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开国皇后升职记by黄柏山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6

而皇后,才是真正心性坚韧者,除了最重视他身体状态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的为江山社稷和百姓民生谋福,早前多少还图个贤名,如今则是连贤名都不要了,让他自叹不如。
柳明月当然知道皇上又在感叹什么。
“对于这种人,我们只需奉行一条原则,就是不在意他说了什么,只在意他做什么,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恭维得再好听,只要他于国于民无功,就一概不用,不给他留下半点可趁之机,他就主动消停了。”
皇上摇头叹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也就皇后能不受影响,朕都不敢说自己也能做到。”
情商高、会说话,固然是个能让人事半功倍的本事,但得用在正道上,用得不是地方,过于功利,就让人不喜了。
不过除了这种为讨好皇后,试探着提议应该重赏皇后娘家人的奏折外,同时也有弹劾此次对外戚封赏太过的折子。
对于这类折子,柳明月都给搁置,留中不发,也就皇上闲着没事抽几本看看,当个乐子讲给廷君听。
除了杨弘深在听说自己的长女获封县主后,忍不住再次质疑长女是靠着告诉宫中’预知‘消息获得的功劳,才会被封县主外,其他人对此倒是没什么旁的怀疑。
毕竟杨宛如和柳家长房嫡女同时获封县主,也算是互为彼此的县主身份由来打掩护了。
【作者有话说】
对不起,本来思路不顺,又遇上现实中的麻烦,状态大受影响,还是没能写出来。

承天十年底,左子兴、吴尚青等人进京述职,本来身体不适的皇上,都因此而振奋了许多。
时隔数年,再次见到大侄子,皇上十分欣慰。
“海军算是在你手上发展起来了,你是不是该考虑调回京中任职了?”
左子兴有些犹虑,但是想到被禁足在东宫近两年的太子,他还是坚定了决心。
“伯父的心意,侄儿明白,可是还是更喜海上生活,何况侄儿还想亲自观望一下那些被流放海外之人的情况,还想亲自解决伯母曾令我们海军重点关注的那个岛国。”
皇上有些疑惑的问道,“岛国?哪个岛国?那个据说是几乎全民海盗的岛国吗?”
左子兴点头道,“是的,有了您与伯母为我们准备的航海钟,想要完成这件事,已变得指日可待。”
皇上叹了口气,若有所思的点头道。
“你既然选择坚持留在海军,我就不会勉强,不过解决那岛国的事不急,还是要先继续发展海军,积累海军实力,要在有了万全把握之后再行动。”
左子兴恭敬的应下,“伯父放心,伯母也只是下令让海军先调查那岛国的情况,并没有别的指示,是侄儿在了解到那岛国的情况后,私以为,那岛国内盛行的风气十分恶劣,放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成大患,便擅自揣测了一下伯母的目的,侄儿定不会冒然行事。”
考虑到下次再见,不知是何时,而且以他的身体状态,还能不能有机会再见,都很难讲,皇上终究还是决定,将有些话,趁这次相见就说开,以免为将来留下什么不必要的隐患。
“嗯,其实,我早发现你伯母身上有些异常之处,只是不管将来怎样,你都不必深究,因为可以确定的是,她淡泊名利,对咱们大安的江山社稷和百姓,都怀着一片诚挚之心,毫无半点私心,连我都自叹不如,是位非常值得敬佩的人。”
左子兴惊讶的看着他伯父,“伯父……”
没等他将自己心中的疑惑问出口,皇上就已抬手制止他道。
“你不要多问,像我一样当做毫无所觉就行,她嫉恶如仇,很重视真正有能力,能像她所期待的那样,能为国为民做实事的人,你就很合她的心意,所以就算没有我这层关系,她也会重用你,希望你也不要辜负她,待她要像待我一样尊敬。”
听到这番很像是在交待后事的话,左子兴感到有些不安。
“伯父的身体?”
对着这个曾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助他打胜最关键的一战,却毫不居功的大侄子,皇上不仅会说出他心底深处最大的秘密,也不介意向对方提起家丑。
“去岁因老五干出背信弃义的毁婚之事,被气狠了些,本来就不怎么健旺的身体,受了这次打击后,变得更差了,要不是你伯母弄出个医药部,从民间选拔出来几个水平不错的大医,还能帮忙维持着,你这次回来,可能就见不到我了。”
因医药部是宫中一力坚持开创的,所有不存在立场问题的大夫,都能皇上、皇后无比推崇,比所有人都希望这两位能长命百姓,好让医药部能在朝中真正站稳脚跟,并发展得越来越好。
要不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实在很担心新一任皇帝继位后,会取消医药部。
所以不管是宫中的御医,还是新加入医药部的大医们,对皇上的身体,都非常的尽心尽力,为了尽量给皇上续命,绝对可谓是各展平生之绝学。
不过这些都是机密消息,连宫中都没几人知道,更别说是一直远在海上的左子兴,更不知道这些。
“伯父,您……您也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怎么还能那般动怒呢?”
皇上摆摆手道,“唉,主要是因为这里面还关系到我年轻时候做的一些窝囊事,才没控制住,不过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益,我虽然希望你回京,但是从你伯母对海军如此重视,还早有安排的态度看,海军这摊子事,还真就只有交给你负责,我才放心。”
因听说皇上身体不好,刚打算开口留下的左子兴闻言,一时只觉进退两难。
皇上见他满脸的悲伤和迟疑,笑着道。
“你不用觉得为难,都是男子汉大丈夫,没必要儿女情长,有了航海钟的辅助,为船队护航这事儿,你完全可以撒手了,如今留在近海,登岸容易,是不是该好好考虑一下婚姻大事了?我就算是晚婚的了,可在你这个年纪,也快成亲了啊,你要是没相中的,就与你伯母就给你作主了。”
面对来自长辈的催婚,满心的悲伤和犹虑都在瞬间消息,左子兴胡乱抹了把脸上的泪水,赶紧回道。
“婚姻大事,还是由侄儿自己决定得好,就不劳伯父和伯母费心了,侄儿一定会尽快解决终身大事,一定不会让伯父失望。”
见皇上用充满质疑的眼神看着自己,左子兴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
“真的,这次进京后,意外结识一位女官,侄儿觉得和她挺投缘,顺利的话,可能不久之后就能有好消息。”
直到左子兴离开后,皇上还在好奇他侄儿到底看中了哪位女官,可惜他侄儿竟然不告诉他,这难免让他感到有些失落。
毕竟他对自家大侄儿,可是毫无保留,连他原本打算带进棺材里的最大秘密,都没有瞒对方,结果这小子竟然为了某个女子,瞒他,真是错付了啊!
听到皇上的抱怨,柳明月忍不住失笑。
“大侄子不告诉您,肯定是因为有他自己的顾虑,这事若是能成也就罢了,若是不能成,人家是女官,还要继续在京中任职,说不定会让您对人家心生芥蒂,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那女子的出身经历,说不定有点儿问题,怕您不支持,就想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后,再向您坦白。”
皇上闻言,不禁眼睛这一瞪。
“这小子,竟然和朕玩起心眼了,我觉得你说的后面那个可能,很有可能就是真相,哼,朕是那么不开明的人吗?朕都能答应让那些女子入朝为官了,怎么可能会坏他的姻缘!”
“这是关系到咱们大侄子终身幸福的大事,咱们不作任何干涉,就算是成全,您也不必焦虑,大侄子若能找到个与他情投意合,还能志同道合的妻子,实在是件幸事。”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道,“这倒也是,凭咱们大侄子的条件,固然能配得上这天下所有的好女子,可关键是他自己得喜欢,朕当年娶妻晚,是迫于各种形势,他到这把年龄还不成亲,绝对是因为他眼光太高、太挑!”
皇上能这么吐槽他最喜爱的大侄子,她这个便宜伯母,肯定不能跟着附和。
“这婚姻大事,主要还是得看缘分,咱们大侄子这缘分来得是晚了点。”
与此同时,柳明月心中想的却是,那女官应该不会是杨宛如吧?
【作者有话说】

柳明月觉得,真不是她有偏见,杨宛如虽然经历特殊了点,但她这个人的心性与能力,着实有些配不左子兴。
喜欢走捷径也好、投机取巧也罢,都属人之常情,只要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柳明月并不反感。
尤其是在杨宛如抱大腿不成,选择参加大招募,改用自己掌握的天灾信息走捷径后,她对此还很欢迎,对其有所改观。
只是杨宛如这个人,实在让人有些难评,为富贵荣华与权势地位,不惜赌上自己的婚姻,固然有着当下的时代环境,给她的思想与见识带来的局限性的因素。
被稽查司查到,在承天六年时,杨宛如应该是想靠着上辈子的记忆,知道苍河大坝会垮掉,竟然起了发国难财之意,这就让柳明月十分不喜了。
哪怕在那之后,对方提前’预告‘的几次灾难,让朝廷和百姓免遭巨大灾难与损失,柳明月也愿意承认她所立下的大功,但是对其本性,柳明月始终无法认可。
不过不管怎样,柳明月都不打算干涉左子兴的姻缘,希望这位命运多舛却才能出众的年轻俊杰,能如愿以偿,获得一门幸福美满的婚姻。
与此同时,回到住处的左子兴,心情有些沉重,哪怕通过上次回京里的谈话,已经让他对皇上的身体有了心理准备。
可是当他得知皇上的身体再次受了打击后,变得更加糟糕的消息后,终究还是会感到更加悲伤和痛苦。
魏长延等人皆在年后接下护航任务,分别带队出海去了,这次只有吴尚青和左子兴一起进京述职。
看到左子兴出宫后的这个神情凝重的反应,吴尚青有些不解。
“子兴兄这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哪怕是对有着生死之交的好兄弟,左子兴也不可能说实话,只能叹了口气道。
“陛下希望我能调回京中任职,我却拒绝了,可是拒绝之后,又为辜负了陛下的一番心意,感到有些愧疚。”
吴尚青当然知道这位好友是真心喜欢海上,也愿意留在海上。
“陛下想让子兴兄回京任职,当然是出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照顾,不过在我看来,子兴兄能够拒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我之所以会这么认为,固然有知道子兴兄喜欢留在海上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说着,他凑到左子兴的身边低声道。
“这次回京,我听说了不少最新消息,除了太子已被禁足东宫近两年的这个重头消息外,还有就是,太子的嫡长子,被接到乾元宫,由陛下与娘娘亲自教养的消息,眼看这宫中的形势是越来越复杂了,你这个身份太敏感了些,还是离远些比较好。”
想到自己拒绝皇上想调他进京的提议时,他的脑海中首先闪过的,也是太子一直被禁足的事。
“多谢尚青兄的提醒,我只知道太子一直被禁足的事,还真没听说陛下和娘娘亲自教养皇孙的消息,只是太子已成年,前些年在朝中的口碑也一向很好,为何会一直被禁足呢?”
左子兴是真不明白这其中到底有何深意,太子是他那位伯母的亲生儿子,一再被禁足,这次更是直接禁了近两年,总不至于和他那位伯母身上的异常之处有关吧。
再怎么异常,太子也是他伯母唯一嫡亲的儿子,总不至于被弃、被废吧?
对于这件事,吴尚青还真听说了一些消息,若是对旁人,他肯定不会轻易透露,但是对左子兴,他当然是知无不言。
“我听说,太子自上次被解除禁足出来后,一直在朝中跳得厉害,到处的结交和拉拢人,这次被禁足,是因他在去年年初,为讨好某些地方官员,叫上一些重臣,想要逼皇上和娘娘答应改掉当时的年度规划,将投向山南省的那些工事,分给各地。”
说起这件事,吴尚青颇有些后怕的拍拍胸口道。
“幸好陛下和娘娘在那件事情上非常坚持,被太子叫去的几位重臣,事先不知情,知道后,不仅不支持太子,还都坚定的表态支持陛下和娘娘的决定,要不然,那山南省的损失,可就更大了。”
左子兴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怒意,亲爹还活着,亲娘在执政,太子在急什么?
这么想,他也直接*这么问了出来。
“世人皆知,太子殿下的东宫之位稳固如山,太子什么都不做,这大安的江山自会在将来被传到他的手中,他为何要这么做?”
还做得这么明目张胆,是因有恃无恐吗?
为此感到恼怒之余,左子兴随即想到一个可能,莫非这也是太子一直被禁足的原因?
皇后肯定很了解皇上的身体状态,知道皇上的身体受不得严重的情绪刺激,干脆用眼不见心不烦的方式,一直将太子关着,免得他出来又搞些惹人生气的事。
结果太子被禁东宫,倒是没机会搞事,五皇子却搞出一桩严重刺激到皇上的事。
再加上两年前被斩首的那位二皇子,左子兴觉得,他伯父这辈子,真是命太苦了些,上无父母可依靠,中无兄弟姐妹相助,下无子女争气。
好在他那位伯母身上虽有异常,但她能在关键时期成为他伯父的最大依仗,帮他伯父担起了这江山重担。
“唉,谁知道太子是怎么想的呢?说起来,当年我与长延兄他们,还曾与微服的太子结交过,后来还曾一同在御林卫受训,太子不仅文采出众,且待人谦逊有礼,做事也细心体贴,让我们都很钦佩他,知道他的身份后,都为我们大安能有那么一位优秀的太子,感到庆幸。”
说起这些,吴尚青的心情十分复杂,语气更是唏嘘不已。
感情上,他十分不愿相信,当年那么优秀的一位少年,竟然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变得面目全非。
可他更加相信,能让在当年就早早的为太子铺路的皇后,以及允许太子临朝观政的皇上,对其感到失望,乃至走到如今这近乎放弃的地步,肯定是太子自身出了问题,而且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吴尚青觉得,他会这么认为,固然有着他是皇后的人,在立场方面会偏向皇后和皇上的缘故。
但更多还是因为,他与皇后打交道多,知道对方是位目标坚定、心性坚韧,且真正体恤民生,大度无私的贤后。
“没想到你们与太子之间,竟然还有着这样的缘分,之前都没听你们提起过。”
正满心感慨的吴尚青不以为意的回道。
“说来惭愧,我们当年在御林卫受训的那段时间,与太子走得近,相处也很愉快,后来也曾想过要与太子保持联系,这个心情,子兴兄应该可以理解吧?可惜,我们给东宫写的信,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收到半句回音。”
所以在后来,即便是在他们那次回京献宝、接受正式封赏之际,也没想过还要再去主动联系太子。
对此,左子兴当然可以理解,他早知道,吴尚青他们这些人,都是被皇后录用且安排的。
他们是皇后这位东家的人,太子是皇后唯一的儿子,刚好太子也有与他们结交的意愿,这个想要同时与未来东家打好关系的心思,当然很好理解,也属正常。
“尚青兄言重了,我当然能够理解,其实我与太子之间的情况,也与你们差不多,陛下登基前,我与这位堂弟虽然见得少,但是当时的关系还不错,可我回来后,却没再联系过他。”
这其中固然有着他的身份敏感,已更名易姓的因素,同时也有不欲让他伯父的儿子们,因伯父对他的看重与喜爱,对他心生嫉恨与不满的原因,早在他还没有流亡海外前,就已有了这个苗头。
明面上说着’还不错‘,实际上却是关系生疏,不咋样,才会没联系,吴尚青心领神会的点头。
“唉!真是可惜了!”
这句可惜听着好像有些突兀,事实上,两人都知道可惜什么,可惜太子没能长成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优秀,也可惜他们明明都曾与太子结下过前缘,却都缘浅早散。
同时也未尝没有替皇上、皇后可惜的意思,他们两位都那么的优秀,可是他们精心培养的太子,却让他们如此失望。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承天十三秋,随着皇上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朝廷的军政大事,都到了全由柳明月独自裁决的地步。
独自承担如此多的政务,加上超强的责任心,让柳明月是真心感到疲累。
不过柳明月虽然累点,但是有皇上在,两人算是志同道合,遇事有皇上挡在前面,不仅能从精神上给她当支柱,还能利用他的威望为她开路,两人配合默契,让她轻松不少。
如今皇上的身体状态,已变得一日不如一日,着实给柳明月带来了极大压力。
而皇上身体状态不好的消息,也再也无法遮掩,从皇上缺席朝堂的日子,一次更比一次多,许多人都已看出端倪。
只是宫中一直不愿正式公开相关消息,朝中众大臣们虽有猜测,心中忧急如焚,也不敢直接质问什么。
直到宫中所有御医和大医们,都表示束手无策,皇上的身体状态已到回天乏力的境地后,柳明月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对外公开皇上重病的消息。
消息一出,顿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又以极快的速度,向地方传播,各种奏折如雪片般的被送入宫中。
柳明月一边要时刻关心皇上的情况,一边还要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处理各种朝政,维持朝堂的正常运转,稳定民心。

皇上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早有心理准备,如今终于到了回天乏术的这一天,他虽感到遗憾和不舍,但在总体上还心态还算洒脱。
相关的消息公开没几日,皇上就挑了个自觉身体状态还不错的日子,召集所有相关人员交待身后事。
“朕这一辈子,自认活得还算问心无愧,唯一感到抱歉的,就是有些对不住皇后,可是朕走后,这大安的江山重任,还要要交给皇后承担,辛苦皇后了。”
看着皇上躺在那里,真正到了将要灯尽油枯的时刻,柳明月是真的很伤心。
“能有机会继承陛下之志,为大安开太平盛世之基业,是臣妾的荣幸,不敢称辛苦,臣妾一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之托。”
皇上定定的看着眼前这个他既觉熟悉,又觉有些陌生的原配发妻,心中五味杂陈。
“朕相信皇后能说到做到,在这个世上,朕只相信皇后能做到。”
跪伏在床前的太子终于忍不住道,“父皇……”
皇上这才将视线转向太子,“太子本性温厚纯良,却在少时,不幸被人教坏了心性,朕与皇后潜心教导,仍未能将他导入正途,令朕痛心不已,却一直不忍废弃,希望他能迷途知返,早些醒悟,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听到皇上的这番话,跪在太子后方的皇子、重臣与勋贵们,都忍不住提起了心。
“朕几经考虑,终于不得不接受,太子实在难堪大任的事实,决定取消其东宫储君之位,封他为安亲王。”
哪怕近几年的禁足生涯,已经让他意识到这一天,但是太子一直心存侥幸,如今真到尘埃落定的这一刻,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废的事实。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就有内侍在皇上的示意下,上前将太子架了出去。
太子被废,在场余下的皇子们,都忍不住心生激动,哪怕他们都知道,皇上将大安江山托付给皇后,意味着什么。
但是他们不介意,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有机会坐上皇位,这样才能图以后。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就算太子被废弃,皇位也与他们无关。
听到皇上临终废太子,王尚书忍不住道。
“陛下,如此关键时刻废太子,恐会有伤国本啊,还望陛下三思啊!”
若非顾虑太多,废太子的事,根本不会拖到现在,皇上勉力摆摆手道。
“该思考的,朕都已经再三思虑过了,朕与皇后不能为一己私心,置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不顾,太子太过容易听信旁人的挑唆,还不自觉,此乃大忌。”
听到这话,崔相等人都忍不住暗自叹息,他们都曾关注过当年的那场重阳刺杀案,哪怕没能看到具体的案卷,也隐约知道些东宫那些属官的图谋。
接下来的时间,皇上又逐一安排了一些人与事,其中也包括提前接到秘信后,匆匆赶回京中的左子兴。
两人最后一次私下见面时,皇上告诉对方,他将当众公开他的真实身份,将当年就打算封赏给他的王位给他,却被左子兴拒绝,他选择继承自己母族的姓氏和身份,不愿再要徐氏宗族的身份。
见他如此坚持,皇上也不好勉强,只给对方留下一份遗旨,方便他在将来改变主意时,能用遗旨兑换一个王位。
不得不说,对于这个侄子,皇上可谓是相当的操心,比在他自己的儿子身子花的精力更多。
直到最后,皇上才说出自己对皇位所做的安排,在他百年之后,由太子的嫡长子徐廷君继承皇位,现在的皇后晋为太皇太后,并监国摄政。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众皇子与群臣的一阵哀嚎,众大臣还好,毕竟他们都算是对此早有预料,主要是众皇子,都在哀嚎自己的不甘与怨愤。
若是太子也就罢了,人家占着大义,是中宫嫡子,已当了十多年的太子,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他们不敢不服。
可是眼看他们亲爹在将要临终前,废了太子的皇位继承权,给了他们那么点点希望,
却在随后就宣布,要跳过他们这些儿子,将皇位隔代传给孙子,这个孙子还只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儿,让他们这些皇子情何以堪?
可是不管这些人再怎么不甘心,皇上不仅当众做出相关交待,还拿出了他早就提前准备好的相关圣旨,都是由他亲笔所拟。
毕竟他也担心自己的身体不争气,会在来不及做任何交待的情况下,突然就去了,所以早就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和安排。
这些提前备好的遗旨内容,都能与皇上当众所交待的那些,一一相对应的事实,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皇上没有病糊涂,头脑很清晰,他所做的一切安排,都是他本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许是因为交待完后事后,也算是了了最后一桩心事,没了牵挂,皇上的身体状态在当晚就出现急剧恶化。
经大安医术水平最高的几位大夫的齐心挽救,才让已陷入晕厥状态的皇上再次苏醒过来。
看到一直守在他床前的柳明月,皇上的目光异常清明,还有些锐利,挥退周围的其他人后,他才开口道。
“我可以相信……你吗?
听到那个被有意强调的’你‘,柳明月的心剧烈跳动了一下,随后语气坚定的回道。
“可以,我本身虽然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我热爱这片炎黄大地,热爱炎黄民族,我会倾尽全力,让这个国家和民族,不会像我所熟知的历史记载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将来沦为被异族占领,被海外异邦之人侵略、残害的弱者。”
皇上闻言,闭了闭眼,他这才明白,柳明月为何会那么重视海军,不惜投入大量的经费,研制更大更快更强大的船,威力更强大的火炮。
原来,他们大安的未来,竟然比杨宛如所知道的那些更糟,在将来不仅要面临周围异族带来的侵占,还将面临来自海外异国侵略吗?
“我相信你,也支持你!”
说完,皇上抬起颤抖的手,从床上的暗格里,亲自取出了一份圣旨。
“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将来若到万不得已之际,它能帮你更加名正言顺的实现你所说得那一切!”
【作者有话说】

承天帝驾崩,举国皆悲,柳明月即便早对这一天有心理准备,依旧对此感到很遗憾,也很伤心。
因为对方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再次展现出了他的开明、包容和仁义,哪怕知道她身上存在异常之处,依旧选择相信她,给了她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也同时也代表着对方的认可。
不过现实没给柳明明留下多少伤心的时间,该做的事,还是要做,哪怕一切事务自有朝廷和宫中的人负责操办,柳明月这个摄政太皇太后,依旧很繁忙。
哪怕皇上在近两年,已经没有精力在政务上提供多少建议,但是对柳明月而言,少了皇上的从旁支持与配合,处处都很不便,也很难适应。
停殡、设祭、颁遗诏等流程走完,大行皇帝的梓宫被送入早已开始修建的皇陵地宫中后,承天帝的一生,就此被盖棺定认,当之无愧的一代明君,定庙号为安太祖。
哪怕许多大臣都对皇上临终前废太子,隔代传位于皇孙,将先皇后封为摄政太皇太后一事颇有微词。
但是遗旨确实出自大行皇帝的亲自手书,与皇临终前交待的内容都能对得上,让人无从质疑。
如此一来,不管众人都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不得接受事实,奏请年幼的新帝尽快登基,择日举办登基大典。
在承天帝驾崩后的首次大朝会上,柳明月以摄政太皇太后的身份,高坐在大殿的上首,原太子妃,现安王妃牵着徐廷君走入殿内。
看到徐廷君没有穿戴早为他准备好衮冕,众大臣都有些不解,柳明月也下意识皱眉。
不过没等到她开口,就见徐廷君虚九岁,实际上才七周岁的徐廷君高举着一份奏表道。
“孙儿年幼,自知难当大任,恐有负皇祖父厚望,皇祖母辅佐皇祖父多年,为大安殚思竭虑,得百官臣服,万民敬仰,方使我大安能有今日之繁荣昌盛,孙儿在此恭请皇祖母登临大宝,主朝政、安社稷!”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七零娇气后妈  皮囊—— by  (综英美同人  (综漫同人)  回溯初声by赤  离心力——   女配修改一个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