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冠六宫(清穿)by春风序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2
宁欢脸上的笑意亦是真切了许多,她的目光落在柔惠身上,又落到柔惠身旁同样激动欢欣的颖嫔、婉嫔和容贵人身上,她们都在真诚地为她而高兴。
宁欢心下柔软,声音亦很是柔和:“好,多谢庆妃。”
柔惠祝酒后便坐下了,只是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
柔惠坐下后,颖嫔和纯贵妃都欲先起身朝着宁欢祝酒,谁知太后却先了她们一步。
“皇后。”太后笑着唤道。
听到太后出声,哪怕颖嫔已经站起来,也立马坐下了。
比不过比不过。
宁欢霎时看向太后,她弯起唇角:“皇额娘。”
太后神色温和地笑道:“今日皇后双喜临门,哀家也很高兴,哀家便祝皇后生辰吉乐,平安健康,万事顺心。”
太后虽没有说什么辞藻华丽的祝词,但这却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朴素也最真诚的祝福。
乾清宫中的众人看着皇太后这般疼爱皇后,竟以皇太后之尊向皇后这个晚辈祝酒,皆是咂舌。
皇太后当真是极其疼爱皇后的,皇后还是嫔妃时,皇太后便能帮着皇后躲懒,时常将破例地皇后带在身边,百般宠着皇后,后来册立皇后为皇贵妃时,也是皇太后一力支持,甚至毫不客气地打发了一众求上门的老宗亲。
如今皇后终于正位中宫,皇太后对她的喜爱也始终未变,这一句句最简单却最诚挚的祝福,无不彰显着太后对皇后深重的疼爱。
众人觉得,皇太后怕是真的将皇后当作女儿来养了,她待皇后甚至比待皇上还要亲近。
这个认知让众人皆是咂舌,再度认识到了皇后的地位有多稳固。
宁欢笑意盈盈地看着太后:“臣妾谢皇额娘。”
等宁欢饮下太后的祝酒,皇帝也看向宁欢:“朕也要和皇后共饮一盏。”
宁欢嗔笑地看着他,而后狡黠道:“臣妾的荣幸。”
看着她这般娇俏明艳的模样,皇帝哑然失笑。
他又神色温柔地看着宁欢:“朕祝朕的皇后千秋长乐,一生平安健康,无忧无虑。”
同样是最质朴的祝福,但宁欢也深切地感受到其中饱含的爱意与温柔。
她不禁便弯起唇角:“你已经做到啦。”
极轻极快地说了这句话后,宁欢又眨了眨眼,嫣然笑道:“臣妾多谢皇上。”
皇帝自然是将她两句话都听清楚了,他眉眼间的笑意也愈发浓了,神色柔软得不行。
若非席位阻隔,他真想立刻便将他的乖宝儿拥入怀中。
等皇帝和宁欢祝酒后,以纯贵妃为首,后宫嫔妃和前来参加千秋宴的宗亲福晋们,也开始依次向宁欢祝酒。
今日是这样大喜的日子,宁欢都没有拒绝。
当然,也是因为她的酒壶中都是清甜的果饮,她才敢来者不拒。
但总之,今日这一场千秋宴,众人都很是和乐便是了。
千秋宴结束,皇帝和宁欢回了养心殿。
沐浴后,宁欢慵懒放松地倚在皇帝怀中。
她轻笑:“这就是你给我准备的惊喜?”
皇帝抱着宁欢,温柔笑道:“宝儿不喜欢吗?”
宁欢看着他,顺从心意地笑起来:“喜欢,当然喜欢。”
她还有些惊奇:“我竟然就这么做了皇后了,我怎么觉得这么不真实呢?”她从皇帝怀中坐起来,还摸了摸自己的脸。
看着她这般娇俏烂漫的模样,皇帝竟也忍不住笑起来。
是啊,都做了皇后了还这般纯稚娇俏,果真是他的宝儿。
这也说明他的确做到了他当初所言,好好地爱护她,保护她吧,皇帝心中很是满意。
他摸了摸宁欢披散而下的长发,半是揶揄半是认真地道:“那咱们再去外面走走,你再听听宫人们是如何称呼你的,可好?我的皇后。”
宁欢霎时忍不住笑起来,她嗔怪地看着皇帝:“也只有你做得出这样的事儿,我才不要。”
皇帝含笑道:“好,听皇后娘娘的。”
听着他一口一个皇后,宁欢到底忍俊不禁。
她一下便扑到皇帝怀中,娇声嗔笑道:“好了好了,真实了,你就别说了。”
皇帝稳稳地接住宁欢,神色温柔而纵容地笑着。
他又说起另一件事,“宝儿,等你的立后大典过后,咱们便搬到乾清宫和坤宁宫去如何?”
宁欢霎时从皇帝怀中抬起头来,她有些讶然地看着皇帝:“坤宁宫?”
作为内廷三大宫,坤宁宫自建起之日便是为皇后所居,能住进坤宁宫的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后,所以册立皇后才有正位坤宁一说。但是自雍正起,雍正搬去了养心殿,皇后也跟着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只保留了祭祀的功用。
没想到皇帝如今竟又要搬回乾清和坤宁两宫了。
皇帝温声道:“你不是很喜欢天地一家春吗,我也觉得养心殿和永寿宫太小了些,坤宁宫虽然没有天地一家春宽敞,但总比永寿宫宽阔,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坤宁宫更好。再者,我的宝儿正位中宫,我也觉得还是坤宁宫更衬你的身份。”
他钟爱的姑娘,无论是在哪方面,都该拥有这天下间最好的一切。
宁欢哑然地看着皇帝,而后她却也忍不住笑起来:“也好,那咱们便住回乾清宫和坤宁宫去。”
她的确更喜欢宽敞的天地一家春,但住在养心殿和永寿宫也无所谓,也不差什么。不过既然皇帝提了要住回坤宁宫,她当然不会拒绝。
皇帝抱着宁欢,柔声道:“好,咱们搬回去。”
宁欢满意地弯起唇角,而后便兴致盎然地开始畅想:“永寿宫虽然小了些,但是一应的布置我还是很喜欢的,日后坤宁宫也可以照着永寿宫的布置来。”
皇帝颔首:“好。”
“还有海棠。”宁欢想到这个关键的问题,立马看向皇帝:“坤宁宫也要种上满宫的海棠!”
皇帝笑道:“当然,我会命人将永寿宫的海棠全部移到坤宁宫去。”
宁欢道:“直接从宫外再移植些海棠去坤宁宫不就好了?”
皇帝却道:“不,我希望宝儿的坤宁宫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宁欢忍不住笑起来,她搂住皇帝的脖子:“好吧,都随你。”
只要有海棠便好,旁的她都无所谓。
皇帝满足地弯起唇角。
但宁欢却又想到什么,她有些苦恼:“可是工匠们来移栽海棠树,动静必然不小,我还怎么在永寿宫住啊。”
皇帝却是有些忍俊不禁:“不住永寿宫便是,宝儿,你忘了你有多久没有回永寿宫了?”
皇贵妃本就可以长居养心殿东耳房,自宁欢成为皇贵妃,回宫后便光明正大地一直住在养心殿。
后宫都觉得顺理成章,只是她们不知道宁欢住的不是东耳房那个小殿,而是一直和皇帝同住宽敞的后殿。
听到皇帝的话,宁欢霎时嗔了皇帝一眼,她一脸理直气壮:“还不是你缠着我!”
皇帝忍不住笑起来,却到底顺从道:“嗯,是夫君缠着我的乖宝儿。”
宁欢果然满意,她又问皇帝:“那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皇帝道:“一切都依着宝儿的喜好来,我只想着在乾清宫和坤宁宫都建一个温泉池,你不是喜欢吗?”
宁欢霎时眼眸发亮,她搂着皇帝的脖子,欣喜道:“好啊,我差点都忘了。日后不去园子,不去汤泉行宫,咱们也能泡温泉了。”
看着她这般欢喜的模样,皇帝脸上的笑意也更浓了些,他柔声答应:“嗯,只要宝儿喜欢便好。”
想着日后宽敞舒适的坤宁宫,宁欢便忍不住伏在皇帝怀中娇声撒娇:“我的夫君真好。”
皇帝的神色愈发柔软,而后他抱着宁欢从榻上起身,低笑道:“既然知道夫君好,夫君的乖宝儿是不是该回报夫君一二?”
宁欢霎时娇娇地嗔了皇帝一眼,但她也没拒绝。
皇帝愉悦地弯起唇角,大步抱着宁欢往床榻走去。
皇上大修乾清和坤宁两宫的消息,很快便在前朝后宫传开。
虽说雍正爷自己不住乾清宫,也不再让皇后住坤宁宫,但这两宫本就是帝后的居所,此刻皇上作为帝王,想带着皇后再度搬回乾清宫和坤宁宫也实在合情合理,倒也没人会反对。
只是众人对这位新后的地位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从前皇上和孝贤皇后住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也过了这么多年,从未提过重新启用乾清和坤宁两宫的事,可是怎么到册立第二任皇后以后,皇上便要搬回乾清宫和坤宁宫了呢。
这是为什么,是为了谁,实在不言而喻。
皇后虽是继后,可皇上待她的爱护早已远胜他曾经的元后孝贤皇后,甚至说是远胜自大清开朝以来的历代皇后和宠妃也不为过。
皇上待孝贤皇后是敬重,待如今的皇后却是更深厚的爱重,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
皇上将新后一个包衣出身的官女子,一路扶持到中宫皇后的位置,这么多年待皇后的宠爱和回护也丝毫不减,这又是何等深厚的情意。
一时间,众人皆是感慨,对宁欢也更是恭敬叹服。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就正文完了,嘿嘿嘿
①清实录大乱炖
乾隆十五年,三月初三,阳光明媚,海棠盛放。
今日,将在巍峨庄严的紫禁城中举行皇后册封嘉礼。
天不亮宁欢便起身开始梳妆准备。
首先是穿戴朝服,先是正红色织金寿字缎朝裙,裙摆处用以石青行龙妆缎,而后便是明黄色朝袍,朝袍上绣金龙纹和五色云纹,中无襞积,下幅为八宝平水纹。最后穿戴石青色的朝褂,朝褂通身以金线绣各式龙纹,以五彩丝线绣流云纹、海水江崖纹和万福万寿纹,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①
整套皇后朝服绣工精美绝伦,纹样金光熠熠,这一丝一线无不彰显著大清皇后母仪天下的雍容与尊贵。
因为是夏朝服,是以已是制得极其轻薄,但这一层层地穿戴下来,宁欢还是忍不住咂舌道:“还好册封大典不是在夏日,要不然还不知要热成什么样儿。”
她这句话一出,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坤宁宫内殿,霎时轻松不少。
杨氏正小心地为宁欢整理着朝服,听到这话,不禁好笑道:“娘娘……”
今日杨氏将会担任宣册女官,亲自宣读册立宁欢为皇后的册文。
宁欢哼笑道:“本来就是。”
杨氏看着宁欢,一时也是哑然失笑,但更多的还是欣慰。
这么多年过去,她的女儿都已经是最尊贵的皇后了,这娇俏烂漫的性子却一直没有变过,甚至还娇气愈胜从前,可见皇上将她护得有多好。
等宁欢穿戴好朝服,开始梳头时,为宁欢梳头的却不是梳头宫女和杨氏。
圆团儿从外间引了一位中年岁数的福晋进殿。
看到这位面容喜庆、笑意可亲的福晋,宁欢和杨氏都有些讶然。
福晋朝着宁欢行礼:“奴才索绰罗氏参见主子娘娘,主子娘娘万福金安!”
宁欢微微颔首:“福晋免礼,圆团儿,快扶福晋起来。”
圆团儿连忙应了,在福晋谢恩后,他便扶着福晋起身。
福晋笑着看向宁欢:“奴才奉皇上之命前来替主子娘娘梳头,还望主子娘娘莫要嫌弃。”
宁欢虽还有些云里雾里的,但听着福晋这般说,面上便笑起来:“怎会,那便有劳福晋了。”
福晋含笑上前,动作轻柔地开始为宁欢梳头。
一边梳,福晋一边声音柔和祝福地念道:“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宁欢愕然地看着铜镜,终于明白了皇帝为何特意让这样一位年长的福晋来为她梳头,原来是这位福晋是全福夫人的身份。
全福夫人都是六亲皆全,儿孙满堂的有福之人,按照婚俗礼仪,全福夫人都会为新嫁娘梳头,以求新婚夫妇未来吉祥如意。
这一向都是新娘的母家准备的,但是宁欢已是宫妃,如今又是封后大典,自然和一般的新嫁娘不同,宁欢便也没想过这些,谁知皇帝反而为她准备好了一切。
宁欢的一颗心简直又酸又软。
再看铜镜,宁欢从镜中也能看到的玉棠玉琼和宫人们皆是笑容满面地看着她。
看来她们都是知道的,宁欢一时真是又嗔怪又好笑。
她又不禁偏头看向一旁站着的杨氏,软声唤道:“额娘……”
杨氏竟是眼圈儿都有些红了,没想到她不仅能亲自担任女儿立后大典上的宣册女官,还能算是亲眼看着女儿“出嫁”一回。
杨氏到底忍不住握住宁欢的手,她努力忍住眼中的泪意,笑道:“主子娘娘,奴才为您高兴。”
皇上竟然在这足够隆重盛大的立后大典中加了大婚的礼节,这是对宁欢何等的爱重,杨氏如何能不高兴。
宁欢看着自家额娘这般模样,竟也忍不住红了眼。
此刻,她仿佛真的是从家中出嫁,即将嫁给皇帝一般。
见宁欢红了眼,握着宁欢长发的福晋忙笑着哄道:“今日可是主子娘娘大喜的日子,皇上待主子娘娘又有如此真心,主子娘娘该高兴才是。”
一众宫人女官也连忙劝起来。
宁欢到底忍住泪意,高高扬起唇角:“对,我该高兴才是。”
全福福晋为宁欢简单地梳了梳头,最后的发髻还是由梳头宫女来梳。
而后便是穿戴彩帨、石青绣金龙披领,挂东珠朝珠三盘,再以赤金领约压领。缕金的领约上饰东珠珊瑚,领约两端的明黄丝绦缀着绿松石柔顺地垂下。
最后便是戴金约和皇后朝冠。
皇后朝冠以青绒为底,缀朱纬,顶上是三层金凤,顶尖镶大东珠,每层都冠以东珠和金凤,朱纬周围亦是缀满七只金累丝金凤,后又缀金翟,翟尾垂珠,五行二就,中贯金累丝嵌青金石结,金累丝珊瑚坠角。朝冠后为护领,垂明黄丝绦,末缀宝石珊瑚,以青缎为带。
作为皇后的朝冠,自是华美尊贵至极,但整顶皇后朝冠都是以纯金和宝石打造,宁欢顶上这么一顶货真价实的纯金皇后朝冠,只觉脖子都要被压折了。
不愧是皇后的朝冠,无论是华美程度还是分量,都远超她曾经戴过的皇贵妃、贵妃朝冠。
宁欢轻吸一口气:“好沉啊……”
她再也不敢说皇帝摘个朝冠还要人服侍太夸张了。
听到宁欢这话,殿内的众人又不禁笑起来。
多少人穷极一生百般谋求都求不来的皇后朝服朝冠,到他们的皇后娘娘这儿,便不是热就是沉了。
玉棠笑道:“主子习惯习惯便好了,日后每逢年节,您还得穿戴朝服冠陪皇上祭祀天地呢。”
听到这话,宁欢霎时觉得眼前一黑,竟有些欲哭无泪。
这一国之母万人之巅的位置也不是这么好坐的啊。
玉琼在一旁促狭道:“主子,这可是多少人想穿都穿不了的,您就忍忍罢。”
圆团儿也嬉笑道:“奴才觉得还是这身皇后朝服最衬主子,主子穿着这身凤袍真是将母仪天下的气度和风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还认真地竖了一个大拇指。
一听这话,殿内的众人皆是认可地点头。
他们的皇后主子从来都适合这样华美的打扮,这一身华贵至极的皇后朝服当真是将她衬得容貌极盛,也明艳雍容至极。
听到二人这插科打诨的话,宁欢忍不住笑着睨了他们一眼。
而后,宁欢却也仔细打量落地镜中的自己。
看着镜中头戴华贵金凤朝冠,身穿华美繁复皇后朝服的自己,宁欢的确有一瞬的哑然。
她今日便会真真正正地成为皇帝名正言顺的妻子,正位中宫。
曾经以为此生大抵都不可能实现的事,在今日便要真正地落定了。
宁欢笑了笑,而后又看向一旁的杨氏。
宁欢娇俏问道:“额娘,我这样穿好看吗?”
杨氏定定地认真地凝视着宁欢。
她曾经担任过孝敬宪皇后册立嘉礼上的宣册女官,本以为足够荣耀一生,却没想到此生还能有这样大的荣幸,能再担任一位皇后的宣册女官。
而这次,她将宣册的皇后,是她的女儿。
他们家出身不显,何时想过会有这样的荣耀,原本当宁欢被皇上册封至贵妃之时,他们一家人早已感恩戴德地知足,却没想到女儿竟然还能有这样大的造化!
一国之母,大清的皇后啊,她的女儿竟然真的登上了这个天下女子中最尊贵的位置,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杨氏看着面前大妆朝服,雍容威仪的女儿,简直又激动又欢喜。
她不住地笑着点头:“好看,好看!娘娘穿着这样一身朝服,当真是尊贵雍容,风华无双。”
宁欢心满意足地弯起唇角。
坤宁宫外,内銮仪卫已将仪驾、卤薄陈设于坤宁宫阶下及宫门外,内监设丹陛大乐于宫门内,设节案、香案,金册金宝案,再设皇后拜位于香案前,宫殿监率内銮仪校预候于景运门。
即至吉时,皇帝在太和殿阅金册金宝毕,册宝被放入彩亭内,正副册使既承命出,由协和门中门至景运门外,由正使节授予内监,内銮仪校接抬册、宝亭至坤宁宫门外。之后,内监依次手捧金节、金册、金宝由中门入宫。
吉时到,坤宁宫外的丹陛大乐作,奏承平之章。
听到宫外传来的恢弘乐声,引礼女官便恭敬道:“主子娘娘,吉时已到,该出内宫迎金册金宝了。”
宁欢轻轻的呼吸了一下,神色端庄地颔首:“好。”
宁欢身着皇后朝服冠,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于坤宁宫外迎金册金宝,等册宝经过后,才随之重新回到坤宁宫。
坤宁宫内,内监将金节陈放于中案,册文和宝文陈放于东案,陈放毕后便退出,丹陛大乐随之停止。
接着,引礼女官引着宁欢在站在拜位的北面,侍仪女官四人立于拜位左右,宣读女官二人立于东案之南。
此时,引礼女官朗声奏:“跪——”
宁欢于拜位跪下。
引礼女官朗声再奏:“宣册——”
杨氏作为宣读女官就案,她展开手中明黄的册文,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乾继照以作明,诞膺福祚,坤承天而正位,外治恒资于内职,家邦之化斯隆,惟中阃之久虚,宜鸿仪之肇举,爰稽茂典,用协彝章。咨尔摄六宫事皇贵妃魏佳氏,德着诚庄,性昭淑顺,柔嘉维则,班初亚于三宫,式礼无愆,秩洊升于九御,六五叶黄裳之卜,欢奉萱闱,千亿开朱芾之占,喜宜兰殿,昔笃生夫睿哲,兆协横庚,今懋建夫元良,秉德恭贤,信可嗣音于椒殿。
式遵慈谕,恭奉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祇承懿训,表正掖庭,虔修温凊之仪,洽观心于长乐,勉效苹蘩之职,端礼法于深宫,逮螽斯樛木之仁恩,永绥后福,覃茧馆鞠衣之德教,敬绍前徽,显命有光,鸿庥滋至。钦哉。”
杨氏宣读册文毕,到底没忍住悄然看了阶下端庄跪着的宁欢一眼。
看着面前身着皇后朝服冠,容姿明艳昳丽,气度雍容华贵,凤仪威严的女儿,杨氏悄悄红了眼眶。
她心中高兴地想,宁儿当年入宫之前促狭地说她这一生不会吃苦只吃甜,竟是真的。她知道,她的女儿必将如她的名字一般,注定一生金尊玉贵,清宁欢喜。
但这饱含爱意的一眼也不过一瞬,没人察觉到杨氏的动作和复杂的心绪。
杨氏又将册文授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朗声道:“受册——”
而后女官便将册文奉送给宁欢。
宁欢接过册文,转交给侍左女官,女官跪接后,将册文陈放于西案。
而后便是宣读宝文,宁欢受宝文,仪式与宣册之礼相同。
最后皇后金册金宝都陈放完毕后,引礼女官朗声奏:“兴——”
宁欢便从拜位起身。
丹陛大乐又开始奏乐,作仪平之章。
随后,宁欢于案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礼毕,宁欢起身立于东面。
内监紧接着进至中案,捧节出。
宁欢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在坤宁宫外右侧目送内监捧着金节出去。
内监捧节离去后,大乐止,宁欢重新回到坤宁宫。
至此,册立皇后礼成。
等吉时一到,宁欢便将前往太和殿接受万人朝贺。
太和殿广场已经一切准备停当,钦天监官报告吉时已到,引礼女官和福晋们便请宁欢乘舆出坤宁宫,同时午门鸣起钟鼓,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
在恢弘大气的鼓乐声中,皇后舆辇于太和殿广场前降舆。
宁欢下凤舆,大乐声止。
此时,銮仪卫官朗声赞:“鸣鞭——”
丹墀下随即三鸣鞭。
“啪——”
长长的鞭子沉重有力地落在太和殿的汉白玉石台上,鸣鞭声清脆高昂地回响在整个紫禁城中,肃穆而震撼。
而后,丹陛大乐也奏起庆平之章。
宁欢下了舆辇才发现,皇帝竟然不是在丹陛之上等着她,而是在丹陛之下。
他似乎是想牵着她的手一同步上丹陛,陪着她一同走上那巍峨的太和大殿,或者说,走上那万人之巅。
看着丹陛之下的皇帝,宁欢极力压住想要高扬的唇角,极力在这万众瞩目之下保持端庄雍华。
在恢弘壮阔的庆平之章大乐声中,宁欢一步一步走向皇帝。
终于,她走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她,看着这样身着皇后朝服朝冠,明艳无双,凤仪雍容的她。
这一身华美繁复的皇后朝服冠,果然比六年前他们“大婚”时,她穿的那身正红色的凤袍还要美丽。
皇帝神色温柔地笑起来:“朕的皇后今日极美。”
宁欢脸上端庄的笑容更真切了几分,唇角高高扬起。
皇帝看着她,温柔而宠溺地笑着。
他朝着宁欢伸出手,神色温柔而认真:“宁姑娘愿意嫁与我为妻吗?”
宁欢愕然地看着他,差点没绷住脸上端华的神色。
她忍住下意识打量四周的动作,好气又好笑地嗔怪道:“你在做什么!”
居然在封后大典上问这样的问题,难不成封后大典都到这一步了,还能因为她不愿意就取消不成。
皇帝的神色却是变也未变,只是含笑道:“今日是我正式迎娶宁姑娘的日子,当然要先问一问宁姑娘的意思。”
宁欢听得忍俊不禁,心中却是一片柔软。
正式迎娶她啊……
虽然她初初晋封时,皇帝已经送过她一场婚礼,可是那时候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甚至是私下悄悄举行的婚礼如何能比得了今日。
的确,今日这个盛大隆重、光明正大的皇后册封嘉礼才是他们正式的大婚礼啊。
想到这儿,宁欢心下更是愈发柔软,她将手递给皇帝,嫣然笑道:“愿意,我当然愿意。”
皇帝眉眼间的笑意也愈发浓烈,他牢牢地握住宁欢的手:“好,我此生唯钟爱我的宁欢一人,必定永远待宁欢一心一意,珍之重之。”
宁欢明艳地笑起来,由皇帝牵着她的手,和他一同从左侧的汉白玉台阶走上太和殿。
他们俩在这样隆重肃穆的立后大典上还能有空柔情蜜意,可是却苦了一旁的百官和礼官们。
见皇帝和皇后终于走上台阶,不远处心中百般慌乱的百官和礼官们才深深松了一口气。
皇上非要破例,坚持要到丹陛之下亲迎皇后也就罢了,没想到迎了皇后不立刻走上太和殿,还要先和皇后说些什么。
他们站得不近不远,正好听不见皇上和皇后都说了什么。
但他们能看见啊,看着皇上一直伸着手,皇后也不见回握,可把他们给吓得不清,生怕出什么岔子。
还好还好,这两位祖宗终于牵着手笑容满面地走上太和殿了。
在恢弘磅礴的大乐声中,皇帝和宁欢一起走到太和殿前,并肩而立。
恭候在大殿外的众嫔妃、公主、福晋、内外命妇们都不由自主地看向皇帝身旁国色无双,凤仪雍容的年轻皇后。
她们的神色恭敬而感慨。
二十四岁的大清皇后,她是多么的年轻,多么的传奇,在这一刻,无论是她的容姿,还是她的权势,都达到了顶峰。
皇帝和宁欢并肩站好后,宣制官朗声宣制曰:“乾隆十五年三月,钦奉皇太后懿旨,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魏佳氏为皇后,命卿等行礼恭贺——”
丹墀下再度三鸣鞭,中和韶乐奏,作显平之章。
而后,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带引下,整个太和殿前和太和殿广场之上站立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嫔妃命妇,皆尽俯首参拜,朝着皇帝和宁欢行三跪九叩大礼。
“恭祝皇上皇后鸾凤和鸣,万世其昌,帝后合心,千秋万代!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极其浩荡,直冲云霄,响彻整个紫禁城。
山呼万岁和千岁的声音排山倒海地朝着宁欢袭来,站在这巍峨的太和殿之上,站在这万人之巅,看着众生皆尽俯首,宁欢还是有一瞬的恍惚之感。
原来,这便是大清的皇后吗。
察觉到宁欢的那一丝紧张,皇帝微微握紧了宁欢的手,他神色温柔地看着宁欢:“宝儿,我在这儿呢,别怕。”
宁欢看着他,看着他那从未变过的温柔与爱意,脸上终于绽开笑意:“我不怕,只要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皇帝哑然地看着宁欢,只觉一颗心都被填得满满胀胀的。
若非时机不对,他真想立刻便将他的宝儿拥入怀中。
皇帝眉眼间的笑意温柔而满足:“好,我会一直陪在宝儿身边。”
皇帝和宁欢转头,再度看向巍峨肃穆,隆重磅礴的太和殿广场。
本朝的紫禁城后宫,前十年属于孝贤皇后,中间有一小段时日或许属于过辉发那拉氏,可是自今日后,便都只属于她魏佳·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