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by锦葵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8
“原是如此啊,那你可得用点心……诶,不对啊!”徐老御医指着江清道,“你不是说自己是孤儿吗?哪来的叔伯?”
江清扯了扯嘴角:“这不是失散多年刚刚相认嘛哈哈。”
徐老御医显然对江清离奇的家世不感兴趣,没有再追问,只道:“昨日你替陛下请脉,脉案还没写。”
江清心骤然一紧:“哦,陛下圣体安康没什么大碍,就是换季稍有些脾胃不适。我这几天手头忙,一时忘了填写脉案。”
“你这小子粗心大意的,今日轮到你值夜,回头别忘了补上,别让人说我们御药局的人失职。”徐老太医叮嘱道。
江清:“是。”
徐老御医叮嘱完就下值出宫了。
江清长舒了一口气,不知何时出了一手心的汗。
她这一天一夜拼命地想找出自己昨日诊错脉的可能,可她越找越是证明她心中的答案没错。
其实早在赵锦繁失忆刚醒时,她就有所怀疑,只不过那会儿赵锦繁从马上摔下来受了伤,脉象紊乱,不好诊出。
不行,此事极其要紧,她得赶紧去找赵锦繁。
入夜,雨水渐停,皇城南面丹凤门前。
楚昂骑着马慢悠悠穿过门道,马鞍边上挂着两坛陈年佳酿。
若是换做旁人,是断不能如此悠哉地在皇城中骑马的。不过楚昂幼时很得先帝喜爱,先帝特准了他能在皇城随意骑马进出。
随从慕剑跟在他身侧:“您这是要去找陛下吗?”
楚昂轻哼了声:“谁说我要找她?”
慕剑道:“那您带着酒做什么?”
还不是因为昨日白天陛下邀他饮酒吗?
楚昂道:“你最好搞清楚,是她腆着脸,非要找我,不是我非要去见她。”
慕剑撇撇嘴,心中腹诽。
腆着脸?那也没有吧,只不过随口邀了一句罢了。人家只是勾勾手,你就又巴巴地跑去见人家了。
楚昂一副极不情愿又被逼无奈的样子,朝赵锦繁所居的紫宸殿而去。
一辆辇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
辇车车身金漆银勾,车顶纹着赵氏的五色梅族徽,是赵锦繁惯常乘坐的那一辆。
楚昂透过被风吹起的车帘,看清辇车内乘着的人。
赵锦繁和她的贴身侍女如意,坐在一边的还有……那个表面看上去清冷持重实则不要脸至极的言怀真。
怎么又是他?
楚昂记起年初那晚,他去见赵锦繁时,正巧看到言怀真从她寝殿出来。
也不知道这人进去做了些什么,出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行迹诡异。
言怀真做了什么他管不了,但……
赵锦繁凭什么见言怀真要比他先!
他这该死的胜负欲。
楚昂一拉缰绳,追上那辆辇车。
宫道上,灯火幽深,青石地砖湿滑。
沈谏缓步走在其中,绛紫色官袍随风拂动。
身旁提着灯引路的小太监道:“相爷深夜入宫,可是有要事要寻陛下?”
沈谏摆弄着手里刚收到的信,笑道:“是,有件‘好’消息想要立刻告诉陛下。”
引路的小太监微微低头,隐隐看见信封上面深红色的印戳。
印戳正中似乎是个“荀”字。
他记得朝中只有摄政王恰好姓荀。
赵锦繁的辇车一路急行,在紫宸殿门外停下,楚昂骑着马紧随其后。
沈谏自宫道缓行至殿门外,最先看见的是骑在马上的楚昂。
“少将军,好巧。”
楚昂:“你怎么也在这?”
沈谏:也?
这么说除了他之外,今夜来这里的,还有另外人。
正在此时,言怀真掀开车帘。
沈谏笑:“今晚实在热闹。”
楚昂一见到言怀真那张脸,气就不打一出来,正要诘问他算什么东西,怎敢与陛下同乘一辇?转头却瞧见赵锦繁坐在一边,嘴唇苍白,脸上毫无血色,闭着眼眉头紧皱,一手紧捂着小腹。
他看向赵锦繁身旁的如意:“这是怎么了?”
如意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急得团团转,抬头望见江清正背着大药箱子赶来。
“江御医!您快过来瞧瞧陛下。”
江清立刻上前探了探赵锦繁的脉。
沈谏问:“陛下如何了?”
“无甚大碍,约莫是吃了些不好克化的食物所致。”江清神色淡淡,转头对如意道,“你先扶陛下进去。”
如意应是,立刻扶着赵锦繁进殿。
殿外几人互相看了彼此一眼,跟着进殿。
江清将几人拦在门外:“微臣要替陛下施针,还请诸位暂且回避。”
“沈相,少将军,言书监,几位若还有事要见陛下,便请先随我去偏厅等候。”如意将这几人请了出去。
支走那几个碍事的人后,江清“砰”一声将房门关上。
赵锦繁靠在软玉枕上,见江清神色严肃朝她走来,安慰她道:“你这是怎么了,偶尔吃坏肚子也很平常,不必如此忧心。”
江清叹道:“我那是骗他们的,您不是吃坏肚子。”
赵锦繁:?
江清平复了一下心情,深吸了一口气:“我对天起誓,现在告诉你的每一个字都千真万确,尽管这听上去不太可能也很荒谬,但这就是事实。”
“陛下。”江清道,“您有了身孕。”
第11章
“这便是您月信久久不至的原因,您已经怀孕一月有余。恶心想吐,头晕困乏那都是害喜的症状,您觉得小腹不适是因为胎气不稳。”
锦繁怔愣了一瞬,不可置信地一笑,想从江清眼中找到一丝玩笑的痕迹,可江清的眼神是从未有过的郑重。
她脑中回想起这段日子以来的种种不适症状,以及记忆中那个男人的身影,思绪纷乱如麻。
她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没说出口,随即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江清明白赵锦繁的处境。
多年前,赵锦繁外祖蒙难被判有重罪,正逢她的母妃叶婕妤生产,为了救下外祖的性命,叶婕妤便对先帝谎称,自己生下了一个皇子。
先帝是个信奉多子多福,且极其看重男嗣之人。
看在九皇子出世的面子上,赦免了外祖的死罪,改判流刑。
当然除了这个最重要的原因之外,她的母妃还存了用“皇子”去搏一搏前程的心思。
为此,赵锦繁不得不从小女扮男装,混在皇子堆里。
她的皇兄皇弟们各有各的长处,不是家世显赫,便是母妃得宠,她一个也不占。
皇子们之间表面兄友弟恭,实则暗地里腥风血雨,为了储位,不择手段,互相倾轧。
为了能好好活下去,她学着去做一个不争不抢,不引人注目,不中用的草包。
二十年如一日,从未出过错漏。
这要是换个心性不够坚定,不够隐忍,不够机警的,怕是早死了十回都不止了。
如履薄冰过了十八载,好不容易等到能去封地就藩,远离京城是非。
结果一群皇子窝里斗,死的死,残的残,最后竟把她拉上了皇位。
这个皇位原本炙手可热,可眼下却成了烫手山芋。
赵氏早就不是从前民心所向,说一不二的赵氏了。到先帝继位时,赵氏已弊病丛生,积弱已久。
先帝庸庸碌碌,懦弱无能,作风奢靡,横征暴税。后来的储位之争,更是让原本动荡的江山雪上加霜。
最重要的是,西南信王野心勃勃,来势汹汹,一心欲夺帝位。
信王对她起杀心不是一天两天了,她登基为帝的第一天,信王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自立为摄政王,让她当着赵氏列祖列宗的牌位,改口称其为仲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只待可趁之机,杀她取而代之。
朝中臣子人心四散。站在她对立面的,如丞相沈谏;不看好她的,如少将军楚昂;不理世事、袖手旁观的,如原大理寺卿言怀真。
这个帝位她本就坐得很不容易。
若在这种时候,被人发现肚子大了起来,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点,江清觉得赵锦繁比她更清楚。
肚子里的孩子留不得,尽快处理是最优也最现实的选择。
“这个孩子,您只能生下来。”
江清叹了口道:“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您与这个孩子的缘分。”
“年初那会儿如意来向我要过避子药,当时她没说这东西要来做什么,如今想来这药应当是给您用的。我给您的那一瓶是药性最烈的,那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失守过,这孩子是唯一的落网之鱼。”
“这孩子也是命硬,您从那么高的马上摔下来,他竟还能稳稳当当留在您肚子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先前您从马上摔下来,虽说伤得不深,但出血不少,亏了气血,原本将养几个月便好了,只是……眼下您身体尚虚弱未完全康复如前,若是冒然在这个时候用引胎药,恐下红不止,危及性命。为今之计,只能在怀胎期间,好好补养气血,静等瓜熟蒂落。”
赵锦繁低头看向自己尚还平坦的小腹,抬手抚了抚。
这孩子就像是铁了心要认她做娘似的,在里头扎了根。
一切既已成定局,赵锦繁也没有功夫去纠结和拧巴,眼下最应该考虑的事,是如何瞒过朝中众人的眼睛把孩子平安生下来,以及这个孩子的将来该如何安排。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身为她唯一密友的江清也顾不得这啊那啊的忌讳,直言道:“这孩子他不能是凭空生在您肚子里的吧?他总得有个爹吧……”
赵锦繁:“……”她记不得了。
江清:“您隐忍了那么多年,怎么就没把持住跟他……是那个男人给您下药了吗?”
赵锦繁:“……”倒也没有。
那些零散的记忆里,她的意识很清醒。那个男人也很清醒,不然也不会那么英挺有力。
她不是很清楚整件事情是在何种情境下发生的,不了解此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但她不否认那个男人带给过她极致的愉悦。
至于那个男人到底是谁?
赵锦繁和江清彼此对望了一眼,同时想到了一个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人物——
如果说年初是如意替赵锦繁向江清拿的避子药,那么赵锦繁做过什么,如意显然是知情的。
赵锦繁赶忙将如意唤了进来,仔细询问了关于那天晚上的事。
如意刚吩咐完宫人们,给在偏厅等候的三位大人上完茶点,听见传召匆匆推门进了内室。
她看了眼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赵锦繁,还有坐在一旁神色复杂的江御医,总觉得这屋里气氛怪怪的。
当赵锦繁用极其认真的口吻问她:“如意你好好想想,年初那晚我见过谁,做了什么?”
江清又特意强调:“就是你问我拿避子药的前一晚。”
如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仔细回想了好一会儿,给了答复。
“那天晚上您应付了摄政王好半天,他走后您召见了言书监,从您书房出来之时,一向清冷自持的言书监,满脸通红,行迹诡异。”
“紧接着您又把少将军唤了过来,不知您和他做了什么,少将军从您书房出来之时,满面春光。”
“之后您还叫了丞相过来切磋琴技,不知弹的什么曲,弹得丞相汗水淋漓,气息紊乱。”
赵锦繁:“……”听上去实在有些复杂。
江清斜了赵锦繁一眼:“您夜里还挺忙的。”
赵锦繁真想不到自己精力如此旺盛,一晚上见过那么多人。
江清:“所以到底是哪一个?”
赵锦繁感到一阵头疼。
她对那个男人所有的记忆,全都是在做那种事的时候。
总不能这里每一个她都试一遍吧?
江清根据如意的描述,一一仔细分析。
“言书监守礼持重,清冷寡欲,平日里衣衫总扣得一丝不苟,看上去不像是会做出这种以下犯上之事的人。不过……”
赵锦繁:“不过什么?”
江清:“越是这样的男人,私底下越是如狼似虎,让人招架不住。”
赵锦繁:“……”
江清:“少将军高大挺拔,瞧瞧那宽阔的肩,有劲的腰,匀称的身姿,从军之人体力定然是极好的,定能让您满意。”
赵锦繁:“……”
“至于那位沈相也很可疑。”江清用只有她和赵锦繁能听清的声音小声道,“我听闻他琴技烂得同牛屎一般,您能同他比拼什么琴技?”
“似沈谏这般短短几年便能身居高位之人,心思深沉,见惯了官场上的风月之事,自然也懂各种各样取悦人的手段,说不定意外很讨您喜欢呢?”
赵锦繁:“……”
总之如无意外,孩子的父亲就是他们三人其中之一。
如意站在一旁,听见坐在偏厅那三人的名字,犹豫着开口问:“陛下,言书监,少将军以及沈相似乎都有事要找您,正在偏厅候着,您看要先召见谁?”
江清也很好奇:“您打算先召谁?”
赵锦繁从床上起身,解下汗湿的里衣,换了身干净的便服,眼珠子微微一转,对如意说了个人名。
紫宸殿偏厅,灯火通明。
沈谏举着茶盏悠悠饮茶,时不时抬手用茶盖撇去浮起的茶沫,余光留意着内室的动静吗,看似一派风轻云淡。
言怀真脊背挺直,双手分别平放在两膝之上,静默端坐在一旁等候。
楚昂双手交叉抱胸,斜靠在椅背上,沉着脸,双目紧盯着房门紧闭的内室,时不时还回头瞥一眼言怀真,心头浮上一股躁意。
这都过去半个时辰了,怎么还没施完针?总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吧?
正焦急,内室的门“嘎吱”一声掀开一条缝,如意从里头推门出来,走进偏厅,朝偏厅中几人略一施礼
“劳几位久侯了,陛下已无碍。”如意微扫了眼三人,接着道,“奉陛下之命,请少将军先入内一见,还请其他二位大人稍后。”
楚昂自方才起一直紧蹙的眉头松了开来:“她要先见我?”
“是。”如意道,“陛下说了,无论如何都要先见您。”
“是吗?”楚昂强压下向上翘起的唇角,尽管用力遮掩了,但眼神里还是透着压抑不住的得意,尤其是在看向言怀真的时候。
沈谏轻抿了口茶,笑着摇了摇头。
他们这位陛下,可真是位妙人。
赵锦繁静坐在内室,看向一旁的江清:“你猜,一会儿进来的是谁?”
江清:“您不是召了楚昂吗?”
来的还能是别人不成?
门外,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廊下幽暗灯光将来人修长的身影投射在雕花琉璃门上。
江清微愣,来的还真不是楚昂!来人的身影看上去比楚昂要清瘦些许
赵锦繁道:“方才楚昂来时马鞍旁挂了两坛酒,想是来找我饮酒的,不过眼下我身子不好,他必不会在此时再找我饮酒。”
“他这人吧……有个臭毛病。干什么都要和别人比一比,我若先召见的是其他二位,他必然觉得我不够重视他,得记我的仇,记上好些日子。”
“当然就算我召了他,他也不会来见。先前也不知我对他做了什么,似乎惹得他很是不快,依照他那别扭脾气,必要趁我非常想见他时,晾一晾我,才好解气。”
“想必此刻他已经心情极为舒畅地离开了紫宸殿。”
江清不解:“那您还召他?”
赵锦繁道:“全当哄他了。”
江清:“……”您还挺宠他的。
赵锦繁:“反正一会儿进来的,必定会是那一位。”
江清:哪一位?
“先前言怀真见我腹痛不止,好意送我回殿,知我无碍后,必不会多留。剩下的便只有那一位了,深夜前来,想必是有‘好’事寻我。”
话音刚落,便听门外传来如意的声音:“陛下,沈相求见。”
赵锦繁:“进。”
沈谏微整袍服,抬步迈进内室。
“臣沈谏参见陛下。”
“免礼。”赵锦繁看向他,“不知沈卿深夜来访,所谓何事。”
“臣有件极好的消息要告诉陛下。”
“沈卿且说来听听。”
沈谏正欲开口,抬头瞥见江清站在一旁。
江清触到他投来的视线,忙躬身上前一步道:“御药局还有事忙,微臣先行告辞。”
话毕提起药箱就要走,却听身后沈谏对赵锦繁道:“陛下,可否请江御医暂且留步。”
赵锦繁:“怎么?”
沈谏自袖中取出一只小玉瓶,递给江清。
“这是献给陛下的补药,还请江御医先过目。”
江清接过瓶子,拔开瓶口的小木塞,倒出一粒棕红色的药丸,放在鼻尖仔细嗅了嗅。
“这是长命丸,是由百支以上的千年人参提炼而来,有补气益血之效,极是珍贵难寻,世所罕见。”
不过这药通常不是给正常人吃的,而是给濒死之人吊命用的。生命垂危之人用了这药,能延命七日。
这玉瓶里有三粒,算下来大约能让一个濒死之人多活二十日。
因此这药又有个别名叫“勿死太早”。
关于长命丸,赵锦繁知道的比她清楚。
因为这长命丸,正是赵锦繁的太太太爷爷,也就是大周朝的高祖命人研制而成的。
听闻高祖花重金研制此药,是专门喂给自己濒死的宿敌,不许其就这么便宜地死了,而要留活口慢慢折磨。
殿内蓦然一静,江清察觉气氛有异,识趣地走人。
赵锦繁扯了扯嘴角:“如此珍贵的补药,不知沈卿从何而来?”
沈谏道:“回陛下,摄政王听闻陛下意外坠马,失血过多,甚为担忧,费劲心思为您寻来了此药。”
“真是劳他老人家挂念了。”赵锦繁顿了顿,笑道,“沈卿说的好消息,该不会也同仲父有关吧?”
沈谏道:“正是。”
“臣方才收到消息,摄政王此次出京万事顺遂,不出意外会比原定的时间更早回京。”
赵锦繁:“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沈谏:“哦,对了。”
赵锦繁:“沈卿还有何事?”
沈谏将藏在袖中的信取了出来:“这是摄政王特意托我转交给陛下的信,信里是他对您的殷切叮嘱,还请陛下过目。”
如意上前,收下沈谏手里的信。
“臣所要说的就是这些,陛下若无别的交代,臣先行告退。”
“沈卿且慢。”
“陛下还有何事?”
赵锦繁试探着问道:“年初那晚,朕同沈卿切磋了许久琴技,不知沈卿可否还记得,那晚……你我切磋的是哪几曲?”
“切磋……琴技?”
沈谏微愣,默了许久后道:“过去许久,臣也有些不记得了。”
“这样啊。”赵锦繁道,“没事了,你先退下吧。”
沈谏应了声是后,拱手行过一礼,转身离去,很快他的身影便消失在紫宸殿后堂内。
如意将沈谏交来的信,递给赵锦繁。
这是她自失忆以来,与她这位传闻中的仲父,第一次交锋。
赵锦繁透过烛光,凝视了这封信一会儿,心中猜测了几种信中最有可能会写内容。
只不过她万没有料到,取出信纸,上头只写了两个字——
赵锦繁:“……”
这写的什么神秘数字?
“十七”是什么意思?
前阵子信王离京前往千都山平叛。千都山位于云州以北,地势易守难攻。
方才沈谏言及,信王此次出京万事顺利。
他既如此说,代表着此刻信王已经平定叛军,只待做完收尾工作,即可回京。
算算日子,大约还需二十日左右,即可回到京城。
信王闻得她受了重伤,特意托沈谏送来了长命丸。
一颗长命丸可使濒死之人延长七日寿命,三粒正好是二十日左右。
长命丸又有别名“勿死太早”。
如果没猜错,信王是希望她能活到他归来的那一日。
那么这个信上的“十七”,极有可能是指他的归期。
赵锦繁:“……”
特意送药过来,非得让人等他回来了再死。这个信王是有替人收尸的癖好吗?
赵锦繁抬手摁在自己尚还平坦的小腹上。
如果问她,眼下对她而言最具威胁的人是谁,那么答案必定是信王。
等到信王回来,同在皇城,朝夕相见,她肚子渐大,对方未必察觉不出异样。
信王本就欲杀她取而代之。
这些年她装傻充愣,利用各派党争借力打力,她跟信王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日子总算还过得去。
倘若东窗事发,信王必不会放过她。
对于潜在的危险,她必需先下手为强,在它成为危险之前,将其灭之。
赵锦繁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书案上摊着的一封奏折上。
这封奏折上写的是云州暴雨,积水成灾,良田尽毁,山石滑坡,急需赈灾救急。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仲父费尽心思送她“勿死太早”,她自当回他一份厚礼。
望他勿死太迟。
次日早朝,赵锦繁提及云州雨灾一事。
“云州忽逢灾祸,急需大批米粮赈灾,京城离云州路途遥远,若从京中调粮,需十日以上的日程,不如从云州以北的济州先调一批粮过去,走水路来回日程只需三日,如此以解燃眉之急。”
“沈卿以为如何?”赵锦繁看向沈谏。
这条政令听上去没什么毛病,不过……
“从离云州更近的连州调粮过去,岂非更快?”沈谏问。
赵锦繁道:“连州与云州交接处常有山石滑坡,此线路虽快但险,不如从济州调粮稳妥。”
这么解释似乎也说得通。
小皇帝难得说了几句中用的话,保皇派众人连声附议:“陛下所言极是。”
沈谏没有理由阻止,便道:“便按陛下说的做吧。”
赵锦繁展眉一笑,在群臣声声“陛下圣明”中退朝。
回宫的路上,赵锦繁向福贵问起:
“听闻你有位表兄是做制冰生意的?”
福贵回道:“是,陛下问这个做什么?”
赵锦繁敛眸:“我是想着,他手边应该有不少制冰用剩的硝石吧。”
福贵一愣。
陛下要这东西做什么?
大朝会临近在即,宫中各司开始准备大朝会上所需的宝案、香案、乐器等。
地方各州府所派来参会的使者及各地即将参加科举的举子陆续到京。
是夜,宫中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使者和举子。
麟德殿内,歌舞笙箫,觥筹交错。
赵锦繁的两位兄弟昭王和衍王,呆在宫中闲来无事,也来参宴。
六皇兄昭王一见到她,便问起:“上回为兄跟你提过的那件好事,你考虑得如何?”
赵锦繁坐在上首,朝他看去:“哦,皇兄是指前几天你送来的那几位美人吗?”
昭王笑道:“你年纪也不小了,后宫总得有个人不是?这几位美人都是为兄精心挑选,环肥燕瘦,保管有合你口味的,留在身边随便给个位分也好。”
赵锦繁“哎”了声:“皇兄送来的人,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可惜啊朕对美人不敢兴趣,朕呐喜欢……”
说着她的目光朝坐在不远处的男人看去。
昭王随着她的目光望去,脸色一白。
他早听说自己这位九皇弟喜好男风,这几年风言风语传得愈发厉害,实在有碍赵氏子弟的颜面,这才动了送美人的心思。
一则绝了那些流言蜚语,二则留几个人在京中总有好处。
可没想到跟自己皇弟有染的人,竟然是……楚昂。
赵锦繁微微一笑。
她这位皇兄,从小到大最怵的就是楚昂,打又打不过,动又动不了,凡事碰到跟楚昂有关的事,他都只有闭嘴的份。
楚昂正举着小杯饮酒,其实他对这场宫宴并无兴趣,只不过这几晚闲着也是闲着,就顺道来凑个热闹,顺便……
他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朝上首瞥了眼,恰巧看见赵锦繁正看着他笑。
“……”
楚昂微红着脸,撇开头,轻哼了一声,心口怦然,平复了会儿,稍稍侧过头,用余光瞄向上首,却见赵锦繁的座位上空无一人。
“……”
人哪去了?
赵锦繁顾及腹中的孩子,不便饮酒,加之害喜得厉害,胸口泛闷,便随意找了个借口离席,去花园透气。
春夜的风混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清冷月色在地上覆上一层淡银。
此处远离笙箫,格外安静。
假山后隐约传来争执声,在寂静春夜显得尤为突兀。
赵锦繁在其中听见了沈谏的声音,微微走近,只见假山前站着几位老者和一众举子。
看这位老者的衣着打扮,应该是来参加大朝会的某地使者。
沈谏正拱手朝其中一位老者作揖:“闻先生来京,学生未曾登门拜访,还请先生见谅。”
那位老者不屑地哼了声:“沈相这声先生,老夫受不起。”
沈谏仍恭敬道:“谏少时家贫,蒙先生不弃,悉心教导方有今日成就,今日略备薄礼,还望先生笑纳。”
沈谏将手中木盒递到那位老者跟前。
那位老者原本脸上虽有不悦但还算克制,在看到沈谏递来的盒子后,眉宇间忽燃起滔天怒意,猛地挥手将盒子打落在地。
木盒在地上滚了一圈,装在里头的玉如意摔成了几瓣。
老者拂袖骂道:“这玉如意何止千金,也不知吸了多少民脂民膏在里头。老夫受不起,受不起啊!”
身旁另一位老者出言讥讽:“沈相怕是过惯了好日子,早不记得一两银子熬几个月的苦日子了。”
老者身后不知哪位举子出声:“先生一生清正,沈相何必用这种东西侮辱先生。”
另一名举子附议:“我等成就虽不如你,但也绝不是那等见利忘义的小人。”
“先生一生心血,怎就教出了你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