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桃春晴by尔屿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22
魏瑶率先登船,她进了船舱,给后面那一对留了相处的机会。
河水拍岸,溅起水花,泛起阵阵涟漪。
月吟看着,到底还是有些惧怕,站在码头边迟迟不敢走上甲板。
这厢,谢行之从她旁边越过,站在登船甲板上,朝月吟伸手,“我牵着,就不怕了。”
月吟看着伸到她面前的手,愣怔片刻后伸手搭到谢行之掌心。
谢行之五指收拢,握住她手,温暖的掌心包裹住她略凉的手指。
他转身,牵着她慢慢走上甲板,步子缓慢,徐徐前行,不时回头来看她。
月吟心莫名踏实了,也没那么害怕了。
她一手拎着裙裾,一手牵住谢行之,跟在他后面,小声道:“我惧水的事情,谢世子别告诉娘亲,娘会担心的。”
谢行之敛了敛眉,沉默一阵后无奈应了下来。
知她惧水,他特意换了她们提前包下来的小船,改成了宽敞平稳的大船。
月吟说道:“我上船后就进船舱待着,不出来看水面就不会害怕了,娘亲不会知道的。”
月吟是这么想的,但这一路她都待在船舱,都快闷出病了。
魏瑶还是知晓了月吟惧水的原因,对先帝的恨意又深了几分。
一个月左右,一行人终于到了扬州。
已是秋末冬初,苍翠欲滴的银杏树叶子正渐渐转黄,待最冷的时候,金黄的叶子就该掉光了。
水路转了半日的陆路,已近黄昏,一行人才在客栈安顿下来,谢行之包下了二楼所有的天字房。
月吟和母亲的厢房相邻,谢行之则住在月吟对面,中间隔了个观景台。
一路舟车劳顿,月吟没什么胃口,晚饭吃了几口就放了筷子,回了厢房歇息。
然而月吟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肚子像和她唱反调一样,忽然就饿了,肚子咕咕作响。
她探身看了一眼,桌上的蜡烛还没燃一半。
月吟拧了拧眉,她饿得也太快了。
纠结一阵,月吟从床上起来,穿好衣裳去了窗边。
客栈临街,窗户一推开街上热络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此时离宵禁还早,正是夜里热闹的时候。
乌木牌坊边是馄饨摊,锅盖一掀开,热气腾腾。几张方桌坐了三三两两的食客,正低头吃着热腾腾的馄饨。
挑着食摊的商贩走走停停,吆喝着揽客。
石拱桥边的戏术台前站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人,小孩子挤不到前面,便被父亲架在肩上从高处看。
月吟看得心痒痒,探身关了窗户,悄悄出了厢房。
她轻手轻脚关上门,转身的时候对面厢房门突然打开,她和谢行之打了个照面。
月吟愣了愣,顺着护栏朝谢行之走去,与此同时他也正朝她大步流星走来,她还没走到楼梯口,谢行之就到了她跟前。
谢行之看着穿得有些单薄的月吟,敛了敛眉,问道:“不是歇息了?厢房住不习惯?”
月吟有些难为情,“肚子突然就饿了,去街上转转。”
话音刚落,她那肚子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月吟尴尬,忙用垂下的衣袖掩住肚子,她脸慢慢红了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藏起来。
谢行之倒是没笑话她,伸手揉了揉她头,“回厢房系上披风,我们出去吃。”
街边灯火璀璨,藏蓝色披风旁边跟着抹桃夭色倩影,谢行之走在最外面,将月吟护在最里侧。
“扬州虽然没有京城繁华,但别有一番风味。”月吟给谢行之指了远处石拱桥边的戏术台,笑着同他讲道:“我和婉星姐姐,我们想看皮影戏的时候,就悄悄从县衙溜出来,来这里看。我们两个每次都出来得很早,因为这样就能占到最前面的位置了!”
月吟侧过头去看谢行之,笑起来一双杏眼亮晶晶的,同他炫耀道:“我们自带板凳,占的位置是整个戏术台最好的位置!”
谢行之笑着,顺势牵住她露出来的手,问道:“除了看皮影戏,阿吟还喜欢什么?”
温暖的大掌握住她手,月吟心跳慢了半拍,虽说天色暗了,但两人在大街上这般亲昵,会惹来异样眼光的,她想把手抽回来,低声道:“世子,你松手,都被人看见了。”
话音刚落,从他们身后走出一对也牵着手的男女。
谢行之顺眼看去,道:“那也是先看见前面的。”
他非但没松手,反而握紧了些,握住她冷凉的手,“阿吟指尖都是凉的。这次带我送的暖手炉没?”
月吟点头,“带了的,这趟出门,再回京t城的时候,都是腊月了,肯定要带暖手炉的。”
她低头,借着披风将两人牵住的手遮掩住。
很快,两人到了馄饨摊。
老翁在一旁收拾桌子,老媪在灶台边守着灶里的柴火,热络地招呼两人,“郎君、娘子来碗馄饨?”
“来两碗。”谢行之先付了钱给老妪。
老媪:“二位里面挑位子坐,稍等片刻。”
月吟坐了靠里面那桌,里面暖和。
老翁先端了两碗热汤,“夜里凉,二位先暖暖,馄饨马上就来。”
两人道了谢。月吟捧着汤碗,滚烫的热汤把碗壁都烫热了,她捧着没多久双手就暖和了起来。
月吟说道:“冷的时候,就喜欢吃些热乎乎的汤食。”
谢行之将两个勺子在热汤里烫了烫,约莫等了十来个数,这才递给月吟。
“谢谢世子。”
月吟接过,客气地道谢,用他烫好的勺子舀热汤喝。
两碗馄饨很快端了上来,“二位慢用。”
月吟说道:“世子尝尝,我们扬州的馄饨和京城的味道不一样。”
谢行之目光去越过月吟,看着她后面,示意她转过去看看。
月吟好奇之下转过头去,只见她身后那桌坐了对小夫妻,两人夜里出来吃馄饨,那位郎君正舀了勺馄饨喂他家夫人,甜蜜恩爱着。
月吟恍惚一阵,回正身子的时候谢行之不知何时把他面前的那碗馄饨推到了她这边。
月吟疑惑,好奇问道:“世子都给我吃?可两碗太多了,我真的吃不下。”
谢行之摇头,把那碗他的馄饨与她那碗并排,给她使了个眼神,仍旧指向她身后的小夫妻。
月吟脑中忽然闪过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脸不自觉就红了,“我喂世子?”
谢行之很快应声,“好。”
大庭广众下,月吟难为情,“那只就只喂一勺。”
谢行之只她脸皮薄,便也没强求。
月吟低头,握着勺子,搅了搅热气腾腾的馄饨汤碗。刚出锅的馄饨烫,她勺子里舀了一个,又晾了一会儿,估摸着不烫后,这才递了过去。
馄饨还没喂给谢行之,光在递过去时,她那颗心又开始不听话得砰跳了,像只在林间迷路的小鹿,到处乱撞。
月吟喂他吃完那勺馄饨,脸上早已红霞飞,跟丢烫手山芋一样忙把手缩了回来。
她把勺子放出去,将他那碗馄饨推了回去,“该世子自己吃了。”
“我肚子饿了,要开始吃馄饨了。”
月吟低头,捧着她那碗,先喝了一勺热汤,这才开始舀馄饨吃。
慢慢地,那颗怦怦乱跳的心恢复平静。
许久没有吃过家乡的馄饨,月吟不知不觉把那碗热馄饨吃完了,一抬头,谢行之正看着她,他脸上有笑意,似乎是方才一直看着他。
他碗里还剩半碗馄饨。
月吟不好意思,垂着头倒了杯茶漱口,拿锦帕擦了擦唇。
“吃好了?”谢行之温声问道。
月吟点头,从长凳起身。
吃了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她感觉整个身子都暖和了。
谢行之自然地牵过她手,带着她离开馄饨摊,“戏术台的皮影戏还没收场,我们过去看看。”
月吟跟着谢行之往那边去,有些遗憾,“可惜现在太晚了,人太多了,都没好位置了。”
“不过那些皮影戏我都看过了,闭着眼睛都能把剧情说出来。”
谢行之偏头,笑着看她,“阿吟如此厉害。”
月吟眉梢微微上挑,带着几分骄傲地承认了,“是呀。我和婉星姐姐都看过好多好多次了。”
还没到石拱桥边,两人路过成衣铺和脂粉铺前放置的花雕小鱼池,月吟忽然停下脚步,指了指那小鱼池,“世子,还有这个小鱼池,这莲叶下面藏了些小金鱼,我和姐姐上街买东西,总喜欢在小鱼池边停一停。只有往小鱼池里扔些鱼食,小金鱼全出来了,争先恐后抢鱼食吃。”
“世子明日可以来喂一喂。”
月吟说起一些趣事,总是很高兴,双眸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看。
谢行之忽然有了新想法,“阿吟既然都看过皮影戏了,那我们就不去了。我们在附近这附近走走。”
月吟想了想,左右现在都没好位置了,便遂了谢行之的意。
谢行之牵着她手,略过围了人群的戏术台,来到石拱桥上。
蜿蜒的小河流过石拱桥,夜里河水中倒映这各色灯笼的影子。
两人在桥边驻足,月吟倚靠桥上栏杆,给谢行之指向桥底的小河,“世子,白天这条河有乌篷船驶过,可以坐船赏景。春夏之交,姐姐就喜欢坐乌篷船赏景,但我惧怕掉水里嘛,一次都不敢坐。”
“往后我陪阿吟,阿吟不会再掉水里了。”谢行之心疼地揽过她肩头,“别怕。”
月吟点头,抬头冲谢行之笑笑。
她又指了指石拱桥另一边的梧桐树,“那棵梧桐树听说快一百年了,长得枝繁叶茂。梧桐树底下放了个棋盘,曾经有位聋哑的老媪常在这里下棋。我每次受了委屈想哭,不想让姐姐看见担心时,就从县衙偷偷跑出来,到这里来跟老媪边下棋边哭诉,左右老媪都听不见,她也不知道我是谁。”
谢行之忽地想起他几年前寻来扬州时,他向本地人打听崔叔,见梧桐树下棋盘边坐了位老媪,他找老媪打听情况,说了好一阵才发现那老媪根本听不见,他笑自己心急,寻了人便问。
谢行之去了一旁坐下,他拿出舆图,正想着下一步往那个方向寻去,旁边忽然路过名哭啼的小姑娘,瞧着约莫十二三岁的。
那小姑娘一骨碌坐上棋盘旁边的石凳,跟那老媪一边下棋,一边哭诉。
哭哭啼啼的小可怜,他当时还觉这小姑娘有些笨,连那老媪听不见都看不出来,还一个劲跟老媪哭诉,也不知在家受了多大委屈。
哭着哭着,小姑娘趴着棋盘睡着了。
当时正值秋风瑟瑟,谢行之给她背上搭了件披风,之后就离开了。
谢行之蓦地一笑,“原来那哭诉的小姑娘是阿吟。”
月吟一愣,眼睛下意识眨了眨,“什么?世子曾经见过我?”
谢行之:“三年前,我来过趟扬州……”
月吟惊讶,“原来那披风是世子的?我、我醒来以后还给老媪了。”
谢行之揉了揉她发顶,“没事,我不怪阿吟。”
夜色渐深,慢慢降了寒霜,谢行之牵着月吟离开了石拱桥,往客栈的方向走。
迎面走来挑着烤番薯卖的商贩,香味飘了一路。
月吟拉了拉谢行之衣角,“世子,我想吃烤番薯。秋冬吃烤番薯暖乎乎的。”
“给阿吟买。”
谢行之笑道,牵着她去买烤番薯。
老板给挑了个烤的外皮有些流糖的番薯,拿纸皮包了包,“刚出炉的烤番薯,烫手,娘子小心。”
“谢谢老板。”
月吟接过,香喷喷的烤番薯味道扑鼻而来,“纸皮包着,不烫的。”
月吟捧着纸皮包裹的烤番薯,和谢行之往回走。
她暖了阵手,待不烫了才把番薯分两半,十分大气地给了谢行之一半,“世子也吃。”
番薯是红心的,看上去就很甜呐。
谢行之没接,和她面对面站着,只微微张嘴。
月吟想起方才吃馄饨的场景,耳尖慢慢红了。
她抿唇,低头把烤番薯皮剥下来,有些害羞地抬手,喂谢行之那半块烤番薯。
谢行之咬了一口,“甜的。”
他这才接过那半块烤番薯,反喂月吟,“阿吟也吃。”
月吟愣怔,此时谢行之已经将烤番薯递到她唇边了。她便就着他递来的咬了一小口,而后在心跳如擂中飞快低了头。
她慢慢咀嚼唇腔里的烤番薯。
是甜的。
然而月吟后知乎觉才发现,她咬了那个,是方才喂谢行之的。
顷刻间,月吟脸颊通红,跟手上的烤番薯一样烫。
她羞赧,忙抬脚离开,可一抬头,发现客栈那边,娘不知何时推开的窗户,正笑着看着街上的两人。
月吟脑中一片空白,呆在原处,有种**坏事被母亲当场抓包的感觉。
她方才和谢行之牵手在一起……
母亲都看见了?
谢行之跟上月吟,他们两人就在客栈附近,他一抬头就看见了二楼窗户旁的魏瑶。
不像月吟的愣怔不知所措,谢行之镇定自若,他站在月吟身旁,抬手间,隔空朝魏瑶行了个礼。
魏瑶笑了笑,没说什么,伸手把窗户关上,没再看两人了。
月吟面红耳赤,手里的烤番薯也没吃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恰逢此时谢行之又重新牵住她手,月吟挣扎一番,难为情地小声说道:“世子松手,娘方才都看见了,保不齐待会儿又打开窗户了。”
她脸愈加红烫,整个人宛如一只煮熟的螃蟹。
谢行之没有说话,牵着她手往客栈里走。此时一楼大堂没什么人,两人一路牵着上了楼梯,谢行之把月吟送到厢房门口才松开手。
担心母亲突然出来,月吟放低声音说道:“我进去了。”
谢行之颔首,分别前忍不住抬手揉了揉她发顶,直到月吟进屋关上门,屋子里燃起烛光,他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厢,月吟回到屋子,那被牵过的手仿佛还有谢行之的气息,她看着微微失神,然后又不自觉笑了笑。
而她另一只手里还拿着分下来的半块烤番薯,香香甜甜的味道还是和方才一样。
月吟撕开外皮,番薯黄澄澄的,一看就很有食欲,她低头小口小口吃着,软暖的香甜在唇齿间化开。
吃完烤番薯,月吟心暖暖甜甜的,她下意识看了看紧闭的房门,犹豫一阵,她从绣墩上起身,就着蜡烛昏黄的光来到房门口。
月吟顿了顿,轻手轻脚把门打开一条缝隙,她探出头去瞧了瞧,对面厢房里也点了蜡烛,她估摸着谢行之此时正在洗漱,他这个人最是讲究,也不知道扬州小县城的客栈他住不住得惯。
月吟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很快对面厢房就吹了蜡烛,房中一片漆黑。
知谢行之歇下了,月吟这才关上房门,简单洗漱一番也上床歇息了。
这几日舟车劳顿,加之夜已经深了,月吟一沾枕头就困了,很快进入梦乡,不知梦到了什么,她唇上扬起一抹甜甜的笑。
翌日是一个大晴天,暖阳初升,薄雾在朦胧柔和的阳光中渐渐散去。
“当年爹去世后,就葬在了家后面的那片小竹林里。”
月吟挽着魏瑶,慢慢进了竹林,“每年爹爹的祭日,我都会来祭拜,和爹爹说好多心里话。但是今年我来京城了,就没祭拜爹爹。”
谢行之跟在两人后面,手里拎着祭奠用的东西。
一行人来到墓前。
坟墓周围满是枯败的竹叶,坟边是用石块堆垒起来的,墓碑极其简单,只刻了几个字
“崔三郎之墓”“爱妻蓁蓁”“女崔月吟”
魏瑶看见坟墓的那刻,眼眶里打转的泪便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整个人伤心欲绝。
谢行之放下祭奠的东西,将坟墓前打扫干净。
“三郎,我回来了。”
魏瑶跪在坟墓前,一边烧纸钱,一边啜泣着,“蓁蓁来看你了,十一余年没见了,三郎别不认识我呀。阿吟找到我了,可你却不在了。”
“三郎,我替你报仇了,来世我们还做夫妻。”
竹叶沙沙作响,纸钱的灰烬盘旋着往空中去,仿佛是亡灵回来了,也听见了亲人的声音。
蹿起的火焰映红了月吟的脸,“爹,你看,我把娘亲都找回来了。爹跟我说的话,我都记住了的,我姓崔,京城。”
“我在京城找到了亲人,以后再也不是无依无靠的人了。爹,我还带了一个人来见您,您现在肯定认不出他来。”
月吟看了眼身边低头烧纸的谢行之。
谢行之没说话,这一路他都沉默着,直到烧完手里的纸钱才缓缓开口,坦言身份。
魏瑶望着墓碑的字,有些恍惚,她感慨道:“三郎,一晃眼他们都长大了。”
“阿吟,你和谢世子先离开吧,娘想在这里再待一待,跟你爹再说说话。”
月吟很听话,带着谢行之离开了小竹林。
她给谢行之指了指前面破败的屋子,“那就是我们的家,十一年没住人了,屋里屋外杂草丛生,破败得不成样子。”
谢行之握住月吟的手,说道:“去看看。”
两人走过去,屋子虽破,但杂草丛生间有几棵树。柿子树粗壮高大,枝繁叶茂,枝头坠着黄橙橙的柿子,让人垂涎欲滴。还有那两棵桂花树,若是早来些时候,还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忽然看到了什么,月吟眼前一亮,拉着谢行之的手跑过去。
那是一架已经破败腐朽的秋千。
“这个秋千是爹做的,”月吟给谢行之指了指秋千旁边那丛长势不好的月季花,“从前这些月季花因为娘的打理,开得特别艳丽。娘就抱着我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
她笑着看向谢行之,“我小时候最喜欢荡秋千了,荡着秋千一会儿看看这边的月季花,等秋天的时候,还能看那边的桂花!”
谢行之回她一笑,“回去以后,我让人在鹫梧院支个秋千,再种些好看的月季花。”
鹫梧院支秋千?
月吟细细品了谢行之这一番话,忽然明白了他的画外音,她脸颊登时就红了起来。
他都还没来提亲呢。
月吟抬手揉了揉发烫的面颊,慢慢平复心绪。
“对了,我家院子里还有一棵梧桐树!”月吟惋惜一声,略有遗憾,“可惜那棵树早被砍了,否则现在比那棵柿子树还要高呢。”
月吟伸手跟谢行之比划着。
他满眼都是她,见她这般开心,也跟着笑起来。
“娘经常在那棵梧桐树下弹琴,爹就在一旁舞剑。”
“那阿吟呢?”谢行之揉了揉她头,好奇问道。
月吟笑着说道:“我就坐在小板凳上看着。”
谢行之心里早已软得一塌糊涂,看着她这甜甜的笑,忍不住把她揽进怀里。
月吟猝不及防地被抱,有些不知所措,缓缓眨了眨眼睛,在快了几分的心跳中缓过神来。
她不明白谢行之怎么又抱她了,但心里莫名生出了股甜意,比吃任何饴糖都还要甜,也是用钱买不来的甜。
月吟顿了顿,伸手回抱谢行之。
之后,两人转道去祭奠了谢芸和柳婉星。
宋姨娘母女现已伏法,而此地的新县令现已上任。
从山林里出来,谢行之敛去月吟发髻上落下的枯叶,牵她进了马车。
山下的路平稳,马车慢慢驶向城里。
月吟被谢行之揽着靠在他臂弯,忽生感慨,“若是定远侯的人早十天半个月来扬州就好了,这样姐姐就不会遇难了。姐姐会带着我一起来京城,姐姐点子多,肯定能早些让谢老夫人给柳伯母做主。”
“说不准,我早早就知道了身世。”
谢行之拢眉,颇有微词。
早早知道身世,便早早回了宣平侯府。
马车驶进城里,街边有卖拔丝糖葫芦的,月吟让车夫停下马车。
月吟看着谢行之,讨好似笑了笑,“世子等一等,我下去买个拔丝糖葫芦吃。”
谢行之撩了撩车帘,正值下午热闹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那买拔丝糖葫芦的摊位旁围了好些孩童。
“我陪阿吟去。此处离客栈不远,我们慢慢走回去。”
月吟没意见,朝谢行之笑了笑,高高兴兴下了马车。
谢行之欲牵她下马车的手落了空,只余下她离开拂过的一阵馨香。谢行之敛了手,从一旁拿起她放着的桃夭色披风,起身离开马车。
“等等。”
马车旁,谢行之叫住月吟,将桃夭色披风搭在她肩上,长指捻起两根系带,系了个好看的蝴蝶结,“现在可以过去了。”
凉飕飕的秋风时不时吹来,月吟身上搭了披风,一丝凉意都感觉不到,整个身子反而暖暖的。
月吟不自觉笑了笑,被谢行之牵着往摊贩那边去。
老板拿出提前备好的山楂串,然后把它放进融了满糖的锅里,让每颗山楂都沾了融化的糖,而后从锅里拿出来,双手掌心按住竹签,掌心再飞快地来回转动竹签。
眨眼间细如发丝的糖丝将带了糖渍的山楂包住。
地上垫着的草席落了些掉下来的糖丝。
两人前面排了三个人,月吟没等多久就拿到了拔丝糖葫芦,她先咬了一口脆甜的糖块,又小口咬了裹了糖渍的红山楂。
酸酸甜甜的,还是熟悉的味道。
月吟拿着拔丝糖葫芦,另一手被谢行之牵着,两人在街上走得慢,阳光照耀下的影子仿佛泛着甜意。
月吟没有像昨晚一样把拔丝糖葫芦分给谢行之尝,就算谢行之想尝,她也不给。
街上人来人往,不似夜里。
就在两人往客栈去时,街拐角突然出现四五名带刀捕快,为首的捕头年纪轻轻,正抱着只芦花鸡,与同行的人说笑。
一捕快竖起大拇指,赞道:“头儿,这都能被你找到,高,实在是高。”
抱着芦花鸡的捕头对这话颇为受用,“没什么是你们头儿办不到的。”
一行人迎面走来,月吟下意识从谢行之掌心抽回手,又借披风挡了挡。
谢行之忽愣,微微敛眉。
这厢,那抱着芦花鸡的捕快看见月吟,他愣了愣,停住步子,不是很敢认,“月吟?!”
月吟笑着点头,热络道:“小马哥。”
马捕头又惊又喜,“阿吟妹妹,真的是你!你今日这身打扮,我都不敢认!我乍一看,这哪儿来的仙女?原来是阿吟妹妹。”
这话倒是让月吟不好意思了。
马捕头转头就把芦花鸡交给旁边的捕快,“阿吟妹妹什么时候回的扬州?这次回来还去京城吗?离开大半年了,我们大伙儿都念着你。”
谢行之拢眉,看着突然叫住月吟并和她攀谈的陌生男子,他面色骤然沉了下来,显然是有了不悦的情绪。
“前两天刚回来的。”月吟手里拿着吃了一半的拔丝糖葫芦串,看着那只被抓住的芦花母鸡,满腹疑问,“小马哥,你跟大伙儿……你们这是?”
马捕头指了指前面的石拱桥,说道:“那边王阿婆下蛋的芦花鸡失踪了两天,今日来县衙击鼓,怀疑是隔壁的张阿公偷的,两人在公堂上争论了好一阵,王阿婆就认准了是张阿公偷的芦花鸡,犟得那叫一个让岳县令头都大了。这不我带着兄弟们一番游走,在那个洞口给王阿婆把芦花鸡找回来了。”
马捕头给月吟指向他们刚过来的街巷,他又吩咐手下道:“你快把芦花鸡给王阿婆送回去,让她别犟了,和人张阿公好好道个歉。”
那几名捕快有眼力见地都离开了。
月吟总算是听明白了,她咬了一口拔丝糖葫芦,点头道:“王阿婆就指这这只芦花鸡每天下蛋,这下心踏实了。”
“可不是。”马捕头又道:“前阵子县衙里的大黄产崽了,生了两只黑狗,一只灰狗,三只小狗可乖了。”
月吟满眼都是高兴,“大黄也乖,它还帮我咬过坏人。”
马捕头神色变了,支支吾吾道;“就是、就是柳县令被革职查办抓去了州府大牢等候审判,宋姨娘刚被斩首,朝廷任命了新的县令,现在阿吟妹妹不能随便进县衙了,不过我可以把小狗都抱出来,给阿吟妹妹看。”
“阿吟妹妹,你现在住哪?我娘摘了柿子,已经烘熟了,知你喜欢吃,我给阿吟妹妹拿几个来。我娘前阵子还在念叨,说你这一去京城不知道还回不回来。”
提到这个,月吟这才后知后觉,她和马捕头叙旧忘介绍谢行之了,她转过头去一看,果真看见冷沉着脸的谢行之。
月吟心里咯噔一声,暗道不妙。
马捕头随着月吟的目光看去,被谢行之凌厉的目光吓得心颤了颤,只觉这贵气的男子气场压人,莫名有股压迫感。
马捕头忙把月吟拉到他身后来,小声嘀咕道:“阿吟妹妹,他是谁?看上去不好相处,你听小马哥一句劝,离此人远点。”
谢行之听得一声冷笑。
谢行之凝眸看向旁人身后的姑娘,沉声道:“阿吟,过来。”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月吟头皮发麻,背脊顿时僵直,双脚不听使唤地迈向谢行之。
月吟站回谢行之身旁,介绍道:“小马哥,这是定远侯世子、大理寺少卿谢行之。”
马捕头震惊,双目圆睁,顿时对谢行之肃然起敬。
原来这就是柳县令夫人娘家人,婉星姑娘的表哥。
月吟又道:“谢世子,这位是县衙的马捕头。马捕头的父亲是县衙里的牢头,小马哥常来县衙,我们算是一起长大,小马哥一家平日里很照顾我。”
谢行之唇瓣紧抿,不置一言,周身的气氛沉了下来。
马捕头拱手,没了方才的随性,整个人变得有些局促,“原来是谢世子,失敬失敬。”
谢行之敛了敛眉,颔首看他,正欲说话,这时街上传来阵骚动。
“抓小偷!抓偷了钱袋子的小偷!”
一妇人正追赶名男子。
那男子横冲直撞,边逃边把行人往后推,挡住追来妇人。
那妇人看见有衙役,顿时看到了希望,求救道:“马捕头!抓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