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by袖侧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21

沈缇入仕时间还短,作为官员级别还低。
但他是清贵翰林,宰相根苗,且他还是探花郎,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可不低。
白身或者秀才出身的谋士,根本不入他的眼。科举才是读书人心中的正道,谋士之流,不过是科举的淘汰者,政治上的投机者。
沈缇冷笑:“尔是何人,配在宫中行走。”
江辰额上汗涔涔,已经明白沈缇是在求死。
因为面对眼前这个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别的路可以走。要么从逆,要么死。
沈缇沈跻云显然是不肯从逆的。
武人又要抬刀,被邱先生按住。
没这点养气功夫,怎能做得了宁王的谋主。
他道:“沈探花,听我一言。”
“我东主宁王殿下,本是陛下第十一子。只如今,他的兄长们已经全都薨逝。宁王已是皇子之长。”
“正该宁王承继大统。”
“探花,殿下已经亲口许诺,只要探花今夜为殿下执笔诏书,来日定让探花位列名臣。”
“登阁拜相,名垂青史。”
读书人一辈子求的不就是这个。
连江辰听了都心动了。
他看向沈缇。
沈缇却盯着邱先生。
邱先生胸有成竹地微笑。
过了片刻,沈缇动了,他走到殿柱旁的书案后坐下——那原本就是给翰林们设的位置,皇帝要写的文书,当殿口授,翰林执笔。
沈缇执起了笔,蘸墨。
武人啧了一声,还刀入鞘。
邱先生捻须,耐心等候。
殿上还有许多士兵,两三个内侍躲在角落里,尽量减少存在感。
大殿上除了儿臂粗的牛油蜡烛燃烧的声音,竟安静地落针可闻。
小沈探花腰背挺拔,写字的姿态真是好看。
他笔走游龙,没多久就写完了:“拿去。”
有兵丁拿走交给了邱先生。
江辰看到沈缇站起来,他看到了沈缇嘴角的冷笑,心中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不出所料,邱先生那充满期待的脸,在读了帛书上的文字后大失所望。叹了口气:“唉,小沈探花。”
失望,又敬佩。
武人察觉不对,扯过来一看,大怒!
哪里是什么诏书,竟是一首讽刺宁王的长诗!
沈缇掷笔:“我沈跻云读书科举,报效君王。我的仕途,岂是为篡夺之人做遮羞布的!”
他知道,他今夜若亲笔写了这诏书,若宁王真能登基,真能坐稳皇座,必会让他平步青云。
登阁拜相,再让他做几次主考官,门生满天下。
未来他们都西去了,拟定谥号、执笔录史的可能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徒子徒孙。一脉相承的,便不会去质疑他亲笔写下的诏书。
便不会去质疑宁王继位的正统性。
可笑,越是得位不正的,越是在乎别人眼里自己是不是正统。
竟想拿他一生仕途,给自己的篡夺之行做遮羞布。
武人一把撕裂那帛书扔在地上,拔了刀:“邱先生,你别拦着!让我砍了这小白脸!”
邱先生叹气,按住他的刀:“你若在此杀了他,那可真是成全了他。”
他侧头看看江辰,问:“你是哪个?你来写吧。”
从武人撕了沈缇所写的帛书,江辰就知道这事要落在他头上了。
但他此时耳朵嗡嗡地,全是邱先生那句“你若在此杀了他,那可真是成全了他”。
读书人读一辈子书,求的是什么呢?
江辰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背,揖手:“区区不才,翰林编修江辰江宇极,建弘十二年进士出身。”
“愿与沈跻云共死。”
沈缇赞赏道:“宇极兄!”
两个当值的翰林都是硬骨头。
武人气炸了毛,拔刀要砍死他们两个,却被邱先生拦了:“殿下最礼贤下士,敬重士林,不要妄造杀孽。你砍了探花郎,回头帐都记在殿下头上,殿下要找你算账的。”
“算了,关起来吧。”
“我找找别人,不信找不到个进士出身的来领这从龙之功。”
文人最考究。
未来这诏书都要封存在宫里的史馆里的。宁王很看重这个,必得要个进士来执笔的。
他只是个秀才,没资格。要不然他就自己提笔写了。
士兵用刀枪押着两个翰林去关起来。
邱先生和武人带着守卫边说话边离开。
待这些人走干净,有两个內侍便扑过来抢地上那份被撕开的帛书。最后一人抢到一片。
彼此看看。
“你一半,我一半!”
“好。”
都塞进亵衣里,贴身藏了起来。

沈缇解开了圆领袍的肩扣,拉开衣襟察看伤口。
“无事,皮外伤而已。”他将手帕折叠压住伤口,又将衣襟整理好,系好肩扣。
沈大人被关押的地方,因为人多,给上了火盆。
沈缇和江辰刚才大大地得罪了人,关他们俩的屋子就没给火盆,冷得要死。
幸好两个人在屋子里察看了一通,在书案底下找到了一个火盆。
应该是昨天用剩下的,里面全是灰,已经冷透了。拿火钳扒拉了扒拉,在灰烬底下翻出了两块没烧尽的炭。
火折子这种东西是随身必备之物。江辰掏出火折子,拔开盖吹着了,去点炭。
沈缇找了几张纸撕开帮着引燃。
很快火盆的炭引燃了,但不够。
两个人把帐幔扯下来,撕开了往里扔。火大了些,暖和了点,但不禁烧。
还是得木头。
椅子凳子倒是有,这种坚硬实木没有斧头便是往地上硬摔也摔不裂的。
最后两个人看到了条案上的座屏。不大,每扇之间有铜合页连接,木材也薄得多。
沈缇举起来,用力掼在地上,发出巨大响声,果然碎了。
门外有兵丁过来骂了两句“老实点”,又走了。
两个翰林把碎木头扔进火盆里,火总算稳定了,屋子也渐渐暖和。
两人围着火盆坐下取暖。
屋里安静了好久。
忽然,江辰道:“其实,宁王的确已经是长了……”
沈缇本来闭目养神,闻言睁开眼:“那不行。无嫡才论长,嫡脉尚在,轮不到他。”
江辰叹道:“那三位贵人什么时候来啊?”
“都盯着呢。”沈缇道,“也不知道都准备多少年了。不会太慢。”
江辰道;“话虽这么说,宁王也太快了。”
沈缇的神情冷了下来。
江辰道:“陛下是真的已经……了吧?”
沈缇道:“‘遗旨’都拿出来了。”
江辰叹息,看了看沈缇,道:“陛下真的很喜欢你,若知你今日所行,必欣慰。”
沈缇垂下眼。
这位陛下,随着年纪的增长,精神同着身体一起老化,几不可抗地昏聩起来。
大家其实也不是那么愿意进谏了。因为心里都明白,跟他已经讲不了道理。
他是一心想长生,根本不管朝堂洪水滔天。
但即便这样,这位陛下,也是在金殿之上钦点了沈缇做探花的那位陛下。
他对沈缇真的非常喜爱,亲自给他赐字“跻云”。
跻云,跻云,本就有平步青云之意。
皇帝对这年轻人是有期待的,且非常宽容他因年轻而存在的不足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沈缇宁死不肯从宁王的原因。
宁王来的太快了。沈缇很肯定二月初一,皇帝还是活着的。因为有人见到过皇帝。
二月二,他们都没有再见到皇帝,直接宁王就夺了宫闱。
太快了。
宁王的封地紧挨着京畿,他往京城来,坐马车也就一日半两日的路程。
快马半日可达。
但即便这样,他也来得太快了。
说皇帝的驾崩与他无关,沈缇决不信。
江辰道:“如果那三位来了,你觉得哪位最正统?”
沈缇说:“信王、景王都可以。看他们谁更本事了。”
信王是硕果仅存的嫡皇子。是皇帝的第四位皇后所出。
景王是第二位太子的长子,是嫡皇孙。
江辰问:“宣王呢?”
宣王是第一位太子的长子。
若论嫡,宣王其实比同为皇孙的景王更嫡。因为宣王的祖母是元后,景王的祖母是继后。
但孩子的正统性,还是随父亲。
“这没办法。”沈缇道,“陛下后来立先景仁太子,便已经是宣告了宣王失去了正统。”
皇帝立第二位太子,便是抹杀了让第一位太子的儿子继位的正统性。
其实历史上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皇孙年纪太小,而叔叔已经成年。主幼国疑,少帝无力对抗成年或者壮年的皇叔。
但现在,因为皇帝活得实在太久了,导致侄子和叔叔都老大不小了。
不存在这种情况。
“前太子之子”也是可以以正统的身份争一争的。
但宣王已经失去了这个正统性。这个正统性已经落到了景王的身上。
这些东西在后世人,比如殷莳这样的人眼里会觉得很没有意义。
但在这个时代,每个皇帝都很在意自己的正统性。甚至于朝廷发动战争,也要在意是不是“师出有名”。
这是时代的特性。
江辰说了句:“宣王肯定不甘心。”
所以等着看吧,马上就要各显神通了。
江辰说完,望着火盆发呆。
沈缇道:“在想什么?”
江辰回神,道:“没什么,就是……忍不住想,如果咱们今天真的死在宫里。你嫂嫂怎么办?弟妹又怎么办?”
他道:“你嫂嫂给我生了儿子,我爹娘自会护着她们母子平安。弟妹可还没有。”
大穆朝不禁寡妇再蘸。但体面人家有儿子的寡妇,便很少再蘸。
民间寡妇再蘸,多是妇女为了讨生活。更多是寡妇本人根本没有人身权,被夫家的公婆、叔子伯子甚至隔房的叔叔伯伯给嫁卖了。
是嫁也是卖,是卖也是嫁。
婆家有这个权力。
沈缇道:“我的妾室有孕,这个月就要生了。”
“咦?你竟有妾?”江辰道,“弟妹的嘴可真严啊。”
男人通常不会说这些。谁没事告诉别人我家里有三个妾还是五个妾。尤其沈缇这个高冷的性子。
“弟妹同你嫂子关系这么好,居然一点口风都没露过。”江辰佩服,“她们妇道人家聚在一起,都是这些破事。你可知道张怡将家里一桩采买的事给了他一个妾室的弟弟,结果办坏了。你瞧,我连这事都知道,却竟不知道你居然有妾。你们两夫妻可真是……”
两口子都跟河蚌似的。
但沈缇身为皇帝近臣,他能做到事密不露是正常的。可小殷氏只不过是个内宅妇人,嘴巴竟然这么严,江辰有点稀罕。
“你何时纳的妾?”被关在这里,外面的事也无能为力,江辰八卦了起来,“你嫂嫂跟我说你和弟妹感情很好,怎地偷着纳妾了?”
“等等?你妾室这个月就要生了?”
江辰记得很清楚,他是去年四月中旬吃的沈缇的喜酒。
这么算起来,五月那妾室就受孕了。
沈缇望着跳跃的火苗。
“婚后走完回门礼,第四日,便纳了。”他说。
这次江辰“啊”出声来了:“啊?”
他咋舌:“你这?啊这?不是我说你,这事办的……唉,弟妹真是好性儿。她竟不生气?”
又道:“这事我得管住嘴,可不能跟你嫂嫂说,她那性子,弟妹不生气她得先气炸。你可真行,要是我,你嫂嫂敢跟我闹个三天,她一准得回娘家,必得让我去接才肯回。”
回娘家便是找娘家人撑腰去了。
吴箐的娘和江辰的娘是手帕交。两个人嫁的人家也都是同阶层的,十分般配。娘家也愿意给吴箐撑腰。
有事,自然可以回娘家。
江辰已经想到了。
小殷氏是沈缇母亲大殷氏的娘家侄女。她们两个娘家不是什么显赫门第,出身很低。
小殷氏是高嫁的。
高嫁自然便有高嫁的隐忍。
但殷莳和吴箐关系非常好,江辰常听吴箐提到殷莳,夸殷莳。
时间长了,江辰的心自然就跟着妻子一起偏向殷莳了。
却听沈缇道:“她是前礼部郎中冯取难的次女。”
“怎么耳熟?”江辰纳闷,“让我想想……咦,那不是?”
“是。”沈缇道,“她就是我曾经订过婚的未婚妻子。因为那年的事,她家里坏事了,我家将她买回安置在府里。”
“为着她,我娶了舅家表姐。”
这些事,一直都只有家里人才知道。沈缇从来没有跟任何外人提过。
江辰叹道:“原来如此。”
他心想,等能回去了,一定要赶紧告诉吴箐,她最喜欢听这些事了。
沈家的确是厚道人家,沈缇有情有义,真真是值得相交之人。
“对冯氏,跻云你自然是重情重义的,想来冯氏对你必然感恩戴德。”江辰忍不住说,“只对弟妹,未免……嗯嗯。你说何必这么急呢,你和弟妹新婚。弟妹这般人才,也不比冯家女儿差了。等个半年再纳不行吗?作什么非得让弟妹伤心呢。”
沈缇望着橘红色火苗。
明明,等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是可以的。
可那时候没有一个人这样觉得。没有一个人觉得新婚第四日就纳妾是不该的,不好的。
因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是娶了殷莳,然后纳妾。
而是,他为了纳冯洛仪,而娶了殷莳。
所有人都在等的,不是他娶殷莳,大家等的其实根本就是他纳冯洛仪。
包括殷莳自己。
她因为另有所求,所以不在乎。
而其他的人,不在乎她。
包括他自己。
沈缇闭上眼。
怎么办呢,从一开始就错了。
大错特错。
时光已经无法倒回。等想明白的时候,庶长子女都要出生了,殷莳要做他孩子的嫡母了。
改变不了,也补偿不了。
怎么办。
怎么办?

邱先生想尽量找个有点名气的人,或者看着未来可以栽培的人来写诏书。
最后发现找不到,这些人都不肯。
虽然现在宁王觉得自己占了“长子”的大义名分,但正如沈缇说说,无嫡才论长,况且宁王也不是真正的长子,只是前头的都死光了。
邱先生和宁王的想法是尽量不杀读书人,奈何现实不配合。
一头是宁王在与宰相们“沟通”,结果有一个跳起来拿笏板打他。宁王没躲及时,真挨了一下。
这一下给宁王的养气功夫打没了。
他骂道:“这么大本事,怎么不敢打我父皇。”
那位被士兵反剪了双手的宰相呸道:“先帝三度御驾亲征!北开草原,西拓五州,治盛世,四夷来朝!你算什么东西!献美惑主!造粪之物!”
已经驾崩的老皇帝虽然晚年痴迷修仙炼丹,看着十分昏聩,但他青壮年时代的功绩是无可指摘的。
他壮年时候打了几场硬仗,让老百姓已经过了几十年没有打过仗的太平日子了。
百姓是爱戴他的。
宁王本来是想做礼贤下士的姿态的,奈何这些家伙不配合。
宁王叹了口气。
“杀了吧。”他道。
血溅了昭阳殿。
又一位宰相跳起来指着他怒骂。
痛快淋漓地骂完,老人家道:“不用你动手,我自追随陛下去!”
撞柱而亡。
宁王闭闭眼,睁开目光再扫过去。
大穆朝近十几年实行的是三相二参制,三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两位参知政事为副相。
刚才一位宰相被杀,一位宰相自尽。
还有一宰相两副相三个人,顶着他的目光,俱都抬手摘下官帽,置于一旁。盘膝而坐,巍然不动。
爱杀便杀。
他们都是老皇帝甄选出来的人才,用了几十年的国之栋梁。
若是信王、景王来了,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宁王不行。
皇帝死的不对劲,宁王动作也太快了。
去年生下小皇子的那位婕妤也是他献给老皇帝的。一直有传言,说在老皇帝耳边吹修仙风的就是这位婕妤。引着老皇帝服丹的也是这位婕妤。
宰相们已经位极人臣,下一步就是名留青史。
读书人走到了这一步,哪怕没了头颅性命,也不能没了身后名。
大穆从开国太祖以来,便是对外崇武德,对内讲孝治。
开国一百多年,四位皇帝都是雄主、英主。还没出过这等阴劣谋篡之人。
弑父弑君,大穆朝还没有这个恶例,也决不能从他们这里开。
更何况,老皇帝的年龄其实比他们都大。
他是他们的伯乐。给与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
君臣之间的知遇之恩是负不得的。
宁王的眼睛失去了笑眯眯的模样。
“唉。”他又叹气,“都杀了吧。”
不识抬举。
另一边,邱先生也很不顺利。
他爱惜年轻的探花郎和翰林,放过了他们。结果找别的人也并不顺利。
武人不耐烦起来,拔刀砍死了一个。邱先生待要拦,没拦住。
既已经开了杀戒,那也没办法了,杀吧。
连续了杀了三个人,第四个人终于肯动笔了。
“你是何人?”
“下官,刑部清吏司主事,徐高鹏。”
“可是进士出身?”
“建弘十二年二甲第五十七名。”
“好好好,就是你了。”
沈大人的运气很好,邱先生来的并不是关押他们的地方。
徐高鹏非是后进来的那一拨官员。他是跟着上官进宫汇报工作的。
上官要向更上级汇报,涉及具体细节,可能上级会要当面询问具体干活的牛马。
清吏司就是干活的牛马。
自岳父家坏事之后,徐高鹏的仕途就没什么进展,在清吏司待了好几年了。
徐高鹏等着,但最后上级也没传见他。本来都和上官打算出宫了。宫门落锁,出不去了。
人被关押了起来。
比起沈大人那一拨,早先被困在宫里的官员被关在更深地地方,离得更紧,故而邱先生先找到了这边来。
徐高鹏最终做了那个执笔人。
写完,邱先生看看,对这一笔字便很满意,文采也很好。是他比不了的。他们这些进士,真才实学肯定还是有的。秀才没法比。
再打量徐高鹏这个人,眉眼也生得十分端正,称得上相貌堂堂。
行,探花郎看不上的泼天富贵,便给这小子了。
“跟我走吧。”邱先生转身。
徐高鹏忙提着袍子弓腰跟上。
二月初三卯时,天灰蒙蒙似亮非亮。
京军营的那位军爷果然如约而来。他带着几个人,隔着墙就闻到了香味了。
沈家还想从墙头吊下去。那人叉腰道:“既知我们都是良家子,还小里小气。”
男仆从墙头消失,显然是去请示了。
过了片刻,府门开了,男仆小心翼翼地探头探脑:“军爷?”
当兵的也知趣,道:“我们不进去,你端出来吧。”
里面数个男仆鱼贯而出,拎了三大木桶出来。闻着就香。
当兵的道:“多谢啦。”
一个老人家闪身出来,看着像是管事模样,正是申伯。
申伯道:“军爷,可否留个名号?”
吃人嘴短啊。
那人是个校尉,姓李,便留下了自己的营号和名号,道:“别怕,这四条街我负责,不会有事的。”
申伯连连道谢。
李校尉几个人拎着桶走了。
到了街口招呼兄弟们喝汤。
木盖掀开,肉香气扑面而来,竟是骨头汤。里面有菘菜和萝卜——冬季也就是这两个新鲜菜了,一般是窖藏的。
勺子搅动,里头还有油豆腐。
关键它是热腾腾的。
此处是京城,又不像野外可以埋锅造饭。京城最重防火,长官说了严禁用明火的。大家只能吃冷干粮。
兄弟们被冻的手脚都疼的时候,这么几大桶热腾腾的骨头汤!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有一两丝肉。
就算没肉,那油豆腐孔隙里吸满了汤汁,一口咬下去,汁液爆在口腔里。
灵魂都要炸开了。
爽到脚底板。
李校尉连喝了三大口,感觉身上有热活气儿了,抹抹嘴,大拇指冲身后那条街指了指:“小沈探花家,都记住了啊。”
“记住了,记住了。”
这片坊区住的都是富裕官宦人家,还是级别不低的。大头兵难免仇富,半夜在当官人家门口台阶上拉屎也是有的。
这条街都是沈探花家的,那墙全是探花家的墙。
拉尿拉屎,别往这条街的墙根下就是了。
申伯让男仆关上门,殷莳就在门后。
两个人相对点点头,又叹气。
男仆们重新上好门栓,再用专门的粗木斜支在地上,抵住门。
大户人家厚门高墙,便真乱起来,也能稍稍抵挡。
冯洛仪起得晚些,天都大亮了。
照香抱怨:“府里好几处门都锁着。又来跟我们说不许乱跑,不知道怎么回事。”
冯洛仪愣住。
不知道怎么地,她心里生出了不安之感。
“你去打听打听。”她说。
“打听不了。”照香说,“我问了送饭的丫头了,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外头不让乱跑的。说是少夫人的吩咐,被抓了要打板子。”
“唉,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少夫人折腾什么。”
怎么会是没事折腾,一定家里有什么事了。
但这就是内宅,家里的大事,妾室都没资格知道。
只在缩在自己的院子里惶惶不安。
上午隔壁的稳婆过来了,问了问她情况。
冯洛仪道:“这些天肚子时常一阵紧一阵紧的。”
稳婆问了时间间隔和频率,点头:“这正常。最后的日子都这样。”
冯洛仪问:“这位婶婶,你昨日从外头来的?外头可是有什么事吗?”
皇宫的事老百姓哪知道呢。稳婆好好在家待着,忽然沈家就来人让她提前住进去。大户人家这样的操作也常见,她假装不愿,果然对方给加了双倍的银钱。
她就欢欢喜喜地来了。
稳婆来的时候,京军营还没进城。
街道上店铺都在装门板准备打烊。街坊邻居和认识的伙计、掌柜们打招呼,脚步匆匆地归家去。
华灯初上,炊烟袅袅,到处都是一片祥和。
稳婆便道:“没事啊?有什么事?”
听外面来的人如此说,冯洛仪才算稍稍安心。
殷莳中午陪沈夫人用饭。
沈夫人吃不下,一抬眼,看到殷莳大口地在吃。
“母亲要多吃些。”殷莳道,“现在情况不明,不让上街,若生了病可能连大夫都请不到。我们两个,此时此刻万不能再有情况。”
沈夫人于是低头扒饭,虽没胃口,也用力吃。
忽然殷莳停住。
沈夫人抬头。
桌旁伺候的婢女们也都愕然向屋外的方向望去——远远地,有钟声在响。
怎么这个时候敲钟呢?
怎么敲这么多下?
殷家两代四姑娘都不说话,静默地数着。
终于当钟声停歇,殷莳抬眼。
而沈夫人捂住嘴,直接哭出来:“陛下——”
她是眼泪直接迸出的,绝不是假作姿态,是真情实感地为天子驾崩悲伤,呜咽着哭了起来。
殷莳理智上明白,但情感上实在难以理解。
她站在沈夫人身旁,轻轻拍她的背,安抚她的情绪。
但她知道,她哪怕再做二十年的沈家少夫人,也不会有为了一个皇帝的死悲情哭泣的时候。
她终究和这个时代是不一样的。

第136章
听到了丧钟,不需要官府通知,百姓已经哭声震天,自发地搭起了灵棚、罩上了白布,换上了素衣。
男仆从墙头看去,看到京军营也戴上了孝。
整个京城一片素缟。
李校尉特地派了个小兵过来在墙根底下喊了一嗓子。
男仆探出头去,小兵说:“白天可以出来的,该买肉买肉,该买米买米。赶紧的。”
然后就跑了。
说的很明白了。
沈家其实库房里一应俱全,但殷莳依和申伯依然派出了几个机灵男仆和妈妈出去。
等了许久,等回了他们。
妈妈们道:“米价涨了一点,不多,但卖光了。平日里没见过卖光的时候。”
“肉还正常卖。”
男仆说;“御街不让走了,宫城外头都是兵,过不去,不知道那边情况到底怎么样,也没看见程远和平陌他们。”
平陌是沈缇的贴身长随,程远是沈大人的。
又道:“回来的时候街口的军爷说,晚上还会有宵禁,叫别出去。”
信息非常有限,大家心急如焚。
又一个男仆回来了,回禀:“江翰林果然也没回来,和咱家翰林一样被扣在宫里了。三少夫人急得不行,还出来见我了,问咱家翰林可回家了没有。我说正是没有,才过来打听的。”
陆续几个男仆都回来了,都是派往熟识人家的,都有类似情况。
或是像沈缇那样,本来就在宫中被扣下的。或者是像沈大人那样,后来聚集在宫门处,进去之后再没出来的。
不知生死。
最难受的就是这样,揪心。
再晚些,负责京城治安的金吾卫开始沿街敲锣,宣布天子殡天,告知百姓国丧要做的事。
像沈家这种官宦大户人家,会专门有个金吾卫来拍门告知。
官员家庭都是要祭的,有许多事要做。殷莳只能打起精神来。
这时候消息已经捂不住了,内院里婢女仆妇们也知道了天子驾崩,还知道了外面街上都是兵丁。
殷莳把管事妈妈们召集起来:“天子驾崩,自然有朝廷诸位大人们操心。我们,就管好我们自己眼前这一摊事,各司其职。”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饲养的反派  光明神想当我  三号风球by小  仙娥不躺平b  大孝女在线发  被迫奉旨成婚  过分漂亮的她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