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by锦葵紫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8
赵锦繁照做,他还不满意。
“这样不够,我方才更用力。”
“像这个样子,懂了吗?”
“你再试一遍。”
“不对,是这样。”
“你再来。”
试了好几遍,直到她快呼吸不过来,他才勉强满意。
这次的记忆很绵长,一直进展到了结束以后。他搂她在怀意犹未尽,问她:“下次你喜欢怎样的?我可以学。”
赵锦繁:“……”
他还想要下次。
这种事有了第一次,再有第二次也很寻常。
他想跟她有以后。
赵锦繁没有再回应他。
她这样的身份,除非像她母妃那样,假死变换身份,成为另一个人,否则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妻子。
赵锦繁就只会是赵锦繁,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放弃自己的姓名。
他很聪明,也很了解她,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态度,松开了一直紧搂着她的手,起身穿好衣衫,
推门离去,走得头也不回。
赵锦繁想他们之间这种特殊而微妙的关系,就这样结束也好。
但她未想到,没过多久,他又去而复返。
那天晚上有雨,他衣衫上的水珠滴滴答答落在青石地砖上,像她纷乱的心跳声。
他锁门,走近她跟前,打横抱起她。
"如果没有以后,那今晚就彻底尽兴。"
赵锦繁的长发垂落在他的肩膀上,怔怔地看着他。
良久她伸手圈住他的脖颈,在他耳边道:“如你所愿。”
赵锦繁想这大概会是她此生唯一一次放纵。
他们却有了无法剪断的,更深刻,更紧密的牵绊。
从记忆里缓过神来的赵锦繁,抬手抚上自己尚还平坦的小腹。
那晚似乎事发突然,但那个人并非没做避护措施。
赵锦繁也不是毫无防备之心,次日一早那人离开后,她就立刻请如意代替因腿软而不便于行的自己,问江清拿了最烈的药。
甚至前阵子她还从马上摔了下来。
即便如此也没能阻止得了意外的种子在她腹中生根发芽。
赵锦繁回想了一下,言怀真、楚昂和沈谏三人对于那晚的不同态度。
言怀真一说起那晚的事,就一副羞于启齿的样子,还连连和她说对不起。
她和那个人的确做了不少令人羞于启齿的事,而且依言怀真的性子,做出以下犯上的越矩之事,必定心中有愧,会和她道歉,似乎也能说通。
不过言怀真应该不会说出“不必害羞,所有地方我都看过亲过了”这么赤//裸又直接的话。
赵锦繁皱眉。
难道真如江清分析得那样,表面越是正经的人,私底下越是如狼似虎?
再说楚昂,他的自尊心一直很强。
倘若那晚那个人是他,在明确他们不会有“以后”的情况下,她还要主动再去招惹他。
也无怪乎当时他会用一种极度羞愤的语气说出——
“你难道忘了自己对我做了什么吗?怎么还能当做无事发生一样邀我饮酒?”
至于沈谏。
她之前试探着问过沈谏,那晚他们切磋琴技都切磋了哪几曲?
沈谏的回答是,过去许久,他不记得了。
这个回答相当耐人寻味,因为沈谏是出了名过目不忘,记忆力极佳,哪怕是几年之前的事,他也未必不记得。
那晚的事才过了一个多月,何至于一点印象也没有?
显然沈谏刻意隐瞒了那晚所发生的事。
更何况他的琴技烂得同牛屎一般,人尽皆知。她做什么要和琴技如此之烂的人切磋琴技?
这不合乎情理。
假如那晚那个人是沈谏,清醒如他,在知道他们大概不会有“下次”之后,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的样子,也不是不可能。
赵锦繁在宣纸上写下这三人的名字。
这三人真是各有各的古怪之处。
她有种预感,只要弄清楚这些古怪的地方,那晚的真相就会浮出水面。
赵锦繁想了想,提笔在其中一人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她决定先从最可疑的地方入手查起。
丞相府后院,迎春蕊黄,杏花淡白,水榭旁锦鲤争食,溅起阵阵水花。
沈谏优哉游哉地倚在栏杆旁喂鱼。
刘管事匆匆走到他跟前,道:“相爷,陛下宣您立刻进宫。”
沈谏莫名其妙:“无缘无故,要我进宫做甚?”
北狄使团的事不是解决了吗?荀某人也还好好“死”着,最近还有什么大事那么着急?
刘官事回道:“说是请您进宫品琴。”
沈谏:“……”
品……琴……
认真的吗?
沈谏秉持着怀疑的态度进了宫。
紫宸殿内檀香袅袅,琴音悠扬。
赵锦繁坐在琴桌旁,手指拨动琴弦,幽幽琴声自七弦间传出,如淙淙流水,清脆灵动。
她的父皇喜欢舞乐,为此她母妃曾苦练古琴争宠,她耳濡目染也会几曲。
见沈谏来了,她做了个请的手势,请沈谏坐在她正对面不远处的那张琴桌旁。
“听闻沈卿爱琴,朕前几日刚得了把好琴,想来与沈琴的那把名琴‘怀玉’不相上下,特意请沈卿前来一品。”
沈谏饶有兴致地问起:“哦?陛下还知道‘怀玉’的事。”
赵锦繁道:“传闻此琴有灵,沈卿珍之爱之,视若珍宝,对外言称千金不换。有爱琴之人愿意出万金请沈卿割爱,沈卿见此人心诚便同意了。谁知——”
“那人买走‘怀玉’的第一天,夜里便梦见了琴灵。琴灵告诉那人,他能买走琴的躯壳,却带不走它的心,它的心只属于沈卿你一人。那人为琴灵的忠贞所感动,决定成全琴灵。于是又将琴转赠回了沈卿。”
赵锦繁瞥了沈谏一眼,语调一转。
“兜兜转转这琴又原封不动回到了沈卿身边,沈卿还白得了万金。这样的‘佳话’,朕又岂能不知呢。”
什么此琴有灵全是放屁,不过是换个文雅的名头私相授受罢了。
沈谏笑笑:“那陛下可知道,与‘怀玉’有关的另外一件事?”
赵锦繁:“说来听听。”
沈谏:“‘怀玉’不仅仅是那琴的名字,还是臣的表字。”
赵锦繁微愣:“你的表字?”
沈谏:“曾经有人在臣失意之时送了臣一枚白玉吊坠,臣为将她的心意怀藏在心,故取字为怀玉。还记得她赠玉时曾说道——”
“君子如玉,白璧无瑕,愿君赤子之心永存。”赵锦繁接话道。
沈谏微怔,垂眸:“臣还以为陛下忘了。”
赵锦繁抬眸凝着他:“朕没忘,是沈卿你忘了。”
忘了曾经的赤子之心。
沈谏沉默。
一室寂静,空气恍若凝滞。
赵锦繁抬指拨了拨琴弦,打破一室沉凝。
她笑道:“不过朕倒是觉得,沈卿现在这样也未必不好,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朝堂上既有像言卿一样执着本心的臣子,又有像沈卿一样八面玲珑的臣子,百花齐放,才有活力。”
“这就好比一片鱼塘,不能只有鱼,还得有水,有草,有泥,才能长久存续。只要能为社稷所用,那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沈卿必然是有大能耐的,否则怎么能得朕那挑剔的仲父青眼呢?”
沈谏闻言笑了:“陛下还是和从前一样,那么会安慰人。只是不知陛下是更喜欢言书监那样的,还是臣那样的?”
赵锦繁温声道:“天子博爱,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当然都喜欢。”
沈谏又问:“说到股肱之臣朝中顶梁,又有谁能及得上摄政王呢?陛下的博爱也有一份在他那吗?”
赵锦繁微笑不答。
“好了不说这些了。”她道,“今日请沈卿过来是为品琴,说了这么多,倒险些把正事忘了。”
沈谏目光朝琴桌看去,琴桌上摆着把古琴,他抬手一抚,琴弦发出“铮”地一声。
琴身乌黑,通体木色泛着层柔和光晕,琴声透彻,的确是把不可多得的好琴。
“不知这把琴可有名字?”他问。
时下之人附庸风雅,都喜欢替自己身边的所有物,什么琴啊笔啊的,取上一个有意义的名。
赵锦繁回道:“尚未取名,沈卿文采了得,不如就请你替它取个顺口的名。”
沈谏垂眸,沉思片刻后,抬眼看向赵锦繁,试探着说道:“这琴既归陛下所有,不如就叫‘紫薇’吧。”
他特意补了句:“臣是指紫薇花的紫薇。紫薇长开放于夏秋少花之季,其性坚毅,生命力顽强,古时又有象征尊贵、权势之意。”
“是个好名。”赵锦繁回道。
不过……她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上来。
沈谏的目光久久落在她身上,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到一点不同寻常的反应,可惜他并未如愿。
给琴取完名,赵锦繁对沈谏道:“沈卿既得琴灵认主,想必在弹琴一道上有自己独特的造诣。难得好琴当前,不如弹上一曲。”
沈谏:“……不知陛下想听臣弹哪一曲?”
赵锦繁道:“就弹你最常弹,弹得最好的那一曲吧。”
“那臣就弹《高山流水》吧。”
谏抬手按在琴弦上,拨弦之前对赵锦繁道:“臣只是粗通音律,琴艺不精,陛下莫要见怪。”
“无妨。”赵锦繁端起一旁的茶盏,摆出一副欣赏的姿势。
沈谏深吸一口气,开始拨动琴弦。
“铮铮……滋滋滋……砰……滋滋滋……铛铛铛铛……滋砰滋砰……铮铮铮……”
乐声传来,赵锦繁捧着茶盏的手一抖。
“……”她想过会烂,但没想到能这么烂。
他这还敢叫粗通音律?简直是狗屁不通!
这弹的是高山流水吗?这弹的分明是泥棍搅水吧!
真是有碍胎教。
沈谏还在那低头弹得投入,仿佛并未察觉到自己弹得有多难听。
赵锦繁修养始然,强忍住想让人将他拖出去打死的冲动,等他弹完了这一曲。
一曲毕,沈谏意犹未尽:“果然是好琴,臣好久未弹得如此尽兴了。”
赵锦繁扯了扯嘴角:“卿开心就好。”
沈谏:“不如臣再来一首《阳春白雪》请陛下品鉴一二。”
赵锦繁:“……”大可不必。
真怕你弹的不是阳春白雪,而是黑锅流油。
她笑了笑婉拒道:“沈卿这一曲够朕回味许久了,你先退下吧。”
再不走,她怕自己忍不住要命人剁了他的双手。
沈谏应是,正打算走人,忽想到了什么,向赵锦繁问道:“陛下院里那群兔子看着有些眼熟,似乎是摄政王养在太液池旁的那些?”
赵锦繁回他道:“仲父不在京中,朕替他照看一二罢了。”
沈谏笑道:“如此也好,有陛下照看,臣就不必多操心了。”
言罢,躬身行过一礼,转身离去。
赵锦繁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前,转头朝屏风后的人问道:“那晚你听到的可是这种琴声?”
如意自屏风后出来,细细回想。
“有点像,又有点不像。那天晚上沈相进了寝殿以后,殿里就传出了琴声。那琴声的确同今日一样,曲不成调,断断续续的。不过那日的琴声似乎比今日的更为……气势磅礴?”如意十分肯定点头道。
赵锦繁眉心微蹙,若有所思。
什么叫气势磅礴?
事情真是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沈谏自宫中回到府里。
水榭边上,几只白羽信鸽朝他扑腾着飞来,停在他肩头。
沈谏取下绑在白鸽爪子上的信,屈指展开信纸,看了眼信上内容。
朱翰林不知何时从他身后冒了出来:“可是君上有新的消息?”
沈谏“嗯”了声。
有些人“死”太久,想出来活一活。
皇城梨园广场内,诸国使团与大周正在举行一场击鞠赛。
场上彩绸飞扬,马蹄卷起阵阵尘土,几对人马分别代表着不同国家,在场上追逐竞争,每当有人击球进洞,边上便响起擂鼓庆贺。
马蹄声,擂鼓声,呐喊声,各种声浪交杂在一起,热火朝天。
赵锦繁率众臣与各国使者于一旁高台上观看比赛。
虽说是场以娱性为主的击鞠赛,但谁都不想在诸国面前失了颜面,铆足了劲拼。
北狄人以牧马为生,最擅御马,获胜的彩绸大半都去了他们那里。乌连人民风彪悍,狠劲十足,获得彩绸的数量紧随其后。
而大周所获彩绸寥寥无几。
场上这群大周儿郎们个个身手矫健,球技一流,为了今日的击鞠赛,训练许久,原本信心十足。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临上场前这支队伍的领队突发旧疾。
缺了主心骨的队伍,人心涣散,少了几分士气,在场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北狄王萧衍脸上不无得意:“你们大周从前也是马背上得天下,今日只得那么些彩绸,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吧。”
在场大周官员只能挂着一脸假笑装作没听见。
乌连王在一旁默不做声,他只是觉得这场击鞠赛一眼就能望到头,异常无趣。
东瀛使者清原还是老样子,只要能踩上大周一脚的场合,他必定要出来说叨几句,尽管他东瀛在场上一面彩绸也未得到。
只听他讽道:“大周泱泱大国,连击鞠都击不好,说出去未免让人笑话。”
话音刚落,从不远处传来一阵冷笑:“是谁在那口出狂言?”
众人循声望去。
楚昂骑着马悠悠上前,抬眸朝看台瞥了一眼,气势凛然。
清原为他气势所摄,笑容僵在脸上。
时隔多日,再见楚昂,他依旧还是那副小爷我脾气差不好惹的样子。
赵锦繁合理怀疑,若不是在场有多国使者在,他得顾及大周颜面,方才他一出口必定不会是“是谁在那口出狂言?”而是“到底是哪条狗在吠?”
楚昂懒得多说,拿起球杖,骑着马朝赛场中心而去。
“少将军!”
场上的大周儿郎们见他来了,兴奋地迎了上来。
北狄王萧衍听见场上的呼喊声,对赵锦繁道:“原来这位就是贵国的少将军,我军曾跟他交过不少次手。他的行军风格异常凶悍,本王还以为是个粗犷的糙汉子,不想是位样貌精致的美男子。”
赵锦繁笑了声:“楚将军的确样貌不凡,自小就是人群中最亮眼的。”
楚昂的相貌随了他的父亲定国公,年轻时的定国公不知引得多少贵女芳心暗许,这其中就包括楚昂的母亲和现如今的那位定国公夫人。
乌连王不知想到了什么,侧头插了句话:“你们大周人是不是打架越凶,长得越好看?”
赵锦繁不明所以:“啊?”
这是什么道理?
就在她愣神的瞬间,赛场上传来了震天擂鼓声。
看台上的大周官员们雀跃地呼喊着。
“大周胜了!”
“少将军好样的。”
赵锦繁朝赛场上看去。
楚昂正被场上的大周儿郎们簇拥在中心。
他极擅长骑射、击鞠,与场上这群击鞠能手们过去都是打惯交道的,彼此之间都很熟悉。他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其他人便知道他的下一步动作。
几人配合默契,在楚昂的指令下,冲锋的冲锋,防守的防守,很快就拿下了一球。
这一球过后,整支队伍士气大振,全然没了最开始上场时的颓丧之气。
大周在场上的形势开始逆转。
楚昂带领着大周儿郎们稳稳控球,北狄人见此情形奋力追击,乌连人紧随其后,广场之上开启激烈角逐,擂鼓声一声接着一声。
一直到赤乌西坠,霞光染满整片天际,比赛才结束。
楚昂带领着场上的大周儿郎们拿下了第一。
大周官员们欢呼雀跃,北狄王不甘不愿地拍手恭贺,至于东瀛使者清原自觉没脸,半途就躲得没影了。
夕阳余晖倾洒在楚昂身侧,落下一层绯色光晕。
他牵着马离开人群,走到看台下,自下而上望去,对上赵锦繁的视线:“怎样?没让你丢脸吧?”
“那是当然。”
赵锦繁垂眸注视着他,冠冕上十二串旒珠随风轻摆,在她眉梢眼角折射出斑斓光点。
楚昂低头轻笑,那一笑如朗月入怀。
赵锦繁微愣,回过神来,笑道:“这几日都不见你,你去哪了?”
楚昂回她道:“去了趟陵州。”
赵锦繁了然。陵州是楚昂母亲的祖籍,他约是去那探望外祖了。
击鞠赛结束后是庆功宴。
大周官员们齐齐朝楚昂敬酒恭贺。
楚昂不咸不淡地举杯回礼,喝完众人敬的酒,转头走到坐在正中上首的赵锦繁跟前,往她杯盏里注入少许酒水,道:“难得高兴,不喝一杯?”
他主动向她邀酒,代表着之前生她的气已经烟消云散。
赵锦繁倒也很想陪他喝一杯,只不过现下她肚子里多了位难伺候的小祖宗,实在不方便饮酒。
她将杯盏里的酒换成了水,道:“我这几日正服着些补气血的药,酒水冲撞药性,暂饮不得,只好以水代酒敬一敬子野。”
楚昂皱眉,急问:“你身子还未好?”
赵锦繁回道:“只是调养一二,不必担心。”
听她说自己担心她,楚昂不自在地道:“我并非担心你,只是随口一问。”
话是这么说,他又低头仔细瞧了瞧她的脸色,见她面色红润的确不像生病的样子,才放下心来。
锦繁:“对了,明日的围猎你去吗?”
这几日赵锦繁与诸国使团洽谈互通商贸、使节往来之事。连日来,与这些使团周旋,饮宴、击鞠之类的应酬不断。
明日诸国相约在西郊猎场围猎。
她知晓楚昂一向喜欢骑射,本以为明日他也会一起去。却不想,楚昂摇了摇头道:“我就不去了,这几日家中有客。”
“这样啊,那好吧。”
春闱将近,又想到楚昂刚从外祖家回来,赵锦繁隐约猜出了他家中来的是哪位贵客。
沈谏坐在不远处,看着赵楚二人有说有笑的样子,默默饮酒。
坐在他身边的张永顺着沈谏的视线瞄了眼:“相爷可知,陛下好男风,尤其对少将军一往情深。”
沈谏呵呵几声:“你从哪道听途说来的?”
张永道:“上回宴请各地举子和使者之时,陛下亲口对着昭王承认的,我在旁亲耳听见的。”
沈谏见怪不怪:“但凡有几分姿色的,她都‘喜欢’。”
这话怎么听上去酸邹邹的。
张永瞥了沈谏几眼:“您看着也颇有姿色,所以您的意思是陛下也喜欢您?”
沈谏:“……”平常怎么不见你脑子转得这么快?
张永相当自信:“按您这说法,陛下应该也挺喜欢我的。”
不过论色相,那位才是个中翘楚,这么说陛下也……
张永脑中闪过一个人影,想到那个人,他浑身寒毛莫名倒竖了起来。
不,唯独那位绝不可能。
他很快否定了自己荒唐的想法。
“说起来有件事我怎么也想不通。”张永道,“千都山那些个乱党残余,又不难处理,君上指个人去不就成了,何须亲自前去?”
沈谏无所谓道:“谁知道呢?他那个人一惯任性。”
比起荀某人,他倒是觉得有个人最近更奇怪。
沈谏的目光朝赵锦繁望去。
从荀某人给他的回信来看,出手杀他的毫无疑问是他们这位陛下。
赵锦繁是个耐心的猎人,行事一向谨慎求稳,从不急于求成。
却不知她为何,忽然间那么着急对荀某人下杀手?
这实在不像她一惯以来稳中求胜的作风。
到底为什么呢?
想必荀某人也很好奇为什么,所以才会让他将近期赵锦繁的一举一动,尽数告知于他。
也不知道他从中看出些什么没有?
庆功宴到中途时,定国公楚骁携夫人宋氏前来参宴。
定国公楚骁身形挺拔,五官深邃凌厉,举手投足透着将门中人洒脱不羁的豪气,虽上了年纪,那股风流潇洒的劲儿依旧不输当年。
他身旁的宋夫人,姿色秀丽,端庄温婉,站在高大的定国公身侧,显得有些小鸟依人。
两人看上去相敬如宾,关系很不错的样子。
这些年定国公深居简出,甚少出席公开宴席,今日罕见露面,显然是为了他的儿子楚昂。
楚昂自受封官职以来,便自立门户,与定国公府几乎无甚往来。久违地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的脸上并不见任何喜色。
定国公只是站在远处看着楚昂,并未上前与他搭话。
倒是宋夫人走上前,十分亲昵地同楚昂打招呼:“子野。”
楚昂见她走来,恭敬回了她一礼:“夫人。”
宋夫人还待再说什么,楚昂并未给她再开口的机会,借口说自己喝多了,和赵锦繁道了别,转身离了席。
宋夫人望着楚昂离去的背影,转头又看了眼定国公,无奈叹了口气。
张永坐在一旁,看着眼前这父子离心的一幕,啧啧了几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沈谏斜了他一眼:“你又知道什么了?”
“这外头可都在传,定国公他……”张永正欲跟沈谏分享自己得来的小道消息,他口中的定国公便朝他们的方向走来,张永立刻识相地闭了嘴。
见定国公走来,沈谏起身朝他寒暄:“您看上去气色很不错。”
定国公顺口回了句:“托沈相的福。”
沈谏笑了声:“应该是托陛下的福吧。陛下聪颖果敢,应对各国使团游刃有余,使我大周声威大震,这些天//朝野上下对陛下无有不服的,保皇派总算是一雪前耻了。”
“你说的不错。”定国公抬目朝坐在上首的赵锦繁看去。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彻底赢回人心恐怕没那么容易,更何况……”沈谏语调一顿,“他回来了。”
庆功宴结束后已是深夜,赵锦繁回到紫宸殿中,沐浴更衣,准备休息。
如意替坐在镜前的赵锦繁梳着发,面露忧色:“明天的围猎您非去不可吗?”
赵锦繁道:“这是自然,朕身为大周国君,既与诸国使团约定好了,总不好冒然失约。”
如意看向赵锦繁的小腹:“不过您的身子方便吗?”
赵锦繁朝她眨了眨眼道:“无妨,只是稍稍装个样子,不动真格。”
如意面上忧色不减,叹了口气道:“每次一到围猎您身边总有不好的事发生,三年前您刚当上储君时的那场遇刺,还有前阵子摔马那事都因围猎而起,我这心里不知怎么的,总也安定不了。”
赵锦繁闻言目光渐渐沉了下来。
她从镜台旁隐蔽的柜子里,取出一把生锈的匕首。这把匕首是从三年前行刺她的那群刺客身上寻到的。
这把匕首的形状很特殊,它比一般匕首刀身极窄,柄细,刃上有尖刺,是为行刺专门打造的暗器。
巧的是,前阵子她摔马时骑的那匹马身上,有用同样暗器造成的伤口。这个伤口十分细小,又藏在马的鬃毛之下,极其不易被人察觉。
那匹马突发烈性,将她摔下马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
整件事情绝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杀她。
而且这个人极有可能和三年前行刺她的那位是同一个。
这个人锲而不舍地想要她的命,可见心中执念之深。
皇城铜墙铁壁不好下手,出了宫就不同了。
明天的围猎是个下手的好机会,只怕这个人不会错过。
但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赵锦繁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心里隐隐有了答案,周身升起一股凉意。
赵锦繁清楚暗害她的不是站在她对立面的信王,而是自己人。
她还记得三年前,躺在病榻上的父皇在看到那把从刺客身上寻来的匕首后,先是惊怒交加,随后苦笑了几声,嘱咐她,不要再继续追查这件事。
他极力替那个凶手隐瞒,想尽办法平息此事。尽管他知道那个人险些要了她的命。
要么那个凶手是他极力想护着的人。要么那个凶手与他关系密切,身份一旦暴露,会让他很难做。
所以就要她忍下所有委屈。
夜很寂静,万物无声。
赵锦繁睁眼,望向无边夜色。
想到自己亲爹对这事的态度,说不膈应是骗人的,她对此多少有些恼火和低落。
但很快理智占了上风,冷静了下来。
敌暗我明,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与其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不如化被动为主动。既然围猎非去不可,那就借此机会,将计就计,引那个人现身。
翌日一早,赵锦繁协同诸国使团,一路由禁军护送,前往西郊围猎。
一同前往的还有几位朝中重臣和皇室宗亲。
其中还来了几位意想不到的人物。
沈谏不精骑射,据传他对围猎之事一向能避则避,今日倒破天荒跟来了。
还有赵锦繁的两位兄弟,昭王和衍王。
按理说他们俩不是缺胳膊就是断腿的,没什么来的必要。
但她的六皇兄昭王素来爱争强,不喜别人将他与常人区别对待,即便不能骑马行猎,也要强撑着双拐跟来。
十皇弟衍王像被昭王强拉来的,看上去不情不愿的。
还有深居简出的定国公,不知出于什么理由,竟也来了。
说来也巧,这几人三年前那场围猎的时候也在。
西郊白云山,山林密布,猎物颇丰。
赵锦繁为此次围猎设下了丰厚彩头,并表示:“从现在起,到今晚子时止,所获猎物数量位列前三者,得重赏。其余各
人,但凡猎到东西的,按所获猎物的数量进行分赏,数量越多的,赏赐越多。”
此言一出,众人争先恐后策马入林。
北狄王挽弓朝向上空,一箭射下盘旋林间的白雕,拿下今日第一只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