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侯府庶女只想吃瓜by寒苍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05

我也不是没想过求赵夫人帮我找一门亲事啊,可赵夫人根本不接我的话,我能怎么办呢?我都十七了,再耽搁下去,就真成老姑娘了。
韩琅对我未必是真心我又如何不知呢,可只有这样,母亲才不会去四处相求,妹妹才不用深更半夜了还在刺绣,眼睛都熬的通红。我们所以哪怕最后是沦为外室,我也认了。”
苏静欣说完之后突然迸出一股子劲儿,就要往出走,不过简若宁是不可能放她就这样出去的,能劝好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若是劝不住,苏静欣也是不可能出得了华芳馆的,她来的时候特意叫云知贿赂了华芳馆的是婆子,又叫竹意和云知一起看着门,她进来的那一刻,华芳馆的前后门都已经锁住了,无论如何,苏静欣今天是出不去的。
甚至她还带了两个碧落阁的婆子,是从云英阁带过来的,身强力壮,也都是可信的,不害怕制不住苏静欣。
这种事情,苏静欣要是在自己家里想要和外男私相授受还想做外室,她管不着,可如今这是在侯府,苏静欣客居侯府,若是她出了事,难保不会连带着让侯府女儿家都受辱。
虽然说不至于毁了,可终究是不好,毕竟古代是最讲连坐的了,尤其是这种家族之间的事情。
有些偏僻地方,族谱上女人的记载甚至是xx地x氏,你不是你,你是x家的女儿,犯了错,整个家族都要被连累到。
虽然苏静欣是苏家的,可住在一起难免牵扯不清,简若宁身为简家人必须维护简家的利益,这件事,若是她劝不住,自然会有赵夫人来劝。
以赵夫人的性子,这种触犯利益的事情,若是让她知道,苏家三人,只怕是会生不如死的过完一辈子。尤其在苏姨母还是赵夫人的亲戚的情况下,相当于损了她的脸面,折了她的名声,她怎么肯呢?
见苏静欣想要往外冲,简若宁当即让竹筱带着婆子制住了她:“今天我就把话撂在这里了,你是不可能出的去的。不管你想做什么,我劝你都冷静一些,闹到了赵夫人面前,她可未必有我这么好说话。”
见苏静欣冷静了下来,简若宁也不知道这个表姐究竟是恋爱脑上头,相信了男人的鬼话,还是贪慕虚荣、攀附权贵了。
又或者她是两者皆有,当然了还有可能是蠢,自认为这样就是最好的路了,然后朝着错误的路只管闷头前进。
“第一,你自己都觉得韩琅未必是真心,为什么还要跟他呢?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吗?可你也不仔细想想,韩琅这样的勋爵之后,缺女人吗?
还是你认为你年轻貌美,可以栓的住男人一辈子?这样的话连我身边刚来的小丫头都不会信。
只要他愿意娶,为了肃宁伯府家产,小门小户想要嫁过去的女人多的是,她们不比你年轻貌美吗?可他至今未娶,不就是想要高攀吗?他又怎么会真的看上你呢?
李夫人更是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她看的都是些什么人家?肃宁伯府以下的人家她看都不看一眼的,她的嫡长子韩琳就是实打实的高攀,硬生生拖到了二十三才定了亲。
若非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是韩琅不愿意,也早就定下了。她真的能同意你入府吗?
第二,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母亲和妹妹好,可你做的事情真的是对她们好吗?若是赵夫人知道了你做出这种自轻自贱之事,你母亲有何颜面再见昔日姐妹呢?
你说就算是外室你也认了,你心里早就有这个准备了吧,可你做外室,你妹妹呢?她如今十五了,也及笄了,该定亲了吧,若是旁人知道她有个做外室的姐姐,又该如何看她呢?
正经人家都不会让女儿做妾,更何况是外室,你真的要让母亲和妹妹日日在别人的嘲笑中过日子吗?
第三,你如何又敢肯定韩琅护的住你们母女三人呢?你跟赵夫人接触了这么久,她是什么样的人你也大概了解了吧。
在京城有你们这样的亲戚,你觉得赵夫人能忍的了吗?又或者,赵家忍的了吗?出了这样的外孙女?你就相信你一定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吗?这日子一定比现在更好吗?”
听见这一段话,苏静欣愣住了,她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只是觉得若是她去,笼络住了韩琅,说不定李夫人会同意她入门,这样的话,母亲、妹妹都不用寄人篱下。
妹妹也就有了嫁妆,能好好的嫁个好人家。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她沦为外室,到时候她有钱,将妹妹远嫁,也就可以了。剩下的她是真的没想过。?

第20章 春闱始
如今听了简若宁这么一长串的话,苏静欣低声的哭了起来,茫然不知所措。简若宁瞧她这个样子就知道她是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脑子里一团浆糊。
要是她是个没胆子的、小心谨慎的,也就算了,不至于犯下大错,偏生她还行事急躁,遇到事情了,也不管是三七二十一就往上冲了。
撞对了还好,撞错了,就如同目前这般,心是好的,办法嘛,要说也没什么大错,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想要生活好一点,最简单的就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投胎,一出生就是公主命,生在皇家,金尊玉贵,什么都不缺,二是嫁人,嫁对了人了,以后也能富贵一生。
别的办法也有,可毕竟难走,也需要时间。像是前朝某位疑似穿越人士的赵夫人发明香皂,那不是也一路坎坷,到最后没办法了将香皂的秘方公之于众,这才得以脱身。
简若宁不用想,就知道这位赵夫人这一路遭到了多少的嘲笑、白眼、算计。女子行商,毕竟少有。
所以说,找个人嫁了,留在京城,她娘和妹妹也能好好过日子也不算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可惜苏静欣没有眼界,也没有见识,更是缺乏教养,所以在这件事情的执行上,办的是大错特错。挑的人也着实不行。
苏家祖父致仕的那一刻起,苏家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苏父没能考中,更是使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后苏家家产被苏父这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赔光而又去世的时候,苏家就彻底的没了。
从十来岁起,青少年最敏.感的时候,苏静欣只怕见到的是祖父的担忧、祖母的无奈、大伯意气用事、不堪大用、二伯耽于酒色、为色所亡。父亲只会读书,当母亲操心家里生计的时候,就只能吵架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苏静欣不可能有一个好的教养,她分不清善恶、辨不明是非。从小寄人篱下只让她懂得了如何讨好人,如何看人颜色,让她懂得了银子是多么好的一个东西。
有的东西,从未拥有过,可能还不会一直想着,而一旦失去,就会变得无比执着。就像苏静语,年纪小一点,可能就没有过过好日子,她记事的时候,苏家可能已经是一团乱麻了,反而不会执着于锦衣华服。
苏静欣享受过几年的好日子,虽然可能很短,可终究是曾经拥有过。所以等这好日子没了的时候,她会致力于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再过上那种富贵的日子。
寄人篱下的生活只怕还让苏静欣变的自卑、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这个时候,遇上一个不嫌弃她身份,不嫌弃她母亲和妹妹的有钱公子哥,沦陷也就不是那么难理解的了。
当韩琅给她衣衫首饰,骗她可以照顾母亲和妹妹的时候,她心里哪怕知道她很难真的被明媒正娶,她也愿意。
而她缺失的教养,使她只顾眼前,想事情只是一条直线,并不明白这件事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也使她想不到若是失败了,最终的后果会有多糟糕。
听了很久的苏静语这个时候倒是终于明白了,合着姐姐还是为了她?为了母亲?
可是她不需要啊!
“你说京城路近,你要上京,即使缺路费,娘也卖了她的嫁妆让你来了,我起初还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上京投奔侯府,原来是是打的这个主意。京城中有钱人多,又跟着侯府,自然能找一个有钱人嫁了。
可是姐姐,你糊涂啊,娘最关心的难道是钱吗?分明咱们两个以后的日子能过的平安顺遂。你就算是得到钱了,日子过的不顺畅,难道娘就能高兴吗?
姐姐你觉得我做绣活做到半夜实在辛苦,可我不觉得啊,我也不需要这嫁妆,我可以自己挣,哪怕是少些,也没什么关系。
我从来没有想着要嫁的多好,找个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安安、没有什么波折的日子已经很好了,嫁妆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
听了这话,苏静欣倒是抬起了头,似乎第一次明白母亲和妹妹究竟是怎么想的。拉着苏静语就又哭了起来。
等哭完了之后,苏静欣也算是镇定下来了,也明白了她这事办的有多离谱。还特别感激简若宁没有将这件事情闹到人前去,也没有请家中长辈做主,死死的瞒住了。
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要不是苏静语跟她住一间屋子,自己瞧出来了,苏静欣原本打算连妹妹也瞒着的。
像简若宁所说,她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情闹到赵夫人面前会有多严重。赵夫人注重面子,这事讨好她的时候就知道了。
若是简若宁只是为了侯府,其实请家中大人来主事是最好的。赵夫人会感谢简若宁保全了侯府的脸面,保全了侯府女儿的闺誉,还会感谢简若宁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因为一个穷亲戚导致自己的声名受损。
可是简若宁为了她的名声,以后的前途,亲自过来劝,没有闹到人前,当真是为了她着想。
苏静欣定下心来一想,本身母亲就是做小伏低的讨赵夫人开心,若是赵夫人知道了,哪怕她没有真的出府当外室,可终究是丢了面子,只怕她们母女三个会被赶出侯府,而以赵夫人的身份地位,只怕是赵家也会嫌弃她们三人,到时候就真的成绝路了。
“好妹妹,你说的对,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韩琅送给你的所有东西,退回去,你们之间的所有书信,全部销毁,若是能走,就现在走吧,离开京城。”
现代交通这么发达的情况下,想要逃跑,也都是远远的走了最方便,大海捞针,要找到一个人是很艰难的。古代交通不发达,就更是了,只要出去了,就很容易失联,毕竟有的山沟沟,连路都不通。
逃离京城,是最好的路。毕竟韩琅只是一个公子哥,还不是什么大人物,他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可以全国搜寻一个人,也不值得去做这件事。
“我们之间没有书信的,我虽然略认识几个字,可是不会写的,都是韩琅写给我,我只托人带过物件给他,也不过是几个香囊。”
简若宁一听,那就更好办了,物件这种东西,是辨不清楚的。难道随随便便一个人说见捡到了姑娘的帕子就能娶姑娘为妻不成?
你怎么证明这帕子是姑娘的?为什么不是丫鬟的?又为什么不是姑娘身边的婆子的?
《搜神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王公子坐船回家,天黑了在河堤的岸上碰到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留她住宿,两个人有了云雨之欢,之后他就解下一个金铃挂在少女的胳膊上,等之后,王公子去到了这个姑娘的家里,结果在母猪的前腿上发现了金铃。
搜神记是志怪小说,可若是刨除神鬼志怪,那姑娘家不愿意将姑娘交出来,将金铃挂在了母猪身上,也说得过去啊。
他若是想传些谣言,就更不可能了,苏家姨母再怎么说是赵夫人的堂妹,宣平侯府在这里摆着。他还想要污蔑不成?
赵夫人是当家的侯夫人,就算他说的是真的,也会变成假的,赵夫人是不会允许有人挡了简若宜、简若宓的路的。
苏静欣有点不愿意远走,问道:“除了离开京城,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简若宁抬起头,缓缓道:“除非你可以嫁到比肃宁伯府还有权有势的人家去。”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苏静欣和苏静语两姐妹合计了一下,决定还是回赵家,毕竟也是外家,怎么说一处容身之地还是有的。且她们回了赵家,也算是有了靠山,母女三人至少不会受欺负。
苏静欣和苏静语将这些日子韩琅送过来的东西全部包好送回去,又找了人将这些日子从赵夫人那里得来的东西全部整理好,以备之后变卖凑齐路费。
简若宁看她们两个已经想好了,也就带着婆子走了,当然,是分开走的,也没有惊动其他人。
苏静欣办事迅速,没多久云知就过来报说是东西都送还了,苏家母女三人不知因为什么哭了一场,等下一次的请安上,苏姨母以及苏静欣苏静语姐妹就已经在和赵夫人辞行了。
赵夫人虽然略微有些惊讶,但是马上简若泓就要考试了,她自然没空管这档子事。备了百两的程仪,叫周嬷嬷给她们,又给了帖子叫在有名的车行雇了车,也就算了完了。欢送会什么的自然是没有的。
简若宁也备了一份程仪,也不多,算是一点心意,毕竟赵家离京城三千里,这一路,只怕得数月之久,只盼着苏静欣以后脑子清醒点,别在做傻事了。
苏家人刚走,全家就进入了备战状态,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为了简若泓能休息好,赵夫人在离贡院附近的至方楼包下了七八间天字上房,简若泓考完就不用回家了,就在至方楼休息就成。
房间提前就有侯府的丫鬟过去收拾,保证和侯府一模一样,东西一应俱全。还让一直调理简若泓身体的郎中就住在隔壁,确保万无一失。
作者有话说:
故事见搜神记,卷十八,猪臂金铃。原文贴一下。
晋有一士人姓王,家在吴郡。还至曲阿,日暮,引船上当大埭。见埭上有一女子,年十七八,便呼之,留宿。至晓,解金铃系其臂,使人随至家,都无女人。因逼猪栏中,见母猪臂有金铃。?

第21章 探花郎沈修文
赵夫人还在家里摆了祭坛,让简和砚拜了拜她专门请来的文昌帝君像,说是文昌星的化身,主管考试、文人命运,拜一拜就能一举中第了。
简若泓还浅浅的吃了一口简若宜准备的猪蹄,皆因猪蹄音同朱题,也就是金榜题名的意思。连简若宓都在大哥简若泓去至方楼的前一天,也做了状元及第粥给他,算是讨个彩头。
简若容送的自己亲手缝的苏绣荷包,上边是荔枝,荔同利,也是祈求此行科考顺利的意思。
简若宁则专门用了三天的时间画了幅喜鹊登枝的图画,裱起来之后送了过去,希望喜事连连,简若泓高中。
此次科考,全家其实都还挺担心的,皆因贡院里的环境很差,号舍很小不说了,吃喝拉撒睡全部都不自由。
当年简若泓考举人的时候,就因为九天九夜呆在贡院里没有出来,导致半条命都快没了。
当年简若宁就怀着八卦的心情问了简若泓,据他描述,简若宁大致想象了一下,号舍稍微比大学宿舍床宽一点点,短一点点,总之地方十分狭小。
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把桌子从上边抽下来,放到下一个可以卡住的地方,和坐的长木板拼到一起,就可以躺在板子上睡觉了。
考篮里带了笔墨纸砚、蜡烛、挖补刀、浆糊、被褥、食物和水。虽然说侯府准备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可是将近十天的时间里,都要呆在一个一平方米多一点的空间内,真的是很折磨人的。
更别提简若泓有着简家的基因,个子不低,就更难受了。简天祖能从一堆泥腿子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长得高,长的壮。
在一堆平均身高可能才一米六的男人面前,简天祖简直鹤立鸡群,打起架来更是无往而不利。所以简家人人都是大高个。
简和砚估计也是个一米八几,简若泓身高也不低,一米八出点头。就连这一辈的姑娘,长得最小巧的其实是简若容。
关姨娘从江南水乡来,纤细小巧,导致简若容明明比简若宁大两岁,却还比简若宁矮一厘米。
如今春闱会试,可能因为参加的人都不是秀才了,而是有了一定地位的举人,所以时间上能稍微松快一点,共计考九天六夜,三天一场结束后能出来休息休息。
可即便是这样,考试也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情,对于简若泓这样身体不好的就更是了。
第一场考试之后,听说简若泓就已经很是萎靡了,第二场考试之后,简若泓出了考场腿都走不动路了,被人搀扶着进了至方楼,还是靠着郎中的扎针施药才缓过劲儿来的。
等到第三场考试出来,他整个人出了考场直接就晕过去了,还是王清婉眼尖一把扶住了,又叫小厮搀扶着,帮忙抬着,这才没磕着碰着。
人抬到至方楼了之后,郎中扎了一宿的针,第二天简若泓才缓缓醒来,王清婉也在身边贴身照顾着,各处无不用心的。
赵夫人更是亲自跑到了至方楼指挥,才觉得放心,简若泓在至方楼呆了三天,之后才被用马车转移到了侯府。
之后就是好吃好喝供着、精心服侍着、好药喝着,终于在七天以后,简若泓算是恢复了,这场春闱也算是挺过去了。
这是全家的大消息,简若宁就算是不打听也是知道的,其实叫简若宁来说,简若泓身体这个样子,完全没有必要去参加科考的。
科举出身的官员就算是会被别人高看一眼怎么了,谁还能小看侯府的嫡次子吗?
虽然说大昭不像前朝,爵位世袭,只要有儿子传承,爵位就一直都在。
大昭的爵位,一般就承袭五代,按理说是从宣平侯府到简老爹简和砚手上,就已经是五代了,简若泓不应该有爵位的。
可简祖父简叶文高中探花,治水有功,是有名的能臣,当时的皇上开恩,让简家的爵位多承袭了两代,也就是说,简若泓只要不犯错,一定是未来的侯爷。
以简和砚如今的地位,再加上侯府的关系,进入官场实在是不必如此苦读。若是为此熬坏了身子,当真是不值当的。
不过这是赵夫人的亲儿子,赵夫人的选择,乐昌郡主虽然不赞同,可也没办法,赵夫人这是劝儿子上进,就算拿到外头去说也是没错的。
简若泓小时候生病的时候,乐昌郡主就劝过一回了,不要对儿子太严厉,可惜赵夫人没有听,只是觉得是下人照顾不周所致,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错。
既然劝不动,乐昌郡主索性不劝了,左右她大儿子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孙子,她自己的儿子,只盼着她今后不要后悔才是。
至于简和砚,他对嫡长子是十分看重没有错,但是从小的教导,让他认为读书科考就应该是刻苦的才是,简若泓若是这都受不住,以后做了官,也没有用。
并且古代一向是推崇严父的,就算是教导儿子,也是要严厉的教导,怎么能将他往不劳而获、不思进取这方面教导呢?所以简若泓也是不管的。
等到简和砚慢慢的升官了,也更忙了,户部这个地方,年年事情都十分的多,十分琐碎,简和砚恨不得住在部里,回家少了,关心儿子自然也少了。
简和砚自从考完了之后,全家人就都等着放榜,二月二十七,等了一个月的榜终于出来了,简若泓高中二甲三十四名,二甲录了一百八十九名,简和砚算的上是名列前茅了。
侯府整个高兴的不像话,赵夫人尤其是,见着简若泓就想笑,连对儿媳王清婉都和颜悦色了不少。
阖府上下赵夫人都奖了一个月的月钱,又放爆竹,又施粥放米的,还叫挂红灯,还有人在侯府门口撒钱,当真是热闹极了。
虽然说简若泓现在只是考了会试,才是成为贡士,但是只要再经过殿试,他就是进士了。不过殿试就不必担心,本朝没有在殿试上将人黜落的先例,简若泓中了这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殿试就在几天之后,简若泓自然是去了,最终确定的名次比之前还要再高上几名,简若泓如今是二甲第二十四名了。
这消息自然是十分的喜人,一茬一茬的宴会都等着简若泓去,除了皇上赏的琼林宴,还有谢师宴、以及这一批的进士一起参加的宴会,算是提前认识认识。
毕竟这也算是同年了,以后大家都身在官场,未必没有相互麻烦的时候,提前认识了,以后见面也好说话。
古代是很讲究裙带关系的,甚至专门有个词叫“三同”,指的就是同乡、同门、同年。同乡很好理解,老家是一个地方的,同门就是同一个师父座下的师兄弟,而同年就是同一年科举。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都有同年的。你跟我是一年的,那咱们两个就比旁人更加亲厚些。
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官员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结党营私,因为自己身在官场,到处都是人情世故。
而若是想做孤臣,只有在一种前提下可以,那就是皇上能够全心全意的信任你。可这种情况太少了,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都多疑,一时的信任可以,可长久的信任难得,所以孤臣少。
自然了,简若泓要忙的还不止这些,他还要参加自家亲戚的各种宴会。甚至还要忙着去祠堂去告慰祖先。
世人都爱锦上添花,宣平侯府也好生热闹了一阵子,这段时间赵夫人都忙不过来了,不过就算是忙的脚不沾地赵夫人也是十分愿意参加这种宴会的。
之前苏静欣那么讨赵夫人喜欢,就可以看出来赵夫人是个喜欢别人捧着自己的人。如今这可是她炫耀她的好大儿简若泓的最好时机,偏生旁人还只能附和赞美着,别提有多爽快了。
赵夫人赴宴,自然要带着家中的这些儿女,简若宁也跟着参加了不少宴会,连表礼都收了不少,满满当当的装满了她的一个妆匣。
简若潇和简若淮两兄弟在外头就更是了,有了这么一个哥哥,自然是十分受人吹捧。
有的时候简若潇嫌烦了不想收,别人直接就塞在他身上,连拒绝都没机会。简若淮端着一张笑脸,送给他的东西自然也不少。
简若容都瞧瞧的过来和简若宁说:“要是大哥能年年中进士就好了。”听的简若宁直接就笑了出来,她哪里是想大哥中进士,分明是想拿好处。
这天一个宴会上,简若宁还见到了自己许久未见的好姐妹林若云,她也是个吃瓜小能手,不过家里管得严,不许出门,经常见不到她。
宣平侯府虽然武转文了,不过祖上终究不是什么书香世家,泥腿子出身,本身规矩并不严格,又加之亲戚众多,宴会也多,出门的机会也不少。
可林家从前朝算起,十几辈子的读书人家,对女儿家的教养,自然是更加的严格一点了。林若云此时就在和简若宁讲起如今京城中最热的一个消息。
“你知道这一届的探花郎沈修文吗?听说才二十四岁,如此年轻英俊的进士老爷,以后定是能前途无量的。
我还听说他长得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皇上在殿试当中一眼就瞧中了他做探花,难得他还没有婚配,这京城中已经有好几家看上他了。”?

第22章 名动京城
那自然是听说了的,京城中最大的八卦就是有关于这个探花郎沈修文的了,他今日去买了哪家笔墨纸砚,第二天这家的东西就会卖脱销。
简若宁:“听说这位探花郎出身兆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兆安县可是个十足的小地方,在西南崇山之间,道路不通,也没有什么出名的学堂,也不知道这位探花郎是怎么考中的?”
林若云:“所以这位沈修文公子定是位心性坚毅、笃学不倦之人,这才能从这样一个小地方考出来。也不知道这样一个金蛋蛋最后会落到哪家去。”
林若云说着,还有些期待,不知道这位新出炉的探花郎最后会被哪家拿下。
“你给我说说,你家亲戚里都有哪些人家看上他了?”林若云出身书香世家,这样的人家一向最喜欢这种年轻有为、翩翩年少的学子了。
因为考中进士年纪一般都会比较大,所以像林家这样的人家一般是从举子开始看起,秀才变化太大,权力也小,将女儿嫁过去可能受苦,他以后能不能有前途还不知道。
可举人正好,嫁过去也有可能辛苦,但最多也就是没什么钱,权力小一点。一般不会差到什么程度。
毕竟若是在县里,举人老爷就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县令也得礼遇着。平日里有什么大事,也会请来一起商量着。若是再加上自家扶持,做个七八品的小官还是不难的。
若是未及弱冠就中了举,那就更值得投资一把了,最好这学子家里也没什么钱,就真是清贵了,以后女儿带着嫁妆,他们家得依靠着自己家,也不会受委屈。
这也是王家当初那么轻易就答应将王清婉这个嫡长女嫁到侯府的原因,王家也是世家,甚至比赵家更高一层的世家。
王家能看上简若泓,除了他是侯府嫡长子,以后王清婉是铁定的侯夫人这一个事实之外,简若泓未及弱冠就中举,以后很大可能中进士是更大的原因。
刚刚考中举人的简若泓脑袋上就差没标上前途无量这四个字了,更别提侯府家资富饶,进来只有享福的,没有受苦的。
当初简家祖父简叶文就是在二十岁高中探花,除了名师的教导,家人的敦促,以及良好的环境以外。
还有就是十分幸运,毕竟十九岁中举,二十岁考的正好是他擅长的题这个概率也是很小的。当初简叶文会试的名次大概是在二甲第四名,皇上看他年轻英武,这才提了做探花。
如今这位新出炉的探花郎沈修文没有简祖父的学习环境,还能在二十出头高中探花,当真是不可限量。
“我们家的亲戚里大概有礼部侍郎李家,他家的嫡幼女去年刚刚及笄,有意从新科进士中选一位。
方阁老家四孙女方鸣晨今年年初刚刚及笄,也看上了这位探花郎。方阁老向来喜欢书生,他家娶亲大抵都是这个路子的。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人人都爱大小  开局一把杀猪  (综英美同人  以爱为名by梦  我靠种田游戏  香江豪门幼崽  你还是杀了我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