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庶女只想吃瓜by寒苍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05
简若宁心道,那这可不是巧了嘛,到时候要是卫素婉嫁过去,这两家人可就是亲戚了,对于卫徛来说,果然是好亲事,妹妹嫁了过去,今后十几年都不用愁了。
“怎么没见辅国公府的人登门啊?”
这按理来说,男婚女嫁,是男方求娶,女方许嫁,一般情况下,求的那一方态度都会低一点。可如今辅国公府连门都不登一下,只能说明他们不太能看的上这门亲事。既然不太看得上,又为什么答应了呢?简若宁着实不明白。
不过没两天,简若宁就明白了,因为辅国公府登门了,并且,靖王妃还专门将她叫上了。
靖王妃若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如今都是不愿意见她的,专门将她叫上,估计是要去撑撑场子。
简若宁本来是不想去的,她不是很想见到靖王妃,可又想起了卫素婉,简若宁觉得,要不还是去吧,毕竟是她的婚事。
正院大堂上,靖王妃坐着,辅国公夫人也坐着,但是两人却并没有什么话可讲的样子,都是靖王妃问,辅国公夫人答,问三句,能是答一句已经算是多的了。
卫素婉见状,手指紧紧的抓着裙摆,有些尴尬,她想到,如今都这样了,以后呢?面对母亲,辅国公夫人都是这样的态度,那对她这个儿媳妇呢?卫素婉不敢想。
眼见厅堂上的氛围越来越严肃,越来越尴尬,卫素婉如今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好,她朝门外看了眼,瞧见嫂子来了,卫素婉攥着裙摆的手,终于放下了。
而辅国公夫人也觉得难受,她已经来了快半个时辰了,靖王妃说好要她儿媳过来坐陪的,如今却不见人,她只觉得靖王妃失信,对她的态度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卫素婉她也看了,是个好姑娘,不过年纪的确大了些,今年十八,明年出嫁,岂不是都十九了?姑娘家到这个年纪,都能说是个老姑娘了,靖王妃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如今才替女儿找婆家,也就是她觉得儿子还是孩子性子,要找个稳重点的姑娘压一压,要不然早就换人了。
如今辅国公夫人看着,觉得靖王妃和继子关系估计也不怎么好,思量着要不要算了,换一家或许对儿子更有利些,年纪大的姑娘要找,那还不是一大把,郡主又如何,偏远宗室的皇子皇女,过的还不如她家的庶子庶女呢。
靖王虽然不是偏远宗室,可他这个人,若不是天上掉馅儿饼,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他的儿女,除了自己出息的,自然也不会被人高看一眼。
正这么想着,辅国公夫人就瞧见了简若宁,当即起身到门口拉着她的手进来,亲亲热热的说道:“怎么这个时候才来,是我来的不巧了打扰你休息了?”
简若宁也寒暄道:“昨日下雨,不巧着了凉,来往了,请夫人见谅。”
“无妨无妨,这天气,有个头疼脑热的再正常不过了,你又刚生产,还不足半年,身子虚弱,可要小心的注意着,到时候落下病了,就难受。”
“若宁知道,多谢夫人关怀。”
而后,辅国公夫人拉着简若宁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话里话外还在打听看简若宁对卫素婉态度如何,简若宁自然是如实回了,辅国公夫人这才放心,连着夸了卫素婉好几句,说什么:“这孩子我一见就知道是不错的,稳重大方,细心妥帖,配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当真是浪费了。”
靖王妃瞧见气氛突然变好,也插话道:“哪里哪里,贵公子在国子监读书,等明年后年,帮上有名,夫人就等着享福吧。”
就这样,辅国公夫人又在靖王府里呆了大半个时辰,说了好些的话,才回去。坐在马车上,她也看出来了,简若宁对靖王妃虽然明面上算是恭敬,但是实际上却是爱答不理的,说明靖王妃这个继母,当的的确不咋样。
不过她也瞧出来了,简若宁对卫素婉还行,这就够了,靖王妃的态度有什么要紧的,靖王府里品级最高,权势最盛之人是卫衡,简若宁得太后青眼,是静安公主的挚友,经常出入皇宫去向太后请安的,他们两个人的态度才是最要紧的。
等到隆冬的时候,太后的病终于有所起色,简若宁也进宫去瞧了瞧,看太后已经能够坐起来自己吃饭,并且和静安公主说说笑笑好久,也不再咳嗽,就知道太后的病确实是好了不少。
可与之相反的是,皇上病了。
简若宁在简若容那里打听得来的消息,说是皇上自今年入秋开始和太后一样,也有一些小毛病,是风寒咳嗽之类的,皇上也就不太在意,虽然他身边的人都耐心细致地在照顾着他,尤其是容贵妃,几乎是贴身照顾。
但是皇上这一病仍然是病了挺久的,断断续续一两个月都没有好,一直拖到前几天下了一场雪之后,皇上的病忽然之间加重,竟然发起了烧。
江院首被紧急宣召入皇宫,为皇上请脉,只是他神色匆匆眉头紧皱,瞧着就不像是有好消息的样子,容贵妃站在一旁,很是着急的问道:“怎么样?皇上的病如何??”
江院首实在是觉得有些不好,可看着四周的人如此心急,只怕是这个消息说出来之后,局势会更加的紧张。不过他身为太医也只能说了。
于是江院首道:“皇上的病只怕是不太好,我现在开个方子,一定要看着皇上喝下去,能喂多少喂多少,隔一炷香就要检查一下皇上的情况。”
容贵妃听到江院首说的这些话也是沉默了,这不就是说皇上的病情很危急吗?她先是吩咐人照顾皇上,然后再连夜赶了一封信出来,吩咐亲信,一定要赶紧将信交给贤王。
简若宁提前知道皇上确实和她想的一样,今年自秋天起,身体就不太好,不过皇上发烧的消息,是凌晨得知这件事的。
因为皇上发烧是在夜里。所以容贵妃第一个通知的就是贤王。而贤王自然也知道局势的紧张,通知了他身边为数不多得用的武将卫衡,让他准备着。
卫衡得知消息的时候,就知道今夜是是睡不了了,亲了亲简若宁之后,叫醒了她,道:“皇上有些不太好,我得去准备着,我在王府给你留些人,杨嬷嬷也知道府内有藏身的地方,护好自己和孩子。”
卫衡连夜出了王府,简若宁也睡不着了,想着是不是就是今晚。若是皇上有个万一,那今天,必然会有一场厮杀。
她实在担心晔哥儿,于是让人将晔哥儿抱了过来,就放在她身边。
顺带的,简若宁还让杨嬷嬷以及竹筱吩咐下去,守好各处大门,做成外松内紧的样子。而自己,则是跟着杨嬷嬷一起去了卫衡所说藏身的地方。
简若宁都不知道靖王府还有这样一处所在。其实倒也不远,就在花园假山的下面。
原本靖王府的花园就很大,这个假山其实也不小。但简若宁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个假山里面居然还藏着一处山洞。
山洞里边甚至还放了许多吃食还有清水,虽然都是些干粮,味道不算好,但是简若宁看了看,都是能吃的,山洞里也算整齐,有床铺、桌子、凳子等等一些基本的家具。可见是经常有人过来打扫并且更换其中的东西的。
见简若宁惊讶,杨嬷嬷解释道:“一般情况下,这种大宅院里面都会有一处藏身的地方的。都是临时避难用的。”
简若宁其实倒不是惊讶于有这个东西,她知道古代会修这种东西,只不过是因为第一次见到,所以惊讶。
就这样简若宁跟杨嬷嬷,四个大丫鬟,还有晔哥儿以及两个奶娘一起躲了一整夜,然而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京城十分的平静,也不见有什么士兵。
不过简若宁还是谨慎地没有出去。直到早上辰时末(九点),卫衡送来了信,说是平安,简若宁才放心的跟着孩子一起出来了。
看着一无所知,甚至还在睡觉的傻大儿,简若宁也是笑了,可能也只有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无忧无虑的睡着吧。
简若宁将儿子交给乳母,终于放心的去睡了个觉,休息了一下。昨天晚上她一整夜都没有敢合眼,生怕会有危险。
如今简若宁觉得自己也算是体会到了夺嫡,争储究竟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了。
等到简若宁醒过来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今天早上的时候皇上就醒了,所以京城中蠢蠢欲动的各路人马才没有动静。
就这样皇上的身子一直是时好时不好,一直病着,一直也都没有什么起色,就和之前太后的病一模一样。
就这样,新的一年,到了。
这个春节,对于简若宁来说,还是挺高兴的,她三哥也回来了,估摸着,应该也是要留在京城的。
她还见到了三哥的女儿,叫英姐儿,一岁多,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肚子,小小的身子,摸着可舒服,比自家的傻小子可舒服多了,简若宁简直爱不释手。
简若宁也不明白,为啥小孩一胖就胖肚子,圆滚滚的,像塞了皮球,不过也因为是小孩,倒是不觉得难看,反倒是增添了一丝可爱。
简若宁初二回娘家的时候,可算是吃了顿团圆饭,虽然简家没躲过去京城的争夺,但是乐昌郡主倒是看的很开,道:“命里有时总须有,或许咱们家,就是要面对这么一糟呢?如今都回来了,也是开心的事情,就不要想着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了,开开心心的,过好这个年,才是最重要的。”
简和砚也道:“是,母亲说的对,全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最重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了年,皇上的病倒是好了许多,十五之后,又恢复了大朝。
简和砚和简若潇也都面见了皇上,他们两个回来是回京述职来的,如今三年已过,自然应该见见皇上,述职之后,皇上才能决定两个人之后的职位。
第一个去的自然是简和砚,多年在朝,如今也在外处理了各项事务,述职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皇上听完之后,就同意了户部老尚书的致仕折子,简和砚十分顺利的,升上了户部尚书,也算是站到了权力中心。
而前任户部尚书也很高兴,天知道这三年他是怎么过的,他一个六十多的老头子,处在户部这么重要的位置,那可不是谁都想吃一口,要不是他会躲,再加上皇上支持,他都不一定能撑这么久。
如今好啊,位置交出去了,担子也交出去了,到时候就算是贤王和武王打破头,都不关他的事情了。这人呐,最重要的不就是身后的名声吗?好好退了,以后儿子,孙子还能再来不是?要是像胡鸿羲那样,那儿子、孙子可都要恨死他了。
和简和砚的升官一起的是简若潇他也见到皇上,虽然和简和砚的时长不能比,但他也升官了,如今又回到了刑部,做五品的郎中。这已经算是连升两级了,简若潇很是满意,墨云姮也很满意。
就在皇上处理各种事务,让大家都觉得皇上的病已经逐渐的好转起来,觉得皇上马上就要开始像太后那样子变得健健康康的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在一月份的时候皇上又倒下了。
这次和之前不太一样,虽然太医竭力救治,但是皇上却神志不是很清醒。这可算是吓坏了容贵妃和贤王。
江院首在皇宫里住了整整一个月,皇上的病才逐渐又好转了起来。皇上的病情如此反复,江院首只能叮嘱到:“这次再别让皇上如此操劳了。”
可他却也知道自己是劝不住皇上的。大权在握几十年自二十多岁登上皇位之后,皇上没有一天是放得下手中的权利的。所以才会在自己病情稍微有所好转之后,就开始处于去年年末堆积的事务,结果又让自己的病情反复。
容贵妃自然是欣然答应。但与此同时她也十分的着急,皇上现在的病情看起来是有所好转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会像十几天前一样昏睡不起,神志不清。
万一有哪一天皇上忽然间就不行了呢?
如今皇上还并没有立太子,容贵妃实在是不知道皇上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早立太子不管是谁她都认了。
可如今这种情况她总是心存希望,自己当了几十年的贵妃,也没有混上皇后位置,万一呢,自己能当上太后,那自己这一辈子也算是值得了。
如今在这种情况之下,武王和贤王都争当一个孝子,就像是去年这个时候一样。可不同的是,去年他们算是全心全意的侍候着自己的父皇,如今却是旁敲侧击想要让他们的父皇尽早立太子。
武王自然是觉得自己去年立了那么大的功劳,这太子之位理应是自己的。而且我也不服输,觉得自己并没有比武王差,甚至在治国理政方面,父皇是更信任自己的。
大哥一介武夫,他只会打仗和底下的武将都是一样的,大昭并不缺会打将的武将。缺的是像他这样子会治国的皇子。于是也在暗示父皇尽早立太子。
可没想到皇上听到了这话之后却生气了。对两个儿子都发了很大的脾气。狠狠的骂了一通,还说到:“你们两个是不是巴不得朕早死,想要取而代之呢?朕还没死呢!”
武王和贤王自然是麻溜地下跪,并且大声地声称自己不敢。可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皇上发了一通脾气之后,病情就又加重了。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
而贤王这个时候也已经知道了父皇究竟在想什么,他不想死,就跟其他天下所有皇帝一样,想要长生不老,长长久久的大权在握。
可他不能,父皇的身体请款他最清楚不过了,他母亲容贵妃贴身照顾了这么多年,还能不清楚吗?七十岁的老人还有什么生机可言呢?不过是借着各种名贵的药材熬日子,吊着一口气罢了。
贤王这个时候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不应该想着让父皇立太子,万一父皇一直都不立太子怎么办呢?那自己就永远不可能登上自己想要的位置。
他的大哥,武王他是知道的,他这个人狠辣无情,刀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命。如果自己败了,决计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他争了这么多年,之前是和太子,如今是和大哥,到如今了,他都四十多,奔着五十去了,居然还在争,又有什么意思呢?
贤王觉得他不能够这样子坐以待毙,他要先下手为强!
作者有话说:
《博雅》晔,明也。
第169章 终了
贤王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先下手为强,那就不会再犹豫,他开始联络自己能用的上得人,开始准备,他要做好准备,做好完全的准备。
贤王知道,本身他的手下能用的武将就少,能用到的人也少,这也是他一直都不想要和大哥硬拼的原因,他很有可能失败。
但如今真的到了这种地步了,贤王觉得不得不拼了,不拼,以父皇的想法,他是很难立太子的,到时候还是个死,还不如他死前挣扎一下,拼一把,说不定就能赢呢?
并且,贤王觉得,自己还应该出师有名,他还是很注重自己的名声的,弑兄杀父这样子的罪名贤王不想担,那就只好将这个罪名推给他的好大哥了。
反正他暴躁易怒的性子也不是第一天了,说是他等的着急了,又或者是他错听了消息,说是父皇想要传位于他,他的好大哥生气也是正常的不是吗?
到时候,他再带着人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救驾,救驾过程中,射杀武王,再说父皇也被武王吓的直接猝死,也是很正常的吧,到时候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当皇帝了。
贤王的计划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计划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真正要实施起来还是很困难的,首先就是要有人。
对此贤王搜罗了一下自己身边可用的人发现除了卫衡之外的其他人凑在一起也才跟卫衡差不多。
于是贤王觉得自己这一仗一定要快,最好能够在一天之内解决掉,要不然武王反应了过来他就没有机会了。
最好杀武王一个措手不及。而卫衡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却是大哥的仇,可以报了。
对此,卫衡自然也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简若宁。简若宁听完之后沉默良久,其实她倒也是知道有这一天的,但是却并不知道这一天来的这么的快。
简若宁只希望卫衡能够成功。若是不成了今后的下半辈子……简若宁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去想这些事情了。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
可能是因为江院首的高超医术以及容贵妃悉心的看护皇上倒是好了许多。虽然跟以前的情况不能比,但好歹是清醒了,过来能够自己吃饭,虽然醒来了之后还是会不停的咳嗽,但好歹人是醒了。
于是就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日,皇上还亲自去拜了拜神,说是感谢上天保佑,他病好多了,虽然只是在皇宫内举行的仪式,但是也可以说明皇上身体确实是好了很多。
贤王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能够迷惑人的时机。于是就在二月二过完之后的第三天,起兵了。
二月初五,简若宁提前带着孩子躲到了假山之中。
如今的靖王府四周都有军士看着,这些人是卫衡特地留下的,都是上过战场,但是后来又退伍了的。虽然退伍了,却也是一把好手,所以将整个靖王府看的严严实实的,各处也都有守卫,决计不会让人攻进来。
靖王还很奇怪,为什么大晚上的自己的儿子就把府给围了,还不能够随意走动。他还想去看新纳的窈娘呢。
靖王妃也很奇怪,她还想着明天给卫素婉再准备一下嫁妆,想要让辅国公府看得起她。然后就被告诉说是明天不允许出去。
他们两个人正想着要闹一闹,就听到了外面街上不同的声音。阵阵马蹄声传来,谁都能猜到这是因为什么。
再往天上一看,远处可见火光,靖王顿时吓得不敢出去,躲在自己的屋子里面让小厮围着院子,怕的不行。
靖王妃也一下子就明白了,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和靖王一样躲在自己院子里边,让底下的人守好院子,护着自己。
不过三炷香的工夫之后,靖王妃安定了下来。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还有女儿。于是赶紧派人去找儿子。也派人去跟卫素婉那边传了个信儿,让她好好待在屋子里面,不要出去。
派去卫素婉那边的人很快就回来了,说是在半路上碰到了郡主正往这边过来,就跟着一起到了正院。
卫素婉一见到母亲安好,也是放下了心:“娘咱们就躲着吧,我看嫂子安排的很好,二哥也留了一些人,咱们家又是王府,墙也比其他人家砌的高一些,咱们会没事儿的。”
但是靖王妃却仍然不放心,道:“你知道你哥哥去哪里了吗?我怕人去寻你哥哥,那人却迟迟不回来。”
卫素婉算了算时辰安慰道:“母亲,你先别急,哥哥的院子在前边,找人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咱们暂且等等,只要哥哥还在王府内就不要紧。”
不过靖王妃其实也知道自己儿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德性,所以她其实最担心的是卫徛在不在王府,若是不在王府的话,现在外面乱成那个样子,万一儿子出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办呢?
靖王妃紧张的手脚都发麻了,生怕听到消息说是儿子不在王府。又一炷香的工夫过后,派去前院找卫徛的人终于回来了。
只是身边未见卫徛,卫素婉当时就觉得不好,只怕是哥哥不在王府,果然,那嬷嬷道:“回王妃的话,奴婢在前院找了好久,只是并未见四爷,又询问了四爷院子里的小厮,都说是王妃最近叮嘱他好好做,所以四爷一早就出去上任了。”
卫徛自从去年擅自回来,就只能官复原职,仍旧去城门处报到,他很是不愿意,但最近被母亲催了,虽然不情不愿的,但是也只能去了。
靖王妃听到这话,腿瞬间就软了,她是叮嘱卫徛,最近要好好表现,想着儿子去年擅自回京城,如今已经半年多了,这事也应该过去了。他妹妹又即将嫁人,他好好表现一段时间,让人家提携提下卫徛,将他从城门处调离。
可谁知道会是今天呢?如今卫徛人在外边,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想到儿子有可能回不来,靖王妃一下子受不住,直接给晕了过去。
战火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两天,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简若宁也出来了,虽然之前她已经备好了三四天的菜肉,如今府内就算是关着门也不愁吃喝,但是街上的消息她还是需要打听清楚的。
街上人还是很少,但是起码不再有兵士了,武王府所在的那条街情况最严重,说是血流成河也不为过,再就是贤王府了,周围的几座王府也都有被波及到。
靖王府虽然也是王府,可能因为当初建的偏僻,倒是躲过了一劫。
一天后,卫衡回来了,简若宁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贤王决定先下手为强,收拢了京城卫戍军还有几个城门,让自己的人趁着夜色进来了,和宫内容贵妃里应外合,决定逼宫。
但是他也要师出有名,他决定将罪名安在武王身上,就说是武王不知道从哪儿听到的消息,说是皇上要立他为太子,于是武王决定带兵谋反,自己是为了清君侧。
于是贤王真的派人去传了这消息,只不过说的很含糊,且只说是可能,说是有人听到的,是在武王府里扎根二十年的细作传的消息,可能是因为贤王对武王的了解的确很深,武王相信了,真的带兵反了。
武王的人进展很顺畅,因为贤王给他放水,容贵妃也很配合的让武王进了皇宫。
就在这个时候,早就埋伏好的贤王的人和武王的人干了起来,贤王的人准备充足,直接打算乱箭射杀武王。
武王虽然一力抵抗,但是面对漫天箭雨,却也是无能为力,被乱箭射中,从马上跌了下去。
这时贤王十分高兴,和他作对十几年的人没了,他就要登上皇位了,贤王很高兴,直接下令直接血洗武王府。
而等贤王要进乾清宫杀了皇上的时候,他却发现,他的父皇不见了。
等到兵败的时候,贤王束手就擒,才发现,自己中计了。
原来卫衡一早就将消息告诉了太后和皇上,皇上这几日情况还算是不错,虽然听到消息勃然大怒,但是仍然是靠山参以及江院判的扎针撑了下去,提前准备了这场兵变。
所以在武王的人进皇宫的时候,皇上和太后就已经藏了起来。容贵妃也被皇上下令斩首。
简若宁听到这个结局很是唏嘘,却仍然有所疑问:“皇上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武王去死吗?”
卫衡摇摇头,却又点头,让简若宁看不明白他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最后卫衡才解释道:“皇上自然是不想要让武王死的,可在武王被贤王误导,真的要逼宫的那一刻起,在皇上心里,武王就已经不算是儿子,而是造反的谋逆之人了。等到他真的带兵进了皇宫内,死亡于他,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那接下来怎么办?皇上可说了要传位于谁吗?”
卫衡顿了顿,虽然他本意没想到这里,但是当时的情况他也没有反驳的余地,卫衡整理了一下语言,道:“皇上说,要传位于父王。”
“谁?”简若宁震惊了,靖王?
卫衡大致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皇上下令,处死贤王,而后,皇上就坐在椅子上,觉的不行,他还是得立一个太子才行,他有六子,老大被乱箭射死、老二发配边疆、老三被自己处死。
现在剩下三个,一个只会花天酒地的老四,一个尚未及冠,才十六,调皮捣蛋,捉弄宫人,被师傅责骂,却仍旧不知悔改,然后被骂草包,且生母出身微贱的老五,一个才七岁,什么都不明白的老六。
皇上实在是选不出来,而后他抬头,本来想要求助自己的母亲,却骤然看见了卫衡,心想,这不就是现成的继承人吗?
英勇善战,和老大一样,却还忠君爱国,知道忠于皇上,忠于自己,冒着风险,不要从龙之功,将贤王谋逆的计划告诉了他。仔细想想,皇上忽然觉得卫衡是个好选择。然后就直接立了老四靖王为太子,靖王世子卫衡为太孙。
想了想老四的缺点,皇上觉得有许多女人根本不算是缺点,帝王,哪一个不是三宫六院的?听说靖王府子女众多,挺好,枝繁叶茂,是有福气的样子。
他只生了六个还是太少了,要是皇子多,如今他也不用发愁了,皇上想了想,往圣旨上盖上了章。
这一切,在卫衡的眼里,则是,皇上想要立太子,不知道立谁,朝外边看了看,也不知道看什么,就立了他父王。
若是卫衡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只怕会这样想,他并非是不要从龙之功,他只是想要让贤王死,想要为大哥报仇。
简若宁听完之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靖王成了太子,最后只能觉得,皇上估计也是没得选了,矮子里边拔高个,用排除法,老六太小不能立,老五虽然年纪可以,但是出身太低,又太过草包也不行,那就只剩靖王了。
简若宁实在是感叹,这武王、太子、贤王斗了几十年,居然被从来都没有争过的靖王打败了,天意弄人啊。
就在简若宁感叹的时候,卫衡忽然说:“你收拾东西吧,咱们得去皇宫。”
简若宁道:“是得去皇宫一趟,我得去看看太后,也不知道她老人家如今怎么样了,这么大的事情,太后这年纪,可不容易呢。”
“不,我说的是收拾所有东西,搬去皇宫。”
等等,简若宁忽然之间明白了一件事,靖王是太子,所以要搬去东宫,卫衡是太孙,所以也要跟着去皇宫,这回不是早上过去,晚上回来,这回是住在皇宫。
这也就意味着,她很有可能,要当皇后了?
如果不出意外,晔哥儿会是下下下任皇帝?
作者有话说:正文完结啦!撒花花!会有番外,不定时更新,谢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