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五筒子楼日常/小富即安/重回九五之小富即安by酥肉锅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22
省实验门外,一水的小车,竟然把原本不宽的道路给堵的水泄不通。
简锋皱眉,之前一直听人家说省实验的学生家里都有钱,但是还没有实感,现在光看周围这个车子的数量,才知道所言不虚。
在一众的桑塔纳夏利中穿行,简锋夫妻把车子停在校门外的车棚里,拿了两张扑克牌存车牌。
突然听见有人喊王梦梅的名字。
“小梅!小梅!”
王梦梅循声望去,正是在门口外堵的一塌糊涂的林慧一家。
林慧索性从车上直接下来,手里拉着一个小男孩,身后跟着孔飞。
林慧俯下身,对开车的孔国荣说道:“我们先下来,你去前头把车停好再过来。”
孔国荣握着方向盘:“好。”
林慧带着两个儿子跟王梦梅会了师,林慧立刻大倒苦水。
“我就说不开车,今天一定堵,他非要开……我们早上七点就来了,一直堵到现在!”
王梦梅也咋舌:“来这么早干嘛?”
简梨说了,今天不排座位,只是报个道,明天还要开始为期一周的军训呢!
林慧:“还不是听人说的,孩子要早点报道,给老师留个好印象,明天军训了也能当个小排头兵。”
至于当了排头兵能干啥,不知道,反正要当,要留好印象。
王梦梅顿时有点汗颜,她还真没想那么多。
什么班干部,简梨从来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哪怕后来成绩好起来,方老师的评价也都是成绩进步明显,但是纪律马马虎虎。
林慧和王梦梅手挽着手,林慧家的小儿子刚七八岁,虎头虎脑的,没过一会儿就黏到孔飞身上去了。
孔飞本想着跟简梨再搭搭话,可弟弟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于是只能憋的脸红红的,跟在后面。
孔国荣停好了车赶过来,两家人又凑在了一起。
门口的布告栏上贴着孩子们分班的信息,简梨分在了重点班一班,孔飞分在了普通班五班。
两个班级都在四楼,简梨的班级在东边刚上楼梯的地方,孔飞的班级在中间楼梯的西边。
两家在楼梯口分道扬镳:“中午一块吃饭啊。”
简梨到了班上,新的班主任年轻的过分,脸上还透着一股大学生的清澈。简锋心里刚嘀咕着也太年轻,然后就看见这位姜老师乐呵呵的问起前面报道的同学背包上的挂件。
这样的老师靠谱吗?
简梨报道之后就挑了一个靠后的位置坐下,这位杨老师看到班上人到的差不多之后,无视了窗外的各位家长,直接讲起了班级的纪律和未来一周的注意事项。
“班干部暂时不做安排,在未来一周内,有没有同学愿意当班长的?愿意当的同学来写下名字,我们将按照一天一个人的方式来轮换。到时候大家集体选举。”
简梨挑了挑眉毛,对新老师的新方法觉得很有意思。
当然了,她也没举手。
班上举手的同学有三四个,很快杨老师就排出了表。
简梨左边坐着一个长发女生,没听一会儿就打起了哈欠。
因为姜老师开始点名让大家自我介绍了。
简梨细心听了一会儿,得知了长发女生叫程瑜。
程瑜也在简梨做完自我介绍后,悄悄小声跟她打招呼。
“你是哪个初中毕业的?”
简梨小声回答:“棉纺厂中学的。”
程瑜:“哇,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棉纺厂中学的。”
有时候人跟人的磁场就是这么奇怪,程瑜和简梨当着老师和家长的面,小声聊的火热。
程瑜说自己是从十一中上来的。
简梨有些奇怪:“你刚才为什么那么惊讶我从棉纺厂中学来?”
程瑜:“因为今年好多棉纺厂中学的学生都直升了呀。”
“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棉纺厂中学的,她就是直升了。”
因为棉纺厂倒闭,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学费更低的棉纺厂中学。
程瑜反而奇怪简梨为什么放弃了离家更近的棉纺厂中学和一中,选择了省实验。
“你考多少分?”
简梨报了个分数。
程瑜哇了一声:“你的分数,去一中都能进宏志班了。”
宏志班是一中重点班中的重点班,这个班里大多是学校从底下各个市县挑上来的尖子生。针对这些尖子生,学校不要学费,并且全部放在宏志班,进度和普通班完全不同。
程瑜:“我听说宏志班是一年就把高中的知识全部学完,然后后面两年就是巩固和拔高。”
简梨打个哆嗦:“那我没去还是对了。”
高中的知识不像是初中那样简单,甚至对于简梨这种脑子里还残存着上辈子记忆的人,高中的学习只会更难。
光是去分辨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没掌握就是个很难的过程。
程瑜:“你是第一个这么说的,旁人一听说宏志班,都觉得宏志班好。”
程瑜抱怨道:“我觉得宏志班一点都不好。”
简梨听她的意思,还以为她学习成绩也不错,于是就顺嘴问了一句。
程瑜报出了一个让简梨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分数。
虽然不低,但是也只能算是将将够上省实验的入校分数。
程瑜:“我其实连重点班都不想来,但是我爸非要让我来。”
程瑜盯着前面的笔袋:“都怪我哥!”
程瑜跟简梨吐起吐水来,中心内容就是她的卷王哥哥。
考上宏志班,读了一年又转学到省实验,省实验当初为了挖人,顺带给了一个保证,说是可以把他的妹妹也分到重点班来。
程瑜就是这么进了重点班。
简梨:“那你哥现在……”
程瑜一脸不想说的烦躁:“他去年就考上大学走了。”
有这么一个珠玉在前的哥哥,程瑜的压力可想而知。
俩人还要再说,讲台上的杨老师却重重咳了几声。
“我知道大家认识新同学比较兴奋哈,但是咱们也收一收,大家还要相处三年呢,有话慢慢说。”
简梨和程瑜吐了吐舌头,不说了。
王梦梅和简锋吐槽:“你瞅瞅,这才半个小时不到,就跟人聊上了!”
这丫头,丢哪儿都亏不到那张嘴。
不是吃就是说。
杨老师快速的说完了安排,又发了书本。
“接下来大家来前面领作训服,一个个来,拿到之后试一试,如果尺寸不合适,再来换。”
简梨顺利领到了自己的作训服,王梦梅给她整个套了一下,眼光锋利:“这个小了,去换一码。”
拿到属于自己的作训服,简梨跟程瑜打了个招呼,就被王梦梅和简锋带着去买饭票。
王梦梅还生怕学校的食堂不好,又去食堂逛了一圈。
还算满意。
“省实验的伙食是不错。”
比原先棉纺厂的好多了。
只不过价格也贵一些。
王梦梅开始了絮絮叨叨模式:“中午吃饭不要总是吃上火的,不要吃太多辣椒,还有我看见里面有奶茶窗口,不能每天都喝……”
王梦梅最不理解的就是简梨对奶茶的痴迷,那有什么喝的呀,一口下去全是香精色素。
简梨嗯嗯啊啊的应着。
中午饭还是跟孔国荣一家一块吃的,只是今天孔国荣有事,打了个电话没多久走了,留下王梦梅简锋和林慧三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
林慧并不理会孔国荣去哪儿了,只跟王梦梅聊的火热。
简锋插不上话,就只埋头吃饭。
不多一会儿,他腰间的BP机响了。
简锋去前台借了个电话打过去。
孔国荣的声音传来:“锋啊,有个私活,你找你认识的人一块也行。凑上三四个人,去下面的葵县。”
边上仿佛有个女人的声音娇滴滴追问了一句:“你忙什么呢?”
孔国荣说了一句“别捣乱”,然后才跟简锋说道。
“有一家加工厂出了点问题,现在正在往外出货呢,连带着他们的店面也在出清。你去看看有什么好东西都往回拉。”
孔国荣隐晦的提了一句:“店里现在别的倒是不缺,就是那人那儿有一批海参高货,我前段时间卖给他的,你砍砍价给再买回来就成。”
海参没多少,那么大的车子跑一趟,孔国荣就差没明着告诉简锋,叫他去捡好处了。
简锋打了个激灵:“好,我马上去。”
简锋飞快的联系了小孟和小石。
自从春节那次之后,小孟和小石也去考了驾照,后来两人租了一辆小面的,也在城里干点拉货的买卖。
简锋在那次之后,也逐渐会在工作里发展一点副业。
比如去下面收货或者送货,他都会趁机收一些稀奇的山货。
有些县城离山近,山里出的什么蘑菇香菇干野兔啥的,简锋要。拿回去就算是出不掉,给自家人吃了也不算亏。
还有些地方有特产,简锋也要。比如某个县城就出山药,简锋有时候送完货空车,就会收个半车山药,带到市里,立刻就有菜贩子整车收走。
还有某个村子做粉条,简锋也会偶尔进一些。
对于简锋的这些举动,孔国荣是一直知道的。
刚开始的时候,孔国荣还觉得有点不舒服,但是后来被老婆三言两语给骂的想通了。
现在市面上一个大车司机总要开到一个月两千往上,简锋可是拿了两年的一千多,就算是现在涨到了一千五。也还不算高。
这种情况下,人家干点私活,再正常不过。
而且简锋有个好处,就是别的大车司机挣好处,可不光是自己挣,还带着从老板那儿抠。
就拿米面来说,往下面送的时候是两边过磅,这边过是一个数,到那边又是一个数。
送得多的时候,司机拿个一两袋,谁也不容易发现。
可简锋从没有这样的问题,他从来不在孔国荣的货上挣钱,每次不过是借着空车干点私活。
林慧劝孔国荣不要斤斤计较。
换了旁人,也未必能尽如人意。
孔国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自从这个暑假饭局那次,被简锋亲眼目睹了他跟别的女人勾勾搭搭的一幕之后,孔国荣也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怎的。
后来这一个月里,孔国荣每次碰上这样的事,都会直接提醒简锋。
就拿这次来说,孔国荣是回收干海参的,几袋海参才占多少地方?剩下的空仓,都是给简锋了。
孔国荣也知道简锋现在有两个关系好的兄弟,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简锋还叫他们来帮过忙。
索性干脆挑明。
简锋叫了小石和小孟,他自己开大车,小石和小孟开着面的,两辆车一前一后,直奔葵县。
临走时候,简锋交代了说自己晚上不一定回来。
王梦梅早习惯了丈夫这半年多的忙碌,明明去年都不太忙了,但是今年就是忙,说走就要走。
不过家里的存款也在飞速增长,王梦梅应了一声。
“没事,你去吧,我给你留门。”
王发财现在长得越来越大,等闲也不会有小偷不长眼的来偷,一条到人大腿的狗叫起来,能把周边几栋楼都给吵醒。
简锋走了,饭局上只留下林慧和王梦梅。
没了男人在,俩人聊的更自在。
下午干脆约着一块逛街去。
简梨自己回了家,把迷彩服丢进洗衣机里洗一遍。
然后简梨开始坐在书桌前给姜柔写回信。
之前姜柔误会了简梨是高三生,所以在高考结束出分之后,姜柔再次寄信来盛情邀请。
邀请简梨去首都搞签售会。
单行本的第二本已经发售,销量再次创了新高,有了第一部打底,第二部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杂志社光是寄去的读者信都放了一间办公室。
太多的人打电话或者寄信来表示对这部漫画的喜爱。
甚至还有读者自己照着风格画了衍生,寄过来的时候要求一定要让作者看到。
姜柔还生怕简梨考的不好,在信里试探之后表示学历并没那么重要。
她自己也就是高中毕业,现在却是当红漫画家的编辑。
多厉害!
简梨自然接收到了姜柔的善意,只是不巧,她还有三年……
回信中,简梨把新的地址写上去。
依旧是学校。
姜柔最近被主编给催的人都麻了,没有简梨的供稿,杂志的销量这几个月下滑了几万册。所以一等到高考结束,主编就催着她赶紧去联系只梨。
“这次考完了,她应该有大把的时间了。你去催催,不光是第三册的连载,顺带铺垫铺垫问她下一本要开什么!”
姜柔写了两封信,简梨的回信姗姗来迟。
主编迫不及待:“问问她愿不愿意来首都!全家都来!”
姜柔无奈的把信递给他:“你自己看看吧。”
主编一目十行的看完,人也麻了。
此时此刻,他心里只有一句话。
三年之后又三年,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主编崩溃:“只梨是初中生!?”
姜柔:“看样子应该是的。”
要不然现在又换了个学校呢,只能是因为今年参加的是中考的原因。
主编喃喃自语:“那咱们的新篇……”
姜柔也知道主编的意思,只好安慰他:“高中也并不意味着就会不画了,只梨不是说了吗?她的新篇有了点眉目了,到时候会提前寄三页样稿过来。”
比起只梨是个初中生,姜柔更在意的是只梨的新篇。
也不知道只梨会展开什么故事。
****
另一边的简梨在寄出了第三册的首稿之后,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第一步,军训。
即便是再来一次,简梨还是觉得痛苦。
站军姿,左右转,齐步走……
一上午下来,简梨觉得自己都要被晒化了。
好在她提前让她妈给买了防晒霜,不然一周下来,不晒脱皮也要晒黑好几个度。
只不过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意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硬晒。
像是程瑜,第一天就被晒伤了。
别人是一晒就黑,她则是晒的跟煮熟的虾子一样,第二天就开始蜕皮。
俩人挨着站,程瑜很不理解:“我也买了防晒啊,怎么会这样。”
简梨拿过她的防晒扫了一眼,同情道:“你买的这个防晒数值只有三十。”
程瑜伸着头看:“什么三十?”
简梨指指防晒瓶子上角落里的一个小数值:“这个,三十。”
她拿过自己的:“我这个是五十。”
程瑜:“……你的给我用下,我放学再去买。”
简梨大方的把自己的借给程瑜用,两人就躲在角落里抹防晒霜。
也不知道是简梨的防晒真的比自己的好用,还是一点心理作用。
程瑜用完下午真的好一些了。
有别的女同学看到,也凑过来看简梨买了什么,打算回家也去买。
军训到了第三天,好消息终于来了。
天气开始变得格外阴沉,眼看着就有一场大雨要下。
程瑜美滋滋道:“等会儿一解散,咱们就去买奶茶喝!”
学校食堂的奶茶窗口,一杯奶茶一块五,程瑜喝了几天,发现班里就简梨跟自己口味最相似。
简梨悄悄抹汗:“好!”
很快到了十一点,大风把树枝吹得呼呼作响,教官只好宣布就地解散。
简梨和程瑜飞快跑向食堂,俩人先是买了奶茶,又去打饭。
简梨最近迷上学校的米线,细细的米线在锅里煮到透明,碗底放上干豆腐丝和青菜麻酱,米线放入碗里,上面放上鸡丁花生米,再浇一勺鸡汤。
喜欢吃韭菜的可以放点韭菜段,外加一勺子辣椒油。
简梨吃的津津有味。
王梦梅虽然会做很多东西,但是米线是不做的。用王梦梅的话来说就是——
“米线有什么好吃的?全是胶!你没看新闻吗?有个女孩子天天吃米线,后来去医院检查,说肚子里都是没消化的胶米线!”
这年头小报盛行,各种抓人眼球的假新闻到处飞,简梨是不知道她妈从哪儿听说的。反正就是不让她吃。
现在天高皇帝远,简梨吃起来别提多畅快。
热乎乎的米线下肚,简梨还觉得不足,放了两勺子辣椒油的鸡汤,她也喝了两口。辣的眼泪都快要冒出来。
程瑜也不遑多让。
程瑜跟简梨的情况又不一样。
用程瑜的话来说就是,简梨是家里做的好吃的太多,所以不让她吃垃圾食品。
而程瑜家里……
就没有一个会做饭的。
“我爸妈工作忙,就算不忙,我妈做饭也很难吃。”、
难吃到哪种地步呢?
就是程瑜说自己幼儿园上学之后,第一个月就重了五斤。
在旁的小朋友摔碗闹着幼儿园饭没有家里好吃的时候,程瑜在一旁吃的抬不起头来。
这么多年过去,唯一不变的就是程瑜父母的糟糕厨艺。
所以程瑜吃饭一点不挑。
吃完了午饭,俩人回到班里,省实验中午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午休。
今天训练时间减少了,所以大家都吃完了饭在班里呆着。
都是刚认识的同学,几天下来也都熟悉了,聊天的,看书的,分享杂志漫画的,吵吵闹闹。
就在这吵闹里,有人递过来一张纸条。
【不好意思,我没带卫生巾,可以借一张吗?】
程瑜小声问简梨:“你带了没?我还要好多天呢,所以没带。”
简梨掏了掏书包的内袋:“我带了。”
虽然她也还有好多天,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习惯性的在内袋里放一张卫生巾,已经成了简梨的习惯。
一张粉色的卫生巾在女生们手里传来传去,最终简梨也不知道是谁借的。
不过简梨也并不在意,一张卫生巾而已。
下午因为下雨,军训就暂停了,班主任姜老师顺理成章的“征用”了下午的时间。
“今天我们来开班会。”
同学们不约而同“唉”了一声。
本来还能当自习课玩的,现在突然要开班会……
姜老师笑了:“来,把桌子拉开。”
大家都一头雾水,看着姜老师指导着怎么拉桌子,很快大家就把桌子拉成了一个方形,中间留出了好大一片空地。
姜老师还喊了两个男生去办公室拿东西:“我的办公桌下面的袋子,一共三袋,都拿过来吧。”
两个男生去了没多久,一脸兴奋的回来了。
姜老师抬抬下巴:“给每个桌都分一分。”
三个大袋子打开,一袋瓜子,一袋糖,还有一袋是花生。
程瑜兴奋的直冒泡:“还有吃的!”
省实验不愧是省实验,老师都这么大方!
简梨心想,当然啦,她小姑葛雅琴是省实验的老师,上辈子早就透露过,省实验的老师工资是市里最高的。不仅工资高,后来随着省实验的名气渐渐超过一中,家长们更是送礼请客不断,学校拦都拦不住,索性开了个预备国际班,把一些家庭条件好,预备要出国的学生收了进来,课程也跟普通班做了区分。
不过这都是奥运会之后的事了。
现在的省实验,老师们并不怎么收礼。
你要问简梨怎么知道?
还不是程瑜的现身说法。
程瑜要不是因为有个考了全省前三的哥哥,重点班也是进不来的。
只是重点班进来之后,短短几天里,程瑜还是接收到了个别异样的眼光。
没办法,能进重点班的,都是原来学校里的佼佼者,“卷王”们碰在一起,难免要互相打探彼此的中考成绩。
简梨的成绩到了这里,在班里勉强挤进前二十。
随着姜老师把吃的发下去,大家的心情立刻兴奋了起来。姜老师所谓的开班会,就真的跟开会一样。
他搬了个凳子坐在正中间,一瞬间就让学生们觉得老师也跟他们平等了。
“班干部的评选本来是打算放在军训后的,但是今天正好有时间,我也欢迎大家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来给自己拉拉票。”
姜老师说完,等了十几秒钟都没有人接腔,就算是有人想当班长,这时候也不好跳出来。
姜老师满带希冀的目光扫视了一圈,几个之前报名当“轮流班长”的,也都低着头不说话。
“那就……”
姜老师刚想说既然没有人拉票,那就等以后再说。
正当大家都腼腆的时候,有人举起了手。
“老师,我想当班长!”
姜老师大喜:“好,那让我们欢迎一下宋斐然同学!”
宋斐然胖胖的,留着齐刘海的短发,鼻子上架着眼镜。在姜老师的鼓励下,她站到了前面来。
“大家好,我叫宋斐然,我初中是十四中的,在初中期间,我参加了校广播室,还担任校报的编辑……”
宋斐然说完,姜老师带头鼓起了掌。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很快其他几个人也站了出来。
宋斐然是广播站和校报,其他几位也有亮眼的履历。不是围棋几段几段,就是参加过什么比赛。
简梨有些吃惊,很快却也接受。
谁能说重点班就全是书呆子呢?
省实验的重点班,大多数人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几样突出的特长也很正常。
伴随着前面几个同学炒热了气氛,接下来姜老师还提议大家玩起了游戏。
抢凳子,谁没抢到凳子就表演一个节目。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里就唱一首歌。
后来还有成语接龙,接不上的也要表演。
很快,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唱歌的,各种跑调,倒是有两个男生,大大方方的唱了一首徐小凤的《风的季节》,粤语歌唱的像模像样,狠狠地出了一把风头。
本来大家耍宝耍的好好的,这一下来了两个把游戏拔高的人,其他有特长的同学也开始攒着一股劲要表现了。
有人从桌子里拿出一把口琴,吹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还有人现场展示了一段武术,没表演好,差点砸在最近的桌子上。重来一次之后才红着脸做完动作。
简梨和程瑜坐在一旁,只顾着吃和拍手掌,然后简梨就不出意外的被人点了名。
新一轮的游戏规定,赢的人可以指定一位同学表演。
赢了比赛的男生红着耳朵指了指简梨:“请简梨同学表演。”
简梨:……
好吧,她站起来找了一只粉笔,在后黑板上刷刷几笔,很快就画出了一簇鲜花,鲜花倒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简梨在鲜花丛旁画了几只泡泡。
她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勾勒出泡泡在阳光下的五彩斑斓,视觉错位下,仿佛真的泡泡一般。
简梨画完,掌声雷动。
姜老师一脸的兴奋,不吝啬自己的夸赞:“简梨同学画的非常好!”
简直是板报天才!
简梨:……好像有点不太妙。
预感成真,姜老师:“我提议,让简梨同学做文艺委员!”
文艺委员除了组织活动,最主要的就是出板报。
简梨露了这么一手,全班人都没有了异议,纷纷支持。
姜老师:“简梨同学,你愿意当文艺委员吗?”
简梨尴尬一笑:“老师,我唱歌不好听的。”
要是光画画还好,但是唱歌她真的不行啊。
姜老师略一思索:“没关系,你可以指定别的唱歌好的同学协助你。”
意思是板报这活,还是希望简梨接过去。
无奈下,简梨只能含糊点头。
程瑜很羡慕:“唉,早知道我也去学美术了。”
美术好展示啊。
简梨有点疑惑:“你学的什么?”
程瑜:“我学的单簧管。”
那是有点不太好展示。
程瑜幸灾乐祸:“你知道我哥学的什么吗?”
简梨:“学的什么?”
在程瑜的嘴里,简梨已经勾勒出程瑜的哥哥形象。
学习好,刻薄人,还动不动就冒出个大主意的五大三粗傻哥哥。
抛开对方考入顶尖大学这件事,简直是世界上每一个哥哥在妹妹心中的形象。
简梨确实也很好奇对方会学什么特长。
程瑜捂着嘴巴:“他学的是琵琶。”
简梨:……
很难想象,一个壮汉弹琵琶会是什么场景。
简梨脑子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着汉服的络腮胡男人,含情脉脉的弹起了《春江花月夜》……
这一场班会办了一下午,等到了放学的时候,大家对谁当哪个班干部心里都有数了。
游戏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姜老师轻松的摸清了班里所有人的脾气,然后愉快宣布第一次班会大获成功。
简梨回到家,正好碰上了好几天没回来的简锋。
简锋跟小石和小孟跑的这趟葵县,去的时候拉了点杂货,杂货是小石找的货头。他从之前春节那次摸到了经验,每次去下面的县里或者镇上,就会找到本地的一些小厂子,拿点清不出去的尾货。
顶好是一些瑕疵品,就像是搪瓷厂的洗脸盆和茶缸,有点小瑕疵压根不影响使用,拉上满满一车,到了下面连集都不用赶,借着简锋搭起来的人脉,卖给那些专门赶集的小贩,转转手就是几百块。
回来时候两辆车都拉了满满一车干菜干货,孔国荣是只要贵的,干海参和一些金钩海米进了店,剩下的什么豆角干土豆干,简锋几人随便找了个地方一卖,花了两天时间把货全出了。
这一趟下来,三个人每人分了七八百块。
简锋挣了钱,心情颇好,又听说女儿当了班干部,直接从钱包里拿出五十块钱做奖励。
有钱挣,简梨当然开心,接过钱就捂着鼻子。
“爸爸,你好臭。快去洗澡!”
一直在开车,又是搬东西又是抽烟的,简锋身上确实一股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