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庶女只想吃瓜by寒苍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05
看来这个安嬷嬷也是极为盼着简若宁来,将太后从柔妃不尽的啼哭中给解救出来的。
进了屋子里,简若宁就看到坐在上边的太后用手捂着额头,腿边还趴了一个女人,女人梨花带雨,尽管是为太子求情,可仍然哭的异常打动人心。
“求太后救救瀚儿吧,他可是您亲孙子啊。”
女人看起来大概是三十岁的样子,不过简若宁在上次安乐公主的事情之后就大概了解过了,安乐公主的生母柔妃,如今应该四十多。
太后见她来了,连忙招手:“好孩子,快过来,让哀家看看你。”
柔妃这时才注意到简若宁进来了,可能刚刚是沉浸在哭声中没听见简若宁过来,如今看到简若宁过来,也许是因为不想在外人以及小辈面前失去了体面,所以柔妃倒是也止住了哭声。
然后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手帕,将眼中的泪拭去,还没三分钟,就已经在宫女的帮助下,端庄大方的坐在那里了。
看的简若宁是真的惊叹,皇宫里果然是卧虎藏龙的,之前的小公公是,如今的柔妃也是。
柔妃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简若宁也应太后的要求,坐在了她的下首第一个椅子上。
“也是哀家这两天事多,没想到你今日册封礼,还是刚刚安秋提醒我,我才晓得的。”安秋应该就是那位安嬷嬷。
简若宁看太后挑起这个话头,也是先下去完完整整的给太后行了一礼,还道:“清宁有今日,全倚靠太后,清宁感谢太后的恩德。”
太后自然是很高兴的,拉着简若宁的手:“好孩子,这都是你自己挣来的。谢我做什么。如今你也加封郡主了,有空常来慈宁宫坐坐,陪我这个老太婆说说话,也讲讲外边的事情,要不然一整天的都闷在屋子里,也没趣。”
太后看着简若宁,就像是看到了当初的自己,都记着姨娘,念着姨娘的好。所以对简若宁还是很亲切的。
“是,清宁以后定然会常来看您的。”
太后笑了笑道:“那我可等着了。”
简若宁觉得太后娘娘还是很好说话的,而且也并没有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糊涂,太后还是很清醒的。
她和太后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跟她讲外边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讲每年过年的时候全家都要去道观烧头香的事情,太后全部都能有所回应。
简若宁到真是觉得太后和她奶奶差不多了,不是说她像乐昌郡主,乐昌郡主是个直脾气,也是个不喜欢聊天的人,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是明晃晃的表现出来的。
虽然简若宁经常去给乐昌郡主请安,但是实际上,乐昌郡主是不耐烦这种事情的,所以若是没有别的事情,简若宁也是请安完毕之后就走了,基本上也就是打个到的事情。
简若宁说的奶奶,指的是她上辈子的奶奶,亲生父母离婚都不要简若宁,可简若宁毕竟只是个小女孩,她还是需要大人照顾她的。
而照顾她的这个人就是她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要照顾小孩,自然是艰难的,简若宁的爸爸是个甩手掌柜,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管的。
所以简若宁的爷爷为了生活,也是需要出去干活的,而简若宁的奶奶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就在家里照顾简若宁。
说是这样,不过其实实际上,奶奶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家里那一亩地全程就是奶奶在照看,她时不时也要编一些竹筐、做一些鞋垫什么的,有时候还要给村里的人帮工,去给人家摘果子什么的,赚的不比爷爷少,所以其实也真的是撑起来家里的半边天。
简若宁其实小时候是和奶奶一起长大的,和奶奶的感情算是最深的了。
如今和太后说话,虽然絮絮叨叨的都是些家里的小事情,比如说吃的、喝的、穿的,可是就是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在。
简若宁和太后说了大概半个时辰的时候,柔妃觉得此事不行,若是让简若宁和太后就这么聊下去,她难道就这样一直等着了?
皇上那边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暂时还没有下结论,可这已经四五天了,柔妃觉得已经快了,若是她求不动太后,皇上重重的处罚了太子又该怎么办呢?
那样的事情,柔妃是真的是不知道太子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她都没脸向太后求情。
可谁叫她是已经去世先皇后的堂妹的呢?她天然的就是太子党,所以就算是知道太后这边很难说动,她还是得试一试。若是说动了,太子保下来了,她就是全家的功臣。
如今太后接着跟清宁郡主说话的这个理由不理她,这可是不行的。如果再这样耽搁下去的话,柔妃觉得太后会和简若宁说到晚上,到时候她就真的不能留在慈宁宫,那可就真的没机会了。
所以柔妃直接拉下了脸面,决定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说动太后将太子救下来。
首先柔妃开始将话题往太子那边引,简若宁说自己小时候在家中家塾上先生的课老是看起来困困的,然后就被先生叫起来回答问题。
柔妃就接说是:“太子小时候可是机灵聪明了呢,太后您可是常常夸的。”
这是第一次柔妃将话题往太子身上引,太后顿了顿没说话,继续和简若宁说话。
太后和简若宁又道:“你说的这个铁锅炖,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好吃啊,您是不知道,我二叔他去年刚刚从北边回来,可喜欢吃过铁锅炖了,还特别喜欢吃辣味的,说是吃完之后可舒服了呢。”
“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食物,真实见识了,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尝试一下。”
简若宁也能猜的出来,铁锅炖这种大锅煮的形式,不是很文雅,所以基本上是不会上太后娘娘的餐桌的,不过简若宁觉得还是应该多尝试尝试各种饮食,她就挺喜欢吃铁锅炖的。
正说着柔妃就又是一句话插了进来:“若是太后您对这个感兴趣,什么时候让瀚儿为您准备一桌也是好的啊。”
这个瀚儿已经是柔妃的第二次说了,应该是太子的小名?
这是柔妃第二次插嘴了,太后的脸色已经很不好了,连简若宁都能看得出来她不是很高兴。
可柔妃看着太后没说话,还以为是自己的话打动了太后,不停地开始为太子说话:“您是看着瀚儿长大的啊,您知道瀚儿不是那种人的啊。他这都是被小人蒙蔽了啊,求求太后了,救救他吧。”
简若宁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随时准备着吃瓜,她认真的听柔妃说出的每一句话,期盼着自己能猜出来太子究竟犯了什么错,用柔妃这样子不顾面子的求太后。
太后听着柔妃的长篇大论,刚开始还有些不忍,之前她能容忍柔妃一直在这儿呆着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子的确是她从小看到大的孩子。
所以太后其实对太子还是有情分在的,可是柔妃好像是彻底不顾脸面了,不停的道:“太后娘娘您知道的啊,自小瀚儿他就是个没母亲的人,哪怕是皇上将他交由我抚养,也终究替代不了母亲,所以您就看在先皇后的面子上,替瀚儿求求情,饶过他这一次吧。
您知道的,瀚儿他一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他就是一时被小人蒙了心,被猪油蒙了心,他做错了事情,还请您就饶过他这一次吧,他今后一定会知错能改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改错,那就还是好孩子,求太后您再给他以一次机会吧,等将来。他一定会好好孝顺您。帮他父皇的忙的。”
简若宁在旁边听着,默默地想着太子究竟犯了什么错误?然后顺便她也在观察太后的神态动作表情。
简若宁觉得就在柔妃说之前那些话的时候,尤其是在说到太子没有母亲的情况时,太后还有一些动容的。
但是在柔妃说到最后一句,太子会好好孝顺太后,帮皇上的忙的时候简若宁明显的发现太后的神情有些不对。
简若宁觉得柔妃实在是不应该说这句话的,因为这句话前半句是废话,后半句僭越的话。孝顺太后本来就是太子这个孙子应尽的义务,难道太后这次不帮太子,太子就能不孝顺了吗?
什么时候孝顺还加了条件了呢?至少在古人眼里,孝顺是完全不需要条件的,或者父母生你养你一场,其实就已经是条件了。
古代人的观念和现代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现代很多年轻人的观念是你把我生了下来,这是没有经过我同意的,所以恩德就更是谈不上了。
但是在古代人眼里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说的严肃一点,这都是不可侵犯的。父母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这就是最大的功劳了,也是对你最大的恩德。由此,父母就算是卖儿卖女也是可以的。
所以古代人才会有这么多的愚孝在,就是因为这种世俗的观念,让大家觉得就是要听从父母的话,才是对父母的孝顺。
而太子作为一个国家的储君,更应该孝顺她的长辈,也就是太后,孝顺不应该是条件。
至于后半句,则更是错的离谱。虽然说太子是一个国家的储君,但是储君毕竟还不是君,所以太子不应该侵犯到皇帝的权限。
虽然说太子是可以帮到皇帝的忙的,但是这也仅仅只是说说,真正的掌权者还是皇帝。
且帮忙这种模糊的话,仅限于皇帝的嘴里边说出来,而太子嘴里边说出来这句话就是不合适的。柔妃以太子的口吻说这句话,也是不合适的。
而且简若宁也觉得可能正是因为柔妃的这句话,让太后明白了,太子是一个国家的储君,他将来是要肩负起整个国家的重担的,所以他不能有错,也不应该有错,至少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
果然,太后像是全然冷静了下来,冷冷的对着地上的柔妃说道:“你就比太子大一个月而已,不要再瀚儿瀚儿的称他了,他也不是个孩子了,我给他机会,大昭的百姓会给他机会吗?
若是只要犯了错,找人说情,再求和,就能被原谅,那还要刑部做什么?太子他不是个小孩子了,都是四十的人了,还这样的瞎闹腾,难怪皇上不放心他。”
柔妃像是完全没想到太后会突然发火,她不知道是哪句话惹到太后了,让太后如此生气。
“之前他就犯了错,那些银子都到哪里去了,你不要跟我说你不知道!
皇上已经忍了他一回了,若是这次还忍他第二回 ,要怎么给天下的臣民交代?他还配做一个太子吗?他担得起大招人民对他的期许吗?他担当的起大昭,他担得起这一个国家,这整个天下嘛?”
劈头盖脸的问责将柔妃打了个七荤八素,她不明白为什么太后突然间发火,还发这么大的火,如此的叱责她,难道太后对太子真的没有一点点情意在了吗?那太子应该要怎么办呢?
简若宁在旁边听着,觉得这难道又是关于钱粮的事情吗?之前那个大贪官工部尚书胡鸿羲就是太子的人手,那百万的巨款应该也是全然收进了太子的腰包里。
如今难道是太子又贪污了?可是简若宁瞧着又觉得不是很像,最近没听说朝堂上有处置什么贪官啊。
简若宁这个时候真的是觉得自己的情报系统有一些不够发达,她能打听到宣平侯府里的,能打听到街道上的、京城里的,但是听却全然伸不进皇宫里,不知道皇宫里的消息。
而卫衡就能轻易的知道,太子出事了,并且提醒她要小心,今日呆在这里,场面或许会很难看。简若宁只觉得身份还是很重要的。
就算是皇上太后不说,她或许也应该时常来宫里坐坐,收拢一些人脉,也不一定什么时候用。
只要是皇宫里真的出了大事的时候,她能不做个睁眼瞎就是了,提前准备上一些总好过摸黑走路。
如今皇上越来越年迈,有关于储位的争夺也越来越白热化,太子、贤王、武王都将储君之位盯在眼里,恨不得立刻就能登上皇位。
这次太子犯错,还不知道是否背后有其他两位王爷的出手。宣平侯府如果要独善其身的话,肯定是很难的。
而就在简若宁越想越多,甚至想到夺嫡这种事情的时候,太后反而是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之前太后都觉得柔妃不容易,皇上将太子交给柔妃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两个的年龄并没有差距很大,所以太后一直都觉得柔妃作为这个养母做的很不容易,是有一些可怜她的。
如今太子犯错,柔妃作为太子的养母,替太子求情也是必然的。太后早就料想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并不惊讶。
只是这两天柔妃来得频繁了一些,搞得她有点烦。但是至少在今天之前,柔妃还是知道点到为止的。在观察到她的神态不对劲之后,也会直接的走开,并不会叨扰到她。
所以太后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一时的犯错,家长总是觉得还是能改好的。
但是今天的柔妃可能是因为皇上迟迟不下决策,所以有些急躁了,反而令太后这几天的犹豫全没了,也不想再听柔妃的求情了。
“皇上要做什么抉择,对太子又有如何处置,我无权过问。但是太子做出那样子的事,简直就是败坏皇家的名声。今后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你现在就回去吧。在宫里好好的闭门思过几天。等皇上的处置下来了再出来。来人,将柔妃带回去。”
就在柔妃被大力嬷嬷搀出去的时候,她还在不停的说:“太后,太后,求求您救救太子吧,太子真的只有您了!”
简若宁看这个柔妃被大力嬷嬷“搀扶”出去,心里的大石头终于算是放下了,今天也算是顺利过关了。
还好由于太子犯的错够大,所以柔妃只顾着为太子求情,并没有顾得上算计她。
不过简若宁还是很感激今天早上提醒她的卫衡的,这都一天了,她也想到了,卫衡其实今天完全没有必要来皇宫的,他是将军,应该在京城四军的营地上,而不是皇宫。
虽然说卫衡身上有着兵部行走的一个职位,但是之前简若潇说,兵部和刑部好像在一个方向,并不在简若宁进来的这个门附近,卫衡并不在去那边最近的路上。
所以其实为了今天早上的提醒,卫衡应当是特意起了个大早,在那里等着她的。
柔妃走了之后,太后看着简若宁,微微的叹了一口气,道:“孩子,叫你看笑话了。”
后来不知道怎的,太后有些感慨,提起了太子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的瀚儿,不是这个样子的,哀家记得他刚刚满一岁的时候,周岁礼的抓阄上就抓中了书本,皇上很是满意。皇后也很是兴奋。然后诸位大臣都在夸赞他,哀家也觉得他一定是一个才智过人的孩子。
等到瀚儿三到五岁上书房的时候,瀚儿的先生们也都是在夸他的,他也能很好地完成每天的功课,即使是打雷、下雨、下雪了,他都不会耽误在上书房的功课。
等他母亲去世了之后,瀚儿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完全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春少年的模样。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
本来哀家想着孩子成亲了之后,或许就会真正的长大成人。可是没有想到成婚之后太子反而耽于享乐,不停的纳妾,还是皇上叱责了他,他才停止。
自这件事之后,他倒是也消停了好些年,好些年里,他都是那个面慈心善、谦恭仁厚的太子。只是哀家看着,总觉得这个孩子心里藏了事。
而等到近些年来,太子却完全不再是以前哀家里眼里的那个好孩子了,他变得贪婪,甚至贪污了那么多。胡鸿羲那件事情,哀家真的是很震惊。同时也是十分的失望。”
简若宁听着太后的话,突然想起了一句,“天下岂有三十年太子乎?”①如今的太子,做了快30多年的太子,他的心早已经不是常人的心了。
作者有话说:
①康熙的太子胤礽说的。
第106章 东宫
简若宁就这样默默的听着太后讲着太子小时候的事情,思考着太子究竟是犯了什么事情。
按理来说,柔妃都肯在她一个小辈面前为太子求情了,自然什么都放下了的,可是刚刚的对话中,无论是柔妃还是太后都没有提到太子究竟做了什么。
而卫衡给她的消息也仅仅只是太子出事了,太子究竟是出什么事了呢?简若宁很是好奇。
慈宁宫内,太后说了那些话之后就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可能是人老了精力不济,也可能是因为柔妃刚刚的求情消耗了太后很多的精力,简若宁没一会儿就被安嬷嬷恭敬的请出了慈宁宫。
就在她准备回去的时候,一拐弯就碰到了卫衡,明显,也是等在这里的。
“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还好吧?没出什么事吧?我瞧着柔妃娘娘被请出慈宁宫了。”卫衡看着简若宁,眼里满是关切。
简若宁摇摇头,道:“没出什么事,柔妃娘娘起先没怎么说话,后来没说两句就惹了太后娘娘生气,所以被请出去了。事情发生的快,她没来及的对我说些什么。”
虽然今日没发生什么,但是不管是早上的提醒,还是晚上的等待,卫衡的这份关心,还是让简若宁感到心里很是熨帖。
“那就好。”卫衡松了口气,之前安乐公主提议简若宁的时候,卫衡就觉得有些不对,还好今日柔妃为了太子的事情,没有空对付她。
简若宁实在是有些好奇,不禁问道:“太子究竟犯了什么事?让柔妃娘娘这样向太后求情?”
卫衡是告诉她这件事的人,应该知道更多的内情吧,简若宁是这样想的,可没想到卫衡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太子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我也不知道太子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我只是得到消息,太子被禁足在东宫之内,等待皇上的处置。”
“那你认为会是什么事呢?”
“不管是什么,都是丑闻,所以知道的人才会三缄其口,只是皇上如今还是没下定决心,还没有给太子一个处置,或许等到处置下来了,咱们就知道了,这都拖了四五天了,想来应该快了。”
卫衡的说法不无道理,简若宁觉得还是挺有可能的,只是若是要等的话,皇上究竟什么时候才会下决定呢?
卫衡陪着简若宁走到了宫门口,看着简若宁坐上了宣平侯府的马车,才转身回去了。
简若宁回到侯府没有两天,朝堂之上就突然有了变动,皇上撤换了如今的太子太傅章恒,改换大学士陈友之,陈友之之前在国子监、礼部都待过,是一个极其重视礼法的人。
皇上换他为太子太傅,朝堂上更是有诸多猜测,不知道皇上此举是何意。
而有的消息灵通的人,知道太子出事,明白了这就是对太子的惩罚。
章恒之前做过尚书,章家在京城中的势力还是不小的,选章恒做太子太傅的话,对太子的帮助是比较大的。
但是若是换为陈友之这一个只重礼法,不通庶务的死脑筋,想必就帮不到太子什么忙了,反而会约束太子。
可谁也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朝堂上的天才是真的变了,就在皇上撤换太子太傅之后次日,武王就率先弹劾先皇后娘家、如今的太子舅家吕家。
要知道,吕家毕竟是皇后娘家,之前甚少有不长眼睛的去弹劾皇后娘家的,而等皇后死了,虽然吕家颓靡了一阵子,可皇后嫡子被封太子,吕家有了靠山,也就没人敢惹了。
也是近些年,皇上日益年老,武王、贤王都着力于太子之位,所以才开始合力攻击太子党。
只是之前的弹劾都是不轻不痒的,并没有让吕家伤筋动。今日的弹劾不同,武王一派的人,搜集了许多吕家的罪证。
从吕家如今的家主,太子的舅舅袁艾誉,到柔妃的父亲,袁艾名,甚至是袁家旁支的人都被弹劾了。
乌御史:“臣请奏,承恩公袁艾誉,卖官鬻爵、招权纳贿,袁艾名,盗取官田、盗卖公田、损公肥私,袁五方强抢民女、致人死亡……”
大殿之上,乌御史的话掷地有声,显然桩桩件件都没冤了袁家。听到这话,皇上沉默了,直接将一应事务交给大理寺、刑部共同处理。
可还没等袁家的事情查出来,贤王又在殿上攻击辅国公府,虽然辅国公府受到的打击没有袁家那么深,但是却也是见血了,辅国公被皇上叱责,连降三级。
这一次,太子一派的人可谓是接连被重伤。如今,以前太子身边的袁家、护国公府、辅国公府、文渊候府就只剩下了护国公府和文渊候府了。
只是文渊候府家里已然不行了,也不能为太子提供多少帮助,所以实在的,现在支持太子的人,就剩护国公府还算是有些能力。
只是虽然护国公府一家还在支持着太子,可护国公府本身就只是因为太子的嫡出身份而支持太子,这种支持是不稳固的。
实际上的话,护国公府还是支持皇上的选择。他家是纯粹的支持皇上,只要皇上还认为太子配的上太子的位置,那么他们家就还会支持太子。
可若是皇上废太子,护国公府最多为太子说上两句求情的话,劝导皇上要三思,废太子关乎国之根本之类的。可若是皇上坚持,护国公府也是会支持皇上的选择的。
只能说这次因为太子出了事情,露出了破绽,让武王和贤王抓住了机会,狠狠的向着太子发起了攻击。
而太子由于被禁足在东宫之内,也没有办法做出反应和回击,只能看着自己的羽翼被人剪去。
简若宁看着如今朝堂之上的局势,太子只有一个人,还被重创,而武王和贤王有两个人。就算是之前太子的势力比武王和贤王两个人都大。
可如果武王和贤王可以合起力来对抗太子的话,那么她觉得太子也是抵抗不住的。就像是现在这个场面一样。
太子刚刚出事,皇上稍微露出了不喜太子的情绪,只是换了个太傅而已,武王和贤王就敏锐的抓住了机会,落井下石。
皇上活的太久了,以至于这个太子也坐得太久了,而武王和贤王如今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如果现在不成事的话,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蠢蠢欲动的,就像是闻到了鱼腥味的猫一样。
简若宁知道,这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那个宝座。而若是两个人合力扳倒了太子,剩下的,就是对方了。
简若宁呆在家里边,接连听着朝堂内外的消息,却仍然没有一丝关于太子究竟犯了什么事情的消息透露出来,说是太子究竟干了什么?可见,这的确是丑闻,所以才会捂的这么严实。
而后没几天,皇上召简若宁入宫,说是太后心情不好,请她前去劝劝太后,也说说话,宽慰宽慰太后的心情。
能进宫,说不定就能发现太子的瓜,知道太子究竟犯了什么错,简若宁麻利的收拾东西,准备进宫。
只是这次进攻和上一次进宫还是有不一样的,上一次进宫,她是为了举办册封礼,因为时间关系,到了就去了工部布置的场地,等册封礼举行完了之后才去的太后处谢恩。
而这次她入宫,首先要去的却不是慈宁宫,而是容贵妃所在的延春宫。
容贵妃是太后的表侄女,皇上还是王爷的时候就是侧妃,等到皇上登基又立马被封为贵妃,一当就是几十年。
后位空悬,容贵妃协理六宫二十多年,把持后宫上下,这其中每年内外命妇的朝见、甚至是独属皇后的亲蚕礼,都是容贵妃代行的。
只是这么多年了,入宫的时候容贵妃就是贵妃了,如今也还只是贵妃,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仍旧有一个人压着她,还是一个已经去世的人。
怎么说呢,死人才是最难打败的。简若宁觉得,皇上可能还是和先皇后有情,也是顾忌太子的。
毕竟,太子是嫡子,可是不是长子,长子是平妃所出的武王,次子是容贵妃所出的贤王。而太子,是皇上的第三个儿子。卫衡的父亲靖王,是第四个。
还有两个小的,不过年龄都太小了,完全没有和兄长们竞争的实力,所以直接完全放弃了。就等着哪个哥哥登上皇位,给自己封个亲王,然后逍遥一世也就是了。
如果皇上将容贵妃扶为继后的话,那么嫡长子就应该是贤王,太子就很难自处了,所以皇上为了太子,将后位空置了二十多年。
容贵妃今年应当是跟皇上差不多的年纪,都快60岁了。但是在面上看还是比皇上要年轻很多的。
且从骨架上面来看的话,容贵妃年轻的时候应当也是一位美人,当得起容这个字。听说贤王就长得很是英俊儒雅,由此博得了很多朝臣的好感。看来也是随了容贵妃了。
如今容贵妃长久地掌握着后宫的事情,本身也有一种上位置的傲慢在里边。
再加上因为最近太子出事,皇上对于太子的失望之情也在大殿之上展露了出来。要知道,如果能在人前展现的话,皇上是对太子真的失望了。
所以很多原来跟随太子的人,现在也都改换阵营,开始跟随武王和贤王,此消彼长,太子、武王、贤王几个的势力目前倒是看上去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太子失势,贤王重创太子,容贵妃当然还有一份得意在里边。
容贵妃看着简若宁,神态是轻蔑的。也并不是很在意简若宁过来拜见她这件事。
只是例行的问了问简若宁因何而进宫,进宫做什么。在得知是皇上传召简若宁进宫陪伴太后之后,容贵妃也就没说什么了。
而后又稍微关心了两句问了问乐昌郡主怎么样,还关心了一下太后,说自己实在是忙,要不然就跟简若宁去陪伴太后,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后就让简若宁去太后的慈宁宫了。
等到了慈宁宫内,简若宁发现太后的心情果然不好,见到她也只是有气无力的说了声:“你怎么来了?”
并且太后没有像上次那样子坐在大殿待客的椅子上,反而是做躺在一旁偏殿的软榻之上,显然没有什么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