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柳明月当然知道太子妃为太子考虑的一番苦心,张口向她提出这个想法,所需要的勇气,可是在她看来,她那个便宜儿子根本不配。
可是即便是为了给太子妃面子,她也不能拒绝。
“不必你出面,本宫明日会跟你父皇提一下,这不是什么大事,你也不用这么紧张,这本就是迟早的事。”
至于到底是迟还是早,当然要看她与皇上何时会想起那个便宜儿子了,如今太子妃既然提出来了,她就不便再继续忽视下去。
次日跟皇上说起这件事情时,皇上的想法显然与她一样。
“太子妃有心了,朕这就让人给东宫一辆过去,哼,要不是有他媳妇帮他出面,朕才不会给他这个面子。”
柳明月叹了口气道,“臣妾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太子妃还算是有分寸的,没在前些天就急着开这个口。”
在如今这个时间点开口,既能展现出太子妃对太子的维护,又充分考虑到了她与皇上想要借此机会给太子一个教训的心思。
“嗯,咱们这个儿媳是个真正的聪明人,更难得的是,她心明眼亮,不是那种将心思不用在正道上的。”
在这件事情上,柳明月也很庆幸。
“是啊,陛下当年随手一指,倒是给指了个最好的,如今看来,臣妾当年选的那些,都不如她。”
提起这件事,皇上也觉有些得意,笑着道。
“哈哈,这实属意外之喜,朕当年可没考虑那么多,也没想到后来竟是这么个发展,不过事实证明,朕没做错,太子妃姐弟和西北的郭家军,都值得被善待。”
在西北的那段时间里,让皇上对承天四年发生的大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深知那场葬送了郭家两代战神的大仗,打得有多么惨烈。
也正是老昌国公父子皆战死的事,彻底激起了西北所有将士乃至百姓的刻骨仇恨,才使战局得以扭转,从而获得那场伤亡惨重的惨胜。
柳明月却笑着道,“因为陛下是陛下,心胸宽广,无人能及,才能容得下郭家军和郭家人,愿意承认他们不惜舍生忘死,才立下的大功,若是换个皇帝,可未必能做到这样。”
柳明月是真心很佩服这样的皇帝,而她的这番认可与支持,则让皇上听着无比舒心。
“可能是因朕的出身经历,与别的皇帝都不一样吧,朕不懂什么帝王心术,也不想将精力耗费在这些上面,朕不仅很敬重那些为江山和百姓拼杀过的将士,也很敬佩那些博学多闻的名士,可惜,这些年下来,这样的人,朕都没少杀。”
说起这个,皇上的心情难免有些失落,柳明月当然知道他的想法。
“陛下没有改变初心,已经做到了最好,是那些人变了,走上歧途,落得那样的下场,怨不得人。”
皇上点头道,“嗯,反正都是过去了,只希望今年……”
柳明月没等他将话说出口,就迅速接过话。
“只希望今年,工坊那边能更争气些,将臣妾想要的东西都给研制出来,最新造出来的两轮车,先送去拍卖几辆,将价格给彻底炒起来,也让陛下准备的那些赏赐,更具价值一些,不枉陛下这段时间的辛苦宣传。”
皇上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看向柳明月的眼神充满疑问。
柳明月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臣妾曾听人说,越是怕什么,越是容易来什么,所以才有‘事与愿违’一说,无足轻重的愿望也就罢了,若是关系重大的,咱还是不要说出来得好,毕竟臣妾与陛下一样,也想过安生日子。”
【作者有话说】
抱歉,又更晚了点儿。
船队这趟出海花费的时间较长,不过这本就在预料之内,到入秋后,朝廷才收到船队已进入大安附近海域的消息。
顿时引得京中一片沸腾,纷纷猜测船队这次回来,又能带回哪些奇珍异宝,赚取多少钱财。
在无数人的认知中,出海都快成了与发家致富直接划等号的途径,让柳明月对此感到颇为忧心。
“出海遇险的机率,其实远比能赚钱的机率大,像当前盛行的这种认知,将会吸引许多人盲目的投入海贸行业,这可不是什么好趋势。”
皇上当然也知道这其中的隐患。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咱们想要劝阻,怕他们去冒险,然后落得个人财两亡的下场,人家还觉得咱们想要挡他们财路呢。”
想到已在候在沿海码头的那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尽快向海军申请到护卫队,获得海贸司的批准出海的船只,柳明月忍不叹了口气。
“就算他们再怎么急着要出海,怨朝廷效率慢,事关海军将士的安全问题,我们也不能松这个口,不是臣妾小看天下人,就凭他们自己偷着组建的战队,根本不可能对付得了海外的那些海盗团伙。”
海上作战队正式转化成海上驻军后,又扩招了一大批人,这些人目前还处于培训期内,不管是宫中,还是海军那边,都不可能让这些新人接受出海任务。
只是那些满脑子都想着要尽快出海赚大钱的人与势力,根本不考虑这些,在自家的船造好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通过各种途径给海军施压,让海军赶紧给他们派护卫队。
若非海军的实际控制权,仍掌握在军中,海军方面还真不一定能扛得住压力。
因为出海的利益实在太大,有的是人愿意为那些船队东家出头,向海军乃至兵部施压。
“这是当然,清平纵然在海上生活的经验丰富,每次出海,朕都十分忧心,更别说是让那些新人冒然出海,依朕看啊,那些财迷心窍的家伙,简直是在害人害己。”
柳明月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除了下达一些相关政令,进行一些约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让那些人自己也去海上体验一下,才能让他们知道海上与陆地完全是两码事,算了,咱们管不了那么多,该做的都做了,他们非要不听,咱们也没办法。”
只是话虽这么说,一想到那些不惜代价的投资船队的人,与高价招募的大批船员、水手,将要面临的巨大风险,柳明月终究还是感到心情沉重。
毕竟真要究其根源,是她坚持要搞船队,发展海贸,才煽动出这场出海赚大钱的热潮。
可是即便如此,这些该做的事情,她依旧要做,因为不管是海贸,还是海上战斗力,都是能关系到国家,或者是民族未来的大事。
看到这一年来,随着各地都出现了大量抛售土地现象,成功将本来高昂的地价给拉了下来,柳明月的心情才好转许多。
为了能给更多的贫苦百姓提供获得收入的机会,这两年,大安往各地投建了大量的工事,投入了大笔的银钱,给各地都增加了许多做工岗位,带动了许多地方的经济。
如今也算是初见成效,在土地价格降下来后,以前只能对那昂贵的田地望而兴叹的百姓,大半都能有机会买上块儿田地,只是面积大小不一。
翻看宫中产业最新送入宫中的账薄时,皇上才发现,原来宫中产业也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时,顺势收购了不少田地,皇上对此有些不解。
“咱们已经有不少田庄了,你又让人买上这么多的田地做什么?”
连在此前最不赚钱的工坊,现在都开始赚大钱了,与此相较而言,宫中产业中的那些田庄虽然盈利稳定,但是盈利额最低。
柳明月随口回道,“稳定地价!”
说完,见皇上一脸的疑问,柳明月只好给解释道。
“地价最好能保持在底层百姓经过努力,就能有机会买得到的水平,太过低,又会演变成新一轮的土地兼并,被大量聚集到那些富裕人家手中,实在没钱的百姓依旧买不起。”
不管是那些掌握着大量土地的家族势力,想要出售土地,回拢资金,往造船出海,或是各种作坊上投钱。
还是受朝廷获得从海外带回的两种高产粮种的消息影响,察觉到因亩产多达十石以上的高产粮种的出现,势必会导到土地大降价,才提前往外出售土地。
反正在最近这一年的时间内,大安各地都出现了卖地成风的现象。
所以柳明月早就有让各地的宫中产业的管事们,都要时常关注当地的土地买卖行情,一旦出现同期抛售出来的太多,价格一降再降,依旧供大于求的现象时,就会找准时机出手,将地价往回拉一拉,不给那些想要抄底的人留机会。
皇上忍不住扶额道,“原来这地价能保持在现在的水平,乃是皇后从中干预的结果,就是这么一来,聚集到我们手中的土地,也实在太多了吧。”
去岁查抄那些人家,没收了上万顷的土地,至今还有近半没卖出去,这么下去,不都得砸手里?
柳明月对此也觉无奈,这么多的土地,肯定不能任其荒废,如何管理和种植,都是问题。
而他们要对大安的方方面面都负责,不可能去当大安最大的农场主,连相关司衙的官吏,在没有接到具体的任命前,都没这个时间与精力专门去干这些事。
“陛下倒也不用发愁,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换个思路想想,这么一大批土地,也是一大笔财富,拥有这么一笔财富,总比欠人这么一大笔账*,肯定要好吧?”
皇上不得不承认,柳明月的确很会安慰人,她的这个说法确实有安慰到他,毕竟他是位深切感受去负债累累的滋味的人。
“这倒也是,可是这些地到了咱们手中,不种荒着可惜,种的话,想要招这么多的佃户,都是个大难题吧?”
现在地价低,但凡有些能力的人,都会想方设法的趁机购买属于自己的土地,不会愿意给人家当佃户,有些佃户则是有主的。
“在此之前,臣妾是想着要设法将地价给拉下来,只是臣妾也没料到,建船队、开作坊赚钱,与高产粮种的出现,两下相结合,竟然会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应。”
这是柳明月的真心话,她叹了口气接着道。
“臣妾也一直在考虑这些土地的处置方式,目前也有了个不成熟的初步想法……”
听完柳明月的介绍,皇上忍不住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两圈,才回道。
“朕觉得你说得这个法子不错,若能顺利实施,不仅能让各地驻军多个增加收入的渠道,将士们肯定也会很高兴,比你在之前说得的那个发月俸的方式,更便于实现。”
说起那个目前只在极少数的一部分退休官员身上,当做‘皇恩浩荡的赏赐’来实施的退休计划,柳明月的心情就有些复杂,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当下只有这么个条件。
“能否实施,具体该如何实施,还是要召来诸位大人一起商量,臣妾的这个想法,还是太粗略糙了一些,而且这里面可能还会牵涉到文官们的想法问题。”
不管是她,还是皇上,真没想着要重哪个偏哪个,也没想着要用制造文武对立冲突的方式,巩固宫中在朝中的主导权,只是外面一直流传着宫中重武轻文的说法。
若是这个用来解决土地大量积压,以及退役将士安置问题的方法传出,只会更加坐实相关说法。
【作者有话说】
收到船队将要回归大安的消息,满怀期待的李尚书还没高兴几天,就接到宫中的召见。
向传达口谕的内侍一打听,知道都有哪些人接到召见,发现都是些在朝堂上掌握着话语权的,其中还包括工部与兵部的人后,他的心瞬间提了起来。
因为这个阵势太大,尤其是一同被召见的还有最耗钱的工部和兵部,让李尚书近乎本能的感到情况不妙,完全是户部又要大出血的兆头。
不仅李尚书能想得到这点,同样接到召见的两位侍郎,也有意识到情况不妙。
“大人,是不是宫中又要修筑什么工事了?而且还是与兵部有关的?总不能这船队的收入还靠岸,宫中就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怎么给花出去吧?”
说起这个,在场众官员都满脸的苦涩,他们户部这几年的账面,看上去很好看,可是架不住宫中三天两头的一个花钱法子。
使得本该富得流油的户部,始终处于左手进一笔,右手花一笔,这边刚还上银庄的借款,可能转头又重新接上一大笔,始终处于缺钱状态。
也就是说,户部现在处于进账越多,花出去的总会更多的状态,让这群受他们顶头上司的作风影响,多少都有点守财奴性质的户部官员们,都感到十分痛心。
李尚书深吸一口气后,既为安抚手下,同时也为安抚自己道。
“应该不至于,这都到秋季了,若是兵部有什么大型工事,不会拖到现在才突然开始打主意,我们先宫中,到时再见机行事。”
等到户部的官员到时,兵部与工部的人员都已到齐,很显然,户部能想到,他们也有想到,一个个都很高兴。
等到众人都被召进去,见过礼后,皇上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李卿家,户部没卖出去的那些地,今岁的收成如何?”
听到皇上问起去岁抄家入库的那些地,李尚书略一思忖,就记起了与之相关的信息。
这也是他的一桩心病,他在户部干了近一辈子,万万没有想到,曾经最不愁卖,没点关系和硬靠,根本抢不到手的土地,竟然也有会砸在手中卖不出去的时候,哪怕户部给出的价格并不高。
“请陛下恕罪,那些地虽由当地官府负责,继续租给之前的佃户种植,但因缺乏管理,那些田庄的收成都大不如前,有些甚至还出现荒废现象,今秋的这个收成,怕是十分不理想,还请陛下责罚。”
皇上摆摆手道,“朕与与皇后今天召你们过来,不是来问责的,主要是为商量一下这些地的处置问题,毕竟这一年来,土地买卖成风,眼看今岁玉蜀黍和甘薯的种植相当成功,这地价注定涨不上去,所以朕与皇后便商量着,将那些地给安排一下。”
户部官员闻言,皆是心中一咯噔,这一安排,岂不意味着户部将要损失一大笔卖收入?李尚书更是当场面带苦色。
“不知陛下与娘娘打算如何安排?”
皇上抬手示意了一下,苏福迅速给发下几份文书,上面的计划与安排说得很清楚,完全不用多费口舌。
兵部钱尚书看完,立刻露出满脸的喜色,将文书递给手下后,赶紧起身想向皇上和皇后施礼谢恩,不过他刚弯下腰,就被皇上抬手制止。
“先别急着谢恩,这只是朕与皇后初步商讨出的一个计划,至于这个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还要看大家的意见。”
工部尚书本来也很高兴,但在看到相关份额的分配后,又难免感到有些失落,大头都被划给兵部了,自家的司农司,能分到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最郁闷的当然是户部,哪怕这些地在他们手中,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卖出去,可他们实在不舍得就这么直接将那么多的地,分给工部和兵部。
崔相看完,斟酌了一下才开口道。
“陛下与娘娘的这一想法是好的,司农司也就罢了,各地驻军拿有了这些地,若是经营好了,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部分食物方面的自给自足,退役将士们,肯定也很高兴,只是各地驻军获得这些土地后,管理将是一个大问题。”
若那些驻军首领将这些土地的出产据为己有,将手下将士们当做他们的免费长工使唤,这项本来是为照顾各地驻军的惠政,反倒有可能为朝廷埋下隐患。
兵部尚书有心反驳,皇上却已点头道。
“崔卿家考虑得对,管理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下,看要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产生某些隐患。”
李尚书忍不住道,“陛下,几千顷地,看着是挺多,但也不够分吧?”
皇上笑着回道,“李爱卿有所不知,宫中产业在这一年里,也买了不少地,肯定够分。”
听到这话,李尚书只觉心中一激灵,下意识瞪大双眼,皇上这意思,是让朝廷买下那些地吗?这算不算是强买强卖?
让各驻军拥有一笔私产,绝对是件关系重大,也影响重大的事。
“陛下,若只有兵部和工部有的话,怕是会引起其它各部的异议,毕竟这种事,从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皇上和柳明月当然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柳明月接过话道。
“嗯,何丞相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需诸位卿家帮忙一起商量一下,看看该如何解决才好,本宫之所以会与皇上想出这个安排,其实也是考虑到咱们手上的地太多,找不到足够的人手种植的话,闲着太浪费,才想让军中将士们在闲暇之余,顺利种种地,劳作一下。”
在场众大臣下意识感到不妙的同时,就听皇后突然将话一转,接着说道。
“只要各部大人们也这个体力和闲暇时间,本宫与陛下当然不介意一视同仁,可以给各部都分一块地,绝对可以做到不偏不倚,只是咱们要先说好,都得大家亲自种。”
何右相赶紧回道,“陛下与娘娘做事,从来都是公正无私,老臣惭愧,是老臣思虑不周,我们门下省事务繁忙,确实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种地。”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连工部尚书在内,他觉得自家司农司分的那些地,实在有些太多,若是他们种不完怎么办?会不会连累自己。
等到众人商量完这件事,离开勤务殿后,何相忍不住对崔相叹道。
“皇后是真厉害啊,只需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堵住大家的嘴,只是这样做的话,就算有些人不敢要地,这心里怕是也会不服气啊。”
崔相老神在在的回道,“何相的这个想法,可能有些不合适宜了,若是在几年前,不,就说是在一年前,这个提案都难以在朝中通过,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那地价都降成什么样了,大家还真没那么在意那些地。”
关键是宫中也给出了让人无法质疑的回复,只要你想要地,宫中就会给地,给那些驻军分军,就图军中壮劳力多,不让那些土地抛荒浪费。
作为一国丞相,何相当然知道外面的地价变化,只是他曾在山野潜居多年,深知土地乃是百姓生存的根本,十分重视土地的价值。
受这一固有印象影响,他总觉得土地依旧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财富。
“多谢崔公的提点,是老夫愚钝,没有及时想到这一点。”
崔相却摇摇头道,“何公倒也没有料错,只要消息传开,肯定会有人不满,不过陛下与娘娘的考虑是对的,那些地,必须要有人种,与其任地闲置,还不如分给各军,让将士们能有机会改善一下生活。”
他们这些官员种不了地,可是对于那些因近些年无战事而闲着的将士们而言,有了地,就能发展种植和养殖,是一个增可以加收入、改善生活的大好机会。
而那些闲着没事干的将士们有活干后,也能让他们趁机消耗一下无处发泄的体力,人一旦忙起来,有了盼头,就没什么精力去做些无事生非的事了。
这件事只要操作得好了,又能实现一举多得的目标,确实厉害。
柳明月也在与皇上聊这些大臣的反应。
“看来除了李尚书有些心疼那些地外,大家对这个提议,总体上还算赞成,没有多少排斥心理。”
想起皇后义正严辞的说,可以对各部一视同仁,给他们都分地,让他们都去种地时,众大臣的反应,皇上忍不住失笑出声。
“因为皇后厉害,直接将他们给镇住了,他们当然不敢反对。”
柳明月当然知道对方在笑什么,不以为意的回道。
“依臣妾看,关键还是因为现在地的地价太低,使得大家对土地都变得没那么重视了,这个态度转变,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到底是福还是祸,需看后续的发展,若一直这么下去,长此久往,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大安是个以农为本的农业社会,土地乃是农业的根本,当然也是百姓的根本,更是国家的根本。
不过就目前而言,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能将地价拉到一个合适的水平,改变此前那异常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才是当务之急。
按说在大安这么个新建的皇朝,不会出现太过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才对,说到底,这些都是前朝末期那畸形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现象。
这也是当下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抛售土地潮的原因,而这种抛售现象所导致的土地贬值,又会给大家带来地不值钱的印象。
皇上对此倒是想得开,“依朕看哪,还是咱们大安现在的人口太少,等到多过个几年,你且看着,这地啊,肯定又会变得紧俏起来。”
人口一多,劳力就多,对吃住的需求也会更大,有限的土地需要供养更多的人口,当然会升值。
柳明月当然也知道人口与土地之间关系,只是对她而言,但凡是在做这种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决策时,她总忍不住会生出患得患失之心。
“陛下说得有理,不过陛下之见,军中将士们,是否愿意好好经营这些土地呢?”
土地再怎么贬值,也是有价值的,是谁都不会拒绝的财富,所以柳明月当然不担心那些驻军会拒绝这些地。
她更担心的是,那些地分给驻军后,能否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会被好好的利用起来,真正发挥那些土地的价值,让所有将士们都能受益。
皇上虽是军中出身,但是对于这件事,也不敢打包票,毕竟人性太复杂。
“朕也不确定,只能尽量加强监管,何况还有稽查司的存在,那些将领应该也不敢过分,何况我们还能制定相应的规则约束一下,反正你不是说了,那些土地的所有权始终归属朝廷和宫中,各军只有使用权,违规了,咱们就给收回来。”
【作者有话说】
船队这次依旧是满载而归,即便损失了几条船,依旧能大赚特赚,只是上次相比,利润率稍低而已。
但是第二出海的船队规模更大,更多的船只携带的货物也更多,所以在扣除损失后,赚的比上一更多。
消息传出,大暴风雨中损失了几条船的事,并没有给出海势头降温,而是引得那些在忙着组建船队,或是已经建起船队的商家,更加趋之若鹜的想要尽快出海。
可是无论那些人再怎么焦急,宫中都顶着压力,不许海军接那些船队的护送单。
刚回来这些经验丰富的海的军将士们,急需休整,去年才招募的大批新人,还处于适应训练阶段。
让这些人再次匆忙出海,护送的还是那些一心急着要去海外发大财,不一定会好好配合海军指令的民间船队,是对他们的生命不负责。
这也是柳明月坚持要将海军的控制权留在宫中原因,只要宫中发话,民间那些有关系有门路,甚至是有朝中勋贵大臣们直接投资的船队,再怎么想方设法的找人施压,都无济于事。
当与船队关的话题惹得全民关注之际,朝廷计划将户部和宫中积压的一批闲地,分配给各地驻地,由各地驻军将士在闲暇之际负责经营的消息,依旧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只是相比较船队这次回来,又为朝廷和户部及宫中带回的大笔财富,这个反对声音并不大。
毕竟按照现在的地价,那些土地加起来的价值,还不及人家船队所赚取的那笔巨额进账的零头,太过计较,反倒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只是宫中决定将那么一大批土地给各军,各军都欢喜的收下了,宫中也愿意给他们各部衙门地,可他们各部都不敢要的事,多少还是会让那些文官感到有些不甘与不安,还有些不服气。
落实好这件事,解决了一大批土地的闲置问题,柳明月的压力也小了许多,受赚了大钱的船队返航影响,本来又有明显下降趋势的地价,受朝廷的这条政令影响,这次总算稳住了。
因为通过这条政令,让某些有意继续炒低地价,想要等地价低到谷底后,再抄底大肆收购土地的势力团体,已经意识到朝廷不会允许地价失控,再次被人大肆兼并的事实。
在此之前,他们虽然知道宫中下场大肆收购土地维护地价的操作,但是他们认为,宫中在各地收了那么多的地,也没那么多的人手种植,迟早还是要放出来卖。
结果现在却发现,他们如意算盘根本打不响,宫中有的是办法处理那些土地,船队赚了那么多钱回来,宫中在接下来有足够的实力再买上一大批土地。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那些有购地需求,只是单纯的想要再观望一阵的买家,赶紧开始出手买地。
那些不惜拿出自家的地挂到牙行,用来炒低地价,制造出低价也卖不出地的现象的势力,则都不得不收手。
各地的土地买卖行情,由此而逐渐恢复正常,地价波始终被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收到各地传回的这些反馈,柳明月才算是彻底松了口气,别的先不说,仅凭这个反馈,就已表明她的提议没错,做对了。
皇上也是在收到从地方送入宫中的这些最新反馈后,才知道那一降再降的地价背后,竟然还存在那么复杂的算计与较量。
“幸有皇后反应快,及时出手,没让那些人的谋划实现,要不然,真如了那些人的意,这局面可就难以收拾了。”
对此,柳明月也觉有些后怕,还有些庆幸自己当时的谨慎之举。
“臣妾也没想到,这背后竟然有那么多势力,不惜拿自家地做局,试图操控地价,真是贪心至极,其心可诛!”
皇上当然也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冷着脸道。
“这种事情,实在不容轻视,我们一定要制定相关的规定,避免地价失控,再次被那些人操控。”
柳明月也有这个想法,这世上从不缺聪明人,她当然很熟悉这种操作,只是在此之前,她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时代的人,竟能做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