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庶女只想吃瓜by寒苍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05
我父亲和三哥我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只有我六哥,因为是游学,所以他并没有带多少人。今天听闻舅母和表弟的事情,我有些担心他。
所以想着如果能够有武功高强的人能够护着他,在遇上流寇的时候能够保护他的安全。可我身边并没有这样子的人,于是我想向你借几个人,不知道可不可以?
当然了,如果你不方便的话,也没什么,这是小事,我可以去找镖局,我相信那里应该也是有着这样的服务的。”
简若宁这一长段的话说的很委婉,很客气,所以在听完了这长段的话之后,卫衡未免有一点点的失望。
他知道简若淮是简若宁的哥哥,不仅是一母同胞的哥哥,还是双胞胎哥哥,这样子的情况,简若淮在外,简若宁自然是担心的。
所以,事关简若淮,在简若宁这里就不可能是小事,哪怕真的是小事,他也得当做大事来看待。
而简若宁说她可以找镖局,听着像是在为他着想,为他考虑,可实际上是简若宁还没有真正的信任于他,将他当做一个可托付的人。
不过卫衡也知道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需要他先展现出来自己的可信任,简若宁才能真正的信任与他。
于是卫衡立即说道:“这自然没有问题,不管是我身板王府里的护卫,还是常家的人,都是从小习武的,遇上几个流寇,自然是不在话下,你就放心吧,我这就去安排,选最好的人,他们会护好内兄的。”
“多谢。”
这句谢谢出来之后,简若宁又想起来之前卫衡说的,夫妻之间不必言谢,有些尴尬。而卫衡只是看了一眼简若宁,叹了声气,觉得自己的路还很长。
他只能再次强调:“其实你多麻烦麻烦我,我反而会开心,你这样子客气,倒是让我觉得,咱们很是生疏。”
简若宁低下头,的确,她如果想要什么,需要简若潇或者简若淮去做的话,她一定不会这么客气,也不会张不开口。
有的时候,关系就是要互相麻烦才能加深的,一味的客气,反而会让两个人生疏,实际上还是她不拿卫衡当自己人,觉得自己不能欠他的,所以张不了口。
“今天你帮忙接回了我的舅母,还有常家的表弟,已经是帮我很大的忙了,所以你让我帮你,我才会高兴一点,你看,你为我照顾舅母,我为你照顾哥哥,这都是相互的。”
听见卫衡这么一说,不知道为什么,简若宁的心里负担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卫衡说到就要做到,吃完晚饭之后,他就去选人了,没一个时辰,人选就定好了,简若宁看着底下的六个人,个子都不低,身上的肌肉也都是实打实的,一看就是练家子。
倒是卫衡见简若宁打量着几个人,视线还都在他们身上的肌肉时,有些不爽,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好表现出来,压住了没说什么。
其中领头的那个最大,约莫三四十岁的样子,听卫衡说,他叫常海,看到他,简若宁只想到了三个字“不好惹”。这下她放心了,有这些人跟着,简若淮的安全定然是有保障的。
只不过她有些疑问:“六个人是不是有些多了?这么多人,在路上也不方便吧。”
人多的确好,可简若淮在游学,人多了,的确也不方便,于是卫衡说道:“那就减两个。”
“行。”
而后简若宁又对着这几个人说到:“我也没什么能给你们的,所以我只承诺,你们这一路,我每个月多贴补一倍的月钱,若是护好了我哥哥,回来之后,重重有赏,若是遭遇不测,家里的老幼我照顾。”
底下那几个人原本就是愿意的,这下听见简若宁的话,更是愿意了,常海还回了一声:“多谢世子妃,我等定然护好六爷。”
听着常海叫简若淮六爷,简若宁还有些不习惯,而后,简若宁让竹筱为他们准备路上要用的东西,还有明天的践行酒,自己则是进了屋子。
卫衡也知道简若淮和简若宁是龙凤胎,或许会格外担心些,但是如今,他问道:“这下放心了吧。”
“放心了。”虽然简若宁形容不出来,但是简若宁觉得,这几个人给她的感觉就是,这些人是真正见过血的,所以她放心。
晚上睡觉的时候,简若宁忽然听到卫衡说:“你可以看我的,我的肌肉不比他们差。”
刚开始她还没反应过来卫衡在说什么,而后她忽然明白了,不禁笑了,她才打量了几眼,这就吃醋了?
简若宁越想越好笑,不禁笑出了声,这倒是让卫衡有些不好意思了,翻身,双手撑着床,看着身下的简若宁,装作严肃的问道:“好笑吗?”
简若宁将胳膊举起来,横着挡住了眼睛,不看卫衡:“好笑。”其实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看着卫衡恼羞成怒的样子,简若宁觉得更好笑了。
卫衡见状,拿开简若宁的手,俯.身.堵住了她的嘴。
可能是今天简若宁的客气让卫衡有些生气,也可能是因为简若宁看那几眼让卫衡感到吃醋,总之,今天晚上,卫衡使了大力气。
第二天早上简若宁起床,都比平日里晚了一个时辰,并且腰酸背痛的,虽然爽是挺爽的,但是简若宁觉得,下次还是少招惹卫衡。
休息了一天,简若宁也就是看了看账本什么的,别的什么也没做,就在家里养着了。
在江夫人以及常子晋的接风宴上,简若宁才知道了,原来这这次江夫人是想带着常子晋参加武举的,本来是想着提前来京城,找个专门教授武经的师父学一学。
如今,只剩下了庆幸,庆幸自己提前走了,要不然还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参加今年的武举。
接风宴之后,简若宁也是无比庆幸,自己问卫衡要了人护着简若淮。
天大旱,四处不仅有了流寇,还有了反贼。
第131章 赈灾
可能是因为这次旱灾涉及到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所以四处都有了流寇,当地的官员本来还想着压下来,死死的瞒着上边,可这种事情,怎么能压得住呢?有的地方一个没撑住,就多点暴发,全部炸开了。
而落草为寇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反贼,扯虎皮,拉大旗,自立为王,准备组织人反抗朝廷了。
其实若是流寇或者山匪,简若宁都不会这么担心的,但是反贼,那就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了,这样的或许都能称之为叛军了。
虽然简若淮已经来信,说是自己现在挺安全的,常海他们也已经过来了,叫简若宁不必担心,但是这种事情,简若宁还是第一次碰到,难免有些心慌。
再加上她本身就比较喜欢听八卦,喜欢吃瓜,而如今京城中最热的消息就是旱灾的事情,所以简若宁可以说是一会儿听到那个县的人把富户家的粮仓给抢了,一会儿又听到哪个地方的人自立为皇,还整出了左右丞相以及大将军。
这消息听多了,简若宁就更是担心了,再加上竹筱过来禀报:“世子妃,侯府那边,宜人打发人来问这消息是不是真的,要不要紧。”
这里的宜人指的就是商姨娘了,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外边,而她却只能呆在侯府里,自然是担心的。
吃饭时,饭都没有好好吃,只吃了几口,就在想商姨娘打发人来问自己这件事,而自己应该怎么回答了,可简若宁听多了不好的消息,如今也不知道如何去劝商姨娘,要怎么说了。
卫衡看着简若宁的样子,实在担心,劝道:“如今也不过是刚刚开始闹起来,皇上已经在着力准备赈灾的事情了,想来不出十天,就会有安排了,如今你在京城中,不能得知外头的消息,而传到京城中的消息有真有假,不一定都是真的,你就不要自己吓自己了。”
简若宁听见卫衡这句话,心里的确是好受点,刚刚是她钻牛角尖了,竟然都忘了还有信息茧房这种事情,一直不停的去听造反的消息,脑子里想的自然都是造反。
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大规模的反叛,实在是不太可能的,最多也不过是几十人或者几百人而已,就算是有乱子,想必也不会太过严重。
简若宁又重新让俞树搜集了一下关于旱灾以及造反的人的消息,果然,旱灾是有,流寇也有造反的也有,但是规模暂时都不大。
而简若宁也去看了看真味楼的账本,果然虽然米面价格有上升,但是还没有到特别特别高的地步,说明情况并没有失控,这下她才稍微安心了些,打发人回了侯府去给商姨娘回了话,叫她安心些。
而后,还没到十天,皇上对于这件事已经有了判断,已经安排好了人手去处理赈灾的事情。
武王、贤王各自独立的负责一片地方,户部、兵部以及其它涉及到的部门也都抽调了人手专门应对旱灾。
两个王爷都将这次当成了表现的机会,想着说不定这次让皇上知道自己优秀,太子之位就到自己手里了,自然都是铆足了劲儿去赈灾的。毕竟和贪墨赈灾的银子相比,皇位还是更有诱惑力的,所以简若宁觉得这倒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对于靖王府来说,如今就只有一件事了,那就是卫衡也要去赈灾,简若宁听完卫衡的解释才明白。
这次皇上需要有身份的人去震慑那些有着私心的人,也想尽快赈灾,安抚百姓,让这件事更快更好的结束,那如今在兵部挂职的卫衡也算是上佳的人选了。
于是卫衡这次和一位姓吴的兵部侍郎一起,负责此次赈灾的钱粮押送。
谈起这件事,卫衡还在交代他走了之后的事情:“你在府里多注意些,我在的时候还不要紧,但是我走了之后或许就会有人为难于你,你若是不想理会就关了院子的门,只在自己的院子里过日子,要是不爽快,也不用忌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行。”
简若宁听了这句话,却吗莫名觉得卫衡的担心很没有道理。
这个时候需要多多注意的人分明是他,毕竟是旱灾,饿着肚子的人是不会跟你讲理的。见到押送的粮车,那还不一窝蜂的冲上去?
卫衡需要护卫钱粮的安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许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危险。毕竟这时候的粮车那就是明晃晃的靶子。
这个时候明明应该担心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她这个在王府里基本上什么危险都不会有,最多只是和人吵个架的人。
所以简若宁也只是简单的应了一声,然后又问到:“你这一去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该带的都带上在路上对自己好点。也多注意一点自己的安全。”
“你放心,该带的我都带了,永年他也是机灵的,在我身边也待了十几二十年了,也都用惯了,他会好好的照顾我的。”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简若宁还是有一些不放心,永年再好,也是在王府里的事情,若是在路上那就不一定了。所以简若宁又仔细的看了看卫衡还需要什么,将自己想到的都给他带齐了。
看着简若宁这样为自己忙前忙后忙里忙外,担心自己的安全,卫衡的嘴角就没有下来过。这是不是说明简若宁心里还是有他的,并且还蛮在意他的,担心他的安全呢?
之后,简若宁还在收拾东西,卫衡也很忙,早上简若宁见不着他,晚上的时候,自己睡了,卫衡才回来。
而后有一天,卫衡忽然回来的很早,简若宁有些好奇就问了一声:“怎么今天回来的这么早?”
“还不是因为贤王?”
“贤王?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和武王负责的地方不是各自独立的吗?他想做什么?”这个时候,贤王不忙着准备赈灾的事宜,写写条陈,准备准备人手之类的,找卫衡是什么意思?
可卫衡之前也和自己说了,这次他负责武王这边的粮草,吴侍郎负责的才是贤王这边的粮草啊。这也帮不上什么忙吧。
卫衡叹了一声,道:“贤王想要让我拖延给武王的粮草,这样自己就能够更快的赈灾了。当然他没这么说,不过大地上就是这个意思。”
简若宁这才想到,就算是各自管各自的地方,也可以给对方捣乱啊。
“这旱灾,百姓都吃不上饭了,贤王还想着这个,可见贤王不贤啊。”
“我的这几个伯伯,谁又将百姓放在眼里了呢?太子就是第一个鱼肉百姓的了,如今被贬为庶人,听说,身体大不如前了,只怕是活不了多久了,也算是报应。”
“那这可便宜他了。”当初胡鸿羲的事情,简若宁都觉得惊讶,百万两啊,这个时候的百万两是什么概念,全进了太子的腰包。
“那可不一定,武王和贤王会让他活的很充实的,当初皇上还不如直接赐死,说不定都比他如今的情况要好。”
简若宁一下子就明白了,合着前太子如今是生不如死啊,那倒是也算挺好的。
“那你准备怎么应对呢?”
“自然是要拒绝的,兵部如今可是武王的地盘,这次去押送钱粮,有不少他的人跟着,其中有一个人,叫王忠,是武王的军师,武王极其信赖于他,他也给武王出了不少主意,我瞧着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如今被武王在兵部放着,就推到他身上,想必贤王不会起疑。”
“也是个办法。”
没过几天卫衡就带着东西准备走了,走之前的晚上躺在床上的卫衡跟简若宁说道:“明天我就出发了,可能得寅正就走,你就不用送我了。”
简若宁自然明白卫衡这话是什么意思,她是个惫懒的人,一般情况下卫衡已经去当差了,她都还没有醒。这点卫衡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是不想让自己早起过去送他。
寅正时分也就是凌晨四点,简若宁觉得自己的确是起不了这么早的,所以也就答应了:“好。”可不知道为什么,简若宁这一觉并没有很安稳。
第二天一早卫衡就已经醒了,看着身旁还在熟睡的简若宁,轻轻的在额头上印上一个吻,笑了一下,然后就翻身下床去洗漱了。
可等他走了之后,床上的简若宁睁开眼睛看着床上面的雕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早就睡不着了。
刚刚卫衡起来的时候她就醒了,卫衡在自己额头上亲那一下的时候,她就是醒着的。
不知道为什么,简若宁觉得自己心里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她好像这个时候才切实的感受到,卫衡要走好多天,自己好多天都见不着他了。
不过既然已经醒来了,简若宁也睡不着了,索性也下床去洗漱。
一旁的卫衡还以为是自己将简若宁吵醒了,有一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是我把你吵醒了吗?”
这倒是没有,卫衡起来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声音,也小心谨慎的没有在里间洗漱,而是罕见的将洗漱的东西全部都放在外面。简若宁自认为耳力不错,也并没有听到太大的声音。所以其实实际上她并不是被吵醒的。
可能只是因为身边人起来了,周围就变得空荡荡的,简若宁觉得自己有些不习惯?要不然简若宁实在是不明白之前,为什么自己都起不来,但是这一次却这么早就醒了。
不过之后,简若宁又想到,之前那么多年,自己都是一个人的啊?难道自己这么快,才不过两三个月就已经习惯了身边有人的生活?自己也习惯的太快了吧。
配着卫衡用完了早饭,简若宁站在门口送卫衡出去。该说的之前都说了,如今也没什么话要交代了,而那些临别时说的话简若宁也不是很想说,所以她就这样目送着卫衡骑着马渐渐远去。
可等回了院子,简若宁却又后悔了,在书房里捣鼓了一会儿,然后让府里的人送了枚香囊给卫衡。
第132章 进宫
去送香囊的是石泉斋的永南,他自告奋勇,过去送香囊,简若宁问了问,的确会骑马,骑的还不慢,就让他送了。
等到了城门口的时候,永南追上了卫衡,毕竟是大部队,出发之前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的。
周围有的官员家眷正在送别,独卫衡这时就正在清点着什么,看上去形单影只,永南不敢耽搁,上前将香囊递给了卫衡。
“世子,这是世子妃让奴才转交给您的香囊。”
卫衡一时有些好奇,都这个时候了,简若宁会送什么东西给自己呢?
打开一看,居然是张平安符,和简若宁之前送给自己的那个如出一辙,卫衡从腰间拿出一张陈旧的平安符,将两个放在了一起,旧的已经褪色了,可新的颜色却还十分鲜艳,他笑了一声,满意了,将两张平安符贴身收好,准备出发。
卫衡这一走,没两三个月定然是回不来的,简若宁刚刚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就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她吩咐杨嬷嬷弄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厨房,还亲自挑了合自己口味的厨娘来王府,就这样,没过多久,小厨房就已经可以开火了。
简若宁吃着刚刚做好的糖醋里脊、红烧排骨、清蒸鲈鱼、鱼香肉丝,十分满足。
虽然这期间齐侧妃又出言讥讽了两句说什么:“这才刚刚嫁进来,就觉得王府不好了,居然还嫌弃大厨房,另起炉灶,我看啊,她这是越来越不将王府放在眼里了。”
只不过经过上次的事情,王府内的人也都知道齐侧妃比不上世子妃,自然都当自己聋子、哑巴,齐侧妃说什么?不好意思,没听到。
所以这话也就齐侧妃在院子里说说,旁人都不敢再提,就仿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甚至就连靖王妃,简若宁去请安的时候,也没说起这件事,简若宁也不知道她是真的不在乎,还是说觉得这个事情不严重,就算是说了,她也不过就是遭两句骂,不能造成伤筋动骨的伤害。
不过不管是因为什么,简若宁都觉得如今这样子的情况挺好的,她也安稳。
而之后,因为旱灾的缘故,有不少流民也都到了京城,觉得京城是首善之地,应该不会缺粮食,希望可以混口饭吃。
静安公主忙不过来,就拉着简若宁一起做,简若宁自然是欣然答应,能做点什么,总好过什么都不做就呆在家里的强。
于是这些日子,简若宁也干了不少的事情,就连银子也是实打实的投了几千两买米面。连静安都觉得简若宁拿的有些多了,劝她:“你才刚刚拿到嫁妆,就这样乱花?以后可再不能了。”
静安公主也知道,简若宁拿这么多钱出来,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但是就是因为她最近都在做这件事,更是知道,这银子如果花出去,那比流水还要快。
如今静安公主用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嫁妆,也用了不少了,自然知道嫁妆还是省着点花比较好,这倒是让简若宁有些哭笑不得,再三保证自己以后会好好省钱,不会乱花,静安才答应。
天气最热的时候,简若宁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在王府里享受着刚刚做好的荔枝酥山,懒懒的不想动弹,可偏生就是这个时候,太后传召,要她去趟宫里。
听到这个消息,简若宁起初有些不愿,毕竟这个时候天这么热,都大半个月没下一场雨了,太阳快把人都烤化了,她若是进宫一趟,那必然是会汗流浃背,身上黏黏的,回来又得洗澡。
可简若宁又想,这个时候去宫里,说不定还能打听一下宫里的情况,比如说那个玉美人究竟得不得宠,是不是平妃娘娘举荐的之类的消息。
可以吃瓜,简若宁的不满情绪一下子就消退了,变得特别的有兴致,为此她还特意带了云知和她一起去,期盼着云知能够给她打听出来一些消息,竹筱则留在王府里看家。
去的路上还算是可以忍受,王府里的马车还是不差的,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云知还特地放了一些冰上来,虽然不多,但是也够她们去皇宫的这一路了。
马车又小,只要不掀开窗子,冷气也不会出去,呆在马车里的温度,还算是可以的。
只是就在简若宁去皇宫的时候,她忽然想起来了,卫衡如今在外边,应该是很少坐马车的,这一路,他都要硬生生的熬过去。
之后,简若宁又想到了因为旱灾,缺水枯死的麦子、稻子以及大批量涌入京城,没饭吃的百姓,心情有些低沉。
只希望卫衡能尽快将粮食送到,好好赈灾,早日下场大雨,缓解这场旱灾。
入宫第一时间,简若宁前去拜见了容贵妃,她也是没想到,简若宁居然会被指为世子妃,靖王又投靠了贤王,是以容贵妃如今对简若宁的态度倒是比之前简若宁进宫时好多了。
只不过在简若宁眼里,容贵妃倒像是憔悴不少,可能这个年纪的女人就是这样,年纪上来了,若是生活事事如意,那就显得年轻、有活力,看着不显老,但是一旦遇上点什么事情,睡不好觉了,整个人就会特别的疲惫,变得不再那么光彩照人。
容贵妃虽然还是贵妃,但是简若宁总觉得从她的状态上看,她最近的日子应该过的不是很好。
如此,倒是让简若宁觉得,或许贤王着急想要拉拢人,想要抢先一步的原因就出在后宫之中。
只是可惜她进宫,不一定能看见那位玉美人,皇上的妃嫔都在后宫之中,可什么时候出来,那真的是说不准的,毕竟皇上可是有三宫六院,好几十人,简若宁想要偶遇是不太可能了。
拜见完容贵妃,简若宁就去了慈宁宫,而云知以更衣的借口去探听消息了。
到了慈宁宫,接待的仍然是安嬷嬷,她看简若宁额头上都是汗,倒也没有着急带着她去觐见太后,而是先带了简若宁去旁边的偏殿,更衣洗漱,整理了一番之后,才让简若宁清清爽爽的去见了太后。
一进去,简若宁就感受到了丝丝凉意,随便一看,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冰盆,安嬷嬷随着简若宁的视线而去,解释道:
“太后年纪大了,不耐热,皇上孝顺,特意为太后娘娘铸造的。”
这么大的冰盆,的确是得特地是的吩咐,才能做出来,可见皇上对太后,那的确是没的说。
不过进了内间之后,冰盆反倒是没有了,向来是因为太后娘娘年纪大了,虽然不耐热,但是过于冷,受了凉气也不好,所以摆在外间。
太后年纪大了,也不管那些虚礼,直说道:“你来了,这天气热的人烦得不行,你上次弹的曲子不错,弹来听听。”
简若宁应到:“是。”然后安嬷嬷就替简若宁摆好了古筝,上去给太后按摩了。
简若宁先是弹奏了上次弹过的《水江月》,可惜这首曲子并不算太长,太后也就直接让简若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弹了。
虽然简若宁并不知道太后今天叫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如今太后让自己弹奏古筝,那简若宁自然是先弹奏再去想别的事情。
眼下太后正烦着,简若宁自然是挑一些平和舒缓的曲子给太后听,可弹奏了两曲之后,简若宁看着太后好像并没有真的完全放松下来。
想来还是因为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太后娘娘又是年岁已高,虽然摆了冰,可在这种天气自然闷闷的难受。
本来简若宁是想着给太后用自己贴身用的香。香谱里也有说夏天时闻着清凉解暑的香。因为今年的夏天格外的热,所以简若宁自然是早就置备了出来,贴身的戴着随时准备取用。本来她是想将这个香奉献给太后,希望能够缓解太后的烦闷。
但是之后简若宁又一想,因为皇上看中太后,而太后年龄确实也不小了,所以太后所用之物会格外的当心些。
香料虽然不是像吃食这样子的敏感之物,但是还是不要随意去用比较好。
如果她想将香料进献给太后的话,那肯定还是要太医看过才可以,而如果要让太医过来的话,这个时间和过程就会繁琐许多。并不能达到及时的让太后心情变好的效果。
于是简若宁又想到古筝可能还是不太适合这个时候用于消暑解闷,于是简若宁大胆的提议:“太后娘娘您这里可有箜篌?清宁也会箜篌呢。”
太后好像确实没有怎么听过这个乐器演奏出来的曲子,还蛮感兴趣的,对着简若宁说道:“我这里没有,不过你既然提到了,那就让安嬷嬷派人去乐司取,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哀家倒也蛮好奇箜篌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简若宁是觉得箜篌的音色空灵沉静倒是更适合这个时候听曲子消暑的太后。
没多久,安嬷嬷就取来了一把箜篌。简若宁弹奏了两首曲子之后,太后果然更加放松了些。虽然因为天气热,可能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些闷,但是比刚刚算是好了不少。
这个时候太后总算是有一些性质,告诉简若宁自己究竟是为什么召她入宫了。
“你才新婚不久,丈夫就去赈灾了,可担心?”
这个时候肯定还是不能实话实说的,于是简若宁立刻朝着太后拜了一拜,然后十分恭敬地说道:
“清宁自然是担心他的,但是清宁也知道这个时候国家社稷大于个人得失。
卫衡能够在这个时候为大昭作出贡献是他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皇上太后既然信任于他,那他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不辜负皇上太后对他的信任。
而清宁在这个时候也应该为国祈祷,为他祈祷,将自己的这份担心转化为动力,做一些对百姓有意义的事情。”
“哀家知道,你和静安一起施粥舍米,安抚流民,这些日子,累坏了吧。”
“这都是清宁应该做的。”
“的确是个好孩子,和静安一样,都是实心眼的孩子,你放心,哀家不会让你白做的。”
随后,太后就吩咐安嬷嬷赏了简若宁一堆是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三百两黄金,简若宁光是看着,都觉得金光闪闪,十分耀眼。
原来太后今天召见自己是为了补偿自己这些日子花的那些钱啊,简若宁倒真是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
太后赐的东西,简若宁也不便推辞,只好收下,太后见简若宁收下,才说道:“这才对嘛,静安那孩子,还非推说不要,当哀家老眼昏花不知道她有多少家底吗?按照你们俩这花法,只怕没几天就要来慈宁宫混饭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