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其实只要他能跟皇上、皇后搞好关系,关键时刻只要自己卖卖惨,皇后随便一个点子,就能解决他的大难题。
至于为什么明明是对皇后有所求,还要带上皇上,李尚书表示,像他这样人老心不老,头发花眼睛却不花的人,绝对能透过表象看清真相。
惹皇后生气,能求皇上居中调和、打圆场,还能将大事化小,惹皇上动怒,皇后一张口就直接不留余地,所以该怎么做,根本不用考虑。
【作者有话说】
虽然礼部和兵部都很有决心和态度,但他们各自部里的小金库能给提供的费用有限,毕竟他们还要考虑下属各衙门的反应,
在户部看到建军事学院的各项费用,以及后续预期所需费用后,两部都有些傻眼。
所以两部纵然竭尽所能,最终都只能出到一成半,再不敢继续往上增加,且让双方维持在同一水平,谁也没能压住谁。
宫中早就有言在先,这两部出多少,宫中可以出多少,如此一来,需要户部承担的费用仅有四成。
与此同时,对于礼部和兵部需要各自出钱,才能拿到军事学院的部分管辖权的事,朝中的那些礼部下属官员的反对声并不小。
可是宫中的态度很坚定,就是不拿钱,不许染指军事学院的任何话语权,那些人也只能无奈接受任凭他们再怎么反对,也改变不了结局的事实。
毕竟军事学院也是学院,与教化有关,他们礼部若是一点话语权都拿不到,绝对是件是件能令礼部上下都颜面无光的事。
前所未有的军事学院的出现,也让京中百姓都感到颇为稀奇,难免就此议论纷纷,而且老百姓都能明显感觉得到,大安逐渐出的这些新变化,总是让人很期待。
不过很快又有一个新消息突然传开,原来是京中名声极大聚宝轩突然宣布,要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拍卖,拍卖会上会出现很多自海外带回的琉璃珍品。
这一消息传出,顿时引起各方的重点关注,毕竟早有消息传出,说是商队足足带回一船珍品琉璃,途中碎了几件,差点没让户部负责验货的官吏心疼死。
而那一船珍品琉璃中的大半品相相对较普通的,都被分别运到各地宫中产业里售卖,品相最好的那一小半,据说都被送入宫中和京中了。
送入宫中的那一部分,一般人注定够不着也就算了,早就有人眼巴巴的盯着京中的御字头商铺,结果却是一直都没什么动静,如今却传出将由聚宝轩负责拍卖的消息,当然十分的引人瞩目。
正规的拍卖会本来也是个新鲜事物,不过聚宝轩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对外放出风声,就是只要能拿出得足额的保证金,就能进入拍卖场内公开竞价买东西。
如此一来,固然让拍卖会少了一层神秘面纱,却引得更多人对其感兴趣。
毕竟将会接连举办三天的拍卖会上,除了大批珍品琉璃,还有许多同样是从海外带回的奇珍异宝。
看着皇上围着几只五彩斑斓的玻璃摆件转悠,不时发出几声惊叹,柳明月感到有些心虚的同时,也有些不解。
“这些东西都被送进宫一段时间了,臣妾在此前没发现陛下对它们有什么兴趣啊,怎么突然就欣赏上了?”
为了给拍卖会的主打品造势,柳明月才特意让人搬出一批玻璃摆件,分别放到勤务殿和御书房等地方,甚至连朝元殿都没放过。
目前还不确定有没有引起那些大臣们的关注和喜爱,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琉璃已经成功引起了皇上的高度兴趣。
皇上看着那些加上颜色后,依然具有极高的透明度,厚薄均匀的玻璃摆件,心情极好的回道。
“朕早前见到过的那些琉璃物件,这琉璃里面都有着明显的浑浊、模糊现象,一点都不好看,比咱们的瓷器差远了,结果不仅喜欢的人多,价格还高得离谱,就对它们没什么好感,那次献宝的时候,也就远远看了一眼,就没发现咱们船队带回来的这些,品质竟然如此好。”
因为知道皇上不喜欢琉璃制品,所以他身边的人,就没想着要将这些琉璃制品给摆出来,直接都给封存入库了。
柳明月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这个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时代,这等高品质的玻璃制品,确实非常容易获得人们的喜爱。
可是这玩意儿的造价不高,她是真没想过要让它们一直以奢侈品的身份存在,它们更适合成为寻常百姓都能用得上的日用品。
“等到我们的人弄来制作这些琉璃的方子后,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陛下没必要太在意,相较而言,臣妾还是更喜欢我们老祖宗传下的瓷器。”
皇上笑着道,“海外异邦的人可不傻,对制作这琉璃的方子,肯定宝贝得很,要是能弄得到方子,早就有人下手了。”
柳明月却笑着道,“那可不一定,别的不敢说,就冲咱们船队这次能弄回这么一大批琉璃,臣妾对这件事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听柳明月说得如此肯定,皇上的心情更好了。
“若能弄到方子,当然最好,要说也是,和咱们船队做生意的商家,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的珍品琉璃,他们手中很有可能就掌握着最好的琉璃制作方子,即便多花些钱,也使得,这东西易碎,跟瓷器一样消耗快。”
消耗快,就意味着始终有市场,能像瓷器般,一直有生意。
柳明月当然知道这个的道理,笑着表示支持。
她已经从魏长延他们那里得知,他们在交接这批琉璃时,擅自让左子兴参与其中的事。
对此,柳明月并没责怪他们行事不谨慎。
毕竟她在此前虽对皇上的那位大侄子不算了解,但是结合对方的成长经历,以及加入战队后的表现,不难判断出这是位观察力很强,心思极深的人物,这样的异动根本瞒不住对方,还不如不瞒。
就是这么一来,她想玩左手倒右手,利用船队两头赚的事,迟早会彻底暴露给对方知道,从而也让皇上知道,所以她决定要尽量提前给打打预防针。
同时,对魏长延和吴尚青那边,她也做好了交待,可适当对左子兴透口风,就说那岛上几处作坊的方子,都是他们在此前剿灭海盗时,因各种机缘意外遇到,与人合作建的作坊。
反正在岛上那些作坊干活的人中,一直不乏在剿灭海盗的过程中,被顺便抓回去当苦力的俘虏。
那种能留下命的俘虏,基本都属于那种因各种原因加入海盗团伙后,还没来得及作恶的人,有些甚至本来就是海盗抓回去的俘虏。
以魏长延等人的心计,接到柳明月的指示后,当然知道他们该怎么编,才能尽量圆上岛上作坊的事,而且这是关系到所有人自身前程和利益的事,他们当然不敢不尽心。
又过了几日,收到宫外的最新舆论风向后,皇上眼神分外复杂的看着柳明月。
“所以,这才是皇后特意让人将这些琉璃摆出来的目的?”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柳明月有些没反应过来。
“什么目的?”
苏福很有眼色的小心解释道,“启禀娘娘,眼看那聚宝轩的拍卖会即将正式开场,宫外突然传出一个消息,说是陛下和娘娘都很喜欢琉璃,聚宝轩将要拍卖的那些,与宫中各处摆的这些是同一个来处。”
就差没明说,聚宝轩卖的是宫中皇帝、皇后都很喜欢的同款呗,对于这种提升自家产品身价的炒作方法,柳明月可太熟悉了。
不过有一说一,此番操作是出自人家自己的聪明智慧,而不是出于她的指使。
“陛下可别忘了,聚宝轩将要卖的那些,都是咱们的,当然是拍卖出去的价格越高越好,让他们借咱俩的名头抬抬那些琉璃的身价,有何不可?”
皇上语气坚定的回道,“当然可以,就是皇后怎么不提前说一声,也好让朕多配合配合。”
苏福有些惊讶,皇上听说消息时,明明很不悦,他自己还正在考虑,若帝后为此起争执,他该如何居中打圆场才好。
结果现在只需皇后一句话,就让皇上瞬间改了心态和立场,还是很彻底的那种。
“那倒不用,陛下这些天的表现,已经足够配合了,若再有意配合,反倒容易让人看出点什么,过犹不及嘛。”
皇上点头,却听柳明月突然问道。
“陛下有没有觉得,咱们宫中的琉璃太多了些?”
皇上顿时心生警觉,“皇后的意思是?”
看到皇上的这个反应,柳明月不禁更觉有些心虚,但还是硬着头皮回道。
“臣妾的意思,是想将咱们库里剩下的*那部分,都趁机拿出去拍卖,毕竟这些东西放在那里,不能吃、也不能喝的,还不如将它们变成银子更实在。”
这是柳明月早就有的打算,只是这些天看到皇上突然对这些琉璃生出兴趣,正在兴头上,她才没好开口说出自己的真实打算。
毕竟这些琉璃制品将会越放越贬值,还不如将它们直接变现,若非为了突显这些琉璃的珍贵,她才不会让吴尚青他们往宫里送。
皇上闻言,顿觉有些犹豫,若是在手头紧的时候,不用皇后说,他甚至恨不得将摆出来的这些都拿去卖高价。
可他现在不怎么缺钱了,又挺喜欢这些漂亮的琉璃物件,就有些舍不得了。
柳明月劝道,“陛下不必舍不得,您可去库里挑几件最喜欢的留下,或者是换上,咱们先趁这次机会赚把大的,有船队在,您还担心以后没有更多更好的?”
皇上一想,发现还真是如此,拍了下桌子道。
“行,听皇后的,就这么做吧,苏福,你可派人给外面放出风声,就说聚宝轩中将要拍卖的压轴品,是朕与皇后在宫中摆的同款。”
不得不说,皇上不仅反应快,只要他想开了,那思想比谁都开明,比谁都懂该如何造势,才能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作者有话说】
随着皇上亲自让人放出的消息,在京中逐渐传开,聚宝轩拍卖会的参与名额,顿时变得更为灼手可热。
在这个时代,人们肯定不敢将想要帝后同款的话挂在嘴上,甚至不敢公然表现出这种心思,因为这是犯忌讳的。
可是人类内心深处的追求和野望,从来古今皆相似,嘴上不说,行动上却很诚实的人不在少数,即便自己不方便亲自出面,也会派人出面代为参加拍卖。
那些有钱的大商家更是敏锐,知道这是个可用来讨好某些大人物机会,当然不愿错过。
所以当普通百姓还在根据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议论那些琉璃到底有漂亮,可以卖出怎样的高价时,真正有机会接触这场拍卖会的人,则在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达成各种利益交换。
即便宫中有多种信息获取渠道,也不可能搜集得到所有信息,不过能知道一些关键的重点信息,基本就能推测出其它信息。
皇上忍不住感慨道,“从目前的风向看,咱们这次一定能大赚一笔,就是朕这心里,怎么这么不是滋味呢。”
柳明月对此见惯不怪,“这就是世情,若非咱自身就是最大的靠山,咱们宫中的那些产业,怎么可能会发展得如此好,早就被人给盯上了。”
听到这话,皇上就想起了船队的事,心情有些不爽的回道。
“应该说,即便咱们是皇帝、皇后,还不是一样被人盯住,那出海的商队不就归了户部。”
对于这件事,柳明月还真不好说,毕竟是她在组建商队之初,就已经制定好了它们的安排计划。
皇上舍不得商队能给他们赚取的暴利,实属正常,哪怕他们现在依旧可拿分成,但是比起可以独占时的收获,那点分成实在少了太多。
“陛下先别想那么多,当下能借此机会将那些大商家和世族大家的积蓄,给掏出一大笔来,让它们通过银庄重新进入市场流通,绝对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皇上对此倒是很支持,“皇后提议组建的这个银庄,确实很有用,这半年来,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恶性案件,明显下降了许多,根据户部那边统计的信息看,各地都新增了不少商贩,这方面的税银收入增幅明显,就是朕一直担忧,这么下去,愿意耕地种田的百姓少了,势必会影响国本啊。”
皇上所说的,乃是历朝历代都采取重农抑商这一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柳明月当然也知道。
“从司农司那边得到的反馈看,从海外带回的两种高产粮种,目前的生长情况都很好,基本可以确定,它们的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对种植土地的肥沃程度要求不高,一旦能证明它们确实高产,就算种地的百姓少,我们也无惧。”
想了想,柳明月又补充道。
“陛下放心,以农为本,乃是早已深刻我们炎黄子民骨子里的本能,只能植根于土地的百姓,肯定占绝大多数,我们当下要做的,是先利用更赚钱商贸,从那些坐拥大批土地的世家大族手中,将土地给诱出来,让大批的土地,以较低的价格回到百姓手中。”
皇上闻言,顿时双眼一亮。
“听皇后这么一说,朕突然想到最近几个月,收到过不少大族往外大批出售土地的奏报,好像是从咱们的船队回来后,这类消息就越来越多了,莫非是因那些人家看到出海赚钱,就想将土地变现,好去投资船队?”
柳明月当然也知道这些消息,而这正是她特意让船队的人兴师动众的回京献宝受封赏的目的,后来的事实已证明,效果确实是非同一般的好。
至于这么做,将会导致出海的船队大幅增加,海外生意竞争加剧的事,柳明月表示,那才是正常的市场状态,自当由市场本身进行调节。
反正宫中现在只是户部商队的股东,着实没必要操心太过。
“依臣妾看,应该是这样的,咱们船厂那边接到的单子,已经多到忙不过来,只得再次采取往外分包的方式,现在有不少人,都想尽量搞条船,或是几家凑条船出海试试。”
皇上下意识皱眉道,“出海的船队多起来后,咱们的船队不就赚不到多少钱了?”
柳明月笑着道,“下半年出去的这趟,应该还能再赚上一大笔,至于其它船队,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出去,不过陛下不必在意,反正船队已经归属户部管辖,咱们没必要再像从前,事无具细的过问和操心。”
皇上顿觉这心情更复杂了,忍不住问道。
“这一切,该不会是皇后早就算计好的吧?”
柳明月愣了一下,才回道。
“这怎么可能?陛下也太高估臣妾了,当初决定建船队,是因臣妾在后宫空闲时间多,又一直听说出海做生意赚钱,才起了心思,没想到后来又发生了这么多事,臣妾临朝,每天事务繁多,都有些顾不上船队了,这些,陛下不是都知道吗?”
虽然是早就算计好了的,但她绝对不能实话实说,智多近妖什么的人设,实在不适合她,她能算计这一切,凭借的是前世所学,根本不是她自己的本事。
这次轮到皇上被问得愣了一下,不过他回想下了一下,发现好像还真是,不禁摇头叹气。
“唉,朕都有些糊涂了,这一年多,咱们做的事、发生的事情太多,明明只过去一年多,朕却有种已经过去好多年的感觉。”
柳明月却笑着安抚道,“臣妾何尝不是如此,只能说,是咱们太勤勉了,才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多事。”
这话极大的安慰到了皇上,他朗声笑着点头道。
“皇后所言甚是,都怪咱们太勤勉,才会生出这种错觉。”
聚宝轩举行的那场盛大的拍卖会结束后,户部众人核算完这场拍卖会下来,户部应从各方抽的税,李尚书心中暗喜的同时,嘴上却跟一众手下们吐槽。
“陛下与娘娘实在太勤勉了,这一年多,总是不停的搞事,老夫觉得,咱们户部这一年多做的事,算过的账,经手过的银子,都相当于过去好几年的总量了。”
“大人说得对,下官也有这种感觉,不过这日子,倒是过得比前几年有盼头些,也更舒心些。”
其他人纷纷附和,由此议论起他们过得捉襟见肘的那些年里,面对各部的人前来支取经费,都是怎样艰难应付的。
李尚书听着脸色有些发黑,他是想听手下夸夸他,结果手下却在这里讨论起过去那些年里,让他感到颇为不堪回首的过往。
不过听着听着,他也忍不住加入其中了,毕竟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如今他们户部虽然活多累人,还负债累累,但是有银庄在,他们不差钱周转。
走在外面,其他各部的人看到他们都能热情相待,不复从前总以债主的冷脸相对的模样。
然后众人说着说着,就说起了这刚过去的这场拍卖会,他们这些刚核算人家账目的户部官员,当然是最清楚这场拍卖会下来,宫中又将有多少入账的人。
“这次的拍卖会,算是让在下大开眼界,没想到咱们大安竟有那么多那么有钱的人,眼都不眨的就能豪掷千金,与人家相比,咱们这些人,实在穷啊!”
李尚书瞬间警觉的看向众人,“什么穷不穷的,你们中的不少人,都与陛下、娘娘一起用过饭,知道他们吃的也就那些,我们都能吃得起的食物,没比我们多吃多少,可见这钱啊,够用就行,朝廷待咱们也不薄,宫中更是时有赏赐,你们可不能起不该起的心思。”
之前说话的人赶紧应道,“大人放心,下官也就随口感慨两句,绝无二心,绝对不敢起什么心思。”
有人跟着说道,“大人确实不用担心,有宫中那群心细如发,算账水平尚在我们之上的家伙在,在账务上,我们更不敢有丝毫的错漏,更不敢动任何手脚。”
其他人纷纷附和,李尚书这才满意的点头。
“你们知道就好,宫中核查得严格,对你们而言,是件好事,能让你们尽量避免犯错,咱们都经历过前些年的乱世,知道能有个体面的职位,稳定的收入有多好,朝廷越来越好,咱们的待遇也越来越好,大家可都要惜福啊。”
面对这熟悉的敲打与叮嘱,一众户部官员都态度恭敬的应下。
哪怕相似的话,他们已听了无数遍,甚至还对自己的手下也说了无数遍,可是他们不敢不放在心上。
若非有他们尚书时常给敲打着,他们这些人很难守住本心,忍得住不动手。
可是自皇后临朝后,他们无比庆幸自己忍住了。
因为那位不仅自己是个非常精明的算账高手,她身边的那些女官内侍,也都厉害得很,查账又快又准,不定期的抽查大库中的钱物,一个个的眼睛都尖得很。
早前户部还穷得一贫如洗时,都曾出过有库吏和粗役用各种方式偷东西的现象。
如今的大库堆满自各地银庄运回的金银,却是谁都没机会带东西出来。
因为所有进入库中的人,都得穿上从头包到脚的连体衣服,眼睛处不惜用上透明琉璃,在鼻子嘴巴处用透气纱布。
出库时,需得库管帮忙才能脱得下衣服,根本没机会挟带任何财务。
衣服上但凡出现个口子,都能引起彻查,但凡动了心思,都能被抓个正着,当然是谁都不敢再试图往外偷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户部上下都主动变得分外乖觉,同时也尤为感激李尚书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各种敲打和警告。
【作者有话说】
当那场声势浩大的拍卖会,引起的各种话题还没彻底消下去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夏末秋初,秋老虎开始肆虐的时节。
在这个哪怕是夏季,女子也要穿上两三层,不可能露胳膊腿的时代,每年冬季储的冰,对柳明月而言,是寸步都不能离的好东西。
若非她在这个时代是皇后,享有身份带来的各种优待,柳明月觉得自己根本撑不下去。
在天气本就热得让人心烦的情况下,再看那些会让人变得更为暴躁的奏折时,这心情说是时刻处在崩溃边缘都不为过。
接到杨宛如请求觐见的消息时,柳明月着实有些意外,愣了会儿才反应过来,让人将她带了过来。
时隔近一年,再次见到这位便宜外甥女,柳明月只是好奇对方的来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多余情绪。
哪怕穿着一身正式的官服,看上去颇为干练的年轻女子,与一年前的那位盛妆打扮的贵女,看上判若两人。
“免礼,坐下回话吧,知道你在入职几个月来,做事认真负责,能够兢兢业业的完成上官分配的任务,本宫十分欣慰。”
杨宛如态度恭敬的谢恩,两人又寒喧了几句后,态度放松不少的杨宛如才说起自己的来意。
“还请娘娘恕微臣冒昧,实在是因关系重大,微臣才在经过再三思索后,说出这个件事。”
意识到对方这是又打算利用‘先知’立功,柳明月下意识提起心,表面上却是一派风轻云淡,满不在意的回道。
“你且说便是,本宫恕你无罪!”
杨宛如用眼角余光小心看了眼自己的这位姨母,随后才开口道。
“微臣日前做了有些奇怪的梦,梦到有一地干旱严重,勉强种出些粮食,却在即将收获之际,发生严重的蝗灾,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十分凄惨。”
杨宛如不知道的是,她的话听在柳明月耳中,就是益州、华远府两地,在遭遇旱灾后,又在今秋遭遇严重的蝗灾。
之所以如此确定是益州与华远两州府,当然是因这两地,是在大安今岁大多数地方都雨水较多,甚至有些地方差点形成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唯一干旱的区域。
若非宫中力排众议,不惜人力、物力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就给修出三条水流充沛的江河的水渠,以及大量分渠与池塘,这两个州府及其周围区域的百姓,差点连吃水都困难,更不可能种得出粮食。
“若被证实你的这个……梦,确有发生,本宫一定会奏明陛下,重赏你,不过据本宫所知,咱们大安境内今岁遭遇干旱天气的,只有益州和华远两地,你可有梦到那些蝗虫,是从哪个方位开始出现的?”
蝗是在古代,堪称是根本无法解决和应对的严重灾难,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留,甚至连人都会被伤到。
而时人因无知而愚昧,遇到蝗虫后,往往不思如何灭杀,而是祈求神明庇佑,这样以来,只会遭受更大损失。
柳明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方便她在接下来制定下达应对措施。
杨宛如则是在愣了一下后,才以梦中场景的方式,描述了一下蝗虫是从什么方位出现,然后袭向益州和华远两地的。
直到被女官送出去后,杨宛如仍有些没反应过来。
她原以为,自己再次借‘做梦’,透露将会发生的天灾,会让她面临许多质疑,需要多费些口舌解释,甚至还有可能被视作荒谬之言,直接被赶出去。
却没料到,她这位姨母不仅没有提出质疑,还很直接的告诉她,若被证实她梦中所发生的事情为真,会给她记一大功。
杨宛如离开后,柳明月直接让人打开益州与华远两地的舆图,然后结合对方的描述,很容易就找到了爆发蝗灾的发源地。
而且她毫不怀疑,杨宛如肯定也是在看过舆图,或是打听过那一带的山地环境后,有备而来,才会给出如此精准的信息。
知道大概区域后,柳明月本来有些紧张和焦虑的心情,逐渐平复了不少。
能提前知道消息,事实就好办多了,她甚至都没想着要通知近日身体不太舒服的皇上,直接下令,让附近的宫中产业大肆收购鸡鸭鹅,同时还要将自农庄本就养着的那些家禽,都直接往那一带送。
若是旁人,可能还会想着先派人去实地查看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蝗虫卵,可是柳明月能猜到杨宛如的真实情况,当然不会怀疑这其中的真假。
因为对方完全没必要拿这种事情说谎,既然她敢说,就证明这是在其上辈子真实发生过的事。
柳明月对蝗虫不太了解,只知道这东西的寿命不太长,从卵到长成虫到死,总共好像没几个月。
据杨宛如所说的情况看,那些蝗虫现在应该还是卵,只是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成幼虫,所以这件事耽误不得。
哪怕只是拖个一天半天,都有可能给大批蝗虫留下长成,并成群结队的以遮天蔽日之势,祸害一切庄稼和花草树木的机会。
没人知道宫中为何会突然下令宫中产业的人,往一片区域运送大批活禽,连周围区域的地方官员都觉一头雾水。
等到他们终于坐不住,亲自过去查看后,才得知在那一大片荒无不烟的区域中,竟有大量的虫卵,经知道的人确认过后,才知道是足以令人谈之色变的蝗虫卵。
消息传出,不仅那一带周围区域中的百姓对宫中感激不尽,连更远区域的百姓,都说要给皇帝皇后立长生祠。
感谢他们及时派人送来大批的生禽,将一场蝗灾提前消灭,让他们得以免遭蝗灾。
因为从当发官员派人实地勘查得出的结果看,那一片区域中的蝗虫卵多到惊人,纵有数以万只计的鸡鸭鹅不停的啄食,仍旧有不少蝗虫卵顺利长成虫。
不过因发现及时,宫中产业的人早在周围做好拦截布置,提前招来的百姓,以及挖好的沟,与大量燃起的烟火,根本没给核心区域中的那些蝗虫,留下可以突破出去的机会。
至于外围相对较少的那些蝗虫卵,有后来由百姓们自发送过来的大批家禽在,也没什么机会长成。
等到消息被传京中时,这场蝗灾因发现及时,已经没了后顾之忧,皇上是在看到一本本给他与皇后歌功颂德的奏表时,才知道此事。
“你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竟然都没告诉朕。”
柳明月不以为意的回道,“您那段时间身体不适,何必让您为此担忧,反正咱们宫中已竭尽所能,能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看天意,让您知道了,也于事无益,自们又不可能亲自去那边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