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不错,我们必须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也要让有些人知道,敢做有伤朝廷根本的事,一定会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
凡事做了都难免会留下痕迹,接下来没几日,与之相关的消息,就已经爆出,部分地方衙门也将这件事正式上奏到朝中。
直到此时,一群朝中重臣们才知道,在他们毫无所觉的情况下,有些人竟在暗地里心照不宣的联合起来,布下这么大的一个局。
更为关键的是,若非有宫中反应快,及时干预,没让对方的阴谋得逞,那么这件事势必会给地方和百姓带去巨大的损失。
若让地价降到谷底,连世代都视土地为生存之本的农户,都觉得地贱,不再重视土地与种植,从而抛售自家的土地,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趁机以极低的价格,将土地收购到手,连朝廷都不好收场。
受船队返航带回的好消息影响,连被拿走一大批土地的事,都变得不那么在意,心情一直很好的李尚书,在知道这个消息后,被气得暴跳如雷。
“谋划这件事的,都是些什么人?一**商!竟敢坏朝廷的大事,本官要奏请皇上下旨,将相关之人,都给抄家灭族,他们实在太胆大妄为、太可恨!”
害他们户部损失那么一大笔土地,宫中为稳定地价买的地更多,哪怕有说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分别归属朝廷和宫中所有,李尚书依旧为此耿耿于怀。
户部左侍郎赶紧劝道,“大人,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地方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我们户部竟然毫无察觉,当务之急,我们要赶紧向宫中请罪。”
户部都因那些人的谋划,吃了大亏,却没发现土地价格的这种波动,并不是正常现象,实属失职。
被提醒了的李尚书这才冷静下来,叹了口气道。
“是啊,本官都差点忘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确太失职了,只是老夫活到这把年纪,还从没听说,这世上竟然还有这种操控价格的做法。”
说起这个,李尚书还有些失落,他向来自负精明,没想到人家在他眼皮子底下,布下这么大一个局,他竟然没有发现。
“大人,若非朝廷和宫中给各军分地的消息传出后,让那些人意识到此计不可行,不得不匆匆收手,才露了痕迹,我们可能至今还被蒙在鼓里,毕竟对方是顺势而为,很难让人看出这其中的算计。”
李尚书当然也知道,就是这心里,实在憋屈。
“嗯,不过不管怎样,咱们都要向陛下和娘娘诚心认错反省,绝对不可推卸责任。”
有着类似反应的,还有崔相、何相等人,他们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正常的地价大降的背后,竟然还有着如此缜密的算计和谋划,差点让朝廷和百姓遭受巨大损失。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宫中的操作更感钦佩,之前他们还对宫中收购那么多的土地,多到为解决种植问题,竟然将主意打到驻军将士们的身上的事,略有微词。
因为此举让人不得不怀疑,宫中是不是因为看到地价降得厉害,才想趁地价低,大肆囤地,只是在后来发现囤得太多,才不得不设法处置那些地。
如今看来,这分明是他们太短视了,才没发现宫中为江山社稷的安稳,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所承担的巨大压力。
看到那一封封的请罪奏折,皇上忍不住嗤笑。
“现在才知道忙着请罪,早干什么去了?”
皇上最不满的地方在于,他一个军中出身的大老粗,不懂这里边的门道也就算了,怎么那些精明无比的大臣们,竟然也没及时发现,显得他们大安朝堂无人。
柳明月倒是想得开,“这次的事,确实让人意外,连咱们手握稽查司与那些宫中产业,一再通过收购土地与对方交手,都没察觉到异常,更何况是那些高居朝堂的大臣们,更不接地气,没能及时察觉到异常,也属正常。”
想到自己在听说皇后让宫中产业收购了大批土地时的反应,皇上有些不自在的点头道。
“这倒也是,不过这回的事,已经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若再有下次,朕肯定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柳明月笑着点头道,“的确,那些人的做法,也算是在大安开创了一个新案例,以后肯定会有人学着做,只是操控目标的不同而已,所以臣妾觉得,我们有必要将这个案例宣传出去,让所有人都有所防备。”
皇上闻言,不禁有些迟疑。
“宣扬出去后,让有些本来不知道的人,也因此而知道了,岂不是会引来更多的效仿?”
这种宣传,确实是柄双刃剑,考虑到当下的时代环境,若真宣传开了,很有可能是件弊大于利的事,柳明月点头道。
“陛下考虑的是,找崔相他们商量一下吧,至少也要让朝廷官员们都知道,从而方便在以后及时发现端倪,一般的小打小闹也就算了,若是这种影响太大的操作,绝对要及时制止。”
【作者有话说】
虽然宫中在船队的占比较小,这次的船队收益,宫中只能分到较少的这一部分,而这部分还要交税,到手的就更少了。
但是这个少,是对比船队的总体收入,或是去岁的船队收入而言,实际上那也是一笔巨额财富。
皇上虽然不免又为此事惋惜了几句,但在总体上,还算想得开,没有真正计较此事。
“船队回来了,朕给准备的两轮车,总算可以送出去了。”
对于他这种得了什么稀罕的好东西,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给自己最喜爱的晚辈的心理,柳明月当然可以理解。
不过也幸好是柳明月,她是真的毫不介意,换成原主,对于这种差别待遇,肯定多少会感到有些有不满。
不得不说,皇上对他真心喜欢的人,是真的很偏爱和大方。
“臣妾让工坊给咱们大侄子准备的好东西,近日刚传来好消息,说是再做一些最后的测试和校准,就能呈进来了。”
听说又是工坊出品,皇上顿时来了兴致。
“哦,到底什么东西?朕相信,皇后所说的好东西,肯定是真正的好东西。”
毕竟已有太多次的事实证明了这点,皇后所说的好东西,总能给他带来新的惊喜。
柳明月再次卖起了关子的同时,还顺手递给对方一份奏折,好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等陛下看到后,就能知道了,反正近几日就会送进来,臣妾也只是听说那是个好东西,至于具体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陛下就耐心的等几天吧。”
主要是柳明月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好,托上辈子专业的福,她不仅知道,她当下所在的时代,相当于她前世所在时空的大航海时代将要来临的前夕,还知道大海时代的那些西方人,能纵横海上的利器航海钟的设计与制作原理。
而且从时间上看,现在的西方,应该早已出现了机械钟,所以相较于自行车,用从海外得到的图纸,来解释机械种和航海钟的出现,更具有说服力。
但是由她这个本应从未见过相关物品的人,来解释这钟的由来,就有些不合适了。
“好吧,那朕就耐心的再等几天,哟,这几天还真是喜讯连连,今年这批甘薯也收得较早啊,嗯?产量也更高了,确定亩产都在十二石以上,比去年估算出的产量更高,好、好啊。”
柳明月笑着点头道,“是啊,不仅玉蜀黍的产量高,这甘薯的产量更高,而且甘薯除了这一批的,还有晚种的一批,能更快的培育出更多种块。”
说起这个,皇上的心情也很。
“是啊,这么一来,可能后年就能在全大安境内推广种植了,真是想想就让人激动,不知船队这趟回来,会不会又带回什么新粮种?”
柳明月笑着接过话道,“最好又是什么高产粮种?”
皇上朗声笑着摇头道,“做人不能太贪心,哈哈,朕也就说说而已、说说而已。”
“陛下和娘娘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笑得这么开心?”
两人循声望去,看到的就是郭锦昭背着装在背篓里的小皇孙,脚步轻快的走进殿内的模样。
“笑你这小子,又背着你外甥骑着车到处跑,不怕挨你姐姐的揍了?”
皇上奚落郭锦昭的同时,赶紧起身亲自去将小皇孙从背篓里抱出来。
郭锦昭难掩得意的笑着回道,“陛下放心,我这次带廷君回来,是经姐姐允许的,这小子太闹腾,扰得姐姐他们没法安心做事,我把他带出来,算是帮姐姐他们一个大忙。”
皇上笑着回道,“那你知不知道,这边更忙,忙得还是更重要的事,你把这小子带过来,不是更添乱吗?”
郭锦昭憨笑着回道,“我觉得陛下和娘娘更厉害,可以一心多用,能经得起他闹腾,没姐姐他们受到的影响大。”
柳明月闻言,这才抬头看他们一眼道。
“本宫觉得,你小子真是太闲了,陛下和先生们给你布置的作业太少,才让你这个时间和精力,耗在带孩子上面。”
郭锦昭闻言,一张脸瞬间苦了下来,无比委屈而又紧张的解释道。
“娘娘误会了,陛下和先生们布置的作业绝对够多,不能更多了,是我为了能多挤出些时间骑车,废寝忘食的先给完成了,才挤出这段可以用来骑车的时间。”
在他无比哀怨的眼神中,皇上抱着小皇孙笑得更开心的同时,接过话道。
“能挤出这么多时间,证明你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朕会好好考虑一下,看如何给你多布置些作业。”
不知人间苦乐的小皇孙高兴的拍着小手,发出欢快‘好、好’的声音,惹来正要开口求情的郭锦昭的怒目而视。
察觉到舅舅的眼神不善,不到两岁的小娃娃迅速收起脸上的笑容,眼中瞬间蓄满泪水,抿着的小嘴也扁了起来,吓得郭锦昭瞬间赔着笑脸开始哄这个小家伙。
皇上被一幕给逗得再次哈哈大笑,笑着小皇孙有些茫然,也下意识开始跟着笑,两眼还泪汪汪的,可爱到不行。
让郭锦昭松了口气的同时,又忍不住手欠,伸出手指戳戳那张精致漂亮的小脸,然后再次惹得小皇孙想要扁嘴,他又着急忙慌的赶紧哄。
看着两小孩在这逗乐子,对皇上而言,着实是件非常轻松愉悦的事情。
柳明月才是不怎么受影响的人,她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政务上,只在看到某些不那么重要的奏折或文书时,才有空分出一些注意力给他们。
等到郭锦昭带着饿了的小皇孙离开,皇上叹了口气道。
“也不知道咱们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柳明月知道皇上在担忧什么,将小皇孙带离东宫抚养,相当于是隔开了他与太子这对父子,对一个小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件很残忍的事。
“臣妾在此前,也曾想让他们父子多相处,更亲近些,可是您也看到了,效果并不如人意,可见这种事情,实在强求不得,像现在这样,能让廷君不受他爹的那些思想观念影响,就是最好的安排。”
皇上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就是看到小皇孙,忍不住想得有些多。
“朕好像听谁说了句,东宫的那个侍妾好像快要生了?”
柳明月漫不经心的回道,“嗯,前两日有人来报,是这么说的,臣妾已经安排好太医和医女,提前去东宫待命了。”
皇上点头道,“若是太子妃还能再生个,就更好了,嫡出的就廷君一个,未免太孤独了点儿。”
柳明月本能的反对这个说法,可是想想当前这个大环境,她也不得不承认,她也更愿意太子妃给再生个,给皇位继承人加重保险,也不想让皇位在未来落入哪支庶脉手上。
可是女子生产本就相当于是过鬼门关,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医疗卫生水平落后的时代,即便皇家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也不敢保证可以万无一失。
“这种事情,更加强求不得,随缘吧,只要咱们能将廷君看护好、教导好就行。”
东宫庶出的那些,不仅柳明月这个便宜祖母看不上,连皇上这个正经的亲祖的父都不怎*么在意,毕竟这位是连自己的庶出子女都不怎么看得上的人。
当年曾最受其宠爱,让原主感到如临大敌的五皇子,也在皇上彻底下定决心,要让太子继位后,早已变得泯然于众。
常贵妃在为五皇子求娶自家兄长的女儿不成后,后面又陆续提了几位家世显赫的贵女,却都被皇上毫不客气的给否决了。
使得五皇子的亲事,一直拖到现在也没落实下来,常贵妃急得寝食难安,皇上却是毫不上心。
只因在他看来,五皇子年龄还不大,哪怕他对皇权的继承另有安排,依然不会允许五皇子娶一个高门贵女,从而野心膨胀,扰乱当前这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局势。
可是常贵妃几乎是憋着一口气,一心想要给五皇子寻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能力压皇后的儿媳太子妃一头的五皇子妃。
哪怕她的娘家人一再提醒她,总算让她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她也不甘放弃自己的目标,一直无法跟皇上就五皇子的亲事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件事情上,皇上比谁都清楚,一直被常贵妃视为假想敌的柳明月,是真没心思过问这件事,更不曾做过半点干涉。
可是常贵妃始终坚信,都怪皇后从中挑拨,才使得皇上一再否决她看中的五皇子妃人选。
对此,已经能做到将政权与军权一手抓的柳明月表示,她是真的不在意五皇子娶哪家贵女,因为不管他的妻族再怎么给力,都将注定在手下翻不起什么大浪。
只是对皇上而言,不让五皇子娶高门贵女,是他对当年的白月光留下的这个儿子,所能给予的最大关照与爱护。
因为他很清楚,五皇子若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做了不该做的事,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
【作者有话说】
收到东宫侍妾产子的消息时,只有柳明月派芳仪带人过去看看,她与皇上月正在听高管事介绍他给呈进宫中的两座钟,一座机械摆钟,一座航海钟。
两座钟的体格都有些大,但是柳明月年到那钟盘时,还是感到格外亲切。
莫名来到这个时空长达五年多,没有办法精准的掌握时间,实在是件让人很难适应的事情,可她还不能表现出来。
哪怕这机械钟在精准度方面有所欠缺,也不影响它能现世的巨大价值。
高管事给皇上重点介绍的是航海钟的功能,皇上听得十分用心,毕竟他最重视的大侄子坚持要留在海上,注定要面临海上的无数凶险。
有了这么种不仅可以显示时间,还能测量时间间隔,进行行航海定位,甚至是观测天文的航海钟。
不管是在确定航海路线与距离,还是在船只的安全保障方面,都能起到巨大作用。
等到高管事等人离开后,皇上难掩兴奋的一边抚摸着怎么也看不够的两座钟,一边道。
“是不是有了这航海钟后,船队再出海时,对清平的依赖就不那么大了?虽说他的经验丰富,但是总这么依赖他的本事,也不是个办法啊。”
这正是柳明月想让工坊将航海钟早点制作出来的目标,她当然知道目前这种对个人能力依赖过大的情况,对商队与海军未来发展的限制极大。
只是大安在此前,并没有研制机械钟表的经验与积累,哪怕有了图纸,也花费了许多时间,进行过无数次的试制,才终于制作成功。
“应该是的,有了这航海钟,可以绘制出更精确的安全航海路线,像魏长延他们这样的出海经验丰富的人,有了这航海钟的辅助,也能真正的开始独挡一面。”
收到宫中先后派人送来的两批赏赐,商队与海军的人,都兴奋不已。
尤其是那两轮车,让那些在海上足足漂泊了一年的人,个个都受不释手,没有趁休假回的人,都顾不上登岸玩乐,就守在驻地排着队等着玩车。
与此相较而言,左子兴等将领和管事的,已经顾不上在此前也曾让他们喜爱不已的两轮车,都在忙着钻研和测试航海钟的功能和作用。
几年下来,魏长延等人也已积累了丰富的海上航行经验,在初步弄清楚航海钟的性能,知道它能为航海提供的巨大帮助后,忍不住感叹道。
“陛下与娘娘,对我等真是用心良苦,竟然让人研制出了此等利器,以后再出海,我们省事安全多了。”
吴尚青等人也都深以为然的点头道,“是啊,有了这个,我们以后再出海,就方便多了,子兴兄也能省心些,这一趟趟下来,子兴兄实在太辛苦了。”
左子兴也有些感动,他的航海经验最丰富,对海上的一切最为了熟悉,当然也更清楚,有了这航海钟,他的压力就小多了。
“宫中肯定是因知道出海不易,大家都很辛苦,才会特意让人给研制出这样的宝贝。”
高兴之余,吴尚青又有些遗憾的叹息道。
“若是这趟出海,就能带上这宝贝,我们也不至于损失那几艘船,还伤了几个兄弟,真是可惜了。”
魏长延有些无语的回道,“你也太贪心了,这样的东西,岂是想要就有,三五天就能研制出来的?你们看看,这里面的各种零配件,可比那两轮车的工艺复杂多了,下次出海就能有机会用上,已经很幸运了。”
吴尚青点头道,“我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当然知道这事强求不得,若非宫中给咱们安排上,咱在此前可不知道这世上竟然还有种好东西,完全是专为咱们航海设计出的好东西。”
蒋清言更是激动不已,“准确的说,这是专为像在下这样精于绘海图的人,给研制的好东西,有了这个,就更好的标注出精准的航海路线图,以及一些岛礁的位置了。”
总之,有了这航海钟,知道这航海钟能起到的作用后,本来因过去那长达一年的海上漂泊生涯,而感到心神俱疲的众人,都觉精神大振,很有种迫不及待的想要带着航海钟,再去海外转一趟的冲动。
还是左子兴最稳重,制止住还想走得更远些,再多测试一下航海钟的众人。
“好了,大家还是先回岸上好好放松放松吧,要不然,等到这股兴头劲儿过去,大家会感到更疲备,这种状态对下次出海可不利。”
虽然都知道左子兴说得是事实,但是众人真正回到岸上时,还是颇为不舍,他们实在太喜欢这个新宝贝了。
不过他们也都知道轻重,对他们而言,回岸上不仅是放松和调整状态,他们还都各自负责着一大摊子事,有公职在身,回岸上也不得闲。
回到岸上没几日,魏长延就找机会跟左子兴打商量。
“民间组建那些x的船队中,已经有好几支载货入海了,海军这边接到了他们的护航申请,要不,我带着留下的老人,再从新人中选些表现出色的,先护他们走一趟?有了航海钟,我觉得我应该可以,也不走远,就去南边那片儿群岛。”
听到他心心念念的急着要出海,左子兴有些头大的转移话题道。
“我若没有记错的话,你应该是从承天四年进京赶考起,离家之后,就再没回去过吧?从三品也是三品大员,你就不想着衣锦还乡,回去在那些故人面前转转?”
魏长延根本不吃这套,虽然这四年多的海上生涯,让他的性格习惯都发生了不少变化,但他毕竟曾是一位优秀的才子,聪明的脑子依旧够用。
“不回,回去让那些不是想害我前程,就是漠视别人毁我前程的人沾我的光,借我的势,我得气死,还拿他们无可奈何,像现在这样就挺好。”
然后他就再次重提自己的要求。
“海军这边有你这个指挥使坐镇,肯定能尽快将那些新人都给训练出来,你不要对我这么没信心。”
眼看拿对方最不愿多提的家事做话题,都无法打消对方的想法,左子兴有些无奈的回道。
“这不是我对你有没有信心的事,而是我们刚出海归来,宫中也有旨意示下,要求我们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那些新人经验不足,也不能轻易让他们出海,宫中不惜代价的培养我们,又这么珍重我们,肯定是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也要保重好自己才行。”
本来有些失望的魏长延听到他的这个说法,顿时来了兴致。
“子兴兄,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内幕?除了护航,宫中还能想让我们干什么大事?虽说我们海军也接受过不少陆地作战训练,但是相比较真正的内陆驻军,我们还是多有不及的,附近那些海岛,都不用我们出手,现在都默认归属大安。”
左子兴没好气的回道,“我若知道有什么内幕,肯定早就跟你们说,让兄弟们都能提前做好准备了,这是我自己分析的,若宫中培养我们,只为打海盗,守护海域安全,为商队提供护航,完全没必要像现在这样。”
像现在这样,一边压着那些护航申请,不让海军接,一边还给搞出航海钟,对他们海军将士的身体状态和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远在接护航任务赚钱之上。
可是从现在的局势看,朝廷完全没必要往海军投入这么多,海军也没有这么值得让宫中重视的地方。
除非宫中像他一样,认为海外那些夷人,有可能会在将来对大安构成威胁。
只是这个猜测若在现在说出去,魏长延他人未必会相信,因为他们在海外也没少与那些夷人交手,并不认为那些人能给他们大安带来威胁。
魏长延抱臂靠在椅子上道,“我也有这种感觉,可是宫中除了让我们持续招人,扩大海军规模外,一直也没别的示下啊,对了,现在还给分了一大块地。”
【作者有话说】
说起这块地,魏长延下意识坐直身体道。
“子兴兄,你说,为什么朝廷会给我们海军分那么大一块地?”
左子兴对宫中的这一安排,也感到有些费解。
“可能……是为了一视同仁?”
魏长延不解的皱眉道,“可我们是海军,常年生活在海上,上岸的时间少,有了地也没空种啊,而且这沿海区域的地,种庄稼也难有收成啊。”
“可以在我们上岸轮休时,种植各种果树,还可用来养殖一些海货,反正朝廷给地,肯定是好意,上岸有活干,也能让那群上岸后惹事生非的小子们受些约束。”
在左子兴看来,对于长期生活在海上的人而言,上岸后干些农活,也是一种用来调整身心状态的好事。
魏长延点头道,“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个安排挺好了,等到咱们将来的退役后,说不定还能掌握一手种地养殖的本事。”
“咱们大安可还没有养殖海货的先例,想要掌握养殖的本事,还需要咱们自己摸索,任重而道远啊。”
与此同时,宫中的柳明月与皇上说起海军的扩建与发展事宜时,也正感叹道。
“想要让海军发展到一定规模,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接护航任务,对他们而言,主要目标在于练手和积累经验,肯定不能让咱们辛苦培养出来的海军将士们,还没正式成长起来,就因急功近利而出现无谓的折损。”
只是外人不知道宫中的计划,总认为海军就是为给商队护航而生,接护航任务就是他们的职责。
所以在船队回来后,有不少大臣都在朝中提出,要求海军要尽快接护航任务,赶紧护送那些已经做好各方面准备的船队出海。
皇上对此也很不满,哪怕有了航海钟,他也不愿看到连自家大侄子在内的海军将士,被那些人当牛马使唤,哪有才下船没几天,又要出海的。
“随他们怎么说,反正咱们不同意,他们也没办法。”
看到太子妃递上来奏表,柳明月才想起东宫那个侍妾给太子生了个二儿子的事。
“太子的那个侍妾,是陈御史家的女儿,如今生子有功,依陛下之见,该给个什么名分合适?”
皇上漫不经心的回道,“给个昭训的位置就行,不能给高了。”
给高了容易让人滋生野心,柳明月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对这个安排也没有意见。
“陛下考虑的是,就给个昭训的位置,卓辉,拟旨。”
卓辉赶紧应下,心中清楚,即便东宫的那位生了个小皇孙,自己的出身也不算低,也不得这二位的喜欢,注定在这宫中出不了头,无法给太子妃母子的地位构成任何威胁。
封陈侍妾为昭训的懿旨下达到东宫后,不仅自恃生子有功的陈昭训大失所望,太子也对此非常不满。
看到在陈昭训顺利生子后,才得以解禁的太子,为陈昭训的位份来质疑她的决定,柳明月神情淡漠的回道。
“是你自己对这个封赏感到不满,还是你因看到陈昭训不满而来?”
面对这个问题,太子愣了一下才回道。
“儿臣不敢对母后不满,只是雪柔本是官家女,跟了儿臣后,先是无名无分的当个侍妾,如今她为儿臣生子有功,只给她封个昭训,未免太低了些。”
柳明月冷哼了一声道,“若你耐心的等着本宫通过正常途径,给你纳妾,肯定不至如此,你与那两个侍妾私相授首,伤风败俗在先,本宫没与你们计较,已经是本宫宽容大度,看在刚出生这个孩子的份上,赏她个昭训,已经是抬举,还想谋求高位?”
柳明月虽然答应给太子纳妾,但她可做不来随意点人家女儿进宫当妾的事,也不想给东宫纳些受搞事的妾室。
结果,就在她还在掂量着该如何选人,要如何征得人家姑娘自身意愿的时候,太子就迫不及待的自己挑好了两位侍妾,都是官家女。
不用说,都是那种存着野心,借着父兄的关系主动攀附过来的。
这是人家自己的选择,柳明月当然只能尊重,但是对于这种女子,不仅她不喜,皇上更加看不上,所以两人都是以相当于通房丫头的低阶侍妾身份,入的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