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by袖侧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21
本来想着昨天晚上给殷莳的,谁知道昨天晚上他火烧了圆桌,就耽搁了。
殷莳接过来道了谢,但还是提醒他:“今天该去那边了。”
沈缇现在已经平静接受她的安排了。事实上,这样对他们都好。
三个人,都。
但他昨夜就已经想过,他告诉殷莳:“我晚上在这边用饭。用完饭再过去。”
他不想好几天见不着殷莳。
再说,男人在正房用饭,晚上再去妾室那里歇着,本就是正常。
殷莳道:“好。”
绿烟荷心伺候他换官服。
殷莳还是第一次看他早上穿戴官服。
青年双臂张开,婢女们为他整理衣襟、下摆、玉佩、腰牌。
递上官帽,沈缇接过来,微微低头戴上,便从年轻的弟弟变成了年轻的官员。
“对了,你提醒母亲别忘了给我改官服。”
“诶?”
“补子要换了。鸂鶒换成鹭鸶。”
“噢!知道了。”
年轻的官员走出正房便披了一身朝霞。
他扫视了一眼,春夏交季时分,花开得正好。殷莳有很多花已经盛放。
庭院里充满葳蕤生机。
就和她的人一样。
只偶尔,她也有怕的事,也有软弱的时候,他想。
他以后得记着,不能因为她言语强势就跟她置气。
母亲如何就能温言软语?因为母亲已经是这府里的不可替代的女主人,她拥有一切,丈夫和儿子。
但殷莳不是,或者她自认为不是。
她不认为她拥有丈夫,她也还没有儿子。所以她很强势地想拥有一个弟弟。
是这样的吧,沈缇想。
这是他想了一个晚上想出来的答案。
“翰林。”长川在院门口处候着。
沈缇看看蓝天,走过去了:“待会你去办点事。”
待到了外院,平陌递上马鞭。但平陌今天不跟班。
沈缇道:“我跟长川说了,待会你支五十两银子,给长川三十两。”
平陌问:“做什么?”
沈缇道:“二十两给璟荣院,十两送到姨娘那里去。算是这个月的。以后,每个月如此。跟着府里发月银的日子走就行。”
平陌明白了这是沈缇贴补妻妾的,便笑了,成了家果然不一样。
又问:“那还有二十两呢?”
笑什么笑。沈缇横了平陌一眼:“另外二十两给你,办你的喜事。母亲跟前最体面的丫头给你了,你办得体面些。”
大家都笑了。因昨天下午沈缇就让长川把消息送出来,给了平陌一个准信——他求鹿竹的事,沈夫人同意了。
昨天大家就恭喜过他了。
今天翰林赏了二十两,还得再恭喜他一次。
平陌面不改色:“好。”
送了沈缇上马,他带着长川去支银子。
除了他自己的那二十两,另三十两分作两份,一份十两,一份二十两。
包好了,长川炫耀自己力气大,一起拎了两包就要去内院,叫平陌薅着后脖领子给薅住了:“站住!”
“你两包一起拿着去?”
“昂?”
平陌叹气,问:“先去哪边?”
“当然先去璟荣院,少夫人是二十两,我先把二十两放下,就轻了。嘿嘿。”长川觉得自己好聪明的。
平陌问:“那少夫人问你另一包是什么?”
长川:“……那我先去姨娘那里?”
平陌捏眉心:“那姨娘问你另一包是什么?”
长川:“……”
平陌问:“记得我之前交待过你什么吗?”
“少夫人的事不在姨娘那里说,姨娘的事不在少夫人那里提。”
长川记性很好的,尤其平陌交待的事,他都会特意背下来。
但是,可是,然而……他虽没听到过翰林在少夫人那里有没有提过姨娘,可他的确不止一次听到翰林在姨娘那里提到少夫人了啊。
翰林怎么不遵守这个规矩呢?
翰林是不懂吗?怎么回事。
长川还是决定先去姨娘院里送银子。
因为他想起来这时候少夫人该去夫人那里了。他还是更喜欢赶在少夫人在的时候去璟荣院,那样能吃到的东西多。
少夫人喜欢一边摸他头顶的抓鬏,一边给他塞零食。
他把十两银子送到了冯洛仪那里。
照香这辈子都没一下子接过这么多银子。要知道,她从前在冯家的月钱是按照“文”来算的。
真是心花怒放——
姨娘阔气了,等于我阔气了。
待长川走了,照香喜气洋洋地解开,给冯洛仪看:“十两呢。以后姨娘一个月有十五两!”
她伸出一个巴掌,翻一次,再翻一次,示意“十五”。
一个月十五两,能过上多么舒坦的日子啊。
冯洛仪瞥了一眼,道:“收起来吧。”
掌着钱箱的照香把银子锁进了钱箱里,把钥匙重新挂回自己腰间,对冯洛仪说:“翰林对姨娘这样宠爱,姨娘也该表现表现。”
冯洛仪放下针线,抬起头。
“要怎么表现?”她问。
照香支招:“姨娘给翰林写诗吧。记得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姨娘常常写诗的。”
那时候冯洛仪还有诗社的朋友,都是出身差不多的闺秀,大家诗词唱和。
后来订了亲,沈缇就游学去了。大家撺掇她给沈缇写诗。
那时候的心情多么明媚,写也就写了,大大方方地送到沈府给沈夫人,过了明路,跟着沈家的信一起送过去。
几个月之后收到了回信,沈缇回赠了诗词,与她唱和。
小姐妹们传着那信纸,惊叹他的文采,都要把他的诗抄回去。
那些日子如今回想起来,像梦一样。
“姨娘好久没动笔墨了呢。”照香道。
冯洛仪对着阳光里的尘埃发了会儿呆,说:“那帮我研墨吧。”
照香忙取了文房四宝,卷了袖子吭哧吭哧地给冯洛仪研墨。
冯洛仪铺了纸,又望了半天阳光里的尘埃,落笔题诗。
待她写完,照香好奇凑过来看了看。看完,脸色微妙。她抬眼看看冯洛仪,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口了:“姨娘,我、我没什么学问,但这诗……不大讨喜欢吧?”
冯洛仪“嗯”了一声:“不讨喜。”
谁会喜欢这样的诗呢。
可诗以达情,由心生,本就是心境的写照。
照香道:“要不然还是重写一首吧,讨喜些的。像从前那种。”
从前她写的茶风花月,池中柳下,是少女恬静快乐的生活,是春愁,是秋思,是一些闺阁里无病呻吟的小烦恼。
现在看,都可笑
竟不知天高地厚地把那样可笑的诗寄给了沈缇。幸而那时,他也年少。
现在再给他,他怕是看了只皱眉。
冯洛仪答应了:“好。”
但她提笔半晌,墨汁滴落纸上洇开,却写不出来照香想要的那种诗。
人的心境和情绪可以通过表情、语气来掩饰,却没法用诗词掩饰。
想了半天,回忆了一些从前嫂嫂们作的诗。择了一首默了出来。
文采未必强过她,但都是生活富足的妇人写的闺阁诗,透着对眼下日子的满足感。
照香读了读:“这个感觉不错。”
浅白易懂,字里透出来的意思读着舒心。
刚才那写的是什么呀,看着烦,叫人不痛快。
照香拿着这张纸,高兴地说:“等翰林来了,拿给他看。”
“不用拿。”冯洛仪说,“就放在这里,他看到就会自己看。”
这种风雅的东西,照香很有自知之明:“好,姨娘说的是。”
冯洛仪说:“砚台也不要收了,就放在这里吧。”
她也很久没有动过笔了,该恢复一下了。
照香:“正是,姨娘该多写写。”
沈缇走了,殷莳拣那开得好的芍药剪了一些,分了两份,一份给自己房里插瓶,一份要送给沈夫人。
“葵儿,东西别忘了拿。”她提醒葵儿。
“拿了,拿了。”葵儿很高兴,“走,给鹿竹姐姐添妆去。”
殷莳视线扫过绿烟和荷心。
她们昨天乍闻平陌喜讯的时候还是有点失望的。但也就是失望,没有伤心。
因为跟平陌本就没有什么机会见面,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感情可言。紧张平陌,不过是因为平陌是可选范围内的最优选项而已。
大家都是一样的。
但殷莳走在路上,忽然想到,理论上来说沈缇和冯洛仪也不会有太多见面的机会的,怎么他们两个就情根深种了?
到了沈夫人那里,把芍药花先给了沈夫人。
沈夫人嗔道:“你真舍得剪。大仁寺以芍药出名,但有人敢摘一朵,都跟要了和尚们的命似的。”
殷莳道:“花养出来就是给人看、给人戴、给人插瓶观赏的。我养的花可不是养来当祖宗的。”
沈夫人莞尔:“你这心态倒好。”
又叹道:“还是这二十年家里也好起来了,养出来的女儿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
殷莳每天上午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听沈夫人讲古。
她完全不会不耐烦。因为在她来说,听沈夫人讲古都是一项娱乐了,津津有味。
沈夫人每天也都讲得很尽兴。
待沈夫人今日也尽了兴致,殷莳道:“没看到鹿竹呢?我想给她添妆呢。”
沈夫人笑道:“她的事定下来了,我和跻云商量,下个月给他们俩办了。现在不让她在前头了,只给她些针线活做做,不用出来见人。”
这个躲羞的习俗,殷莳从在殷家的时候就暗地里吐槽好多次了,每次有姐妹快到出嫁她就吐槽一回。
直到后来她自己跟沈缇定下来了,也躲羞,才发现好清静。
既然殷莳要给鹿竹添妆,沈夫人就使人唤了鹿竹过来。
殷莳见到鹿竹,说了几句恭喜祝福的话,让葵儿将东西给了鹿竹:“与你添妆。”
鹿竹含羞谢过,回到自己房中打开一看,十两银子外加一对八分的赤金小钗。
怎么会是这样的搭配呢?
鹿竹能成为沈夫人跟前体面的大丫头,自然也是聪明伶俐的,略想想大致猜到了。
唤了个小丫头子来,给了她几文钱,耳语几句,跟她说:“学给平陌就行。”
小丫头子飞快去了。
就跟长川因为小可以进二门一样,她因为人小,门上婆子也不禁她出二门。
寻到了平陌,将少夫人添妆的情况告诉了他:“鹿竹姐姐说让跟你说一声。”
平陌也是一听就明白的,跟小丫头说:“你告诉鹿竹,少夫人有心了,我心里有数。”
殷莳若是只拿沈缇给的十两银子给鹿竹,那也就是走个过场,平陌脸上好看,但无须承她的情。
但她另外添妆,平陌就要知她的好,承她的情了。
也因此,鹿竹会特意与他共享一下信息,让他知道该知道的。
两口子都聪明伶俐,沟通起来就丝滑顺畅。
殷莳又提起沈缇提醒的官服的事:“这个怎么弄呢?”
这块她不熟悉,沈夫人教她:“官家指定的裁缝那里才能做补子。我昨天就派人过去打招呼了。补子是有现成的,待今天送过来,你叫丫头收拾他的官服送到针线上去,把旧补子拆了,缝上新的就行。”
符合规制的衣服上缝上补子,就成了官服。倒简单。
殷莳学习完,准备撤了,沈夫人却留了她:“还有事与你说。”
殷莳才抬起来的屁股又放下了。
沈夫人笑道:“我看你一天天挺闲的,我想把你发配到厨房去。”
这是开玩笑的说法。
实际上在内宅里,厨房是个油水重地,是大家都想去的地方。在殷家,三夫人一直想从大夫人手里把厨房争过来。
而在沈家,沈夫人要把厨房交给殷莳管理,是有逐步移交中馈的意思了。
殷莳忙推辞:“我还年轻呢。”
沈夫人嗔道:“所以才只先把厨房交给你,一步步来。你早点上手,我早点轻省。”
殷莳瞧着沈夫人是真心的,才接了:“那姑姑得盯着我,万一我做错了,好赶紧改。”
沈夫人打包票:“你放心,都是自己人。我瞧哪个敢给你使绊子。”
随即叫秦妈妈取出几本册子给了殷莳,却是厨房从前的账册和菜单子。
“先拿回去看看,熟悉一下。”沈夫人道,“明天让迎春去找你。”
“……?”殷莳,“迎春是哪个?”
秦妈妈掩口笑:“老王嘛。”
殷莳扶额:“王妈妈?”
沈夫人也笑:“我叫惯了。”
秦妈妈、王妈妈都是沈夫人当年的陪嫁丫头。如今都是体面的管事妈妈。
要不然为什么平陌非得亲自看看葵儿才肯死心呢。
殷莳忽然意识到,这么说的话,平陌应该也是不知道她和沈缇的协议的。
她和沈缇的事,他们两个人都真正做到了对二人以外的其他人守口如瓶。
殷莳喜欢这样的合作伙伴。
至于那些因为孤男寡女同床共枕而生出绮念,早在东林寺结盟的时候,殷莳就已经预见了。
甚至算不上节外生枝。
不过按部就班,看着少年人的誓言一步步塌陷而已。
这塌陷的过程,通常被叫作成长。
回到璟荣院,殷莳先吩咐婢女们把沈缇的官服都归拢起来。
绿烟道:“姨娘那里也有几身。”
又使了人去冯洛仪那里取。
倒不急着去看账册菜单。
厨房一直良好运转,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她特别插手,或者锐意改革的地方。她以后的任务不过就是把这一部分的工作从沈夫人手里接过来,维持着它以原来的状态继续运转。
只是权力的转移意味着沈夫人让渡出了厨房的“油水”给殷莳。所以殷莳才没有立刻就接。
但想一想沈夫人的确也不缺这点银子。
殷家每年都要给沈家送钱,不可能只给沈大人送不管亲闺女。沈夫人背靠着行商的娘家,不会差钱。
想清楚这些,殷莳以后就可以坦然地吃掉厨房的油水了。
大宅门的内宅通常是预算制度,根据前一年或几年的记录,由外院拨出一笔银子,按年、季度或者月份供给内院花销。
这笔银子通常在做出预算的时候,就已经涵盖了“油水”这一部分。时代默认的潜规则。
而就是因为这些利益,大宅里的内宅中馈媳妇们才会争来抢去。
沈家人口简单,不需要争,两代人正常移交、传递就可以了。
长川掐着时间送银子来了。
给鹿竹添妆的十两昨天就给了,今天这二十两又是什么?
殷莳让长川到明间里回话。
长川道:“翰林说,这是这个月的二十两。以后每个月都如此,跟着府里的月银走。这个就是翰林给少夫人花用的。翰林说,叫少夫人随意用,若不够,再与他说。”
原来是沈缇贴补她。
昨日她说还要另给鹿竹添妆,他就说不会让她吃亏,动作挺快。
殷莳顿时笑靥如花。
任谁,拿双薪,能不笑成花嘛。
先见到平陌,平陌说了殷莳添妆的事:“少夫人有心了。”
沈缇笑道:“你媳妇也是个伶俐的。”
妻子聪明伶俐,丈夫就省心。平陌就能专心做事。
沈缇很满意。
他进了二门,回了璟荣院。
有了昨夜的约定,殷莳没有赶他。她虽然坐在榻上没有抬屁股,但也笑吟吟地对他表示了欢迎:“回来啦。”
虽然和他真正想要的起身相迎、嘘寒问暖还有差距,但和前几日被撵走的待遇相比,还是大大地进步了。
沈缇很欣慰。
换衣洗手净面,都有婢女。
殷莳是很喜欢这一套回家的流程的。谁知道在外面都摸过什么,上过净房有没有洗过手啊,回到家里通通洗一遍,感觉挺好。
折腾完了,换了舒服的家居衣衫,清清爽爽的一个俊美青年坐到榻上关心你:“在看什么?今天都做了什么?”
殷莳道:“你的官服已经拿去让针线上换补子,明天就不用凑合了。”
“给鹿竹的添妆已经送过去了,你的十两,我再出一对赤金小钗。鹿竹我瞧着和平陌真般配。”
“母亲说要把厨房交给我打理。”殷莳说,“这些是去年和前年的账本、菜单,正在看。”
前面两件都是小事,后一件,沈缇才上心,有些高兴:“母亲觉得你可以。”
果然男人对权力的更替是比较敏感的。
虽然只是内宅里的小小权力。
把女子们关在垂花门里,圈几处院子,撒一把银子,就够她们厮杀了。
殷莳不置可否,翻了一页,道:“我对比了一下,这两三年,京城的物价很稳定呢。米价几乎没有过太大的波动。看来是比较风调雨顺。”
沈缇刚端起茶盏,闻言抬起眼睛。
“怎了?”殷莳问。
沈缇啜了口茶:“姐姐不读书可惜了。”
“没什么可惜的。”殷莳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都在那儿,去看去听去想就行了。并不是没读过书就不行。”
她顿了顿,说:“不过你不错。”
沈缇挑眉:“何解?”
殷莳说:“因为很多男子远不及你聪明,又怕女人们看出来他们蠢,就喜欢把家里的女人都关在后宅里,跟她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把女人们养傻了,就显出他们聪明来了。我若跟这种人说这种话,往往得一句‘你操心这个干吗’、‘是你该管的事吗’之类的。
“我要是对你说那种话……”沈缇琢磨,“以后我们两个就没得说了吧?”
殷莳勾唇一笑。
沈缇啜口茶,去欣赏花瓠里插的芍药花:“花开得不错。今天学士还簪了一朵,是陛下赏的。”
勾起了殷莳的回忆:“有一年,三郎突然喜欢上了簪花,跑来祸害我的花。我就觉得不对,让丫头去打听了一下,果然……”
“嗯?”
“让哥哥们带着去了那种地方,学人家簪花,玩起风流来了。”
殷莳摇头。
“后来呢?”沈缇问。
“他总来偷花。骂也不听。”殷莳说,“我便给他记帐,到了时候我便上门去收账。从他那里讹了一两银子出来。他便不敢再来偷我的花了。”
沈缇莞尔:“说一百次,都不如罚一次管用。”
“可不是。肉就是得割到自己身上,才晓得痛。要付出代价的事,就知道不能做了。”
沈缇很喜欢听殷莳讲从前在怀溪的生活,可惜殷莳没有讲更多了。
三郎一定还有很多破事,以后可以慢慢问她,便有得讲了。
不着急,来日方长呢。
待殷莳合上账册,他问:“看完了?”
“有事?”
“我好几日不在,你没摸琴吧?”
殷莳毫不心虚,自己捶捶肩膀:“我这看账册看了一下午了,你真是一点不心疼我啊。”
“那算了,改日。”沈缇忙道。
殷莳看着明亮阳光里的青年:“不如你弹给我听啊。我休息一下,账册看多了让人头疼。”
沈缇眼睛一亮,矜持地道:“亦可。”
婢女们过来收了册簿,摆上了春生。
沈缇修长好看的手指抚过琴弦,琴音流淌,风穿竹林般的意境便有了。
殷莳斜靠着引枕,饮茶,听琴。欣赏日光里青年俊美的眉眼。
鼻梁嘴唇真好看。
等长到二十来岁三十岁的年纪,可能自己都要被他吸引了。
待一曲终,殷莳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沈缇按住琴弦,抬眼:“怎了?”
殷莳道:“要是每天都能听你弹琴,不敢想象我这过得什么神仙日子。”
那多简单,我每天过来弹与你听就是了。
沈缇“淡淡”着一张脸:“想得美,我每日里没有应酬了?没有旁的事了?”
殷莳笑道:“那倒是。”
沈缇在璟荣院用了晚饭。
用完了,殷莳说:“早点走,待会天黑了还得打灯笼。省点烛火钱。”
沈缇无语:“家里差这点烛火钱?”
殷莳笑吟吟:“对了,你今天给的二十两我收到了,是给我的?”
沈缇道:“长川没跟你说?以后我每个月贴你二十两,可够用?”
“当然够。”殷莳说,“钱的事,我们不是第一天就理好了吗?怎么突然又想起来贴补我了?”
沈缇顿了一下,道:“那时候,跟你不熟……”
现在不一样了。
床帐里,他们的气息交织着。她的落红收在他书桌的暗格里。
他和她,无话不可说。
不管她怎么想,他已经认定她是他的妻子。
丈夫心疼妻子,贴补妻子,那不是很正常的吗。
一直你你你的,殷莳早就注意到了,从回来他就没叫过“姐姐”。
虽然也不敢叫“莳娘”,但是暗搓搓反抗的意思在那里。
殷莳道:“以后还会更熟呢,到时候再多给点。”
沈缇失笑,爽快答应:“等我升迁。”
待要走,又被殷莳喊住。
殷莳从榻几的抽屉里取出剪刀,从花瓠里抽出一支芍药剪去下面的枝条,递给沈缇:“拿去。”
沈缇捻住,轻旋:“给我?”
“笨蛋。”殷莳骂道,“给你赠佳人用的。”
傍晚,天欲昏未昏时分,才子翩翩而至,鲜花簪在佳人云鬓间。
她设计得多么美好啊。
不辜负他给她弹琴听。
不解风情的直男,真是枉费探花郎的名号。
“母亲今日也簪了我的花呢。”殷莳说,“可美了。”
“哦。”沈缇抬起眼看向殷莳鬓间。
她已经簪了一朵。杯口大,开得饱满,人与花不知道谁更艳。
“好。”沈缇捻着芍药去了。
身后还听见次间里殷莳追问婢女:“换好补子的官服送过去了吧?”
沈缇迈出了正房。
天色果然昏了,长川准备好了灯笼。待会送完沈缇,他也要回自己的住处,需要照明。
两个人一起离开了璟荣院。
沈缇将芍药举至鼻尖,细嗅。怎好像,有殷莳的气息?
沈缇走了几步,忽然停下:“长川。”
长川垫上一步:“翰林?”
沈缇撩起下摆蹲下,把花递给长川:“帮我簪上。”
男子簪花常见,小厮们有时候也簪。长川很熟练地将芍药插进沈缇的发髻里。
沈缇摸摸,觉得位置不错。欣欣然起身:“走。”
冯洛仪已经被知会过今天沈缇会过来,她正在给沈缇整理官服。
今天官服都收回去改补子去,傍晚又送了回来。鸂鶒换成鹭鸶,七品升到了六品。
父亲说给她挑了个好夫婿,未来必中进士。
父亲的眼光果然好。他不仅中了进士,还点了探花。
但他,做了别人的夫婿。
院中有了响动。
过了片刻,婢女挑起帘子:“翰林来了。”
冯洛仪起身。
长身玉立的青年稍一低头迈了进来,抬起头,发髻上簪着一朵开得饱满的芍药,眼睛明亮,俊美年轻。
当年提亲的人当中,没有人容貌胜过他,没有人才学胜过他。
如今看,也没有人人品胜过他。
幸而当年,父亲取了他。
冯洛仪绽开笑容,过去牵了沈缇的手:“你来啦。”
冯洛仪总会迎他,像所有的妻妾迎接丈夫。沈缇愈对比,愈是明白姐弟与夫妻的差距。
“昨天睡的可好?”沈缇问。
他特意为她合的多伽罗对照香效果很好,对她效果不好。但冯洛仪不想让沈缇知道,只侬语道:“没有你在的时候睡的好。”
沈缇只当她撒娇,说:“用完了再与我说,我再给你合。”
冯洛仪抿唇笑:“好。”
她视线抬起:“这朵芍药开得真好。”
“是。我也很喜欢。”沈缇别开视线,“最近是花开时节,大家都在簪花。”
“这个时节可不就是这样。”冯洛仪很久没有看到沈府以外的世界了,回忆,“满大街都是簪花的人。宫里的芍药开了,陛下赐下来,各家都打听,谁家得了。”
“学士昨日去宫中便得了。”
“这会子便有了?今年宫中的芍药开得有点早。你这朵也是宫里的吗?”
宫里的芍药就开了那么几朵,其他的还得等几天才会次第开。刘学士是赶上了,才得了一朵。
其实是殷莳从怀溪带来的芍药开得早,可能是因为南北方有差异。
但这朵芍药是殷莳让他给冯洛仪的,被他半路侵吞了。沈缇含糊道:“不是,是别处的。”
他抬眼看到了榻几上的砚台,正好找由头转移了话题:“怎有笔砚?写什么了?”
“随便写写。好久没动过笔了,字都变丑了。”冯洛仪牵他到榻上坐,说,“我去看看茶,怎么还不来。”
说吧,转身出去了。
故意把沈缇一个人留在了次间里。
她那首默写出来的诗就压在针线箩筐下,露出了大半页,很容易看到。
这样,让他自己看到,总比猴子献桃似的托到他面前要自然。
第84章
冯洛仪从照香手里接过了茶,再进到次间的时候,果然沈缇已经捏着那张纸在读那首诗了。
见她回来,沈缇问:“你写的?”
“嗯。”冯洛仪给他斟茶,“下午闲来无事,随便写的。沈郎点评一下?”
沈缇道:“字还好,没什么变化。可能太久不作诗了,但意境还是不错的。”
字是身体的记忆,就算很久不写,乍一写生疏,但稍写写就恢复了。
太久不作诗,是说诗才退步了。她默的是她嫂子的诗,的确嫂嫂的诗才是不如她的。
但意境不错。因为嫂嫂那时候的确是过得幸福美满,即便欠了几分才情,但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表达了出来。那便是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