里话,所以他说得十分诚退。
崔定山去那座庄子上住了三个多月后,回到家中,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彻底褪去了之前那得过且过、漫不经心的消极状态。
通过交流,更能明显的发现,他儿子已在短短数月中,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并且愿意往那个方向努力,这是他这个当父亲的百般努力多年,都没能做到的事。
至于儿子瘦了一大圈,让其母亲心疼不已的事,就不必说了。
何右相一边在心中唾弃这位同僚实在是个老狐狸,都不知提醒一下自己,一边也赶紧回道。
“娘娘不必多虑,朝中虽在此前因那些职位的事,起了些争执,但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陛下和娘娘确实是秉公办事,一心为朝廷考虑,没有半点私心,也就没什么意见了。”
大招募考核结束,张榜公开通过选拔者的职位分配时,崔相的儿子崔定山榜上有名,且排名极其靠前的消息,早已在京中传得人尽皆知。
有人认为,这是崔相向宫中投诚谄媚之举,有人认为这是崔相的试探之举,就是没什么人愿意相信,崔相是因觉得自家儿子在科举上没前途,故而让其换个赛道入仕而已。
与此同时,消息灵通的人,也已看出,榜上有些人的身后,分别是有着朝中各派系的影子。
由此可见,宫中确实没有针对打压或偏重什么人的迹象,所有人参选者受到的都是同一个待遇,在分配职位上,也是根据各人特长来的。
听到他们这么说,柳明月也算是弄明白了,原来是她在决定举办大招募之初,就一再重点强调的‘公平’这一基调,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朝中那些人应该是因意识到了,他们纵然跳出来反对,只要她与皇上拿公平二字说事,就能直接堵住他们的嘴,他们不划算再自取其辱了。
知道原因后,柳明月这心里就踏实些了。
想来也是,没事的时候,让女子当官,绝对是犯大忌讳的事,可是有了之前的事做铺垫,竟将这件本来会引得群起而攻之的事,变得微不足道了。
不过对宫中而言,大招募的事情已告一段落,对京中而言,由大招募所衍生出的各种话题,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崔相之子通过大招募入仕的消息传开后,本来让人有些看不上,认为都是些出身差的下九流人士才会参选的大招募,突然变得身价倍增。
当后来又相继传出有着铁面阎王之称的大理寺少卿之子,以及多个世家大族出身的公子哥,都有参加大招募后,大招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口碑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与这场大招募有着直接关系的一些人家,则在分别上演着不同的场景。
如崔左相家,自是一家上下,都在为崔定山将要正式入仕的事,感到欣喜万分,哪怕以其父亲的身份地位与功绩,完全可以让他走荫恩的路子,入仕的品级和起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