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庶女只想吃瓜by寒苍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05
真假少爷、真假千金这种俗套的剧情不是应该两个人打的不可开交吗?怎么钟恒可以和钟悟好好相处呢?
或许是因为剧情极端了,才会有人看,才会吸引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越罕见,被写进小说或者剧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是生活不是这样的。
其实简若宁一直有个疑问,真假千金这种类型的文,凭什么一个真的,另一个就只能是个假的?
可是小孩本身自己不知道啊,他就是他自己,怎么能是另一个人的假货呢?
永国公府的事情,在京城中掀起了巨大的讨论,这个新出来的钟悟又究竟什么人,真的因为命里有一个劫难,所以才被送到小地方避灾的吗?
还有好多人都很好奇,钟恒究竟是不是永国公的儿子,毕竟和钟悟一比,两人当真是一点都不一样,以前不觉得,可是如今,看着钟恒的样子,再看看钟悟的样子。
如果要在两个人中间挑选,所有人都会觉得钟悟才是永国公真正的儿子。
不管外头怎么议论,钟恒只是在陪完钟悟之后,就继续看兵书,然后练习骑射以及武举需要考的东西。
大昭的科举,分文举和武举,文举就是常见的那种科举考试,三年举行一次,而武举,也是三年一次,不过流程要简化很多,毕竟考的人少,武进士的含金量也远远比不上文进士的含金量。
涉及到武艺的考试的科目分为: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①六项,至于书上的知识,主要是军事策略,这个考的基本上就是各种兵法、以及武经中的内容。
最后还有一个是杂学,里边有营阵、地雷、火药、战车、兵法、天文、地理等等知识。②考的都不深,但是需要什么都知道一点点。
钟恒目前还没有和永国公说这个想法,所以他决定先在书塾里,将书本上的知识学好,然后再去练习武举需要的那几项。
钟恒的事情平息了,简家这段日子却在忙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简若宓的及笄礼。
这消息是在请安的时候宣布的,最近一段时间赵夫人的主要任务就是简若宓的及笄礼了。
这及笄礼过完,简若宓也就该挑选人家了,及笄礼当天,很多亲朋好友都会来,宣平侯府家大业大,姻亲故旧、亲朋好友遍京城。
侯府属于勋贵,赵氏是世家,祖母乐昌郡主却是宗室,到时候来的人自然是十分的多。
里边也肯定掺着不少为自己家儿郎相看的贵夫人,赵夫人自然得准备好了,给女儿挑一个好夫家,她也结一门好亲家才是,到时候面子上有光,这才是重要的事。
这些日子,赵夫人叫嬷嬷对于简若宓要求更严格一些,一定要确保就算是最挑剔的贵夫人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这日请安赵夫人第一句话就是朝着简若宓说的:“过些日子就是你的及笄礼了,可准备好了?”
简若宓缓缓起身行礼,轻声慢道:“多谢母亲为女儿操心,一切均已准备好。”
赵夫人看着女儿出落的如此大方,也很满意:“这次你的及笄礼请来了老福王妃为正宾③,到时候老王妃会亲手为你加笄。”
听到这句话,底下众人皆甚为心惊,老福王妃何等人物,赵夫人居然也能将她请来,实在是厉害。
福王平日里就爱些玩乐之事,也不入仕,但在宗室中辈分颇高,很受皇上敬重。
老福王妃在宗室中素有名声,育有二子二女,与老福王恩爱一生,且今年已经七十有二,身体还很是硬朗,基本上没怎么请过郎中,清云观前108阶台阶都能一口气爬上去,堪称福寿两全的典型。
能请来她做正宾,简若宁觉得这应该不只是赵夫人请来的,约莫是她祖母乐昌郡主请来的。
简若宓听了之后果然很高兴,一双小脸上是压不住的是欣喜,这么一笑,桃红色蜀绣的妆花裙都像是失了颜色,简若宓再次行礼:“多谢母亲,女儿深谢母亲为女儿操持。”
赵夫人看着女儿如此标志,也很欣慰:“不只是我,还要感谢你祖母,要不是她,我怎么能请到是老福王妃这样的人物呢。”
“女儿深谢祖母,待会儿就去给祖母请安。”
“你有孝心就好。”
接下来的重点就完全放在了夸简若宓身上,薛姨娘打头阵,直夸简若宓天仙一样的人物,剩下的房姨娘跟着附和两句。
端看简若宓这个名字,就知道赵夫人对她期盼颇高,虽然在这里取的是安静的意思,声同密,同字不同音。
可毕竟有那么一个美人甄宓在前,简若宓要是相貌平平,怕是就算是叫这个名字也没脸。
不过简若宁瞧着,却觉得简若宓没有辜负赵夫人对她的期盼,如今的她真的是婀娜多姿、如花似玉。
一手好琴京城都知道,诗书之道也很通,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女,女红针织、管账记事、打理庶务更是都不在话下。
可见赵夫人特地给简若宓请的那些嬷嬷,也就是课外辅导是很有用的,如今终于是果实成熟,可以收获的时候了。
赵夫人自然很期待小女儿会花落谁家,她是一定要让简若宓高嫁的,所以特意求了乐昌郡主,请来了老福王妃,就是为了抬高简若宓的身价。
在简若宜没有嫁到郡王府为世子妃之前,赵夫人对于简若宓的设想是嫁给有出息的公府嫡子。
可如今亲王、郡王家当王妃才是赵夫人的第一目标,嫁到公府嫡子是第二目标,最好那家的子弟还要有出息。
嫁到和宣平侯府一般的侯府是第三目标,这就要求这家子弟一定要有出息了,若是文臣,起码得有二甲进士的希望,若是武将,那也得身上有个现成的职位,最好还要是看着仕途一片通达的。
最后,若是低嫁,没有这个可能,赵夫人绝对不会允许简若宓低嫁的。
其实这还是如今的皇上已经年老的原因,若是皇上没超过四十,赵夫人是绝对想要将简若宓送进宫的。
其实叫简若宁来说,这种选女婿的方法也不见得错了,但是赵夫人只看女婿家里是否尊贵体面以及女婿前程是否远大。
却不看家风是否清正、人口是否繁杂、有没有坏心的婆母、有没有刁蛮的小姑子这些,简若宓嫁过去未必不会受苦。
就像是简若宜,已经是世子妃了,回家了都只有见了乐昌郡主才有个笑脸,可见就算是简若宜这样的人物,面对着王府的时候,也会力不从心、疲于应对。
这还是没有侧妃的情况,等到什么时候瑞王世子卫徖承袭了王位,皇上再赐下来一位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的侧妃,恐怕简若宜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祖母乐昌郡主出身宗室,是安王独女,如今安王府她亲大哥当家,府里侧妃、小妾难道就少了吗?简若宁做吃瓜任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这位舅公可是前几天刚刚新纳了位小妾呢。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旨意下来的时候,乐昌郡主很不满意的原因,王府是富贵了,可是也凶险啊。
别的人家争家产,兄弟阋墙鲜少见投毒的,可在王府里真的有不少。
公府侯府也得仔细挑,这种世家大族,子孙多有躺在祖辈的功劳上完全不思进取的。宣平侯府还是在被冷落了,被那时的皇上大大叱责,说要抄家夺爵的前提下才开始改变。
可若是没有灭门杀身之祸,谁又愿意给自己选一条艰难的路呢?能够凭借着祖宗的封荫直接混一个五六品的官,难道不比考了进士还只是七品的县令容易百倍?
赵夫人觉得,女人家都要依靠着男人才能够体面,所以她自然要为女儿选一个最优秀的男子。
其实若不是因为皇上实在年老,太子都已经三十八岁了,否则赵夫人其实是很愿意将简若宓送进宫的,以简若宓的品貌、德行,起码能混个妃位。
至于那些小妾啊,妯娌啊,亲戚啊,婆婆啊,赵夫人反倒是觉得无所谓,哪家的女儿嫁进去之后不得经历这一遭啊?
婆婆磋磨、小姑子刁难、妯娌算计、小妾闹心这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问题吗?她就没见过哪个人没有经历过这些的。
大家都是一样的,起初还在意这些,后来就只在意切切实实能掌握在手里的东西了,比如地位、比如孩子。
夫君爱不爱自己有什么要紧的,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当家做主让自己当上老封君才最重要。
就这样,赵夫人紧锣密鼓的筹备着简若宓的及笄礼,却没想到简若宓的及笄礼来了一位意料之外的人。
承恩公府的二女儿,现任肃毅伯夫人,也是先皇后的亲妹妹,太子的姨母袁夫人。
赵夫人虽然想要将女儿高嫁,但是也没想到袁夫人会来简若宓的及笄礼。毕竟宣平侯府和太子一向是没什么交情的。
简若宁的吃瓜系统一下子就启动了:“吃瓜任务:找出太子姨母袁夫人为什么来参加简若宓的及笄礼。奖励:一千两。”
这位袁夫人不请自来,自然是有原因的,而既然她是太子的姨母,皇后的妹妹,她天生就属于外戚,还是太子的铁杆拥护者,所有筹谋绝对是有关于太子的。
其实这些皇子,最值得信赖的人就是自己的舅家了,而不是叔叔,毕竟舅家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来源于这个皇子。
袁夫人虽然说嫁出去了,可谁都知道,她站在太子身后,有了她,肃毅伯府也已经站在了太子的船上,是绝对支持拥护着太子的。
今日来简若宓的及笄礼,这位袁夫人也绝对是为了太子来的。
只是简若宁不知道,太子怎么看上宣平侯府了?
太子殿下缺钱了吗?
现任宣平侯简和砚,也就是简若宁的老爹,他目前正在户部任职,也做的很不错,瞧着是有升尚书的希望的。
而户部作为国家财政机关,如果能为太子所用,将是无比巨大的一笔钱。
简若宁决定去找简若潇打听打听,这种朝堂上的事情,她知道的一向比较少,主要是渠道不向她开放,她也没处打听去。
作者有话说:
①武周长安二年(702年) [4] “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本次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百度百科武举
②万历末年曾有过一次实行改革的议论,有朝臣主张设“将材武科”,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显然易见,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提议,可惜并没有引起朝廷重视,只是说说罢了,否则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百度百科武举
③正宾:德才兼具的女性师长担任正宾,由正宾郑重地为女子梳头,加笄。
第41章 太子姨母
这边赵夫人对于袁夫人的到来感到无比的荣幸,这可是太子的姨母,承恩公府的女儿,能来简若宓的及笄礼,这甚至比老福王妃来都要荣耀。
毕竟老福王虽然王爷,但是多年不入仕,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只是因为在皇室当中辈分比较高,又是不会降等袭爵的亲王,所以地位虚高一点,
虽然作为王爷,皇室子弟的确很荣耀,但是没有实权,也不能参与任何决定,说的话可能还不如宣平侯府管用。
可是承恩公府就不一样了,太子坚定的支持者,先皇后的娘家,天然的太子党,只要太子登基,一定会受到重用,在太子党中是不能忽视的中流砥柱。
如今皇上已经快六十岁了,明显活不了几年了,几个皇子之间打得火热,其中太子作为中宫嫡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像是护国公府、辅国公府、文渊候府等等勋贵就已经提前下好了注,等着太子登基,他们好捞一份从龙之功。
护国公府和辅国公府是想保住自己的地位,文渊候府则是想要鱼跃龙门,文渊候自从病了之后,因为身体原因只能致仕,如今虽然修养好了,但是朝中的势力可是大不如前。
如今太子在朝中的势力不小,其他所有皇子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和他一样,对于未来皇帝的姨母,赵夫人自然是毕恭毕敬的。
袁夫人是个瘦长脸、穿着胭脂色云锦蜀绣百福裙的贵妇人,约莫五十岁左右,不管是头上的还是手上都带满了首饰。
说实话,简若宁是真的害怕袁夫人的脑袋会被这堆首饰压垮。毕竟这些宝石看上去十分的沉重。
宝石下的金底估计也是实打实的真金,要知道金的密度是很大的,这么一堆首饰,怕是得有好几斤重?
因为袁夫人想要看看简家的四姊妹。所以简若宁不能偷偷出去找简若潇问问情况了,只能呆在这里陪着袁夫人。
只不过虽然说是看看简家的女儿,但是袁夫人为人高傲,并没有正眼看待简若宁和简若容,她只是关注着前排的简若宓和简若宜。
今天是亲妹妹简若宓的及笄礼,简若宜自然也过来了,还好她过来了。要不然赵夫人说的话,袁夫人其实都不怎么搭理的,可能觉得赵夫人只是个侯夫人,配不上跟她说话吧。
再者赵夫人比袁夫人小,算小辈,袁夫人自然没有很客气。
赵夫人只能尴尬的笑笑,然后让大女儿简若宜陪着说话,再把小女儿推出来。
袁夫人全程基本上只和简若宜这个世子妃和简若宓说话,这边问问瑞王这段日子如何了,那边瞧瞧简若宓的规矩礼仪怎么样。
她对着简若宜的态度还算温和,对于简若宓的态度也很好,谈话的时候,不停的在夸简若宓。
“果然是生的很好,要我说,称得上是天香国色了,规矩也学的不错,着实是个妙人。”
简若宁有点好奇,袁夫人这样子夸简若宓是为了什么,所有事情都有其原因,袁夫人夸简若宓,意欲何为呢?
简若宁毕竟不是古代人,她的思维是现代的,如果将这个作为一个案件来调查的话,杀人一定要有动机。
太子殿下让袁夫人过来看简若宓的动机是什么呢?
简若宁只能想到钱,毕竟宣平侯府现在基本上已经成功转型成为文臣,简和砚作为户部左侍郎,其实还干的蛮不错的来着。
现任户部尚书李海已经五十七了,恐怕就算是身体硬朗也过不了几年就要致仕了,他不能入阁,如今也已经没有什么野望了,只求平安退休,自然不会掺和太子的事情。
但是户部的两位侍郎就不是这样了,户部左侍郎简和砚和右侍郎骆兴言可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他们的政治生涯还有很长的时间。
且这两位都是很有可能成为户部尚书的人,选一个,拉到自己的门下,没有坏处。
估计太子是看上简和砚了,所以才会趁着简若宓及笄礼的时候,让袁夫人过来试探一下宣平侯府的态度。
但是太子手里已经有了一个钱袋子不是吗?工部尚书胡鸿羲可是十分有名的太子党。
她都不用仔细去打听,就能知道胡鸿羲为太子捞了不少的钱,可见这个人身上的标签是有多么的明显。
有了一个钱袋子,还想要另一个钱袋子?这也说不通啊。
一个尚书肯定比一个侍郎有用,尽管简和砚很有可能成为户部尚书,但是一个可能的尚书肯定是比不上确定的尚书的啊?简若宁稍微有点想不通。
前边听说袁夫人来了,乐昌郡主也过来了,只不过她的态度和赵夫人截然不同,冷淡多了。
这时袁夫人反倒是热情了些,和乐昌郡主说着话:“还劳动郡主您亲自过来,小辈真是过意不去。”
“马上就到时间加笄了,我过来看看。我这儿媳不懂事,竟然也不知道提醒一下,真是让人笑话了。”
言下之意:你这个客人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孙女加笄的吉时误了你负担的起吗?
袁夫人:“哎呀,都怪我太喜欢你家的四丫头了,想着这么好的姑娘,要是能嫁到我家该多好,可惜我儿子太小了,没福气,配我家那外甥的大郎倒是好的很,于是拉着她说了好长时间的话,真是不好意思。”
这句话就完全暴露出了袁夫人的意图,袁夫人的太子的小姨,那太子就是袁夫人的外甥,她外甥家的大郎,那不就是太子的长子,皇长孙吗?
简若宁领会到这个意思,但是仍然不明白,太子已经有了一个钱袋子,怎么还会需要另一个钱袋子。
当你主业收入不够的时候才会去发展副业,难道胡鸿羲捞的钱不够?可是胡鸿羲捞钱捞到她都知道了,数额肯定是不小的。
不对,这不是找兼职,这是找全职工作,当你被裁员的时候,你才会想要再找一份全职工作。就是因为胡鸿羲捞的太多了,将自己折进去了,所以太子才需要一个新的钱袋子。
所以太子的意思是,用他长子的婚姻,将宣平侯府绑上他的船,然后让简和砚替他捞钱。同时,居然加入了太子党,太子自然也会竭力支持他成为户部尚书,好方便他更好的捞钱。
所以他看上了刚刚及笄的简若宓,身份合适是嫡女,地位合适简和砚和赵夫人都很宠爱这个小女儿,容貌合适长得很好,名声也很合适,京城中有名的才女,善抚琴。
然后德言工容都能看的过去。太子只怕是觉得这样的人给他的长子,的确是配得上的。说不定还能让别人觉得,他这只是为了儿子,所以才选了宣平侯府。
简若宁当即就交任务了,她没想到袁夫人居然直接将意图摆在明面上,宣之于口了,这样不细心不仔细的人,其实并不适合打前站刺探消息,一个不小心,只会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底细。
赵夫人一听有这好事,当即就想答应了,这可是皇长孙啊,以后一个王妃跑不了的,说不定还能混上皇上,那女儿岂不是就是皇后了?天大的好事啊!
结果乐昌郡主一个眼刀过去,赵夫人就闭嘴了。这个眼神,她明白是什么意思,是叫她不要犯蠢,可是赵夫人不明白,这样的好事,错过了可就没有了啊!
“不妨事,来者是客,自然是要尽心招待的,袁夫人你外甥家的老大不是才八岁吗?这么着急可不好,好了,时间快到了,我就不耽搁了,带着孙女去正堂了,老福王妃还等着呢。”
前一句虽然说袁夫人是客人,需要好好招待。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客随主便,袁夫人做不到这一点,只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做事,实在是不懂规矩。
而后一句,就更值得分析一下了。
对于古代的亲戚关系,简若宁经历了几年才搞懂,当初她就觉得简若宜很厉害,能够通过衣裳,站位,首饰,说出的话,做出的事,看出来这个人大概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
甚至在参加葬礼的时候,都能够通过丧服的等级,纹饰看出来,这家死的人大概是个什么等级的官员,或者这个人有没有诰命,要是有,大概是什么品级的。
她还能看出来这个人有多少儿子,有多少儿媳,有多少女儿,有多少孙子,有多少外孙等等。说的简若宁直呼佩服。
后来简若宜抽时间教了教她,她才彻底明白了古代的这些亲戚究竟是怎么一个算法。
刚刚袁夫人说的“我家那外甥的大郎”其实是她娘家姐妹的孩子,也就是她姐姐(先皇后)的儿子太子家的长子。
毕竟外甥嘛,一般指的都是姐妹之子。而袁夫人作为承恩公府的二女儿,皇后的亲妹妹,一向都是标榜自己是承恩公府的人,她所指的家,一向都只有承恩公府。
但是乐昌郡主以另一种方式委婉的拒绝了,并没有接她的话。
毕竟按古代的算法,女儿出嫁了,就是婆家人了,我家的外甥,这个我家,其实是肃毅伯府,而不是承恩公府,那我家的外甥,也可以指肃毅伯的姐妹的孩子。
正巧肃毅伯有个妹妹,如今有个儿子,年方八岁。
袁夫人一开始还没听明白,简若宓就被乐昌郡主带走了。后来她明白了,心中也有些愠怒,她几乎没有被人拒绝过,如今突然被人拒绝,感觉自然是不好。
当即觉得宣平侯府不值得拉拢,什么皇长孙媳,什么王妃,他们家根本不配。回去了之后,她一定要好好的和外甥说一说,非得狠狠挫一挫宣平侯府的锐气才行。
第42章 太子
袁夫人回了承恩公府将这件事情大肆渲染了一下:“哥哥你没有见到乐昌郡主那个样子,好像还瞧不上咱们家似的。
她以为她是谁,这样子对我,我才说了几句话,她就找借口,没一会儿就把孙女领走了,我觉得这种人就不应该给脸子,非得给个教训才能知道自己应该靠着谁。
就算是太子看中简家,可是我觉得就他们家这种态度,是一定不能为太子办事的。要不还是挑户部右侍郎王家吧。
王家的付夫人可是也有个女儿,虽然年纪小了点,但是先定下来,等及笄了再嫁过来也是可以的啊,付夫人的态度可是比乐昌郡主好多了。
选这样的人家,咱们也放心啊,要是选了简家,万一他们到时候不合作怎么办?那咱们不就是弄巧成拙了?”
承恩公年纪不小了,基本上是和乐昌郡主一个年龄的人,自然知道乐昌郡主的脾气,她不喜欢的人,那是一定没有好脸色的。
自己这个妹妹,虽然心是好的,但是说话做事有点太不小心了,在别人孙女的及笄礼上,当着他们家其他人的面说媒,将简若宓和皇长孙扯上关系。
这事怎么说都是损害了乐昌郡主孙女的名声,女孩子家的名声可是很重要的,这样宣之于口,实在是不妥,别人自然不会答应。
这事已经搞成了这个样子,乐昌郡主看样子也是不满意太子提出来的这个条件了,一个皇孙媳不够,那太子侧妃呢?
皇孙毕竟还要等好久,太子的长子也不是嫡出,只是一个侍妾的孩子,并不受宠,因为生了长子,才抬成了太子良娣。
这样的人,即使将来太子登基,也不过就是封个四品的婕妤或者是三品的昭仪。
又因为太子妃已经有了孩子,为了不挡着嫡子的道,这个孩子最多也就是郡王,或许等太子妃的嫡子登基了,才会给他升为亲王。
简家已经有了一个郡王世子妃简若宜了,未来是铁定的郡王妃。这样的条件自然是不够的。
可是太子侧妃就不一样了,皇上眼看活不长久了,到时候太子登基,太子侧妃怎么也是正二品的妃位,甚至还有可能正一品的贵妃。
皇妃和王妃可是截然不同的,到时候简若宓要是自己争气,能诞育一个儿子,那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给简家巨大的帮助。
至于户部右侍郎王华荣王家,他倒是殷切的很,可惜太子没挑中他家,王华荣出身不高,父亲只是微末小官,家底也不厚,在京城这样的地方,只有一处三进的宅子,连个花园都没有。
王华荣凭借着自身的圆滑才能升任户部右侍郎,可是这样的人,手里掌握的权利不够,和其他人家的关系网络也不够深,帮不上太子什么忙。
可是简家就不一样了,简和砚可是被皇上亲口夸赞在户部做的好的,本人更是精通算学、数字。他在户部的权利可比王华荣大多了。简和砚才是那个正经的户部尚书第一候选人。
而宣平侯府财力雄厚,姻亲众多,横跨宗室、世家、勋贵,甚至因为三代人皆中进士,在清流那边也有一些名声,这样的人才能更好的辅佐太子登上至尊之位。
简若宓本身的素质也比付夫人那个小女儿好多了,王家的小女儿姿色不过是中上,他夫人见过,一副恭顺的样子,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人怎么配嫁进东宫呢?
而东宫,太子看着承恩公府报过来的事情,也并没有意外,简家是什么样的人家?皇长孙媳可打动不了乐昌郡主,就更别提打动简和砚了。
要是能拿下简家,一个侧妃又如何,正巧他侧妃位还空着一个,太子妃也跟他提过,侧妃位不好空的太久了。
只怕是府里的良媛、良娣们有了些小动作,太子妃嫌烦,还不如提议让她早点定下来比较好。
听闻赵夫人这个小女儿貌若天仙,他倒是真的有些期待了。太子继续让承恩公府去办这件事,只不过催促了要尽快,皇上要发落胡鸿羲,不可能拖到过年,估计就在这个月了。
而此时的宣平侯府,简若宓的及笄礼已经结束了,赵夫人还是有些激动,要是能跟太子搭上线,那岂不是全家都荣耀了?
皇上去年病了一场,听说到现在都没有彻底好全呢,她的好些朋友都已经提前压好宝了,只是简和砚不让她多掺和这些事情,一提起这件事就会引来一通说教,告诫她不要多事。
就在赵夫人激动的时候,乐昌郡主的萱宁堂中,简和砚正在是和他母亲说话。
乐昌郡主用茶盖稍稍撇了一下茶沫,缓缓道:“今日袁夫人来此,说明太子看上咱家了,此事不得不防,皇上当初夺嫡,多么凶险,他不会想要看到自己的儿子为此事弄的头破血流的。
太子如此急切,想必是去年皇上那一场病的缘故,可是皇上终究没有驾崩,太子就将手伸的这么长,户部是什么地方,国家财政所在,掌管全国赋税、田地、户籍、疆土,他也敢碰?”
简和砚点头,他自然知道,皇上不可能允许太子插手户部之事,甚至工部的事情,皇上已经发怒了。
最近朝堂之中,有不少人弹劾工部尚书胡鸿羲,想必就是因为他为太子做了太多的事情,捞了太多的钱,皇上看不惯了。
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向来十分重要,如今的吏部尚书是皇上一手栽培提拔上来的人,也是从皇上尚未登基之时就用的人,皇上是一定要将吏部仅仅的攥在手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