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她给了资料的人,肯定是家境状况和相应的人选,都没什么大问题的目标人选,若常贵妃她们看不中,而是看中其他人,就要看他们自己的运道了。
皇上点头道,“皇后有心了,若他们不知道珍惜,儿孙自有儿孙福,就随他们去吧。”
之所以愿意费些心思,既为尽一下嫡母与皇后之责,也为给皇上一个态度。
当然,柳明月本身也希望这些皇子、公主都能娶个品性好的妻子,或是嫁个家风好、人品佳的驸马,这样也算是为了给她自己的将来减少麻烦。
至于那些妃嫔与皇子、公主们是否领情,就不在柳明月的考虑范围内了,她是真的很忙,杨宛如提前预告的那场水患,更是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不到尘埃落定的那天,她就没办法真正轻松下来,哪怕她自己也知道,她所能做的,只有尽人事听天命。
可这心里,总想更努力一些,各种预防措施要做得更周全一些,想要尽量减少百姓的损失,只是山南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她想亲自去视察一下,都不可能成行。
如今只能通过稽查司与宫中产业快马送回的各种奏报,了解山南那边的各项工事的进展,知道一切推进的都还算顺利,当地的百姓们世代皆遭受过水患之难,对朝廷所做的这些安排,倒是十分配合。
而山南各地的驻军,也都有加入到各种工事的建设中,因朝廷提供的待遇十分优惠,不管是劳工,还是驻军将士,都没有什么怨言。
这也让柳明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下的百姓,乃至底层将士的穷苦程度,真的是稍微给点好处,就很听指挥。
【作者有话说】
哪怕宫中没有刻意往外放消息,接到赏花宴邀请函的人家,也都猜得到,宫中可能要在这场赏花宴上,给到了适婚之龄的皇子选妃,给公主选驸马。
皇上登基后,就没举行的选秀,开国之初的那几年,还曾陆续纳过一些妃嫔,后来的这几年,后宫就没再进过人。
虽有大臣奏请要按旧制选秀,给皇上充盈后宫,但是相关奏折都被皇上给亲自驳了。
受伤后的这几年,皇上为休养身体,很少再进后宫,根本就无心女色。
如此一来,那些想要送家中姑娘进宫,与皇家结亲的人家,都找不到机会。
承天四年的那场赏花宴,本来是为给太子选妃举办的,结果皇上直接给定下了昌国公府的千金。
这几年来,东宫也就低调的纳了向位侍妾,哪怕太子被责罚的事情引起的议论刚消下去,依旧有不少人家盯着太子良娣、良媛、承徽的位置。
所以当各家在时隔数年后,收到宫中再次举办赏花宴的消息时,接到请柬的人家,都抱着比承天四时时,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做相应的准备。
因为大家都知道,皇后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前朝政务上,平日里接见各位大臣都忙不过来,根本没什么时间和精力接见外命妇。
这次好不容易举行一次这种活动,下次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各家当然要努力抓住机会。
到了举办赏花宴的那天,柳明月身为皇后,真正的后宫之主,只能在下朝后,又匆匆出现在宴会上,接见一众勋贵和大臣家的诰命夫和千金。
时隔五年,再次在这种非正式场合的赏花宴上,在相同的地位,见到这些或眼熟,或陌生的各家夫人,柳明月却下意识想到那些已经彻底消失的人,清晰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物是人非。
不过她跟那些贵妇们都没什么私交,也就没什么伤感之类的情绪,接受过众人的大礼参拜后,就与相对较熟悉一些的夫人交谈起来,见见人家带来的姑娘。
五年前参加过宴会的那批千金贵女,除当时年纪还小的外,绝大多数都已经嫁人,能再次出现在这里的,大多都是以命妇的身份出席这场赏花宴。
哪怕柳明月自认是以与五年前没什么差别,依旧很和蔼可亲的态度,与诸位夫人小姐们交流,但是看得出来,这些人在她面前都表现得颇为拘谨。
包括在五年前,即便看似对她这个皇后很恭敬,言行进退之间也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处,实则难掩骄矜和倨傲的某些贵妇,这次再见,都变得颇为谦卑,比曾让她们不屑和鄙夷的人,更会恭维她这个皇后。
与此同时,柳明月临朝后,从不曾特意照顾过的娘家亲戚们,那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再不像五年前备受冷落。
这种对比相当明显的差别待遇,让柳明月在心中暗自叹息,她知道,这是对权利和地位最直接的诠释。
若非她的经历与来历太过特殊,她可能也会沉溺于当下,享受由权力与地位带来的这一切荣耀。
可她不是,所以面对这些变着法的夸赞和恭维她的声音,柳明月从始至终,连表面上的笑容都不曾改变半分。
眼神一直清澈,没有半分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自得意满。
对待所有人的态度,看似都不偏不倚,让人看不出任何偏好,却又对早年曾与她交好的人,多了几分不动声色的亲近。
让暗自观察她的人,都觉心惊不已,懊恼自己早年看错了人,以为皇后不过是空有名分,没有什么将来可言。
却没料到,这位曾被许多人不放在心上的皇后,竟然能有临朝代理朝政,直接掌握她们引以为傲的公公或丈夫、儿子的前程,决定他们这些人家的兴衰荣辱的一日。
如今再想见人家一面的机会都很难得,更别说是想要与对方拉近关系。
想要观察一下皇后对什么感兴趣,却发现根本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现在是全大安的人,都知道皇后本富可敌国,却视金钱如粪土,动辄就跟散财童子似的往外大手笔的撒真金白银,不在意首饰与华服,不贪图享乐,连娘家亲人的前程都不在意。
原本大家都知道皇后很宠爱自己的一双儿女,还有太子和二公主这两个突破口,可是随着她开始临朝,那作风大变。
曾经备受宠爱的二公主一家,被摁在江城那个小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二驸马不得半点升迁,太子动辄受罚。
让外人看着都感到难以理解,女人这辈子最重视的,除了丈夫,不就是娘家和子女的富贵荣华与前程,结果皇后唯一重视的据说只有皇上这个丈夫。
应付完最有份量的贵妇与千金们后,让太子妃与常贵妃带领众人前往御花园赏花,柳明月去内室更衣后,才坐到花厅里,与她柳大夫人一起坐到桌前。
“娘娘应该察觉到了吧,那些夫人们盯着您,想要代表家里亲近您呢,您的回应这般冷淡,会不会太让人失望了些?”
柳大夫人是真心佩服如今的这位嫡亲小姑,她做梦也没想到,对方竟能做到这一步,还能做得这么好。
柳明月咽下口中的点心后,才不以为意的回道。
“失望又如何,她们在当年看不上本宫这个冷灶,如今又想锦上添花的来烧热灶,本宫凭什么要成全?”
柳大夫人掩口失笑之余,又忍不住叹息道。
“娘娘是如此聪明伶俐的人,又如何不知,在这世上,从来都是雪中送炭的少,喜锦上添花的人多,她们会如此,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您何不顺势接下呢?”
想到刚才的情景,柳明月心情复杂的感叹道。
“本宫能拥有现在的一切,皆来自陛下的信重,太子这么不争气,本宫的一言一行都要更加谨慎才行,何况本宫也不耐烦做这些拉帮结势的事,能给陛下多分担些重任,就行了。”
虽然这是原主嫡亲的大嫂,也是由她亲自任命的稽查司负责人,算是她的铁杆心腹,柳明月也不会告诉对方,她真正的谋划与底牌。
听到柳明月提及太子,柳大夫人忍不住叹了口气,她也万万没有想到,早些年看着各方面都挺不错的太子,在长大成人后,性子竟然变得越来越左,彻底辜负了皇后对他的一番苦心栽培与教导。
只是疏不间亲,有些话皇后说得,柳大夫人说不得,只能委婉的试探道。
“娘娘谨慎些是对的,但是殿下那边,也不能任他继续这么下去,可需臣做些什么?”
不管是她还是柳家的兴衰与荣辱,都与皇后、太子是一体的,哪怕知道太子的表现让人失望,柳大夫人也没想过要放弃太子,而是想要试着找人将太子导回正途。
柳明月当然知道对方的想法,叹了口气道。
“太子这边,本宫与皇上另有安排,你不必费心,现在的关键是山南那边,一定要让人盯紧那边的各项工事进度,一旦出现偷工减料与贪渎现象,务必要及时处理,还不能耽误工期。”
柳大夫人下意识低声问道,“娘娘,臣一直不太明白,山南那边的事情,为何会重要到如此地步?”
作为稽查司的负责人,她比其他所有人更清楚宫中有多重视山南那边,到底往那边投入了多少人力与物力。
为了让对方更加重视山南那边的事,柳明月没有瞒她。
“宫中得到可靠消息,山南那边年中将会发生严重的水患。”
纵然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柳大夫人,此刻听到这个消息,也难免有些惊愕。
“娘娘,现在距离年中,还有数月,如何就能确定呢?”
更重要的是,宫中知道这个消息的时间,应该是在一两个月前,怎么可能会在那么早之前,就能确定哪个地方将要发生水患呢?
柳明月不便直接告诉对方,都是托她们那位有着上辈子记忆的大外甥女的福,才能提前这么早,知道如此重要的消息。
“根据之前的经验看,这个消息基本可以确定是真的,所以相关工事,必须要在七月之前完工,千山府和昆州两府及周边区域的所有庄稼,也要在此之前收割。”
这样可以给百姓和官方都减轻不少食物方面的压力,虽然那一带因多山多水,适合种植的土地不算太多,但是那两府及周边区域的土地都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能收获的粮食并不少。
柳大夫人的心中虽然充满疑问,但她没再多问,因为她能听得出来,柳明月对此十分肯定,她能做的只有接受任务,全力执行相关安排。
“娘娘放心,臣会往那边安排最可靠的人手,确保不会出差错。”
在提前掌握先机的情况下,朝廷与宫中往那边投入这么大,若再出差错,没能达成预期目标,不说宫中,连她都会感到太亏。
两人说完这件事情,又沟通了一下稽查司的情况后,柳大夫人才去御花园。
柳五夫人看到她过来,赶紧亲热的迎上前,说出的话却有些酸。
“真羡慕大嫂,还是大嫂在娘娘面前最有面子。”
柳大夫人淡淡的回道,“我与娘娘做了二十多年的姑嫂,又一向关系和睦,娘娘留我关心一下母亲的身体,问问家里的情况,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而她的这位弟妹,因在之前与大姑子关系和睦,对三姑姐就有所疏远,如今三姑子得势,不愿亲近她,实属正常。
若让对方知道,皇后娘娘不仅在表面上,只与她这个大嫂走得较近,实际上还在暗地里给她封官封爵,更得酸死。
柳五夫人当然也知道这个事实,她不服气的地方在于,大嫂不过是个寡妇而已,如今五房才是柳家嫡脉,她才是真正能代表柳家的上阳伯夫人。
不过她自知大嫂比她精明厉害,顶多也就是偶尔酸几句,不敢真与大嫂作对。
“这倒也是,娘娘其实重情重义还恋旧,那些外人不了解内情,总是误解娘娘,真是不该。”
皇上临时理政,上阳伯虽然没有跟着升官升爵,但是柳家在京中的地位,却是跟着水涨船高。
哪怕他们自家低调,也耐不住旁人对他们的态度大变,处处捧着他们、恭维着他们,所以柳五夫人现在说话,也格外有底气。
柳大夫人见状,熟练的敲打道。
“咱们管好自己就行,管不了人家,今天人多,我们的言行一定要谨慎,不能给娘娘添麻烦。”
柳五夫人有些郁闷的应道,“大嫂放心,我又不笨,肯定知道轻重。”
要是换成别家夫人,有这么厉害的一位小姑子,早就骄傲得不行,在这京城里横着走了。
而他们上阳伯府,依旧需要夹着尾巴做人,不敢有半点出格的地方,只因皇后娘娘不愿给他们柳家提供足够的底气。
柳大夫人当然知道这位妯娌在郁闷什么,她也不耐烦跟对方多讲什么道理,就时常敲打着。
“你知道就好,这样……”
柳大夫人的话音未落,就有建平侯夫人过来与她们搭话,双方相互寒暄过后,建平侯夫人笑吟吟的说道。
“看到你们妯娌的感情这么好,真是让人羡慕,上阳伯府不愧是能教养出皇后娘娘这般人物的门第,实在令人敬仰。”
看着这位过去仗着自家爵位更高,压根就看不上他们柳家的侯夫人,现在不仅主动过来打招呼,还如此恭维自家,柳五夫人心中得意,态度矜持的谦虚回应着对方。
收到那建平侯府的人,有意送女儿进东宫的消息,柳明月想了下建平侯府的情况,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一下。
赏花结束后,便是当天重头戏宫宴,各家贵女争相献才艺,态度都非常积极,只为获得她这个皇后的一句赞赏,与原主举办的那几场赏宴的情况大不相同。
柳明月倒是很捧场,即便知道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们,皆有所图,她也并不觉得反感。
哪怕大招募给这些女孩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可是不管是出于自身性格原因,还是受制于家中长辈,基本没什么贵女会选择入仕。
因为在这些人看来,入仕意味着抛头露面,有辱门风,只有那些出身或经历不堪的女子,才会在走投无路之下,无所顾忌的选择参加大招募。
哪怕知道是世情限制了这些女子的思想与选择,柳明月可以给面子的夸赞她们两句,却不会真正欣赏她们。
因为她知道,这些女孩各展所长,想要得到她的夸赞,只是为了抬高身价,好嫁个好人家,尤其是比自家更有权势地位的高门而已。
与此相较而言,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得到上辈子记忆的杨宛如,能在发现自己抱错大腿后,毅然选择参加大招募,为自己走出另一条路,不管她的初衷是什么,都更值得让柳明月高看一眼。
赐宴结束后,先行退场的柳明月直接去勤务殿处理政务,都没顾上关心常贵妃等人是否有看中的人选。
皇上过来后,两人才谈起相关话题,知道建平侯府有意送女儿入东宫,皇上嗤笑了一声。
“这建平侯也没比朕年长几岁啊,怎就这么糊涂了,先是往朕的后宫送了个女儿,现在又想给东宫送个,这是打定主意,要靠女儿光耀门楣,当皇亲国戚了?”
别的不说,仅对方这居心,就挺膈应人。
柳明月现已对此见惯不怪,“他们家没什么出色的子弟,想要靠女儿保住家族的荣耀和地位,倒也可以理解,就是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些。”
皇上有些不爽的回道,“当年会给他们家一个侯爵,已经是朕有意照顾他们了,却不懂见好就收的道理。”
“所以这才没过去几年,他们建平侯府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能力与野心不相匹配,还不自知。”
【作者有话说】
人都是贪心的,若不是因为贪心不足,就不会有之前的那两场牵涉甚广,令多家勋贵与大族被覆灭的大案。
不过也正因受那两场大案的影响,现在的大安朝廷,基本呈现出了吏治清明的现象。
发现无法通过阿谀奉承及其他方式讨好皇上与皇后,获得他们的宠信与重用后,真正有能力的人家,当然会想着要抓住机会,为国为民多做实事,通过自家的努力获得晋升机会。
那些没什么能力,却还想让自家能够一直显赫,或是更进一步的人家,只能想着通过与皇室联姻的途径,来图谋日后。
皇上本身并不反感这种现象,只是建平侯府的这种做法,相当于是认为皇帝给不了他们想要,转而打算攀附在他们眼中,可谓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现在的太子。
而且从各家在这场赏花宴上的表现看,有着类似想法的人家,远不止建平侯府一家,只是建平侯想要通过接近上阳伯府达成目的做法,太过显眼而已。
英雄迟暮的悲哀,是残酷而又无法逃避的现实,皇上的心性再怎么好,也无法做到对此毫无芥蒂。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五皇子妃、三公主与四公主的驸马人选,都还在商议中,建平侯府,以及几家明显想要攀附太子的人家,都感受到了猛虎垂暮,却虎威犹存的厉害。
柳明月知道皇上这么做的目的,既有发泄自身不悦的因素,也有想要为她的将来减少阻碍,还要顺便警告和敲打其他勋贵与大臣的意思。
而皇上此举所透露出的信号,让一些消息灵通,还眼明心亮的人,都暗自感到心惊。
因为即便皇上已通过之前的那份圣旨,表达出了他对太子的失望与不满,但是在所有人看来,不管怎样,太子依旧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
连崔相等重臣在内,不过他们想的更多些,也更加清楚以太子的能力与心性,都承担不起大安江山社稷的事实,知道皇上有意将政权交由皇后执掌的态度。
所以他们认为皇上是有意让皇后在他百年之后,继续临朝当慑政太后,总之下一任皇帝之位,肯定还是太子的。
因为不管怎么想,除了太子,都找不出更适合的人选。
可是皇上这次展现出的态度,也太让人感到无法理解了些,关键是,皇后竟然对此毫无反应,实在让人琢磨不透这对天家夫妻的心思和打算。
收到相关消息,皇上的心情才真正好转。
“哼,猜不到就对了,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柳明月没怎么在意这些,不以为意的回道。
“陛下何必在意这些?您现在最该操心的,是五皇子妃和三公主、四公主的驸马人选,依臣妾之见,四公主的年龄还小,并不急,可是既然淑妃母女有相中的人选,咱们也没必要拦着。”
说起这件事,皇上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朕也觉得乐平还小,可以再多观望两年,结果淑妃母女不仅急,还和秀嫔母女看上了同一个驸马人选,这不是瞎胡闹吗?”
柳明月闻言,被惊得差点写错字。
“怎么回事?她们都看中的是哪家公子?臣妾也没发现哪家公子能优秀成这样啊。”
姐妹争夫,可不是什么好事,关系到两位公主与皇室声誉,绝对不能传出去,还要尽快查清缘由,柳明月最为不解的是,两位公主可是相差三岁的姐妹。
皇上皱眉回道,“是盛国公武家的长子次孙,那孩子各方面的条件确实不错,要不是闹出了这桩事,将乐晴许给他,倒也合适,可是有乐平这么一掺和,就只能算了。”
只是就这么算了的话,秀嫔母女肯定会记恨上淑妃母女,这两对母女在后宫走得近,关系向来不错。
柳明月也为这事感到有些头大,“臣妾也知道那孩子,从小由盛国公亲自教养,文武双全,倒是京中这年轻一辈的高门子弟中的佼佼者,只是在臣妾看来,那武家的情况复杂,可不是什么合适的结亲人选。”
所以那武二公子并不在她给提供的合宜人选名单上,因为那武家的情况复杂,一般人,哪怕是公主,也根本搞不定。
皇上叹了口气道,“朕当然知道你的一片苦心,就是淑妃和秀嫔她们不知好歹,只看到盛国公府表面上的光鲜,那孩子自身的优越条件。”
柳明月早就知道自己的一片好心,有大概率会被辜负,倒也不介意。
甚至还有些庆幸,若那武二公子也在她提供的推荐名单上,两位公主这般争起来,她就要难辞其咎了。
“臣妾不过是想尽一下嫡母之责,但是臣妾更清楚这婚姻大事,要看缘分,强求不得,哪怕两位公主都与那武二公子无缘,咱们也要先查清楚,为何那武二公子会引得两位公主都相中了他。”
皇上登基时,两位公主的年纪都不大,住进宫中后,就再没出过宫,无论是在原主当皇后的那几年,还是在她来后,都很重视宫规,两位公主也没什么机会接触外男。
在这种情况下,两位公主通过一场赏花宴,就看上了同一名男子,还都互不相让,直接闹到了皇上面前,让柳明月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皇上黑着脸道,“乐平说,是她在今岁的宫宴上,与那武家小子先认识在前,可是乐晴这边一口咬定,这次的赏花宴,主要是为给她选驸马,她与那武家小子一见钟情。”
柳明月忍不住扶额道,“这世上哪来那么多的一见钟情?公主还小不懂事,她们的母妃也不知道轻重吗?看来这是臣妾的失职。”
“这事怎么也牵涉不到你头上,是她们太不争气,一个个的都相中了盛国公府的门第,又看上武家那小子一表人才,才会起这番争执。”
公主们为自己的终身幸福谋划并没错,妃嫔们想为自己的女儿挑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婿,也谈不上错。
但是她们像这般,为争一个驸马人选,不顾姐妹情谊和声誉,就太离谱了。
【作者有话说】
但凡是做过的事情,肯定会难免留下些痕迹,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后,不难查到某些让人难以发现的线索。
之所以说盛国公府的情况复杂,是因他家情况确实挺复杂,盛国公的长子早早的死在与异族的战斗中,其次子,也就是现在的盛国公世子,奉母亲之令兼祧两房。
引得两位公主相争的这位武二公子,是长房名下的孩子,却是盛国公的次孙,长孙出生在二房。
这里面注定牵扯到一个盛国公府的爵位继承问题,两房都有资格,各有各的道理,可爵位只有一个,两房争斗得不可开交。
盛国公夫妻偏心长房,支持这位次孙,哪怕这位武二公子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盛国公世子依旧更偏爱二房的孩子。
武二公子本身早就厌倦了府上的争斗,可他母亲不愿放弃,他被裹挟其中,不得脱身,就想通过尚公主的方法,摆脱盛国公府,或是靠尚公主拿到爵位继承人的位置,毕竟大安并没有驸马不可以当官的规则。
所以武二公子确实有趁过年举行宫宴时的意外相遇,有意无意的撩拨四公主,可是两人之间隔着深深的宫墙,后来再没有联系。
谁也没有料到,时隔数年,宫中竟然再次举办赏花宴,为皇子公主们相看对象。
那武二公子本想趁机会再去四公主面前刷刷好感,结果却认错了人,这次撩拨到的竟是三公主。
导致武二公子认错公主的原因,是坤元宫的一位长相很有辩识度的女官,过年时,她负责照顾四公主,这次的宫宴,她被安排负责看护三公主。
毕竟出于男女大防,那位武二公子纵然有心,也因身处规矩森严的宫中,双方的身边都跟着人,压根就没看清两位公主到底长得是个什么模样。
收到这份调查结果后,柳明月和皇上都觉有些无语,那武靖楠确实不无辜,但他做的事真要说起来,倒也算不上是罪不可恕,却又阴差阳错的惹出这么一桩糊涂案子。
“依皇后之见,这事该怎么处理?反正朕是觉得这小子实在可恶!”
听得出来,皇上虽在嘴上说人家可恶,但是他的语气中,并没多少憎恶,与对建平侯府的态度截然不同。
“臣妾也觉得这事有些麻烦,轻不得重不得,只是盛国公忠诚可靠,武氏一族在驱逐异族的战斗中,于国于民皆有大功,说是满门忠烈也不为过,还曾帮过*陛下大忙,咱们还是要照顾一下他老人家的心情。”
皇上连连点头道,“就是这么个道理,咱们多少还是要看在盛国公的面子上,对那小子网开一面,不过朕还是斥责武家一番,让盛国公好好管教自己的孙子,敢对朕的女儿耍心眼,也太胆大妄为了些。”
柳明月看得出来,在调查出那武靖楠不仅真的是个文武双全的少年俊杰,还洁身自好,不曾与别的女子存在什么纠缠不清的状况后,皇上其实很中意这个女婿人选。
不过有两位公主争一男的事件在前,再怎么中意这个人选,皇上也不好再表达出来。
“四公主的亲事,再等两年,等到事过境迁之后,再考虑也不迟,就是这三公主的亲事,还是要尽快确定下来得好。”
皇上闻言,顿时双眼一亮,心中的那点遗憾和郁闷,迅速消失,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不错,乐晴的亲事,一定要尽快定下来,不能让她们再为此事多做纠缠。”
而他,完全可以在训诫盛国公要管教好子孙的同时,顺便暗示一下,若那武靖楠能耐心等上两年,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成全他。
柳明月并不反感这种出于现实考量而结合的婚姻,因为只要人品过关,这种各有所图的婚姻,可能会比出于感情考量的婚姻更可靠一些。
至于这武靖楠,总之还要再观望几年,能不能当上四驸马,到时再议也不迟。
关键是五皇子与三公主的亲事,确实要尽快落实,要不然,外界少不得要非议她这个皇后,当然,她也不是那么在意罢了。
柳明月更在意的还是来自地方的各种奏报,看到最新呈上的人口统计数据,柳明月既喜且忧。
皇上对此有些不解,“开国不到九年,增加了一千多万的新增人口,这是喜报啊,表明咱们制定的鼓励生育政策,已初见成效,不是很好吗?皇后在担忧什么?”
担忧的是,这个人口数字增长率是还不错,但是无人会考虑与之相应的教育的、医疗、土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