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by袖侧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21
皇帝道:“不管和离还是寡妇,总有亲族,去找她长辈,长辈同意了不就娶了?”
以赵禁城的身份,那妇人的长辈不可能不同意。
向北道:“我也是这么说呢,可卫章说——”
他粗起嗓子捏着腔调模仿赵禁城:“权势,不是用来委屈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的。”
皇帝乐不可支。
乐完,感叹:“卫章十年无妻了,自己带他那个闺女,这样竟还宁肯委屈自己,不肯委屈那人……”
那是真的很喜欢很喜欢了。
六月下旬,赵禁城道:“陛下准备去西山避暑。”
殷莳道:“我也听说了。”
赵禁城顿时酸了:“沈跻云来过了?”
他是知道的,沈缇旬日都要过来看望殷莳。
他们会下棋,品茶,沈跻云还会弹琴,他还会弹琴。
他们还会说很久的话。
沈缇会给她讲很多东西,她都听得津津有味。那可是能给太子上课的老师。
赵禁城跟太子也熟稔,太子在众多老师里,最喜欢的就是沈缇沈跻云。
但他也知道,沈缇不入垂花门。
从前殷莳身边的人偏着沈缇的,但他求娶不成后——不成是因为殷莳不肯嫁,总之他求娶过,殷莳身边的人都开始偏着他了。
殷莳横他一眼。
“是姑姑谴人来跟我说的。因陛下过去,姑父、跻云也跟着去。姑父和跻云都跟着住在行宫里,姑姑自己在别院。她想叫我一起去。”
赵禁城道:“不去他家的,咱们又不是没有。”
殷莳瞧他。
赵禁城道:“我便是想跟你说这个事,我在西山也有个别院,想让你过去。”
“不去了。”殷莳道,“到时候不知道多少权贵人家云集。遇到认识的人不好。”
赵禁城道:“那就不出门。那院子我去看过了,抬头四望都是山。比你从这亭子里看远山景色更好,推窗便是山,人是在山里的。那院子也大,比这个院子大多了,不出门也不会闷。”
说的殷莳真心动了。
但又摇头:“跟你女儿撞上也麻烦。”
“不会。”赵禁城保证,“她现在分开单过了,我不叫她跟西山那些人往一起凑的。她也根本都不知道这处产业,这是陛下刚赐给我的。我让四民盯着赶紧去收拾了起来,就是想赶得及让你过去避暑。山里真的很凉快,根本不需要用冰。”
殷莳最终被打动了。
她比京城的女眷去得早。若是太晚,赶上大部队动身,就比较麻烦。
那别院果然很大,不知道以前属于哪个权贵的,如今落到了赵禁城的手里。
抬头四面便都是山,幽静极了了。
安全倒也不用担心,何米堆几个人都跟着,长生还带了几个人也陪着住,专门护卫她。
就是赵禁城自己反而来不了,因为皇帝要出行的话,在外面的安全问题全要交给他,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
殷莳便独享着这山中清凉幽静,就等着京城富贵人家跟着皇帝一起,大规模地过来。
等啊等,结果,皇帝没来。
伪太子原来逃到西疆去了,竟勾结了异族人,引兵攻打大穆。
还发了檄文,指鹿为马,称皇帝才是伪帝,是弑父弑兄之人。
把皇帝气坏了。
哪还有心情去西山,留在京城处理国事,今年这趟行程便取消了。
赵禁城使人去通知了殷莳:“你只管住着,那里凉快。待我休沐过去找你。”
那可太爽了,因为山里是真的凉快,怪不得皇帝和权贵都要到西山避暑,是真的能避开暑气。
最爽的是,原本预计皇帝来了之后,大批的官员和家眷都会跟着到西山他们各自的别院里消暑。到时候连山谷里都得是人挤人。
一下子都不来了。
因为男人们得继续上班。妻子们的职责是照顾丈夫,便也不能离开。
只有那些丈夫没了,儿子还在做官的老封君们,才能悠哉地来西山避暑。
曾经,做个这样的老封君就是殷莳的目标。后来形势有变,才修正了目标,有了今天的生活。
西山没人,那就非常爽了。
也不完全是没人,但满山满谷都是人的预期场面没出现。山里特别清静。
殷莳也能出门登山玩耍,乐不思蜀。
总算还记得皇帝不来的话,官员们正常休沐,遣了何米堆去城里通知了沈缇一下:“娘子外出了,请学士这段时间不必往西郊去。”
沈缇只思索了两息,就猜到了:“是去赵卫章的别院了吗?”
何米堆吓一跳,服了:“是。”
也不敢看沈缇的脸色,赶紧告退了,快马回了西山。
往西山别院去,其实就比往西郊多半个时辰的路。
赵禁城休沐的时候过来一点不耽误。每次能在这边陪殷莳两日。
他道:“没有旁人来的,你尽管住着就是。等暑气消了再下山。”
赵禁城也有自己的小心机。
沈跻云总不好意思跑到西山来吧。他也根本不知道他的别院在哪里。山上的路可不比山下,没人引路太难找了。
夏日里殷莳穿得又薄又美,沈跻云的俊脸少给他往殷莳跟前凑。
殷莳过了个舒舒服服的夏天。
直到八月白露,山里有些凉了,才终于从山上下来。
山下的温度也凉爽下来了,正好。
沈缇一个月没见着殷莳了,给她带来了冯洛仪要再婚的消息。
大穆朝已经几代皇帝,每一代皇子都有分封。
除了开国时候几位有战功的皇子封了世袭罔替的亲王,其他的王爵都是要按代降等的。肃安郡王这一代还是郡王,到了下一代世子承位时候,就要失去王爵,降等为镇国将军了。
再也不是王了。
每一代郡王到这个时候,都会想着法子去皇帝跟前求恩,多延续一代。
当然都想代代延,最好世袭罔替。但皇帝也不是冤大头,皇帝自己还有那么亲生的儿子得封呢。
通常这个事就很难。
但肃安郡王有点小功劳。
皇帝北伐讨逆的路上路过他那里的时候,他献过军粮。
算是一点从龙之功。
只可恨,当时有点投机,又有点敷衍,抠抠搜搜地捂着库房,献得不够多。
从龙之功有一点,但不多。
现在想起来后悔得要死。
要是当时能把全副身家都献出来现在可能就已经升亲王甚至世袭罔替了。
总之肃安郡王带着世子进京跑关系,想求皇帝开恩,看在那点军粮的份上给他加恩,延一代王爵。
他若早几个月,太平盛世,皇帝心情一好可能就同意了。偏他来得晚,正赶上伪太子的事。皇帝甚至都没能去西山避暑,心情怎么可能好得了。
肃安郡王这种隔房亲戚,都捞不着见皇帝的面。请加恩的折子地上去,也如石沉大海。
肃安郡王当然得想办法跑关系,他走的是端宁大长公主的路子。
只端宁大长公主并不十分愿意帮这个亲戚。
因现在伪太子闹得皇帝不痛快,看宗室们不顺眼,宗室们都夹着尾巴做人呢。
这一日,大长公主又把肃安郡王父子俩给敷衍过去了,送了客。
父子俩都很失望。
世子问:“父王,大长公主明显不愿意帮忙,要不然,咱们试试别的路子?”
可如今皇帝的宗室长辈里没有比端宁大长公主更有脸面的人了。
她都不行,其他的更不行。
肃安郡王叹气。
父子俩向外走。
世子忽然喊了声:“爹!”
肃安郡王回头,却见儿子眼睛望着前方,他又转回去。
原来前方有人过来。
婢女引路,丫头搀扶,一位年轻丽人正往这里来。
雪一样的肌肤,尖尖的下颌,单薄纤弱,清冷幽美。
富贵门第以服色辨人。
廊下交汇,那年轻女子看到他们二人服色,知是宗室藩王,也不抬眼,只蹲身福礼。
他二人身份高,点头即算还礼。
丽人便与他们交错而过,看起来是向大长公主那里去了。
肃安郡王走了两步,觉得不对,回头一看。世子还站在原地,扭头看着那女子的背影。
那女子虽然年轻,可是个妇人。
郡王无奈,唤了一声世子的名字。
世子回神,追过来,问引路的仆妇:“刚才那位夫人是谁?”
仆妇道:“那是咱们侯府大姑娘的小姑子。恪靖侯冯侯爷的亲妹妹,冯家二姑娘。”
这身份,动不了。
世子“哦”了一声。
仆妇却看出苗头,笑眯眯补充了一句:“冯二姑娘如今正在找婆家。”
世子惊喜:“咦?”
郡王也问:“是寡妇呀?”
仆妇叹道:“二位贵人久不在京中,不知道这个事也难怪。只是这个事说来可就话长了——”
世子立刻摸出块银子扔给她:“说!”。
仆妇揣起银子,笑眯眯开始讲:“这位冯二姑娘……”
郡王父子离开振威侯府,坐上自己的车。
父子两个彼此看看。
世子喊了声:“父王。”
郡王道:“你莫非在想我想的事。”
世子道:“恪靖侯?”
郡王道:“这不就是运气!”
第二日父子俩又来了。
端宁大长公主一听就头疼,想叫管事推掉。
管事却是收了银子的,帮忙说话:“说今天是来请殿下做媒的。“
端宁大长公主:“咦?”
管事道:“世子昨日正正好,巧遇了冯二姑娘。”
端宁大长公主精神一振:“快请!”
待郡王父子进来,大长公主问郡王:“你媳妇呢?”
郡王道:“媳妇因病没了。他这才刚出了妻孝半年多。”
世子忙点头。
怎么有这么好的运气,大长公主又问:“冯二丫头的事,你们可打听清楚了,她前头那个是通政使司沈知非的儿子侍讲学士沈缇沈跻云。二丫头在沈家还有个儿子。”
“那都没关系。”郡王,“不是已经从沈家出来了。您就说吧,这个媒做不做得。”
大长公主拊掌:“做得,很做得!说不得,连你们的事都一并解决了。”
这个事在端宁大长公主的安排下,迅速地便操作了起来。
肃安郡王世子虽然是个鳏夫,也还挺年轻,二十五六年纪。如今没有正妻,只有几房妾室。
宗室们生得都相貌不错。
冯翊听了就心动了。去与冯洛仪说了:“你若愿意,我便为他们家出一份力。”
“未来世子继位,你便是肃安郡王妃。”
“洛仪,你自己决定吧。”
冯洛仪抬起了眼:“好。”
有冯翊出力,皇帝总算想起了来时路上这个亲戚给的一点助力了,多少也算是从龙之功。
这时候新的军报也到了,好的消息让皇帝心情也变好了一些,便加恩于肃安郡王,许他王爵再延续一代。
随即,冯家把妹妹冯洛仪许配给了肃安郡王世子做续弦。
虽然是吃喝享乐等死毫无权柄的闲散藩王,但血统尊贵。
正能给冯洛仪她心心念念想要的东西。
沈缇把这些都告诉了殷莳,殷莳道:“她也算得偿所愿,该恭喜她。”
什么爱情什么婚姻对冯洛仪都是不重要的,冯洛仪想要的就是尊贵两个字。
沈缇嘴角扯扯,道:“正是。”
殷莳小心观察他神情。
时光果然是无法倒流的,如今的沈缇身上,再也看不到当年东林寺少年的影子了。
殷莳道:“抛开别的不说,单说对她,当时护住她,给她名分,你肯定没有错的。”
可是被抛开的“别的”又是什么呢?
沈缇看向殷莳。
殷莳看向别处。
冯洛仪的事定下来。
她想了许久,来到冯翊面前:“二哥,我带洛琳走吧。”
冯翊吃惊,看她许久。
她道:“我们姐妹一处作伴。她这情况,做不了侧妃,但一个夫人之位,想来世子不会吝啬。”
王爵不降级了,世子便是郡王世子,未来是郡王。
有正妃,有侧妃,有夫人。
正妃侧妃都上玉牒。
冯洛琳的情况,冯家再大胆也不敢给她上玉牒。但夫人不必上玉牒。
严格地讲,侧妃夫人都是妾。但皇家的妾怎算是妾,品级还高于寻常命妇。
冯洛仪如今,一说安排她嫁人便发疯。
因为为了藏住她的存在,给她安排的都是平民小户人家。
她不干。
她和冯洛仪有一样的执念,更因有冯洛仪的待遇对比,执念只更深,怨念也更重。
冯翊实在不能给冯洛琳找回身份。
冯洛仪却找到了一条可以走的路。
“离京城那么远。”
“女眷不出二门。”
“不会有人认出她。”
“她年纪还小,再过两年,容貌变化,便再也不会有人认出她来了。”
一个男人,同时解决姐妹两个人的执念。
这是想也想不到的。
来年的二月,河水化冻了。
冯洛仪去了阔别许久的沈家。
沈夫人把沈当抱出来给她:“再抱抱他吧。”
这时代,一远行,常是永别。
母子永隔。
沈当两岁了,走路已经稳很多,跑起来大人追不上。
他看到冯洛仪,便哒哒哒跑过去,奶声奶气:“娘~”
沈当每个月都会有几天被接到恪靖侯府,与冯洛仪团聚,他是认得亲娘的。
但冯洛仪知道,这么小的孩子几个月就可以忘记一个人。
她将沈当紧紧抱在怀里,眼泪落下。
不要怪娘狠心。
娘尊贵了,你也才能尊贵。
冯洛仪给沈夫人磕了三个头。
沈夫人落泪。
冯洛仪一步三回头。
沈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犹自笑嘻嘻。
冯洛仪最后一次回头,转回去,再也没回头地离开了。
她是捡着沈缇不在的日子来的。
沈缇回来,沈夫人与他把白日情形讲了。
沈缇道:“哦。”
以后在肃安郡王府,大概能真的写写对生活心满意足的诗词了吧。
再也不必把忧郁悲伤夹在书本里,藏在最下面。
沈缇抱着沈当,轻轻拍他。
每个人都在求自己的解,挺好的。
于此同时,也有一门极好的亲事找上了沈缇。
冯洛仪大归后,的确有一些上门提亲的,但都是想捡漏的人家。
许多人家都不着急出手,观望着。因为沈家冯家这事太难说,都怕有反转。
直到冯洛仪嫁去了肃安郡王府,才算是真正尘埃落定。
去年前年为沈冯终成悲剧流过眼泪的女孩子们今年总算得到了宽慰。
个个都将自己代入冯洛仪,在这个阶层上,哪怕一时跌落了,只要父兄还能东山再起,最终还是能登高枝。
这才是一个像她们这样的好女子该有的好收场。
沈缇如今可比鳏夫,实在年轻,满打满算今年也才二十有一。
他已经有个儿子,这孩子的舅舅是恪靖侯冯翊。若结亲,便有了一个大九卿的亲家,一个翰林女婿,和一门有权势的转折亲。
冯洛仪的事定了,便有人出手了。
是新帝新拜的宰执。
“韩相还年轻,在这个位子上还能干个二十年。”沈大人道,“他这个孙女今年正及笄。”
他道:“实在是门好亲事,你在拒绝之前,还是好好想一想。”
沈缇却道:“不必,拒了吧。”
书房静了片刻。
父子四目相视。
“跻云。”沈大人问,“你有什么打算?”
沈缇道:“没有。”
沈大人道:“你总不能不娶。”
沈缇看着他,神情似无限感慨。
“我也曾以为不能。”他道,“实际上没有什么不能。那时候真正不能的,是违抗不了您。”
沈大人十分平静:“我从未真的强迫过你,我若真的强迫你,从一开始就不会许你纳冯氏,也不许你娶莳娘。”
沈缇道:“是,其实一切都是因为我自己。”
沈大人道:“那时候硬留莳娘是没意义的。冯憬途怎么都不会让冯氏为妾,也就是莳娘跑得快。若你外祖父在这里,他是宁可拿莳娘去送给冯憬途,也绝不会想跟冯憬途结仇的。你母亲和莳娘都是殷家女儿,她们都得为殷家考虑。”
沈缇道:“正是。”
沈大人叹息。
他什么都明白的。他却依然不改。
“跻云。”沈大人道,“莳娘已经有别的男人了。”
沈缇又感到了皮肤的疼痛。
却撩起眼皮:“那又怎样呢?”
沈大人说不出话来。
沈缇道:“她不是没嫁吗?赵卫章求娶过,她拒了。”
沈大人诧异:“赵卫章求娶过?何时的事?怎不与我说?”
沈缇道:“这是重点吗?”
沈大人不解:“莳娘为何要拒?”
沈大人与殷莳因思维逻辑导向一致,所以在做选择方面常常非常合拍。
他是很欣赏殷莳的。
只这次,他不能理解殷莳的选择。
“她是个人,她有她的想法,她有她的选择。”沈缇道,“很多时候,她选的不一定是她真正想选的,也可能只是趋利避害,应势而为。”
“但拒绝赵卫章,的确是她自己的选择。”
“她不想嫁,就这么简单。”
“人,总有自己想做的和不想做的事。”
“那你想做什么呢?”沈大人开了嘲讽,“总不是等她和赵卫章断了,再把她接回来吧。”
沈缇却沉默了。
沉默得可怕。
沈大人愕然。
有点没法相信。
“你……”他只说了一个字,对上了沈缇的眼睛,却说不下去。
早不是青涩倔强心思简单的少年了。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不在意外物,只坚定本心。
这和“执拗”或“倔强”是不同的。
他的目光淡然而坚定,再不会为父亲所影响,再不会动摇半分。
父亲终于在这种目光中败了下来。
“行。”沈大人道,“那你就慢慢等。我也不迫你。”
“你若有本事,便将莳娘重新娶回来。”
“给她八抬大轿,三媒六聘。”
“如此,过往的一切我来承担。我来当那个拆散你们的恶人。成就你们二人一段破镜重圆的佳话。”
“只是沈跻云,你——有这个本事吗?”
沈缇没有回答。
天长或日久,偶然或必然,人生之不可控谁知道呢。但若连目标都没有,愿望又哪有实现的一日。
纵路漫漫,也要走下去,才可能到达彼岸。
他只深深一揖,道:“多谢父亲。”
一言为定。
赵青发现,自从分出来单过之后,日子反而好过了起来。
交往的都是高长树同僚人家的妻子,或者左近的邻居。大家的日子都差不多水平。
而在这些人家里,她是最好的。她有个厉害的娘家爹。
大家都羡慕她的。
她的日子也是最宽松的,因为爹给了宅子给了田庄,日常里还给钱给东西。她不用像别的妇人那样,为家里的柴米油盐发愁。
幸福感或者不幸感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完全是对比出来的。
在这个阶层里,没有人客气疏离地看不起她,还常常羡慕她穿她们舍不得买的衣料,常有新首饰,应季新上市的果子价格还贵着,她说吃了就吃了,一个人能吃掉一大盘,也不用为着分给谁留给谁舍不得吃。
赵青回家看爹的时候,眉间都舒展了,人也平和了。
瞅着赵禁城和城外那个,似乎也没有要嫁娶的意思,终于也放下了。
三月里,又有了喜讯,她有身子了。
赵禁城跟殷莳说了这个消息。殷莳恭喜了他,却见他眉间并没有喜意:“怎么不高兴呢?”
赵禁城叹气:“生女儿就是这点不好,她就是功夫再好,生孩子也是鬼门关。”
殷莳道:“谁说不是呢。”
“所以,”她道,“别跟我提孩子的事。”
从一开始,殷莳就严格避孕了。
赵禁城今年却跟她提了孩子的事。
“从前大娘小,我恐娶了后娘薄待了她。”
“那时候也没什么钱,到后来做了王府侍卫统领才有了一些薄产,便想着不生别的孩子,都给她。”
“可如今,我产业不是从前能比了。便是生十个孩子,也能让他们都过上富足日子。”
“莳娘,你不愿意嫁,可总得有个孩子傍身吧。要不然老了依靠谁?”
殷莳却道:“我打算靠侄子。”
“我侄子沈当,他爹那脑子聪明得,他肯定也傻不了。到时候怎么都得中个进士当个官。”
“我是他血缘姑姑。我也不用他养我。无非就是看顾点,别让下人欺我年老,别让乡里恶人霸占我财产。也不需要他做什么,他只要逢年过节来看看我,有事给我撑个腰就行了。”
“也不让他白看顾我,待我没了,我这些产业,都归他。”
怎么还要捎带着夸夸沈跻云呢。
赵禁城叹息:“你就完全没想过靠我吗?”
殷莳客观给他分析:“一是男女关系靠不住,还是血缘更可靠。谁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就断了呢。”
“二是我比你年轻,我不生孩子的话,应该会活得比你久。靠不了你。”
快把赵禁城气死了。
“什么断不断的,少说这种话。”他攥着她的手道,“我若做错了什么,你骂我便是,打我也行。”
殷莳整理了许多孕妇注意的事项,都写下来给了赵禁城。
“什么吃了兔肉长兔唇之类的一些乡野之言不必信,”她道,“最重要控制饮食,我都写了。”
她写的那些东西颇有些与时人的认知不符合的。但她说不要信,赵禁城便不信。
她是商户人家女儿,说自己读过一些书,但没有十分认真的学习过。赵禁城觉得都是自谦之言。
交往了快一年了,她言谈之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学识涉猎之广,常令赵禁城暗惊。
他早就将她归在了“读书人”那一堆里去了。
赵禁城把她归纳的注意事项拿给了赵青。
他也告诉了赵青这是殷莳给的。男人都是这样,总希望身边的女人都和睦。
赵禁城希望女儿能领殷莳的情。
赵青道:“她懂得还挺多。”
她没有娘,有些事终究是有欠缺。仆妇再怎么样,终究只是仆妇,只能照顾她生活起居。
尤其赵禁城拿她当儿子养的,从小摔摔打打,十分粗糙。
没人这么细致地对待过她。
要不然为什么当初高长树对她嘘寒问暖体贴入微便把她勾引到手了呢。
人这一辈子,都在追求自己缺失的部分。
赵禁城把这个事也跟向北说了。
因也没旁的人可说。直到他和殷莳来往的人寥寥可数。
自然只能是向北。
他和向北连名字都是有关系的,都是皇帝给改的。
那时候皇帝就藩为信王,封地在南方,胸有大志,向北望禁城。
所以身边的人,一个叫向北,一个叫禁城。
殷莳也知道,还感慨过。
赵禁城道:“在考虑她养老的事。”
向北脸皮抽了抽:“我没记错的话,‘她’好像才二十?”
因着殷莳与沈缇的关系,他们两个说起殷莳的时候,都避开她的姓氏,只以“她”相称。因宫闱中,耳朵真的特别多,他们养成了说什么话都小心的习惯。
赵禁城道:“今年该二十一了。”
向北道:“比我都年轻呢,我还没考虑养老呢。”
赵禁城道:“你有徒弟,你都有徒子徒孙了。她一个孤身女子,又没孩子,我得替她考虑起来。”
向北道:“行行行,大情种。”
赵禁城欣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
甚至很有点想让殷莳也来听听。
可惜,向北和殷莳,没有见面的机会。
葵儿和六娘大吵了一架,回来就拿剪刀要剪了头发,被劝下了。
殷莳把六娘唤到跟前质问:“你怎么回事?”
六娘耷拉着脑袋:“我跟她说,赵大人家里后生多,让她请娘子帮她寻一个。”
殷莳冷笑:“还想始乱终弃?”
六娘脸涨得通红:“没有乱!没有!可不兴乱说话!”
“陈六娘。”殷莳说,“你为什么不肯娶葵儿?”
明明互相喜欢的。葵儿有次被灯油烫破了一点皮,就一点,都把六娘心疼得不行。
六娘耷拉脑袋:“我一个残缺之人,若不是娘子赏口饭吃,恐怕都要饿肚子。以后我年纪大了,干不动活,娘子想雇更年轻力壮的护院,我没饭吃了,怎养活她?”
原来如此。
殷莳道:“你把心放下,葵儿跟着我从怀溪千里迢迢而来,又跟着我从沈家出来。我岂能亏待她。你尽管让媒人上门。”
殷莳都不嫌弃他,还给他吃定心丸,陈六娘终于鼓起勇气求娶了。
葵儿还生气:“谁要嫁给他!”
殷莳道:“好,那我回绝了他去!”
才转身,就被葵儿紧紧拉住了手臂,葵儿那脸涨得通红。
殷莳掩口而笑。
六月里,葵儿嫁了。
殷莳给了她三十两银子做嫁妆。这于普通人家已经是一笔巨款,还有许多东西,都是早早就准备好的。
倒不必与冯洛仪给照香的一百两攀比。冯洛仪那是买断了照香,此生再不相见,也全了从大牢开始几年追随的情分。更是散尽了在沈家得的银钱,一文都不带走。
殷莳可没打算买断葵儿再不相见,未来日子还长着呢。
陈六娘是良家子,殷莳给葵儿放了身,成为自由民。六娘是家中第六子,又在外务工,家中有兄嫂尽孝。葵儿也不必非去他家伺候婆婆。就如王保贵家一样,单独给小夫妻安排了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