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清太子拥有电脑之后by柚子在跳舞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2

“那胤祉和胤禛呢?”
“胤祉十分擅长算数,日后可以好好研究数学,老师说过数学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三弟在数学上很有天赋。”
“至于四弟。”胤礽沉吟了一下,“四弟性子沉着,日后也定然大有可为。”
“还有呢?”
“大哥已经定好了让五弟跟随他一起习武,至于六弟七弟年龄尚幼,儿子也不知道。”胤礽努力回忆了一番,突然发现自从七弟出生之后,自己竟然还未去看过,这实在不该。
如此想着便将探望弟弟一事,增添到了自己的日程之中。
“保成虽然年幼,但对于兄弟姐妹们的规划却不少。”康熙看着胤礽,语气虽然平淡,但凭空让胤礽生出一股心虚感。
“将你的兄弟姐妹们安排得这么明白,保成日后想要做什么呢?”康熙语气幽幽,等待着胤礽的答案。
“儿子想去……”海外两个字尚且没有说出来,胤礽便及时转换了风口,“儿子想要陪在汗阿玛身旁。”
康熙点了点胤礽的鼻尖,轻轻拍着将胤礽哄睡。
自己则去看胤礽这些日子交上来的课业,虽然没有批注,但心中的忧虑却半分不小。
胤礽最初跟着那位看不到的老师学习时,曾经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向康熙讲述今日的课业内容是什么。
后来胤礽的课业越来越重,康熙也整日忙碌,胤礽的课业报告便成了半个月一交。
而因为胤礽从那位不露面的老师那里,得到了许多新奇且对大清有益的东西,康熙也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许多。
他已经有许久未曾翻看过胤礽交上来的课业。
如今翻起来愈发心惊。
胤礽那位老师所教授的道理,有些虽然是为君为帝应该做到的事情,但课业之中大部分的思想明显同现在都是不相容的。
若是胤礽一味按照那位老师所教导的路走下去,最终定然会和朝臣们也形成对抗,这是一条极为难走的道路。
康熙思索片刻,又轻拍了拍胤礽的脊背,暗笑一声。
他身为胤礽的汗阿玛,又不是摆设。
胤礽想法极多,但在心思尚未成长起来。
幸而他还年轻力壮,能够多多为胤礽保驾护航,有他压着,胤礽此时又明显一心发展科技,朝臣们还翻不起风浪来,自己倒也不必在深夜徒增烦忧。
胤礽对于康熙的想法自然一概不知,他此时正一心沉浸在小娜的教学之中。
按照现有的时间线来看,许多高产的粮食比如玉米,红薯,土豆之物,早已传入大清,但是尚未推广,如今胤礽只需要派人去寻找,定然能够找到种子,让百姓的餐桌上多上一两样吃食。
至于农田增产一事,胤礽在小娜给出的诸多意见之中挑挑拣拣,最终选定了一条——肥料。
为田地增添肥力,无需让田地一年一轮休,再加之开垦荒地,大清的粮食定然会越来越多的。

今夜的胤礽依旧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不过早上还是早早醒来,开始提笔练字。
等到吃过早膳之后,胤礽才终于同兄弟几人碰面,坐上马车前往宫外。
“汗阿玛,我们今日去哪里?”胤礽看向康熙,试图打听出些许计划。
但康熙只摇了摇头,并不言语,催促着几人动作快些。
胤禛今日是第一次出宫,坐上马车之后视线一直向外面看去。
因为玻璃的畅销,现在马车的窗户都已经安装上了玻璃,亮亮堂堂,让胤禛坐在马车中也能将外面的街道看清楚。
“四弟在想什么?”胤禛的小脸绷得紧紧的,显得有些紧张。
“热闹。”胤禛的话依旧很少,但视线却一直不曾收回。
“会越来越热闹的。”胤礽看了一眼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心中却还在计划着化肥的配比。
小娜说化肥的配比至少也需要将化学课本学完之后,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昨夜胤礽只是基础了解了一些东西。
“到了。”康熙一路上的心情都很不错,带着几个孩子相继下了马车。
“造办处?”几人相互看看,有些摸不着头脑。
造办处明明在武英殿,为何会在此处。
“进去看看。”康熙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笑着看向胤礽,任由胤礽上前。
胤礽深吸一口,将造办处的大门推开,里面的官员工匠们早已做好了准备,看到几人的到来,下跪请安。
“汗阿玛,这是?”胤礽看着里面的构造,有些不可置信。
造办处很大,被划分出了许多区域,第一个区域写着的是“镜片研究。”
里面的人并不多,不过这几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带着眼镜。
几个人已经提前得了康熙的吩咐,看到几位阿哥的走近,纷纷将手中的东西呈现出来。
“这便是最新研究出来的眼镜。”五个人手中的镜片形状相同却有厚有薄,看起来十分精细。
大清之前是有眼镜的,但并不能区分度数,且佩戴久了容易头晕,而且在黑夜烛火下看书还是一桩麻烦事。
但此时的镜片,已经区分了五个程度,且带上之后并不觉得厚重。
“朕已派人将这几种眼镜片分发给朝中年老有功之臣,他们大都对厚重的镜片赞不绝口。”康熙拿起其中一种镜片,在眼睛上佩戴,觉得头晕后又放下。
随后自己的视线逡巡着已经初成规模的造办处,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造办处虽最早成立在武英殿,但后来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多,武英殿便显得有些狭小,地方根本不够用。
因此在思考过后,康熙选定了宫外的一处住址,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造办处分处。
将大部分的研究都迁移到了宫外,让这些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胤礽则是接过那厚重的镜片,心中却在不断感叹,原来他大清这么多高度近视的人选。
看来电灯研究刻不容缓。
只可惜他现如今虽然能够在小娜的空间中进行相关电流的实验,感受什么叫电。
但想要将知识搬运出来,让大清众人研究,怕是如今也研究不出什么。
胤礽想着自己的思绪又有些走远,放眼望去这造办处虽大,但好似人数并不算多。
胤礽放下眼镜,跟随着康熙的脚步继续往里面走去,现如今造办处的东西大都是胤礽提出来的意见,而这些意见之中当属玻璃一物发展的最快,所以同玻璃有关的研究,占得地盘自然也是最大的。
“善!大善!微臣这就是入宫像皇上禀告。”
几人正向里面走着,便听到其中一房间传来一声声惊呼。
“这是?”康熙看向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管事。
那管事尚未来得及回应,房间门便从里面打开。
两个胡子花白的老臣从里面走了出来,脸上的笑意简直能够将人淹没,“这显微镜一物研究出来,也算吾等不曾辜负皇恩浩荡。”
两个老臣自顾笑着,等看到门外的一圈人时,当即下跪。
而胤礽则有些安耐不住想要去看房间之中的光景,向看看大清的显微镜到底是何种模样。
虽说他当时给出了显微镜的结构模样,但小娜也同样提醒过,有些东西现如今的大清还是没有的,不过都能找到替代之物。
因此胤礽十分好奇,经过大清匠人朝臣的努力,这显微镜会是何种模样。
几人结伴走了进去,胤礽绕着显微镜走了一圈,大清做出来远比胤礽最初在小娜视频中看到的要大,不过胤礽在看过之后很是满意。
而其中研究显微镜的主力人员正在一旁为其解说,将东西放在镜片之下,能够看到许多自己不曾看到的东西。
最初胤礽拿出显微镜图纸时,虽然众人连同放大镜和眼镜一同研究,但是一致认为这显微镜的用处必然没有放大镜的用处大,况且要求更加精细,即便有胤礽给出的图纸和各种讲解,一时间也让匠人们摸不着头脑。
直到一匠人的胡子不小心掉在了正在研究的显微镜上,他此时才发现自己一向觉得收拾的干净整洁的胡子上,竟然有如此多的东西。
这匠人一向都是个洁净之人,自从发现自己胡子上竟然有诸多东西之后,恨不得用显微镜的镜片在自己身上的各个角落都观察一番。
也是因此,显微镜的研究比之前快了一大截。
听着那匠人小心翼翼的禀告,胤礽忍住了自己的消息,轻声对康熙说着显微镜的用处。
显微镜对于医学的发展是一大宝物利器,有了显微镜,他大清的医术定然能够发展的更加快速。
整个造办处很大,几人在其中消磨了一整日的时光,各自都收获满满离去。
而接连两日出宫,虽说是游玩,但依然给了胤礽不少思路和想法。
自回到宫中,便开始奋笔疾书。
现如今的大清虽然不能让他推行义务教育,但是小面积的试行胤礽还是可以做到的。
并且此番造办处之行,让胤礽意识到另一个问题——这造办处之中不管是匠人还是朝臣,年纪大都已经很大了。
尤其是朝臣,十年寒窗苦读,从七品翰林做起,数十年升官之路,若不是有大才之人,等他们成长起来能够让康熙重视,岁数大都已经不小了。
尤其是靠科举上来的读书人,文弱书生,一心苦读,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本毫不在意,这样的人,根本活不长久。
因此今日的造办处之中虽然处处热闹,但是并无胤礽想象中的朝气。
第二日课业结束,胤礽没有停留,便拿着自己昨夜写出的策论直奔乾清宫。
“你想要在京师建造图书馆?”康熙看着胤礽刚刚交上来的内容,眼中充满了兴趣。
读书昂贵,许多人家根本交不起束脩和纸本费,但若是能够开放图书馆,让人进去读书,是万民之利。
胤礽说着将自己画出来的图书馆模样也交给康熙。
他的画技虽然一直不及三公主,但也丝毫不差,建筑图纸画的清清楚楚,图书馆共有三层楼,里面放有天下藏书,建成之后交由翰林院管理。
图书馆中的书籍可以由举子们进去抄写,若是愿意多抄写一份留给图书馆,甚至不需要自备纸笔。
“保成所图甚大。”康熙听着胤礽的想法,忍不住点头。
京师图书馆不过是第一个,按照胤礽的想法,读书的举子们将自己多抄下的一本书留在图书馆之中,再加之清朝本就有的雕版印刷,无需多长时间,图书馆便能从各地拔地而起。
而这些图书馆是家贫学子们最好的去处。
“儿子想要图书馆中藏便天下之书。”胤礽说起这句话时,双眼发亮。
小娜似乎有着搜索不完的资料,胤礽向要尝试一番,他大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将小娜的资料悉数搬运出来。
“除了图书馆外,儿子还有一事。”看着康熙点头应允,胤礽立即拿出另外一种东西。
拼音声调和标点符号。
这些东西胤礽准备许久,今日终于呈现给了康熙。
“这些都是你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康熙翻阅了一遍,发现这拼音与自己前些日子所观的外语有些相似,便有些不悦地皱起眉头。
而胤礽则是为了证明拼音的便利性,特意让胤祉前来乾清宫,让其诵读尚未学过的大学。
只不过是胤礽写出来的注音版大学。
胤祉有口吃,因此在诵读上十分缓慢这事,康熙早就通过荣嫔知晓。
如今听到胤祉能够如此顺畅的诵读尚未学到的内容,康熙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深。
且胤礽送上来的拼音十分好学,声母韵母能够相互组成,若是遇到不会写的字,完全可以用拼音来替代,这样识字难度便大大降低。
如此让底层百姓也识字一事也会更好的推广开。
康熙看着桌面上的拼音,越看越觉得欣喜。
而此时胤礽也说了一句正符合康熙心意的话,“儿子以为,有了此物,汗阿玛想要编纂书籍一事将会更加容易。”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只有这一更了,需要把后面的大纲再调整一下,明天见啦

编纂修书一向都是帝王登基之后想要做的事情,书修的越好,代表着帝王的功绩越高。
对于编书一事,康熙自然也很有想法,且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打算。
“拼音出,万事利。”胤礽站在下首同康熙对视,父子两人相顾无言,但却又相互了解。
“这一物保成送到了朕的心坎儿上。”康熙笑着将这拼音来来回回翻阅了几遍,又让胤礽将声母韵母的读法交给他。
康熙尝试一番,觉得这拼音有用极了。
“这拼音读物,保成也准备放置在图书馆之中?”康熙将东西留下,让胤礽在自己身旁坐下,询问胤礽接下来的规划。
“有了拼音,百姓们识字能更加方便。”胤礽上前一步,乖巧坐在康熙身旁,继续解释着自己的想法,“儿子想把图书馆建在外城,如此更方便普通百姓。”
外城百姓若非必要,基本不会进入内城之中,若是将图书馆建在内城,平白浪费精力和时间。
康熙既然同意胤礽修建图书馆,对于这种事情自然不会阻拦,反而还说道:“你将这图书馆的模样画下来,交给工部,自然会有人去忙碌。”
康熙提起工部,胤礽想起自己在造办处所见人的各种官员匠人。
这些人大都是工部的官员,和工部管理的匠人,这其中并无年轻人。
“汗阿玛。”看着康熙兴致正浓,胤礽又试探地提出了自己的另一种想法,“儿子想要出资建学校。”
“你自己出钱?”
“你可知建一个学校需要花费多少?一个读书人需要多少年才能读出来,保成可曾算过?”
康熙将手中的奏折放下,语速也再次放缓,“况且保成你应该了解,读书一事并不容易,百姓们有时候并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选择,家底不够厚,书读不出来,考不上功名,反而会将平白拖累旁人。”
康熙对于胤礽出资建立学校一事并不看好,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说话间已经有了劝导的意思。
但是胤礽却不为所动。
从造办处出来,胤礽已经清楚认识到,现如今朝臣数量的稀少,想要朝中之人增多,只有让读书人更多这一条路。
“儿子想要办一所无需掏钱就能上的学校,但也并非是全然没有要求的。”胤礽缓缓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的第一所学堂只准备开设在京都之中,在正式开设学堂之前,会找几个秀才在京都最大的酒楼中进行试行讲课。
三日之后集中考试,考试中名次在前一百名的人,可以正式进入学堂之中。
将这一百个学生分为两个班,为他们找寻老师,提供笔墨纸砚。
胤礽虽然普及教育的心情很急切,但是开办这样的学堂并不是没有规划的。
他让自己身旁的管事宫女盘点过自己的私库,供养一百个学生绰绰有余。
胤礽的私库财富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康熙的赏赐,赫舍里家中每年的供奉,还有现如今当初仁孝皇后留下的财产。
而胤礽在宫中一应都有康熙照应,根本没有花钱的地方,他自己平日里也并没有收集各种古典东西或者珍奇宝藏的爱好,私库中的钱并不少,至少开办一个学堂绰绰有余。
看着康熙走起的眉头,还没有散开的迹象,胤礽也不着急,反而解释得更加仔细。
这一百个学生之中,在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会再次分流。
由老师推荐和平日里的课业水平作为依据,觉得有天赋能够冲刺科考的人选,则会继续读书。
若是没有天赋,觉得四书五经,策论八股文有些吃力的学生,则会被胤礽分流出来学习各种技术。
“现如今的匠人都偏于保守,有手艺之后总是偏向传于自家人,若是想要拜师,须得经过好些年的考验,才能学到真正的手艺,儿子觉得这些都太慢了。”
“我大清想要发展,必然是底层的百姓除了种地之外,必然要有另外一本养活自己的手艺。”
“所以儿子想将这些没有科举机会的学子们分流成为匠人。”
胤礽抿唇,看康熙依旧没有说话的意愿,再次补充道:“儿子认为我大清应该提高匠人的地位,若是匠人研究出来有用的东西,应该大肆嘉奖。”
胤礽看过小娜给出的视频,视频中但凡是参与研究的人员,在生活之中都会得到优待,而且社会身份并不低,在生活中很受人尊敬,同大清这些匠人完全不是同一水平的对待。
“只有将匠人们的待遇提上来,匠人们才更容易研发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说起一个新的话题,胤礽再一次侃侃而谈。
康熙看着胤礽口若悬河的模样,视线再一次放在胤礽交上来的策论上。
虽然对于胤礽所说的出资建筑学校一事,已经松动,但是仍旧给恩一种不情不愿的感觉。
胤礽喝了杯茶水,又看向康熙,才低声说道:“儿子想要开办这所学校,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对于自己这个缘由的诉说,胤礽抱了很大的希望。
他觉得只要自己将理由说出来,康熙原本的不情愿便会轻易散去。
“若是这一百人想要入我的学堂,除了基础的策论和日后的分流之外,还需要学习满语。”
康熙将手中刚刚拿起不久的奏折放下,看着胤礽狡黠的笑意,终于开口:“是个不错的办法。”
“那汗阿玛可是答应了?”胤礽站起身,为康熙捶打肩膀,“汗阿玛果真是天下最好的阿玛。”
胤礽的小动作和话语取悦了康熙。
“朕看你是打定主意,觉得自己一定能用最后一句话说服朕。”康熙在胤礽的头上敲了敲,但是并无生气的意味,反而充满了赞许。
自从大清入关以来,为了巩固现有的统治,满人一直在适应汉人的说话方式,遵守千百年前汉人定下的规矩,不知不觉中满人的想法也在逐渐改变,但是汉人仿佛依旧如此。
这件事情,康熙虽然从未提起过,但心中却时不时会有些感叹。
不过他们满人本就人数稀少,想要统治这偌大的国土,这是不得不接受的条件。
因此胤礽的提议完全踩在了康熙的心上,不仅督促满人学习汉人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也让汉人接受满语,如此才算是相互交融。
胤礽本就因为皇庄一行和造办处的所见所闻,对建造图书馆和学校一事十分上心。
有了康熙的应允,行动更是迅速。
飞快选定了图书馆和学校的位置。
将设计图给了出去,任由工匠们前去建造图书馆,自己则在宫中的藏书阁和小娜的资料库中来来回回的忙碌,想要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书,全都搬入图书馆。
与此同时,皇帝和太子在京都广收学生一事也彻底在京都宣扬开来,让京都百姓们为之一震。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都是议论纷纷。
“真的能够都去读书?”忙碌一整天的百姓,从各种渠道听来了能够读书的消息,正聚在一起讨论消息的真实性。
“今天报纸上,街道路口都有人宣扬,说是只要家里有六岁以上的孩子全都能够去报名学习,不过真的去上学还是有条件的。”
“皇上和太子要招收三百个学生,在正式招收学生之前,京都城中所有的酒楼都被皇上和太子包下来了,说是特意请了翰林院的官员在所有的酒楼中讲课,想要去上学的人需要先去酒楼听课,三天之后有个考试,只有考过才能去上学。”
“这酒楼是不花钱的,笔墨纸砚也不用我们准备,我准备明日一早就带着我家两个孩子去瞧瞧,去的早了,说不定能够占个好位置。”
这样的对话在城中随处可见,百姓们手中牵着自家适龄的孩子,神色激动。
若不是有宵禁和城门关闭的时间,他们恨不得前一夜就睡到酒楼门外,只求第二日翰林院的官员开始讲课时,自家孩子能够占个好位置。
城中所有的酒楼同一天开课,每一家酒楼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应胤礽的一再要求,康熙还是带着胤礽出来看了一次。
翰林院的官员们,手中拿着最基础的三字经,站在高台上,给酒楼中的孩子们上课。
最初翰林院的官员接到这个任务时,还有些不愿。
毕竟去酒楼给目不识丁的孩童们讲课,听起来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但来了之后却改变了想法。
酒楼中的人虽然多,但是每个人都紧张着拿着自己的纸笔,小心翼翼地不敢轻易发出别的声音,让许多翰林院的官员们都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乐趣。
“朕此番帮你让翰林院的官员出来讲学,但等到学堂正式开课,你需自己为这些学生们寻找老师。”
“一共三百个学生,保成准备找几个老师?”胤礽原本只招手一百人,但康熙因为学习满语的条件心动,大手一挥又从自己的私库之中出了不少钱,将人数定为三百。
康熙和胤礽坐在酒楼最顶层的包间之中,看着密密麻麻正在大声诵读的学童们,引导胤礽规划以后学堂的发展。
“既然有三百人,不妨将班级分得小一些,一个班级三十人,如此最初的班级之中只需要十位老师。”胤礽心中已经盘算了一通,虽说他长久不出宫,寻不到合适的人选,但是赫舍里家一定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胤礽在康熙的带领下,将京都大部分的酒楼都看了一遍,胤礽甚是满足,不过很快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弊端。
来酒楼之中听课的人虽然很多,但其中女子却是少之又少,亦或者说根本没有。
胤礽想要说什么,但看着康熙愉悦的面庞,终究是无言。
不过心中却已经打定了注意,待学堂开办之后,一定要设立一个女子学堂,学生人数不限,如此说不定能够招收不少的女学生。
回宫的路上,胤礽还在不断思考着今日的事情,通过复盘想要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充足。
康熙没有打断胤礽的各种思路,因为他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回到宫中没有多久,惠嫔荣嫔和宜嫔三人便共同前来乾清宫求见。
这三位共同执掌后宫,康熙没有耽误便让三人进去回话,随后便笑了出来。
这三人也准备出资在民间建造学校。
“陛下和太子皆爱民如子,我等后宫嫔妃做不了什么大事,不过也愿意跟随陛下的脚步,为百姓们增添一份自己的助力。”三人将话说得十分好听,康熙听着三人一言一语,没有拒绝。
有了三人的带动,后宫妃嫔们纷纷出了一份自己的力,每个人都出了不少钱,准备在民间资助学校。
有一有二便有三,因此不仅是皇帝太子还有后宫妃嫔,朝中官员也纷纷跟随皇室的脚步,出钱建造学校。
而朝中有了大动静,自然也会影响闻风而动的商人,很快各地的商人便也有样学样,在本地建造学校,出资帮助家中贫寒的学子百姓们读书。
等到胤礽从康熙那里得知现如今的学校数量之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大清地界竟然多了二百多所不要钱的学校。
就算一个学校才五十个人,那也会让原本许多不能读书的人接触到看见书本的知识,这样的影响力是胤礽之前不曾想到的。
康熙看着奏折上统计出来的数据,高兴天下读书人进一步增多,况且这二百多所学校之中,至少有一半的学校都要求学习满语,这让康熙十分开怀,可是又担心日后这些举子们读书出来,官商勾结,官官相护。
但这忧虑也只出现了片刻,这些学生虽然看着多了许多,但是日后也要分流,其中大半都不可能做官,自己这些忧虑不过是提前烦恼罢了。
各地学堂逐渐增多的时候,京师的图书馆也终于开业了。
整整三层楼,楼中全都是大清现有的书籍,而且进去只需要交上三文钱,便能在里面呆上一整天,且只要自己公正,通过了图书馆之中官吏的审核,便能够抄书,还能够额外拿到抄书的钱。
一时之间京师的读书人都激动起来,听闻京师附近也有许多举子前来,想要瞻仰第一座图书馆的风采。
在这种读书氛围越来越浓重的时候,选定的种痘日子终于到了。
几位阿哥公主和上奏想要种痘的宫妃们,全都被隔离在自己的宫殿之中,由太医仔细照顾。
胤礽也搬去了阿哥所,陪着胤祉和胤禛一起。
种痘很快,但之后的观察过程却很漫长,尤其是胤祉和胤禛年纪尚小,两人都有些轻微的发烧。
即便有康熙和胤礽全都守在他们身旁,但用处也不大。
阿哥所的三位阿哥明显焦躁起来,其中反应最大的是胤禛。
虽然他闷不做声,但每日都打不起精神,看起来一点活力都没有。
但刚刚种痘,他们又绝对不能出去活动,为了确保安全,这几日胤禛养的小狗也完全不能近身。
胤礽只能想旁的办法来安慰几人,最终胤礽选择了故事书。
胤礽这两年在小娜的引导下,也看了不少故事书,虽然不能将自己以前看过的清宫故事讲出来,但是旁的却足够的。
因此阿哥所内组成了简单的讲故事小组,胤礽是小组组长负责讲故事,从三国演义到西游记,再加上各种童话故事,伊索寓言,让阿哥所剩下的三位阿哥直呼惊讶,再也不觉得日子难熬,很快半个月过去,阿哥所终于不用再隔离。
整个皇宫都看起来焕然一新。
而与此同时,胤禔因为听故事上瘾,每日上课休息时,都会缠着胤礽讲故事。
胤礽从最开始的欣然答应,到后来越来越麻木,尤其是听说胤禔让身旁的哈哈珠子将自己讲出来的故事,全都整理成书,晚间不睡觉,在寝殿之中一遍又一遍的重温,甚至连自己的课业都耽误,将策论交给了身旁的哈哈珠子代写,被老师和汗阿玛发现之后,狠狠受了一顿批评。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继母的养娃系  宠冠六宫(清  春枝压襟by陆  (综漫同人)  晨昏界限by时  在惊悚副本长  万人嫌走崩虐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